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输血血液保护
自体输血、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相关制度
自身输血、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制度为了节约用血,减少经血液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减少输血不良性事件的发生,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现结合我院临床用血及临床手术开展的具体情况,制定我院自身输血和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规定,其技术要求如下:一、自身输血1、原则(1)供自体输血用的血液及成分(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暂时不用的,必须妥善保存,其上应注明“仅用于自身输血”,并标明患者姓名、性别、科别、床号、病历号、出生日期及使用日期等。
(2)在自身输血前,应在患者床边以输血前管理卡查证其ABO血型分类。
(3)为自身输血而采血,应事先得到有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的书面认可,且应在下述检查结果正常时方能进行,全面临床检查,血管系统的能力(主要的静脉),皮肤的条件。
附加检查,心电图、肺部X线透视、血及尿常规、离子、凝血测定。
2、术前自身输血心脏手术病人选择:血红蛋白>140g/L,无不稳定性心绞痛、左心功能不全、排放片段<0.5或心指数<0.25L/min/m2 、左边主要冠状动脉狭窄、休息时有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肺功能损伤。
(1)对年龄的大小无严格的限制。
(2)病人血红蛋白≥110g/L,hct≥0.33。
(3)考虑菌血症或正在治疗的菌血症病人不得进行自身输血。
3、手术时自身输血的注意事项(1)血液收集和重输的方法必须安全、无菌和保证收集的血液及成分的正确性。
使用设备必须无致热源,并含有阻挡对受体有潜在危险的微粒的过滤器,防止空气栓塞。
如血液在输注前加温,注意温度不要超过38℃。
(2)等容量血液稀释收集的血液在输注以前应保存在下述条件下:室温保存8小时(收集时开始计时)、在开始收集之后8小时之内放入1-6℃的冰箱可保存24小时。
(3)如不按上述手段收集的术中血液应在开始收集6小时内输注。
二、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制度一、围手术期必须遵循血液保护原则围手术期输血必须遵循改善生物相容性,减少生物免疫激活,减少同种输血,减少血液丢失,减少血液机械性破坏的原则。
第十一章 自体输血
师负责实施
第二节 贮存式自体输血
贮存式自体输血
( pre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 ,PABD )
概念:就是将自己的血液预先贮存起来, 以备将来自己需要时应用 目前国外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择期手术患者
术前预存自己的血液,以备手术时使用
必要时在回输前通过白细胞过滤器将其大部清除。
心血管手术
心脏手术已广泛使用血液回收机。包括:瓣膜手术、 CAGB手术、先心病手术、非CPB手术、动脉瘤手术等。 心脏手术常伴大量出血,创面大、肝素化、CPB等 是红细胞破坏的主要原因。体外循环的机械损伤、血 液与空气的接触都可导致红细胞的破坏,体外循环结 束后的剩余血还有大量肝素。 因此,术中出血及CPB残留血均应用血液回收机处 理后再回输为好。但CPB转机时间短的,可直接回输。
按相应的血液储存条件,手术前三天完成血液采集
术中或术后分批回输
方法
蛙跳式采血:适用于预计术中出血量 较大 单纯式采血
蛙跳式采血(400ml/袋)
采集时间 术前第32天 术前第25天 术前第18天 术前第11天 术前第3天 采血 第1袋 第2袋 第4袋 第6袋 第8袋 第1袋 第2袋 第3袋 第4袋 第3袋 第5袋 第7袋 第9袋 第2~3袋 第3~5袋 第4~7袋 第5~9袋 回输 回输后再采血 储存血
血液丢失少 术中失血流出的是稀释血, 血细胞成分损失少 相对安全 成本低 避免人为错误 不需要特殊设备,简单,耗费低
稀释式自体输血的注意事项
为减少输异体血,应尽可能与其它技术一起应用,
即术前自身贮血、术中稀释式自体输血及血液回收 机可以联合应用 要使稀释式自体输血产生预期的效果,血液动力学 监护以及和药物使
自体输血:原来可以用自己的血救自己!
