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14个文言虚词归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虚词归纳
一、之
1、代词。相当于“他(她、它)们”、“它”、“这”等。
例:①问所从来,具答之。——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他们”。《桃花源记》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代词,指学过的知识)(《论语》)
③闻之,欣然规往。(指代渔人进桃花源这件事。)(《桃花源记》)
2、助词。
(1)相当于“的”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2)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3)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例: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4)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译。例:马之千里者。《马说》
(5)补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可不译。例: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3、动词。“到”、“往”、“去”等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二、其
1、助词。表示祈使、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例: 其真无马邪?(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安陵君其许寡人(加重语气的助词)
2、代词。
(1)人称代词。“他(她)的”、“他们的”、“它(们)的”。例:既出,得其船(他的,代渔人)(2)人称代词,他们例:惧其不已也——他们《愚公移山》(3)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例:其人视端容寂——那个
(4)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或者数代词。例:其一犬坐于前。《狼》
三、而
1、表并列关系,可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并且”。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2、表承接关系,可不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3、表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4、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四、以
1、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2)介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发生的根据、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根据”等。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把”、“拿”、“用”等。咨臣以当世之事。《隆中对》—把
2、作连词,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用来”
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致”。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3、用作动词,可译作“认为”。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4、特殊用法,通“已”,已经。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五、于
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原因。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等。
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在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
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二章》——从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在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在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口技》——在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对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给
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向
3、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可译为“被”。
“受制于人”的“于”。
4、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胜过”
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
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