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考前专题复习九 小说

合集下载

202年高三语文复习案【小说阅读全题型】专题练附答案解析

202年高三语文复习案【小说阅读全题型】专题练附答案解析

202年高三语文复习案【小说阅读全题型】专题练匆匆过客路遥天阴了,灰暗的云层在头顶静静地凝聚着,空气里满含着潮湿。

看来另一场大雪就要降临了——快到汽车站的时候,觉得脸上似乎已经落了一颗冰凉的雪粒。

我的心情沉重了。

明天就是春节呀!要是再下一场雪,班车一停,回家过节就根本不可能了。

候车室里已经人头攒动,乱得像一个集市。

突然传来一个微弱而苍老的声音:“哪位同志行行好,给我买一张去桃县的票吧……”这声音是绝望的,似乎不是对着某一个确定的人,而是对所有在场的人发出的一种求援的呼唤。

只见旁边的一张椅子上蜷曲着一位老人——正是他在反复喃喃地念叨着。

他蓬头垢面的,看来身体有病,面容十分苍老。

不像是乞丐,因为我看见他手里捏着买车票的钱。

这是一个盲人!我顿时感到一种愤愤不平了。

当然我首先气这个汽车站——竟然不能解决这样一些完全应该解决的问题。

但我更气这个候车室里的人,竟然没有一个肯为这不幸的老人帮忙的!我想我应当帮助这个老人。

我瞅了一眼去桃县的售票口:正好!803次和802次的售票口紧挨着,并且车次牌上写着“增加两辆车”的字样。

先排哪个队呢?如果现在去给那个瞎眼老头排队买票,我自己的票十有八九买不上了。

我将不得不垂头丧气的滚回单位。

但如果我要是先给自己买票,那老头的票也把握不大了。

我来不及多想,很快站到了802次的队伍后面。

我终于把一张802次的车票拿到手了!我带着这个充实的收获,站在803次的队伍后面,我很愉快:我自己得到了满足并且开始加紧做一件崇高的事。

前面站着一个高大的青年,头发乱蓬蓬的,穿一条带条格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跟闪着亮光,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锣鼓点。

时髦青年!不看他的正面,光那后背就叫我反感。

奇怪他竟然能正经八百地站在这个队伍后面排队。

要是售票员喊一声“票快完了,后面的人不要排队了”,他准会如狼似虎地扑过去。

我又发现这队伍的旁边还站着一位青年妇女。

当售票员宣布只剩一张票的时候,那青年妇女猛地把手抢先伸进了售票口。

高三语文小说阅读专题复习资料

高三语文小说阅读专题复习资料

高三语文小说阅读专题复习资料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

小说阅读是高中语文常考的重要内容,对小说阅读的复习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小说阅读专题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语文文学作品阅读专题——小说阅读第一课时情节结构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特点。

2、鉴赏小说故事情节3、学习并掌握小说阅读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教学重点:1、把握故事情节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考纲》要求:小说阅读与散文阅读在《考纲》要求上是一样的。

散文与小说的区别:1、散文重在抒情,小说主要是叙事;2、散文一般比较真实,小说多数是虚构;3、散文以第一人称为多,小说多种人称均有;4、小说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重在刻画人物形象,而散文没有这么突出。

二、小说的基本知识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

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

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复习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复习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复习高考阅读07-21 2126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复习一、考点解读:小说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重要体裁。

用作考试命题材料的小说,由于受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等的限制,常选用比短篇小说更短、容量更小、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的“小小说” (即“微型小说”)。

这种小说只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或事件中的一个小片段、小插曲,对人物只勾勒其轮廓,捕捉其主要性格特征的某种光彩或斑点,兼有特写的特点,写法近似速写二、相关知识链接:1 、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2 、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

3 、人物塑造方面: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描写外,还要注意侧面描写(其它人或景的烘托)。

《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外貌描写非常传神;《项链》开头路瓦栽夫人的心理描写十分逼真;《药》中华老栓买药时,黑衣人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品质、典型性、社会意义、的感情倾向等。