自体输血:原来可以用自己的血救自己!输血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但大多数人都认为输血就是将别人的血输给自己,并不知道可以用自己的血救自己,所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什么是自体输血吧。
1.自体输血的概念与优势1.1概念异体输血指的是采集他人的血液并将血液输入到另外一个人体内。
而自体输血指的是采集患者的血液或血液成分并对血液或血液成分进行处理或储存,之后在手术过程中、手术结束后将血液输给患者。
1.2优势相比于其他输血方式,自体输血具有诸多优势且意义重大。
第一,有利于保护受血者的免疫功能。
与异体输血相比,进行自体输血可以降低出现溶血反应、抗宿主反应等问题的概率,有利于避免受血者的免疫功能下降。
第二,有利于减少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进行自体输血基本不会产生传播艾滋病、梅毒等传染性疾病的可能性。
第三,有利于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进行自体输血有利于减少高钾血症、低钙血症等疾病的发生。
第四,有利于增强血液新鲜性。
从实际情况来看,自体输血所用的血液较为新鲜,具有良好的凝血功能与携氧功能,有利于减少对受血者的危害。
第五,有利于促进受血者的身体恢复。
进行自体输血需要反复抽受血者的血,有利于加快受血者的造血速度,继而促进受血者的身体康复。
第六,有利于降低治疗成本。
进行自体输血有利于增加血源,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
2.自体输血的应用类型2.1贮存式自体输血贮存式自体输血是常用类型,指的是在手术前采集手术患者的血液并按照相关要求贮存血液,之后在围术期将血液输给患者。
这种应用类型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以及优化患者造血功能、促进患者康复等方面。
因此,骨科、胸外科以及神经外科等科室都会采用这种方式为患者输血,有效解决了血源不足等问题。
此外,在医疗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贮存式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不断发展,提高了治疗质量。
例如,一些患者的身体状况不允许进行自体输血,一些医生便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基础治疗,使患者能够进行自体输血;一些医生会在大量采集患者血液前为患者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及铁剂,从而降低患者出现贫血等问题的概率;一些医生会对患者的血液进行相应的处理,以便维护血液的能力与活性。
血液保护
严控输血指征、成分输血 1, 输红细胞比全血好; 2, 输去白细胞血比不去白细胞血好
浓缩红细胞:
全血离心去除血浆 白细胞 血小板
Hct 70%-80%
增强运氧能力
新鲜血浆:
4C 24小时
全 部 凝 血 因 子
新鲜冰冻血浆(FFP):
4 - 6 小时 -20C 一年
全部凝血因子(V、VIII 低)
1 、急性血液稀释可行性和安全性
氧供(DO2)=CO× CaO2
CaO2=1.39× Hb× SaO2﹢(0.003× PaO2) ① 液稀释Hct下降,血粘滞度下降血液流速增快,CO明显增加 ②血红蛋白-氧亲和力降低,红细胞2,3DPG增加,氧离曲线右移, 氧在组织释放和输送更容易
③系列动物和临床实验证明:Hct维持25%-30%是安全的;低于25%
三、合理应用止血药
合理应用止血药
① 血凝酶:在出血部位产生止血作用,没有血栓形成和凝血
作用,促进创面血小板迅速聚集,促进凝血酶形成,促进 纤维蛋白前期物质变成稳定的纤维蛋白,快速遏制创面的
大量渗血,速效、高效
注意事项:①DIC导致的出血禁用;②有血栓病史者禁用
;③妊娠未足3个月,除非危急情况,否则禁用。
㈡、急性血液稀释自体输血
①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麻醉后采集病人自体血液室温 保存,输入一定量晶体和胶体液,自体血在手术适当
时机回输给病人(存放不超过6小时)
②急性高容血液稀释 麻醉后、术前20min输入较大
容量晶体胶体液(20~25min/kg)行血液稀释而不放血
③术中失血仅补充液体而不输血的“自然血液稀释”。
④ 年龄大于60岁并非不可;
4、急性血液稀释禁忌症
安全用血——自体输血
安全用血——自体输血1 自体输血概况早在1886年首次报道有自体输血,直至1921年才成为临床上可接受的输血,至20世纪30年代选择性手术的患者,术前1-2周采集自体血液保存于血库,以备术中或术后需要时用。
1951年Mollison发明血液冷冻保存法,从而给自体输血的贮存提供了新天地,增加了临床自体输血应用的机会,由早期的回收式,保存式自体输血发展到1964年在美国盐湖城进行稀释式自体输血,1986年美国的自体输血已上升到一个重要位置,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择期手术使用自体输血广泛,澳大利亚择期手术患者约60%输的是自体血。
日本自己备血2-3个单位的自体血的病例已达80%-90%[1]在德国临床上的术前存血率已达80%以上,美国有的医院输自体血量已占总用血量的15%左右。
我国1978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麻醉科报告了血液稀释式和自体输血150例,1979年天津、上海血液中心先后发表了同类报告,198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输血科报告了心血管外科手术稀释与自体输血100例,我国自体输血在一些大城市、中心医院已开展自体输血取得良好效果。
血液是自然资源,它在无情地消耗和严重污染,自体输血可避免异体输血引起的特异反应,避免感染乙肝、爱滋病等传染病,缓解Rh阴性血源问题,弥补因宗教信仰而不愿输异体血的难题,献血法颁布后,自体输血开展越来越广泛。
