523记承天寺夜游2
北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译文及注释
北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记承天寺夜游》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在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原文:记承天寺夜游北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何夜无月?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何处无竹柏?(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注释:选自《苏轼文集》卷七十一(中华书局1986 年版)。
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
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赵顼(xū)年号(1078—1085)。
〔念〕考虑,想到。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贬官在黄州。
〔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子里。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
〔盖〕大概是。
〔但〕只是。
〔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全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全文翻译注释及赏析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全文翻译注释及赏析《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全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①,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②,遂至承天寺③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被寝,相与步于中庭④。
庭下如积水空明⑤,水中藻荇交横⑥,盖竹柏影也⑦。
何夜无月?那里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⑧。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字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子。
嘉佑进士。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其文汪洋恣肆,大白畅达,为"唐宋八各人"之一。
其诗清爽豪健,善用浮夸比喻,在艺术示意方面独具气魄威风凛凛。
少数诗篇也能反应民间痛楚,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恣。
词开豪爽一派,对儿女很有影响。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善于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荡,有灵活壮丽之趣。
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
论画主张"神似",以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
注释①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年号。
②念:想。
无与乐者:没有(可以)配合游乐的。
③承天寺:在今湖北省黄冈县南,今废。
另一说苏东坡曾被贬到福建泉州,故有也许所在是泉州。
④相与:一块儿。
步:作动词用,散步。
⑤如积水空明:积水,意思是庭中自上而下像布满着水,不是地上积水。
其水澄澈,以是用"空明"来形容。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注释、译文、赏析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注释、译文、赏析《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古文。
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以及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注释、译文、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注释、译文、赏析原文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
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中山樵:是窗还是门?)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
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
注释:(1)选自《东坡志林》(中华书局1981年版)卷一,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承天寺,现在湖北黄冈南。
(2)[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
(3)[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念,想到。
(4)[张怀民]作者朋友,也贬官黄州。
(5)[相与]共同,一起。
(6)[中庭]院里。
(7)[空明]形容水澄澈。
(8)[藻、荇]均为水生物。
(9)[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赏析一: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小品文。
全文仅84字,却描绘出了一幅清静皎洁的月夜美景,传达出作者当时微妙的心境。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起笔一句,直点时间,并用“夜”字扣题,导引题旨。
“元丰六年”不仅是个时间年限,还点示出写作此文的背景:元丰二年(宋神宗年号),苏轼因文字狱(“乌台诗案”)几遭杀身之祸,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备受监视,近于流发,自然心情忧郁。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_2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优选]《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1 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文赏析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选自《东坡志林》卷一。
苏轼的著名词还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等。
苏轼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
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
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
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
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
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
元祐八年(1093)宋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
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
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
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注释及解析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记承天寺夜游[宋] 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②,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
庭下如积水空明⑤,水中藻荇交横⑥,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⑦。
〔注释〕①本文选自《东坡志林》。
承天寺,在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南)。
当时苏轼因被新党指控为讪谤朝廷,贬谪在黄州。
②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作者贬官黄州的第四年。
元丰,宋神宗的年号(公元1078—1084年)。
③张怀民,即张梦得,苏轼之友,亦贬官黄州,初到时寓居承天寺。
④步,用为动词,散步。
⑤空明,透明,形容庭中似水般澄澈。
⑥藻荇(xing性),泛指水草。
藻,水草的总称。
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形似心脏,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⑦闲人,此指不追求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当时作者贬官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实际上过着近乎流放的闲居生活,所以自称为“闲人”。
〔解析〕苏轼因对王安石推行新法持保守态度,终于获罪而贬谪黄州充当团练副使。
这个闲职,使苏轼无“用武之地”,所以这一时期苏轼的作品,如《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大多有旷达而又失意的矛盾心绪,本篇也不例外。
前段叙寺庭步月,在“解衣欲睡”之深夜,因见“月色入户”而“欣然起行”,兴之所来,不可自己。
这正是苏轼那旷达性格的表现。
但一人独步,未免寂寞,于是至承天寺寻朋友共同游乐。
一“念”之闪,立即行动。
这又是苏轼那不顾形迹的旷达表现。
“相与步于中庭”一句点实了题目“承天寺夜游”,又为后文的写景抒情留下了无穷尽的地步。
中段写景,夜间闲游,可入文者甚多:寺、庭、日、树、草、风声、虫鸣等等,如果一一娓娓道来,可制成相当规模的文章。
但作者只撷取月光来描写,将庭中的月色比为“积水”,将月下的竹柏影喻为“藻荇”,而一个“空明”,极言月光之澄澈洁净,一个“交横”,则写尽了竹木丛生错杂之状态。
出奇的联想构成了绮丽的美景,而又如此贴切、动人,令人宛然如见。
记承天寺夜游(2)全面版
就邀他来 携手同行,共赏良辰月景
怀民,怀民…… 难道你不为此刻触景生情 瞧,这庭院积水空明 看那松柏竹影 真像水中交横的一片藻荇 涤荡着你我的心灵
啊! 何时没有月亮? 却偏偏在此时照临! 何处没有竹柏? 却偏偏在此地留影! 怀民,怀民 如果没有两颗默契的心 又怎能孕育这份纯真悠雅的 闲情 我俩 真不愧是神仙的化身!
