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诗三首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语文4古诗三首

三年级上册语文4古诗三首

三年级上册语文4古诗三首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字词解析。

1. “远上寒山石径斜”- “远上”就是向远处延伸的意思。

你看,诗人的目光顺着山路一直望到远处呢。

“寒山”可不是寒冷的山,这里是说深秋时节的山,因为到了秋天,山上的草木凋零,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石径”就是石头铺成的小路,“斜”在这里读“xiá”,它表示山路弯弯曲曲的,就像一条蜿蜒的小蛇。

2. “白云生处有人家”- “白云生处”很有趣哦,这个“生”字用得特别妙。

它不是“深”,而是说白云产生、升起的地方。

想象一下,在高高的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居住,是不是很有画面感呢?就好像那些人家住在仙境里一样。

3. “停车坐爱枫林晚”- “停车”就是把车停下来,这个“坐”可不是坐下的意思,而是“因为”。

诗人为什么要停车呢?原来是“爱枫林晚”,他喜爱傍晚时分的枫林。

4. “霜叶红于二月花”- “霜叶”就是被霜打过的枫叶。

到了秋天,枫叶经霜之后变得火红火红的。

“红于”就是比……红,诗人说霜叶比二月的花朵还要红呢。

二月的花可是很鲜艳的,但是霜叶更胜一筹,这就突出了枫叶的艳丽。

二、整体赏析。

这首诗就像一幅美丽的秋景图。

诗人杜牧坐着马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前行,看到远处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然后他被傍晚的枫林吸引住了,停下车来欣赏。

他发现经霜后的枫叶红得像火一样,比春天二月的花朵还要艳丽。

杜牧可真是个很会发现美的人呢,他没有像很多人那样觉得秋天是萧瑟的,而是看到了秋天独特的美。

而且他把秋天的枫叶和春天的花朵作比较,这种对比很新颖,让我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枫叶的美。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一、字词解析。

1. “荷尽已无擎雨盖”- “荷尽”就是荷花凋谢了,“擎雨盖”是指荷叶。

荷叶像一把雨伞一样,能擎住雨水,所以叫擎雨盖。

可是现在荷花都没了,荷叶也枯萎了,就不再有擎雨盖了。

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

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1、注意斜(xié)的读音,斜的意思是弯弯曲曲。

2、《山行》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写了秋天的深山、石铺的小路和白云缭绕处隐约可见的人家。

3、停车后,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诗人看到经秋霜打过的枫叶简直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4、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诗人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观察的,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远”字点明诗人是从远处观察;“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停车”一词足以说明诗人描写的景象就在眼前,是近处。

5、《赠刘景文》前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人以“荷尽”“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已无”与“犹有”形成对比,歌颂了菊花傲视风霜的气节,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6、《赠刘景文》这首诗写的是哪个节的景色?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首诗写的是秋末的景色,是从“荷尽”----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看出来的。

7、《夜书所见》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8、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

《山行》知识点1.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

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诗文释义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⑵、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⑷、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三年级上册四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三年级上册四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三年级上册四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诗词大意:
1.《望天门山》: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

碧绿的长江水向东边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旭日东升的远处慢慢驶来。

2.《饮湖上初晴后雨》: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晴天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3.《望洞庭》:秋夜,皎洁明月的清光与清澈明净的洞庭湖的水色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因为没有风,湖面平静的像一面未经磨平的镜子,没有一丝波纹。

月光下,洞庭山显得更加青翠,洞庭湖显得更加清澈远远望去,如同一只晶莹剔透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主旨:
1.《望天门山》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感情。

2.《饮湖上初晴后雨》抓住了夏季西湖时晴时雨的风光,以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惟妙惟肖地勾画了西湖的美景。

3.《望洞庭》描写了秋夜皎洁明月下的洞庭湖的波光与月色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象。

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生字讲解课件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生字讲解课件

