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个文言虚词练习

合集下载

中考文言文必考虚词详解——因

中考文言文必考虚词详解——因


⑴于是,就。

例:①虎因喜,计之⽈。

②因取刃杀之。

③因屏⼈⽈。

④因拔⼑斫前奏案。

⑤因左⼿把秦王之袖。

⑥因谗之⽈。

⑵依照,根据。

例:①罔不因势象形。

(因:这⾥有顺着的意思)②变法者因时⽽化。

(因:这⾥有随着的意思。

)③善战者因其势⽽利导之。

(因:这⾥有顺着的意思。

)④因其固然。

⑶依靠,凭借。

例:①⾼祖因之以成帝业。

②吏因以巧法。

③我欲因之梦吴越。

④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京赋》,因以讽谏。

⑤伺者因此觉知。

⑥因河为池。

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

⑧⼜因厚币⽤事者⾂靳尚。

⑷趁着,趁此。

例:①不如因⽽厚遇之。

②不如因善遇之。

③因击沛公于坐。

④因⼊京师。

⑸通过,经由。

例:因宾客⾄蔺相如门谢罪。

⑹因为。

例:①因造⽟清宫,伐⼭取材,⽅有⼈见之。

②后因伐⽊,始见此⼭。

③中国未闻有因变法⽽流⾎者。

④恩所加则思⽆因喜以谬赏。

⑺缘由,机缘。

例:于今⽆会因。

⑻沿袭。

例:因遗策。

⑼继续。

例: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中考文言文虚词 乎 汇总

中考文言文虚词 乎 汇总

中考文言文虚词乎汇总乎⑴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1、天下事有难易乎?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3、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4、然,胡不己乎?5、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6、若毒之乎?7、君将哀而生之乎?8、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9、齐人固盗乎?10、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11)壮士,能复饮乎?(12)技盖至此乎?(13)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14)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⑵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1、孰为汝多知乎!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3、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5、求剑若此,不亦惑乎?6、而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7、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8、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9、非仁木乎?10、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觚乎?⑶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地”。

1、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乎干城之具也。

2、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3、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4、忽乎吾将行兮。

⑷表示测度语气,相当于“吧”。

1、日食饮得无衰乎?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4、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⑸同“于”。

1、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3、吾尝疑乎是。

(乎:对。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颓然乎其间。

6、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

7、良剑期乎断,不期乎莫铘。

(乎:引进动作的对象。

)8、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9、亦无怪乎其私之也。

1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乎:对。

)11、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

12、盖进乎技矣。

13、王变乎色曰。

14、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15、依乎天理,批大,导大。

16、以吾一日长乎尔。

(尔:比。

)17、摄乎大国这间。

18、异乎三子者之撰。

19、浴乎沂。

20、幽独处乎山中。

全国中考文言文:18个重点文言虚词试题+答案

全国中考文言文:18个重点文言虚词试题+答案

全国中考文言文:18个重点文言虚词试题+答案[即时小练][即时小练]5.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秦王恐其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2)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3)其若是,孰能御之(《齐桓晋文之事》)()(4)失其所与,不知(《左传·烛之武退秦师》)()(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6)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7)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屈原列传》)()(8)吾其还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9)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庄子》)()(10)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11)其李将军之谓也(《李将军列传》)()(12)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答案:(1)①(2)⑫(3)⑩(4)②(5)⑪(6)⑨[即时小练]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且”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且静郭君听辨而为之也,必无今日之患也(《吕氏春秋·知士》)()(2)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并序》)()(3)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并序》)()(4)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左传·烛之武退秦师》)()(6)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7)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白马篇》)()[即时小练][即时小练]1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也”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即时小练][即时小练][即时小练]1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则”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2)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4)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即时小练]17.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者”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训练(文言虚词)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训练(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亮乃.一耕夫耳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B.先生之.言此非聘大贤之.礼C.而.智术浅短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D.挟天子以.令诸侯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2.下列各句中“也”字表达的语气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故自号曰醉翁也B.山间之朝暮也C.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D.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3.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A.前人之.述备矣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属予作文以记之.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4.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然则.北通巫峡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行者休于.树5.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之: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的)欲报之.于陛下也(代指特殊的礼遇)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去,往)B.以: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为)以.塞忠谏之路也(从而)以.光先帝遗德(来)C.所以: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这里表示原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D.于:躬耕于.南阳(在)不求闻达于诸侯(比)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故逐之.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可以.一战以.君之力C.战于.长勺所恶有甚于.死者D.登轼而.望之人不知而.不愠7.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之”与“齐国之美丽者也”一句中的“之”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客之美我者B.臣之妻私臣C.由此观之D.燕、赵、韩、魏闻之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司马迁《陈涉世家》)②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孟子《孟子·二章》)B.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备战中考语文考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点专练)