《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结尾,写到别里科夫死后才一个月,生活又变得沉闷,清楚地表明了别里科夫是个典型人物,只要专制制度还在,别里科夫式的人物便不可能死绝。

《阿Q正传》那叫读者笑中有泪的精神胜利法,明显地表达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倾向。

4 、情节结构方面辨析五个w,即谁(who)、什么事(what)、什么时候(when)、什么地方(where)、为什么(why)。

懂得情节结构中的对比、悬念、倒叙、插叙、出人意料的结尾等等。

如《祝福》,采用了倒叙的结构形式,从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写起,再回顾祥林嫂初来鲁镇的情景.再次到鲁镇的经过等等,设置了悬念。

《项链》出乎意料之外的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理清线索(明线、暗线)。

多数短篇小说都只有一条线索,但也有一部分短篇小说设置了两条线索。

高考专题复习:小说知识整理

高考专题复习:小说知识整理

高三小说复习专题历年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统计与归纳【小说考情分析】1.选文特点:选文以中国现当代小说为主,适度选用外国小说,直接选用原作或对原作进行删改,或从长篇作品中抽取片段;题材凸显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彰显以美育人的功能。

随着新高考命题的反套路化要求,所选小说越来越反格式化,表现形式呈现新的特征:淡化情节,叙述平淡,“散文化倾向”的文体特征。

2.命题特点:试题命制以分析综合为基础,倾向于对考生鉴赏能力的考查,侧重考查考生对文本的“感受”“品味”和“领悟”能力。

命题人立足小说要素,更多关注对环境、形象、主题和表达技巧的考查,题型分值发生变化,但考查点稳定,仍是围绕人物、环境、情节、主题来命题,手法及语言也是常考点。

一、主观题(一)叙述特征题命题设问方式举例: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小说的叙述角度 ①叙述视角A.根据叙述者对于故事的了解程度,可以分为有限视角(角色叙述者、限知视角)和全知视角(全知叙述者、零视角);B.根据故事讲述者身份,可以分为旁观者视角和亲历者视角;C.根据时空角度,可以分为回忆视角和空间转换的视角。

D.特殊视角:a.儿童视角:儿童纯洁的心灵和简单的阅历使得叙事内容更加客观真实;儿童简单的词汇和特有的语句使得叙事语言更加平易亲切;儿童的丰富想象和不谙世事使得叙事效果更加“陌生化”;儿童的好奇心推动情节的发展;用儿童天真善良的天性对比成人世界的复杂、丑恶,审视人性,凸显主题。

b.老人视角:老人视角叙事多为回忆性质的,所以经常会有一种怀旧情怀;老人多是成熟的、理性的,对事情会有深入的思考,所以小说一般会有一种深沉思考意味,包括对自身、民族、国家命运的思考;老人历经世事,叙述的故事会有历史的沧桑感和厚重感。

c.女性视角:以女性敏锐的观察力叙述,情感更加细腻,容易发现常人不注意的“细小”“平凡”的生活现象,引人入胜;以其母性情感笔触来表达对弱者的同情,或以女性口吻表达对强权的反抗,对自由的渴望。

语文 高考专题知识点复习 小说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语文 高考专题知识点复习 小说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小说类文本阅读一、(2022·保定市高三摸底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魔术[日本]芥川龙之介马蒂拉姆·米斯拉师从一个著名的婆罗门,名叫哈桑·甘的人,学得一套秘诀,年纪轻轻即已成为魔术大师。