2 自体输血方式2.1 回收式自体输血方式:常采用自体输血装置,抗凝和过滤后再回输给病人。
可分为外伤时回收式自体输血,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和术后回收式自体输血。
外伤时回收式自体输血,如腹腔或胸腔内出血,如脾破裂。
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估计出血量在100ml以上的大手术,如大血管手术,体外循环直视手术。
肝叶切除术等。
术后回收式自体输血,手术后引流血液回输,回输时须严格无菌操作,一般仅能回输术后6小时内的引流血液,自体失血回输的总量最好限制在3500ml 内,大量回输时适当补充新鲜冰冻血浆和血小板血浆。
血液保护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李民写在课前的话血液是生命的源泉和动力。
血液安全对于卫生服务非常重要,它既可以挽救大量的生命,但也可以因为通过输入不健康的血液传播许多疾病,如:艾滋病、乙肝、丙肝、疟疾和梅毒等。
因此,可靠和安全的血源对公共健康至关重要。
尽管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目前情况已有明显改善,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国家缺乏适当的政策、经验或资源以确保安全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2000年的世界卫生日将唯一的关注焦点放在了输血安全的问题上,通过“血液挽救生命,安全血液从我做起”的主题,把血液安全提上更广泛的议事日程。
随后,世界卫生大会决定把每年6月14日正式定为世界献血者日(World Blood Donor Day,WBDD)。
2004年和2005年的WBDD依然聚焦于献血者个人,其主题分别为“血液,生命的礼物。
感谢您”和“赞颂您血液的礼物”。
目前世界上的输血形势仍然较为严峻,如血液的供需存在极大矛盾,每年五十万因怀孕和分娩死亡的孕产妇,大出血是最主要的死因。
发达国家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以及输血医疗技术的发展,也增加了血液和血液制品的需求量。
全球越来越多交通事故、意外伤害、烧伤等的发生也增加了对血液的需求。
此外,输血也存在各种风险和并发症,如各种血液传染病通过血制品的传播,以及各种输血不良反应和免疫抑制作用。
为鼓励更多的健康人无偿献血,宣传和促进全球血液安全规划的实施,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国际献血组织联合会、国际输血协会将6月14日定为“世界献血日”,感谢那些为拯救生命而自愿献血者的无私奉献,宣传无偿献血的重要性,鼓励更多的人成为自愿献血者。
那么作为医务工作人员,我们为保护血液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大量输血后,即一次输血超过患者自身血容量的1-1.5倍,可发生各种并发症,如供氧能力降低、出血倾向、枸橼酸中毒(低钙血症)、高钾血症、低体温、酸碱平衡紊乱、微小血栓等。
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售货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自体输血及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规定
自身输血技术、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制度规定自身输血可以避免血源传播性疾病和免疫抑制,对一时无法获得同型血的患者也是唯一血源。
为进一步规范自身输血,做好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特制定本规定。
一、自身输血的申请:1、自身输血应由病人主治医师在取得患者的同意下,向输血科提出申请。
2、输血科医师在确认患者的情况符合自身输血的条件后,方可进行。
3、输血科同血站进行联系患者自身献血相关事宜。
4、患者自身血液制成成品后,通知输血科领回保存,待需要时进行使用。
5、自身输血除交叉配血外其它操作及标准应严格按照异体输血标准进行。
二、自身输血方法:包括贮存式自身输血、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I-I)及回收式自身输血。
1、贮存式自身输血:术前一定时间采集患者自体的血液进行保存,在手术期间输用。
(1)患者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压积)≥O.33),行择期手术,患者签字同意都适合贮存式自身输血。
(2)按相应的血液储存条件,手术前3天完成采集血液。
(3)每次采血不超过500ml(或自体血容量的10%),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
(4)在采血前后可给患者铁剂、维生素C及叶酸(有条件的可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
(5)血红蛋白<110g/i。
的患者及有细菌性感染的患者不能采集自体血。
(6)对冠心病、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脑血管疾病及重症患者慎用。
2、急性等容血液稀释:一般在麻醉后、手术主要出血步骤开始前,抽取患者一定量自体血在室温下保存备用,同时输入胶体液或等渗晶体液补充血容量,使血液适度稀释,降低红细胞压积,使手术出血时血液的有形成份丢失减少。
然后根据术中失血及患者情况将自体血回输给患者。
(l)患者体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llOg/L(红细胞压积)≥O.33),估计术中有大量失血,可以考虑进行ANH。
(2)手术需要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灌流时,也可采用。
(3)血液稀释程度,一般使红细胞压积不低于O.25。
临床用血血液保护技术培训!
