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寓言二则2
北京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9.寓言二则 课件
哙参收养了他们。为他们疗 伤。痊愈后便放了他们。
精读领悟 后鹤夜到问外,参执烛视之,见鹤雌雄 双至,各衔明珠,以报参焉。
执:拿着。焉:语气助词,用在句末。
不久,黑鹤们夜里来到门外,
会参手拿蜡烛走来,看见两只黑鹤
各拿一颗夜明珠做为报答。
精读领悟 哙参是个怎样的人?
鈇(亡鈇 ) 哙(肿哙)
扶(扶手 )
窃( 偷窃 ) 窈(窈窕)
侩( 牙侩)
俄( 俄而 ) 疮( 冻疮 ) 饿( 饥饿 ) 苍( 苍穹 )
课堂练习 2. 解释下列词语。 颜色:
这里指面部表情。 不久,过了一些时候。
俄而:
奉养母亲非常孝顺。 养母至孝:
穷而归参: (玄鹤受伤后)十分困窘而来到哙参家。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丢斧子 寓 言 二 则 人有亡鈇者 找到斧子 起因 玄鹤献珠 经过 结果
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精读领悟
人有亡鈇者
精读领悟 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
亡:丢失。铁:斧头。 意:这里是怀疑、猜想的意思。
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
精读领悟 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 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
颜色:这里指面部表情。
无为而不:没有一样不像。 于是,他处处注意那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觉 得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脸色、表情, 也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
19.寓言二则
北京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重点 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懂得如果完全凭自己的主观想法 看问题,往往会产生错觉,出现错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教材分析本课由《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则寓言组成。
课文分别勾勒出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
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而且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多多少少都读过一些寓言故事,再加上课文选编的两则寓言故事内容较浅显,所以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教学建议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教学中应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抓住、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
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寓言,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3.通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同。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感悟词句,了解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错了事一定要及时改正和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成语“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意思。
3.通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同。
难点懂得做错了事一定要及时改正和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教学准备教师: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文内容的录音或录像。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亡”“牢”等10个生字,会写“钻”“劝”等6个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说出课后练习第二题第一组句子的不同。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道理。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亡”“牢”等10个生字,会写“钻”“劝”等6个生字。
2.理解成语“亡羊补牢”的意思。
难点理解寓言揭示的道理。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1.出示“寓言”二字,学生齐读。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寓言故事中道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本节课将围绕以上核心素养目标,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亡羊补牢》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寓意。
-理解并区分两则寓言故事(《寓言二则》)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学会运用故事中的成语和俗语,并能结合实际情境运用。
-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提炼出寓言故事中的道理,指导自己的行为。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寓言二则》《亡羊补牢》这一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概念和寓意方面较为顺利,他们能够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提炼出其中的道理。但在将寓言故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过程中,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引导和启发。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尝试运用了生动的案例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寓言故事的魅力。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由于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是对自己的观点缺乏信心。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给予这些学生鼓励和支持,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适用于五年级学生。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的教案范文(精选6篇)
寓言《亡羊补牢》的教案寓言二则《亡羊补牢》的教案范文(精选6篇)寓言《亡羊补牢》的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透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资料,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就应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1、出示课题,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齐来读一遍。
(学生齐读)2、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此刻你明白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学生尝试解释)4、从这个课题,你明白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回答、提问)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1)选取正确的读音窟窿(kū lóng;kū long)废窿(lóng long)街坊(fāng fang)坊本(fāng fang)圆圈(quān juàn)羊圈(quān juàn)钻研(zuān zàun)钻石(zuān zuàn)重点强调:多音字在意思上的区分。
你是怎样来区分的指名汇报透过查字典区分多音字的不同意思。
(2)强调字形,理解字意“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
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三、通读课文,理解资料1、本课的生字、生词我们都弄清楚了,此刻你能读课文吗(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板书:第一次第二次2、羊是怎样丢的呢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小结:那么这部分能够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是怎样会丢了两次羊。
《寓言二则》教案(通用15篇)
《寓言》教案《寓言二则》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寓言二则》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寓言二则》教案1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二、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亡羊补牢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准备:投影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我们先学习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
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6寓言二则2教案
(2)至之市而忘操之。
(3)反归取之。
(4)何不试之以足?