备战中考语文考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点专练)

备战中考语文考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点专练)一、选择题(共 77 分)1.下列各句对“其”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场主积薪其.中(麦场)B.一狼洞其.中(柴堆)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D.屠自后断其.股(狼)【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其”的用法的能力。

“其”可做代词,代人、事、物等;也可做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

这里结合语境理解即可。

C其:代屠户。

故选C。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俄而雪骤.(骤:急)B.撒盐空中差可拟.(拟:相比)C.去后乃.至(乃:于是)D.太丘舍去.(去:离开)【答案】C【详解】C.大意: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乃:才。

故选C。

3.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何以.战D.必以.分人【答案】A【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掌握能力。

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虚词在句中的意义;根据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的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代替;先多朗读,体会语气,进行判断。

A连词,用来;B介词,因为;C介词,凭借;D介词,把。

故选A。

4.下列各项中,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学而时习之B.学而不思则罔C.曲肱而枕之D.切问而近思【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虚词“而”的用法。

题干中“而”表转折。

A.而:表顺承;B.而:表转折;C.而:表修饰;D.而:表并列;故选B。

5.选出与“山之僧智仙也”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A.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B.何陋之.有?C.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D.属予作文以记之.。

【答案】C【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之”的用法的能力。

中考16个文言虚词及重点实词测试(积累)

中考16个文言虚词及重点实词测试(积累)

