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恩斯特·布洛赫希望哲学研究的几条路径
恩斯特·布洛赫的法哲学观探析
恩斯特·布洛赫的法哲学观探析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1885-1977)是20世纪德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其法哲学思想在当时崭新而又富有活力。
他在法哲学领域的贡献和影响力被一些学者誉为是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最高峰。
布洛赫的法哲学观念十分丰富多样,既包含对法律及法制的批判性分析,也涉及了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设想。
本文将从价值理论、历史唯物主义和乌托邦主义三个维度出发,探讨恩斯特·布洛赫的法哲学观。
一、布洛赫的价值理论布洛赫的法哲学观点贯穿了其价值理论。
他认为,法律制度的存在和运作是与社会的道德价值密切相关的。
在他看来,法律不仅仅是对社会行为的规范,更是一种体现社会理想和道德观念的机制。
布洛赫认为,法律应当服务于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公正,而不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私利。
他坚持强调法律的社会属性和公正属性,并主张在构建社会主义制度时应当创立一种崭新的法律秩序。
在布洛赫看来,好的法律应当具有实现社会正义和公平的功能,对富有与穷人、强者与弱者都一视同仁。
他强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对立的阶级利益和社会不公,只有通过法律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建设,才能够消除这些不正义的现象。
他提出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设想,并将其视为人类的历史任务之一。
二、布洛赫的历史唯物主义布洛赫的法哲学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相互交织、相互依存。
他认为,法律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形态密切相关的。
排除了具体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他不可能理解法律现象的本质和人类社会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
据此,布洛赫提出了“历史乌托邦”这一概念。
他认为,人类的历史发展是一个追求社会正义和公平的过程,而法律则是这一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而能够实现这一理想的历史乌托邦,正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根本所在。
社会主义法制的建设,不仅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各种不正义现象的根本批判,也是对人类社会法律制度发展的一种预期和构想。
希望哲学研究的路径
希望哲学研究的路径一、哲学范畴的研究通观布洛赫的希望哲学体系,占据大半篇幅的绝不是像传统哲学那种对范畴的界定与逻辑演绎。
但这并不意味着范畴对于布洛赫哲学思想研究不重要,相反,只有理解了这些范畴的内在逻辑,才有可能真正领会布洛赫希望哲学的本质内涵。
因此,对布洛赫哲学范式的研究,是一条重要热门路径。
“希望”。
布洛赫的理论被学界称为希望哲学,首先因为“希望”(Hoffnung)是其哲学的核心范畴。
从词源学上考辨“ 希望”,它最早出现于希腊语和拉丁语,标志着某种期待情绪。
布洛赫的“希望”概念是一个综合性的语义体系,它包含了心理学上指向未来的某种强烈情绪;包含了历史过程中的某种终极目标;包含了与上帝同性同德的“信、望、爱”;也包含了一种通过自身的创造性劳动,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马克思主义价值律令。
总的来说,布洛赫哲学体系中的希望不是抽象的,而是具有两方面内涵:“一方面,希望是人的意识中的乌托邦功能;另一方面,希望是人的意识的客观关联功能,即尚未形成的事物的前假象”。
“尚未存在的存在论”。
“哲学家的性格是他的守护神,哲学家的风格是他的武器。
”布洛赫有其自身独特的哲学风格,他以公式“S 还不是P”(主词还不是宾词)来表达希望哲学的讨论模式,揭示出“尚未”(还不是)这个范畴的中介性质。
他首先在方法论上将主词与宾词分离开来,然后又在逻辑―价值层面通过“尚未”将二者关联起来,不得不说实现了一种高超的总体性。
“在此,这一是的全部序列一下子浓缩为存在论的统一:否=零点,尚未=乌托邦,无或者全有=实质。
”他指出,“尚未”不是绝对的无,它是一种目前没有生成而未来正在生成的状态。
也正是源于这种对物质运动过程的追问,他得以构建起其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尚未存在的存在论”。
“尚未存在的存在论”不是追问现实存在着什么,而是追问未来的存在,并将这种存在定格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之中,让“趋势―潜势”的自为发展去检验这种存在论的实际意义,从而让这种存在论赋予世界以永恒的“实验室”之美誉,大大跳脱了传统形而上学存在论的机械研究范式。
恩斯特·布洛赫的法哲学观探析
恩斯特·布洛赫的法哲学观探析【摘要】恩斯特·布洛赫是德国著名的法哲学家,他对法哲学领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文首先介绍了布洛赫对法哲学的重要性,包括他对法律及权力关系的深刻分析。
文章探讨了布洛赫的法哲学对当代法治建设的启示,以及他对法哲学的批判与建构。
接着,文章分析了布洛赫的法哲学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文章总结了恩斯特·布洛赫的法哲学观的现实意义,强调了对其法哲学观的借鉴和思考,并展望了布洛赫法哲学观的发展前景。
