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6.常用的金属和盐 6.2盐和肥料 盐和酸、碱的反应》_23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6.常用的金属和盐 6.2盐和肥料 盐和酸、碱的反应》_15
6.2 盐的化学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目标(1)知道盐的化学性质(2) 知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能够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1)通过对比实验,初步学会观察、对比、归纳的学习方法。
(2)通过旧知识的回顾总结和完善盐的化学性质,同时复习巩固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水平。
二、教学重点:盐的化学性质三、教学难点:知道盐的化学性质四、教学过程[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理解了常见的酸、碱、盐,也学习了酸的通性和碱的通性,那么盐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盐与四类物质发生反应,其中三类已经学习了,通过下面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请同学们归纳总结:(学生完成方程式并实行总结)[生]完成方程式:Fe + CuS04→Cu +AgN03→HC1 + CaC03→H2S04 + BaCl2→NaOH + FeC13→Ca(OH)2 + Na2CO3→[师]展示学生的方程式,大家一起改错。
[师]请同学们把反应物从酸、碱、盐的角度分析总结盐的化学性质。
[生1]盐与金属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金属[生2]盐与酸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酸[生3]盐与碱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师】一. 盐溶液与金属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金属。
反应的条件是:(1)参加反应的盐是可溶性的盐(铜与氯化银就不能反应,因为氯化银难溶于水。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活泼的金属置换出不活泼)。
反应类型:置换反应二. 盐与酸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酸反应条件: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三. 盐与碱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反应的条件是:(1)参加反应的盐和碱都是可溶性的。
(2)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四.盐和盐反应生成另外两种盐[师]刚才我们知道盐酸能与硝酸银反应,那么如果把盐酸换成氯化钠溶液,会发生反应吗?如果能发生反应,就是盐的一条新的化学性质。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6.常用的金属和盐 6.2盐和肥料 盐和酸、碱的反应》_1
盐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归纳出盐的化学性质;
2、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能理解并掌握常见盐的化学性质以及用途;
3、提升分析、对比、归纳等水平,学习获取科学结论的方法;
4、理解到化学和生活的关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体验化学带来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盐的化学性质;
难点:利用盐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仪器:试管
药品:碳酸钠溶液、氯化钠、稀盐酸、硝酸银、硝酸、氯化钙、氢氧化钙
幻灯片
板书设计:盐的化学性质
一、盐的化学性质
1、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
2、酸+盐→新酸+新盐
3、碱+盐→新碱+新盐
4、盐+盐→两种新盐
二、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化学性质
三、用途。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6.常用的金属和盐 6.2盐和肥料 中和反应的产物──盐》_6
6.2.1盐知识与技能:1.知道盐的组成,知道盐的分类和命名。
2.理解盐的化学性质,掌握碳酸盐的检验方法。
3.知道钾盐和钠盐的焰色反应。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归纳出盐的化学性质,提升归纳推理的水平。
2.通过对焰色反应实验的改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水平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理解物质的共性及个性。
2.通过焰色反应,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教学重点:1.盐的化学性质。
2. 焰色反应的应用。
教学难点:1.利用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归纳整理出盐的化学性质。
2.理解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
教学过程:PPT:写一写用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中的硫酸用氢氧化钠中和石油中的硫酸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氯化氢气体的原因引入:刚刚同学写的两个反应都是中和反应(复习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盐能够看作是酸中的氢被金属元素或铵根取代后的产物,所以盐是由什么组成的?(复习盐的组成)同一种酸能够和不同碱反应生成不同的盐,而同一种碱也能够和不同的酸反应生成不同的盐,所以盐的种类繁多。
PPT:生活中盐的图片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盐的相关知识,不过这么多的盐让我们有些无从下手,所以今天李老师就挑选了一种比较特殊的盐,说它特殊是因为它明明不是碱,名字却带碱。
我们就由碳酸钠入手学习盐的知识。
展示碳酸钠固体,回忆俗称。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碳酸钠实行分类(钠盐,碳酸盐,含氧酸盐)过渡:碳酸钠有二位好兄弟,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展示碳酸氢钠固体。
引导学生找出化学式的差异。
讲解:碳酸钠看作是酸中氢全部被金属取代后的产物,我们把它称为正盐。
而碳酸氢钠看作是酸中氢部分被金属取代后的产物,我们把它称为酸式盐。
这是盐的另一种分类方法。
过渡:我们再来看看碳酸钠的另一位兄弟。
展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引导学生比较不同。
讲解:其实这是盐的另一种分类方法,我们把像碳酸钠这样不含结晶水的盐,称为无水盐,而像碳酸钠晶体这样含有结晶水的称为结晶水合物。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6.常用的金属和盐 6.2盐和肥料 盐和酸、碱的反应》_1
物质的检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检验的目的并掌握检验的方法;
(2)理解并掌握物质检验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各物质的特征反应,并学会准确地选择试剂和实验方法。
(3)掌握物质检验的关键是排除干扰,重唯一。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酸碱盐知识的回顾与复习,较为系统的总结各物质的特征反应。
