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范文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前言实验诊断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与基础医学间的桥梁学科。
也是临床医学与实验医学研究都必须具备的一门独立学科。
近年来,医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飞速发展,实验诊断学也因此以每年40%左右的速度在更新。
故而,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上,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组织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学科,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大纲以王鸿利教授主编的《实验诊断学》英文版教材为依据,重点讲授临床血液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并通过对临床一般检验的实际训练,达到理解实验诊断对临床诊治的重要性,学会正确评价实验结果。
本课程教学时数为45,其中实验课15学时,理论授课30学时。
教学中,学生可以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专业五年制的《诊断学》和John Bernard Henry 主编的《Clinic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by Laboratory Methods》中的相关内容。
一、临床血液学一般检验【目的要求】1.掌握:外周血细胞计数的方法和临床意义;Hb、Ret、Hct、RDW、红细胞三个平均指数、血沉、测定的方法和临床意义;贫血实验室诊断;溶血实验室检查。
2.熟悉:血细胞分类、血细胞形态异常的意义。
3.了解:血液分析仪全血细胞计数的内容和参考值。
【教学时数】理论课3学时【讲授内容】1.血液一般检验:(1)外周血细胞计数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2)血红蛋白测定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
(3)红细胞比容测定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
(4)红细胞沉降率测定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
(5)红细胞三个平均指数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
(6)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
(7)血涂片检查方法、临床意义。
2.血液分析仪:检测项目和参考值。
3.贫血的检查:贫血的诊断和分型、溶血检查、溶血性贫血的诊断和分类。
【自学内容】1.红细胞的起源、主要生理功能。
2.五种白细胞的起源、主要生理功能。
临床医学本科诊断学教学大纲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名称:实验诊断学; 英文名称:laboratory diagnostics课程编码:211075学分:2.0分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0学时;实验学时:12学时适应专业:临床医学本科先修课程: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执笔人:田志明审订人:李会廷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实验诊断学》介绍各种实验室检查内容、方法、各个指标的正常参考值及其在疾病诊断过程中的临床意义。
从而,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给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
通过教学,学生能独立进行问诊和体格检查,并能综合问诊、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写出完整的病历。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四篇实验诊断 (14学时) 重点和难点: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的正常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白细胞计数,分类计数等血液一般检查的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骨髓细胞学检查内容方法和临床意义;血小板计数参数及其临床意义;二、尿、粪常规检查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脑脊液、浆膜腔积液检测的临床意义;三、肾功能检查的正常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四、肝功能检查的正常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第一章概论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测第四章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第五章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第六章肝脏功能检测常用的实验室检测第一篇(第一、二、三章)问诊(2学时)本篇重点和难点:一、了解问诊的重要性及在诊断疾病中的重要用用;问诊是了解病情及疾病全过程的最好方法;掌握问诊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了解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
第一章问诊的重要性第二章问诊的内容第三章问诊的方法与技巧第三篇病历书写 (4学时)重点和难点: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第一章书写病历基本规则和要求。
第二章病历的种类、格式与内容第三章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三、教学基本要求(1)能独立通过问诊收集病史,并了解主诉和症状的临床意义。
(2)能书写完整的病历,根据问诊、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的结果,作出初步诊断。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
实验诊断学》课程简介( Laboratory diagnostics )一、总学时数40:理论学时数22 实验学时数18 学分数:2二、承担课程教学单位第一临床学院检验科三、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实验诊断学是涉及多学科的一门边缘学科,专门讲授用实验室手段对人体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等标本进行分析检验,其检验结果可为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制定防治措施、判断预后等提供科学依据,属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性课程。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正确采集、保存和送检标本的方法;掌握各项检验的适应症,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熟悉或掌握血、尿、粪、体液等常规检验的原理,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课程的基本要求㈠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⒈ 了解实验诊断学的性质、地位、主要内容。
⒉ 掌握常用实验诊断项目选用的适应症。
⒊ 熟悉和掌握:血、尿、粪常规检验及常用临床血液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和临床微生物学检查标本的正确采集和送检要求。
⒋ 掌握以下检验项目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了解检测原理:⑴ 血液一般检查和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⑵ 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正常人的血象和骨髓象检查。
⑶ 血栓与止血功能障碍检查。
⑷ 尿液一般检查。
⑸ 粪便一般检查。
⑹ 常用肝、肾功能检查。
⑺ 脑脊液检查。
⑻ 浆膜腔积液检查。
⑼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⑽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⑾ 临床病原体检查.㈡基本技能⒈ 掌握血、尿、粪一般实验室检查的操作技能,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
⒉ 熟悉骨髓细胞发育各阶段的形态学特征。
⒊ 了解其他常用检验技术的操作。
五、必须先修习的课程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六、所用教材和参考书籍⒈ 教材:陈文彬主编. 诊断学.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⒉ 参考书:临床血液学,实验诊断学,临床检验基础。
