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七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鲁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 新教材第二单元 第二节 课时2 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高中地理 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 新教材第二单元 第二节 课时2 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答案 图A、图E。 图A是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图E是 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4.学生丁来自我国最大的城市,他绘制的是哪幅图?他的家乡所在地地 貌名称是什么?分析形成该地貌的原因。
答案 图D。 河口三角洲。 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河流 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流速减缓,大量泥沙 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
力堆积和流水堆积是在碎屑颗粒物的重力大于水流或风的搬运力时发
生的,一般是颗粒大、密度大的先堆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堆积,
使堆积物按照砾石—砂—粉砂—黏土的顺序形成有规律的带状分布;
冰川的机械堆积多因冰体融化而发生,冰碛物大多没有分选,大小颗
粒混杂。如图:
(2)沙丘坡面形态与风力的关系 沙丘迎风坡凸而缓,背风坡凹而陡,多呈新月形。
课时2 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 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学习目标 1.了解风化作用及其类型。 2.结合实例,掌握流水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结合实例,掌握风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 容 索 引 INDEX
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课时对点练
(2)表现 ①流水侵蚀 a.山区河流坡度较大,河床 下蚀 作用强。 b.河流转弯处, 侧蚀作用加强。凹岸 侵蚀 ,凸岸 堆积 ,导致河流越来越 弯曲。 ②风力侵蚀 风可以 吹扬 起岩石的碎屑,并挟带碎屑 磨蚀 岩石,风力侵蚀与风力搬 运相伴而行。 ③冰川的侵蚀、搬运作用主要发生在 高纬度 地区和高原、 高山 地区。
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学生乙 绘制的是哪幅图?该图所示地貌是由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1达标训练: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1达标训练: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含解析)

学业分层达标训练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基础过关]1.下列地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是( )①地壳运动②岩浆活动③沉积作用④侵蚀作用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表现形式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2.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下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断层、向斜、背斜B.断层、背斜、向斜C.向斜、断层、背斜D.背斜、向斜、断层答案 B解析由图中岩层形态可知,甲处岩层明显断裂、错位,为断层构造;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

读“地质剖面图”,回答3~4题。

3.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位置是( )A.①B.②C.③D.④4.图中形成年代最晚的可能是( )A.岩层B.向斜C.背斜D.断层答案 3.C 4.D解析第3题,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从图中可看出③位于断层处。

第4题,岩层的形成一般是先下层,后上层;断层只能发生在已形成的岩层中。

读“某地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5~6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冲积扇地貌由风力搬运作用形成B.冲积扇地貌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C.甲处的地质构造是背斜D.断层线右侧的岩层相对下降6.近年来,图中河流下游泥沙淤积加剧,其原因可能是 ( ) A.疏浚河道B.植被破坏C.引水灌溉D.退田还湖答案 5.C 6.B解析第5题,冲积扇地貌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从图中看,甲处岩层向上拱起,因此为背斜构造。

从图中看,断层线右侧的岩层呈上升状态。

第6题,图中河流上游位于山区,下流泥沙淤积加剧,可能是上游山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所致。

读下图,回答7~8题。

7.形成图甲奇岩怪石的主要作用是( )A.流水堆积B.风力堆积C.内力侵蚀D.海浪侵蚀8.造成开罗附近“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侵蚀作用B.海浪侵蚀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D.风化和风蚀作用答案7.D 8.D解析第7题,海边奇形怪状的岩石主要是由海浪侵蚀造成的。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后落实2.2.2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作业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后落实2.2.2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作业

课后素养落实(八)(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冰楔作用是指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体积时涨时缩而造成岩层破裂的作用。

以下图示意冰楔作用的过程。

读图,完成1~2题。

1.冰楔作用属于外力作用中的()A.风化作用B.流水搬运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2.以下地区中,图示现象表现最显著的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B.华北平原C.青藏高原D.云贵高原1.[第1题,地壳表层的岩石在阳光、风、大气降水、气温变化等外力作用下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会引起岩石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以及结构构造的变化,使岩石渐渐发生破坏的过程称为风化作用。