(2)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评价已有实验方案是否准确,由此知道并理解物质检验的关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讨论与集体评价的方式,体验互帮互助、一同进步的喜悦,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物质检验的关键是除干扰,重唯一
难点:如何选择准确的试剂来排除干扰。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6.常用的金属和盐 6.2盐和肥料 盐和酸、碱的反应》_30
废液成分探究【教学设计说明】学情分析:经过第一轮复习,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对元素化合物性质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对于酸、碱、盐的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方面还有欠缺。
为了更有效的协助学生理解酸、碱、盐的综合知识,以废液成分探究为突破口,以氢氧化钠的性质为纽带对酸、碱、盐的性质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3、学会设计实验解决化学问题。
1、通过研究氢氧化钠的性质实验,加深对酸、碱、盐性质的理解。
2、通过对废液成分的探究,掌握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在水平方面有新的提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试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对废液成分的探究,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研究难点:废液成分的分析。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实验探究【教学手段】实验、视频【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废液污染图片展示学生观察图片图片展示引入废液课题。
承接教师:工业生产中的废液会产生污染,我们实验室中同样也会产生废液,而排放之前我们必须先知道废液成分才能实行合理的处理,就像医生对症下药一样,才能药到病除。
今天我们通过复习氢氧化钠的性质实验一起来探究一下废液的组成。
承接前面的内容引出后续的实验。
学生实验教师:接下来请大家按照实验单上的实验一实行实验。
实验一、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展示】:学生实验单展示。
【思考问题】:反应废液中有哪些成分书写板书1、书写化学方程式2、反应生成物一定有3、反应物可能有实验二: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完成氢氧化钠性质实验:1、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学生分析】:反应生成物一定有,反应物可能有。
2、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老师:请大家根据实验现象填写实验单【展示】:学生实验单展示。
【得出结论】:反应生成物一定有,反应物可能有。
将两组实验产生的废液倒入废液回收杯中。
【观察】混合废液的反应现象。
填写实验现象。
将废液倒入回收杯中填写实验现象通过废液混合形成新的废液,探究混合废液的组成对废液实行猜想【提出问题】教师:混合废液的成分有哪些呢?【做出猜想与假设】教师:请大家根据刚才的实验,你猜测一下它的成分可能是什么?【请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学生分组讨论】猜想废液的成分组成。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6.常用的金属和盐6.2盐和肥料中和反应的产物──盐》4
化学肥料初中化学人教2021课标版教课目的1、认识常有化学肥料的种类和特征2、认识常有化学肥料施用本卷须知要点难点一、化学肥料学生疏组看样品并计算含氮分数常有氮肥的俗名〔简称〕及含氮的质量分数名称氨水碳酸氢铵硝酸铵硫酸铵氯化铵尿素俗名气肥硝铵硫铵化学式NH3·H2O NH含氮量15%-17% 174HCO3.7%NH4NO335%〔NH4〕2SO421 .2%NH4Cl CO 〔NH2〕226.2%46.7%1、氮肥的特征1〕铵态氮肥与氢氧化钠反响:实验:铵盐遇氢氧化钠起反响,生成氨气。
如:NH4NO4+NaOH=NaNO 3+NH 3↑+H2O氨气遇水生成氨水,氨水是一种碱,显碱性,可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此方法可以查验铵根离子。
1〕操作:取少许化肥放入试管再参加NaOH,微热,把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证明含NH4+离子。
2〕原理NH4Cl+NaOH=NaCl+NH 3↑+H2ONH3+H2O=NH3·H2O〔碱性,使石蕊变蓝。
〕铵盐〔铵态氮肥〕不可以与碱性物质混淆,否那么会无效。
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因此俗称“气肥〞。
2、磷肥:常有的磷肥〔磷矿粉、重过磷酸钙〕Ca3(PO4)2Ca(H2PO4)23、钾肥:KCl、K2SO4复合肥料:KNO3、KH2PO4、NH4H2PO4含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
二、化肥的简略鉴识氮肥:氨水是液态,碳酸氢铵有氨气味。
都易溶于水,加碱有刺激性气味。
〔尿素除外〕磷肥:灰色一般不溶于水、无味钾肥:白色、无味易溶于水练习1、为使作物叶色浓绿,应施用肥;为使子粒饱满,应施用肥;为促动茎杆粗壮,应施用肥。
2、一溶液含有KCl、K2CO3、K2SO4三种化学肥料如何鉴识:本节小结:1〕化肥的种类2〕氮肥、磷肥、钾肥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3〕氮肥的特征部署作业:书P83页1-3题。
目标P71-76 页课后反省:由于学生生长在城市,因此对作物和化肥认识不多。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6.常用的金属和盐 6.2盐和肥料 盐和酸、碱的反应》_7
物质成分的分析与检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复习巩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初步掌握判断化学反应后溶质成分的方法,并通过对化学反应后溶质成分的探究,强化训练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锻炼对知识的迁移水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方案的交流和评价,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掌握利用酸碱盐的性质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反应后的溶质成分的方法。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6.常用的金属和盐 6.2盐和肥料 盐和酸、碱的反应》_5
物质的检验一、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本课时是在化学二模考试以后,实行的化学专题复习。
物质的检验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复习专题,是中考必考知识点,也是学生易错的知识点。
它要求学生学会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实行检验和分析,是化学知识在一个较高层次上的巩固和应用,也是学科水平培养的一个重要平台。
在中考中物质的检验主要以推断题和实验探究题的形式实行考查。
二、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复习酸碱盐检验的基础上,针对混合液的成分实行检验。