中考文言虚词测试(积累)而:(做连词,并列、顺承、递进、修饰、转折)1.博学而.笃志:2.而.或长烟一空:3.温故而.知新:4.择其善者而.从之:5.乃记之而.去: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7.泉香而.酒洌: 8.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9.而.年又最高: 10.而.形貌昳丽:11.持策而.临之: 12.蹴尔而.与之:13.窥镜而.自视: 14.人不知而.不愠:15.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6.出淤泥而.不染:之:(代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动词)1.呼尔而与之:2.熟视之,自以为不如:2.悉以咨之: 4.公将驰之:5.问所从来,具答之:6.名之者谁:6.属予作文以记之: 8.闻之,欣然规往:9.醉翁之意不在酒: 10.小大之狱:10.盖追先帝之殊遇: 12.予独爱莲只出淤泥而不染:1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13.马之千里者:1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6.何陋之有:17.宋何罪之有: 18.公将鼓之:18.处处志之: 20.辍耕之垄上:21.多助之至/寡助之至:其:(代词、表推测、反问、肯定、指示代词)1.食之不能尽其材:2.门人弟子填其室:3.必先苦其心志:4.曾其旧制:5.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6.余则蕴袍蔽衣处其间:7.其间千二百里: 8.复前行,欲穷其林:9.故克,公问其故: 10.其真不知马也:11.其真无马耶: 12.安陵君其许寡人:与:(给予、给;和、及;跟、同、跟...相比;一起;通“欤”)1.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2.天与云与山与水:3.公与之乘,战于长勺:4.似与游者相乐: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6.吾与徐公孰美:7.相与步于中庭:8.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于:(介词:在、到、从、向、对于;因为)1.能谤讥于市朝:2.行者休于树:3.骈死于槽枥之间:4.太守与客来饮于此:5.相与步于中庭:6.每假借于藏书之家:7.然后知生于忧患: 8.欲有求于我也:9.皆以美于徐公: *10.至于负者歌于途:以:(认为;介词:用来、拿来,凭借,按照,把,因为,表承接、修饰;表目的“来,用来”;“所以”结构)1.自以为不如:2.以衾拥覆:3.醒能述以文者:4.咨臣以当世之事:5.悉以咨之:6.何以战:7.以天下之所顺: 8.策之不以其道:9.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0.必以分人:11.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1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3.无从致书以观: 14.属予作文以记之:15.所以动心忍性/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乃:(你、你的;于是、就;才;竟然,却)1.家祭无忘告乃翁:2.乃重修岳阳楼:3.乃记之而去:4.久而乃和:5.乃不知有汉:虽:(表转折,虽然;表假设,即使)1.游人虽未盛/风力虽尚劲:2.故虽有名马:3.虽乘奔御风:4.虽不能察:为:(动词:当成、作为,认为、以为;介词:被动,给、替,为了,向、对)1.可以为师矣/是以众议举宠为督:2.武陵人捕鱼为业:3.全石以为底:4.自以为不如:5.山峦为晴雪所洗:6.为人谋而不忠乎:7.乡为身死而不受:8.不足为外人道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者:(代词:...的人,...的事、东西,...的样子;助词:者也表判断)1.同予者何人:2.后遂无问津者: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以中有足乐者:5.择其善者而从之:6.感极而悲者矣:7.其喜洋洋者矣:8.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9.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且:(尚且;姑且、暂且;将近;况且)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存者且偷生:3.年且九十:何:(什么,哪里;为什么;哪,哪个;表反问,怎么;多么)1.何陋之有: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4.何夜无月:5.徐公何能及君也:6.水何澹澹:则:(就是;顺承,就、那么;转折,却;假设,如果)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有仙则名:3.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4.余则蕴袍蔽衣处其间:5.入则无法家拂士:所:(位置;用在动词前表示...的人事物;为所表被动;所以结构:用来...的方法,...的原因)1.优劣得所:2.问所从来/皆若空游无所依:3.卒获有所闻:4.山峦为晴雪所洗:5.所以动心忍性:6.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因:(因此;依靠、凭借;于是、就)1.余因得遍观群书:2.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焉:(代词他、此、哪里;相当于“于此”;呢、呀)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3.不复出焉: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5.万钟于我何加焉:6.又何间焉:7.可远观不可亵玩焉:中考重点文言实词练习(积累)*文言实词重要考点: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做动词:例.天雨墙坏:2.名词用作状语: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其一犬坐于前:3.方位名词做状语:例.上使外将兵:4.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例.将军披坚持锐:5.意动用法:“认为(以为)...”(1)名词意动用法,例.稍稍宾客其父:(2)形容词意动用法:,例.渔人甚异之:邑人奇之:6.使动用法:“使...”:(1)动词使动用法(2)形容词使动用法,例.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常见词类活用积累:1.吾日三省吾身:智子疑邻: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有仙则名:3.虽乘奔御风:每至晴初霜旦:4.名之者谁: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6.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策之不以其道:7.腰白玉之环:如鸣佩环,心乐之:8.斗折蛇行,明灭可见:9.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10.散入珠帘湿罗幕:死国可乎:11.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12.此皆良实:亲贤臣,远小人:1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1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不孚众望):1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16.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闻寡人之耳者:常见文言实词积累:1.上使外将兵:兵革非不坚利:2.先帝称之曰能:不以千里称也:3.未尝稍降辞色:旦辞爷娘去:4.一狼仍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问所从来/从此替爷征:5.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6.今南方已定:俄顷风定云墨色:7.关山度若飞:度已失期:8.有时朝发白帝:舜发于畎亩之中:9.齐师伐我:伐竹取道:10.方欲行,转视积薪后:11.不敢出一言以复:复行数十步:12.盖追先帝殊遇/盖以诱敌: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竹柏影也:13.顾野有麦场:三顾茅庐:1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1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16.会天大雨:17.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一食或尽粟一石:或异二者之为:18.乃悟前狼假寐:以是人多以书假余:19.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山间之朝暮也: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遂与外人间隔:20.将军百战死:上使外将兵:工将战/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1.面山而居:居庙堂之高:不可久居:22.百里奚举于市:是以众议举宠为督:23.故人具鸡黍: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百废具兴:24.念无与为乐者:25.陈太丘与友期行:造饮辄醉,期在必醉:26.欲穷其林:27.委而去之:28.若为佣耕: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29.予观夫巴陵胜状:30.十年春,齐师伐我:可以为师矣:31.问今是何世:32.孰若孤: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孰为汝多知乎:3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引凄异:属予作文已记之:34.吴广素爱人:陈胜王:35.性行淑均:潭中鱼可百许头:36.寻病终:尝贻余核舟一:37.是以先帝简拔而遗陛下:以光先帝遗德:。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文言文知识训练(文言虚词1-40) (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文言文知识训练(文言虚词1-40) (含答案解析)
D.目似瞑,意暇甚。暇:闲暇。(《狼》蒲松龄)
6.下列各句中“之”的差思与例句相同项是()
例句:闻之,欣然规往
A.忘路之远近B.渔人甚异之
C.处处志之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7.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B.温故而知新
C.学而时习之D.择其善者而从之
8.(题文)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其妻献疑曰B.其如土石何
C.帝感其诚D.惧其不已也
9.下列句子中“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之至市,而忘操之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鞭数十,驱之别院
10.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境过清/能以径寸之木
B.其岸势犬牙差互/则题名其上
27.对下列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A.以:按照B.食:同“饲”喂养C.之:代词、指千里马D.临:面对
28.下列四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公将鼓之公将驰之B.环而攻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蝉则千转不穷(同“啭”,鸟鸣,文中指蝉鸣)
D.四时俱备(都)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寒冷的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女子之嫁也
A.丈夫之冠也
B.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C.往之女家
D.与民由之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文言虚词(含答案)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文言虚词(含答案)