第2题,冰楔作用是指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体积时涨时缩而造成岩层破裂的作用,说明昼夜温差大对冰楔作用影响最大,青藏高原海拔高,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冰楔作用显著。

]读图,答复3~4题。

3.形成图甲奇岩怪石的主要作用是()A.流水积累B.风力积累C.内力侵蚀D.海浪侵蚀4.造成开罗四周“狮身人面像〞缺损严峻的主要缘由是()A.河流侵蚀作用B.海浪侵蚀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D.风化和风蚀作用3.[第3题,海边奇形怪状的岩石主要是由海浪侵蚀作用造成的。

第4题,开罗地处热带,不行能消失冰川;“狮身人面像〞所在地点并不临海,不行能受到海浪侵蚀作用影响;“狮身人面像〞是雕塑,河流不行能侵蚀其面部;该地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以风化和风蚀作用为主。

]以下图为不同的地貌图片。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地貌的形成与河流的流水作用有关的是()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6.①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5.[第5题,①新月形沙丘是风力积累地貌;②长江三峡为河流侵蚀地貌,主要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③海南岛南天一柱属于海浪侵蚀地貌,主要由海浪的侵蚀作用形成;④三角洲属于河流积累地貌,是河流挟带的泥沙在入海口四周,由于流速变缓以及受海水的顶托作用,大量泥沙沉积形成。

高中地理 第2单元 第1节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同步练习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2单元 第1节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同步练习 鲁教版必修1

训练2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基础过关]1.下列地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是( )①地壳运动②岩浆活动③沉积作用④侵蚀作用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2.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Ⅰ、Ⅱ B.Ⅲ、ⅣC.Ⅰ、Ⅲ D.Ⅱ、Ⅳ3.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下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断层、向斜、背斜B.断层、背斜、向斜C.向斜、断层、背斜D.背斜、向斜、断层读“地质剖面图”,完成4~5题。

4.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5.图中形成年代最晚的可能是( ) A.岩层B.向斜C.背斜D.断层庐山以雄、奇、秀、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完成6~7题。

6.读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①~④中的哪一种地质构造( ) A.① B.② C.③ D.④7.在图中①~④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8.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向斜的是________。

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向斜成山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地层的新老关系确定向斜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处的地形属____________山地。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双选)( )A.渭河平原 B.长江三峡C.汾河谷地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________处(填数据)打井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

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风力作用(鲁教版地理必修一)教学设计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风力作用(鲁教版地理必修一)教学设计

“风力作用”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2.1.3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风力作用(鲁教版地理必修一)二、课程标准及分析“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营力因素。

”“风力作用”属于地表形态塑造中的外营力因素,本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对地表形态塑造过程的剖析,让学生学会分析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重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教材中重在介绍风力作用中的搬运和堆积作用,着重介绍了风蚀地貌和沙丘的形成,以此为实例,像学生介绍风力作用是如何影响地貌形态的。

四、学情分析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在之前的学习中对塑造地貌的内营力有了充分的认识,并且已经学习了外营力中的流水作用,在对风力作用的学习中会更加的得心应手,并且。

高中生对地理知识的空间感知更强,对这一部分知识一会更加容易理解。

风力作用在人们的日程生活中也有所接触,所以,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的理解,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风力对地貌的塑造作用2、知道风力作用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3、知道一些基本的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风积地貌如沙丘,并知道如何区分沙丘迎风面和背风面六、重难点1、重点: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2、难点:风力作用对地貌的塑造过程七、教学过程1、导入:提出问题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黄土来源并呈现黄土高原图片,启发学生思考,导入新内容风力作用。

2、播放西北地区的风蚀地貌(风蚀城堡、风蚀蘑菇、沙丘等),提出问题以上地貌的形成原因,并让学生讨论交流形成过程。

3、向学生详细讲解以上地貌形态形成过程,并进一步对风力作用进行分类:风力侵蚀、风力堆积。

4、展示沙丘图片提出问题:哪一个面是迎风的哪一个面是背风的?学生回答后讲解。

5、提出问题:风力作用在什么地区最明显?为什么?6、出示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做答。