勹要大一些,里面米字
造句:秋天的公园里菊花开得正艳。 要写紧凑。
cán
残缺 残
结构:左右 音序:C 部首:歹 组词:摧残 剩菜残羹 造句:这是一张残缺的人民币。
书写指导:左边要窄小,右 边两横都稍向上拉,下边是 一撇,斜钩要长。
jūn
君子 君
结构:上下 音序:J 部首:口 组词:君主 君圣臣贤 造句:我们要做君子,不做小人。
造句:我沿着这条石径爬上山顶。 边中间位置、上边不交叉。
xié
歪斜 斜
结构:左右 音序:X 部首:斗 组词:斜线 目不斜视 造句:这棵大树长得有些歪斜。
书写指导:余字第二笔捺变 为点,竖钩连接上横,下横 稍长,斗字的中竖要长。
shuāng
霜冻 霜
结构:上下 音序:S 部首:雨 组词:盐霜 饱经风霜 造句:经过霜冻以后,这些树叶
书写指导:“氵”要写在“艹” 下边,各字上边是“夂”不是
造句:秋天树上的叶子纷纷落下。 “攵”,横撇是一笔。
书写指导:“辶”的捺要长; “关”下横稍长,最后一笔 捺变为点。
tiǎo
挑逗 挑
结构:左右
音序:T 部首:扌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左边
组词:挑开 挑拨离间
是“扌”不是“木”,“儿”
造句:小明正在挑逗着小猫玩呢。 左右各有两笔,居中间位置。
luò
落下 落
结构:上下
音序:L 部首:艹 组词:掉落 落落大方
部编版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4 古诗三首
hán
寒冷 寒
结构:上中下 音序:H 部首:宀 组词:严寒 寒冬腊月 造句:今天的天气特别寒冷。
书写指导:上下宽中间窄, 中间是三横两竖,下边的 撇和捺要舒展。

4古诗三首

4古诗三首

统 编 版 课 件 优秀课 件4古诗 三首p 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知有儿童挑促织。
统 编 版 课 件 优秀课 件4古诗 三首p 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统 编 版 课 件 优秀课 件4古诗 三首p 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夜 深 篱 落 一 灯 明 。
统 编 版 课 件 优秀课 件4古诗 三首p 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统 编 版 课 件 优秀课 件4古诗 三首p 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统 编 版 课 件 优秀课 件4古诗 三首p 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统 编 版 课 件 优秀课 件4古诗 三首p 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统 编 版 课 件 优秀课 件4古诗 三首p 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会写的字
赠刘盖菊残君橙
统 编 版 课 件 优秀课 件4古诗 三首p 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统 编 版 课 件 优秀课 件4古诗 三首p 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第三课时
统 编 版 课 件 优秀课 件4古诗 三首p 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统 编 版 课 件 优秀课 件4古诗 三首p 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统 编 版 课 件 优秀课 件4古诗 三首p 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⑥生:产生,生出,文中是说形成白云的地方。 ⑦车:轿子。 ⑧坐:因为。 ⑨爱:真爱,留恋。 ⑩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⑪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⑫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会写的字
寒径斜霜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译文: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 在白云漂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第4课的三⾸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描绘的是秋之⾊,展现了⼀幅动⼈的寒⼭秋⾊图;《赠刘景⽂》写的是秋末的景⾊,让⼈从残败中看到⽣机、看到希望,寄意深远,让⼈回味⽆穷;《夜书所见》写诗⼈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抒发了⼀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以及客居他乡、归⽆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第4课《古诗三⾸》课⽂原⽂ ⼭⾏ 【唐】杜牧 远上寒⼭⽯径斜, ⽩云⽣处有⼈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花。

赠刘景⽂ 【宋】苏轼 荷尽已⽆擎⾬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灯明。

【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第4课《古诗三⾸》教案1 教学要求: 1.⾃主学习本课⽣字,能⼯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课⽂。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感受⽂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课时 ⼀、说话训练,进⼊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句或⼏句描写秋天景⾊的句⼦吗?(⽣说话练习) ⼆、故事导⼊,揭⽰课题:介绍杜牧、岳麓⼭。

1.下⾯请同学们先听⼀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 故事发⽣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位⽂学家,他从⼩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