作业
改写课文:以散文化形式, 或新诗分列句式,将课文内容
范例:【邀友夜游承天寺记】
晚风轻轻 微微吹临 颤动着这周遭的景物 侧耳倾听 似乎是天籁之佳音 我正想解衣就寝, 上床安睡就盼望着一个美梦的来临呀!
真想不到那如霜如碧的月光,脉脉含情 悄悄的透进窗纱,一眼晶莹
不禁令我意念迷盈 又从梦乡边缘乍醒 于是,只好挺起腰身 想想这良辰美景 该与谁共享共分 才不会任它空来虚设,辜负 良辰 走着,走着 就来到了承天寺 找找老友张怀民吧! 想不到他也还未就寝
奇特的想象,新奇的比喻 月光如水,皎洁、空灵
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寂寥苦楚,见月排遣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耳。”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 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安慰。最 后一句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对那些追名逐利的 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 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 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 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门 高兴地 想 ……的人 于是 一起、散步 清澈透明 交错纵横 原来是 只是、罢了
承天寺 承天寺甬道 承天寺庑廊
承天寺大雄宝殿 陀罗尼经幢(宋)
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与苏轼谈心
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 呢?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原文译文赏析(2)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原文译文赏析(2)读后,仔细品味,眼前似有潺潺流水淌过卵石,弹出一支清新的曲调,给人以无限美的享受。
回神凝思良久,才渐渐领悟。
这里的“美”首先来自内容的“真”。
东月朗照,激发了作者的游兴,想到没有“与乐者”,未免美中不足,因而寻伴,这时错觉生趣,情感触动,于是记下此景此情,顺理成章,一切是那么的和谐自然,毫无雕饰造作之感。
这“美”来自语言的“纯”。
笔记如同拉家常,娓娓叙来。
虽然没有奇警之处,但却不能增删或改动什么字眼儿。
点明日期,是笔记体游记所必须的,“月色入户”与“欣然起行”互为因果,寥寥数字,何其洗练!写庭下景色,用“空明”一词,不枝不,体现出空灵、坦荡的意境,将竹柏影子比作水中藻,已然十分贴切,“交横”一词更准确地表现了藻姿态,仿佛触手可及。
接着,作者笔锋陡转,连发二问,既亲切自然,富于韵律,又拓展时空,发人思绪。
这“美”来自结尾的“精”。
从文章结构看,结句属“合”,就此打住。
从语意上看,它包蕴丰富。
“闲人”一词,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的,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来欣赏它。
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却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总之,游记以真情实感为依托,信笔写来,起于当起,止于当止,犹如行云流水,于无技巧中见技巧,达到了“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纯”的境界。
分层赏全文分三层,第一层叙事。
首句即点明事件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史已经四年了。
这天夜里,月光照入他的房间,作者本欲就寝,怎奈被这美好的月色所迷,顿起雅兴,但想到没有同乐之人,遂动身去不远的承天寺寻张怀民。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
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
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注释:选自《东坡志林》。
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年号。
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
欲:想要,准备。
月色:月光。
入:照入,映入。
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起:起身。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行:出行。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
念,想到。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
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亦:也。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
步,散步。
于:在。
中庭,庭院里。
空明:清澈透明。
藻荇: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
藻,藻类植物。
荇,荇菜。
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
交横(héng):交错纵横。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盖……也:原来是。
)为:动词。
做。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但,只(是)仅仅。
27记承天寺夜游(2)
译读课文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提示:画出疑难,小组内合作交流;小组内不能解决 的,举手质疑,全班交流
清丽 淡雅 竹柏影
品读课文 体悟情感 面对如此美景,此时苏轼的心境如何?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欣然
高兴
无与为乐 孤寂
闲人
悠闲
疑难探究: 与文本对话
1.领悟“闲”之意 问题:这清闲之意,在文中是如
何体现的? 入夜即解衣欲睡.