二、血液保护技术
目前,临床上开展的血液保护技术日益增多,技 术也日趋成熟,为血液保护的广泛实施奠定了物质基 础。
临床上常用的血液保护技术主要分为两类:第一 类为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患者的出血;第二类则为自体 输血(自体血储备、血液稀释和血液回收 )。
(一)减少术中出血的技术
• 手术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失血,减少术中失血是血液保 护的基本措施。麻醉手术期间,除注意手术操作外,合 理应用各种麻醉技术,能有效地减少术中失血,从而减 少输血的概率。减少术中失血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 手术期间常用的动脉阻断法有上止血带、直视 下动脉阻断法和动脉内球囊阻断术。动脉内球 囊阻断术是通过股动脉穿刺把带有球囊的导管 置于髂内动脉内,经导管注气使球囊膨胀扩张 从而在动脉血管内阻断了该动脉离心端的血液 供应,有效地较少该动脉所供给的手术区域的 储血。
• 3.止凝血药物的应用 • (1)抑肽酶:抑肽酶为非特异性丝氨酸蛋
• 自体输血是指临床采用患自身的血液或血液 成分,以满足本人手术或紧急情况时需要的 一种输血疗法。
• 自体输血主要包括:贮存式自体输血、稀释 式自体输血和回收式自体输血。
(二)自体输血
• 1.贮存式自体输血
• 贮存式自体输血,就是把自身的血液预先贮 存起来,以备将来自己需要时使用。
• 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择期手术前采集患者的自 身血液,预存于输血部门,待手术时回输给 患者。
(二)自体输血
• 2.稀释式自身输血 • 稀释式自身输血,一般在麻醉后、手术主要出
血步骤开始前,采集患者一定量自身血液在室 温下保存备用,同时输入胶体液或等渗晶体液 补充血容量,使血液适度稀释,降低红细胞压 积,使手术出血时血液有形成分丢失减少,然 后根据术中失血及患者情况将自身血回输给患 者。
血液保护管理制度Word 文档
二十、血液保护管理制度(一)定义为保证血液安全,通过各种方法,保护和保存血液,防止丢失、破坏和传染,开展血液保护技术的管理制度。
(二)基本内容血液保护技术可以综合利用以提高效率,同时血液保护也要遵循个体化原则,即要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最适合患者个体的血液保护措施和技术,还要多学科密切配合,为患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血液保护方案。
1.血液保护措施(1)自体输血(2)血液麻醉(3)控制性低血压(4)手术方式及新技术新型止血药物应用2. 职责(1)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血液保护技术的宣传推广,在实施中起协调作用。
(2)麻醉科医师负责控制性低血压、稀释式自体输血、回收式自体输血、药物治疗替代输血等血液保护技术的实施。
(3)手术科室的医师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减少术中失血,负责自体输血的告知及输血过程的监护,并与麻醉科医师通力配合以使血液保护技术顺利实施。
(4)输血科人员负责贮存式自体输血血液的采集、标识、贮存、发放,并与经治医师共同对采血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处理。
3.血液保护的基本原则(1)在输血前,临床医师应对患者的临床病情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评估,严格掌握输血指征,降低每个患者的输血量和输血次数,严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2)减少术中失血,完善、彻底的外科止血是减少术中失血的关键。
对任何出血都应认真处理,不可忽视长时间手术创面广泛渗血。
调整手术体位和使用止血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器械止血,开展“无创”或微创手术,在允许范围内,使用局部止血药物和材料以及全身注射止血药物。
(3)减少医源性失血:采集血标本应有计划性,尽可能减少化验血液的次数;为婴儿建立床边卡,记录化验项目和采集的血量;使用较小的实验室取样试管,避免成年患者由静脉采血导致的失血性贫血。
(4)自体输血:对于符合条件的手术患者,经治医师要积极动员患者,在其身体情况允许的条件下进行自体输血。
(5)控制性低血压:选择性应用药物或(和)麻醉技术降低动脉血压并控制于一定水平以利于手术操作、减少手术失血或改善血流动力。
自体输血血液采集管理
自体输血血液采集管理
简介
自体输血是一种手术前患者自己提供血液用于手术或治疗的方法。
自体输血血液采集管理是确保自体输血血液采集过程安全可靠
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目标
自体输血血液采集管理的目标是保护患者的安全,减少输血相
关的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管理措施
1. 患者评估:在决定自体输血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
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自体输血。
2. 血液采集:血液采集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使用一次性采
血针和采血管。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采血技术。
3. 样本处理:采集的血液样本应妥善保存,并按照规定的时间
内进行处理。
4. 安全检测:采集的血液样本必须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测,包括血型鉴定和传染性疾病筛查,确保血液质量符合要求。
5. 标签标识:采集的血液样本必须正确标记和标识,以避免混淆和错误使用。
6. 存储和运输:采集的血液样本必须储存在规定的温度下,并在运输过程中遵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7. 文档记录:对自体输血血液采集过程进行详细的文档记录,包括采集日期、采集人员、血液质量检测结果等信息。
结论
自体输血血液采集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确保血液质量的安全和可靠性,提高手术和治疗的成功率。
通过严格的管理和操作流程,可以减少潜在的传染病风险,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自体输血-血液保护..[1]