通过对布洛赫的法哲学观进行深入探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他对法律和社会的贡献,以及对当代法治建设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恩斯特·布洛赫、法哲学、法律、权力关系、当代法治建设、社会变革、批判、建构、现实意义、借鉴、思考、发展前景。
1. 引言1.1 恩斯特·布洛赫的法哲学观探析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是20世纪著名的法哲学家,他的法哲学观对当代法律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布洛赫在其作品中深刻探讨了法律与道德、权力与公正等重要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启示性的理论观点。
布洛赫认为,法律不仅是一种权力关系的体现,更是社会中人们共同利益的表达。
他强调法律应当服务于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公正与平等,而不应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在他看来,法律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的尊严和权利,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公平与正义。
布洛赫的法哲学观也强调了法律与道德之间的联系。
他认为,法律应当与道德价值相一致,反映社会共同的道德观念和伦理规范。
只有在法律与道德相统一的情况下,法律才能真正实现其功能,保障社会的稳定与秩序。
2. 正文2.1 布洛赫对法哲学的重要贡献布洛赫通过对法哲学的深入研究和批判,提出了“法的社会学”理论,重新定义了法律的功能和意义。
他认为法律不仅是一种规范性的工具,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反映了社会的历史、文化和权力关系。
这一观点对于扩展人们对法律本质的认识,促进了法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恩斯特·布洛赫的法哲学观探析
恩斯特·布洛赫的法哲学观探析恩斯特·布洛赫是20世纪德国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之一,被誉为“人类的哲学家”。
在他的法哲学观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对法律存在的分析。
他认为,法律是社会存在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反映了社会关系和权力结构。
布洛赫认为,法律除了包含了实实在在的具体规定和法律制度外,还包含了更广泛的社会和政治背景,即法律的本质不仅仅是一些规则和制度,而是组成这一法律的社会和经济力量。
因此,法律是一种对社会现实和社会问题的哲学反映。
此外,布洛赫认为,法律的意义并不在于它的实施和执行,而在于它对于人的思想和信仰体系的影响。
他认为,法律不仅是一种规范,还是一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法律具有影响人们思想和信仰的重要作用,因为它保护了社会的基本权益和价值观,并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在布洛赫看来,法律是有阶级性的。
它反映了社会中权力结构的分布和阶级关系的存在。
因此,法律在实施中常常会带有一定的偏见和局限性。
由于法律是社会和经济力量的反映,所以法律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相关。
这就意味着法律需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法律具有不同的含义和作用。
在布洛赫看来,对法律的探究需要考虑到法律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因此,他采取了一种基于实践经验的方法,即通过对具体社会现实的研究来探讨法律的本质和意义。
他重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认为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有益的。
总之,布洛赫的法哲学观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法律存在和意义的视角,他认为法律的本质不仅仅体现在它的实施和执行中,更体现在它对社会关系和思想信仰的影响中。
法律是有阶级性的,它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趋势相关,因此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改进和完善。
在探究法律时,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探析布洛赫弥赛亚色彩的希望哲学思想
探析布洛赫弥赛亚色彩的希望哲学思想布洛赫的希望原理的理论逻辑由弥赛亚主义的末世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浪漫主义的反资本主义等思想构成。
布洛赫基于传统犹太文化精神的研究,提出希望之乡需要人的自我拯救,描绘了人类最终要到达的哲学世界的未来图景。
他的希望哲学从乌托邦哲学发展而来,却摒弃了乌托邦中空想的成分。
从希望哲学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变革关系;由人道主义的乌托邦、具体的乌托邦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来理解具体的希望是基于现实的客观趋势,面向未来的唯物主义是布洛赫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定位。
标签:希望的原理;弥赛亚文化精神;乌托邦精神;马克思主义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1885 - 1977)的著作跨越人类学、生理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等多学科研究领域。
