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旨言情——《红楼梦》情之解读

合集下载

大旨言情——《红楼梦》情之解读

大旨言情——《红楼梦》情之解读

大旨言情——《红楼梦》情之解读《红楼梦》代表着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没有任何借口可以让我们不读这本书。

按原著意思,《红楼梦》又称《石头记》、《情僧录》和《风月宝鉴》。

这印证了作者所言:本书“大旨言情”。

一个“情”字,贯穿全文,是显而易见的“文眼”。

宝玉作为核心人物承担着解说全书主旨的任务,他就是那个“情僧”、那块“石头”。

围绕宝玉,作者设置了一个由若干男女人物组成的形象体系,他们从各个侧面揭示了作者对“情”字的认识,丰富着宝五的形象,阐述着全书的主旨。

依对情感的态度,《红楼梦》中的人物大致可分为男女两类。

男人的情感态度大都主动、积极,女人的情感态度大都被动、消极,个中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成因。

作者称为“痴男”、“怨女”,贾宝玉则用孩子气十足的话说:女人是水做的骨肉,而男人则是泥做的骨肉。

他们组成一个完整的形象体系,共同诠释着作者的情感立场与情感态度。

宁国府贾敬,可称“绝于情”。

身为长房长子,虽高母在堂,儿孙绕膝,仍执意弃家修道,是极端的不负责任。

魏晋人称“太上忘情,太下不及情”,贾敬显然没有达及“太上”的境界。

他的死是因为偷吃仙丹,妄图撇下同道,一人升天,这肯定是极端自私的行为。

情感以共通和共同为至高境界,自私是情感的对立面,因此,贾敬于情不是“忘”,而是“绝”。

现任族长贾珍,可称“纵于情”。

贾府之中,唯他为大。

与儿媳妇偷情,致秦可卿夭亡。

只有贾珍,才有胆量敢把那丧事办得惊天动地、无人能管。

至于与两个小姨子不清不楚、居丧期间公然聚赌等等情状,更是无法五天。

一己之“情”,作如此夸大,则贾珍之“珍”无论是“珍惜”之“珍”,还是“真假”之“真”,都已经构成对“情”的反动。

荣国府贾赦,可称“肆于情”。

和敢爱敢恨敢作敢为的贾珍相比,这位做大叔的有些等而下之。

只要看他夺古扇打贾琏一段,已是丑态百出;至于胁迫鸳鸯做妾一段,更是变本加厉。

贾珍做事,不论为情人还是为朋友,还有一个“情”字;贾赦做事,就只为一个“欲”字了。

《红楼梦》“大旨谈情”的根本旨归

《红楼梦》“大旨谈情”的根本旨归

h u ma n n a t u r e wi t h e a c h p e r s o n t r e a t e d wi t h d i g n i t y .
Ke y wo r d s : A Dr e a m o f R e d Ma n s i o n s ; t h e me ; t h e ma i n t h e me o f t a l k
关键词 : 《 红楼 梦》 ; 主 旨; 大 旨谈 情
中 图分 类 号 : 1 2 0 7 . 4 1 1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2 — 2 9 l 4 ( 2 0 1 5 ) 0 5 — 0 1 0 8 — 0 5
Th e Funda me nt a l Ai m o f“ t he Ma i n The me o f Ta l k”
mo r e c o n s i s t e n t l y a n d c l e a r l y u n d e r s t a n d t h e wo r d“ l o v e ”f r o m Ca o Xu e q i n . T h i s“ s e n t i me n t ” . wh i c h i S a c t u a l l y“ h u ma ns ’ u s u a l f e e l i n g s ”o r“ l o v e ” . i S“ h u ma n n a t u r e ” . T h e f u n d a me n t a l a i m o f Ca o Xu e q i n’ S
明” “ 谁谁家事” 等; 有的人虽也认为《 红楼梦》 是“ 大 现代《 红楼梦》 的研读者 , 对这个 “ 情” 的理解 自 旨谈 情 ” , 但将这个“ 情” , 仅 仅 视作 了 “ 儿 女 之情 ” 或 然 有 了许 多变化 —— “ 社会人群 的情 恋” 等, 甚至还有人认 为曹雪芹 “ 谈 李 希 凡认 为 , “ 大 旨谈 情 ” 乃是 “ 儿 女 之 真情 ” 和 情” 只是 手段 , 目的是 “ 尽 显才 情 ” … … “ 宝玉 情 不情 ” 的统 一 。所谓 “ 儿 女 之真 情 ” 即以宝 黛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红楼梦》情爱观浅析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红楼梦》情爱观浅析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红楼梦》情爱观浅析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足堪与世界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媲美。

然而,若问她主旨所在,却历来多有歧见。

鲁迅说:“一部‘红楼’,大抵言情”。

在第一回楔子中,那个空空道人把刻在青埂峰下巨石上的《石头记》认真阅读之后,概括曰:“大旨谈情”!他还因此而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情僧”,把这篇《石头记》改成《情僧录》。

“大旨谈情”,——这就应该是《红楼梦》的主旨所在了。

关键词《红楼梦》;主旨;情僧;大旨谈情1.引言既然将谈情称作“大旨”,小说自然会在各个叙述的层面与环节反复宣示这一旨趣的。

小说的本名“石头记”寓意也正是这样演绎的。

“石头记”就是“石头的故事”,就是“石头经历记”。

楔子中女娲娘娘将他炼成可供补天的五色神石,却又不让他补天,而是把他弃于青埂峰下,先通灵得性,然后下凡,——“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原来,通灵后的补天遗石,却想要进“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这样,这部“石头记”就是该“石头”在温柔乡里的遭遇“记”了,——“温柔乡”者,情场也,这正是“大旨谈情”,可以说,这一些都是诠释《红楼梦》旨意的关键之处。

那么,又怎样理解“大旨谈情”呢?大旨,自然与“主要题旨”、“中心思想”基本重合。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层面:首先是说《红楼梦》以爱情为题材,以爱情为框架;叙述爱情故事,咏叹爱情情怀。

其次是说,鉴于《红楼梦》的内涵极为丰富,因此,以上所引鲁迅的概述、毛泽东的认识,或者教科书上叙述的“封建社会末世意象”、“封建大家族败亡主题”、“贾宝玉人生幻灭情结”等重要意蕴,都只能是通过爱情故事折射出来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爱情框架是小说《红楼梦》表达丰富复杂的人生理念、人生感悟的载体。