他的诗⽴意新奇,优美隽永,⾻⽓雄劲,在当时⽂坛别具⼀格。

他⼜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武全才。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件(共39张PPT)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件(共39张PPT)
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
古诗主题
《山行》是一首明艳、充满生气描写和赞
美深秋山林风景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
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
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作者简介
苏轼
(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竖向笔画端正,横画均匀。上下中心对齐,重心安稳。
学写字
学写字
书写技能:“文”点画居中,横画宜短,撇与点交叉处正对上点。“刂”竖
画短,竖钩长,两笔端正,间距适中。
学写字
书写技能:“”点撇间距适中;三横画平行均匀,竖画居中。“皿”呈扁
形,竖向笔画间距均匀,两边竖向中稍斜,底横宜长。
学写字
书写技能:“艹”横画稍长,两竖居中,稍向中斜。“匊”撇短,横折钩下
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
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
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
爱好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
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
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是
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
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
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
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
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
tiǎo 挑战、挑灯
朗读古诗
在山中行走
题目
这首诗写的
是诗人在山
中行走时所
看到的风景。




作者简介
杜牧
(803-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
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生字笔顺讲解课件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生字笔顺讲解课件
笔顺:

部首:艹 结构:上下
组词:菊花 墨菊
形近字:葡
“米”左边一部分 写在“勹”外,使 整个字重心更稳。
字义:菊花,草本植物,种类很
多,是著名的观赏植物。
寒径 斜霜 赠盖 菊残 君橙 送桃 落
笔顺:

平舌音
cán
“歹”横不宜 太长。
部首:歹 结构:左右 组词:残缺 残存 形近字:线 字义:①剩余的。②不完整。
平舌音 后鼻音
zènɡ 部首:贝 结构:左右
组词:赠送 赠阅 形近字:增 字义:赠送。
左窄右宽。
笔顺:
寒径 斜霜 赠盖 菊残 君橙 送桃 落
笔顺:
ɡài
竖不出头, 横距匀称。
部首: 结构:上下 组词:瓶盖 盖章 形近字:羡 字义:①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
的东西。②伞。③建造。
寒径 斜霜 赠盖 菊残 君橙 送桃 落
部编版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生字笔顺讲解
4 古诗三首
上中下结 构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半包围结 构
寒径斜霜赠盖
菊残君橙送挑落
点击汉字跳转学习!
寒径 斜霜 赠盖 菊残 君橙 送桃 落
hán 部首:宀 结构:上中下
组词:寒冷 寒衣
形近字:赛
“宀”稍宽;下部三 字义:①冷(跟“暑”相对)。
横紧凑,两点对齐。
②穷困。
笔顺:
寒径 斜霜 赠盖 菊残 君橙 送桃 落
笔顺:
后鼻音
jìnɡ
左窄右宽。
部首:彳 结构:左右 组词:直径 山径 形近字:经 字义:①小路。②狭窄的道
路。③径直。
寒径 斜霜 赠盖 菊残 君橙 送桃 落
笔顺:
xié

三年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诗词赏析

三年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诗词赏析

三年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诗词赏析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三年级语文上册的必修内容,《4古诗三首》以其优美的诗歌语言、丰富的意境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对其中的三首古诗进行赏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

第一首古诗是《江雪》。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首咏雪佳作。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线,通过对江雪的描绘,表现出了雪的宁静和绵绵不绝的美丽景象。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形象描写,如“林舍”、“江村”的描绘,使人仿佛置身于雪景之中,感受到了雪的美妙和神奇。

诗末两句“只有今年的今夜,才是世界的尽头”更是通过对时间的概念设置,给人一种生命瞬间的感悟,使人对雪更加向往。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柳宗元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命的感悟,以及他高超的诗歌才华。

第二首古诗是《静夜思》。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著名的诗之一。

这首诗以简单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静夜思的时刻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描写诗人的情感为主线,通过对诗人所处环境的描绘,如“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等,直观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想和情感。

诗的末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通过对诗人思乡之情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引发了读者对家乡和亲情的思考。

