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教案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教案
通货膨胀带来的危害
旧中国在国民党政府统治下发生的恶性通货膨 胀,达到骇人听闻的程度,有人曾作过这样的统计: 1937—1949年100元法币的购买力变化如下: 1937年 可买黄牛2头; 1945年 可买鸡蛋2个; 1938年 可买黄牛1头; 1946年 可买肥皂1/6块; 1939年 可买猪1头; 1947年 可买煤球1个; 1941年 可买面粉1袋; 1948年8月可买大米0.0024 16两 1943年 可买鸡1只; 1948年5月可买大米0.000000000185两 (即1粒大米的2145/10000000)
1把斧子
=
15千克大米
结论:不同商品相交换,说明两者都有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斧子和大米的使用价值不同,它们能进行交换说 明它们的价值相等。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p4)
中国古代货币
货币是在商品交换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 原始社会后期的商品交换(物物交换) 一只羊=1把斧子
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赚钱 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不亏不赚
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亏本
商品生产者要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必须缩短 结论:个别劳动时间,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
下雨露天菜场蔬菜降价,苹果遭雹灾减少, 价格高于往年。 气候 冬季皮衣卖出好价钱,夏季打折出售;同 一种西瓜刚上市每斤卖到几元,大量上市后只 卖几角。 时间 羽绒服在东北卖出高价,在海南降价也少 有人买;沿海地区海鲜价格便宜,内陆省份 得付出高价。 地域
劳动产品
商品
试一试:
你认为下列哪些是商品?为什么? 自然界 的空气 母亲为你 织的毛衣 雪山上待 售的氧气
你在使 用的笔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识记:商品;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2、能力目标:理解纸币不是货币;解释生活中导致某中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增强学生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货币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用途;何时何地购买商品比较经济划算,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2、货币的产生三、教学方法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游戏法,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四、教学步骤导入新课:你参加过我校的跳蚤市场吗?联系教材P2—3思考:(1)同学们在跳蚤市场上买、卖的是什么?(2)设想你将加入到这一市场,你会买(或者卖)什么?想想你们为什么要进行交换?(3)什么是商品?商品交换是如何产生的?讲授新课1、商品和货币1、什么是商品(1)商品的定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P2师:在这里我们要从两方面了解商品?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是通过人类劳动产生的。
②商品是用来交换的,不以交换为目的生产出来的不是商品思考:某菜农有400千克大白菜,其中200千克卖掉了,100千克烂掉了,100千克留自家食用。
请说明哪些是商品?哪些不是商品?为什么?举例说明:P3过春节时,姑姑给小忠买了一套衣服,奶奶送来了自家养的鸡和种植的大米;爸爸在饭店请大家吃年夜饭。
这里的衣服、鸡、大米、年夜饭都是商品吗?为什么?2、商品的基本属性多媒体展示:这些表面上各不相同的商品有什么共同特征?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去购买商品?商品具有什么属性?(1)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联系教材P3“走进生活”想一想:有使用价值的都是商品吗?商品、其它自然界物品、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如何?思考:两种不同的商品如何进行等价交换呢?价值:凝结在商品中人类的劳动(体力和脑力)(2)比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如:一把斧头和一袋20千克的大米,我们怎么知道它们的交换是等价的呢?师:这就由商品的价值量来决定了,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劳动量来衡量,一把斧头能够和一袋20千克的大米交换,说明它们所包含的人类劳动量相同,也就是价值量相同。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第一章:商品与交换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商品的定义和特征。
让学生理解交换的概念和意义。
1.2 教学内容:商品的定义和特征:使用价值、价值、商品的二因素。
交换的概念和意义:物物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商品和交换的基本概念。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商品交换案例。
1.4 教学活动: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商品,举例说明商品的特征。
讲解:讲解商品的定义和特征,解释交换的概念和意义。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商品交换案例,让学生理解交换的意义。
第二章:货币的产生与职能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
让学生理解货币的职能。
2.2 教学内容:货币的产生过程: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的产生。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货币的产生和职能。
案例分析法:分析货币职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2.4 教学活动: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商品与交换,引出货币的产生。
讲解:讲解货币的产生过程和职能。
案例分析:分析货币职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让学生理解货币的重要性。
第三章:价格与价值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价格与价值的区别和联系。
让学生理解价值决定价格的原理。
3.2 教学内容:价格与价值的区别和联系: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的原理: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价值量决定价格。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价格与价值的区别和联系,解释价值决定价格的原理。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3.4 教学活动: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讲解:讲解价格与价值的区别和联系,解释价值决定价格的原理。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让学生理解价值决定价格的原理。
第四章:市场与竞争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市场的概念和作用。
让学生理解竞争的意义和作用。
《经济政治职业生活》教案一——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创境激趣:介绍案例(金钱的的故事) 引思明理:请同学们谈谈对金钱的看法;你如何评价救人先谈钱、一切向“钱”看的行为?