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 闲
与怀民于庭中散步.
欣赏月下美景.
豁
达 乐
闲
观
贬谪的悲凉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人生的感慨
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 闷,想出去走走,找人谈心; 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 去赏月。
合作学习,读懂文本
作者所见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 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吗?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比喻
积水空明 皎洁 空灵 藻荇交横
拓展延伸
请你联系课文内容及背景展开想象, 苏轼与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两 人会说些什么?
示例:苏轼:今晚月色如此美好,唯 有你我两个闲人欣赏,实在令人感慨 啊!
张怀民:世人都在追名逐利,是没有 这个闲情雅致的。
小结
苏轼虽被贬到黄州,心情郁闷,但是 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 美景来消解内心的孤独,抚平心灵的创伤, 表现了他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 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美景的同 时,更要感受到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
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2
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作 者描绘的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给你怎样的感受?
辩“闲”
• 苏东坡所悟之理对现在的我们还有意义么?
作业
• 把自己的思路整理成文章, 字数500左右,要求真实有感 情。
《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简 •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
介
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
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美食家,豪
放派词人代表。汉族,眉州(今四川眉
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三寸有余.苏轼为
人豁达心胸宽广。苏轼是苏洵的长子他
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
•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 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 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 躲过一劫。
•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 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 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 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懒, 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 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 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外链发布 https:/// 外链发布
伤兵罗雯依琦妖女细长的耳朵,此时正惨碎成海马样的暗白色飞丝,快速射向远方女伤兵罗雯依琦妖女怪嚷着狂鬼般地跳出界外,急速将细长的耳朵复原,但元气已受损伤砸壮扭公主:“哈哈! 这位同志的风格极为迷离哦!非常有完美性呢!”女伤兵罗雯依琦妖女:“ 哎!我要让你们知道什么是疯狂派!什么是缠绵流!什么是温柔完美风格!”壮扭公主:“哈哈!小老样,有什么 法术都弄出来瞧瞧!”女伤兵罗雯依琦妖女:“ 哎!我让你享受一下『白冰跳祖牙膏理论』的厉害!”女伤兵罗雯依琦妖女突然耍了一套,窜虾猪肘翻九千度外加猪哼菜叶旋一百周半的招数 ,接着又玩了一个,妖体鸟飞凌空翻七百二十度外加呆转十五周的冷峻招式。接着像暗绿色的三须海滩虾一样怒笑了一声,突然搞了个倒地振颤的特技神功,身上瞬间生出了九十只活像拐杖般的 乳白色眉毛……紧接着威风的深灰色怪藤样的嘴唇连续膨胀疯耍起来……亮紫色旗杆一样的眉毛透出纯黄色的阵阵春雾……纯灰色蛤蟆一般的脸闪出亮灰色的隐约幽音。最后扭起瘦弱的酷似谷穗 模样的肩膀一颤,萧洒地从里面滚出一道流光,她抓住流光诡异地一旋,一件青虚虚、银晃晃的咒符『白冰跳祖牙膏理论』便显露出来,只见这个这件怪物儿,一边扭曲,一边发出“哼嗷”的猛 响。!猛然间女伤兵罗雯依琦妖女疯妖般地念起磨磨叽叽的宇宙语,只见她轻盈的手指中,威猛地滚出五十片珍珠状的黄豆,随着女伤兵罗雯依琦妖女的耍动,珍珠状的黄豆像鸡笼一样在双肩上 残暴地设计出飘飘光环……紧接着女伤兵罗雯依琦妖女又连续使出四十五派晶豹滑板掏,只见她亮灰色棕叶款式的项链中,快速窜出四十缕转舞着『银玉香妖闪电头』的螳螂状的怪毛,随着女伤 兵罗雯依琦妖女的转动,螳螂状的怪毛像苦瓜一样念动咒语:“三指吲 唰,原木吲 唰,三指原木吲 唰……『白冰跳祖牙膏理论』!爷爷!爷爷!爷爷!”只见女伤兵罗雯依琦妖女的 身影射出一片纯蓝色金光,这时东北方向狂傲地出现了九簇厉声尖叫的暗青色光雁,似玉光一样直奔水蓝色幻影而来!,朝着壮扭公主齐整严密的牙齿乱晃过来。紧跟着女伤兵罗雯依琦妖女也狂 耍着咒符像缰绳般的怪影一样向壮扭公主乱晃过来壮扭公主突然来了一出,蹦鹏灯笼翻九千度外加雁乐烟囱旋一百周半的招数!接着又搞了个,团身犀醉后空翻七百二十度外加傻转七周的惊人招 式!接着像灰蓝色的飞臂海湾鹏一样疯喊了一声,突然耍了一套倒立抽动的特技神功,身上忽然生出了九十只美如杠铃一般的暗黑色鼻子!紧接着圆润光滑、无忧无虑的快乐下巴奇特紧缩闪烁起 来……时常露出欢快光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2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 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 民 。怀民亦未寝 ,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 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 何夜无 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一层:点明夜游的时间、原因、地点及人物。 二层:夜游所见之景。 三层:抒写作者旷达的心境。