课前已经关于酸碱盐的检验实行了知识的回顾和复习,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这节课通过生活中熟悉的松花蛋展开知识的讨论,学习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进一步理解到物质检验过程中防止干扰的设计,多种物质检验方案的设计,对知识实行适当地延伸和拓展,明确物质检验的意义。
从而巩固了酸碱盐的知识,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水平。
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现象的分析,都是以物质知识为载体,使物质的检验更有依据,更有意义。
通过复习,培养学生活学活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同时体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三、学情分析面临中考,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已掌握,但在基础知识的综合使用中总会出现问题甚至于碰到困难。
因为这样的题目较全面地考查学生读题水平、思维水平、知识使用水平、综合分析水平、实验和解题等水平。
混合物的检验,是学生比较容易错的考点,学生在解决相关问题时往往不能利用酸碱盐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实行分析,缺乏清晰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全凭做题经验套解习题。
不能综合地考虑问题,思维方式单一,不能排除一些酸根的干扰。
因而,必须构建一个共同的平台,让学生能从各自的原有水平出发,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对已有知识结构实行完善与优化、增强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常见酸碱盐的检验方法。
(2)理解混合物检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提升分析问题和实验的设计水平。
2、过程与方法(1)初步理解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现象的分析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6.常用的金属和盐6.2盐和肥料盐和酸、碱的反应》15
盐的化学性质二一、教课目的二1.知识与目标二知道盐的化学性质二知道复分解反响发生的条件,可以判断复分解反响可否发生。
二经过对比实验,初步学会察看、对比、概括的学习方法。
二经过旧知识的回想总结和完美盐的化学性质,同时复习牢固复分解反响的条件。
二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二经过知识的迁徙和应用,培育学生察看剖析水平。
二二、教课要点:盐的化学性质二三、教课难点:知道盐的化学性质二四、教课过程二[师]经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理解了常有的酸、碱、盐,也学习了酸的通性和碱的通性,那二么盐拥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二盐与四类物质发生反响,此中三类已经学习了,经过下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请同学们概括二总结:(学生达成方程式并推行总结)二[生]达成方程式:二Fe+CuS04→二Cu+AgN03→二HC1+CaC03 →二H2S04+BaCl2→二NaOH+FeC13→二Ca(OH)2+Na2CO3→二[师]展现学生的方程式,大家一同改错。
二[师]请同学们把反响物从酸、碱、盐的角度剖析总结盐的化学性质。
二[生1]盐与金属反响,生成另一种盐和金属二[生2]盐与酸反响,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酸二[生3]盐与碱反响,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二【师】一. 盐溶液与金属反响,生成另一种盐和金属。
二反响的条件是:(1)参加反响的盐是可溶性的盐〔铜与氯化银就不可以反响,由于氯化银难溶二于水。
〕(2)在金属活动性次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它后边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二置换出来〔开朗的金属置换出不开朗〕。
二反响种类:置换反响二.盐与酸反响,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酸反响条件:有积淀、气体或水生成反响种类:复分解反响三. 盐与碱反响,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反响的条件是:〔1〕参加反响的盐和碱都是可溶性的。
〔2〕有积淀、气体或水生成反响种类:复分解反响四.盐和盐反响生成此外两种盐[师]刚才我们知道盐酸能与硝酸银反响,那么假如把盐酸换成氯化钠溶液,假如能发生反响,就是盐的一条新的化学性质。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6.常用的金属和盐 6.2盐和肥料 盐和酸、碱的反应》_12
常见酸碱的保存和变质探究一、设计思想本节课要研究常见酸碱的保存和变质探究,本课以小游戏引入目的是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并能根据学过的知识完成游戏,从而对这部分内容有更深的理解。
因为学生已经完成了酸碱盐的性质学习,在之后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回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完成对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最后对变质问题进一步简单归纳和小结,从而提升学生面对变质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
(2)理解氢氧化钠与酸碱指示剂、酸性氧化物、酸、某些盐的反应,并能写出化学方程式和描述反应现象。
(3)理解碳酸钠与盐酸、硫酸、氢氧化钙、氯化钙等反应,并能写出化学方程式和描述反应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知识的联系,增强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水平。
(2)通过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初步理解探究变质问题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提升个人的观察判断水平、获取信息的水平、知识应用水平以及小组合作水平,感受解题的成就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
难点:能根据所学的酸、碱、盐的性质,初步实行某些酸碱盐的检验。
四、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多媒体电脑、希沃白板5、希沃授课助手五、教学过程:(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是,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有气泡产例题3:已知NaOH容易与空气中的CO2作用而变质,小军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固体后,设计方案,对这瓶NaOH固体变质情况实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上述实验操作的名称分别是:操作①_____,操作④_____。
(2)根据上述实验,能够确定该固体_________变质(选填“已”或“未”)(3)步骤③中加过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4)若测得的E的pH=7,则A的成分___________,若测得E的pH>7,则A的成分_______。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6.常用的金属和盐 6.2盐和肥料 盐和酸、碱的反应》_13