恰在一个月前,经介绍,我同米斯拉有了交往。

至于他变魔术,我却一次都没见过。

于是,我事先写信请他献艺,为我演示一下魔术,今晚我急急赶往僻静的米斯拉公寓。

我淋着雨,按响了门牌下的门铃。

不一会儿,门开处,一个老婆婆探出头来,是米斯拉的老女仆。

“米斯拉先生在家吗?”“在,一直在恭候您呢。

”老女仆和善可亲。

“晚上好,不胜欢迎。

”米斯拉面孔黝黑,眼睛很大,蓄着一嘴柔软的胡子。

他拧了拧桌上煤油灯的灯芯,精神十足地同我寒暄。

我四下里打量着,煤油灯昏暗的光线,照得房间阴沉沉的。

这是一间西式房间,正中摆放一张桌子,靠墙有一个大小合用的书架。

窗前还有一张茶几,此外,就只有我们坐着的椅子了。

茶几和椅子都很陈旧,有一块四边绣着红花的漂亮桌布。

寒暄过后,我开口问道:“供您驱使的那个精灵,好像是叫‘金’吧?那么等会儿我要见的魔术,也是借助‘金’的力量么?”米斯拉微微地笑了笑,说:“认为有‘金’这类精灵存在,可以说是天方夜谭时代的神话。

您如想学,也不难掌握,——你看,手只要这么一比画就行了。

”米斯拉举起手,在我眼前比画了两三次,竟然摘起一朵绣在桌布边上的红花。

我大吃一惊,仔细端详那朵花,方才那花还是桌布上图案中的一朵。

米斯拉将花送到我鼻前,我甚至嗅到一股似麝香之类的浓重气味。

这委实太不可思议了。

米斯拉微微笑着,信手把花又放回桌布上。

花又还原为原先绣成的图案。

“您变魔术的本领,虽说早有所闻,却实在没料到会这么神奇。

您方才说,像我这样的人,要学也能学会,该不是戏言吧?”“当然能学会。

无论谁,但唯有一点……”米斯拉话说一半,两眼紧紧盯着我,用一种不同以往的认真口吻说,“唯有一点,有私欲的人是学不了的。

想学哈桑·甘的魔术,首先要去除一切欲望,您办得到吗?”“我想能办到。

高三小说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三小说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三小说必背知识点总结高三阶段是学生们备战高考的重要时期,而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也是高考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

小说作为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丰富多样的题材和表现手法,是高三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三小说必背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在备考中更好地准备。

一、小说的定义与特点小说是一种具有叙事性质的文学艺术形式,通过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来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小说的特点包括人物、情节、时间、空间和语言等要素,它能够深入揭示人性、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给读者以启示和思考。

二、小说的分类与流派1.根据题材分类:有言情小说、历史小说、传记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等等。

2.根据叙事方式分类:有第一人称叙事、第三人称叙事、多角度叙事等。

3.根据体裁分类: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等。

三、常见小说阅读方法与技巧1.全面阅读:了解小说的整体结构和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核心主题。

2.细致分析:注重细节描写,理解人物的行为动机和情感变化,关注作者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3.注重对比:将不同人物、不同情节和不同时间段进行对比,深入挖掘作品的深层含义和艺术价值。

4.探究背景:了解作者创作背景、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对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四、重要小说家与代表作品1.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2.巴金:《家》、《秧草地》等。

3.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父子恩怨》等。

4.狄更斯:《雾都孤儿》、《双城记》等。

五、小说的作用与意义1.启迪思考: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以具体的故事情节引发读者共鸣,引发思考人性、社会和人生问题。

2.丰富知识:通过阅读小说,可以了解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增长知识储备。

3.培养审美情趣:优秀的小说不仅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够培养读者对于文学的欣赏能力。

4.拓展视野:小说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现实世界中的各种问题与矛盾,拓展读者的社会视野和人文素养。

六、高考小说阅读题型与解题技巧1.选择题:注重对文本细节和修辞手法的分析,注意排除干扰项。

高考语文小说专题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小说专题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小说专题复习资料高考语文小说专题复习资料一、引言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小说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掌握小说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对于提高语文成绩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考语文小说专题复习资料,帮助考生有效备考。