通过这首诗,《静夜思》深入人心,成为了不少人最喜爱的古诗之一。

第三首古诗是《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豪放洒脱的登高诗。

整首诗以描写壮丽的自然景色为主线,通过对楼台的描绘,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昔人已乘黄鹤去”等,展现出了壮志凌云、追求卓越的情感。

诗中所表达的“人生困顿,追求自由”的主题,以及对昔人的崇敬,使读者在感受到自然景色的壮丽之余,也思考了人生的追求和意义。

通过这首诗,《登鹳雀楼》成为了唐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表达出了人们追求自由和脱离尘世的愿望。

三上第四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三上第四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古诗三首》的课堂笔记整理如下:一、课题引入本课我们将学习三首古诗,分别是《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

这三首诗都是描绘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作者介绍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3.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

三、古诗学习1.《望天门山》(1)诗意:描绘了天门山的雄伟壮观和江水的奔腾不息。

(2)名句赏析:“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两句诗描绘了天门山两岸青山耸立,孤帆在日边驶来的壮丽景象。

(3)背诵全诗。

2.《饮湖上初晴后雨》(1)诗意: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美丽景色。

(2)名句赏析:“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这两句诗描绘了西湖在晴天和雨天时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背诵全诗。

3.《望洞庭》(1)诗意:描绘了洞庭湖秋夜的宁静和美丽。

(2)名句赏析:“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这两句诗描绘了洞庭湖秋月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背诵全诗。

四、课堂小结本课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分别是《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

这三首诗都是描绘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通过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作者的生平事迹和思想感情,还提高了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五、课后作业1.背诵三首古诗并默写一遍。

2.选择其中一首诗写一篇赏析文章。

3.收集其他描写祖国山河的古诗并背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分析、教学⽬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三年级语⽂上册第四课《古诗三⾸》课⽂原⽂ ⼭⾏ 【唐】杜牧 远上寒⼭⽯径斜, ⽩云⽣处有⼈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花。

赠刘景⽂ 【宋】苏轼 荷尽已⽆擎⾬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灯明。

【篇⼆】部编版三年级语⽂上册第四课《古诗三⾸》知识点 ⼀、我会写 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 径jìng(径直、途径、⼤相径庭) 斜xié(斜线、斜坡、⽬不斜视) 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 赠zèng(赠⾔、赠送、回赠) 刘liú(姓刘、刘海⼉) 盖gài(盖楼、盖章、掩盖) 菊jú(菊花、赏菊、春兰秋菊) 残cán(残缺、残害、残酷) 君jūn(君⼦、君⾂、国君) 橙chéng(橙红、橙⾊、鲜橙) 送sòng(欢送、送来、送别) 挑tiǎo(挑逗、挑动、挑拨) ⼆、我会认 犹yóu(犹如、犹有、记忆犹新) 傲ào(骄傲、傲⾻、傲慢⽆礼) 橘jú(橘⼦、橘红⾊、橙黄橘绿) 三、多⾳字 ⾏ háng(银⾏) xíng(不⾏) 挑 tiǎo(挑灯) tiāo(挑选) 四、古诗诗意 ⼭⾏诗意:⼀条弯弯曲曲的⼩路蜿蜒伸向⼭顶,在⽩云飘浮的地⽅有⼏户⼈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那⽕红的枫叶⽐江南⼆⽉的花还要红。

赠刘景⽂诗意:荷叶败尽,像⼀把遮⾬的伞似的叶⼦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机勃勃。

别以为⼀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夜书所见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不禁思念起⾃⼰的家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译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译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译文及赏析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文共收录六首古诗。

其中第4课《古诗三首》包括一首唐诗(《山行》)和两首宋诗(《赠刘景文》《夜书所见》)现对这三首古诗加以整理分享。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色彩绚烂、风格明丽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的,起铺垫和烘托作用。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这样写,从题意来说,写出了“行”的特点,而从构图来说,却借勾画山路逶迤绵远之特点山势幽深平缓的形体特点,同时自然地把人们的视线沿着山路引向白云生处的人家。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