这“大旨谈情”,到底又“谈”了哪些“情”呢?简而言之,描写了三个层面的社会人群的情恋生活——贵族的情恋,奴婢的情恋,另类的情恋,三者交叉着的情恋。

贵族的情恋,主要是以宝玉为中心的才子佳人间缠绵悱恻的爱情,这中间自然也有迥异于宝黛式的;还有林林总总的大家闺秀之悲、贵族少寡之孤、宫闱嫔妃之怨……当然也少不了荫袭贵族身份、穿着贵族服装,放纵卑劣欲流的“情孽”。

红楼梦之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解析

红楼梦之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解析

红楼梦之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解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集巨大艺术成就和深刻思想内涵于一体的巨著。

在这部小说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线索被认为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情感故事。

贾宝玉和林黛玉在小说中被描绘成两个气质迥异却又彼此吸引的人物,他们的爱情经历了艰辛的考验,最终以悲剧性的结局收官。

本文将从他们的个性特征、情感交流及社会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个性特征在描写中有很多相互吸引的地方,这是他们吸引彼此的根本原因。

贾宝玉是一个情感细腻、善良纯真的人。

他对诗词歌赋有极高的天赋,并以此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林黛玉则是一个倔强、聪明且极富才情的女子。

她有着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坚定的个性,对官僚体制和社会旧规矩抱有强烈的反感。

这种性格上的差异使得贾宝玉和林黛玉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情感交流主要通过诗词、音乐和书信等形式进行。

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情感表达多以咏史怀古之词,描述他们之间的相会点滴,抒发内心的情感。

林黛玉则常以音乐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贾宝玉的情感。

例如,她在《神仙生活终短长歌》中借助音乐传达出自己的思念之情。

这种以诗词和音乐为媒介的交流增加了两人情感的纯净和深度。

然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受到了众多社会因素的阻碍。

贾宝玉作为贵族家庭的子弟,身不由己地被迫接受父母的安排,与袭人结婚。

而林黛玉作为一个非贵族家庭出身的女子,其地位一直处于贾家女眷之下,导致她与贾宝玉的爱情注定是一种悲剧。

此外,红楼梦中还有众多的角色和情感纠葛,如贾宝玉与黛玉兄妹情、宝玉与妙玉之间的暧昧等,这些因素都加剧了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感情的复杂性和挣扎。

从以上角度来看,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体现了红楼梦对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的强烈批判。

小说通过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揭示了封建礼教对真爱的打压和束缚,以及爱情与现实社会制度的冲突。

然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最终以悲剧收场,这也是对封建礼教固化思维的一种讽刺和嘲弄。

大旨言情——《红楼梦》情之解读

大旨言情——《红楼梦》情之解读

大旨言情——《红楼梦》情之解读《红楼梦》代表着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没有任何借口可以让我们不读这本书。

按原著意思,《红楼梦》又称《石头记》、《情僧录》和《风月宝鉴》。

这印证了作者所言:本书“大旨言情”。

一个“情”字,贯穿全文,是显而易见的“文眼”。

宝玉作为核心人物承担着解说全书主旨的任务,他就是那个“情僧”、那块“石头”。

围绕宝玉,作者设置了一个由若干男女人物组成的形象体系,他们从各个侧面揭示了作者对“情”字的认识,丰富着宝五的形象,阐述着全书的主旨。

依对情感的态度,《红楼梦》中的人物大致可分为男女两类。

男人的情感态度大都主动、积极,女人的情感态度大都被动、消极,个中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成因。

作者称为“痴男”、“怨女”,贾宝玉则用孩子气十足的话说:女人是水做的骨肉,而男人则是泥做的骨肉。

他们组成一个完整的形象体系,共同诠释着作者的情感立场与情感态度。

宁国府贾敬,可称“绝于情”。

身为长房长子,虽高母在堂,儿孙绕膝,仍执意弃家修道,是极端的不负责任。

魏晋人称“太上忘情,太下不及情”,贾敬显然没有达及“太上”的境界。

他的死是因为偷吃仙丹,妄图撇下同道,一人升天,这肯定是极端自私的行为。

情感以共通和共同为至高境界,自私是情感的对立面,因此,贾敬于情不是“忘”,而是“绝”。

现任族长贾珍,可称“纵于情”。

贾府之中,唯他为大。

与儿媳妇偷情,致秦可卿夭亡。

只有贾珍,才有胆量敢把那丧事办得惊天动地、无人能管。

至于与两个小姨子不清不楚、居丧期间公然聚赌等等情状,更是无法五天。

一己之“情”,作如此夸大,则贾珍之“珍”无论是“珍惜”之“珍”,还是“真假”之“真”,都已经构成对“情”的反动。

荣国府贾赦,可称“肆于情”。

和敢爱敢恨敢作敢为的贾珍相比,这位做大叔的有些等而下之。

只要看他夺古扇打贾琏一段,已是丑态百出;至于胁迫鸳鸯做妾一段,更是变本加厉。

贾珍做事,不论为情人还是为朋友,还有一个“情”字;贾赦做事,就只为一个“欲”字了。

红楼梦中的爱情描写原文与解析

红楼梦中的爱情描写原文与解析

红楼梦中的爱情描写原文与解析《红楼梦》中的爱情描写原文与解析《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其中,爱情描写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细腻的文字和丰富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多种形式的爱情。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红楼梦》中的爱情描写原文与解析。

1. 林黛玉与贾宝玉《红楼梦》中,林黛玉是一个美丽而聪慧的女子,她与贾宝玉之间形成了一段深厚的爱情。

在第五十三回中,曹雪芹以细腻的语言描写了林黛玉对贾宝玉的深情厚意:“看宝玉头发也湿了泪、目中也有水,方接手来,与余一睡有无数有趣的说,却不知描恩爱千岩怨。

只恨曾记得,在云窗月下,票额花前有日,无计可留连,故作意偎依。

”这段原文揭示了林黛玉对贾宝玉的深深的爱情和对共同回忆的怀念之情。

2. 薛宝钗与贾宝玉《红楼梦》中,薛宝钗是一个温文尔雅、聪明善良的女子。

她与贾宝玉之间有着特殊的感情。

在第一百四回中,曹雪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两人之间的爱情:“贾宝玉接着丫鬟拿泥来,和了两个,又与了薛宝钗一个,笑道:‘正经别人回来,我可就不给了。