结束本内容的学习。

八、板书设计风力侵蚀: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城堡风力堆积:沙丘风力作用风力搬运:沙尘暴、黄土高原成因分布: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九、教学后记本教学设计注重新理念,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和他们的需求来设计教学活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教学活动,借助图片视频等材料,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理解。

[推荐学习]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七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湘教版必修1

[推荐学习]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七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湘教版必修1

课时跟踪检测(七)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选择题1.关于地质作用的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A.地质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本身B.地壳始终在内外力地质作用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和变化C.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和变化起着主导作用D.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外力作用占优势解析:选A 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是重力能。

读某区域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回答2~3题。

2.按照岩石圈六大板块的划分,M半岛位于( )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C.非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3.图中所示的边界属于( )A.陆地区域边界 B.板块生长边界C.海洋区域边界 D.板块消亡边界解析:2.D 3.B 第2题,结合板块划分,亚欧大陆南部的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第3题,红海属于东非裂谷带的一部分,处于板块的张裂地带,属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回答4~5题。

4.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 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 D.自A向B由老到新5.图中长腰山是(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解析:4.D 5.B 第4题,图中出露地表的各岩层中,A处岩层最老,故自A向B,岩层越来越新。

第5题,由长腰山所处的地层剖面可以看出其岩层是向下凹陷的,应为向斜构造,此处地形是向斜成山,故B项正确。

读图,回答6~7题。

6.图示地质构造为( )A.背斜构造B.断层构造C.岩浆侵入构造 D.褶皱构造7.若图中范围内有丰富的资源,则( )A.Q地地下可能贮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B.Q地地下可能有大理岩矿分布C.在P地向下钻探可找到岩层④所含资源D.P地地下水丰富解析:6.D 7.B 第6题,图中Q地岩层向下弯曲且中间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故Q地的地质构造为向斜;P地岩层向上拱起,且中间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故 P 地的地质构造为背斜。

高中地理第2单元第1节第2课时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同步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2单元第1节第2课时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同步鲁教版必修1

2.除了诗中所描述的这种地质构造外,常见的地质构造还有哪些?它们 所形成的基本地形有何不同?
【提示】 还有背斜和向斜。背斜常形成山岭,向斜常形成谷地。 3.如何从岩石形态上区分断层、背斜、向斜。 【提示】 断层中岩层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背斜岩层向上
拱起;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凹陷。
[归纳总结] 1.褶皱和断层的地貌比较
(2)在平直河段,判断河流侵蚀主要考虑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在弯曲河段 主要考虑地转偏向力。( ) )
(3)修建水库可以趋利避害。(
【提示】 (1)√ 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2)×
黄土高原本身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但其地貌特征是
在平直河段,判断河流侵蚀主要考虑地转偏向力;在弯曲河段则按
照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来判断。 (3)√ 水库具有防洪、缓解旱情、改善小气候等生态功效,还具有发电、
3.风力作用 (1)侵蚀地貌:风蚀沟谷、 风蚀蘑菇 、风蚀洼地等。 (2)沉积地貌: 沙丘、沙垄等。 4.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改造地表形态
修建水库 等可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1)平整土地、修筑梯田 、 挖河修渠、
(2)不合理的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会产生消极作用。
正误判断: (1)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但黄土高原表面的千沟万壑是流水侵 蚀作用形成的。( )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水压力 因为背斜顶部易被侵蚀,其岩层中的矿石 很可能被搬运了,所以煤、铁矿等往往保 留在向斜部位的地下
泉水、湖泊分布地,河 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 断层 谷发育 库等的回避处 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 程 铁路、公路、桥梁、水 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
2.地质构造的意义 地质构造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研究地质构造有利于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构造名称 实践意义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背斜 隧道的良好选址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原因或依据 岩层封闭,为“储油构造”,易于储 油、储气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利于排水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采石容易

新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内、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习题含答案

新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内、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习题含答案

第1课时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塞拉比斯古庙遗址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湾海岸,这座古庙早已倒塌,只剩下三根大理石柱子,每根石柱中间都有“百孔千疮”的一段,而它的上截和下截却保存得比较完整。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被火山灰覆盖部分”说明那不勒斯湾海岸所受到的内力作用是( )A.地壳运动B.变质作用C.岩浆活动D.风化作用2.从公元79年到1955年,那不勒斯湾海岸( )①以水平运动为主②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的地壳运动过程③以垂直运动为主④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地壳运动过程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C 2.B[第1题,图中被火山灰覆盖部分是岩浆活动的结果。