七、考试成绩的折算方法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或见习成绩占:20%理论成绩占:70%第一次课概论、目的和要求⒈ 了解实验诊断学的定义,主要任务,学习内容。
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doc
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学、四年制医学影像本科专业用)一、实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诊断学》是医学各专业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
诊断学实验则在诊断课中占很大比重,主要目的是通过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将来进入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诊断学实验的内容,包括收集临床资料的步骤和方法、全身体格检查、心电机使用及心电图讲解,是医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
二、实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诊断学》的实验教学环节包括临床技能培训、课间实习、临床技能考试等。
除课堂教学外,大量的实践课是在技能训练室和病房中进行,在病房中了解病史采集方法,了解各种异常体征及正规的检查手法。
在反复医疗实践中,逐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检查方法和检查技术,逐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
考试是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实验考试成绩为20分(占总成绩的20%),实验考试是检验学生的实际动手查体的能力,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检验与考核。
三、课程总学时根据教务处下发的教学计划,中医学、医学影像本科专业诊断学实验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体格检查18学时等,技能考核4学时,心电图实习8学时,临床见习6学时。
实验教学进度及学时分配表注:实习内容遵着《诊断学实习指导》执行四、实习内容及要求第一次实习一般状态检查头颈部检查;目的要求通过观看《一般状态、头颈部检查》录像片和老师讲解示教使学生掌握一般状态、头颈部检查的内容、顺序、操作手法及注意事项。
实习内容1.一般检查:观察发育、营养、面容、意识等;2.一般状态: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3.头颈部检查:头部视诊、触诊;眼、耳、鼻、口检查;4.浅表淋巴结的检查;甲状腺的视、触、听诊。
第二次实习胸廓、肺和胸膜目的要求掌握胸壁、胸廓和乳房的检查手法。
实习内容1.胸廓外形、皮肤、呼吸运动;2.乳房视诊、触诊手法;有包块时注意事项;3.肺部叩诊手法及正常叩诊音;4.肺上界、前界、下界叩诊方法;5.肺部听诊顺序及正常听诊音。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
《实验诊断学》课程简介(Laboratory diagnostics)一、总学时数40:理论学时数22实验学时数18学分数:2二、承担课程教学单位第一临床学院检验科三、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实验诊断学是涉及多学科的一门边缘学科,专门讲授用实验室手段对人体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等标本进行分析检验,其检验结果可为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制定防治措施、判断预后等提供科学依据,属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性课程。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正确采集、保存和送检标本的方法;掌握各项检验的适应症,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熟悉或掌握血、尿、粪、体液等常规检验的原理,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课程的基本要求㈠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⒈了解实验诊断学的性质、地位、主要内容。
⒉掌握常用实验诊断项目选用的适应症。
⒊熟悉和掌握:血、尿、粪常规检验及常用临床血液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和临床微生物学检查标本的正确采集和送检要求。
⒋掌握以下检验项目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了解检测原理:⑴血液一般检查和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⑵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正常人的血象和骨髓象检查。
⑶血栓与止血功能障碍检查。
⑷尿液一般检查。
⑸粪便一般检查。
⑹常用肝、肾功能检查。
⑺脑脊液检查。
⑻浆膜腔积液检查。
⑼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⑽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⑾临床病原体检查.㈡基本技能⒈掌握血、尿、粪一般实验室检查的操作技能,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
⒉熟悉骨髓细胞发育各阶段的形态学特征。
⒊了解其他常用检验技术的操作。
五、必须先修习的课程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六、所用教材和参考书籍⒈教材:陈文彬主编. 诊断学.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⒉参考书:临床血液学,实验诊断学,临床检验基础。
七、考试成绩的折算方法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或见习成绩占:20%理论成绩占:70%第一次课概论一、目的和要求⒈了解实验诊断学的定义,主要任务,学习内容。
⒉熟悉标本收集和保存的注意事项。
诊断教学大纲
《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Laboratory diagnosis)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3110051 课程总学时:20/12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2/3 学分:1.5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眼视光、法医、口腔、麻醉、影像、中医、预防医学、临医专升本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章次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一实验诊断学概论 2 2二临床血液学检测1:血液一般检测 5 2 3临床血液学检测2:血细胞形态特二5 2 3征及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三血栓与止血检测 2 2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1:尿5 2 3四液检测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2:脑四2 2脊液、浆膜腔积液检测六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 2 2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及临床五、七2 2常用生物化学检测八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5 2 3九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 2 2总计32 20 12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实验诊断学是论述通过实验检测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它是一门重要的临床与基础医学间的桥梁学科,也是临床医学与实验医学研究都必须具备的一门独立学科。
通过对临床实验室检查的学习和实际训练,使学生理解实验诊断对临床诊治的重要性,学会合理选择检验项目及正确评价实验结果。
3、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上,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临床化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学科,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教材:《诊断学》第7版,陈文彬、潘祥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1月出版。