’薛宝钗接了,细看道:‘挨水金家,甚么人家?’宝钗未答,宝玉已答曰:‘是我家,是我家!’”这段原文中,展现了两人之间的默契和深深的情感。

3. 贾探春与史湘云贾探春与史湘云是《红楼梦》中的两位出色女子,她们的爱情描写显示了她们之间浓浓的姐妹情。

在第三十五回中,曹雪芹以流畅而动人的文字描写了她们的亲密关系:“贾厅中吃大酒未央,探春便仗着酒兴,和哥儿一例调笑。

湘云笑道:‘够大的人,还这么不老实!你方才不是迷糊了?趁热儿吃,吃了还求我请回你?’”这段原文表达了两位女子之间的亲切和玩笑之情。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红楼梦》中的爱情描写多种多样,情感真挚、细腻动人。

曹雪芹以独特的笔触和独到的观察力,把爱情描写的细腻入微,让读者深受触动。

总结起来,《红楼梦》中的爱情描写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既有细腻的刻画,又有深刻的揭示。

曹雪芹通过精彩的角色塑造和生动的情感描绘,刻画了多种形式的爱情,使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红楼梦中的爱情观

红楼梦中的爱情观

红楼梦中的爱情观在《红楼梦》中,爱情观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主题之一。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红楼梦以其细腻入微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心理分析而闻名于世。

通过对一系列爱情故事的表达,小说展现了多种不同角度的爱情观,包括婚姻的现实与理想、情感的喜怒哀乐等方面。

本文将以《红楼梦》中几对代表性的情侣为例,探讨其所体现的爱情观。

1. 贾宝玉与林黛玉《红楼梦》中最为著名的一对情侣便是贾宝玉与林黛玉。

他们的爱情被描绘得既浓烈又忧郁。

贾宝玉深爱黛玉,黛玉也对宝玉有着深深的情感。

他们之间的关系充满了矛盾和纠葛,这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中复杂的情感关系的深入观察。

尽管他们的爱情最终未能实现,却也成为小说中最为动人的故事之一。

2. 贾宝玉与薛宝钗贾宝玉与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则更多地体现了家族与利益之间的矛盾。

他们的婚姻被视为两个大家族之间的联姻,是经济与社会地位的交换产物。

这种以利益为基础的婚姻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婚姻观念的现实,而非真正的爱情。

3. 薛蟠与尤三姐薛蟠与尤三姐的爱情描写呈现了青春年少时的浪漫与单纯。

尽管他们的关系并不被家人认可,但他们的爱情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最终得到了真正的幸福。

这种爱情观念强调了个体情感的真挚与自由,是对封建礼教束缚的一种反抗。

4. 薛蝌与贾迎春薛蝌与贾迎春的爱情是《红楼梦》中的小情小爱之一。

他们的关系被描绘得轻松愉快,没有太多世俗的束缚。

尽管他们的爱情并没有太多传奇的色彩,但却是小说中一抹明亮的色彩,给整部作品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通过这些不同的爱情描写,可以看出《红楼梦》中对于爱情观的多元观察。

既有现实的婚姻与利益的考量,也有真挚的情感与自由的追求。

这些表达不仅丰富了小说的情节,也使作品更具时代特色。

在人们对于爱情的认识中,爱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都得到了展示。

总结而言,《红楼梦》中的爱情观是多元而细腻的,以其对于爱情的深刻描写和对人性的独到洞察而令读者陶醉其中。

通过对不同情侣关系的刻画,小说展现了婚姻、亲情和友情之间的微妙关系,揭示了封建礼教与自由追求之间的冲突。

对红楼梦的主题意蕴的理解

对红楼梦的主题意蕴的理解

对红楼梦的主题意蕴的理解
《红楼梦》的主题意蕴深厚且多元,涵盖了人性、爱情、社会、哲学等多个层面。

首先,从人性的角度来看,《红楼梦》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小说中的人物性格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欲望和追求,他们在面对爱情、权力、财富等诱惑时,展现出了不同的人性光辉和阴暗面。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性的本质和内涵。

其次,爱情也是《红楼梦》的重要主题之一。

小说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展现了纯真爱情的美好与悲剧。

他们的爱情经历了种种磨难和考验,最终却以悲剧收场,让人深感惋惜。

这种爱情主题的呈现,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纯真爱情的向往和赞美,也揭示了现实社会中爱情的无奈和残酷。

再者,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红楼梦》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描绘,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衰败和没落。

小说中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黑暗面,如贪污腐败、道德沦丧、等级森严等。

通过这些描写,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封建社会的本质和弊端。

最后,哲学思考也是《红楼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说中的“真事隐去,假语存焉”的特殊笔法,以及对于命运、因果等哲学问题的探讨,都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这些哲学思考不仅增加了小说的思想深度,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综上所述,《红楼梦》的主题意蕴丰富而深刻,涵盖了人性、爱情、社会、哲学等多个方面。

这些主题的呈现不仅展示了作者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刻的思想洞察力,也为读者提供了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启示意义的文学巨著。

《红楼梦》的情节分析与解读

《红楼梦》的情节分析与解读

红楼梦的情节分析与解读简介《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由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该书以贾宝玉等人物为中心,通过描绘贾府和贾家族成员之间复杂的关系,展示了封建社会中家族、爱情、权力等主题的冲突和矛盾。

本文将对《红楼梦》中的情节进行分析与解读。

情节一:荣府失火在《红楼梦》开篇,荣府发生了一场大火,导致了许多贵重文物和典籍被烧毁。

这个情节不仅是整个故事线索展开的引子,也象征着荣府及其家族逐渐衰落的命运。

作者通过这场火灾暗示了传统封建家族积弊深重、无法长久繁荣的必然结局。

情节二:宝玉与黛玉相识宝玉作为贾母外孙设定了整个故事的主线,在他与黛玉初次相见时,两人立即有了特殊的感情联结。

这个情节展示了宝黛之间后续复杂情感的起点,也反映了传统封建家族婚姻制度束缚下爱情的悲剧走向。

情节三:宝钗与贾宝玉的婚约为了巩固贾宝玉和宝钗的联姻关系,贾母决定将两人订婚。

这个情节充分体现了封建家族中政治利益和亲缘关系相结合的婚姻观念,也展示了权力对于个人幸福选择的束缚。

情节四:黛玉病倒在故事中,黛玉因多种原因逐渐病倒,并最终因病而去世。

这个情节表达了作者对女性命运的悲剧思考,反映了封建规范对于女性自由发展产生的压抑和伤害。

情节五:荣府解散故事结束时,由于种种原因,荣府被迫解散。

一切辉煌富裕都归于虚无。

这个情节再次强调了传统封建家族命运不可逆转的必然结局,也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社会变迁。