第2题,根据三根大理石柱和海平面的关系可知,该地以垂直运动为主,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地壳运动过程。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字母与其所对应的地质构造和地貌,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S—向斜—山谷M—背斜—山地V—断层—山谷B.S—背斜—山谷M—向斜—山地V—断层—山谷C.S—向斜—山谷M—断层—山谷V—背斜—山地D.S—断层—山谷M—向斜—山谷V—背斜—山地4.图中所示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A.山地B.高原C.丘陵D.平原3.D 4.A[第3题,地质构造的判断可从图中岩层弯曲方向分析。

第4题,地形判读注意图中地势起伏状况及海拔数值的变化,图中所示地形海拔大于500米且地势起伏较大,应为山地。

]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图中④处不同的是( )A.渭河平原B.汾河谷地C.东非大裂谷D.长江三峡6.图中⑥处山地为( )A.背斜成山B.向斜成山C.火山D.岩层堆积成山5.D 6.B[第5题,④处为断层下沉形成的地堑,A、B、C项都与④处成因相同,长江三峡主要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第6题,由地层结构可看出⑥处为向斜成山。

] 下图为世界部分板块分布示意图,图中实线表示板块边界,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

高中地理湘教版课时跟踪检测(九)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含答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课时跟踪检测(九)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九)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读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的相关示意图,回答1~2题.1.表示搬运作用的是( )A.①B.③C.④ D.⑤2.表示形成新月形沙丘地貌的外力作用是()A.① B.③C.④ D.⑤解析:1.B 2。

C 第1题,根据图示①②为风化、侵蚀两种作用,两种作用可相互促进。

③为搬运作用,④为堆积作用,⑤为固结成岩作用。

第2题,新月形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读下面的两幅自然景观照片,完成3~4题。

3.形成甲图所示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地壳运动B.冰川侵蚀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4.乙图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

该景观(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解析:3.C 4。

A 第3题,甲图所示景观是典型的风蚀蘑菇,在我国多见于西北内陆,是由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

第4题,由乙图可以看出其位于海岸地带且表面磨圆度很好,可知该景观受海水影响较大,是海水长期侵蚀形成的.该景观是海岸风光,但不属于热带自然景观。

海南风光在夏季观赏效果更好。

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下图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

据图回答5~6题。

5.上图中丙地貌大量发育的地区,其主要的岩石类型是()A.变质岩B.花岗岩C.玄武岩D.石灰岩6.关于上图中“天生桥”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主要是风力的堆积作用形成的B.乙图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C.丙图的地貌类型在我国华北地区广布D.丁图在干旱和沙漠地区比较常见解析:5.D 6。

D 第5题,丙图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喀斯特地貌区,主要的岩石类型为石灰岩.第6题,风力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干旱和沙漠地区。

近年来,台湾省已成为大陆游客的旅游热点地区。

到野柳地质公园游览的游客,多去欣赏海边奇岩怪石的自然景观,最著名的有女王头、烛台石、龙头石等.据此回答7~8题。

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七大气的运动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七大气的运动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时跟踪检测(七)大气的运动A级—学业水平考试达标练1.下列地理现象,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的是( )A.阴天比晴天日温差小B.晴朗天空呈蔚蓝色C.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D.青藏高原夏季低温解析:选C 白天海洋气温低,气压高,而陆地气温高,气压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故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能用热力环流原理来解释。

读图,回答2~3题。

2.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B.温度:A>B>C>D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D.气压:D>A>B>C3.如果此图是城市热力环流侧视图,在②处进行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A.增温和增湿B.净化和增温C.净化和增湿D.减湿和减温解析:2.A 3.C 第2题,热力环流是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它是大气运动最基本的形式,从图中可知A处气流下沉,B处气流上升,故温度为B>A。

根据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可知A、B两地气压高于C、D两地,根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可知A>B,C>D,故四地气压为A>B>C>D。