推荐参考书《实验诊断学》(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第1版,王鸿利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年8月出版。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理论考核+实验成绩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血液一般检查(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 3学时实验血细胞形态检查(白细胞分类计数) 3学时实验尿液常规检查 3学时实验免疫学检测(乙肝两对半检测) 3学时实验二、教学内容纲要第四篇实验诊断第一章概论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实验诊断学的概念;参考范围与医学决定水平;常用诊断性实验的评价指标。
实验诊断大纲
《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实验诊断(Laboratory Diagnosis)主要是运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的实验室技术和方法,通过感观、试剂反应、仪器分析和动物试验等手段,对人体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组织细胞等标本进行检验,以获得反映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的客观资料。
对协助临床明确疾病的诊断、观察病情、制定防治措施、判断预后等均有重要意义。
也为开展医学实验研究提供必须的技能和有益的数据资料。
因此,实验诊断是诊断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纽带,也是临床医学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实验诊断学(laboratory diagnostics)是以检验的临床应用为目的,是解释疾病规律以及诊断和防治疾病最基本的理论和方法。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临床思维,运用实验结果,综合为临床所用。
通过检验结果所反映的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等客观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分析。
同时要求学生掌握血、尿、粪便常规检验以及生化、免疫、微生物、血库等方面各种检验项目的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
二、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各项检验的适应证和选用原则。
2、悉和了解检验原理和方法、标本的采集和处理以及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
3、掌握各项常用检验的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4、学会临床思维,能运用这些检验结果,结合其他临床资料综合分析,进行诊断和防治工作。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实验诊断学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概念。
2.掌握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3.熟悉实验诊断的一般临床应用、评价和影响因素。
4.了解临床检验的进展与现状及常用仪器实验诊断学。
5.了解实验诊断学与医学检验的关系与区别。
6.了解实验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应用范围、学习方法和要求。
[教学内容]1.实验诊断学的定义、地位和特点。
2.简述实验诊断学发展史及当代特征。
3.如何正确地运用医学检验。
4.指出学习重点和学习要求。
一、血液一般检查(一)[目的要求]1.掌握血液一般检查的内容和临床应用。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精神医学专业使用)济宁医学院临床学院二OO六年六月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主任:马伟开课单位:济宁医学院诊断学教研室课程编码:课程中文名称:实验诊断学课程英文名称:laboratory diagnosis《实验诊断学》是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以临床诊断为教学中心。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熟悉或了解检验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各项检验的适应症、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使学生掌握临床思维,运用实验结果,综合为临床所用。
通过检验结果所反映的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等客观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分析,判断健康状况,指定临床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等,为学习其它临床课程和今后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先修课程要求: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课程。
本课程计划45学时,3学分。
选用教材: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教学手段:课堂讲解+实验教学考核方法:闭卷理论+实验考试教学进程安排表课内实验安排(实验课教学大纲另行制订,此处只简要标注下列内容)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熟悉实验诊断学概念,主要内容,正确选择实验室项目。
二、课程内容(一)掌握实验诊断的定义(二)掌握常用标本采集的方法、注意事项及参考值概念。
(三)了解实验诊断及实验诊断常见影响因素。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重点是掌握实验诊断的定义和标本采集的方法,了解学习实验诊断的重要性。
难点是“两会”,即会开化验单,会看化验单。
四、思考与练习1、通过学习实验诊断,如何做到“两会”?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验第一节血液的一般检查一、学习目的(一)掌握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参考值及结果变化的临床意义,了解检验方法。
(二)熟悉贫血的形态学分类,以及红细胞比积,红细胞各项平均指数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三)熟悉网织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沉降率测定,掌握其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二、课程内容(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理变化,参考值以及病理性增、减的临床意义。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
《实验诊断学》教案大纲前言实验诊断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与基础医学间的桥梁学科。
也是临床医学与实验医学研究都必须具备的一门独立学科。
近年来,医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飞速发展,实验诊断学也因此以每年左右的速度在更新。
故而,在实验诊断学教案上,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组织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学科,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大纲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王鸿利教授主编的《实验诊断学》教材为依据,重点讲授临床血液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并通过对临床一般检验的实际训练,达到理解实验诊断对临床诊治的重要性,学会正确评价实验结果。
本课程教案时数为(包括考试),其中实验课学时,理论授课学时。
教案中,学生可以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实验诊断学》英文版教材和主编的《》中的相关内容。
教案内容和时数一、临床血液学一般检验【目的要求】.掌握:外周血细胞计数的方法和临床意义;、、、、红细胞三个平均指数、血沉、测定的方法和临床意义;贫血实验室诊断。
.熟悉:血细胞分类、血细胞形态异常的意义。
.了解:血液分析仪全血细胞计数的内容和参考值。
【教案时数】理论课学时【讲授内容】.血液一般检验:()外周血细胞计数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血红蛋白测定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
()红细胞比容测定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
()红细胞三个平均指数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