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石径”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

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白云仿佛从山岭中生出,飘浮缭绕,既可见山之高,又表现云之淡白与山之苍翠相映衬,点染出明快色调。

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

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

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共125张PPT)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共125张PPT)

你知道下列事物在古诗中的文化意蕴吗? 菊花 橘树 竹子 梅花
清高、 坚强
美满、 坚贞
正直、 坚韧
你还知道哪些?
高洁、 坚强








夜书所见
晚上写。 书,写。
[宋]叶绍翁
叶绍翁 字嗣(sì)宗,号
靖逸,南宋诗人。他是江湖派诗 人,诗以七言绝句最佳。主要作 品有《游园不值》《嘉兴界》 《四朝闻见录》等。
对照课文插图细细品味,诗中描绘了 哪些景物?
荷尽
橙黄
菊残
橘绿

荷尽已无擎雨盖
生机勃勃
了无生机
凋谢。
荷尽已无擎雨盖
撑起的雨伞。
凄清
比喻 悲伤
菊残犹有傲霜枝
争奇斗艳 迎风傲立
赞美
残败;枯萎。 还,尚且。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顽强不屈
萧瑟
荷尽已无擎雨盖, 对比
菊残犹有傲霜枝。
突出菊花_傲__霜__斗__寒__的形象,表 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__佩__、__赞__美__之情。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其诗豪放、旷达、俊逸,后人称杜甫 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主 要作品:《阿房宫赋》《江南春》《泊秦淮》 《过华清宫》等。
默读古诗,读准字音,识记生字。
xínɡ
山行
xié
歪斜
hán
寒山
fēnɡ
枫林
jìnɡ
石径
shuānɡ
霜叶
寒径斜霜
上下结构:__寒__、__霜___ 左右结构:__径__、__斜___
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诗题
读诗文

部编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

部编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

随堂练 习
一、多音字组 词。
dà (等 待 i )待
dā (待 i )会
wé(i 行

)为
wè(i 因
)为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奚落】 【傲慢】 【轻蔑】 【谦虚】 【相提并论】
4.古诗三首
古诗积累

咏柳
春日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古诗积累
小池
夏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参考答案:扇子似的尾巴 憨态可掬的大熊
猫 色彩鲜艳的图画
āi(挨家挨户 )
总起句 挨 ái(挨饿 )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
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圆盘。
状元成才路
比喻
状元成才路
色彩 形态
lòu(露馅儿 ) 露 lù (露水 )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 的小莲蓬。有的还状元成才路是花骨朵儿,看 起来饱有胀的得…状马元成才…路 上有要的破…裂…似有的。
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期中复习要 点
一、连一连,帮词语找到合适
的解【释泥。融】 芦苇的嫩芽。
【芦芽】 乘小船走到小溪的
【河豚】 尽头。
【小溪
这里指泥土湿润。
泛尽】
一种有毒的鱼。

4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

4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

qínɡ
荷尽已无擎雨盖,--荷尽
荷:荷花 尽:落尽,没有 擎雨盖:荷叶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菊残犹有傲霜枝。 --菊残
菊:菊花 残:开败 犹有:只有 傲霜枝:傲视霜雪的
枝干
“荷尽”、“菊残” 两词可以看出是秋末冬初 的萧瑟景象。“已无”与 “犹有”形成强烈对比, 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荷尽/已无/擎雨盖,荷 荷花 叶凋 也谢 枯连 萎那 了擎 。雨的
菊残/犹有/傲霜枝。只 花有 枝那 还开 傲败 寒了 斗菊 霜花 。的 一年/好景/君须记,一 住年。的好景致你要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最 橘美子青的就绿是的橙时子节金。黄、
最是橙黄橘绿时。
--收获的季节
橙黄:橙子金黄 橘绿:橘子青绿 时:时节
作家名片:叶绍翁,字 嗣宗,号靖逸,南宋诗人。
主要作品:《游园不值》 《嘉兴界》《四朝闻见录》 等。
叶绍翁是福建人,小时侯被送给浙江 的一个叶氏的人家做儿子。他的爷爷原来 是朝廷的一位大官,因为朝廷政变,受到 别人的迫害,所以他的整个家族受到牵连, 他的家变得凄惨不堪。他的爸爸妈妈不得 不把他送给别人。
zènɡ liú ɡài jú cán
赠刘盖菊残
jūn chénɡ yóu ào jú
君橙犹傲橘
寒径斜霜 赠刘盖菊残君橙 送挑
字词学习
jìng xié zèng liú cán chéng tiāo
径斜赠刘残橙挑
左右结构
hán shuāng gài jú
寒霜盖菊
上下结构
jūn sòng
君送
半包围结构
参考:我停车不走是因为喜爱傍晚时分的枫树林,经过风霜的枫 叶,比二月春光里的鲜花还要红艳。 一年的好景致你要记住,最美的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六年级下册第四课《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第四课《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第四课《古诗三首》
1.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全诗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 《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全诗为: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 《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