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 (专题复习)上课班级:初三1班 上课地点:录播教室一、教学目标:1.知道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反应,并会写化学方程式。
2.知道选用什么试剂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以及变质水准。
3.使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性质,初步学会混合溶液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检验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难点:检验氢氧化钠变质水准。
三、教学流程:四、学习过程1.实验室中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放置时间已久,片状固体都变成糊状了,同学们猜猜氢氧化钠可能发生了什么变化?(1)(2)以上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请标出。
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
(生成物的俗称 )2.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露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并实行相关实验。
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1)若现象a 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 溶液是 ,说明氢氧化钠 (选填“已经”或“没有”)变质,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A 是Ca (OH )2溶液,现象a 有白色沉淀,现象b 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 (填化学式),该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
【知识点1】若要检验氢氧化钠固体到底有没有变质,可选用什么试剂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知识点2】若要知道该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水准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如何检验。
(部分变质的成分是,全部变质的成分是。
)【拓展】完成以下实验流程,使该实验能证明“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巩固练习: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
甲同学将两种碱的溶液分别装入试管A 、B ,并实行了如下图所示的二组实验。
①实验1中,若B 中是NaOH 溶液,滴加硫酸铜溶液静置后得到蓝色不溶物和无色清液,则清液中溶质的成分是 (用化学式表示)。
②实验2中,甲同学向两支试管中分别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A (氢氧化钙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 (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6.常用的金属和盐 6.2盐和肥料 盐和酸、碱的反应》_0
6.2.2 盐与酸碱的反应一、设计思想盐是连接酸、碱、单质的中心环节,通过盐的化学性质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化,而且也连接起了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在前面第五章学习酸、碱性质时,已经对盐的化学性质实行了渗透。
所以,盐的教学过程就是梳理总结酸碱盐化学性质与基本反应类型等知识点的过程。
基于这种情况,我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入手,并通过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对盐的化学性质实行探究。
同时渗透“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减轻学生的理解记忆负担。
针对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和学习水平,将盐的化学性质分为两课时实行探究。
第一课时探究盐与酸碱的反应,并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第二课时在此基础上研究盐与盐的反应,进一步巩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本节课学习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盐与酸碱反应的性质(2)初步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以及发生的条件(3) 能根据盐及碱的溶解性及产物性质判断反应能否发生通过实验,提升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的水平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结构决定性质”化学思维的渗透,提升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盐与酸碱的反应并能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难点:根据盐及碱的溶解性及产物性质判断反应能否发生四、教学用品药品:盐酸、稀硫酸、硝酸银溶液、氯化钡溶液、稀硝酸仪器:试管、胶头滴管五、教学流程[1]我们学过碳酸盐能与盐酸和稀硫酸反应。
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通过实验①硝酸银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分析,学会稀盐酸的鉴别方法;[3] 通过实验②氯化钡溶液和稀硫酸的反应分析,学会稀硫酸的鉴别方法;[4] 通过上述几个反应归纳盐与酸反应的特点[5] 通过以前学过的: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分别与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的反应。
归纳盐和碱反应特点;[6] 通过盐与酸、盐与碱反应的特点,归纳出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发生的条件;并且练习加以巩固。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6.常用的金属和盐 6.2盐和肥料 盐和酸、碱的反应》_9
细品四大基本化学反应
【设计思路】
通过一年化学的学习,学生已理解到化学反应是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节课试图引导学生根据掌握的信息,通过不同视角对化学反应实行分类,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培养分类思想,培养学会归纳,寻找规律的水平;四大基本化学反应是初中阶段最为重要的一种化学反应分类形式,以“四大基本化学反应”为主题,依据当下学生的学情,通过对四大基本化学反应与物质性质联系的研究,引导感悟四大基本化学反应对物质性质研究的作用;通过对四大基本化学反应与实际生产方面关系的研究,感悟不同化学反应在实际生产中的特殊优势及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体验化学发展历程,从而培养学会学习,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深化绿色化学、节能环保、安全简便的实际生产理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及积极投身化学研究的使命感。
【教学目标】
1.引导以不同方式对化学反应实行分类,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培养分类思想,培养学会归纳,寻找规律的水平。