第3题,若图示为城市热力环流侧视图。

在城市热岛环流中,由于城市温度较高,气流上升,气压低;郊区温度较低,气流下沉,气压高,因而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所以A代表郊区,B代表城市。

在②处植树造林,林地可以阻挡污染物吹向城市,起到净化作用;林地中含有大量水汽,对气流有加湿的作用。

下图示意甲、乙两地上空对流层内等压面分布状况。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M、N、P、Q四处气压的大小关系是( )A.M>Q>P>N B.M>N>P>QC.Q>P>N>M D.P>Q>M>N5.若上述等压面的弯曲是由甲、乙两地热力作用引起的,并且形成了热力环流,则有关甲、乙两地地面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是绿洲,乙地是沙漠B.甲地是山谷,乙地是山坡C.甲地是海洋,乙地是陆地D.甲地是城市,乙地是郊区解析:4.B 5.D 第4题,由对流层气压在垂直方向上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可知,M处的气压大于Q处的气压,N处的气压大于P处的气压;在同一水平面上,N处的等压面下凹,M处的等压面上凸,则M处的气压大于N处的气压,同理,P处的气压大于Q处的气压。

高中地理 2.1.2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课件 鲁教

高中地理 2.1.2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课件 鲁教
提示:黄 土 高原是风力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其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是 流 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首页
X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Z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I
探究常见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问题导引
地 壳 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褶皱有 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下图为某地质科学兴趣小组绘制的某地褶皱形 成 示 意图。
结合材料探究:
首页
X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Z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I
(1)地质构造相同的地点是哪些? 提示 a、乙均为背斜构造,b、丙均为向斜构造。
(2)丙处的地貌类型是什么?属于哪种地貌现象?
提示山 岭。地形倒置。 (3)丁处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类型分别是什么?
思考讨论“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有 些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而成为 谷 地 ,而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遭受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②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 岩层受力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错动、位移。 C 处为断层,常形成谷地或陡崖。
一二三
首页
X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Z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I
一、内、外力作用比较
分类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热能
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及地球重 力能等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7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鲁教版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7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鲁教版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20·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联考)地幔柱是炙热地幔岩石的狭窄柱状体,能在地球表面形成火山活动的热点,有些地幔柱是从大洋板块中央的下面而不是板块交会带升上来的。

图1为夏威夷岛下面的一个从太平洋板块中部升起来的地幔柱,当板块在地幔柱上面运动时,就形成了火山带。

随着板块的运动,每一座火山就被从热点搬移开。

图2为不同岛屿形成的时间。

据此,完成1~2题。

图1 图21.下列关于夏威夷群岛叙述正确的是( )A.地幔柱位于大洋中脊B.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干旱少雨C.岩石以火山喷发物堆积形成的沉积岩为主D.岩石的物质来源主要为软流层2.根据图上信息可以推断太平洋板块向________方向运动( )A.东南B.西北C.东北D.西南1.D 2.B[第1题,夏威夷群岛是海底火山多次喷发而形成的火山岛,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上地幔中的软流层,D正确;大洋中脊的本质是上地幔热物质上涌形成的,而地幔柱则是更深的物质上涌产生的,因此,地幔柱不一定是大洋中脊,A错误;夏威夷群岛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B错误;岩石以火山喷发形成的喷出型岩浆岩为主,C错误。

第2题,据材料信息“当板块在地幔柱上面运动时,就形成了火山带。

随着板块的运动,每一座火山就被从热点搬移开”可知,由于板块不断朝一个固定方向运动,导致距地幔柱越远的地方岩石的年龄越大。

从图2信息可知,夏威夷岛年龄最轻(0~100万年前),瓦胡岛年龄最老(270万~340万年前),推断板块运动的方向是从夏威夷岛向瓦胡岛方向运动,即向西北方向移动。