潜在的医疗用血需求会越来越大。 大城市、大医院 血源紧张的程度已 影响了正常医疗, 一些大中城 市每年仍可能发生季节 性“血荒” 。
资料显示,全国血液供需矛盾日益激化,缺血已经 从局部向全国性、 从季节向年度性、 从一般向严重性、 临时偏型向常态偏型蔓延。
5.自己的血是最安全的血
防止血液传播性疾病 防止输血不良反应, 防止因大量输血引发的免疫抑制、术后感染
我国的人均用血量仅为1.6ml,北京、上海 为5.4ml, 而全球平均为8ml,美国25.6ml。 血液供求矛盾将不断扩大
3.临床不合理输血率仍高
不合理输血占30%以上
4.自愿献血率低
从全国来看,公民无偿献血的血源不足 来自WHO (2007)的报告,1 000人献血 率如下: 非洲 及 亚洲部分< 5 , 亚洲部分(包括中国) 5- 9.9 拉美部分10- 19.9 , 俄罗斯20- 29.9 , 欧洲 美国> 30
• • • • •
库血与自体血红细胞比较 库血 2,3-DPG含量 低 形态及运氧能力 异常 差 变形性及聚集性 下降 增加 抗酸缓冲力 差 寿命及活力 缩短 差
自体血
高 正常 好 正常 好 好 正常 好
清除率
血浆,碎片,游离Hb,
等
肝素, 脂肪
表 各种血细胞回输仪清除率的比较
肝素 (%) PFH (%) 白细胞 (%) 血小板(%) 钾(%)
腹外伤出血病人自体血液回输的注意事项 • 血液流出血管外,回收以<24小时为宜。 怀疑血液被细菌、粪便污染和血液严重 溶血者,应列为禁忌。 • 腹部开放性损伤超过4小时的积血列为禁 忌。
胸外伤出血病人自体血液回输的注意事项 胸外伤包括开放性和闭合性伤二类。 • 开放性伤大多数是刀刺伤,失血量往往较 大,失血速度快,病种包括:肋间血管损 伤、胸廓内动脉出血、心脏损伤、肺动脉 损伤等,常合并肺裂伤。 • 伤口< 2 cm,无贯通伤,无异物,受伤时 间< 6 小时均可考虑自体血液回输。
自体输血、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制度
自体输血、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制度I目的保证临床输血安全,避免血液浪费,保护有限的血液资源,有计划地管好、用好血液这一宝贵的人类资源,采取血液保护措施,制定我院自体输血、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制度。
II范围适用于开展血液保护的临床医师和输血科技术人员,尤其是手术科室的医师和麻醉医师。
Ill制度一、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血液保护技术的宣传推广,加大投入,提供必要的设备,并在实施中起协调作用。
二、麻醉科医师负责控制性低血压、稀释式自体输血、回收式自体输血、药物治疗替代输血等血液保护技术的实施。
三、手术科室的医师负责自体输血的申请、告知及输血过程的监护,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减少术中失血,并与麻醉科医师通力配合以使血液保护技术顺利实施。
四、输血科技术人员负责贮存式自体输血血液的采集、标识、贮存、发放,并与经治医师共同对采血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处理。
五、血液保护技术的具体实施(一)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随着医疗技术水平及各种检测手段的完善,现在采供血机构提供的血液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安全,但由于“窗口期"的存在,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短期内不会消除。
故防止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最佳措施是开展自体输血,少输或不输同种异体血液。
(二)科学合理用血:输血具有潜在风险,在输血前,临床医师应对患者的临床病情和实验室检查进行仔细评估,严格掌握输血指征,不可轻率地进行输血。
临床医师应严格按照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进行输血,降低每个患者的输血量和输血次数,严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减少术中失血:完善、彻底的外科止血是减少术中失血的关键。
对任何出血都应认真处理,不可忽视长时间手术创面广泛渗血。
调整手术体位和使用止血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器械止血,开展"无创"或微创手术,在允许范围内,使用局部止血药物和材料以及全身注射止血药物。
(四)减少医源性失血:采集血标本应有计划性,尽可能减少化验血液的次数;为婴儿建立床边卡,记录化验项目和采集的血量;使用较小的实验室取样试管,避免成年患者由静脉采血导致的失血性贫血。
三级医院拟推广“自体输血”
卫生部公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三级医院要建血液库存预警机制,开展和推广“自体输血”。
这种“自体输血”在北京市协和医院已开始试点。
什么是“自体输血”?就是在手术前一个星期提前为患者抽出400~600毫升的血液储存起来,待手术时再输入其体内。
这种血液对病人来说是最宝贵的,因为输入自己的血,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
《管理办法》要求,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开展血液保护技术,建立“自体输血”、手术前后血液保护等输血技术管理制度,对符合条件的患者积极开展相关技术,并将实施效果纳入科室考核指标。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由院长或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
委员会监测、分析和评估本机构血液质量和临床用血情况,医院要建立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将临床用血情况纳入科室和医务人员个人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三级医院应当建立输血科,制订临床用血储备计划,与血站建立血液库存预警机制,保障临床用血需求和正常医疗秩序。
二级综合医院应当设立血库,负责血液预订、入库、储存和发放工作。
为了杜绝血液浪费,保障患者用血安全,《管理办法》规定,一次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0个单位的,由患者所在科室组织讨论,科室主任签字,经输血科(血库)审核,报医务部门批准。