(理解“之”字的用法,并理解句子的意思。)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2.在班上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执迷不悟的神气。另外,别人问话时应表现出疑惑之情。)
4. 感悟寓意。
(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不知变通、墨守成规、不讲实际的人。)
(1)出示投影: 生活中我们把这种不知变通、墨守成规、不讲实际叫做教条。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有没有这种现象。我们现代人应该如何去处理呢?(学生回答)
(2)出示投影: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多动脑筋,不能完全照抄现成的经验,避免出现“郑人买履”那样的错误。
教学难点
难点:感悟寓言的寓意。
教法学法
讲授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准备
提前预习 课件
教
学
实
施
过
程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鞋穿着舒服不舒服只有自己的脚知道”这样一句话吗?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学生发言)
2.在春秋时期的郑国有一个买鞋的人就跟你们想的不一样。(板书课文题目:郑人买履)
3.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2、做摘抄或读书笔记。每一个读书笔记要做到:1积累好的词语、2优美的句子或者段落。
3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可以是一段话或几句话(周内每天一篇,周末两篇)
4、优化设计,学一课写一课。
以上作业要求家长签字。读课文:已读熟。听写:已听写或已注拼音默写。日期一定要写清楚
课 后 反 思
授课案
教师第1页
学科
语文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寓言二则刻舟求剑课件
钟
第十页,共31页。
楚人有涉江者,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 坠。” 舟止,从其 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 行,求剑若此,不 亦惑乎!
二 分 钟
第十一页,共31页。
楚人有涉江者,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 坠。” 舟止,从其
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 行,求剑若此,不 亦惑乎!
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
坠。” 舟止,从其 六 分 钟
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
四 分 钟
行,求剑若此,不
二 分
钟
亦惑乎!
第九页,共31页。
楚人有涉江者,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
坠。” 舟止,从其
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 四
行,求剑若此,不
分 钟
亦惑乎!
二
分
第五页,共31页。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 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 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第六页,共31页。
楚人有涉江者,
十 分 钟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八
遽契其舟,曰:
分 钟
“是吾剑之所从
坠。” 舟止,从其
六 分 钟
所契者入水求之。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根据 提纲背诵课文。
3、我能对照译文了解古诗的整体 意思,理解寓意。
第二十二页,共31页。
寓言是一种具有讽喻性、劝诫性特 点的文学体裁,即含有讽喻或明显教 训意义的故事。所谓“寓”就是寄托 的意思。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 大,借古喻今,借物喻人等,使富有 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能在简 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五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2教案北京版
教案总第 1 页课题寓言二则课型读讲授课时间月日(星期)第 1 课时(共 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读五个字。
2.默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懂得如果完全凭自己的主观想法看问题,往往会产生错觉,出现错误;知道哙参是有爱心的人。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主要教法启发谈话教具课件学法指导结合注释和字典理解文言文板书设计寓言二则人有亡鈇者遇事冷静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捏测。
玄鹤献珠善待动物有善心教学后记总第 2 页教学过程︵含时间分配︶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谈话引入。
【5】1、什么是寓言?你知道那些寓言?寓言有什么特点?2、今天我们要学习两则寓言,学习寓言要学会什么?首先要理解寓言的意思,然后从寓言中明白做人的道理。
过渡:那么我们首先要读通寓言,读懂寓言。
二、检查预习,读通课文。
【10】1、自己对照生字表,查字典,把课文读正确。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下面的字音读正确。
亡鈇俄而玄鹤哙参疮3、俩人一组练习读课文,重点仍然是订正字音。
4、指生进行朗读课文。
5、指导学生自己看注释、查字典理解课文内容。
三、理解两则寓言。
【20】汇报自学成果。
1、提出不懂的问题。
2、《人有亡鈇者》讲了什么故事?这个人丢了斧子他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了斧子,看邻人的儿子什么都像偷斧子的人,等他找到了斧子,看邻人的儿子什么就不像偷斧子的人了?这是为什么呢?3、检测。
1)、写出带点词语的意思,能写出句子意思的写出句子的意思。
人有亡.鈇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其邻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寓言的特点1、鲜明的教育性2、强烈的讽刺性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4、语言精炼,极富表现力5、一般篇幅短小,结构紧凑。