结论通过对《红楼梦》中重要情节的分析与解读,我们可以看到曹雪芹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艺术手法展现了封建爱情、家族命运等主题。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更是一幅中国封建社会精神思想风貌的缩影。

它以其深刻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使得《红楼梦》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耀眼的明珠。

《红楼梦》的情本思想

《红楼梦》的情本思想

2021年第14期38文学研究《红楼梦》的情本思想杨梦雅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24对于《红楼梦》,谈到其核心观念便是“情”。

具体而言,即“大旨谈情”的情本位和“万境归空”的情破灭。

囊括十二钗命运的《红楼梦十二支曲》可谓笔笔含情,字字滴泪。

空空道人看此书后,遂“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一个“情”字,就是《红楼梦》的灵魂所在。

一、“情”的历史继承《红楼梦》的“重情”思想是有历史继承的。

明清以来,“重情”思想便开始在社会生活中广泛传播。

阳明心学鼓励人们关注人的个性和情感,李贽《童心说》中讲的“本心”、徐渭文艺思想中的“本色说”、袁宏道的“性灵说”等都将人的天然情感放到了最值得关照的位置上。

《牡丹亭》、《长生殿》、《聊斋志异》等文学作品中涌动着的浓浓情思,为曹雪芹创作抒情最高峰的《红楼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明清时期出现了“人情小说”,这类小说专门以世俗婚恋、家庭生活为书写内容,分以才子佳人小说为代表的言情和以《金瓶梅》为代表的世情小说两大类。

才子佳人小说体现对才、色的重视,要求男女双方才色相称,忽略了情感的自然流露。

《红楼梦》突破了才子佳人小说的局限,贾宝玉不算是才情满怀的才子,林黛玉亦不是倾国倾城的佳人,两人的爱情不是才色吸引,而是心灵相惜、日久生情。

《金瓶梅》的情更多的是一种“欲”,意在暴露复杂社会中的无限丑恶。

男男女女都把追求“性”当作人生目标。

如果说《金瓶梅》用淫秽之笔描绘了一幅纵欲之情的群丑图,那么《红楼梦》便是用性灵之笔书写了一卷以情净欲的真情画卷。

《红楼梦》中涉及性的内容很少,对性的描写也较为隐晦,较为直白的描述也就是“宝玉初试云雨”的情节。

其中描绘更多的是人世间的真情,贾宝玉为“情不情”者,对大千世界的普遍万物都有情。

二、“情”的丰富内涵在《红楼梦》里,“情”不只是爱情,也是亲情、友情,亦是广泛的世态人情。

在小说末回的情榜中,贾宝玉评语为“情不情”,脂砚斋言:“凡世间之无知无识,彼俱有一痴情去体贴[1]”,这就超越了其他人情小说中“情”的内涵,升华到世态人情的高度。

红楼梦中的爱情观分析

红楼梦中的爱情观分析

红楼梦中的爱情观分析《红楼梦》中的爱情观分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品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为一部描绘爱情的长篇小说,它展现了丰富而复杂的爱情观。

本文将针对《红楼梦》中的爱情观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中所包含的特点和意义。

一、爱情观的多样性《红楼梦》中的爱情观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不同的人物角色展现了各自独特的爱情观。

林黛玉的爱情观之于贾宝玉的爱情观就有很大的差异。

林黛玉深情浓意地倾心于贾宝玉。

她对爱情的追求是纯粹、坦诚、浪漫而又坚韧的。

而贾宝玉则在情感上有些犹豫不决,对爱情有时表达得略显含糊,他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常常表现出优柔寡断的特点。

二、双全爱情观的存在《红楼梦》中的爱情观中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双全爱情观。

这种爱情观体现在一些人物角色的感情选择上。

比如贾宝玉既爱黛玉又爱薛宝钗,黛玉也同时深爱着宝玉并表达出爱护娇惯脆弱的情感态度,而薛宝钗则表现出文静贤惠的特点。

这种双全的爱情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男性拥有多个配偶的看法。

三、命运的干预与爱情的变数《红楼梦》中的爱情观也受到了命运的干预以及其他因素的变数的影响。

很多人物角色的爱情遭遇了命运的阻碍,他们的感情无法得到实现。

比如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受到了许多命运的考验和难题的挑战,而最终无法成全。

这表明在《红楼梦》中,爱情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

四、爱情的境界与价值《红楼梦》中的爱情观还体现了一种高尚的境界与价值。

这种境界与价值在作品中通过一些人物角色的感情纠纷中得到了展示。

比如黛玉的爱情观中蕴含着痴情和无私的追求,她对于爱情的追求是坚贞而执着的。

贾宝玉则倾向于享乐、自由和奢侈,这种爱情观体现了一种追逐欲望与快乐的境界。

通过这些人物角色的对比,可以看出《红楼梦》中对于爱情境界和价值的追求,以及对于爱情的不同理解。

综上所述,《红楼梦》中的爱情观具有多样性、双全性以及受命运干预和爱情变数的影响等特点。

红楼梦主旨的看法

红楼梦主旨的看法

红楼梦主旨的看法《红楼梦》是人生之梦。

经历过一番梦幻、宝玉也出走了。

表现人生如梦的主题。

对人世、人生的认识和总结,可以称之为全书的主旨和精髓。

从昨怜破袄寒到今嫌紫蟒长,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到最后不过是一场空罢了。

《红楼梦》即朱门之梦。

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盛衰落为背景,以贾府的衣食住行、家庭琐事、闺阁闲情、红白喜事为经典场景,表现繁华过后终究是一场梦。

毛泽东认为,它是一部以贾府为中心的四大家族的衰亡史,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阶级斗争的历史教科书。

贾王史薛红极一时,眼看他起高楼,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从笏满床到陋室空堂;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原来富贵繁华如梦,荣华富贵,转眼繁华落幕,过眼烟云。

贾府从盛到衰,代表着封建王朝的统治从盛到衰,走向灭亡。

一个旧家族的没落,暴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没落。

预见了封建社会灭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

《红楼梦》是青春之梦。

无情地批判了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封建伦理道德的罪恶。

暴露了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及社会道德观念凶残的吃人本质。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讲述一段凄美绝伦的悲剧故事。