其中,急诊抢救用血除外。
同一患者24小时累计用血超过10个单位且超过备血量的,由输血科(血库)报医务部门备案,并由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进行用血后评价。
《管理办法》还明确,医疗机构必须使用由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供给的血液。
据了解,北京有“自体输血”仪器和储存条件的医院并不太多。
一台净化血液的机器就价值十几万元,每次使用的基本耗材费用在1100~1900元之间。
相比从血液中心取的每袋200多元的血,回收所用的价格确实高了不少。
目前,国内“自体输血”比例大约为20%,这离国际标准的30%~40%还有一定的差距。
回收式自体输血
万东 ≥90%
≥45%
≥98% ≥98% ≤65db
3~5min
术中自体血回收的效果
可回收手术野失血量的 50-70% 洗涤的压积红细胞( Hct 40-65% ) 洗除了90%以上的血浆成分、血小板、
细胞碎屑、游离Hb和活性物质(激活的 凝血物质、血小板、补体,以及FDPs等)
血液洗涤效率
血液进口
废液出口
血浆
黄色分隔层 (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
质量标准 血液回收机技术参数
血细胞回收率
回收血球压积
游离血红蛋白 (FHB)洗净率
肝素洗净率 整机噪音
标准洗洗涤时间
美国血技 ≥95%
≥ 55%
≥98% ≥98% ≤65db
3~5min
京精 ≥95%
≥ 50%
≥98% ≥98% ≤55db
3~5min
妇产科手术--- 宫外孕
停经<3个月 羊膜未破,无羊水混入 出血<6h 体温< 38℃ 未行后穹隆穿刺
肝破裂
破裂部位在胆管水平以上 胆汁为脂溶性, 清洗量不宜过少
回收式自体输血的禁忌证
血液流出血管外超过6小时(开放2h) 怀疑流出的血被细菌、或消毒液污染 败血症 怀疑含有癌细胞 (濒临生命危急状态除外) 病人患镰状细胞贫血 大量溶血
回收式自体输血
上海市临床用血管理讲师团
血液保护 (Blood conservation)
小心地保护和保存血液 防止其丢失、破坏和传染 有计划地管好、用好这一天然资源 减少同种输血传播疾病及并发症临床常用血液保护技术 Nhomakorabea节约用血技术
严格掌握输血指征 自体输血技术 减少术中出血 血浆和血液代用品
红细胞压积大于55% 红细胞清洗率大于90% 红细胞回收率大于80%
自身输血、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规定
1.3.3无菌操作采集患者自身血液:
1.3.3.1血液采集前需出示身份证件。
1.3.3.2 采集过程在临床科室完成者,由临床科室备献血不良反应的急救药品和器材,血液采集过程中,须由经治医师陪同,遇献血不良反应进行紧急处理。
1.3.3.3采集完毕,在血袋贴上患者主要信息标签(含姓名、科室、病员号、血型、血量、采血时间、有效期),贮存于有明显标识的相同血型的冰箱。
1.4发血和输血:贮存式自体输血发血、输血依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我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血液入库、贮存和发放管理制度》的要求执行。
1.5采集、贮存具体操作过程按自体血采集、贮存操作程序执行。
输血科回收式自体输血管理规程
输血科回收式自体输血管理规程1.目的为减少术中输血,节约宝贵的学业资源,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附件二“自体输血指南”和《血液保护管理程序》4.2.5条款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适用于手术中施行回收式自体输血的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和手术医师。
3.职责3.1经过培训的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3.1.1负责选择合格的血液回收装置,实施回收式自体输血并履行告知义务。
3.2手术医师3. 2.1负责选择合格的血液回收装置,履行告知义务并实施术后回收式自体输血。
3.3输血科临床输血咨询服务人员3.3.1负责提供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咨询服务。
4.管理要求4.1定义回收式自体输血是指应用血液回收装置,将患者体腔积血,手术中失血及术后引流血液经过处理再回输给患者。
按回收时间不同可分为:①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②术后回收式自体输血;③创伤时回收式自体输血。
4.2严格掌握回收式自体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4.2.1.适应症:①预计术中出血>100Om1.的择期手术;②脾闭合性损伤破裂、宫外孕破裂、动脉瘤破裂等大出血患者;③血源供应不足的战伤、外伤手术。
4.2.2禁忌症:①恶性肿瘤手术,术野中有恶性肿瘤细胞污染;②手术创面有感染或胃肠液、胆汁污染。
4.3操作步骤血液回收装置种类很多,经过多年改进已日趋完善,只要按键,其抽吸、过滤、离心、洗涤就可以自动进行。
现已术野血回输为例介绍其大致步骤。
4.3.1血液的收集(1)用负压和双腔吸引管把患者术野、创面的出血吸入到贮血器内。
纱布吸附的血用生理盐水浸泡、洗涤后也可回收。
(2)手术医师应及时地将出血吸入吸引器,避免血液流失或凝固,并且不必用干纱布沾吸血液或进行无必要的压迫止血。
(3)控制吸引负压不要超过-20On1n1.Hg(一般以-100~T50mmHg为宜)以减少红细胞在吸引管和贮血罐中的破坏。
(4)出血凶猛时刻增加1~2条负压吸引管。
4.3.2抗凝(1)抗凝剂可选用肝素或ACD保存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术中出血及CPB残留血均应用血液回收机处 理后再回输为好。但CPB转机时间短的,可直接回输。
神经外科手术
1.手术种类:
1)脑血管手术: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此类手术出 血量大,是最适宜术中血液回收的类型。
5)原发性癫痫
神经外科手术自体血回收的特点:
1.,上述手术可全程回收自体血,
2., 但在取瘤期回收需加用白细胞过滤器
3. 出血主要集中在开关颅、临近大血管及静脉窦的 操作。 抗凝应充分,必要时肝素用量为1000ml N.S. 4 – 5 万单位。
回收血溶血程度较重、可能混有较多杂质及抗凝 剂,应保证有效的清洗和过滤。
自体输血血液保护
一、为什么提出血液保护?