一.正确对待金钱 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生: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第 7 页中 “案例”内容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发言总结出的关于商品、货币、货币的职能的正确认识。 师:对学生代表交流的情况给予肯定,并再次带领学生归纳知识要点。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 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货币具有流通手段、价值尺度、储存手段、世界货币、支付手段五种职能。 2、从纸币到信用卡 生: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什么是纸币?纸币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纸币的发行既不是越多越 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当我们遭遇纸币时应当如何处理?)认真阅读课文,然后主动起来回 答以上问题。 师:同学们能否归纳一下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异同,请各学习小组派代表交流归纳总结的 情况。 3、要做金钱的主人 生:请同学们结合文中“活动在线”谈谈对金钱的理解,谈谈如何去做金钱的主人。 师:引导学生根据以下要点去正确做金钱的主人:
价格下降
扩大生产 供过于求
2
3、树立创新、质量、效率意识 生:认真阅读课文“活动在线”,然后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在上述事例中是如何体现的?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创新、效率的重要性。
(一) 教 学 步 骤 及 师 生 活 动
第 3 课时 创境激趣:引导学生思考教材第 17 页(2011 中国汽车消费者购车关注要素),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引思明理: 我们在购买商品时,会考虑哪些因素呢?影响我们的消费因素又有哪些呢?怎样 才能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呢?
第1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教案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3)储藏手段
货币退出流通,储藏起来。
(4)支付手段
清偿债务,交税,支付租金、利息、工资等。
(5)世界货币
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的货币。
回顾商品的概念、基本属性以及货币的发展历程、职能。
掌握商品的概念和货币的职能。
学生思考:在很久很久以前,用什么换到自己需要的商品?
1、概念1、货币的发展历程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
2、基本条件货币{铸币、纸币、电子货币}
(1)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2、职能
(2)社会分工(1)价值尺度
3、基本属性(2)流通手段
(1)使用价值(3)储藏手段
(2)价值(4)支付手段
(5)世界货币
学生思考:货币有什么用?
学生思考:一辆350元的自行车和一辆500元的自行车,哪辆价值更大?
学生思考:用不了的钱怎么处理?
学生思考:在世界市场上人们进行交易用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对金钱的看法?
金钱应该如何获得?
根据老师节奏,积极回顾。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馈
第1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商品和货币
一、商品二、货币
(2)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如物美价廉、物有所值。
稳定情绪,预习新课
学生思考:昨天外出时买了哪些东西?
学生思考:这个子是否是商品?
学生思考:课本P2图中有哪些商品。
学生思考:因为古代社会生产力不发达,所以现在我们有的哪些东西在古代是没有的?