1、选出“之”用法不同的一项A.水陆草木之花B.何陋之有C.花之君子者也D.莲之爱答案:B2、下面句中划线词与“其两膝相比者”中“其”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其一贫,其一富B.其如土石何C.吾视其辙乱D.其真无马邪答案:C3、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且焉置土石(哪里)始一反焉(语气助词)兼与药相粘(并且)B.虽我之死(虽然)杂然相许(……的样子)旋刻之(随时,马上)C.冀州之南(的)跳往助之(助词,不译)持就火炀之(指铁板)D.面山而居(表并列)聚室而谋(表顺承)而山不加增(表转折)A4、下列划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以其境过清(因为)B、茗饮以为酒(以为)C、着重裘以敌之(来)D、予以问予,予不能解矣(拿,用)B5、下列句中“为”字与其他句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句是A.盖筒桃核修狭者为之。

B.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C.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B6、下面句中划线词与“其两膝相比者”中“其”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其一贫,其一富B.其如土石何C.吾视其辙乱D.其真无马邪C7、选出与划线字用法相同的一句其真无马邪。

A.其真不知马也。

B.何足怪哉?C.顾不如蜀鄙之僧哉?D.天下事有难易乎?C8、选出与划线字用法相同的一句人之食于虎也。

A.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B.于人不啻倍也。

C.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

D.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C9、下列句中加粗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于的一项是A.当余之从师也B.其言兹若人之俦乎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D.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C10、下列各句中“其”指代对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B.其言兹若人之俦乎?C.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D.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B1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之”意为“的”,下面句中加粗的“之”字不是“的”的意思的一项是:A.属予作文以记之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前人之述备矣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A12、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望之蔚然而深秀者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朝而往,暮而归C、溪深而鱼肥D、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C13、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望天乞水以救之B.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也/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乃摘而藏之D.其事不一而足/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D14、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新中考初中文言文180个实词虚词详解(中考必备)+文言文练习题

新中考初中文言文180个实词虚词详解(中考必备)+文言文练习题

中考初中文言文180个实词虚词详解(中考必备)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转《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长寿)。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chèn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chēng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中考文言虚词练习

中考文言虚词练习

一、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虽乘奔御风 即使 2、其间千二百里 那 3、相与步于中庭 在 4、以中有足乐者 因为 5、王质(人名)……大臣责之曰…… 6、醉翁之意不在酒 的 7、人不知而不愠 却

二、1、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 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 ③结友而别 ②安陵君其许寡人 ④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A.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①三人 B. 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②语气词 C. ①②不同,③④ 相同 ③顺承连词 D.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④顺承连词
三、1、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 “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D 例句:则以紫草汁浸染灯芯 用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凭借 把 B、必以分人 因为 C、不以物喜 用 D、以牒为械
2、跟例句中的“与”意义和用法不 同的一项是( ) B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 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和 和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给 B、呼尔而与之 和 C、似与游者相乐 D、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 和
修饰连词,不翻译 顺承连词,不翻译
D、以其境过清 以中有足乐者
因为 因为
5、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 A、报先帝而忠陛下 宋无罪而攻之
并列连词,可不翻译 却
B、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见藐小之物
的 的
C、遂宿于神祠内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在 在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必以分人

6、下面句中“之”意义和用法不同的 A 一项是( ) 它 A、逼视之 B、始知郊田之外 的 C、若脱笼之鹄 D、同 的一项是( ) D A、色愈恭礼愈至 每至晴初霜旦
周到 到了
B、同舍生皆被绮绣 唯见布被覆尸