全诗为: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读古诗,完成填空。
(1)《赠刘景文》写的是( 秋 )季的景 色,从( 荷尽 )、( 菊残 )可以看出来。
(2)《山行》的作者是( 唐 )代诗人 ( 杜牧 ),他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3.拓展阅读。 曲池荷
[唐]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荷花香气浮动盘绕在曲折的河岸,圆实的花 叶覆盖着美丽的水池。常常担心萧瑟的秋风来得 太早,使你来不及饱赏荷花就凋落了。
一句重读“正”和“橙黄橘绿”。《夜书所见》朗 读时,用舒缓的语调读出诗人客游在外的孤独郁闷。 背诵指导:可在熟读古诗、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 住诗中的景物或重点词语进行背诵。如《山行》: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赠刘景文》:“荷尽——菊残——好景——橙黄 橘绿”;《夜书所见》:“梧叶——寒声——秋 风——客情——儿童——促织——篱落——灯明”。
参考答案:(1)不禁停下车来,因为太喜欢这晚 秋的枫林,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 还要红艳。(2)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 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1.试背古诗。用同桌互背、指名背、小组
赛背等方式熟背古诗。
2.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秋天。


本文件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 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 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司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除此以外,将本文件任何内容用于其他用途时,应获 得授权,如发现未经授权用于商业或盈利用途将追加侵权 者的法律责任。 武汉天成贵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湖北山河律师事务所
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 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 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梧桐叶落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谁能给我们
模仿一下?听到这样的声音你会有什么感受?
悲凄
第二句诗中的“客”指的是谁? 诗人。
为什么说诗人是“客? 因为他身处异乡。
萧瑟的秋风吹下梧桐树叶,
江边寒气逼人,作者孤独一人
外的诗人想到什么呢? 这两句描写儿童深更半夜借着灯火,津津有 味地捉蟋蟀的生活情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 想: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 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会 想起亲人朋友的声音容颜……一种如归故里、如 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夜书所见
梧叶送寒声
近处 秋风动客情 儿童挑促织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之情。
状元成才路
你从哪里可以看出?
已无 荷尽已无擎雨盖,
犹有 菊残犹有傲霜枝。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 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作者以“荷尽”“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 征,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这两句诗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指托住 指叶子。 雨水。 还,尚且。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诗意]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 没有了,菊花虽然开败了,但是还有傲寒 斗霜的枝干。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指橙子黄、橘子绿的时候。
[诗意]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 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山 行
tánɡ mù hán jìnɡ xiè
状元成才路
[唐]杜牧
状元成才路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状元成才路
shuānɡ
状元成才路
向山的远 处伸展。
倾斜,这里 有曲折不直 的意思。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
状元成才路
缭绕和飘浮等种种动
状元成才路
态,也说明山很高。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人用“霜叶”和
“二月花”作对比,突
出了霜叶的红,体现了 深秋枫林的生机盎然。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表现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山行》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 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 图,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默写指导:在背诵的基础上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 方发现的? 参考答案:这三首诗写的都是秋天的景色。从“霜 叶红于二月花”“橙黄橘绿”“秋风”可以看出。