他们的爱情婚姻悲剧,代表着封建帝王所统治下的社会中,无数的家庭都没有幸福的生活,无数男女都没有幸福。

用宝、黛、钗的爱情悲剧和婚姻悲剧,唱青春与生命的挽歌。

发出对封建礼教及腐朽婚姻制度的抗议。

《红楼梦》是一场情觞之梦。

小说赋予宝玉情痴情种性格以上天使命。

《情僧录》暗示大旨言情的主题。

作者写女娲补天,顽石思凡,写木石有情,还泪报恩,情根夙孽,少男少女情事,写太虚幻境,风月宝镜等等。

辛酸泪指现实生活中充满悲恸愁苦的眼泪,作者对亲历的悲欢离合,家族覆亡及兄弟姐妹的遭遇,充满感慨迷茫与无奈。

作者用顽石谒发出慨叹: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这是怀才不遇的哀怨;也是家庭家族情怀、叹苍天难补的社会情怀。

读完全书,我们发现其实竟无一有才补天之男子。

红楼梦中的爱情观

红楼梦中的爱情观

红楼梦中的爱情观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描绘了一个富贵之家的兴衰沉浮,同时也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多面性。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曹雪芹以精湛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各种形式的爱情,展现了红楼梦的独特爱情观。

一、坚贞不移的爱情红楼梦中有许多典型的坚贞不移的爱情。

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情感纠葛。

贾宝玉与林黛玉本是表兄妹,但他们之间的感情却超越了亲情。

贾宝玉对林黛玉深情款款,始终没有变心。

而林黛玉则对贾宝玉表现出深深的爱慕之情,在她最后病重时,甚至将自己的心掏给了她深爱的贾宝玉。

他们之间的爱情虽然没有得到最终的圆满,但却展现了坚贞不移的爱情观。

二、儿女情长的爱情在红楼梦中,还有许多儿女情长的爱情故事。

例如,贾母对宝玉的宠爱就体现了母子之间的深情。

尤其是在贾母临终前,她对宝玉的叮嘱和关怀让人感动。

另外,王熙凤对曹雪芹表现出了深深的儿女之情,她不仅承担起照顾贾瑞的责任,还对曹雪芹的遗书感到伤痛不已。

这些儿女情长的爱情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三、曲折离奇的爱情红楼梦中的许多爱情故事都曲折离奇,充满戏剧性。

例如,宝玉曾与黛玉发生过几次剧烈的争执,但最终他们仍未能在一起。

另外,在红楼梦中,还出现了一些复杂的爱情关系,如宝玉、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纠葛。

总之,红楼梦中的爱情常常经历种种曲曲折折,给读者带来了许多戏剧性的惊喜。

四、包容和宽容的爱情红楼梦中的爱情观还弥漫着包容和宽容的氛围。

贾宝玉对黛玉的种种冷淡、刻薄,得到了黛玉的宽容和原谅。

在林黛玉日渐凋零的过程中,宝玉的一举一动都让她感到心寒,但她依然包容着宝玉,愿意为他付出一切。

这种包容和宽容的爱情观体现了为爱而包容、为爱而宽容的价值观。

总结而言,红楼梦中的爱情观凝聚着曹雪芹深沉的思考和感悟。

在这个作品中,通过各种形式的爱情描绘,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性、情感的多变性和爱情的伟大。

红楼梦无疑是一部关于爱情的杰出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充满人性关怀和情感表达的精彩画卷。

红楼梦的主题与思想内核

红楼梦的主题与思想内核

红楼梦的主题与思想内核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为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复杂结构的长篇小说,它涉及了众多的主题和思想内核。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红楼梦的主题与思想内核。

一、主题一:爱与欲的纠缠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两位主人公之间深厚的感情和相互纠缠的欲望。

贾宝玉对黛玉的深情厚意和黛玉对宝玉的痴情是整个小说的核心,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爱情和欲望之间的复杂关系。

通过展现宝黛之间的爱憎矛盾,以及其他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情爱的种种局限和悲剧。

二、主题二:生死与命运红楼梦以“荣国府”的兴衰为背景,全书贯穿着生死与命运的主题。

贾府作为一个封建豪门家族,命运多舛,终致家族衰落。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描写贾府成员的生辰八字、宿命等因素,将个人命运与家族命运结合在一起。

贾府不仅代表了一个家族的兴衰,更象征了整个封建社会的衰落与消亡。

红楼梦通过对命运的揭示,对封建社会的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探索。

三、主题三:人性的善恶与纯净红楼梦是一部充满世俗与人情的小说。

作者通过描绘各色人物的品德与行为,深入剖析人性的善恶与纯净。

小说中的贾宝玉虽然具有纯真善良的一面,但在权力与情欲的双重诱惑下也逐渐沦为混乱的世故之人。

黛玉则被塑造成一个善良纯洁的女子,但她内心的多愁善感也使她深陷痛苦的情感漩涡。

通过对人性的描绘,红楼梦对人情世故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四、主题四:封建伦理与道德观念红楼梦是一本关于封建伦理和道德观念的小说。

小说中的众多情节与人物形象都与封建礼教、家族观念、男权思想等密切相关。

例如,贾宝玉与秦可卿的春宵梦交、贾母对贾宝玉的溺爱等情节,都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伦理观念与道德标准。

红楼梦通过对封建伦理与道德观念的揭示,对封建社会的弊病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综上所述,红楼梦的主题涵盖了爱与欲的纠缠、生死与命运、人性的善恶与纯净以及封建伦理与道德观念等方面。

语文红楼梦中的主题分析

语文红楼梦中的主题分析

语文红楼梦中的主题分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叙事手法,展现了丰富而复杂的人性,揭示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呈现出多个主题与议题。

本文将对《红楼梦》中的主题进行分析。

一、爱情与婚姻《红楼梦》以宝黛之间的爱情故事为核心,展现了封建社会下婚姻的残酷与无奈。

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充满了甜蜜与痛苦,他们深爱着彼此,却因命运的捉弄无法在一起。

这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于个人感情的束缚,揭示了婚姻制度对爱情的压抑。

同时,《红楼梦》中的婚姻也展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

宝玉的多次婚姻被迫与自愿交织在一起,他与贾母安排的婚姻并不令他快乐。

这暗示了封建礼教对于个人选择和幸福的限制,以及家族利益对于个人意愿的压倒。

二、财富与权力财富与权力是《红楼梦》中另一个重要主题。

作品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描绘了官僚地主阶级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