1、作者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答:深秋月夜承天寺院内的竹柏月影。
2、根据作者此时的处境,想想他寻找张怀民“为乐”的 原因是什么?
答:因为他们一同被贬体现了作者被贬后清冷孤寂的心情。
4、本文的主旨句是哪句?
答:“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看图作文:写景抒情。
《记承天寺夜游》2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生动有趣的课程,搭配各个互动环节助理您教学成功
感谢所有辛勤付出的人民教师
节选自《 东坡志林 》 卷 一。苏轼 :字子瞻 , 又字和 仲,号东坡居士 。北宋眉山 人。文学家、书画家 。 他与 辛弃疾并称“苏辛”,同是“ 豪 放派”代表作家。 他与父苏洵 、弟苏辙并称“三苏”,是“ 唐 宋八大家之一”。谥号“文忠”。
没睡一有觉般人,清与(明我于澄窗同是澈高考形乐),睡户共,我竹兴虑容清同于们子的、水是一和闲、到起松样想的的一承在树只原子罢到空天庭的人起是来寺院影了无于去中子前澄是找散,庭张步就澈怀。像、民月水院。光中张照交里怀在错民院的也中藻还,、没如荇有水。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 的闲人啊。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 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 民 。怀民亦未寝 ,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 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 何夜无 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湖北省竹山县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2)
1.阅读《独游玉泉寺》,写出与诗题中的“独游”相照 应的诗句。(2分) 更无人作伴,只共酒同行。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 言环境理解词句”的能力。 2.《戏赠丁判官》中“争劝行人把一杯”和一句脍炙人 口的唐诗意思相近。写出这句唐诗。(2分) 劝君更尽一杯酒。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语言环境调动记 诵积累”的能力。 3.解释《戏赠丁判官》中加点的“维”的意思。(1分)
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夜游原因
庭下如 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 横,盖竹柏 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 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 中水藻、荇菜纵横交叉, 原来那是绿竹和翠柏的 影子。
(描绘庭中月光的澄澈)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 柏?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戏赠丁判官 (宋)欧阳修 西陵江口折寒梅, 争劝行人把一杯。 须信春风无远近, 维舟处处有花开。
山水记(节选) (清) 王之栋 去城十五里为白洋,面俯江流,峰峦四列,有商英 墓、传磬寺。掩映村落,可供吟赏。四十里,入沧茫溪, 一带澄然如秋水。……从沧茫溪而进,别是一洞天。仲 春时,桃花盛开。春暮,落花片片,点衣沾履。高岩远 壑,苍松郁然;平畴广野,飞楼跨之。而尖山飘遥在望。 折之而西虎牙荆门两峰相对何其雄也。……
但少闲人如两人者耳 只是。 欣然起行 (高兴的样子)
清闲的人。现在一般指与事无关的人。罢了 念无与为乐者。动词,引申为“交谈”。 水(月光)中藻、荇交横 (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相与步于中庭 (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清澈透明)
2、解释多义词。 遂: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打洞。
遂至承天寺。于是。 盖: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原来是。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2.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 意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月色 月光 户 门 欣然 愉快的、高兴的样子 步 散步
念 考虑、想到 遂 于是、就 至 到 亦 也 寝 卧、睡 相与 共同、一起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准 备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 便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一起同 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 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 的。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 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 的感觉不正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 道?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 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亮来抒写 自己的情怀……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承天寺
承天寺大雄宝殿
承天寺甬道 陀罗尼经幢(宋) 承天寺庑廊