3.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傍晚时候 的枫树林。
状元成才路
比……还红。
状元成才路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意】不禁停下车来,因为太喜欢这 晚秋的枫林,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 的鲜花还要红艳。
朗读古诗,说说古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山径 白云
人 家
枫 林
霜 叶
朗读古诗,理解句子:
白云生处有人家 生
一个“生”字形
zènɡ liú
赠刘景文
状元成才路
qínɡ
jūn
ɡài
状元成才路
[宋]苏轼
状元成才路
sònɡ sū shì
jú cán yóu
ào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状元成才路
chénɡ jú
达到极端。诗中指凋谢; 惨败; 荷尽指荷花枯萎。 枯萎。
不怕霜冻, 坚强不屈。
山 行
眺望远景
驻足欣赏
寒山 白云 枫林 霜叶
石径 人家 秋比春美
色彩鲜明 生机盎然
赠 刘 景 文
宋 苏 轼
[ ]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 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山(今属四川)人。“唐宋八大家” 之一。 主要作品:《水调歌头》《题 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深秋虽然冷落, 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勉励朋 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
赠 刘 景 文
秋末的特征
荷尽无叶
菊残傲霜
收获的季节
色彩明丽 橙子金黄 富有生气
橘子青绿
夜 书 所 宋见 叶 绍 翁 [ ]
晚上写。书,写。
作家名片:叶绍翁,字嗣
宗,号靖逸,南宋诗人。 主要作品:《游园不值》
郁闷 孤独 思念家乡
远处
篱落一灯明
倍感 亲切
《秋词二首·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描写秋天的古诗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比一比,再组词。
诗( 古诗 ) 持( 支持 ) 首( 首先 ) 自( 自己 ) 于( 等于 ) 子( 儿子 )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山行》。 朗读指导:《山行》朗读前两句时,语调可平稳柔 和,快慢有致。朗读后两句时,要把诗人舒畅愉悦 的心情读出来。《赠刘景文》朗读第一句语调平直 舒缓,声音稍低,表现秋末的萧瑟凄清。第二句声 音稍高,强调“犹有”,重读“傲霜”。朗读第三 句语调高亢、热烈,重读“好”和“须”。最后一
有人说秋是美的,秋高气爽,晴空万里;
有人说秋是萧瑟的,秋风吹起,落叶飘零。
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对相同的景物有不同
的感受。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跟随着
古代诗人一起去品味晚秋的景致吧!
4 古诗三首
山 行
[ ]
唐 杜 牧
作家名片:杜牧(803—852),唐代 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其诗豪放、旷达、俊逸,后人称杜 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主要作品:《阿房宫赋》《江南春》《泊秦淮》 《过华清宫》等。
《赠刘景文》这首诗抓住了秋季的哪 些景色进行描写?
荷尽 菊残 橙黄橘绿
《赠刘景文》这首诗抓住了秋季的哪 些景色进行描写?
荷尽 菊残 橙黄橘绿
这首诗突出了秋季的什么特点?表现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赠刘景文》通过对“荷尽”“菊残”
“橙黄橘绿”等秋景的描写,突出了菊花傲
状元成才路
霜凌寒的气概,间接表达了对好朋友的敬佩
行走在江畔,假如你就是这个
孤身在外的诗人,看到此情此
景,你会产生什么样的心情?
又会想到什么呢?
蟋蟀,俗称 料想,猜想。 蛐蛐。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用细长的东 西拨弄。
篱笆。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意: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 夜深了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会使客游在
《嘉兴界》《四朝闻见录》等。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夜书所见
xiāo sònɡ tiǎo cù
[宋]叶绍翁

shào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风声。
送来阵阵寒意。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梧桐树。 使客人产生了思 念家乡之情。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深秋时节 的山林。
石头小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生,产生,生出。指 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诗意】在深秋时节的山上,有一条弯
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在白云飘浮的地方
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几户人家。
因为。
被秋霜打 过的枫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