意思:有所隐含的语言。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推荐精品语文北师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寓言二则》精品学案第二课时
《寓言二则》第二课时《鹬蚌相争》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背诵课文。
发展学生合理想象、创编故事的能力。
3、了解寓言内容,明白寓言包含的寓意,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故事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课文背景、内容,自学生字词。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3、体会鹬蚌相争的起因、经过、结果,从中受到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故事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2、懂得与人相处时应该宽容、谦让。
二、学习过程1.学生预习课文,解决课中生字、词,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2.了解寓言故事背景,查阅基本资料,和同学共享。
3.讲述赵王欲伐燕的历史故事。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最强了。
它总想一统天下,可一举吞并六国又不太可能,所以秦国只能等待机会。
有一次,赵国和燕国闹了一点小矛盾,赵王为了出这口气,想出兵攻打燕国。
燕王听说了,就委托当时著名的游说家苏代,去劝阻赵王出兵。
他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就使赵王打消了出兵的念头。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居然能制止一场战争呢?4.先自读几遍古文,直到读得通顺流畅为止。
把你觉得难写的或者容易写错的字在本子上练会。
联系上下文,参考译文,弄懂这个故事的意思。
有不懂的地方标出来,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向组内同学请教,然后再读课文。
5.两千多年前,聪明的苏代就是给赵王讲了这个故事,巧妙地劝阻了赵王,免去了燕国的一场祸患。
你能体会到这个故事的言外之意吗?(燕赵相争,秦国得利。
)你从这个故事受到什么启发?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
一味地相互钳制往往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
6.课堂练习(1)、填写同音字:yu ( )言()蚌相争美()hao()不示弱 ( )言壮语丝()()迈(2)、成语积累:()()相争()不()弱()不()让(3)、用“相”组三个词语()()()(4)、讲故事《鹬蚌相争》7.把自己新编的故事写下来。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寓言二则_北京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课题19.寓言二则课型读讲授课时刻月日(星期)第 1 课时(共 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读五个字。
2.默读课文,借助注释明白得课文内容。
3.明白得假如完全凭自己的主观方法看问题,往往会产生错觉,显现错误;明白哙参是有爱心的人。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明白得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明白得课文内容。
,要紧教法启发谈话教具课件学法指导结合注释和字典明白得文言文板书设计寓言二则人有亡鈇者遇事平复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捏测。
玄鹤献珠善待动物有善心学过程︵含时间分配︶一、谈话引入。
【5】1.什么是寓言?你明白那些寓言?寓言有什么特点?2.今天我们要学习两则寓言,学习寓言要学会什么?第一要明白得寓言的意思,然后从寓言中明白做人的道理。
过渡:那么我们第一要读通寓言,读明白寓言。
二、检查预习,读通课文。
【10】1.自己对比生字表,查字典,把课文读正确。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下面的字音读正确。
亡鈇俄而玄鹤哙参疮3.俩人一组练习读课文,重点仍旧是订正字音。
4.指生进行朗读课文。
5.指导学生自己看注释、查字典明白得课文内容。
三、明白得两则寓言。
【20】汇报自学成果。
1.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人有亡鈇者》讲了什么故事?那个人丢了斧子他怀疑是邻居的亲小孩偷了斧子,看邻人的亲小孩什么都像偷斧子的人,等他找到了斧子,看邻人的亲小孩什么就不像偷斧子的人了?这是什么缘故呢?3、检测。
1)写出带点词语的意思,能写出句子意思的写出句子的意思。
人有亡.鈇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其邻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寓言的特点1.鲜亮的教育性2.强烈的讽刺性3.故情况节的虚构性4.语言精炼,极富表现力5.一样篇幅短小,结构紧凑。
意思:有所隐含的语言。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寓言二则 2教学设计
26 寓言二则
课 型
讲读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1个多音字。
2.会用“匆匆忙忙”和“毫不示弱”造句。
3.能讲述《郑人买履》的故事,表演《鹬蚌相争》。
4.理解寓言的故事,懂得其中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讲文中故事,自编自演课本剧。
态度情感价值观
2.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看投影读一读:
鹬蚌相争毫不示弱啄夹问:鹬、蚌、啄、夹各是什么意思?
3.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指生读课文,其他人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讲故事。
2.有感情朗读。
3.发散思维:你认为鹬和蚌怎样做就可以不被渔夫捉去?
3.同桌互读,检查读书正确、流利。
1.学生自读课文。
2.认读词语,理解意思。
3.同桌互读。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0分)
四、练习巩固。(6分)
1.指名朗读,其他人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读思考:这则寓言是按怎样的顺序讲的?
3.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故事?