贾家的荣华富贵和王家的权势高位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阶级差距和权力架构。

作者透过描写这些贵族家族的兴衰荣辱,暗示了人生无常与世事变迁的真实面貌。

同时,《红楼梦》也揭示了财富与权力的脆弱性。

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衰落与消失,折射了封建社会体制的虚弱与不可持续性。

这也体现了财富与权力的虚无和对于幸福的虚假追求。

三、人性与命运《红楼梦》通过众多人物形象的刻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性。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丰满的形象,展现了人性的善恶、悲欢、痛苦与欢乐。

他们的命运纠葛与情感纷争,呈现了人生的坎坷与辛酸。

《红楼梦》中也反映了命运对于人生的支配与左右。

贾家的衰败与宝玉、黛玉的早逝,说明了人生命运的无常和不可掌控性。

这也启示着人应该顺应命运、珍惜眼前,对待人生抱有淡然的态度。

四、艺术与现实《红楼梦》是一部艺术作品,它追求艺术的完美与境界。

通过对诗词、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艺术的崇高追求。

同时,艺术也成为人们逃避尘世烦恼的一种方式,是对现实的一种遥远憧憬。

红楼梦的情感表达

红楼梦的情感表达

红楼梦的情感表达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以其精湛的情感描写而闻名于世。

作品中的每一个角色都饱含着丰富的情感,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内心独白和互动关系,展现了作者对人性情感的深刻洞察和细腻描绘。

首先,红楼梦中的爱情情感是作品的核心,贯穿始终。

作品中的主要情感线索之一是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

他们从小就有着特殊的感情纽带,彼此深爱着对方,但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在一起。

他们之间的情感表达主要通过细腻的对话和心灵的交流来体现。

例如,在贾宝玉生病时,林黛玉为他绣制了一块锦帕,这个简单的举动表达了她对他的深情厚意。

而贾宝玉也通过种种方式表达了对林黛玉的爱,比如为她画像、为她写诗等等。

这些情感的表达不仅展现了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更深层次地揭示了他们对彼此的理解和关心。

除了爱情,红楼梦中还展现了丰富的友情情感。

作品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贾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深厚友谊。

他们从小一起长大,互相扶持,互相关心。

在黛玉生病时,贾宝玉不离不弃地守在她的身边,为她煮药、擦汗,展现了他们之间真挚的友情。

此外,作品中还有贾宝玉和薛宝钗之间的友情,尽管薛宝钗是贾宝玉的妻子,但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朋友。

他们彼此欣赏、信任,互相支持,这种友情的情感表达体现了作品中人物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红楼梦中的情感表达不仅限于爱情和友情,还涉及到家庭情感。

作品中的家庭关系错综复杂,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也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例如,贾母对贾宝玉的宠爱和关心,体现了母子之间深厚的情感。

贾母对贾宝玉的宠爱不仅体现在物质上,更体现在精神上。

她时刻关心贾宝玉的一举一动,为他排忧解难,为他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贾宝玉也对贾母充满敬意和感激之情,他常常为贾母写诗,表达对她的崇敬和爱戴。

这种家庭情感的表达不仅展示了贾母和贾宝玉之间的深情厚意,也揭示了古代家庭关系的特点和价值观。

此外,红楼梦中还有丰富多样的其他情感表达,如亲情、恩情、仇恨等等。

这些情感的表达通过人物之间的互动、言行举止和心理描写来呈现。

红楼梦的情与理

红楼梦的情与理

红楼梦的情与理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长篇小说之一。

作为一部描写爱情、友情、家族关系及社会道德伦理的小说,红楼梦融合了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因素和深刻的生活哲理。

在红楼梦中,情与理的关系贯穿始终,成为小说的核心主题。

本文将从情与理的角度探讨红楼梦中的故事情节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内涵。

情,是红楼梦的核心情感表达,贯穿了整个故事的始终。

红楼梦中的爱情主要集中在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和王熙凤等角色身上。

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既真实而又充满戏剧性。

贾宝玉对黛玉表达了深情厚意,黛玉也对宝玉暗生情愫。

然而,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这段爱情最终只能以悲剧收场。

薛宝钗作为林黛玉的对立面,她的出现给故事增添了新的情感线索,她的淡然与从容使得贾宝玉对她心生倾慕之情。

王熙凤则以她聪明机智和敢爱敢恨的个性赢得了贾宝玉的欢心。

然而,红楼梦中的情感并不仅限于爱情,还包含着友情和家族关系等更加复杂的情感。

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情感,既是爱情也是深厚的友情。

他们心灵相通,无论是在快乐时光还是在困境中,都相互支持和安慰。

他们之间的友情真挚而又珍贵。

而贾宝玉与宝姑娘之间的亲情,也是红楼梦中动人的一幕。

他们经历了共同的成长历程,彼此之间有着无法割舍的亲情纽带。

在红楼梦中,情与理的碰撞与对抗也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部分。

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他们的情感和行为往往是在社会道德与个人欲望之间作出选择的结果。

例如,王熙凤以她的聪明和机智在家族中立下赫赫战功,但她的手段也常常超越了传统的道德底线。

另外,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受到了众多因素的制约,如家族的利益、社会的压力等。

这些因素在情与理之间造成了冲突和矛盾,在小说中众多的悲剧情节也正是由于情感与理性的不协调所导致。

红楼梦中的情与理,不仅仅是人物角色之间的关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真实写照。

作为一部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红楼梦通过对世俗伦理和家族道德的描绘,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情感与理性的关系。

红楼梦男女关系解析

红楼梦男女关系解析

红楼梦男女关系解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也是对男女关系展现和解析较为深刻的一部作品。

通过对红楼梦男女关系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情感纠葛、社会制约和角色定位等方面的内涵。

一、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关系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关系可以称之为“情投意合,互为知己”。

宝玉对黛玉表达了深情厚意,而黛玉则倾慕宝玉的才情与人品。

二人之间,虽然有时会因为一些误会或其他原因而产生矛盾,但他们最终的目标都是希望能够相守在一起,守护彼此的爱情和友谊。

二、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关系贾宝玉与薛宝钗之间的关系可以称之为“命中注定,遗憾相随”。