布洛赫认为在西方哲学史上都有乌托邦精神的痕迹:柏拉图的理想国愿景是“轻浮和狂热的抽象的乌托邦”,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建构是“空洞的愿望”,康德倡导的是自由意志的至善,当然这也是布洛赫所批判的,后来汉娜·阿伦特对于人的境况提出了生命至善的论述,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至善原则对于人的重要性。
布洛赫提出的概念比较零散又颇具诗意,他的思想是基于乌托邦原型的至善原则,为了更透彻地理解文本,我们以至善原则和弥赛亚主义的乌托邦精神来源进行分析,再从希望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联系等方面进行类比分析,进而来判定布洛赫希望哲学的马克思主义性质。
一、基于至善原则的希望哲学建构布洛赫“乌托邦原型”的至善是对康德“自由意志”的至善进行了总体的扬弃,康德认为至善是幸福和德行的综合体,意志自由产生于寻求幸福的人和遵循道德的人。
自由意志至善是最高準则,人们不得不去追求它。
“通过意志自由产生至善,这在道德上是先天必然的”,可以说布洛赫是位哲学家也是位感性的诗人,他不侧重于经验的实证知识,而是从内在原则汲取知识,倡导人们从感性世界中寻求自我满足。
《希望的原理》的内容丰富了康德至善原则,使其更加形象化或者说图像化,唯一的区别是康德认为舍与得,行善与回报在现实世界不可能发生的,只有期待灵魂转世来完成圆满的至善。
浅析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哲学——基于《希望的原理》文本解读
浅析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哲学——基于《希望的原理》文
本解读
恩斯特布洛赫是20世纪世界著名的哲学家,他以自己独特的哲
学思想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他的《希望的原理》一书对欧洲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结合《希望的原理》,从恩斯特布洛
赫的希望哲学入手,来解读他的哲学观点。
恩斯特布洛赫认为:所有的实践行为都建立在希望的基础上。
他指出,人们的行为都是为了追求自己的欲望,而这些欲望都建立在希望的基础上。
我们的行动的动机源于我们的希望,因此,希望是行为的基础。
如果没有希望,人们就不会有行动的动力,人们的生活就没有意义。
此外,恩斯特布洛赫还提出了一个行动定律,即“追求更好的生活”。
他认为,人们每天都在努力改善生活条件,并追求更好的生活。
他认为,人们必须拿出勇气,勇敢地活在当下,尝试有意义的行动,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更好的生活。
此外,恩斯特布洛赫还主张自由主义。
他认为,人们既要在遵守法律的同时又要有自由的发展空间。
他认为,应该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积极地活出自己的人生,去寻找自己的希望。
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哲学提出了极具活力的观点,让人们更加明确了目标,勇敢地迎接挑战,探索自己的方向。
他的哲学思想不仅被公认为具有永恒意义,而且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阅读这本书,让他们了解布洛赫的希望哲学,
从而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增强自信心,勇敢地活出自己的人生。
浅谈布洛赫《希望的原理》
浅谈布洛赫《希望的原理》作者:张琦来源:《现代交际》2020年第16期摘要:布洛赫以“望”为本,把希望当作更美好生活的梦,也揭示了希望的“人类学—存在论”内涵,奠定了希望的形而上学,获得了20世纪“希望哲学家”的雅号。
《希望的原理》,也是一个更美好生活的梦,而希望代表的是人们的某种期望的感情,是一种向往更美好生活的情绪,与人的未来紧密相关。
试从希望哲学的历史背景和特征、希望的原理、白日梦、乌托邦的功能与利益、原型、理想、比喻及象征的相遇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希望白日梦意识乌托邦中图分类号:B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6-0226-02希望代表着某种期待的情绪,代表着某种愿望的实现。
作者从三个方面对希望做了解释;第一,在心理学方面,希望是指向未来的某种强烈的“情绪”;第二,在历史哲学方面,希望是指历史过程中的某种终极目标;第三,在神学方面,希望是指与人生态度息息相关的某种神学特性。
这三个方面解釋共同点为:希望不是与现实的既成事实相联系,是与未知的未来的事实相联系。
希望依附于存在,有存在就有希望。
希望理念是贯穿于全部西方思想史的哲学主题之一。
布洛赫的《希望的原理》在理论和内容上都超出所有现代的希望哲学。
一、希望哲学的历史背景和特征1.精神世界的奥德赛在哲学方面,黑格尔和马克思对布洛赫的思想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布洛赫的全部哲学思维基础是德国唯心论哲学。
布洛赫是一个持异论者,也是一个人道主义者。
总的来说,他是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无神论者,也是当代哲学家。
2.哲学语言的创造海德格尔的哥特式语言非常晦涩难懂,并且只能够用思辨的语言去表达人的此在自身。
布洛赫与海德格尔形成鲜明对比,布洛赫的语言较为生动,其运用象征性的语言表述了未来人的存在,并且在辩证启示的关系中表述了社会的存在。
他的语言是社会人的内在灵魂的体现,含有强烈的弥赛亚启蒙主义和革命主义要素。
在某种意义上,布洛赫的哲学既是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结合,也是对两者的超越。
恩斯特·布洛赫的法哲学观探析
恩斯特·布洛赫的法哲学观探析
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1885年7月8日-1977年8月4日),德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作家。
他以其对法哲学的独特见解和深刻分析而著称。