二、小说的基本概念小说是一种以虚构故事为主要形式的文学作品。

它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思想感情、社会生活等来反映社会现象和人性特点。

小说可以分为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自然主义小说等不同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三、小说的分类根据题材和内容的不同,小说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小说类型包括爱情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等。

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表达手法,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对不同类型的小说有所了解。

四、小说的结构和要素小说的结构由情节、人物、环境、语言等要素组成。

情节是小说的骨架,它包括起承转合、高潮、结局等部分。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通过描写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和主题。

环境是小说的背景,它可以为故事增添情感色彩和真实感。

语言是小说的表达方式,通过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可以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五、小说的阅读技巧在阅读小说时,考生可以采用以下技巧:1.了解作者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图。

2.把握故事情节:在阅读小说时,要注意把握故事的起承转合,分清主次线索,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

3.品味人物形象:人物是小说的核心,通过品味人物的形象和性格,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含义和主题。

4.挖掘语言细节:语言是小说的表达方式,要仔细品味小说中的语言细节,理解作者的用词和表达意图。

六、名著推荐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可以选择一些经典名著进行阅读和分析。

以下是一些值得推荐的名著:1.《红楼梦》:这是一部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通过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人性的弱点。

2.《骆驼祥子》: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通过描写祥子的命运沉浮,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悲剧。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练案9 分析小说情节 含答案解析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练案9 分析小说情节 含答案解析

练案9分析小说情节一、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吉祥如意郭文斌五月是被香醒的。

娘一把揭过捂在炕角瓦盆上的草锅盖,一股香气就向五月的鼻子里钻去。

五月醒了。

五月一醒,六月也就醒了。

五月和六月睁开眼睛,面前是一盆热气腾腾的甜醅子。

娘说,看今年这甜醅发的,就像是好日子一样。

五月把舌头伸给娘,说,让我尝一下。

娘说,还没供呢,端午吃的东西可是要供的。

五月和六月就呼的一下子从被筒里翻出来。

等他们洗完脸,爹和娘已经在院子里摆好了供桌,甜醅子和花馍馍已经端到桌子上了,在蒙蒙夜色里,有一种神秘的味道,仿佛真有神仙在等着享用这眼前的美味呢。

爹无比庄严地说: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吉祥/那儿吉祥/处处都吉祥……爹念叨完,带领他们磕头。

六月不知道这头是磕给谁的。

但他觉得跪在地上磕头的这种感觉特别美好。

供完,娘说先垫点底,赶快上山采艾。

说着给他们每人取了一碗底儿。

娘说上山采艾时必须吃一点儿供品,能抵挡邪门歪道呢。

甜醅子是用莜麦酵的,光闻着就能让人醉。

花馍馍也让人不忍心一下子咽到肚里去。

接着,娘给他们绑花绳,说这样蛇就绕着他们走了。

又给他们的口袋里插了一根柳枝。

有点全面武装的味道,让六月心里生出一种使命感。

五月和六月在端午的雾里走着。

六月看着姐姐五月手里的香包,眼里直放光。

六月的手就出去了,他把香包举在鼻子上,狠命地闻。

五月看见,香气成群结队地往六月的鼻孔里钻,心疼得要死,伸手要去夺,六月忙把香包送到她手上。

五月盯着六月的鼻孔,看见香气像蜜蜂一样在六月的鼻孔周围嗡嗡嗡地飞。

五月把香包举在鼻子前面闻,果然不像刚才那么香了。

再看六月,六月的鼻孔一张一张,蜂阵只剩下一个尾巴在外面了。

嘿嘿,五月被六月惹笑了。

六月知道,五月今年已经试手做了两个香包了。

娘说,早学早惹媒,不学没人来。

五月就红着脸打娘。

娘说,女靠一个巧,巧是练出来的。

五月就练。

一些小花布就在五月的手里东拼拼西凑凑。

但很快六月就忘了这个问题。

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 专题九 高分方案1 小说关键语句内涵与作用的解析教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 专题九 高分方案1 小说关键语句内涵与作用的解析教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高分方案1 小说关键语句内涵与作用的解析何为关键语句?一、内容上,情感复杂、矛盾、变化较多的句子;二、主旨上,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中心句、主旨句、观点句等;三、结构上,体现行文脉络的总起句、过渡句和总结句;四、表述上,含蓄蕴藉、意味深长的修辞句、象征句。