宝玉对宝钗只有敬仰和好感,但在家族势力和外力的影响下,两人最终无法走到一起。

在红楼梦这样一个充满离合悲欢的世界中,宝玉与宝钗的关系充满了遗憾和无奈。

三、贾宝玉与王熙凤的关系贾宝玉与王熙凤之间的关系可以称之为“互利互惠,功利性婚姻”。

王熙凤是一个明理精明、处事果断的女子,在家族的考虑下,贾宝玉与王熙凤结为夫妻。

他们之间的婚姻关系虽然不够浪漫和理想,但可以说是一种互相利用和互相尊重的关系模式。

四、贾宝玉与薛蟠的关系贾宝玉与薛蟠之间的关系可以称之为“情同兄弟,替代兄长”。

薛蟠是薛姨妈的独子,但他自小与贾宝玉相伴成长,二人情同手足。

尽管在家族地位和社会身份上,贾宝玉与薛蟠有着明显的差异,但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却是无法割舍的。

总结起来,红楼梦中的男女关系十分丰富多样,每一个关系都展示了不同的情感模式和社会制约。

通过对这些关系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思考现实中的男女关系,并从中汲取一些启示和教训。

红楼梦就像一面镜子,通过其男女关系的描绘,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人性的复杂与辩证。

在今天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可以对红楼梦中的男女关系进行反思,更加注重和强调平等、和谐、尊重和真诚的人际关系的构建。

红楼梦的情节分析

红楼梦的情节分析

红楼梦的情节分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细腻、深刻的描写和复杂的情节而闻名于世,深深地吸引着读者。

本文将对红楼梦中的情节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情感纠葛、人物关系和寓意。

一、荣府三世情缘的错综复杂红楼梦的情节之一是荣府三世情缘的错综复杂。

荣府是红楼梦故事中一个重要的场景,荣贵族中的贵妇以及她们之间的纠葛构成了红楼梦情节的主要线索之一。

贾府中有宝玉、黛玉、王熙凤等众多贵妇,她们之间的情感纠葛错综复杂。

宝玉对黛玉钟情,但却被迫与王熙凤结婚;黛玉爱宝玉却被视为妾室;王熙凤无法接受宝玉对黛玉的情感,因此对黛玉心生嫉妒。

这一系列情节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感情的纠结,令读者陷入其中。

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为核心情节之一。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男主角,林黛玉是他的表妹,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情感亲密。

然而,由于宝玉的身份和黛玉的婚姻状况,他们的爱情没有得到真正的实现。

贾宝玉尽管对黛玉深情款款,但却无法改变她的命运。

最终,黛玉因病而亡,贾宝玉也迷失了自我。

这一悲剧爱情故事给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反映了社会现实对爱情的限制和人生的无奈。

三、林黛玉与薛宝钗之间的情感比较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两个对比鲜明的女性形象,她们之间的情感比较也是情节的一部分。

林黛玉是贾府中的贵女,她独立、敏感、情绪化,常常陷入忧郁之中。

薛宝钗则是贾府中的另一位贵女,她温柔、理智、善解人意。

尽管黛玉的才情和美貌让人为之倾倒,但宝钗的懂事和体贴更加适合宝玉的需求。

这种对比和情感挣扎增加了故事的复杂性,也展示了不同女性形象的存在和相互之间的冲突。

四、贾府婚姻制度下的人际关系红楼梦中的情节不仅仅局限于个人感情纠葛,还涉及贾府婚姻制度下的人际关系。

作为封建社会,贾府的婚姻制度充满了复杂性和利益纠葛。

例如,王熙凤将宝玉嫁给薛宝钗,目的是为了博取利益和地位的提升。

这种以利益为导向的婚姻制度导致了王熙凤和其他女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增加了故事情节的紧凑性和冲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旨言情——《红楼梦》情之解读
《红楼梦》代表着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没有任何借口可以让我们不读这本书。

按原著意思,《红楼梦》又称《石头记》、《情僧录》和《风月宝鉴》。

这印证了作者所言:本书“大旨言情”。

一个“情”字,贯穿全文,是显而易见的“文眼”。

宝玉作为核心人物承担着解说全书主旨的任务,他就是那个“情僧”、那块“石头”。

围绕宝玉,作者设置了一个由若干男女人物组成的形象体系,他们从各个侧面揭示了作者对“情”字的认识,丰富着宝五的形象,阐述着全书的主旨。

依对情感的态度,《红楼梦》中的人物大致可分为男女两类。

男人的情感态度大都主动、积极,女人的情感态度大都被动、消极,个中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成因。

作者称为“痴男”、“怨女”,贾宝玉则用孩子气十足的话说:女人是水做的骨肉,而男人则是泥做的骨肉。

他们组成一个完整的形象体系,共同诠释着作者的情感立场与情感态度。

宁国府贾敬,可称“绝于情”。

身为长房长子,虽高母在堂,儿孙绕膝,仍执意弃家修道,是极端的不负责任。

魏晋人称“太上忘情,太下不及情”,贾敬显然没有达及“太上”的境界。

他的死是因为偷吃仙丹,妄图撇下同道,一人升天,这肯定是极端自私的行为。

情感以共通和共同为至高境界,自私是情感的对立面,因此,贾敬于情不是“忘”,而是“绝”。

现任族长贾珍,可称“纵于情”。

贾府之中,唯他为大。

与儿媳妇偷情,致秦可卿夭亡。

只有贾珍,才有胆量敢把那丧事办得惊天动地、无人能管。

至于与两个小姨子不清不楚、居丧期间公然聚赌等等情状,更是无法五天。

一己之“情”,作如此夸大,则贾珍之“珍”无论是“珍惜”之“珍”,还是“真假”之“真”,都已经构成对“情”的反动。

荣国府贾赦,可称“肆于情”。

和敢爱敢恨敢作敢为的贾珍相比,这位做大叔的有些等而下之。

只要看他夺古扇打贾琏一段,已是丑态百出;至于胁迫鸳鸯做妾一段,更是变本加厉。

贾珍做事,不论为情人还是为朋友,还有一个“情”字;贾赦做事,就只为一个“欲”字了。

贾琏是“滥于情”。

用贾母的话讲,这位大公子是“不管香的臭的,都往自己屋里拉”。

他不是靠大脑,而是靠下半身生存。

肤浅、短视、怯懦、自私的情感态度,令这个外表堂堂的人实在乏善可陈。

贾蓉是“乱于情”。

“情”为天伦,绝不可乱。

但贾蓉不仅和风姐不明不白,还与父亲同时并背着父亲和两个小姨不清不楚,实在是无耻之尤!
贾芸是“巧于情”,如果情需要用手段争取,而非用真心面对,能有真情吗?蒋玉函是“多于情”,他和宝玉甫见一面便解腰带以相赠,未免轻率。