在其长达一生的学术生涯中,布洛赫对法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批判,提出了许多具有深远意义的观点。
本文将就恩斯特·布洛赫的法哲学观进行一次探析,以展现他在法学领域的学术成就和独特贡献。
恩斯特·布洛赫对法的本质和功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在他看来,法并不是一个僵化的体系或者一种纯粹的规范,而是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类思维的一种抽象形式。
法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产物,它既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也是人们对社会关系的理性总结和规范。
法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的双重属性,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而不断演变和变化。
布洛赫对法与政治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分析。
在他看来,法和政治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政治是法的实现和执行者,而法又限制和规范政治的权力和行为。
法是政治的一种表现形式,它通过制定法律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来实现政治目标。
在这个意义上,法不仅是政治的工具,也是政治的制约和限制,它保障了政治的公正和合法性,防止了政治的腐败和滥用。
恩斯特·布洛赫的法哲学观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对法学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法的本质和功能,审视法和政治的关系,探讨超越法的可能性,为我们构建更加公正和合理的社会秩序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希望本文对读者对恩斯特·布洛赫的法哲学观有所启发,激发大家对法学理论的兴趣和思考。
浅析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哲学——基于《希望的原理》文本解读
浅析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哲学——基于《希望的原理》文
本解读
恩斯特布洛赫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十分独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他的思想深受哲学家和许多社会组织的影响,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在这里,我们将以《希望的原理》为例,介绍布洛赫的希望哲学。
布洛赫认为,希望所指的是对于未来状况的期望。
他认为希望就是未来和当下之间的关系,是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他还提出,希望不仅是未来状态的期望,而且还包括未来的追求。
因此,他提出了“希望的原理”:希望是未来的追求,这有助于当前行为的决定,从而促进对未来状态的期望。
此外,布洛赫认为,希望可以帮助人们发现自身需要避免的威胁和危险,从而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
他认为,希望中相融合的元素有助于降低危险性,并促进有效决策。
另外,他认为希望可以增强参与者的自信心,拥抱挑战,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以及激发和持久的合作。
另外,布洛赫的希望哲学强调了价值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们可以为自己的价值设定目标,并努力达成目标。
换句话说,他的价值观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他们在未来的可能性和期望。
此外,他还强调,人们应该基于共同价值观和理想进行交流和沟通,以促进友好关系和和谐社会。
在总结上,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哲学是一种重要的思想,它看重
人们未来的期望和追求,基于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来指导当前行为。
它还提出了关于价值观和理想的重要性,以期通过促进友好关系和和谐社会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而且,他的思想令许多社会组织受到鼓舞,许多学者也从中获得了启发,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恩斯特·布洛赫的法哲学观探析
丨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M 恩斯特·布洛赫的法哲学观探析刘 畅(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摘 要】 本文分析了布洛赫法哲学观的理论来源,论证了布洛赫对天赋人权观的批判与继承,阐释了布洛赫的法哲学观是天赋人权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体现在:天赋人权是现实的人道主义的核心命题;天赋人权与社会乌托邦都具有乌托邦特征;只有从存在的具体的总体出发,才能构思和实现乌托邦;天赋人权的最高目标是确保人的尊严;人的尊严的内容和目标是自由,而这种内容和目标只有在某种具体的秩序之中才能实现。
【关键词】 恩斯特·布洛赫;天赋人权;马克思主义恩斯特·布洛赫被誉为二战后德国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西方享有盛名。
同期与他齐名的哲学家有卢卡奇、葛兰西。