2.通过对四大基本化学反应与物质性质联系的研究,引导感悟四大基本化学反应对物质性质研究的作用。
3. 引导对四大基本化学反应与实际生产方面关系的研究,感悟不同化学反应在实际生产中的特殊优势及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体验化学发展历程,从而培养学会学习,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深化绿色化学、节能环保、安全简便的实际生产理念,激发爱国热情及积极投身化学研究的使命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四大基本化学反应与物质性质的联系与应用。
难点:设计合理的工业生产流程图,感悟化学与实际生产的关系。
【教学流程】。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6.常用的金属和盐 6.2盐和肥料 盐和酸、碱的反应》_26
酸碱盐的鉴别与推断一、教材分析酸碱盐是初中化学学习中涉及的三类重要物质,“酸碱盐的鉴别与推断”是初中化学中对于物质性质学习的综合应用,通过理清物质鉴别的思路与方法,既能整理巩固物质的特性,又能提升学生知识的综合利用水平。
二、学情分析本课主要是为了巩固酸碱盐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开设的一节复习课,课前学生已掌握了大量相关酸碱盐物质的知识,但是如何将物质特征知识综合利用还是有一定困难,物质鉴别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及学生思维水平的培养有待提升。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2)能根据物质的特性设计出鉴别与推断酸碱盐的方法,准确描述实验现象,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水平2、方法与过程目标引导学生初步学会使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加工处理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酸碱盐鉴别与推断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及学生思维水平的培养。
五、教学难点学生使用特征反应灵活解决问题的水平。
六、教学过程1、以中医的“望、闻、问、切”诊断方法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2、“望”的应用:通过鉴别NaCl、FeCl3、CuSO4三瓶没有标签的溶液,复习物质特征颜色(固体、沉淀、溶液、焰色),感受鉴别依据。
3、“闻”的应用:通过学生设计方案鉴别氨水和蒸馏水,复习物质特征气味,感受鉴别原则:操作简单,现象明显。
4、“切”的应用:鉴别物质时,若不能利用物质物理性质的差异通过“望”“闻”来区别,就要考虑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来鉴别。
再次感受鉴别的依据。
(1)学生设计方案鉴别石灰水、稀硫酸、氢氧化钠三瓶无色溶液(要求只用一种试剂)。
(2)为鉴别碳酸钠、稀硫酸、稀盐酸、氯化钡溶液实行两两反应,以表格法表现两两反应的现象,学生通过读懂表格内容实行鉴别四种溶液,得出结论。
(3)学生设计方案鉴别不用外加试剂鉴别①NaOH②Cu(NO3)2③NaCl④BaCl2⑤H2SO4五种溶液,并写出被鉴别出来的顺序。
(4)设计方案鉴别CaCO3、CuSO4、NaCl、Na2SO4、Na2CO3五包白色粉末5、小结:利用酸碱盐的特征反应理清鉴别与推断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6.常用的金属和盐 6.2盐和肥料 盐和酸、碱的反应》_13
《废液成分小揭秘》教案一、二、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分析酸、碱、盐的性质、化学实验探究在课程标准中为B级。
反应后剩余的物质中除了一定有反应的生成物之外,也受到反应物质量的影响。
多个反应后剩余的废液,再次混合,得到新的废液。
这是近年模拟考、中考的热点,其中包括剩余物质的判断、混合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等。
实验探究也是中考的必考内容,在教材中没有集中讲授,是渗透在平时教学中的每一节课。
实验探究题的形式和内容虽是多种多样,但主要有猜想、实验验证这两个方面。
2.学情分析通过第五、第六单元的学习,学生已掌握常见酸、碱、盐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等知识;且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化学学习已具备猜想、实验方案设计、化学实验操作的水平。
但当多种物质混合、涉及多个反应时,学生欠缺分析的方法和水平;解读图像中隐含信息的水平弱。
这类题型对学生综合水平要求高,很多学生对此有畏难情绪。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探究废液成分的过程:猜想、实验验证。
(2)学会判断废液中成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废液成分的猜测与验证,初步学会猜测废液成分的一般规律以及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
(2)通过探究实验获取信息并用文字、图形等整合信息,初步形成证据推理的化学思维方式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促动作用,对现代中国前言科技的巨大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爱国情感、绿色化学思想。
(2)体验实验探究方法、合作交流的乐趣,增强科学探究实践水平及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寻找突破口来判断多个反应后剩余的物质。
难点:学会解读图形中的隐含信息。
五、设计思路本节课以单一反应后剩余的物质为切入点,利用已有知识实行分析,了解废液中的溶质来自过量的反应物和反应的生成物,并总结出剩余溶质的一般规律:反应物可能有、生成物和不反应的物质一定有。
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6.常用的金属和盐 6.2盐和肥料 盐和酸、碱的反应》_20
食品中的化学——检验与鉴别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是一节关于物质鉴别的复习课。
在沪教版教材第五章和第六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酸、碱、盐的检验和鉴别的方法,但是与生活的联系比较少,学生体会不到物质的鉴别在生活中的作用。
所以专题的鉴别复习课,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才能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
基于上述分析,围绕食品中的化学物质展开物质鉴别的复习,能更好地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学科的魅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初步建立了一些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但是还停留在较表面的单一物质的检验。
对物质鉴别的基本思路和原理缺少整体的理解,对实验步骤的描述不够规范,对特定情境下的物质鉴别:如利用标签搜索关键信息鉴别、变质类鉴别等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本节课的重点是围绕食品中常见的化学物质的鉴别展开。
通过对一系列物质鉴别的讨论归纳出物质鉴别的基本思路、物质鉴别的一般步骤、以及物质鉴别的方案筛选,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对学生阅读标签、信息处理、实验设计及实验现象的规范表达等多种水平的培养,提升学生综合解题的水平。
难点是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的鉴别,用规范的化学语言表达实验步骤和现象。