()血涂片检查方法、临床意义。
.血液分析仪:检测项目和参考值。
【自学内容】.红细胞的起源、主要生理功能。
.五种白细胞的起源、主要生理功能。
.血红蛋白分子检查。
【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小体、中性粒细胞核左移、中性粒细胞核右移.问答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的临床意义?()白细胞计数与分类的临床意义?二、体液(粪便)的一般检查【目的要求】.掌握:尿液一般检验、粪便检验及隐血实验、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教学大纲《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使用)Ⅰ前言实验诊断学(Laboratory diagnosis)是诊断学的一部分,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一门桥梁学科。
实验诊断学教材是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体系中一门重要课程,是医学生的必修课。
实验诊断学实习指导编写中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验与临床结合,并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因而本实验指导中突出了实践性、实用性、启发性。
在内容上分为实验部分和病例分析部分。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妇产科学、口腔医学、急救医学、眼耳鼻喉科学、医学美容、影像学、法医学、临床心理学专业(方向)学生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
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72学时,其中检体诊断28学时,完整病历书写4学时,异常体征4学时,实验诊断24学时,心电图检查12学时。
四教材:《诊断学实验指导》,自编,陈琦,2006年。
Ⅱ正文实验一血液检查(一)一教学目的在掌握毛细血管采血法、光学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及维护、改良牛勃氏计数盘的结构及使用方法的基础上,了解网织红细胞测定法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测定法。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毛细血管采血法。
(二)掌握光学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及维护。
(三)掌握改良牛勃氏计数盘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四)掌握红细胞计数的测定方法(目测法),熟悉血红蛋白测定方法。
(五)了解网织红细胞测定法。
(六)了解红细胞沉降率(ESR)测定法。
三教学内容(一)光学显微镜的正确使用与维护。
(二)改良牛勃氏计数盘结构及使用方法。
诊断学精品教学(温州医科大学)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doc
第四篇实验诊断第一章实验诊断学概论目的与要求(一)了解:医院检验科(或实验诊断中心)的专业设置;医学检验(检验医学)的发展前景熟悉:实验诊断的作用与检验项目的利用;检验标本的采集与影响因素;检验结果的报告方法与结果分析;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掌握:实验诊断学的概念;参考值与医学决定水平教学内容一般介绍: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医院检验科(或实验诊断中心)的专业设置;临床检验的进展与现状;实验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应用范围及学习要求详细讲解:临床标本的采集与影响因素;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三)重点讲解:实验诊断的临床应用与评价;如何正确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何为参考值与医学决定水平第二章血细胞的自动化分析及临床应用(血液一般检查)一、目的与要求了解:血细胞自动化分析的历史发展;血细胞自动化分析原理熟悉:血细胞分布直方图的临床应用;血细胞分析的重要参数的参考值;相关红细胞参数(MCV, MCI1, MCIIC, RDW)在贫血的形态学分类上的应用掌握:血细胞分析的重要参数及临床应用二、教学内容一般介绍: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的类型;血细胞自动化分析的原理;细胞分布直方图详细讲解:红细胞相关参数(MCV, MCH, MCHC, RDW)的临床应用重点讲解:血常规分析的重要参数及其临床应用(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检测;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第三章尿液常规检验与尿液干化学分析(尿液一般检查)一、目的与要求(一)了解:尿液组成及性状与机体各系统功能状态尤其是泌尿系统的关系;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测定原理;尿液干化学分析各测定项目的测定原理(二)熟悉:尿液标本的收集和保存;尿液红细胞形态学检查(三)掌握:尿液常规检查的内容及其临床应用二、教学内容(一) 一般介绍:尿液标本的正确收集与保存;尿液干化学分析的测定项目 与原理;尿液红细胞形态学检查(二) 详细讲解:尿液常规检查的内容及临床意义一般性状检查:尿量,外观,气味,酸碱反应,比重,尿渗量化学检查:尿蛋白(概念;蛋白尿分类与临床意义),尿糖(概念;引起尿 糖升高的原因),酮体,尿胆红素与尿胆原(胆红素代谢途径,尿二胆在黄疸判 别中的应用),亚硝酸盐,尿隐血,尿白细胞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检查方法,检查内容(细胞:红细胞、白细胞、上皮 细胞;管型:形成管型的必要条件、管型种类和意义;结晶体)一、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脑脊液及胸腹水的形成、功能 (二)熟悉:体液标本(脑脊液及胸腹水)的采集;体液标本的检查内容(外观,化学成分检查,显微镜检查)(三)掌握:体液标本检查的临床应用;渗岀液与漏出液的鉴别二、教学内容(一) 一般介绍:如何采集体液标本及其注意事项(二) 详细讲解:体液标本的检查内容及其临床应用(三) 重点讲解: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要点第五章 肝功能和肝脏病的实验室检查一、 目的与要求(一) 了解:肝脏病检查项目的组合及选择(二) 熟悉:主要的反映肝功能及肝脏病的实验室检查原理、方法及其重要 参考值(三)掌握:常用的肝功能及肝脏病的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二、 教学内容(一) 一般介绍:肝脏的生理功能;如何合理选择肝脏病实验项目(二) 详细讲解:肝功能及肝脏病的主要项目的检查原理、方法、重要参考 值及临床意义第四章蛋白质代谢(TP, ALB, G, A/G);血清蛋白电泳肝肿瘤标志物(AFP, CEA)胆红素代谢检查血清酶学(ALT, AST, ALP, y-GT)及同功酶检查病毒性肝炎的标志物检查第六章肾功能与肾脏病的实验室检查一、目的与要求(一)了解:肾脏的生理功能;肾脏功能实验在肾单位的定位及肾功能实验应用的注意事项(二)熟悉:反映肾功能的试验原理及方法(三)掌握:反映肾功能与肾脏病的实验室检查的临床应用二、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肾脏的生理功能;肾脏功能实验在肾单位的定位及肾功能实验应用的注意事项(二)详细讲解:反映肾功能与肾脏病的试验原理、方法及其临床意义1 •肾小球功能试验(内生肌肝清除率,菊粉清除率,血清尿素氮测定,血清肌肝测定,血清尿酸测定)2.肾小管功能试验(浓缩与稀释试验,尿渗透压测定等)第七章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一、目的与要求(一)了解:血细胞的生成,发育规律及形态特点(二)熟悉: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作用;骨髓报告单的填写;常见血液疾病骨髓象特点;常用血细胞细胞化学染色(三)掌握:骨穿适应症及禁忌症;骨髓穿刺术;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程序与内容;正常骨髓象特点二、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作用;血细胞的生成,发育规律及形态特点;骨穿适应症及禁忌症;骨髓穿刺术;常见血液疾病骨髓象特点(二)详细讲解:骨髓报告单的填写;常用血细胞细胞化学染色重点讲解: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程序与内容;正常骨髓象特点第八章血栓与止血检测一、目的与要求(一)了解:主要的反映止凝血功能的检验项目的方法(二)熟悉:止血、凝血和纤溶机制(三)掌握:反映止凝血功能的重要检验项目的原理及临床意义;血栓与止血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二、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血栓与止血检测的方法(二)详细讲解:止血、凝血和纤溶机制;血栓与止血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三)重点讲解:反映止凝血功能的重要检验项目的原理及临床意义1.血管壁与血小板相互作用的检验:束臂试验;岀血时间测定2.