4.有语气朗读寓言。
5.郑人为什么没有买到鞋呢?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知道两则寓言所讲的故事,懂得不要墨守成规以及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
知道两则寓言所讲的故事。
教学难点
懂得不要墨守成规以及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查阅资料
关于寓言的一些知识。
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片
语文二下《寓言二则》第2课时教学设计
《寓言二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筋、疲”等4个字。
2.朗读课文,体会词语“好像、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3.能用自己的话说“揠苗助长”这个成语的意思。
4.能对故事中的人物谈谈自己的看法,体会寓言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理;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揠苗助长”这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模块一:自读故事,读懂内容活动1:自主读文,学习生字1.说说“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和告诉我们的道理。
今天,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
2.看图说意思:揠苗助长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揠,指拔。
助,指帮助。
揠苗助长指把禾苗往上拔帮助禾苗生长)3.按照要求读一读: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揠苗助长”的故事,先标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4.集体交流议一议:“揠苗”指把禾苗往上拔;“巴望”指盼望;“焦急”指着急;“自言自语”指自己对自己说话;“筋疲力尽”指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筋是前鼻音;“一大截”,指一大段,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一大截的高度。
5.识字游戏:我们来种花。
6.听老师读课文,思考:这个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古时候有个人,因为想要自己的禾苗_________,就把禾苗一棵一棵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
活动2:品词析句,读懂故事1.读一读,议一议:(1)种田人为什么要揠苗?(“巴望”“天天”“焦急地转来转去”“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这些词句写出了种田人迫切希望禾苗长得快的心情。
有感情地读一读)(2)去掉带点的词,句子的意思和原来一样吗?(3)怎样揠苗?(“将禾苗一棵一课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所以他累得“筋疲力尽”。
想象说话:种田人在拔苗时会说些什么?从种田人一边喘气一边说的话中,可以读出种田人的兴奋、迫不及待的心情和可笑做法)(4)结果怎样?(想象种田人看到禾苗都枯死的心情)孩子们,你能告诉他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吗?【思考:故事内容围绕为何揠苗、怎样揠苗、结果怎样的思路进行,条理清楚,这既是故事类课文的文脉,也是课堂的学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认读5个字。
2.默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重难点)
3 .懂得完全凭自己的主观想法看问题,往往会产生错觉,出现错误;知道哙参
是有爱心的人。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接触的文言文较少,学生在自学时会觉得课文很难理解。
大部分学生自学后基本上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对字义不能准确掌握。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全班交流讨论让学生理解完全凭自己的主观想法看问题,往往会产生错觉,出现错误,遇事要从实际出发,多做调查研究;为人要慈悲向善,尽自己的努力善待他人,善待动物。
学习资源
北京版实验教材语文第十册课本;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解题:有一个人丢了一把斧子。
1.简单介绍古代文章的标题特点:经常用文中的首句作为标题。
2.认读本课生字,理解字义。
3.形近字组词:
我()玄()疮()
饿()眩()苍()
俄()炫()创()
二、布置读书
1.学生读熟课文
2.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尝试着用现代汉语说说意思。
3.组织集体交流:说说课文内容,教师评定。
三、讨论:
1.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板书:
(我们判断事情完全凭自己的主观点想法看问题,往往会产生错觉,出现错误。
)2.联系实际谈一谈,你自己是否犯过同样的错误?
四、指导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文言文的“文气”。
重点指导学生正确地使用停顿和重音、长音。
1.指名读,范读。
2.评价。
五、组织表演课本剧:用课本剧的形式再现这个故事,以小组为单位表演。
六、总结,布置作业:背诵这则寓言。
第二课时
学习第二篇文章
一、想一想第一篇文章的学习方法
学习生字2理解字义3初步理解文章内容4读熟文章5在理解文章内容6理解含义
二、根据学习方法自学
三、组织集体交流:说说课文内容
四、讨论:
1.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板书:
慈悲向善
好人就有好梦
指导朗读课文1指名读,范读。
2评价。
五、组织表演课本剧:用课本剧的形式再现这个故事,以小组为单位表演。
六、想象训练:你能描绘一下玄鹤献珠时的感人情景么?
提示:抓住人物、玄鹤的神态和动作来描绘。
七、总结,布置作业:把玄鹤献珠时的感人情景写出来。
板书
寓言二则
《人有亡斧者》
完全凭自己的主观想法看问题,往往会产生错觉,出现错误。
《玄鹤献珠》
慈悲向善
好人就有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