讲授法,举例法。
黑板,多媒体。
1课时。
七、教学步骤
新编[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PPT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PPT商品的交换与消费(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 1、识记:商品;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2、能力目标:理解纸币不是货币;解释生活中导致某中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增强学生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货币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用途;何时何地购买商品比较经济划算,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2、货币的产生三、教学方法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游戏法,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四、教学步骤导入新课:你参加过我校的跳蚤市场吗?联系教材P2—3思考:(1)同学们在跳蚤市场上买、卖的是什么?(2)设想你将加入到这一市场,你会买(或者卖)什么?想想你们为什么要进行交换?(3)什么是商品?商品交换是如何产生的?讲授新课1、商品和货币1、什么是商品(1)商品的定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P2师:在这里我们要从两方面了解商品?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是通过人类劳动产生的。
②商品是用来交换的,不以交换为目的生产出来的不是商品思考:某菜农有400千克大白菜,其中XX年夜饭。
这里的衣服、鸡、大米、年夜饭都是商品吗?为什么?2、商品的基本属性多媒体展示:这些表面上各不相同的商品有什么共同特征?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去购买商品?商品具有什么属性?(1)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联系教材P3“走进生活”想一想:有使用价值的都是商品吗?商品、其它自然界物品、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如何?思考:两种不同的商品如何进行等价交换呢?价值:凝结在商品中人类的劳动(体力和脑力)(2)比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如:一把斧头和一袋20千克的大米,我们怎么知道它们的交换是等价的呢?师:这就由商品的价值量来决定了,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劳动量来衡量,一把斧头能够和一袋20千克的大米交换,说明它们所包含的人类劳动量相同,也就是价值量相同。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商品交换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货币的产生和作用。
3. 了解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4. 培养学生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技巧。
二、教学重点:1. 商品交换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货币的产生和作用。
3. 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三、教学难点:1. 货币的产生和作用。
2. 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教学案例或实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场景,引发学生对商品交换和消费的思考。
2. 讲解:介绍商品交换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如等价交换、自愿交换等。
讲解货币的产生和作用,如方便交换、计量价值、流通手段等。
介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如消费者权益的定义、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措施等。
3.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相关的案例或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消费经验和观点,互相学习和交流。
5. 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或研究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引入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解释市场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 探讨电子商务对商品交换与消费的影响。
3. 讨论可持续消费的重要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七、教学互动:1. 设计问答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回答与商品交换和消费相关的问题。
2.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商品交换过程,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 利用互动式投票或调查,了解学生的消费习惯和偏好。
八、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提问和小组活动的参与度来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通过作业和练习题的正确率来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设计一份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商品交换和消费知识的掌握以及他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
九、教学反馈:1. 在课程结束后,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便更有效地传授知识。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教案
教师提问:商品的价格与价值为什么不一致?
学生讨论:略
教师总结: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除此之外,货币还有贮藏首都安、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二、价格和价值规律
情境1、价格的波动
(1)请学生比较一下最近蔬菜和鸡蛋价格的走势,并分析为什么?为什么鸡蛋的价格再涨也涨不过牛肉,再跌也比豆腐贵呢?
(2)各位同学在购物时是否遇到过打折的情况?为什么要打折呢?
情境4:一位美国人到非洲原始丛林旅游,看到水天一色,便想租用部落的独木舟泛游于湖上。当他拿出美元去租船时,船的主人拒绝了,提出要用象牙交换。这位美国人于是来到另外一个有象牙的部落用美元购买象牙,不料又遭到拒绝,主人提出要用纱布交换。于是他又来到一个有纱布的部落,用美元购买纱布,不想也遭到拒绝,主人提出要用针来交换。他猛然想起帽子上别了几根针,于是他用针换回了纱布,又用纱布换回了象牙。当他拿着象牙来找船主时,船主已经回家了。这位美国人十分沮丧。
三、消费和消费观
情境1:常见的消费心理
(1)结合书上P8页的购买行为,教师播放视频《大碗》,请同学们讨论:你认为现在常见的消费心理主要有哪些?
学生讨论:略
教师总结:这是一种求名心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往往会追求名牌、信任名牌,甚至是为了炫耀阔绰,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节衣缩食买名牌商品,这些都是消费的误区。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教案标题: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学目标:1. 了解商品交换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商品交换的方式和过程。
3. 理解消费的概念和消费者权益。
4. 培养学生的消费观念和理性消费能力。
教学内容:1. 商品交换的概念和重要性a. 什么是商品交换?b. 商品交换的重要性及对经济的作用。
2. 商品交换的方式和过程a. 直接交换和间接交换的区别。
b. 交换媒介的作用。
c. 商品交换的过程。
3. 消费的概念和消费者权益a. 什么是消费?b. 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4. 理性消费的重要性和方法a. 理性消费的意义。
b. 如何进行理性消费。
教学步骤:1.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商品交换和消费。
知识讲解与讨论:2. 介绍商品交换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商品交换对经济的作用。
3. 解释直接交换和间接交换的区别,并讨论交换媒介的作用。
4. 通过案例分析或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商品交换的过程。