血小板相关检查:PLT数量、形态、MPV、PDW; PLT粘附、聚集试验;PLT 相关免疫球蛋白测定3•凝血功能检测:CT; APTT; PT4.抗凝功能检测:TT; AT—III测定5・纤溶功能检查:3P试验;卩DP与D—二聚体测定第九章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一、目的与要求(一)了解:免疫,免疫测定的概念;常用的免疫标记技术(二)熟悉:常用的免疫学检查原理、方法(三)掌握:常用的免疫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二、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免疫,免疫测定的概念;常用的免疫标记技术(二)详细讲解:常用的免疫学检查原理、方法及临床应用1.细胞免疫检查:活性淋巴细胞测定(T, B, NK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检测2.免疫球蛋白、补体、轻链测定3.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甲、乙、丙、丁型4.感染免疫检测:细菌、病毒、性传播疾病及其他5.肿瘤标志物检测:蛋白质类(AFP、CEA、CA125、CA153、PSA);糖脂类(CA199);酶类(PAP、NSE、APT、AFU)自身免疫检测:RF、ANA、抗ds-DNA、ENA、TG、TM、AchRA第十章临床细菌学及细菌耐药性检查一、目的与要求(一)了解:细菌检验室的任务;临床细菌标本采集与送检的基本要求(二)熟悉:常见细菌检验标本的采集及送检方法(三)掌握:医院感染监测;细菌耐药性检查二、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细菌检验室的任务;临床细菌标本采集与送检的基本要求; 常见细菌检验标本的釆集与送检方法;临床感染、医院感染、性传播疾病常见病原体检查(二)详细讲解医院感染监测(三)重点讲解细菌耐药性检查1.耐药性及其发生机制2.药物敏感试验3.耐药菌监测试验。
《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实验诊断学英文名称:laboratory diagnosis课程类型:专业课必修考查总学时:42 学分:2.5 理论课学时:32 实验课学时:10适用对象: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一、课程性质和地位实验诊断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室方法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细胞取样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从而获得病原学、病理形态学或器官功能状态等资料,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分析的诊断方法。
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通过对实验诊断的学习,为临床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手段和方法实验诊断的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实验、考试等。
其中课堂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CAI课件、电化、多媒体,对板书和各类鉴别要点的挂图进行启发式,以达到使学生融会贯通、快速理解的目的。
实验是教师在实验室里指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等手段强化学生对理论的记忆,使之更好地配合好理论。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实验诊断学以临床诊断为中心,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正确选择,掌握各项检查的适应症,熟悉和了解原理和方法,重点掌握参考值和临床想结合正确解释检查结果,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第一章概论【掌握】掌握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
【熟悉】正确的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
【了解】如何进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测第一节血液的一般检测【掌握】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正常值及增减变化的临床意义。
【熟悉】贫血的形态学分类法、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积测定及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方法、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了解】了解红、白细胞病理形态改变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思考题:1、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测定的参考值、临床意义?2、红细胞各种形态变化的临床意义?3、中性粒细胞增多、减低的临床意义?4、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如何,何为核左移、核右移?5、异型淋巴细胞包括几种,形态变化如何?6、三种红细胞指数结束变化的临床意义?第二节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熟悉】溶贫常用的实验室检查的临床应用。
实验诊断学大纲07412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实验诊断学英文名称: Medical Laboratory Diagnosis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 44 学时(讲课学时:26 、实验学时:18)学分: 2.5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专业(临床医师)选修课程:一、教学目标本教学大纲是根据卫生部规划教材《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6版教科书内容编写,供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使用。
实验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及实践性强、发展最迅速、应用广泛、多学科相互联系的医学学科之一,是现代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份。
本教学大纲侧重于常用检验技术及临床应用,重点讲授常用临床实验指标的评价和临床应用。
并根据当今实验医学的进展,适时介绍该领域中的国内外动态,以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
基本任务: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应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将检验技术的相关信息应用到临床和基础科研中,具有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初步科研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加深了解实验诊断学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
二、基本要求实验诊断是应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技术和方法,对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物以及组织细胞等标本进行检验,以获得反映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等客观资料,以此与其它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协助临床对疾病作出一个完整正确的诊断,同时对观察病情变化,制定防治措施,判断预后等均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各种现代化仪器进入实验室,使检验技术有了飞速发展,形成一门新兴独立科学,并实现了检验工作的快速化、微量化、自动化、和质控化。
实验诊断的内容很多,范围很广,本门课程的重点介绍临床常用的、基本的内容,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讲授的各项检验的适应症,熟悉检验的基本原理方法,重点掌握各项检验的临床意义,并能正确选择检验项目,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判断及分析检验结果,对疾病进行防治。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理论)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理论部分)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处二零零二年十二月前言首都医科大学根据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编写了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临床各科教学大纲。