近年浙江高考卷及其他高考卷中对“关键语句内涵与作用”的考查,其具体设问梳理如下:近年浙江高考卷及其他高考卷中“对重要词句作用的分析”的有关问题梳理如下:典题一对关键语句含意的理解与揭示所谓理解句子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句子的深层意思。

例(2014·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问题。

抻面①阿城铁良是满族人。

问他祖上是哪个旗的,他说不知道,管它哪个旗的,还不都是要干活儿吃饭。

铁良在北京是个小有名气的人,因为抻得一手好面。

面是随时有客要吃就得煮的,因此,铁良专在一家做。

铁良原来有几股钱在店里,后来店叫政府公私合了营,铁良有些不太愿意,在一个公家人面前说了几句。

公家人也是以前常来店里吃铁良抻的面的主儿,劝了铁良几句。

几年以后,铁良知道害怕了,心里感激着那个公家人。

抻面最讲究的是和面。

和面先和个大概齐,之后放在案子上苫块湿布醒着。

后来运动多了,铁良说,这“反省”就是咱们的醒面;醒好了面,愿意怎么揉掐捏拉,随您便。

醒好了的面,内里没有疙瘩。

面粉一掺了水,放不多时就会发酸,所以要下碱。

下了碱的面,就可以抻了。

有人用舌头试碱放多了还是少了,舔舔,有一股苦甜香,就是合适了。

铁良试碱不用舌头,一半儿的原因是抻面是个露脸的活儿,是公开的,客人看着,当面的。

铁良用鼻子闻闻,碱多了,就再放放,醒碱。

跑堂的得了客人要的数儿,拉长声儿喊给铁良。

客人出到街上,靠在铺面窗口看铁良抻面,好像是买了一张看戏的站票。

铁良不含糊,一手揪出一拳头面,“啪”,和在一起,搓成粗条儿,掐着两头儿,上下一悠,就一个人长了——人伸开胳膊的长度等于这个人的身高。

铁良两手往当中一合,就是两股,再抻再合,就是四股,再抻再合,八股,十六股,三十二股,六十四股,一百二十八股。

高考冲刺-小说阅读复习专题课件

高考冲刺-小说阅读复习专题课件

三、情节的常规作用、效果、好处:(特殊作用通过练习积累)
(第一判断某处情节写什么?叙事,人物或景物描写,抒情议论)
(一)开头情节的作用:
• (主旨上)开门见山,点明主旨(抒情议论) • (情节上)①交代故事产生的时间、地点②营造矛盾冲突,推
动情节发展③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作铺垫④埋下伏笔,与后 文呼应⑤设置悬念⑥与后文对照 • (人物上)揭示心理,表现性情,展示人物身份、特点 • (环境上)交代环境、提供背景,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二、情节的手法及其作用:
(一)历年高考考查频率较高: 202X卷一,202X卷一,202X卷二,2015卷一,2014浙江 (二)常见设问方式:p75、76
(1)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 (2)情节安排很有特点、构思上很有特色(包括两大类型) (三)明确常用的情节手法两大类型及作用:
(1)情节叙述手法: 类型
小说专题复习要求:
• (一)梳理小说版块的知识框架。 • (二)重视分析答案、能复述答案。 • (三)大量做题,重视创新题、特殊题。
《三维设计》教材编排——“五讲”: 情节、环境、形象、语言、主旨和标题
小说情节的三考点:
•一、情节的概括、挑选 •二、情节的手法及其作用 •三、情节的作用
一、情节的概括、挑选:
• (2011安徽卷)11.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 络。(5分)
• 【参考答案一】做好鸟笼拒卖鸟笼给老大夫,送鸟笼给 彼贝,台球房醉酒。(事件发展脉络)
• 【参考答案二】期待好价格,信守与彼贝的约定,不忍 孩子失望决定送鸟笼,送鸟笼后兴奋与失落交错。(主 人公心理变化脉络)
一、情节的概括、挑选:
③特殊叙述方式
②特殊情节结构手法
• “故事”与“新编”