布洛赫创造性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他也被普遍认为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创造性的启蒙运动的天赋人权思想和青年马克思的民主理想同相结合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的法哲学观。
一、布洛赫法哲学观的理论来源布洛赫的法哲学思想主要来自于天赋人权观和马克思主义人权观。
1、传统的天赋人权观早在古希腊时期,天赋人权的萌芽就已经产生了,智者学派、犬儒主义者等。
他们认为权利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上。
但天赋人权理论真正的诞生是在近代欧洲的启蒙时代,在这一时期天赋人权成为反对国家万能、反对绝对专制的斗争武器。
天赋人权是指受自然法的规定,在国家形成之前的自然状态之下,每个人都是自由而平等的,每个人都有生存和自由的权利和追求幸福与财产的权利。
天赋人权的代表人物格劳秀斯、霍布斯等普遍认为自然法规定了每个人的人身自由、财产自由和偿还债务的权利和不侵犯他人的权利等。
杰克逊认为要通过缔结契约来建立国家,运用政治手段和法律手段等来保障人的各项基本权利。
通过限制每个人的部分权利来保障每个人的个人权利都能得到来自国家的相同的保护,当国家的权力机关政府违反了这个契约侵犯了人民的权利,人民将有权收回属于自己的天赋权利。
浅析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哲学——基于《希望的原理》文本解读
浅析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哲学——基于《希望的原理》文
本解读
从哲学史上看,希望是众多学者探讨的一个共同话题,它伴随着人们成长,让人们看到未来的可能性,并且带给世人希望。
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是20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他对希望哲学的探索和研究贡献良多,他的《希望的原理》(The Principle of Hope)也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本文将通过对这本书的解读,来浅析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哲学。
布洛赫在《关于希望的原理》中指出,世界上有许多希望,而他们之间存在不同的层次和程度。
他指出,希望非常重要,它可以激励人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积极的实现自己的梦想。
布洛赫认为,只有拥有希望,我们才能够有勇气去追求未来的美好和平等。
虽然他乐观地认为希望可以改变一切,但同时也指出了它的弊端,即它可能忽视了现实的问题,也可能会影响人们的行动,使他们对未来没有足够的希望。
此外,布洛赫还提出了“反希望”理论,即有些事情可能无法得到满足,而我们依然会对它们抱有希望。
布洛赫认为,反希望是一种强烈的行为,它能够创造出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新变化,使未来变得更加美好。
他还认为,我们必须勇敢地追求反希望,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把握现实的机会,继续走向未来。
综上所述,布洛赫的希望哲学更多地把重点放在希望的积极意义上,他认为希望可以改变一切,而反希望则能够激发人们的行动,使社会进步,未来更加美好。
布洛赫的思想也引领了当代学者们对希望
哲学更深入的探索。
希望对每一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能够给我们带来勇气,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走向未来。
浅析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哲学——基于《希望的原理》文本解读
浅析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哲学——基于《希望的原理》文本解读恩斯特布洛赫(ErnstBloch)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影响了政治思想、文艺理论和社会学。
在他的著作《希望的原理》中,他探索了希望哲学的核心问题,深入挖掘了整个哲学体系在形成上的历史和解释。
在《希望的原理》中,布洛赫以一种反省的方式探究“希望的本质”(the nature of hope)。
他认为,希望是一种建构性的力量,在人们的社会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种驱使人们不断前进的力量。
在他看来,希望反映出某种积极的未来展望,是一种积极的主动性,可以实现理想的未来。
希望是对于未来变革和改变的一种向往,而不是现实中可以看到的一切,它关注的是可能性,使人们有了实现自己目标的机会。
布洛赫认为,希望包含着一种宗教的精神,即社会变革的可能性。
他在书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观点是,通过“合理的抗议”,人们可以维护自己的价值观,或者其他的社会现象,从而改变现有的社会结构,开创新的未来。
他认为抗议是一种希望的形式,它可以使个人和社会实现价值追求,从而使人们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布洛赫还指出,当个人和社会受到贫穷、不公平、种族主义和暴力等威胁时,希望就能支持他们继续发展。
在《希望的原理》中,布洛赫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社会发展的解释,它可以激发和指导人们重新定位自己的价值观,他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让人们可以重新思考社会的发展的未来前景,促使人们通过行动去实现一个新的未来。
总之,布洛赫的希望哲学是一种实现改变和变革的可能性理念,它不但激发了社会变革的希望,也有助于增强政治斗争的热情,推动人们追求自由和平等,实现未来的理想。
它激发了新的思想,为改变不公的社会现状和社会秩序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方式。