5. 引入消费的概念,讲解什么是消费,并讨论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6. 探讨理性消费的重要性,解释理性消费的意义。
7. 分组活动或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并讨论如何进行理性消费。
总结与展望:8.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商品交换和消费的重要性。
9. 展望下节课的内容,如购买力和消费者责任等。
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展示相关商品。
2. 案例分析或小组讨论的问题。
3. 相关课堂讲解的PPT或教学手段。
4. 小组活动或讨论的指导问题。
评估方法:1. 课堂讨论和问题回答的参与度和质量。
2. 小组活动或讨论的成果展示。
3. 课堂作业或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商品交换和消费的理解。
1. 邀请相关专业人士或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的代表来进行讲座或座谈会。
2. 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商品交换和消费的过程。
3. 设计相关项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
教学反思:1. 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教案-2024鲜版
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消费的类型和影响因素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受供求关系的影 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024/3/28
消费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 受资料消费,受居民收入、消费品价格、消 费心理和消费观念等多种因素影响。
29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分析
消费市场不完善
当前消费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 假冒伪劣商品等问题,需要加强
20
诚信体系建设在商品交换中作用
诚信体系的重要性
诚信是商品交换的基础,缺乏诚信会导致交易风险增加。
建设措施
建立信用档案制度,记录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推广信用评级制度,提高信用信息透明度;加强失信惩戒力度, 增加失信成本。
2024/3/28
21
法律法规在保障公平交易中应用
法律法规的作用
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保障交易公平和安全。
注重产品创新和差异化
通过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打造具有独特卖点和 竞争优势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严格把控产品质量
3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 家标准和消费者期望,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 度和满意度。
2024/3/28
24
优化购物环境提高顾客体验
2024/3/28
营造舒适的购物环境
26
拓展多元化营销渠道吸引更多消费者
2024/3/28
利用社交媒体进行营销推广
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产品信息、优惠活动等,吸 引更多潜在消费者关注和购买。
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活动
举办新品发布会、体验活动等线下活动,同时结合线上直播等形式 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和交流,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合作共赢拓展市场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课题:商品的交换与消费学科:经济学年级:高一教时: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商品交换和消费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商品生产、交换和消费的关系。
3. 能够运用相关概念和理论解读实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教学重点:1. 商品交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商品生产、交换和消费的关系。
教学难点:1. 运用相关概念和理论解读实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2. 加深对商品交换和消费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解法、情景模拟法、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同学们举出自己最近购买的一件商品,并说说你为什么选择购买这个商品?2. 审题导入:通过引导同学们回忆日常生活中的购买行为,引起对商品交换和消费的思考。
二、理论讲解(10分钟)1. 通过讲解商品交换的概念和特点,介绍商品的含义和交换、消费的基本规律。
2. 分析商品生产、交换和消费之间的关系,讲解商品流通的过程和相关经济学理论。
三、情景模拟(1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同学们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商品(如手机、衣服、书籍等),模拟该商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过程,并描述其中涉及的经济关系。
2. 推广讨论:每组向其他组汇报自己的模拟结果,同学们进行讨论和补充。
四、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例如某品牌手机新品上市后的销售情况,或者某服装品牌的市场经营策略,引导同学们分析其中涉及的商品交换和消费现象。
2. 引导同学们从供求关系、价格变动、市场竞争等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
五、总结概括(5分钟)1. 同学们对商品的交换和消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师进行总结概括,并提出相关问题进行思考。
2.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
六、课堂延伸(5分钟)1. 推荐相关阅读资料,拓宽同学们对商品交换和消费的了解。
2. 提供相关题目,鼓励同学们在家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同学们对商品交换和消费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有了初步了解,能够运用相关理论解读实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第1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教案-2024鲜版
和幸福感。
10
03
消费行为分析
Chapter
2024/3/28
11
消费行为的定义与特点
消费行为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表现出极大的多样性。
消费行为随着市场环境和消费者 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2024/3/28
定义 多样性 复杂性 可变性
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 用、评价和处置商品或服务过程 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活动。
学生应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得 当,是否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和学 习资源,以及如何改进学习方法以 提高学习效率。
实践与应用能力
学生应评估自己在将商品交换和消 费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分析时 的表现,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实践 和应用能力。
27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与展望
深入学习相关理论
建议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商品交换和 消费领域的相关理论,关注前沿动 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消费对商品交换的推动作用
消费是商品交换的目的和动力。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通过提供满足消费 者需求的商品来获取利润,从而推动商品交换的发展。
2024/3/28
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引导商品交换的方向和趋势。消费者对商品的品质 、功能、外观等方面的需求和偏好,促使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不断改进 和创新,以适应市场需求。
2024/3/28
24
06
课程总结与展望
Chapter
2024/3/28