] (2020·海南省高考调研)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图。

据此完成3~5题。

3.图中岩层①②③④的形成年代由早到晚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④③①D.②①④③4.形成图中断层的力有重力和( )A.水平剪切力B.水平挤压力C.垂直顶托力D.水平拉张力5.岩层⑤是( )A.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变质岩B.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C.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沉积岩D.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浆岩3.D 4.D 5.A[第3题,读图可知,呈水平状态分布的沉积岩中,往往老岩在下、新岩在上,因此,由早到晚的顺序是②④③;①是地下岩浆侵入地壳,破坏了②岩层,但没破坏④③岩层,因此,②岩层比①岩层形成时间早;图中岩层①②③④的形成年代由早到晚的顺序为②①④③。

高中地理 第2单元 第1节 第2课时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学案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2单元 第1节 第2课时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学案 鲁教版必修1

第2课时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学习目标:1.结合实际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通过图示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重难点)3.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重点)一、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1.内、外力作用比较作用特点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的热能地球外部的太阳能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对地表影响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使地表趋于平坦[特别提醒]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但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优势,其中内力作用对地表变化起主导作用。

(1)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

①是美洲板块,②是太平洋板块,③是亚欧板块,④是印度洋板块,⑤是非洲板块,⑥是南极洲板块。

(2)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中。

(3)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4)板块相对运动而发生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

二、内力作用的“足迹”——地质构造 1.地质构造 (1)概念:地壳运动引起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

(2)常见形式:褶皱和断层。

2.褶皱(1)概念: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2)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3)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背斜在地貌上常常形成山岭,向斜在地貌上常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但是有些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而成谷地,向斜槽部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3.断层(1)概念: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岩层受力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明显的错动、位移。

(2)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大的断层常常形成谷地或陡崖。

4.意义(1)找矿: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

(2)找水:在向斜盆地中往往较易找到地下水。

(3)工程建设:隧道、水库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

[特别提醒] 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仅依据地表形态判断地质构造是不准确的。

浙江专版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七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湘教版必修1

浙江专版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七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湘教版必修1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浙江专版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七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湘教版必修1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一、选择题1.关于地质作用的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A.地质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本身B.地壳始终在内外力地质作用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和变化C.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和变化起着主导作用D.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外力作用占优势解析:选A 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是重力能。

读某区域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回答2~3题。

2.按照岩石圈六大板块的划分,M半岛位于( )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C.非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3.图中所示的边界属于( )A.陆地区域边界 B.板块生长边界C.海洋区域边界 D.板块消亡边界解析:2.D 3.B 第2题,结合板块划分,亚欧大陆南部的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第3题,红海属于东非裂谷带的一部分,处于板块的张裂地带,属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回答4~5题。

4.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 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 D.自A向B由老到新5.图中长腰山是(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解析:4.D 5.B 第4题,图中出露地表的各岩层中,A处岩层最老,故自A向B,岩层越来越新。

第5题,由长腰山所处的地层剖面可以看出其岩层是向下凹陷的,应为向斜构造,此处地形是向斜成山,故B项正确。

读图,回答6~7题。

6.图示地质构造为( )A.背斜构造B.断层构造C.岩浆侵入构造 D.褶皱构造7.若图中范围内有丰富的资源,则( )A.Q地地下可能贮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B.Q地地下可能有大理岩矿分布C.在P地向下钻探可找到岩层④所含资源D.P地地下水丰富解析:6.D 7.B 第6题,图中Q地岩层向下弯曲且中间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故Q地的地质构造为向斜;P地岩层向上拱起,且中间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故 P 地的地质构造为背斜。