(浙江专用)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专题九知识备览高考小说阅读应考导航课件

(浙江专用)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专题九知识备览高考小说阅读应考导航课件

【题组二】 针对小说第二段的命题: 1.母亲的信的开头、结尾和中间部分分别写了些什么内容?请用简明的语言加 间:介绍家 乡琐细之事。
2.母亲的每一封来信都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母亲的每一封来信都表达了她对儿子关心、疼爱、思念的深挚感情。
答案:插叙。这一内容安排道出了母亲节俭、艰难的生活,说明了文卡给母亲 寄钱是应该的和必要的,同时也给文末表现母亲的平凡而伟大埋下了伏笔,从 而增强了文章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或者:①侧面交代母亲的生活困境;②引出下文文卡计划工资用度、打算给母 亲寄钱的情节;③将母亲生活困难却寄钱给文卡的情节与文卡生活宽裕却不愿 寄钱接济母亲的情节形成鲜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凸显作品主题。
【导航二】 无论怎样出题,分析答题时,都要从题目要求出发,做到答案与问题严丝合缝。 上述四题的对象指向同一段落,内容上有联系但又各有侧重。如第1题侧重概括, 不能把“开头”“结尾”“中间”中后两者的顺序倒过来答;而第3题是让答 “为什么”的,不能答“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题组三】 针对文中最后一句话——“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 在他的膝上……”命题: 1.当“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的时候,文卡会有怎样的反应 呢?请结合全文,发挥想象,续写一段文字。(不少于40字)
3.文章结尾一句,触发你怎样的思考?结合原文作答。
答案:①母爱总是无处不在,甚至让人感到意外;②母爱总在寻常的细节中,却 是伟大的;③不可忽略来自亲人的细微关怀。
【导航三】 无论题目出在小说的哪个点上,无论题干中有无“结合全文”这样的字眼,分析 解答时都要有一种“综观意识”。 文本是一个整体,命题关注的似乎是一个考点,但某一考点的解答却要联系上下 文乃至全文。只有作更全面的思考,才能更好地回答问题。上面三道题是针对文 章最后一句话而设的,要答好这三道题,都必须从情节发展的趋势、人物形象的 特点和小说基本意蕴的角度来作整体性思考。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九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课件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九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课件

-8-
两个哥哥忽然就饱了,先后离开桌子回屋睡觉,可是鱼汤每个人 起码还可以盛两碗。他们没解释为什么,也不用解释,地里的活要 起早贪黑,否则这种鱼加豆腐的美味只能还是好多年享受一次。父 亲愣了愣,恢复了以往不苟言笑的表情。母亲端着碗,出神,她似乎 用眼神示意过父亲别口不择言,但是现在她卸去了笑容,朝着屋外 黑乎乎的夜空,一直出神。 可是羊要进圈,牛要喂草,猪还要吃食。都这么愣着不能解决一 点儿问题。他起身去做,也只有他还有心情做。 坐在灶前添柴火煮猪食时,已经是最后一件事了。把火点着,添 第二把柴火的时候,他就抓着了一个黏黏软软的东西,凑到灶前的 火光里一看,是那条鱼!从锅里蹦到地面,它显然已经超越了极限。 现在,它早已死了,只是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 (本文有删改)
-15-
母亲打豆的天井,就在大路旁,村里人都得经过她的身边,如果要 去火车站。一有人过去,她总要探问几句,尤其当他们回来的时候: “看见了没有?” “自然看见了,阿南婶!” “像蛇一样的长吗?” “有点儿像。” “只有一个喷火的龙头,却能带着几十节几百节的车子跑,不很奇 怪吗?” “真的很奇怪。” 因为她像小孩子似的,不断地问长问短,有许多人简直让她盘问 得不能忍受: “我们回答不了许多的,阿南婶,最好你自己去看!” “我自己?” 她仿佛吃了一惊,看火车,在她看来像是永远做不到的事。
-12-
4.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参考答案:①情节在结尾处突然逆转,在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效果上, 与“欧· 亨利式”的结尾有暗合相通之处。②因前文设置的伏笔若有 若无(“掀锅盖”“不记得细节”“忘了味道”等),让结尾呈现出某种魔 幻色彩。③结尾情节安排表明“鱼未入汤”,诡异之处有深意,引发读 者对美味意蕴作深度的思考与探究。④结尾提示了“美味”的含义 有表里两层,与标题《一种美味》构成呼应。 解析:结尾的作用,除了考虑和前文的关系、和主旨的关系外,还应 关注结尾本身的特点。本文结尾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正是 由于结尾的逆转,才使得文章意蕴丰富、厚重。