25
课程重点回顾
2024/3/28
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和方式
学生应掌握商品交换的等价交换原则,理解货币在商品交 换中的媒介作用,以及不同交换方式(如物物交换、货币 交换)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
(完整版)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教案
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一、教学目标:1、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3、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更新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二、教学重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2、影响价格的因素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4、科学的消费观三、教学难点: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2、科学的消费观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内容:(一)商品和货币:(1)多种多样的商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二)价格和价值规律:(1)影响价格的因素(2)价值规律的作用(三)消费和消费观:(1)不同的消费行为(2)常见的消费心理(3)科学的消费观七、板书设计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正板书:一、商品和货币1、商品的含义2、商品的基本属性二、价格和价值规律1、影响价格的因素2、价值规律的作用三、消费和消费观1、不同的消费行为2、常见的消费心理3、科学的消费观副板书:铝碗电解铝农夫山泉牛肉价格<大葱价格可能吗?海南香蕉价格“中国首善”陈光标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案例一:高贵的铝走入百姓人家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第三(1808—1873)喜欢宴请四方宾客,每次设宴时,宾客们用的都是银碗,只有拿破仑第三一人用的是铝碗。
因为当时的铝碗比银碗珍贵得多。
皇帝用铝碗,正是为了显示他的尊贵和富有。
为了炫耀军功,皇帝还把军旗上的金星改为铝星。
无独有偶,几乎在同一时代,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1834—1907)编制了举世闻名的化学元素周期表,沙皇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奖励给门捷列夫一只代表最高荣誉的奖杯——铝杯。
19世纪末,科学家发明了电解制铝的方法,生产铝的社会劳动生的率大大提高,铝的价值下降到原来的千分之一左右,此时,1克鑫或银的价值已经大大超过了1克铝的价值。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商品交换的起源和基本方式。
2. 让学生理解货币的作用和产生。
3. 让学生掌握消费的基本原则和合理消费的方法。
4. 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提高学生的消费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商品交换的起源和发展2. 货币的产生和作用3. 消费的原则和合理消费4. 消费者权益的保护5. 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商品交换的起源和发展,货币的作用和产生,消费的基本原则和合理消费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货币的产生和作用,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商品交换的起源和发展,货币的作用和产生,消费的基本原则和合理消费的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消费者权益受损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商品的交换与消费相关教材。
2. PPT:制作商品的交换与消费PPT,包含相关知识点和案例。
3. 案例材料:收集一些消费者权益受损的案例。
4. 小组讨论材料:准备一些关于正确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讨论题目。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商品交换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商品交换的起源和发展。
2. 讲解商品交换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商品交换的起源,从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方式,以及现代电子支付的发展。
3. 讲解货币的产生和作用:解释货币的产生背景,阐述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以及货币的种类和特点。
4. 讲解消费的基本原则和合理消费的方法:介绍消费的基本原则,如需求原则、效益原则、公平原则等,以及如何进行合理消费。
七、案例分析1. 呈现一些消费者权益受损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的重要性。
2. 分析案例中消费者权益受损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的消费者权益。
3. 讨论如何预防和解决消费者权益受损的问题,提出一些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方法和途径。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商品交换的起源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和方式。
3. 让学生了解消费的概念和类型。
4. 让学生学会合理消费,提高消费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商品交换的起源和意义2. 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和方式3. 消费的概念和类型4. 合理消费的重要性5. 提高消费素质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商品交换的起源和意义,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和方式,消费的类型,合理消费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商品交换的起源和意义,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和方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商品交换的起源、意义、基本原则和方式,消费的类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合理消费和提高消费素质的方法。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合理消费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商品交换的起源和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和方式。
3. 案例分析:分析消费的类型,引导学生了解合理消费的概念。
4. 重要概念:讲解合理消费的重要性。
5. 提高消费素质:讲解提高消费素质的方法。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这五个章节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商品交换的起源、意义、基本原则和方式,消费的类型,以及合理消费的重要性。
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消费,提高消费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情境模拟:设定商品交换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商品交换的过程。
3. 实际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消费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提高消费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对消费观念的认知。
国际市场下的商品交换与消费教案
国际市场下的商品交换与消费教案一、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和商品交换的规模不断扩大,大量的商品流动在世界各地。
同时,国际市场下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高,消费者不仅关注价格和品质,还注重健康、环保、社交等方面的需求。
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在国际市场中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商品交换的效率和质量,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国际市场下商品交换的形式与模式1、商品交换形式商品交换可以分为直接交换和间接交换两种形式。