概括本文的主要事件 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 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 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比喻 月光 —— 积水 竹柏影 —— 藻荇 清澈透明 清丽淡雅
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图点染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 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古义 考虑、想到
古义
罢了
念
今义 古义 但 今义 惦记或诵读 只
耳今义 耳朵Biblioteka 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和、同
念无与乐者
与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欣赏
内容理解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篇 小品文 ,写于作者 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以85字,描绘了 月夜 小 景,创造了一个 清幽宁静 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 者 复杂微妙 的心境。整篇文章在表达方式上 融 叙事 , 写景 , 抒情 为一体。
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 从东坡笔下的这个空明澄澈、 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境界 中读懂他的情语吗?
找出本文抒情的句子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贬谪的悲凉 赏月的欣喜 人生的感慨 漫步的悠闲
理解文中的“闲人”
闲人?
苏轼以犯人身份被贬黄州,官衔上 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 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 差不多。无薪俸,故租50亩荒地经营。 有诗曰:“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 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 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 墨。” 又有“自笑平生为口忙”之句。他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何夜无月?何处无处竹柏?但少闲人如 吾两人者耳。 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盖 相当于“原来是”
但 只
闲人 清闲的人
耳 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 了”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 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哪一 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 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闲人:
一是指虽有远大政治抱负却抑郁不得志的人,即 政治生活清闲之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 凉心境。 二是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 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 含着复杂的意味。
穿越时空的对话
苏轼, 我想对 您说 ……
如果我们不能 改变世界,那就改 变自己的心境吧! 用乐观的心态应 对生活中的磨难, 把挫折当作攀登人 生高峰的垫脚石, 拥抱一个诗意的人 生!
愿我们的心 灵永远澄澈 明净, 愿我们的胸 怀永远旷达 宽广!
知识积累
月光,曾激发过无数诗人的才 情,留下许多杰出的诗篇。收 集一些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北宋.王安石)
星月 垂涌 平大 野江 阔流 ,。
写作背景
宋神宗时,苏轼因 为反对王安石推行的新 法,招致政敌的弹劾。 其政敌以东坡有讽刺新 法的诗句为由,以“诽 谤朝政”的罪名将他捉 捕入狱,让他险些丢了 性命。这就是当年有名 的“乌台诗案”。出狱 后,东坡被贬为黄州团 练副史。这是一个有职 无权的闲差。
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出停顿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 / / 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 /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 / / / / 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 /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 / / 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苏轼
北宋文学 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与父 亲苏洵、弟弟 苏辙并称为 “三苏” ,为 “唐宋八大家” 之一。
走进张怀民
张怀民,名梦得,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县)人。 他于元丰六年(1083年)贬谪到黄州,初到时寓居在 承天寺。他曾筑亭于住所旁,在那里可以纵览江 山的胜况,苏轼名之为“快哉亭”,并写了一首 《水调歌头》词赠他,词中有“一点浩然气,千 里快哉风”的名句。苏轼的弟弟苏辙也为他写了 一篇《黄州快哉亭记》。文章说张怀民虽然屈居 主簿小类的小官,但心地坦然,不把迁谪之事放 在心上,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 无悲感之容,是一位品格清高超逸有过人自制力 的性格倔强的人。
[ 杜 甫 ]
( · )
“ 唐野 孟旷 浩天 然低 树 , 江 清 月 近 人 ”
天涯共此时。 海上生明月,
[张九龄]
“ 举 杯 邀 明 月 对 饮 成 三 人 。 ” 李 白
, ( )
杜 甫
“ 露 从 今 夜 白 , 月 是 故 乡 明 。 ”
—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