初三文言虚词练习题

初三文言虚词练习题

初三文言虚词练习题虚词是文言语法中的重要部分,它在句子中起到连接、修辞、补充等功能。

初三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需要掌握并正确运用各类虚词。

本文将为初三学生提供一些文言虚词练习题,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一、填空题1. 因为哥哥生病了,姐姐每天都会在医院 __他__。

2. 这幅画的笔触细腻,让人感到十分 __动__。

3. 宋词中常有描写江南水乡的诗句,其中描写水乡景色的词语有__:花、草、船、雨)。

4. 他是一位很有 __文__的老师,经常鼓励学生多读书。

5. 每年寒假,我们都会去外婆家 __。

6. 他的成绩一直很好, __没有__兄弟姐妹,爸爸妈妈对他的要求很高。

二、改错题下面的句子中有一处虚词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如果没有错误,请写"正确"。

1. 爷爷岁数大了, __是不__ 外出锻炼身体。

2. 学生们在教室里 __最也__专心听老师讲课。

3. 老师看见学生们都进教室了, __一齐__开始上课。

4. 小明从小就喜欢读书,现在的成绩 __最也__ 的好。

5. 姐姐准备了很多礼物 __,为了__ 欢迎远方来的朋友。

三、连词成句根据所给词语,连成完整的句子。

1. 老师、鼓励、多看书。

2. 病人、医院、哥哥、照顾。

3. 寒假、去、都、家、外婆的。

4. 这幅画、感到、动、腻、细、让人。

5. 成绩、好、非常、可能、的、乐观。

四、写作练习根据下面的素材,自由发挥,用文言文写一篇100字左右的短文。

素材:寒假来临,我和家人一同去外婆家团聚。

外婆家在一个江南水乡,河水清澈,船只穿梭其间,犹如畅游在画中。

我们在江边品尝着美味的家乡菜,欣赏着河上的景色,畅快地笑声此起彼伏。

五、答案解析1. 照顾。

2. 动人。

3. 花、草、船、雨。

4. 文化。

5. 游玩。

6. 并且。

改错题答案:1. 爷爷岁数大了,不能外出锻炼身体。

2. 学生们在教室里也最专心听老师讲课。

3. 老师看见学生们都进教室了,一齐开始上课。

4. 小明从小就喜欢读书,现在的成绩也最好。

初二文言文虚词练习题

初二文言文虚词练习题

初二文言文虚词练习题【正文】一、文言文虚词练习题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

而文言文的学习中,了解和掌握虚词的使用方法则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是几道初二文言文虚词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你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1. 下文中划线的词语是虚词的一项是:昔者先王之于天下也,暨辟土疆,阆苑修职;既定庙堂,万方为虑;庶将绥穆,盖四海之内,董翰表章。

A. 昔者B. 于C. 暨D. 既2. 下列词语中,属于虚词的是:A. 山川B. 美丽C. 之D. 於3. 在古文《史记·五帝本纪》的开头描述中,“黄帝者,少昊氏之苗裔也”的“,”属于以下哪种虚词?A. 句中虚词B. 句末虚词C. 连词D. 并列虚词4. 划线词语是虚词的句子是:A. 其初即有人的舞蹈,那舞蹈就是一种载体,表达各国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与道德观念。

B. 都说植物没有智慧,可是在这样一种局面下,它们表现出了与人类完全不同的智慧。

C. 古代诗人常用“屈原”、“杜牧”作为自己作品的署名,以此寄托自己对这两位古代诗人的崇敬之情。

D. 庄子告诉我们,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比追求物质生活更重要。

5. 以下句子中不属于虚词的一项是:A. 於是百姓有饥色,告于文王。

B. 悲歌可以当泣,迅雷可以脱穷。

C.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D. 子非三思而后行者乎?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虚词“以”表目的的一项是:A. 用心把握时机,以便能尽早参加比赛。