直接交换是指商品之间直接进行交换,如商品换商品或服务换服务等。
间接交换则是通过货币来进行商品交换,而货币被广泛应用的金融工具,也让间接交换成为商品交换的主要方式。
2、商品交换模式商品交换模式可以分为单边贸易和双边贸易两种模式。
单边贸易是指两国之间只进行一种商品的交易,例如:A国从B国进口木材,反之,B国从A国进口油料,这是单边贸易;双边贸易则是指两个国家之间进行多种商品的交易,例如:A国向B国出口汽车、数码产品等,B 国向A国则出口钢材、药品等。
三、大国享受全球贸易带来的好处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中国也在享受全球贸易带来的好处。
通过参与全球贸易,中国企业可以在国际市场中提高知名度,增加品牌曝光率,扩大产品销售规模,提高利润水平。
同时,随着中国国内市场的逐渐饱和,国际市场也成为了中国企业重要的发展方向。
四、面对国际市场的挑战在国际市场中,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企业需要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加强产品研发和创新。
同时,企业还需要掌握市场信息,了解市场趋势,调整销售策略,提高影响力和稳定性。
五、如何提高商品交换和消费效率1、增加供应链透明度供应链透明度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可以帮助企业把握市场需求,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通过提高供应链透明度,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消费体验,增加品牌忠诚度。
2、引入新技术新技术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和效率的关键,可以让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需求。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商品交换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和方式。
3. 让学生了解消费的概念和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
4. 培养学生正确消费观念,提高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商品交换的概念和意义2. 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和方式3. 商品消费的概念和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4. 消费者的权益和消费者保护5. 正确消费观念的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商品交换的概念、意义、基本原则和方式,消费的概念、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消费者的权益和消费者保护,正确消费观念的培养。
2. 教学难点:商品交换的具体操作,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商品交换的概念、意义、基本原则和方式,消费的概念、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消费者的权益和消费者保护,正确消费观念的培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商品交换和消费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和知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商品交换和消费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商品交换与消费》相关章节。
2. PPT课件:制作商品交换与消费相关内容的PPT课件。
3. 案例材料:收集一些商品交换和消费的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4.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商品交换实例,如市场买菜,引发学生对商品交换的思考,引入新课。
2. 讲解商品交换的概念、意义、基本原则和方式:结合PPT课件,讲解商品交换的基本概念,阐述商品交换对于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性,介绍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如自愿、等价、公平)和方式(如物物交换、货币交换)。
3. 分析消费的概念、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讲解消费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消费不仅仅是购买商品,还包括使用、处置等过程。
分析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如个人需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社会舆论等。
4. 讲解消费者的权益和消费者保护:介绍消费者的基本权益(如知情权、选择权、安全权等),讲解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措施和途径,提高学生的消费者保护意识。
第1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教案
课题
1.1商品及商品的基本属性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商品的概念。
2.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好商品经济理论,有助于正确认识经济现象和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主观念、开放概念、平等观念、效率观念、竞争观念。
2.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商品的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价值。
(3)关系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学生讨论并分析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指明重难点
作业
1.什么是商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什么?
板书设计
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一、商品和货币
1.多种多样的商品
(1)商品的含义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2.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
(3)关系
教学重点
难点
商品的基本属性
教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教具使用
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为例分析:农夫山泉源出于千岛湖水面下70米,长年水温12摄氏度,天然清纯,味道甘洌,富含多种矿物质,经过十三道工序加工成可口的农夫山泉天然千岛湖水、采集来的千岛湖水、经过加工后的农夫山泉三种水有何不同?分别以自然物品、劳动产品、商品来命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政治与社会
授课班级
14
授课内容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授课时数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和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懂得价格和价值的关系,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了解不同的消费心理,理解科学消费的原则。
2、能力目标:能够判别商品,能举例说明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能够分析价格和价值的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行为。
教师点拨:分析是否是商品必须紧紧把握商品的把握商品的含义,首先是劳动产品,其次是必须用于交换,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教师小结并板书: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情境2:走进生活
过春节时,姑姑给小忠买了一套衣服;奶奶送来了自家养的鸡和种植的大米。爸妈在饭店请大家吃年夜饭。
教师提问:这里的衣服、鸡、米、年夜饭都是商品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
(1)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交换,物物交换成功的前提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可用“商品换商品”进行表示。
(2)一般等价物是人们普遍乐意接受,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能充当各种商品交换的媒介的商品。
(3)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指生产商品中人们所耗费的体力和脑力,它是任何商品的生产所共有的。
问题:(1)美元、象牙、纱布、针这几种东西因这位美国人的需要而联系在一起,就商品交换而言,这几种东西的共同点是什么?