本节课需要学生具备的知识: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熟悉酸、碱、盐之间的一些反应。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物质鉴别一般思路的归纳,加深对酸、碱、盐性质的理解。
进一步理解盐酸盐、碳酸盐、碱等物质的检验方法。
2、学会从题干中检索关键信息并实行适当加工,为物质的检验和鉴别服务。
3、通过对物质鉴别方法的筛选原则讨论,学会选择简单直观的鉴别方法,尝试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4、通过对食品保护气、干燥剂变质的探究,加深对鉴别思路、步骤、原理的理解,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化学,体会化学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物质鉴别思路、步骤、鉴别方法筛选原则及其使用。
难点: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的鉴别;用规范的化学语言表达实验步骤和现象。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6.常用的金属和盐 6.2盐和肥料 盐和酸、碱的反应》_34
常见物质的鉴别理化生教研组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常见物质鉴别的主要方法和一般顺序,鉴别的依据。
2.掌握常见的酸根(SO、Cl、CO3)的检验方法以及综合使用。
43.掌握鉴别物质的一些特殊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和设计,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交流讨论,体验团队合作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常见物质鉴别的主要方法和依据。
、Cl、CO3)的检验方法和使用。
2.常见酸根(SO4难点:选择恰当的试剂先除去干扰物质再实行鉴别,多种组分的鉴别顺序和试剂用量控制。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引入]根据已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寻找失去的标签实验室五瓶药品的标签因为粘贴不牢脱落而遗失了,已知它们分别是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稀盐酸和稀硫酸中的一种,你能协助实验室老师把失去的标签重新补上吗?(可选试剂:酚酞试液;氯化钡溶液,紫色石蕊溶液,碳酸钠溶液,澄清石灰水)[提问]通过上面的实践,请大家回顾物质鉴别的主要的方法和一般顺序是什么?鉴别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讲解]鉴别的主要方法和一般顺序:主要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一般先物理方法后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一般根据物质的颜色,气味,挥发性,溶解性和溶解时伴随的热量变化等实行鉴别。
化学方法:往往先用酸碱指示剂分组,再根据物质本身的特性实行鉴别。
鉴别的主要依据:根据物质的性质不同。
[过渡]鉴别的主要依据是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是由什么决定?上述物质碳酸钠溶液、硫酸溶液、稀盐酸组成中的酸根分别是什么?这些酸根是如何检验的呢?问题1、SO 4 、Cl 、CO 3的检验方法练习1、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被部分腐蚀的溶液,只知道它是Na 2CO 3 、NaCl 、NaOH 和Na 2SO 4中的一种,请以最简单的方法确定它的成分问题2、如何只用酚酞试剂检验出稀盐酸﹑氢氧化钠﹑NaCl 三种溶液? [提问]通过上面物质的鉴别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讲解]可用已鉴别出的物质来鉴别没有鉴别出的物质。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6.常用的金属和盐 6.2盐和肥料 盐和酸、碱的反应》_14
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变化的探究一、设计思路在初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遇到过一些没有明显现象,但是确实发生的化学反应,有时同学可能误认为没有发生反应。
所以能够以此为切入口,将初三化学中这类情况实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使用到所学的酸碱盐的相关知识来检验反应是否发生。
初中阶段涉及到的此内容主要是三方面:(1)二氧化碳与水(2)酸碱中和(3)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氧化钠溶液,本节课的内容主要从这三方面实行展开,最后提炼出让无现象反应显形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反应产物的检验,进一步理解碳酸盐等常见化学物质的检验。
2、通过对三个实验分析总结归纳出使无现象反应显形的思路和方法。
3、通过设计实验,初步形成严谨严密的科学思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提炼使无现象反应显形的一般方法难点:设计多种方案证明NaOH和CO2反应的发生四、教学过程【教师】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学过很多化学反应,你是如何判断反应的发生与否的呢?下面老师给大家提供八个反应,你来说说你适合如判断的。
以下化学变化中,不借助任何物质能直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的是:⑴盐酸滴到大理石上⑵氧化钙放在水中⑶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⑷二氧化碳与水反应⑸镁带燃烧⑹盐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混合⑺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⑻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教师】根据刚才的总结分析,我们能够知道,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有三类: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盐酸与氢氧化钠。
同学们写出了三类,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还记得如何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反应呢?【教师】利用了什么原理使反应显形?你能否根据化学方程式讲一下依据是什么?【总结】提炼使无明显现象反应显形方法一:化学反应前后溶液的酸碱性发生了变化【教师】那么其它两个反应能够使用这个原理来显形吗?学生自由发言,讨论交流【教师】那么我们如何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呢?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吗?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能不能从中提炼出基本原理?【总结】提炼使无明显现象反应显形方法二:利用压强的变化提炼使无明显现象反应显形方法三:检验产物的方法【教师】那根据前面的学习,大家分组讨论,第三类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该如何判断。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6.常用的金属和盐 6.2盐和肥料 盐和酸、碱的反应》_36
化学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教学设想】1、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题专为中考总复习准备,是在学生学习了酸碱盐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一定的化学计算水平的实验探究基础上设计而成,名化学反应后溶质成分的探析,实为以溶质成分探析为载体复习应用酸碱盐的知识解决问题。