输血形势严峻:
异体输血危险性仍高 输血需求量逐年增高 临床不合理输血仍高
公民的自愿献血率低
1.异体输血的危险性
异体输血的不良反应
• 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 • 氧供能力下降 • 储存红细胞影响微血管灌注
• 低排性心衰的风险 • 急性肺损伤 • 加快肿瘤生长及复发 • 增加术后感染率 • 延长住院时间
各类手术回收要点
骨科手术
创伤大、出血多、不易止血,无菌条件好,是应用血液 回收机最多的一类手术。
患者高龄、并发症多,在围术期血液保护中有着重要 的地位 • 骨科手术中矫形大手术、脊柱固定术、创伤骨科手术均 是自体血回收的重点。
术中自体血回收的各类骨科手术
脊柱手术 椎体肿物切除术 胸、 腰椎减压椎间融合术 特发性脊柱侧弯术
• 术中自体血回输的开展可以追溯到 1917年Look wood用于Banti病手术。
• 1970年研制出非洗涤式回收式自身 输血器ATS-100的应用。
• 1974年全自动自身血液回收系统 Cell-Saver产生。
*术中自体血回输的流程:
术 野
肝素 盐水
血负压吸引
滤过
浓缩红细胞 回输 贮存 分离 清洗
缓解血源紧张, 特殊血型, 宗教信仰, 大失血, 突发事件
二. 血液保护的概念和策略
概念
少出血,少输血,不输血 自体输血 科学合理用血 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和输血不良反应,
策略
术前:贫血的评估和处理; 贮存式自身输血
术中:微创手术; 自体输血; 体位、体温、 pH值管理; 控制性低血压; 凝血管理; 合理 输血;
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赵明钢公开呼吁:
• 公众要树立正确的用血观念,能不输血的时候 就不要输血,
• “即使我们用最好的试剂、最科学的方法、 最灵敏的仪器、最优秀的人员去检验,还是有 一段危险期检查不出来。输血只有在不得不用 的时候,我们才选择使用。 ”
2.输血需求量逐年增高
10多年前我国临床用血量约800吨, 2011年上 升到 4 000吨, 每年以7 %-10%的速度递增 。
• 可以通过输血传播的传染病
• 爱滋病 ( HIV )乙型肝炎 (HBV)丙型 肝( HCV)巨细胞病毒(CMV)梅毒 疟 疾
• “窗口期”病毒感染 。
研究显示,90%以上HBV和HIV的传 播风险及75%以上HCV的传播风险,来 自“窗口期”病毒感染。
检测缺陷使输血存致病风险 自体输血 更安全
低
• 形态及运氧能力 异常 差
• 变形性及聚集性 下降 增加
• 抗酸缓冲力
差
• 寿命及活力
缩短 差
自体血
高 正常 好 正常 好
好 正常 好
清除率
血浆,碎片,游离Hb, 肝素, 脂肪
等
表 各种血细胞回输仪清除率的比较
肝素 (%) PFH (%) 白细胞 (%) 血小板(%) 钾(%)
SEQUESTRA 98.9 88.6
血液回输对红细胞运氧功能的影响主 要是以下二方面:
• P50 是指血红蛋白氧饱和度( SO2 ) 50%时相对应的氧分压。
• P50的正常范围为25-29mmHg。
• 回收血为25.35 ± 1.43mmHg,提示Hb 与氧的结合能力正常。
• 但库血的值为38.32± 3.37 mmHg,P50 增高,显示其Hb与氧的结合能力显著
2. 血液稀释
血液稀释的意义:减少术中出血避免或减 少异体输血
缺点: • 操作需一定经验, • 需要人员和时间, • 可能诱发心肌梗死和肺水肿。 • 有较多的禁忌证:
贫血,凝血功能障碍,心功能不全,严重 低蛋白血症或肝肾功能不全
3 .回收式自身输血
使用血液回收装置, 将患者体腔积血、 手术失血及术后引流血液进行回收,经抗 凝、滤过 、分离、清洗后, 所得的浓缩 红细胞回输给患者
肝脾手术、门脉高压分流术
此类手术出血多,是回收的适应 证。但患者可能有凝血异常。
挤压肝组织可能释放某些酶,有胆 汁等混入的可能,需具体分析、处理。
外伤、出血:
• 血液流出血管外,回收以<24小时为宜
• 怀疑血液被细菌、粪便污染和血液严重溶血者, 应为禁忌。
• 创伤涉及肝胆时,其部位在胆管以上,可作回收; 以下部位慎用,因可引起全身感染,大量胆盐入血, 易导致DIC。
• 正常人体内红细胞的平均寿命是120天, 使用同位素铬Cr-51标记的红细胞半衰期为 19.9 ± 8.6天。
• 有报道回收组与对照组(非回收组)14天 体内的红细胞半衰期比较无显著差异,分 别为22.19 ±3.91天 和21.03± 4.31天。
库血与自体血红细胞比较