B. 以其父之名义,表示感谢感激之情。

C. 他以勇敢果断的行动,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赞赏。

D. 小明的父母以他的成绩来衡量他的学习进步。

二、参考答案及解析1. 答案:D。

划线词“既”出现在“既定庙堂”的意境中,表示已经、早已的意思,属于虚词之一。

2. 答案:C。

划线词“之”是表示所属关系的虚词,例如:“天之骄子”,表示天的骄傲之子。

3. 答案:B。

逗号“,”属于句末虚词,用于句子中起到连接作用。

4. 答案:D。

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文言虚词用法专项练习(共18个,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文言虚词用法专项练习(共18个,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常考文言虚词用法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而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图穷而匕见________《荆轲刺秦王》2.宗受而藏之于庙________《伶官传序》3.温故而知新________《论语》4.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________《伶官传序》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________《游褒禅山记》6.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________《六国论》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________《六国论》8.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________《游褒禅山记》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劝学》10.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游褒禅山记》1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1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________《愚公移山》13.盛以锦囊,负而前驱________《伶官传序》14.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________《游褒禅山记》2.何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________《岳阳楼记》3.豫州今欲何至________《赤壁之战》4.然则何时而乐耶________《岳阳楼记》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________《赤壁之战》6.徐公何能及君也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7.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________《伶官传序》8.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________《石壕吏》9.今日之事何如________《鸿门宴》10.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________《五人墓碑记》11.何以战________《曹刿论战》12.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________《庄暴见孟子》13.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________《鸿门宴》14.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________《阿房宫赋》3.乎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

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同步训练6:文言虚词和词类活用

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同步训练6:文言虚词和词类活用

同步训练6 文言虚词和词类活用一、文言虚词跟踪训练任务一:辨一辨,虚词的用法1.辨析下列各句加点虚词的用法(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代词,他)(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指示代词,这样)(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助词,的)(5)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定语后置的标志)(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介词,凭借)(8)以.刀劈狼首(介词,用)(9)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介词,把)(10)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词,表结果,以致)(1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介词,根据)(1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介词,因为)(13)属予作文以.记之(连词,表目的,来)(14)其.如土石何(语气助词,表反问)(1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连词,表假设,即使)(16)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连词,表转折,虽然)(17)皆朝于.齐(介词,向)(1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介词,给)(19)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连词,但是)(20)秦王怫然.怒(助词,……的样子)任务二:找一找,相同的用法2.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C )例: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A.两狼之并驱如故B.已而之细柳军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D.彼竭我盈,故克之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下车引之.介冑之.士不拜B.以.钱覆其口醒能述以.文者C.而.钱不湿博学而.笃志D.且.秦灭韩亡魏年且.九十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汝心之.固四时之.景不同C.以.残年余力以.君为长者D.而.山不加增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2019·湖南衡阳中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①肉食者谋之.②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①可以.一战②以.君之力C.①战于.长勺②所恶有甚于.死者D.①登轼而.望之②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6.(2019·山东泰安中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例句: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中考文言虚词之的用法及练习(含答案)

中考文言虚词之的用法及练习(含答案)

中考文言虚词复习——【之】一、意义或用法:1、作代词(1)指代人、事、物,译作“他(们)" “她”“它(们)"“这件事"等。

例:①愿陛下亲之信之②属予作文以记之③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2)我。

例:君将哀而生之乎?(3)指示代词:这,此.例: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③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2、动词“往”,“到。

.。

去”例: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②辍耕之垄上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④送孟浩然之广陵3、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也可不译。

例:①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②小大之狱③渤海之尾④公输盘之攻械尽4、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③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5、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例:①怅恨久之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6、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例:①何陋之有?②宋何罪之有?③莲之爱,同予者何人7、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8、表方位或时间的限定,相当于“以”例:①一室之内②郊田之外③四海之内二、判断“之”的用法(写选项即可)A、指代人、事、物,译作“他(们)”“她”“它(们)”“这件事”B、指示代词“这”C动词“往”,“到了”“到..。

.。

去"D结构助词"的”,E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F凑足音节,无实义。

G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H定语后置的标志。

I、表方位或时间的限定,相当于“以”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然足下卜之鬼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复立楚国之社稷()2、天子之怒()庸夫之怒( )士之怒(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布衣之士( )3、时人莫之许也()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5、请说之()吾既已言之王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荆之地方五千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犀兕麋鹿满之()攻城之机变( )子墨子九距之()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公输子之意()6、七里之郭()环而攻之()兵革之利()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7、畎亩之中()人之所欲()得之则生()呼尔而与之()妻妾之奉()此之谓失其本心()8、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我知之濠上也( )9、肉食者谋之( )小大之狱()公将鼓之( )忠之属也()公将驰之()故逐之( )10、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孰视之()吾妻之美我者( )四境之内()由此观之()燕、赵、韩、魏闻之()数月之后()11、操蛇之神闻之()()河阳之北()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汝心之固( )虽我之死()12、马之千里者()虽有千里之能()策之不以其道()无怀氏之民欤?()13、弗之怠()圣贤之道( )乡之先达()当余之从师也()无鲜肥滋味之享()戴朱缨宝饰之帽()口体之奉()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4、心乐之()乃记之而去()15、古仁人之心( )览物之情()先天下之忧而忧()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中考文言文实词虚词填空