浅析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哲学——基于《希望的原理》文本解读
浅析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哲学——基于《希望的原理》文本解读恩斯特布洛赫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著作《希望的原理》是他重要的哲学著作的代表作之一,这部著作的核心观点即“希望原则”:通过希望,人能够克服困难,实现更高的目标。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希望的原理》提出的理论进行浅析,并对其在普遍文化中的应用作一些深入分析。
布洛赫定义希望是一种感情,这种感情可以触发人们以独特的方式来思考,行动和反应。
它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引导人们超越恐惧和现实限制,追求更高的目标。
它还可以激发人们去发现新的事物或思考方式,以实现其理想。
布洛赫认为,希望是一种正向的情感,它能够帮助人们克服挫败、继续前行、重新定义自我,并创造出更加丰富和更加全面的存在。
在《希望的原理》中,布洛赫还强调了希望的潜在作用。
他认为,希望可以作为一种能量源,激发人们超越恐惧和现实限制,追求更高的目标。
希望可以激发人们去发现新的事物,并发展多元化的思考和工作方式,以实现其理想。
此外,他还认为希望可以在社会里发挥作用,它可以给人以动力,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实现自己的希望,实现更大的目标。
布洛赫的希望哲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他的理论对世界各地的教育现状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他的理论支持一种教育模式,即激发学生克服困难,在遭遇挫折时持续前行,并追求更高的目标。
他倡导的方法在启发学生去发现自身潜能和把握机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布洛赫的希望哲学也在文化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提出的理念激励人们去尝试新的事物,从而创造具有持久意义和价值的文化作品。
例如,古典音乐作曲家莫扎特曾借鉴布洛赫提出的希望哲学,以其音乐作品《贝加尔湖畔》激发观众的希望。
在社会议题上,布洛赫的论点也被广泛应用,激发人们去寻求改变,为实现他们的理想奋斗。
总之,布洛赫的希望哲学是一个重要的哲学理念,它强调学习从失败中获得成功,去发现新的事物、丰富文化,发挥其他社会功能,以及激发人们去实现理想的重要性。
浅析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哲学——基于《希望的原理》文本解读
浅析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哲学——基于《希望的原理》文本解读爱因斯坦曾说,“只有拥有希望,人生才有意义”。
如今,宇宙的爱与希望就延续着这句话,而这一精神正是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追求的希望哲学。
他的思想内容主要汇集在《希望的原理》一书中,其中他提出了“希望”作为一个有力的时代特征,被认为非常重要的思想,我们将以此为中心对其希望哲学进行浅析。
一、恩斯特布洛赫的本质上的希望哲学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哲学,其实是一种本质上的希望。
他认为,希望是一种永恒的动力,是一种社会事物发展的本质原因,也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视角。
他说,希望是一种我们的追求,一种满足的投入,是我们的理想、欲望、崇拜和想象,因此它十分理所当然地构成了一种有力的时代特征。
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哲学着眼于改变世界,他勇于起而改变现状,而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促使社会更加完美。
他把希望作为一种原动力,指导人们去做有意义的事,去克服重重困难;把希望作为一种绝对信念,使他们信心百倍,从而实现更大的目标。
二、《希望的原理》中恩斯特布洛赫提出的希望观《希望的原理》是恩斯特布洛赫提出的有关希望的主要著作。
他提出了以下希望观:第一,希望是真正的世界未来的基础。
希望正在创造一种更好的未来,它是实现繁荣富强的强大动力。
恩斯特布洛赫认为,希望可以帮助人们建立社会关系,结合彼此的力量共同实现共同的理想。
第二,希望是一种永恒的社会原动力。
他认为,有希望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希望正在创造一种更美好的未来,它是实现繁荣富强的基础。
第三,希望可以带来改变。
恩斯特布洛赫认为,希望可以改变生活,改变现实,让人们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相信有希望的一切就都是可能的。
三、恩斯特布洛赫希望哲学的影响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哲学影响了很多思想家,他们受到他的启发,将他的思想融入到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去,对于当下社会具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哲学激发了人们对新社会发展的热情,人们更有信心追求自己的理想,去实现更高的社会发展。
浅析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哲学——基于《希望的原理》文本解读
浅析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哲学——基于《希望的原理》文本解读恩斯特布洛赫是20世纪意大利哲学家及建筑师,他出色的著作《希望的原理》被称为20世纪哲学伟大作品之一。
本文将致力于浅析布洛赫的希望哲学,基于《希望的原理》文本解读。
布洛赫以一种核心思维模式开启关于希望的讨论,即只有过程,没有终点。