化学反应后溶质成分的分析处理是初中化学的难点,无论是对知识的掌握要求还是探究水平的要求,对学生都是极大的挑战。
多数学生还没有综合使用酸碱盐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没有将所学化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水平。
用学生熟悉的铁丝与稀硫酸的简单反应,让学生分析猜测反应后溶质成分,引入本节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让学生大胆猜想,确定合理猜想后,发挥学生思维水平,使用所学的酸的知识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合理试剂验证猜想,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准确处理反应废液,养成环保观点。
然后再通过探究2,使用所学酸、碱的知识设计实验验证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后溶质成分;探究3,使用碳酸根的知识,解决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后溶质成分的探究,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化学反应后溶质成分探究思路;进而转入定量研究,分析综合题目—测定混有氯化钠的碳酸钠的纯度,分析反应后溶质成分情况及验证方法以及不同情况的溶质成分对于测定结果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综合探究中溶质成分的思路,以及综合探究中溶质成分的分析策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水平。
培养学生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建构科学的知识体系、技能体系,重视反应后溶质成分分析及废液后处理,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一、教学目标1.能准确书写反应方程式,推断反应后溶质成分的组成情况;2.能综合使用所学化学知识,设计实验来验证反应后溶液的成分;3.通过对反应后溶液成分的推测与验证,学会探究溶质成分的一般思路;4.综合分析溶质成分对定量探究结果的影响,学会综合探究中推断溶质成分的思维策略;5.感受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体验绿色化学的环保观点。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6.常用的金属和盐 6.2盐和肥料 盐和酸、碱的反应》_8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教学设计说明】
通过情境设计、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对问题实行分析,得出物质分离提纯的几种常用方法,并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达到对知识使用、迁移的水平,这样既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水平。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安排了学生实验,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直接观察和动手操作的平台。
【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水平基础
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物质分离的实验,对于粗盐提纯的实验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能通过回忆、温习达到巩固效果,并在这样的知识架构上融合物质转化的知识实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从而达到知识的迁移和提升的效果。
2、面临的问题
(1)对于已学知识的使用水平较弱,在设计实验方案对物质实行分离和提纯中存有一定困难;
(2)实验操作的动手水平较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复习巩固元素化合物知识。
(2)初步学会设计简单可行的实验方案。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计粗盐精制的流程图,初步学会使用过滤,蒸发等提纯方法对混合物实行分离和提纯。
(2)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学习使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科学素养。
(2)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小组合作的乐趣,树立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元素化合物知识;物质分离提纯方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物质分离和提纯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学思维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膨松剂中的化学
一.教材分析
酸碱盐的性质这部分知识相对较多,相互之间的转化和反应也较为复杂,复习时能够抓住一些重要离子的性质,从理解离子性质的角度复习酸碱盐的重要性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新课时已经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酸碱盐之间常见的反应,但对从离子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性质、以及应用酸碱盐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的水平还有待提升。
三、学习目标
1.通过检验明矾溶液是否呈酸性,回顾酸性溶液(H+)的性质
2.感受化学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1.铵盐、碳酸盐、氢离子的性质
2.从微观角度理解指示剂变色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
【引入】周末的时候,我在家里面学做馒头,我把面团揉好之后放在那,一段时间之后发现,面团变大了,然后我把它蒸熟了之后给大家带来了,就是桌子上比较大的那个,大家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呢?能够掰开尝一尝。
【展示图片】1.刚揉好的面团 2.发酵之后的面团
生:比较松软
师:比较松软、彭松,我们把使馒头变得彭松的物质称为膨松剂,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彭松剂中的化学。
【展示图片】扯开面团露出小孔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小孔呢?其实啊,我加了一种生物膨松剂——酵母,是一种可食用的,营养丰富的单细胞微生物,早在几千年前,人类就用其发酵面包和酒类,在发酵面包和馒头的过程中放出二氧化碳。
【过渡】还有一种化学膨松剂,它在加热时会产生二氧化碳,同时生成碳酸钠和水,它是哪种物质呢?(生:小苏打)
对,请同学们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书写方程式】
【过渡】和碳酸氢钠类似,还有一种膨松剂加热时也能产生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氨气和水,哪种物质?
生:碳酸氢铵
师:对了,请大家继续写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在学案上完成。
【学生书写方程式】
对比这两种膨松剂,哪一种彭松效果更好呢?为什么?