中考文言文实词虚词填空

中考文言文实词虚词填空中考文言文实词虚词填空是中考语文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考文言文实词虚词填空题示例:1. (2021·山东·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

少孤落魄,不拘小节。

隋乱,书生①多自晦,而征直自为帝王者师。

与虞世南②对诏,言:“今盗贼未息,公卿③尸素,④日月滋久,⑤刑政放滥,⑥若不练兵实,惧⑦无以成功。

”高祖曰:“善。

”即诏征上书陈时政。

征于帝前肆言极谏,帝为之霁威。

大业中,武阳郡丞元宝藏遣使奉书于高祖,以征为书记。

会宝藏为李密所逼,纳款于密,密与宝藏以长史、司马、掌书记、记室、参军等官听征为选。

及密败,为窦建德所获。

会建德女被选入宫为才人,征随至长安。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少孤落魄孤:幼年丧父B. 帝为之霁威霁:停止C. 会宝藏为李密所逼逼:强迫D. 征随至长安随:跟随【答案】C2. (2020·辽宁·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来而亭长妻撤食具。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始为布衣时布衣:百姓B. 又不能治生商贾治生:治理生计C. 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下:下方D. 若虽长大虽:虽然【答案】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个文言虚词练习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中考6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练习——[而、之、以、于、为、其]【而】二、判断“而”的用法(写选项即可)A、表顺承“然后”“就”B、表转折“然而”、“却”“可是”C、表并列“又”“并且”D、表修饰,表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译为“着”、“地”,或不译E、表递进,“而且”或不译。

F、表示因果关系,“因而”1、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4、与臣而将四矣()5、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6、长跪而谢之() 7则名微而众寡()8挟天子而令诸侯()9国险而民附()10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1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12、可计日而待也()1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4、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15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16义不杀少而杀众()17环而攻之而不胜()()18、委而去之()19、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0、舍鱼而取熊掌者也()21、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22、蹴尔而与之(),乡为身死而不受()23、仰而视之()24、再而衰,三而竭()25、窥镜而自视,暮寝而思之()26、时时而间进()27、而山不加增()28、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9、执策而临之()30、或置酒而招之()31、既醉而退() 32、足肤皲裂而不知()33、久而乃和()34、潭西南而望()35后天下之乐而乐()36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37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8、日出而林霏开()野芳发而幽香()39、水落而石出者()暮而归()40、往来而不绝者()41、启窗而观()4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43、杂然而前陈者,起坐而喧哗者()()44、太守归而宾客从()游人去而禽鸟乐()4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46、而计其长曾不盈寸()47、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48、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49泉而茗者()50、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5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52、随波而逝()53、结友而别()54妇拍而呜之()55道渴而死()56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57、后狼止而前狼又至()58、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59、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60、拔山倒树而来()61、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62、相委而去()63、暮而果大亡其财()64、马无故亡而入胡()65、堕而折其髀()引弦而战()66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67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6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9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0其不善者而改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二、链接中考:1、“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2分)A. 任重而道远B. 濯清涟而不妖C. 吾恂恂而起D.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2、“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3、“而”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A. 云归而岩穴暝B. 佳木秀而繁阴,C.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4、“而”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A.默而识之B.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他。

C.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D.长跪而谢之【之】一、判断“之”的用法(写选项即可)A、指代人、事、物,译作“他(们)”“她”“它(们)”“这件事”B、复制代词“这”C动词“往”,“到了”“到......去”D结构助词"的",E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