高一地理内力外力作用 鲁教版 必修1

高一地理内力外力作用 鲁教版 必修1

海沟 褶皱山脉
大陆板块
大洋板块
大洋板块和大陆 板块相撞时,大 洋板块密度较大, 位置较低,俯冲 到大陆板块下, 在这里形成海沟; 大陆板块受挤上 拱,隆起形成岛 弧和海岸山脉
内力作用的“足迹”
(一)地质构造有哪两种基本形式? (褶皱和断层) (背斜和向斜) 1、褶皱 褶皱又有哪两种基本形式? 褶皱形态 背斜 向斜
岩层形态
岩层向上拱起 常形成山岭
岩层向下弯曲 常形成盆地谷地 向斜反而成山
注意!!!
背斜反而成谷
背斜、向斜的判断
褶皱形态 背斜
新 老 新 中心岩层较老, 两翼较新 (中老翼新)
向斜
老 新 老
岩层新老顺序
中心岩层较新,
两翼较老 (中新翼老)
38.下图为岩层的分布示意图,判断正确的是(AC) A.M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 B.N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 C.A处的岩层比B处的岩层老 D.A处的岩层比B处的岩层新
六大板块示意图
亚 欧 板 块喜马拉亚山脉
问题:1.哪一个板块全部是大洋板块?阿拉伯 半岛位于哪一个板块中? 2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哪两大板块之间? (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非 太平洋板块 洲 阿拉伯半岛 板 印度洋板块 块
美 洲 板 块
南 极



喜马拉雅山脉是怎么形成的呢?
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
M N
B
A
断层
断层和断裂的关系?
断裂
沿断裂面错动位移
断层
外力作用的表现
侵蚀作用 地貌 举例 地貌 沉积作用 举例
流水作用
风力作用
外力作用的表现
侵蚀作用 地貌 举例 地貌扇、 黄河三角洲 布、峡谷 原 冲积平原 和河口三 角洲 风力作用 风蚀蘑菇、新疆的 沙丘、沙 塔克拉玛干 沙漠 风蚀洼地 魔鬼城 垄 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七)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1.下列地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是( )
①地壳运动②岩浆活动③沉积作用④侵蚀作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选A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表现形式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2.下列地理现象中,是内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是( )
A.石灰岩溶洞B.东非大裂谷
C.撒哈拉沙漠D.长江三角洲
解析:选B 石灰岩溶洞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外力作用;东非大裂谷是板块张裂形成的,内力作用;撒哈拉沙漠是风力堆积形成的,外力作用;长江三角洲是流水堆积形成的,外力作用。

B正确。

3.下列各组名称中,属于地质构造的是( )
A.褶皱、断层B.地壳运动、地震
C.高山、峡谷D.火山喷发、岩浆活动
解析:选A 地质构造包括褶皱、断层,A对。

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岩浆活动是地质作用的内力作用,地震是地质灾害,B、D错。

高山、峡谷是地貌类型,C错。

4.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A.断层、向斜、背斜B.断层、背斜、向斜
C.向斜、断层、背斜D.背斜、向斜、断层
解析:选B 读图判断甲处岩层沿断裂而有相对运动,为断层;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

5.下列地理事物中,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
A.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
B.暴雨形成的冲沟
C.干旱区的风蚀城堡
D.河流落差形成的瀑布
解析:选A 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是生物风化,A正确;暴雨形成的冲沟,是流水的侵蚀作用,B错;干旱区的风蚀城堡,是风力侵蚀,C错;河流落差形成的瀑布,是流水的侵蚀作用,D错。

6.甲、乙两图分别为庐山三叠泉和台北野柳海边的“女王头”景观图,下列有关甲、乙两处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景观流水侵蚀作用显著
B.乙景观主要由风力堆积作用而成
C.甲景观主要由向斜构造发育而成
D.乙景观主要由石灰岩溶蚀而成
解析:选A 庐山瀑布景观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台北野柳地质公园的“女王头”是由于海水侵蚀、风化作用形成的。

读下面景观图片,回答7~8题。

7.甲图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 )
A.地壳的水平运动B.地壳的垂直运动
C.强烈的侵蚀作用D.剧烈的火山活动
8.乙图中构造形成及出露形成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
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
解析:7.B 8.A 第7题,甲图为著名的华山景观,是地壳沿断裂面上升形成的。

第8题,由图可知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经侵蚀而出露地表。

读某地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9~10题。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冲积扇地貌由风力搬运作用形成
B.冲积扇地貌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C.甲处的地质构造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D.断层线右侧的岩层相对下降
10.近年来,图中河流下游泥沙淤积加剧,其原因可能是( )
A.疏浚河道B.植被破坏
C.引水灌溉D.退田还湖
解析:9.C 10.B 冲积扇地貌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

从图中看,甲处岩层向上拱起,因此为背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从图中看,断层线右侧的岩层呈上升状态。