(2)号称“世界货币”的美元为什么在非洲的原始部落里却“寸步难行”?
(3)一位精明的商人打算在这个不接受美元的原始部落开发旅游业,你认为他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
情境5:货币的产生
教师: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一般等价物,应有哪些特征?大家讨论交流一下,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商品和货币
情境1:多种多样的商品(书P2)
教师提问:
1、你能找出图中有哪些商品吗?
2、这些商品的买卖方式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回答:略
讨论:空气是不是商品?废品是不是商品?母亲为你织的毛衣是不是商品?
①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必须对人们有用,才能进行交换,也才能成为商品,没有用的劳动产品不成为商品。②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的自然产品如空气、阳光,虽然有一定的用处,但不是劳动产品,也不用于交换,不是商品;像慈母织给游子的毛衣虽然是劳动产品,也有用处,但不是用于交换,也不是商品。③商品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教师创设情境:在暑假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消费,那么请各位同学想一下,你们消费了哪些商品呢?在哪里消费的呢?
学生探究回答:略
教师总结: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上的商品日趋丰富,货币、价格、消费一起构成了我们生活休戚相关的经济现象。探究这些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将使我们受益终生。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除此之外,货币还有贮藏首都安、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二、价格和价值规律
情境1、价格的波动
(1)请学生比较一下最近蔬菜和鸡蛋价格的走势,并分析为什么?为什么鸡蛋的价格再涨也涨不过牛肉,再跌也比豆腐贵呢?
(2)各位同学在购物时是否遇到过打折的情况?为什么要打折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情境3:价值规律的作用
材料一:今年1至8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4%,粮食价格、肉禽蛋等主要副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粮食价格上涨主要是因为近几年来粮食价格持续低迷,产量逐年下降,供需缺口不断扩大所引起的。
情境4:一位美国人到非洲原始丛林旅游,看到水天一色,便想租用部落的独木舟泛游于湖上。当他拿出美元去租船时,船的主人拒绝了,提出要用象牙交换。这位美国人于是来到另外一个有象牙的部落用美元购买象牙,不料又遭到拒绝,主人提出要用纱布交换。于是他又来到一个有纱布的部落,用美元购买纱布,不想也遭到拒绝,主人提出要用针来交换。他猛然想起帽子上别了几根针,于是他用针换回了纱布,又用纱布换回了象牙。当他拿着象牙来找船主时,船主已经回家了。这位美国人十分沮丧。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商品的价格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品的价值还有商品的供求关系。
情境2:商品的价值
甲、乙、丙、丁都是独立的生产经营者,都生产布,当时绝大部分都织布机,甲、乙、丙用织布机,丁用手工织布,生产同样一匹布,甲用10小时,乙用12小时,丙用了8小时,丁用20小时。
教师提问:谁生产的布匹的价值量大?为什么?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我们去购买商品,是因为商品满足了我们的需要。比如说我们饥饿的时候需要食物,寒冷的时候需要衣服等等。也就是说商品必须是有“用”的,即商品必须要有“使用价值”。仅仅具有使用价值还是不够的,商品还必须是在市场上进行流通的,经过交换后具有了市场价值的。所以说,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分别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情境3:货币的出现
多媒体课件展示19世纪非洲某集市上的商品交换情境:卖牛奶的喊:“买牛奶的拿盐来!”卖盐的人喊:“买盐的拿矛头来!”而卖咖啡的人提问:上述材料中,各自要卖出的是什么?要买回的是什么?交换方式是怎样的?
(2)如果拥有红珍珠的人需要的是咖啡,谁能成交?如果拥有红珍珠的人需要的不是咖啡而是牛奶,这些人能成交吗?这说明了什么?
3、德育目标:形成作为商品生产者生产价廉物美的商品的观念和正确的金钱观,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教学重点
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规律的内容
教学难点
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教具及媒体使用
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在暑假中,我想在座的各位同学应该都得到了彻底的放松和休息。在休息的过程中,各位肯定也是通过购物、娱乐等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我想在座的应该都付出了不少的RMB。现在我们走到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而且只要你运气足够好,能够碰上商品打折,你就可能用少量的钱买到你想要的商品。为什么会有打折呢?为什么不同品牌的服装价格差别那么大呢?这一次课我们来共同学习《商品的交换和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