生:碳酸氢铵,因为它分解产生了两种气体
那为什么现在很少使用了呢?
生:因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会产生氨丑气味气体
【过渡】这两种物质除了受热都会分解外,同样还都是白色固体,你有哪些方法能够鉴别它们呢?
【小组讨论】鉴别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
1.取样,加热,产生氨臭气味的是碳酸氢铵/ 无固体剩余的是碳酸氢铵
2.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气体通过湿润的红色的石蕊试纸,若变蓝,则为碳酸氢铵
非常好,这是铵盐的检验方法,这两种方法的实质都是什么离子和什么离子的反应?
生: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板书】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和水
说明盐能与碱反应
【板书】盐和碱反应
3.闻气味
【学生活动一】闻气味,贴标签
【反问】能够通过滴加稀盐酸来鉴别它们吗?
猜想:不能够,它们都含有碳酸氢根离子,加酸都会产生气体,无法区分
果真如此吗?我们不如动手验证。
【学生活动二】
取两只试管,用药匙的小的一端分别加入2小匙碳酸氢铵和碳酸氢钠,在分别滴加一滴管稀盐酸,观察现象,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动手实验吧!(约3min)
小组成员汇报现象
请写出这两种物质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
【过渡】这说明碳酸盐都能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利用这点性质,我们能够检验某物质是否为碳酸盐。
检验碳酸盐的方法是什么呢?
生:取样,滴加稀盐酸,将生产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变浑浊,则为碳酸盐
非常完整,需要用到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以上都说明了盐还能与酸反应
【板书】盐和酸反应
【过渡】利用小苏打能与酸反应,能够用它来治疗胃酸过多,还能够用来中和面粉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
这个在制作馒头的过程中叫做醒面
【活动三】小苏打用途非常广泛,某市售小苏打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碳酸钠受热不分解),为了测定产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具体的检验步骤如下:
①一只洁净的坩埚,称其质量为20.32 g;再向其中加入样品。
称得总质量为22.03g;
②加热该盛有样品的坩埚;
③坩埚充分冷却,称量坩埚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④次重复步骤②和③至恒重,称得坩埚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21.41g。
根据题意,计算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学生计算碳酸氢钠质量分数】
【过渡】用小苏打来中和面粉中的有机酸时,要注意用量,否则会有碱性物质碳酸钠残留,使馒头发黄,还会破坏面粉中的维生素。
所以一般不单独使用小苏打做膨松剂,而用复合膨松剂,在炸油条的过程中经常会使用一种复合膨松剂——油条精。
【展示图片】油条精
它主要成分有哪些呢?
碳酸氢钠、硫酸铝钾KAl(SO4)2(明矾),碳酸钙,食用香精,食用玉米淀粉
我们取一点油条精,加少量水,观察
【演示实验】取样,加水,观察现象
生:有气泡产生
师:根据油条精主要成分猜测,该气体很可能是什么?
生:二氧化碳
如何验证?
【演示实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的气体确实是二氧化碳
【提问】我们知道碳酸氢钠加酸会产生二氧化碳,为什么往油条精中加水也会产生二氧化碳呢?
生:可能明矾呈酸性
师:非常好,我们能够大胆猜想,明矾呈酸性!呈酸性的溶液中都含有H+,怎么检验H+呢?【学生讨论】方法:1.酸碱指示剂2.活泼金属3.金属氧化物 4.碱5.碳酸盐
【板书】H+的性质12345(碱也能使指示剂变色)
下面请大家利用紫色石蕊试液和pH试纸来验证明矾溶液是否呈酸性。
【学生活动四】
取明矾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溶液呈______性;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明矾试液于pH试纸上,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溶液呈______性。
【提问】明矾溶液呈酸性,它属于酸吗?(不是)它属于盐。
【结论】有些盐溶液呈酸性,还有些盐溶液呈中性或者碱性。
【过渡】明矾中的铝元素对人体健康有害,会损伤人的神经系统,现在我们用的更多的是无铝膨松剂(展示图片),我们注意到它的配料中有柠檬酸,为什么要添加柠檬酸呢?
生:柠檬酸和碳酸氢钠反应放出气体二氧化碳
师:为什么固体时没有产生气体呢?
生:柠檬酸在溶液中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氢离子
师:其实除了柠檬酸,这里的偏磷酸二氢二钠以及磷酸二氢钠溶于水形成的溶液都是呈酸性的,都能使碳酸氢钠放出气体二氧化碳。
【结束语】我们能够用这些物质代替明矾,减少铝元素对人体的影响。
所以说学好化学,能够让化学更好的服务于人类!
六、教学反思
学生对于馒头发酵过程会产生有机酸这个事实没有深刻的理解,作者认为能够做一组对比实验:1.发酵过时变酸的馒头
2.在往发酸的面粉里面添加一定量的碳酸氢钠制成的馒头
3.在发酸的面粉里添加稍多的碳酸氢铵制成的馒头
让学生品尝前两种馒头,切身感受馒头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体会碳酸氢钠中和有
机酸的用途;且通过后两组馒头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定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