图中河流上游位于山区,下游泥沙淤积加剧,可能是上游山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所致。

一、选择题
下图为目前世界主要板块接触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太平洋里的两大群岛都是( )
A.火山岛B.冲积岛
C.板块挤压形成的D.内力作用形成的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包含了六大板块
B.板块的交界处都是消亡边界
C.最深处位于大洋中脊附近
D.大洋板块刚好和大洋边界吻合
解析:1.D 2.A 第1题,夏威夷群岛是海底火山喷发堆积而成,日本群岛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隆起形成,两群岛都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第2题,图中有三处大洋中脊,为板块的生长边界,还有三处板块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共包含了六大板块。

古北岳恒山——神仙山(又称大茂山),雄驻于阜平、唐县、涞源三县交界处,主峰海拔1 869.8 m。

山上布满长满神眼的奇异巨石,当地人称之为“天眼石”,偶见巨石中镶嵌黑白泥岩和大理岩,当地人称之为“黑白妖石”。

下图是某地理课外小组绘制的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区域在沉积岩Ⅱ形成后先后发生了( )
A.地形褶皱、沉积作用、外力侵蚀、火山喷发
B.火山喷发、外力侵蚀、沉积作用、地形褶皱
C.沉积作用、地形褶皱、火山喷发、外力侵蚀
D.地形褶皱、外力侵蚀、沉积作用、火山喷发
4.关于该地区地质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眼石”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B.“黑白妖石”是火山喷发时携带的原有谷底沉积物
C.“天眼石”是侵入岩表面气体挥发形成的
D.“黑白妖石”属于沉积岩
解析:3.D 4.B 第3题,读图,根据岩层形态和位置判断,该区域在沉积岩Ⅱ形成后先是发生地形褶皱,沉积岩Ⅱ的岩层弯曲。

然后受外力侵蚀,导致沉积岩Ⅱ出现缺失。

再有沉积作用形成了上覆沉积岩,最后因火山喷发,形成了切断沉积岩的岩浆岩。

D对。

第4题,该地区“天眼石”嵌于岩浆岩中,是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的,A错。

“黑白妖石”是火山喷发时携带的原有谷底沉积物,凝固在岩浆中形成的,B对,C错。

根据材料,“黑白妖石”属于沉积岩或变质岩,D错。

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回答5~6题。

5.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
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D.自A向B由老到新
6.图中长腰山是( )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解析:5.D 6.B 第5题,图中出露地表的各岩层中,A处岩层最老,故自A向B岩层
越来越新。

第6题,由长腰山所处的地层剖面可以看出其岩层是向下凹陷的,应为向斜构造,此处地形是向斜成山,故B项正确。

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4~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

下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7~8题。

7.形成“蜂巢”的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
8.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A.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
C.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D.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解析:7.B 8.A 第7题,河西走廊位于西北干旱区,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作用。

形成“蜂巢”的地质作用是风力侵蚀,B对。

降水少,流水、冰川作用不是主要因素,A、C、D 错。

第8题,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先有沉积岩层形成,后有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形成花岗岩。

后地壳抬升,松软岩层被外力侵蚀,形成蜂巢式地貌,A对。

二、综合题
9.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质构造名称。

A为________,C为________。

(2)从地貌上看,B为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该地打算修建一条东西走向的地铁,则地铁隧道的工程地址应选在________处。

试说明理由。

(4)如果该地有丰富的石油,那么石油一般储存在________处。

试说明此地能够大量保
存石油的原因。

解析:第(1)题,根据剖面图可知,A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B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C处有断裂面且有明显位移,为断层。

第(2)题,从地貌上看,B处为山地,主要是因为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变得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岭。

第(3)题,隧道应建在背斜处。

第(4)题,背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答案:(1)背斜断层
(2)山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
(3)A 背斜构造中岩层向上拱起,能起到支撑隧道上覆岩层的作用(岩层较稳定),又能引导地下水顺岩层向两翼渗流,减少渗漏事故(不易积水);背斜岩层相对疏松,采石工程量较小,可降低工程成本。

(4)A 背斜中的不透水岩层能够防止石油、天然气挥发与渗漏,使地质时期的油气逐渐富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