库血
• 2,3-DPG含量
3.红细胞形态:正常红细胞为双凹圆 盘状,表面光滑。术野红细胞有少量 棘形红细胞( 10% )出现。
经过负压吸引、过滤和离心处理,棘 形红细胞数量增加。但清洗后仅极少 棘形红细胞( 2% ) 。
库存10天的去白红细胞血有20%棘形 红细胞。
4.红细胞寿命:经过血液回收处理的红细 胞长、短期体内生存率均没有明显缩短。
凝块、异物
破碎红细胞 抗凝药
血小板、游离Hb、组织碎片
术中自体血回收分离原理
血液进口
废液出口
血浆
黄色分隔层 (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
多种模式选择: 自动模式 半自动模式 手动模式 紧急模式
自体血回收机的性能要求实用性: • 快速安装、快速运行 • 安全性:无菌耗材,空气探测,报警 • 自动:全自动 • 有效:95%清除率(血浆,碎片,游离Hb, 肝
上肢手术 肱骨切复内固定术 肱骨人工关节置换术 下肢手术 股骨截骨矫形内固定术 股骨干内固定术 髋关节手术 髋臼切复内固定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全髋置换术 全髋翻修术 膝关节手术 双膝置换术
骨科手术自体血回收的特点:
部分病例回收血中混有较多的脂肪, 将不急用的洗涤红细胞在输血袋内存放10~20min, 脂肪滴可在上面形成脂肪层而被弃除。 白细胞过滤器可去除99%的脂肪。
我国的人均用血量仅为1.6ml,北京、上海 为5.4ml, 而全球平均为8ml,美国25.6ml。 血液供求矛盾将不断扩大
3.临床不合理输血率仍高 不合理输血占30%以上
4.自愿献血率低
从全国来看,公民无偿献血的血源不足
来自WHO (2007)的报告,1 000人献血 率如下:
非洲 及 亚洲部分< 5 , 亚洲部分(包括中国) 5- 9.9 拉美部分10- 19.9 , 俄罗斯20- 29.9 , 欧洲 美国> 30
2) 良性肿瘤:脑膜瘤、颅咽管瘤、垂体瘤、听神经瘤、神 经鞘瘤等,需在回输时应用白细胞过滤器。
3)恶性肿瘤:胶质瘤、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可在开 关颅时使用,取瘤期间禁用血液回收。
4)闭合性颅脑损伤。对位于静脉窦区的或可能损伤动脉和 大静脉的凹陷骨折手术,需打开大骨瓣的手术,硬膜 外血肿清除术,术中出血可能超过500ml的手术可用 血液回收。
估计术中出血量大于患者血容量15%的无菌手 术。其应用范围: 1.创伤出血:大血管损伤、胸腔内出血、肝破 裂、脾破裂、脊柱外伤等; 2.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 3.骨科:全髋置换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脊柱手术(脊柱融合术、畸形矫正)等;
4.妇产科:异位妊娠破裂大出血等手术; 5.腹部外科:肝脾手术、门脉高压分流术等; 6.神经外科:动静脉畸形、动脉瘤、原发性癫
66.2
92.7
BRAT2
97.8 63.3
30
68.1
CATS
98.8 65.1
45.4
92.7
CS
99.4 85.3
35.3
85.9
AutoLOG 98.9 91 . 7
78.4
98.6
92.4 90.1 89.5 90.8 89.4
Serrick CJ .JECT.2003;35:28-34
术中自体血回输的适应证
2,3-DPG浓度 是红细胞无氧糖酵解的 产物,其含量正常是Hb与O2的亲 和力正常的重要保障。
回收2小时和4小时后血红细胞的2,3DPG 含量分别为1.71± 0.11mol/ml,和 1.67±0.09 mol/ml,在正常范围。
• 而库血中的含量仅为0.71± 0.03mol/ml。
2.红细胞变形性:
痫、脑外伤手术等; 7.其他适合血液回收利用的情况。
禁忌证
1.血液被消毒液、细菌等污染时; 2.回收血液出现大量溶血时; 3.回收血中有恶性肿瘤细胞时(已发生血行转移
等特殊情况除外); 4.伴有败血症、镰状细胞贫血等不适合血液回收
的情况;
北京市术中血液回收利用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二〇〇九年六月二十二日
腹外伤出血病人自体血液回输的注意事项
• 血液流出血管外,回收以<24小时为宜。 怀疑血液被细菌、粪便污染和血液严重 溶血者,应列为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