本大纲依照七年制教学计划结合七年制教学特点及实验诊断学的新进展,确定了相关教学要求、内容及教学时数,同时强调了学生自学内容和目的要求。
本大纲由首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各科教研室由井研的教师撰写初稿,并在九七、九八两个年级七年制教学应用的基础上,由学校临床教育处组织首都医科大学1-6临床医学院相应教研室主任、专家进行了反复的讨论确定为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教学大纲。
由于教材内容丰富,学时有限,各临床医学院可根据本学院学科特点,个别学科学时可做有限的调整,提倡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处2002年12月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实验诊断的一般步骤2、了解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一、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概念二、实验诊断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实验诊断学是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实验诊断学是一门桥梁课程(三)在临床医疗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1、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2、病情的判定3、疗效观察4、预后估计(四)实验诊断学的局限性1、结果可受病人生理状况及机体反应性的影响2、结果可受病人饮食情况和所用药物的影响3、有些项目特异性不强4、有些项目敏感性不高三、实验诊断学的基本内容(一)临床血液学检验(二)临床细胞学检验(三)临床体液学检验(四)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五)临床免疫学检验(六)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四、实验诊断的一般步骤(一)项目选择(二)标本采集和传送(三)实验检测(四)结果分析(五)临床应用(六)检验结果的质量保证[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板书、幻灯及多媒体技术等第一章血液检查[目的要求]1、掌握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血小板数量及红细胞沉降率的参考值及临床应用2、熟悉贫血的形态学分类指标及标准;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指标及检查程序;血型检查及临床应用3、了解血液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教学时数] 3学时[教学内容]一、红细胞检测(一)概述1、红细胞的生成及调节2、红细胞的一般形态(二)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1、概念2、参考值3、临床意义3.1 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或红细胞压积减少3.1.1 生理性贫血3.1.2 病理性贫血3.2 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或红细胞压积增高3.2.1概念3.2.2相对性增多(血浆减少所致)3.2.3绝对性增多(红细胞增多症)4、RBC、Hb、HCT临床应用评价(三)红细胞MCH、MCV、MCHC三种平均值及RDW的测定1、概念2、正常参考值3、临床意义: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4、评价(四)红细胞形态检查1、检验内容:大小、形态、着色、结构2、临床意义2.1 球形红细胞2.2 椭圆形红细胞2.3 异形红细胞2.4 缗钱样红细胞2.5 低色素性红细胞2.6 有核红细胞2.7 其它(五)网织红细胞计数1、概念2、正常参考值3、临床意义3.1 判断骨髓红系增生情况3.2 用作疗效观察指标3.3 用作病情的观察指标二、白细胞检测(一)概述1、白细胞及其种类2、白细胞的生成及其调节2.1 粒细胞的生成及其调节2.2 淋巴细胞的生成3、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3.1 疾病的诊断3.2 鉴别诊断3.3 估计病情和预后(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1、概念及结果报告方式2、正常参考值3、临床意义3.1 中性粒细胞增高3.2 中性粒细胞减少3.2 淋巴细胞增高3.3 淋巴细胞减少3.5 单核细胞增多3.6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3.7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3.8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三)白细胞形态1、中性粒细胞的核象1.1 概念1.2 核左移1.3 核右移2、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2.1 细胞大小不均2.2 中毒性颗粒2.3 空泡形成2.4 核变性3、异形淋巴细胞3.1 概念3.2 分型3.3 临床意义三、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检测四、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一)溶血性贫血的概念及分类(二)溶血性贫血的确诊试验1、反映红细胞破坏增加的指标1.1红细胞寿命1.2 红细胞形态1.3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1.4 血浆结合珠蛋白1.5 血清胆红素1.6 尿二胆、尿血红蛋白、尿含铁血黄素测定1.7 血浆乳酸脱氢酶2、反映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的依据2.1 骨髓红系增生2.2 网织红细胞增高2.3 出现有核红细胞(三)溶血性贫血的病因分析试验1、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2、酸溶血试验、糖水溶血试验、蛇毒因子溶血试验、CD55、CD59测定3、抗人球蛋白试验4、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5、Hb电泳、HbF、HbA2、异丙醇试验五、血型检查[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板书、幻灯及多媒体技术等第二章骨髓细胞学检查[目的要求]1、掌握正常骨髓、常见贫血、常见白血病的骨髓细胞学特点2、熟悉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一般程序3、了解血细胞形态发育的一般过程[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一、概述(一)骨髓造血组织1、骨髓造血细胞2、骨髓非造血细胞(二)血细胞形态发育的一般规律1、细胞核:大小、核形、核染色质、核仁2、细胞浆:浆量、着色、颗粒3、细胞大小,细胞外形、核浆比值(三)骨髓细胞学检查的目的二、骨髓细胞学检查的适应证三、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一般程序(一)标本的采集及制备(二)标本的染色(三)显微镜检查1、低倍镜及高倍镜检查2 、油侵镜检查(四)诊断报告1、肯定性诊断2、支持性诊断3、疑似性诊断4、结合临床四、正常骨髓象的细胞学特点五、细胞化学染色(一)过氧化酶染色(POX)(二)苏丹黑染色(SBB)(三)铁粒染色(四)糖原染色(PAS)(五)特异性酯酶染色(CE)(六)а一丁酸萘酚酯酶染色(NBE)(七)а一醋酸萘酚酯酶染色(NAE)六、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七、几种常见血液病的实验室诊断(一)急性白血病(AL)1、ANLL1.1诊断的基本标准1.2分型诊断:FAB,MIC,MICM2、ALL2.1诊断的基本标准2.2分型诊断:FAB,MIC,MICM(二) 慢性白血病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三)贫血1、缺铁性贫血2、巨幼细胞性贫血3、再生障碍性贫血4、溶血性贫血(四)其它[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板书、幻灯及多媒体技术等第三章血栓与止血检查[目的要求]1、掌握溶栓及抗凝治疗的实验监测2、掌握出血性疾病的实验诊断3、掌握DIC的实验诊断4、了解止、凝血机制[教学时数] 4学时[教学内容]一、概述(一)凝血、抗凝血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影响因素(二)止血机制异常的类型及临床分布二、止凝血机制的基础理论(一)止血机制1、一期止血2、二期止血(二)血小板在止凝血过程中的作用1、粘附功能2、聚集功能3、释放功能4、血块收缩功能5、凝血活性(三)凝血因子及凝血机制1、凝血因子:种类、合成部位2、凝血机制(四)抗凝蛋白及抗凝机制1、抗凝血酶-III2、蛋白C系统(五)纤溶因子及纤溶机制1、纤溶因子2、纤溶过程3、纤溶降解产物(六)血管在止血和抗血拴形成方面的作用1、抗出血因素2、抗血栓形成因素三、出血、血栓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一)血管壁及内皮细胞功能的检测1、出血时间(BT)1.1 概念1.2 参考值1.3 临床意义2、VWF测定2.1 VWF合成部位及功能2.2 参考值2.3 临床意义(二)血小板的检测1、血小板计数(PLT)1.1 概念1.2 参考值1.3 