F凑足音节,无实义。

G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H定语后置的标志。

I、表方位或时间的限定,相当于“以”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然足下卜之鬼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复立楚国之社稷()2、天子之怒()庸夫之怒()士之怒()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布衣之士()3、时人莫之许也()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5、请说之()吾既已言之王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荆之地方五千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犀兕麋鹿满之()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公输子之意()6、七里之郭()环而攻之()兵革之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7、畎亩之中()人之所欲()得之则生()呼尔而与之()妻妾之奉()此之谓失其本心()8、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我知之濠上也()9、肉食者谋之()小大之狱()公将鼓之()忠之属也()公将驰之()故逐之()10、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孰视之()吾妻之美我者()四境之内()由此观之()燕、赵、韩、魏闻之()数月之后()11、操蛇之神闻之()()河阳之北()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汝心之固()虽我之死()12、马之千里者()虽有千里之能()策之不以其道()无怀氏之民欤()13、弗之怠()圣贤之道()乡之先达()当余之从师也()无鲜肥滋味之享()戴朱缨宝饰之帽()口体之奉()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4、心乐之()乃记之而去()15、古仁人之心()览物之情()先天下之忧而忧()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名之者谁()醉翁之意不在酒()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宴酣之乐()太守之乐其乐也()16、若脱笼之鹄()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凡曝沙之鸟()城居者未之知()余之游将自此始()17、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花之隐逸者()菊之爱()18、山川之美()欲界之仙都() 19、春冬之时(),天下之伟观也()五阵之势()20、忘路之远近()渔人甚异之();具答之(),处处志之()。

21、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邑人奇之(),余闻之也久()不能称前时之闻()受之天也()。

2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于厅事之东北角()复投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3、藐小之物()物外之趣()心之所向()昂首观之()项为之强()24、为之怡然称快()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松柏之后凋()。

二、链接中考:1、“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两狼之并驱如故B. 夫晋,何厌之有C. 布衣之怒D. 王之蔽甚矣2、“之”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 四时之景不同C. 多助之至D.呼尔而与之3、“之”的意义和用法与“悍吏之来吾乡”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A. 吾妻之美我者B. 公将鼓之C. 仲永之通悟D. 久之,蛇竟死呼尔而与之【以】一、判断下列句中“以”的用法,并解释(写选项即可)A、“因为”“由于” B“拿”“用” C“凭借”“依靠” D “把” E “按照”F “来”“用来”G “以致”“以至于”H “以为,认为”。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以激怒其众()杀之以应陈涉()2、以大易小()以头抢地尔()徒以有先生也()以弱为强者()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3、悉以咨之()先帝不以臣卑鄙()遂许先帝以驱驰()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4、将以攻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以天下之所顺()能以径寸之木()5、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必以分人()必以信()可以一战()6、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俯身倾耳以请()不敢出一言以复()以衾拥覆()以中有足乐者()7、醒能述以文者()夫不能以游堕事() 8、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此夸能()9、或以钱币乞之()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蒙辞以军中多务()10、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此独以跛之故()以亿万计() 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2、咨臣以当世之事() 13、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三、链接中考:1、“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B. 以告先帝之灵C. 以光先帝遗德D. 以咨诹善道2、“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以钱覆其口”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A. 必以情B. 以残年余力C. 徐喷以烟D. 以彰其咎【于】一、判断下列句中“于”的意义(写选项即可)A、对,对于。

B在。

C连词:与,跟,同。

D从,自。

E到F比 G向。

H给1、舜发于畎亩之中()困于心()衡于虑()2、所恶有甚于死者()3、游于濠梁()搜于国中三日三夜()4、欲有求于我也()皆以美于徐公()能谤讥于市朝()皆朝于齐()5、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6、祗辱于奴隶人之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多会于此()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太守与客来饮于此()至于负者歌于途()7、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于时冰皮始解()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8、相与步于中庭()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出没于鲸波万仞中()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贤于材人远矣()于厅事之东北角()饮于河、渭()10、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余常于土墙凹凸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请广于君()休祲降于天()仓鹰击于殿上()12、欲信大义于天下()信义着于四海()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13、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欲报之于陛下也()试用于昔日()苟全性命于乱世()14、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奉命于危难之间()还于旧都()行三日三夜而至于郢()二、链接中考:1、“于”的意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 不求闻达于诸侯B.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C. 燕王欲结于君。

D.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于”的意义和用法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于”相同的一项是()A. 青,取之于蓝B.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 受任于败军之际D. 又留蚊于素帐中【为】一、判断下列句中“为”的用法及意义(写选项即可)A、成为。

B做、担任、当。

C作为,当作。

D是E以为,认为。

F被 G为了。

H 给,替 I、对,向。

1、陈胜自立为将军()若为佣耕()2、功宜为王()谓为信然()3、为宫室、器皿、人物(解释:)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解释:)中轩敞者为舱()4、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解释:)5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以牒为械()6、故不为苟得也(解释:)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解释:)其名为鹓刍鸟,()7、为坻,为屿()8、山峦为晴雪所洗()9天下为公()不必为己()10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海涌银为郭()11、捕鱼为业()并自为其名(解释:)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3、卒之为众人()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化为邓林()始悟为山市()二、链接中考:1、下列“为”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