宝玉挨打,
起因之一就是因为这位情哥哥不知跑到何处又碰上了哪位情哥情妹,则情宜专不宜滥就是当然之理。

至于薛蟠自是不及情,而贾瑞更是只有“欲”没有“情”了。

在佛教概念中,“色”是世间万物,“情”是对世间万物的情感。

如果“情”在万物间流连,像贾赦迷恋古扇一样,就是执著于假象。

因为“情”应另有归属,归属于天地精神,化身大同,方有境界可言。

上述诸人专注于“色”,应该就是作者所谓的“色鬼”,体现着“情”的否定意义。

被称为“混世魔王”的贾宝玉原本就是这样的“色鬼”。

秦钟、宝玉被认为是一人两面,自不必讲,就是其他男人的毛病,宝玉也基本全齐,用王夫人的话讲,“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只是在与黛玉相爱的过程中,他的情感态度才得以不断升华;在目睹众女子百花凋零的结局后,他的情感境界才产生了深刻变化。

言及众女子的情感态度应先说王熙凤。

凤姐儿是“工于情”。

这位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不仅在外场上工于心计,在情场上同样工于心计。

和别的女子不同,她的情感态度很主动,甚至可以玩弄众多男人、女人于股掌之间。

这样主动、精明的情感态度换来的最终结果,是贾琏一纸愤怒的休书,所谓“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别人的悲哀如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暗合“原应叹息”)等是无奈,凤姐儿的悲哀是自找还是自保呢?关键在于她这种攻击性的自我保护没有成功地保护好她自己。

她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她的手下败将贾琏最终掌控了她的命运。

在那个时代,“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定局,似乎无可逆转。

最悲惨的是秦可卿。

秦可卿是“殉于情”。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经曹雪芹删改后的《红楼梦》没有了“遗簪”、“更衣”以及“淫丧天香楼”等文字,我们只能设想她与贾珍之间发生的故事。

应该是她动了真情,投入了包括生命在内的全部,得到的不过是一个轰轰烈烈的葬礼,如此而已。

因此她的名字叫“情可轻”。

迎春是“木于情”。

她只能消极地接受命运的拨弄,木然忍受冤屈,哭都不敢出声,情感深蕴内心从来未曾发放。

至于惜春更是不敢动情,小小年纪,冷若老尼,令人大感痛惜。

没有情感经历,能够悟透人生?应该是件不可能的事。

妙玉是“洁于情”。

身为带发修行人,她不仅未褪凡心,而且格外挑剔。

凡心难褪不是她的错儿,她的错儿在于“过洁世同嫌”。

对洁的追求让她的情感态度只有朦胧的暧昧。

除了冷眼,她什么也没有得到。

晴雯也是这么一位,她对袭人、麝月等人与宝玉之间的混乱情感只有蔑视,却偏偏替人担了一个足以致自己于死地的虚名。

李纨是“定于情”。

这位青春寡居的妇人竟有如止水一般的内心。

古代妇女的诸般美德聚集在李纨一身,她似乎是最值得赞美的一个人。

但赞美背后是几十年荒废的青春,几十年的青春怎么能形同“槁木死灰”?她赢得了别人的赞美,赢得了“凤冠霞帔”,丧却了自己的青春和幸福。

那所谓“凤冠霞帔”只是“枉与他人做笑谈”而已。

但有情而能定,李纨的消极人格有着绝对伟大的力量。

薛宝钗是“达于情”。

她似乎是一个成功的自我保护者,她的消极的情感态度体现为一份成熟和精明。

“人云藏愚,自谓守拙”,她压抑自己的内心情感,以理性的冷静、包容的态度、平和的方式来处理一切情感问题。

年纪轻轻,却历练老成。

但问题在于,她得到了宝玉,却没有得到爱情。

宝钗有比别人更大的悲哀!
史湘云是“高于情”。

她的判词是:“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她和宝玉、黛玉好,但她看不上宝黛之间你疑我猜的情感儿戏。

由于家境艰难,她想的是比儿女私情更大也更艰难的生计问题。

但无论生计如何艰难,湘云的情感仍然那样热烈、奔放,那样率真、天然。

只有她才能做到这个“高”字。

探春在这一点上和她很相似,不斤斤计较于儿女私情,遂步步接近天地精神,情感境界自然就高一些。

唯有黛玉最大胆,她是“勇于情”。

她爱得勇敢、热烈、专一、执著,用情之深与用情之专无人能出其右。

她对情感的理解与对生命的理解互为表里。

悲观与绝望以及强烈的抗争让她的爱情如此美丽,但她深深知道自己挣脱不了命运的束缚。

自知死期将近,黛玉开始平静下来,焚过诗稿之后,她“不哭”,“反而笑了”。

她用死亡为自己一生忠贞不二的爱情画上了句号,还用死亡唤醒了宝玉、提升了宝玉。

但在贾母、王夫人等人眼中,黛玉可是个糊涂孩子啊!
这些女子俱属“情痴”,她们的情感运程让宝玉惊诧不已。

目睹百花零落,宝玉无能无为的感觉是如此强烈,除了诧异与悲哀,他能够拥有的只是无奈。

回过头看看那些男人们,宝玉又深为鄙视,鄙视到无以复加,甚至引发对自己的鄙视。

宝玉的情感历程是一场沧桑巨变。

历尽沧桑之后,宝玉回归成为一块石头。

这块石头有着更加丰富也更加内敛的内心世界和感情生活。

宝玉的情感态度由肤浅的抓挠转为沉静的领悟。

太上忘情,太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俗语也有“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足见情感是人生之必备必经。

没有一份深刻的情感,就无法领略更加高尚的人生境界。

梁启超曾说过:“天下最神圣的莫过于情感。

情感的性质是本能的,但他的力量能引人到超本能的境界;情感的性质是现在的,但他的力量能引人到超现在的境界。

我们想人到生命之奥,把我的思想行为和我的生命拼合为一,把我的生命和宇宙众生拼合为一,除却通过情感这一道关门,别无他路。

”膏粱子弟贾宝玉走过的就是这样一条路,路的左边是一排男人,右边是一排女人。

宝玉打破情关,一路走来,走得跌跌撞撞,但是,他走过来了。

这个过程,就是全部!
看《红楼梦》,就要看出它是“大旨言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