临床意义2、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2.1参考值2.2临床意义(三)凝血因子的检测1、试管法凝血时间(Lee-White法CT)1.1 概念1.2 参考值1.4 临床应用评价2、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凝结时间(APTT)2.1参考值2.2临床意义2.3 APTT的临床应用3、凝血酶原时间(PT)3.1报告方式及参考值3.2 INR的计算3.3 临床意义3.4 PT的临床应用4、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四)抗凝物质的检测1、A T-III1.1 概念1.2 参考值1.3 临床意义1.4 AT-III测定的临床应用2、凝血酶凝结时间(TT)2.1 参考值2.2 临床意义2.3 临床应用(五)纤溶系统的检测1、纤溶酶原(PLG)1.1 正常参考值1.2 临床意义2、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2.1 概念2.2参考值(胶乳法)3、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3.1概念3.2正常参考值3.3临床意义4、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imer)4.1概念4.2参考值4.3与FDP的关系4.4临床意义4.5临床应用四、出血性疾病的实验诊断(一)毛细血管–血小板型出血性疾病1、临床线索2、筛检试验3、确证试验(二)凝血障碍物–抗凝物质型出血性疾病1、临床线索2、筛检试验3、确证试验五、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实验诊断(一)临床表现(二)实验室检查六、抗凝治疗的实验监测(一)肝素抗凝治疗的实验监测1、肝素抗凝机制2、UFH抗凝治疗实验监测2.1治疗目的2.2抗凝机制2.3实验监测目的2.4实验监测指标3、LMWH抗凝治疗实验监测3.1 LMWH抗凝机制3.2监测目的3.3监测指标(二)口服抗凝剂治疗实验监测1、治疗目的2、实验监测目的3、监测时间4、疗效范围内的INR值七、溶栓治疗的实验监测(一)目的(二)应用价值(三)监测指标八、术前止凝血功能的估计(一)检查目的(二)检查指标九、血栓性疾病实验诊断(一)血栓形成机制(二)血栓性疾病实验诊断项目选择1、血管相关指标2、血小板相关指标3、凝血因子激活分子标志物4、纤溶系统活化指标5、抗凝系统6、血液流变学[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板书、幻灯及多媒体技术等第四章尿液及肾功能检查[目的要求]1掌握尿常规检查的临床应用;掌握肾小球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2熟悉肾小球的代谢功能3了解尿液分析仪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了解肾小球功能检查方法[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一、尿液的实验室检查(一)概述1、肾实质的结构2、尿液的生成3、尿液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二)尿液标本的收集1、注意事项2、尿液标本的种类(三)尿液的一般检验(物理学检查)1、尿量1.1 参考范围1.2 多尿1.3 少尿或无尿2、尿液的外观2.1 正常尿液的外观2.2 肉眼血尿2.3 血红蛋白尿2.4 胆红素尿2.5 乳糜尿2.6 脓尿和菌尿3、尿液的酸硷反应(PH)4、尿比重(SG)(四)尿液的化学检查1、尿蛋白(PRO)1.1 蛋白尿1.2 小球性蛋白尿1.3 小管性蛋白尿1.4 混合性蛋白尿1.5 溢出性蛋白尿1.6 其它蛋白尿2、尿糖(GLU)2.1 概念2.2 血糖增高性糖尿2.3 血糖正常性糖尿3、尿酮体(KET)3.1 概念3.2 临床意义4、亚硝酸盐(NIT)5、尿二胆(五)尿液的显微镜检查1、概念2、细胞2.1 红细胞2.2 白细胞2.3 上皮细胞3、管型3.1 管型的形态3.2 常见管型及检出的临床意义3.2.1 细胞管型3.2.2 颗粒管型3.2.3 透明管型3.2.4 蜡样管型3.2.5 肾衰竭管型3.2.6 脂肪管型4、12小时尿沉渣计数(Addis计数)4.1 概念4.2 参考值二、肌酐与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参考值和临床意义三、尿素测定参考值和临床意义四、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测定的临床意义五、血尿酸测定的原理、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诊断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诊断学》(Diagnostics)第8版实验课教学大纲目录课程简介 (3)课程总览 (4)课程各论··································5实验一一般检查及头颈部检查……………………………………………………实验二正常人胸部及肺脏检查……………………………………………………实验三心和血管的检查……………………………………………………………实验四电子标准化病人心肺部听诊(CAI)……………………………………实习五腹部检查……………………………………………………………………实验六电子标准化病人腹部触诊检查(CAI)……………………………………实验七脊柱四肢、神经反射检查………………………………………………实验八全身系统体格检查…………………………………………………………实验九问诊及病历书写……………………………………………………………实验十正常心电图…………………………………………………………………实验十一异常心电图…………………………………………………………………实验十二全身体格检查考核实验十三血液常规检查及其他检查…………………………………………………实验十四骨髓细胞学、止凝血障碍检查……………………………………………实验十五尿常规、粪常规、及其他检查……………………………………………课程简介诊断学(diagnostics)是研究如何运用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诊断思维对患者提出诊断的一门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是学习掌握临床各学科的基础,也是打开临床医疗工作大门的一把钥匙,是培养合格医学生的必修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前言实验诊断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与基础医学间的桥梁学科。
也是临床医学与实验医学研究都必须具备的一门独立学科。
近年来,医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飞速发展,实验诊断学也因此以每年40%左右的速度在更新。
故而,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上,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组织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学科,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大纲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王鸿利教授主编的《实验诊断学》教材为依据,重点讲授临床血液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并通过对临床一般检验的实际训练,达到理解实验诊断对临床诊治的重要性,学会正确评价实验结果。
本课程教学时数为34(包括考试),其中实验课10学时,理论授课21学时。
教学中,学生可以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实验诊断学》英文版教材和John Bernard Henry 主编的《Clinic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by Laboratory Methods》中的相关内容。
教学内容和时数一、临床血液学一般检验【目的要求】1.掌握:外周血细胞计数的方法和临床意义;Hb、Ret、Hct、RDW、红细胞三个平均指数、血沉、测定的方法和临床意义;贫血实验室诊断。
2.熟悉:血细胞分类、血细胞形态异常的意义。
3.了解:血液分析仪全血细胞计数的内容和参考值。
【教学时数】理论课3学时【讲授内容】1.血液一般检验:(1)外周血细胞计数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2)血红蛋白测定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
(3)红细胞比容测定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
(4)红细胞沉降率测定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
(5)红细胞三个平均指数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
(6)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
(7)血涂片检查方法、临床意义。
2.血液分析仪:检测项目和参考值。
【自学内容】1.红细胞的起源、主要生理功能。
2.五种白细胞的起源、主要生理功能。
3.血红蛋白分子检查。
【复习思考题】1.名词解释: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Howell-Jolly小体、中性粒细胞核左移、中性粒细胞核右移2.问答题(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的临床意义?(2)白细胞计数与分类的临床意义?二、体液(粪便)的一般检查【目的要求】1.掌握:尿液一般检验、粪便检验及隐血试验、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2.熟悉:浆膜腔积液检查的意义。