他认为,终点只是过程的瞬息,而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在于过程本身。
他引用赫伦堡的话来表达他的想法:“不是为了某物而生活,而是因为生活而为某物而生活!”也就是说,过程比终点更重要,希望在于过程而不是终点。
布洛赫把希望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种静态的状态。
因此,布洛赫的希望哲学的核心思想是生活是一个无限的无终点的马拉松,而不是一场以某种目标为目的的比赛。
这里,他倡导的是开放式的、无限可能性的希望,而不是传统的有限的希望。
这种开放式的希望基于他的无终点思想,涵盖了所有可以想象的可能性。
此外,他还认为希望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可以推动和促进生活。
就像他在文本中所写的,“希望是建立在逆境中受挫的期望之上,它是一种潜在力量,可以促进、激发、指引生活,使它达到人们梦想中的期望。
”以,布洛赫认为希望不仅可以支持我们在逆境中不断前行,而且还可以激发我们不断追求梦想的热情。
此外,他认为希望不仅仅是一种人的感受,而是一种客观的现实存在。
他认为,希望是一种客观的自我表达,这种自我表达不仅需要外在的推动,也需要自身的努力。
此外,他还认为希望是一种主动的活动,它不仅要求我们积极努力,还要求我们发挥自身的能力,从而创造一种更积极更有意义的变化。
总之,布洛赫提出的希望哲学是一种开放式的希望,其中没有终点,而是一种无限的可能性。
它不仅是一种感受,而且是一种客观的现实存在,它的动力在于推动、激发和指引生活,以实现人们的梦想。
布洛赫的希望哲学强调了正向动力和开放式的思维,这对我们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实现梦想。
浅析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哲学——基于《希望的原理》文本解读
作者简介:张贞(1995-),女,硕士在读,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浅析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哲学———基于《希望的原理》文本解读张贞(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0)摘要: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布洛赫把希望视为“更美好生活的梦”,从而获得20世纪“希望哲学家”的雅号。
布洛赫的希望哲学作为一种指向未来的哲学,以辩证否定的方式描绘了人类的未来,揭示了一种尚未形成的社会的可能性。
在《希望的原野》一文中,布洛赫对人的根本冲动饥饿进行描述,展现出无产阶级悲惨的生存境遇,借助“小小的白日梦”展现理想中乌托邦社会的美好。
关键词:希望;尚未存在;乌托邦;白日梦中图分类号:B5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0)38-0039-02第38期总第484期No.38vol.484大学(社会科学)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20年10月Oct.2020面对复杂的政治形势和艰难的抉择时,面对学术界的攻击,恩斯特·布洛赫沉痛地发声,说“希望会失望,而且会变成失望”[1],因为希望总是革命的,如果没有希望,那么任何行动都是不可能的。
布洛赫作为一位时代的哲学家,对他来说,生活就是哲学,哲学就是对人类的命运和前途负责。
《希望的原理》的存在,就是他希望哲学的展现。
一、“希望”的概念(一)希腊语、拉丁语中的“希望”“希望”一词标志着某种期待情绪。
从心理学、历史哲学和神学上看,其释义的共同之处在于:希望不是与现实的既成事物联系,而是与未知的未来事实联系。
从消极意义来看,希望被认同为盲目乐观;从积极意义上来讲,希望是构成各种未来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作为哲学边缘概念的希望希望是贯穿全部西方思想史的哲学主题之一。
从形式意义和内容意义上看,一方面,希望是“作为纯粹作用的希望”,是非个人的、一代人乃至整个人类的先验情绪,始终趋向绝对而不确定的目标;另一方面,希望是“作为被期待目标的希望”,指单个人对未来的期望,这种期望仅与未来的可能性联系,而与现成的事物毫无关联。
浅论恩斯特·布洛赫希望哲学的主要范畴及其理论旨趣
浅论恩斯特•布洛赫希望哲学的主要范畴及其理论旨趣!吴薇谭文红(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江苏南京210003)[摘要]恩斯特•布洛赫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他的一生著作颇丰,希望哲学是学界对其哲学思想的高度概括。
但由于 其哲学体系过于庞杂、其表达方式过于零散,给后世对其哲学思想的研究带来了困难。
布洛赫希望哲学的主要范畴有“无-尚未-全有”、“趋势-潜势-可能性”、“直路-具体的乌托邦-新家乡”、“梦想-愿望-希望”,本文笔者将就这些哲学范畴及其蕴含的理论旨趣进行梳理,以期更深入地理解希望哲学。
[关键词]恩斯特.布洛赫;希望哲学;范畴;理论旨趣[中图分类号]B5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 -1071(2017)02 -0012 -07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1885 - 1977)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的著作主题 多变,体裁多样,风格独特,且跨越多个学科,再加上 史诗般的视野、散文化的行文,使得其理论体系中的 各个概念变得相对零散,范畴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 布洛赫希望哲学体系的呈现出现了较大的困难。
但 是,笔者仍想做这样一种尝试+寻找希望哲学范畴之 间的内在关系,把握其理论旨趣,为判定布洛赫希望 哲学的马克思主义性质提供研究基础。
一、无-尚未-全有尚未存在的存在论是布洛赫希望哲学中极为重 要的理论构架,在这一理论中,世界万物都处于尚未 生成的状态和从无到有的进化过程,因此,“无-尚未-全有”成为了布洛赫希望哲学首要的一组范畴。