3.了解:尿液分析仪检测项目参考值。
尿液、粪便标本采集和保存方法。
精液、前列腺液和阴道分泌物检查的意义。
【教学时数】理论课3学时【讲授内容】1.尿液检验(1)一般检验:一般检查中的性状、颜色、酸碱度、比密及临床意义;化学检查中的尿蛋白、尿糖、临床意义。
(2)显微镜检查:尿液中细胞、管型、结晶体的检查和临床意义。
(3)尿液分析仪:检验项目参考值。
2.浆膜腔积液检查:浆膜腔积液的实验室检查及意义。
3.粪便检验(1)一般检查:性状、颜色临床意义。
(2)显微镜检查:细胞、寄生虫卵等的临床意义。
(3)隐血试验:方法与临床意义。
【自学内容】尿液形成原理;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检查的方法和意义。
【复习思考题】1.名词解释:渗出液、漏出液、柏油样便、隐血试验、肉眼血尿、镜下血尿、蛋白尿、尿管型2.问答题(1)尿液理学检查、化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2)粪便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常见的寄生虫卵、原虫有哪些?(3)粪便隐血试验的标本要求、干扰因素和临床意义。
三、临床生化检查(一)【目的要求】1.掌握:肝脏疾病时血浆蛋白质变化及临床意义。
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载脂蛋白等检查项目参考值及临床意义;血清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
血清心肌磷酸肌酸激酶活力改变的意义。
2.熟悉:常用的肝脏功能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脂质代谢异常与疾病。
3.了解:肝脏疾病时血糖变化、胰腺疾病常用酶的检测。
【教学时数】理论课3学时【讲授内容】1.血糖:葡萄糖测定、葡萄糖耐量测定2.蛋白质代谢检验: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白蛋白/球蛋白比例,蛋白电泳检查、白蛋白检测。
3.胆红素检查:胆红素、总胆红素测定。
4.肝脏疾病血清酶学检验:如ALT、AST、γ-GT、ALP、AFU等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5.临床血脂概述:血浆脂蛋白分类及其特点,载脂蛋白及其功能,脂质代谢相关酶及蛋白。
6.血脂测定: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载脂蛋白的测定原理及临床意义。
7.脂质代谢异常与疾病8.心肌梗死:肌钙蛋白、肌酸激酶等在诊断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自学内容】胰腺疾病常用酶的检测。
【复习思考题】1.名词解释:血清总蛋白、血清蛋白电泳、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2.问答题:(1)血清蛋白电泳图谱的临床意义?(2)肝血清酶学检查的分类及其临床意义?(3)简述溶血性黄疸、梗阻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时胆红素的代谢。
(4)常用脂蛋白测定的项目有哪些?(5)肌钙蛋白、肌酸激酶等在诊断心肌梗死有何应用?四、临床生化检查(二)【目的要求】1.掌握:常用肾功能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酸碱平衡检测的临床应用。
2.熟悉:其他肾功能检查、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
3.了解:尿蛋白选择性指数检测的原理及临床意义、肾内分泌功能检测。
血清K+,Na+,Cl-测定及临床意义。
【教学时数】理论课3学时【讲授内容】1.肾小球功能测定:血清尿素、肌肝、内生肌肝清除率、血氨甲酰血红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
2.近端肾小管功能检测:β2-微球蛋白、α1-微球蛋白等测定原理及临床意义。
3.远端肾小管功能检测:浓缩稀释试验、尿渗量测定、原理及临床意义。
4.血电解质血清K+,Na+,Cl-的调节及紊乱机制;血清K+,Na+,Cl-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5.血气分析和酸碱平衡检测:pH、PaO2、PaCO2、P50、TCO2、CO2CP、AB、SB、BB、BE、AG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6.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自学内容】1.血清尿酸测定。
2.尿蛋白选择性指数检测的原理及临床意义3.肾内分泌功能检测。
4.其他肾功能检查5.血清K+,Na+,Cl-测定方法【复习思考题】1.名词解释:内生肌酐清除率、尿渗量、高钾血症、低钾血症、二氧化碳结合力、血氧饱和度、碱剩余、阴离子隙2.问答题(1)血清尿素、肌肝测定和内生肌肝清除率测定的临床意义?(2)肾功能试验的选择和应用有哪些方面?(3)血气分析参数的意义及对判断酸碱平衡的意义。
(4)血K+,Na+,Cl-测定的临床意义。
五、临床免疫学检验【目的要求】1.掌握:临床免疫学检测中常规检测项目的参数值范围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2.了解:临床免疫学诊断涉及的范畴,相应范畴的主要检测项目及原理,各项目检测方法和指导临床疾病诊断的意义。
【教学时数】理论课3学时【讲授内容】1.体液免疫功能的检测:血清免疫蛋白的检测、血清补体检测、体液免疫相关其他检测,检测原理,包括临床参数值的指导意义。
2.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T/B淋巴母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T/B淋巴母细胞功能检测等及自然杀伤细胞、异嗜细胞功能检测,包括介绍各种表面标志物的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及参数值范围;细胞功能检测的主要方法、原理和意义,几种常见细胞因子的检测方法简介。
3.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肿瘤标志物的分类、主要肿瘤标志物检测,包括具体标志物特性,检测方法,参数值范围,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
4.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学检测: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及相关因素的检测,包括方法和临床意义。
5.移植免疫的实验室检测:免疫学检测在移植中的应用,包括组织配型、免疫排斥反应的监测等。
6.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检测及其他:主要用于病毒、细菌及其他微生物感染后的免疫相关主要血清学检测。
【复习思考题】1.名词解释:Tumor marker,,TAA,TSA,AFP,ANA,RF,Westernblotting,ENA 2.问答题(1)叙述常用的tumor marker的临床意义。
(2)叙述tumor marker的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原理。
(3)了解TORCH英文组合词的含义与应用。
(4)叙述各种常用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5)叙述肝炎病毒感染监测的免疫标志物及意义。
(6)叙述ANA测定的方法原理及其临床意义。
(7)诊断SLE的指标有哪些?(8)叙述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测定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六、临床病原学检查【目的要求】1.掌握:病原学实验诊断的意义和基本原则;各种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
2.熟悉:细菌耐药性和医院感染检测和临床意义。
3.了解: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病原体检测的特点。
【教学时数】理论课3学时【讲授内容】1.基础理论:临床病原学检查意义、基本原则。
医院感染、性传播性疾病细菌耐药性的概念和检查方法。
2.常用检验项目:直接显微镜检查、病原体分离培养和鉴定、病原体抗原检测、病原体核酸检测、病原体抗体检测的原理和意义、各种检测项目在诊断不同病原体感染的选择和应用。
【自学内容】寄生虫感染检查【复习思考题】1.名词解释:性传播性疾病、医院感染、耐药性、MRS、PRSP、VRE、ESBL2.问答题(1)以一种感染性疾病为例,阐述病原学实验诊断意义、方法基本原则在各种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
(2)以一种细菌耐药株为例,介绍细菌耐药性检测的常用方法和临床意义。
七、遗传性疾病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诊断【目的要求】1.掌握:常见遗传性疾病的基因诊断。
2.熟悉:常见遗传性疾病的病因,基因治疗。
3.了解:诊断分子生物学在遗传学实验室的发展前景。
【教学时数】理论课3学时【讲授内容】1.概述2.常见遗传性疾病的发生与基因诊断:血红蛋白分子疾病;先天性代谢缺陷病;诊断分子生物学在遗传学实验室诊断上的发展前景。
3.基因治疗【复习思考题】1.名词解释:反义技术、基因治疗2.问答题(1)有哪些原因可导致血红蛋白分子病?(2)常见的基因诊断技术有哪些?简述其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