马克思曾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本质归结为建 立在劳动之上的“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布洛 赫不仅赞同这一表述,还创造性地引进了具有独特 风格的公式来表达这种尚未存在的存在论的演进逻 辑,即:“S还不是P”(主词还不是宾词)。
这是一种 *数理的表达方式,他首先在方法论上将主词与宾词 分离开来,然后又在逻辑-价值层面通过“尚未”将 二者关联起来,在形式上实现了他与卢卡奇(Ceorg. Lukacs,1885 -1971)同样关注的“总体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恩斯特 ・ 布洛赫希望哲学研究的几条路径
吴 微 天 薇
( 南 京 政 3 )
摘要 : 恩斯特 ・ 布洛赫的希望哲 学是 一种创造 性的马克思主 义, 其研 究 范围广 阔, 研 究视 角多元 。从 思想来源的追寻、 哲 学范畴 的研 究、 现 实价值 的反 思以及理 论性 质的判定这四条路径可 以对布洛赫希望哲 学进行 分析 , 以此揭 示希 望哲 学的
从 不 同 的视 角 探 寻希 望哲 学 的思 想来 源 并 将 之体 系 化 的理 论很 多 , 其 中最 具 代 表性 的有两 种 ,
一
是“ 博采说” ” 。 , 一是“ 五 基 音说 ” 。博 采 说
主要 是 以溯 源 式 的剖 析 探讨 来 解读 希 望 哲 学得 以
是乌托邦 , 而 是一 开 始 就不 使 某物 更 加 陈 旧 、 不合 时宜 : 走 向具体 的 乌托 邦 ” 。对 此 , 国外 学 者 戈尔 德 斯 坦 的评 价 最 中肯 , “ 战 争 不 仅 增 强 了 布 洛 赫
… …
形 成所 依 凭 的 四块 理论 基 石 : 传 统 文化 精 神 、 德 国
行线 : 马克 思主 义” 【 4 1 4 。
义 这五 个来 源来 解读 布洛 赫 的希 望哲 学 , 从而 进一
步让 理论 来源 的分类 更加 清 晰。 可 以说 , “ 五基音 说 ” 已在 “ 博采 说 ” 的基础 上有 了一定 发展 , 而 此后 关于某 一具 体来 源 的争论 则将 这 种发 展具体 化 了 。
古 典哲 学 、 现代 西 方 哲学 及 马克 思 主义 。而 “ 五基
音说 ” 则 从德 国古 典哲 学 、 现代人 本 主义 的认 识论 、
古 典人 本 主义 的伦理 、 基督 教伦 理 以及哲 学唯 物 主
原有 的弥 赛亚 主义 因素 , 也 增添 了一 条新 的平 争 论 的第 二重 问题 是 布洛 赫 的希望 哲 学 是否
一
认为 , 布 洛赫 的希望 哲 学来 源 于 乌托 邦 主 义哲 学 , 并 将 乌 托邦 概 念 神学 化 或庸 俗 化 , 其 核 心概 念 “ 乌 托邦 ” 是 马 克思 主 义未 提 及 的 , 因而 是 不 可能 来 源 于 马克思 主义 的 。其 实不 然 , 布洛 赫 的“ 乌托 邦 ” 虽 兼具 了传 统乌 托邦 的词 源样式 , 但 其 内涵与 传统 的 乌 托邦 大 相径 庭 。布洛 赫认 为 , 有些 学 者 未将 “ 乌 托邦 ” 范畴列 人 马克思 主义 的言说 范 围是对 马克 思
2 0 1 3 年第 6 期 第2 9 卷( 总第 1 7 2 期)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J o u na r l o f P L A Na n i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P o l i t i c s
N o. 6, 2 01 3 Se ia r l N o.1 7 2 Vo 1 . 29
作者简 介 : 吴
一
薇, 南京政 治学院研究生管理一大队硕 士生。
5 0 —
己的观 点 : 布 洛赫 的希 望哲 学来 源 于人 本主 义 。列 维纳斯也将布 洛赫的哲学称为 “ 带 负 号 的存 在 主 义” , 认 为 布 洛 赫 的希 望 哲 学来 源 于 存 在 主义 。但
来说 , 布 洛赫 哲 学体 系 中的希 望 不是 抽 象 的 , 而 是
、
思 想来源 的追 寻
主义 的机械化 与简 单化 。他 以马克 思 的《 1 8 4 4 年经
济 学哲 学 手稿 》 、 《 哥 达纲 领批 判 》 和《 共产 党 宣言 》 等 文本 为例 来说 明马 克 思 主义 中被人 忽 视 的乌 托
邦思想 , 意 即 引 出 自身 哲 学 诞 生 的马 克 思 主 义 土 壤 。他 指 出 , “ 正 如马 克思本 人认 为 的一样 , 并 非不
具 有两 方 面 内涵 : “ 一方 面 , 希望 是人 的意识 中的乌
托邦功能 ; 另一方面 , 希 望是 人 的意识 的客 观关 联
时代 意 义 。
关键词 : 恩斯特 ・ 布洛赫 ; 希望哲学 ; 路径
中图 分 类 号 : B 5 0 7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9 7 7 4 ( 2 0 1 3 ) 0 5 . 0 0 5 0 . 0 4
恩斯 特 ・ 布 洛赫 ( 1 8 8 5—1 9 7 7 ) 是二 战后 德 国著 名 的马 克思 主义 哲学 家 , 其独 特 的希望哲 学对 马克
此 表达 的理 论遗 憾 。近年来 , 随着 对马克 思 主义哲 学本性 、 特 征 的深 入研 究 和学 术 思想 的进 一 步 解 放, 布 洛赫 著 作被 相 继 翻译 和 出 版 , 国 内外 逐 步掀 起 了研 究 布洛 赫 思 想 的小 热潮 。笔 者 尝试 就 目前 的研究 情况 , 具 体分 析现 阶段 有关 布洛 赫希 望哲学 研 究 的几条路 径 。
争论 的首 要 问题 在 于 布 洛赫 的 希望 哲 学 是否 来源 于 马克思 主义 , 这 主要牵 涉到 学界 对乌 托邦 主 义来 源 与 马克 思 主 义来 源 之 间 的界 定 。一 些 学者
思 主 义 哲学 做 出了 巨大 的创 新 。他 的一 生 著 作颇 丰, 却鲜受关注。 “ 无 人 认 领 的遗 产 ” 是 一些 学 者对
来源 于 人 本 主义 。这个 争 论 的焦 点 主要 落 脚 于希
望哲 学 体 系 中所 折 射 出 的对人 的关 照究 竟 源 于传 统人 本 主 义还 是 犹 太教 的弥赛 亚 主 义 。法 国学者
劳 莱在 探 讨 这个 问题 的 时候 直截 了 当地表 明 了 自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9 . 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