2022高考语文 第九小说同步训练

2022高考语文 第九小说同步训练

第十课时小说一、高考试题回顾及对策知识储备结合《祝福》记住各自的作用。

1、标题的作用:点明人物、环境、情节(有时是线索)或暗示主旨。

《祝福》主要点名情节,也是文章的线索,暗示主题,全部鲁镇都在祝福可祥林嫂死去,什么原因,这正是本文的主旨。

2、人物,性格特征是必考的内容,注意分析,要通过各种手法(直接的包括肖像、语言、动作、环境、心理和间接描写)分析,可能分析出若干性格,但一定要注意要有理有据,每种性格特征后要有具体的依据还要注意选取和小说主旨关系最密切的作为答案。

还要注意次要人物,如柳妈和我,这些人物主要是为重要人物服务的。

同时还要指向主旨,如《祝福》中我的作用,我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对现实不满但又不能斗争,采取妥协、躲避的策略,同时又是全文的线索,起到见证人的作用,让故事显得真实可信,同时揭示主旨,这种社会依靠小资产阶级是没有出路的,这正是作者彷徨的原因。

3、环境,包括社会和自然环境,主要作用是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交待人物活动的场景,暗示人物心理、性格,推动情节发展,铺垫、引起下文,有时是文章的线索,相互照应,暗示主旨。

如《祝福》开头和结尾的描写其作用是交待当时的社会环境,开通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暗示祥林嫂的命运难、交待一种迷信盛行的社会状况让人物的命运成为必然结果,暗示主旨。

结尾的作用是和标题、开头照应,祥林嫂死了可鲁镇还是原样引起人们思考,升华主旨,说明要改变这样的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情节,情节是全文的主要内容,每一处要注意和环境、标题、人物、主旨有什么关系。

主要是开头、中间、结尾的作用,开头主要是统领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特别注意倒叙,制造悬念,引起读者兴趣(或思考)如《祝福》先交代祥林嫂的死就有此作用。

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照应上文、开头、标题,升华住址等,还要注意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小说中的伏笔、照应也是经常考核的内容。

5、主旨,主要找小说是通过哪些地方表现主旨的。

高三语文小说专题练习题

高三语文小说专题练习题

高三语文小说专题练习题一、课文理解在高三语文课堂上,学生们学习了许多经典小说作品。

请你选择其中一部小说,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探讨其中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二、小说分析1. 小说背景介绍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所描绘的背景是怎样的?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背景是什么?这些背景对小说情节和主题有何影响?2. 主要人物分析选取几个主要人物,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经历和行为举止。

他们在小说中的角色和作用如何体现主题?3. 情节分析选择几个重要的情节,分析它们的环境背景、冲突与发展,以及对主题的呼应。

这些情节如何推动故事的发展,展示小说的主题?4. 叙事手法分析小说采用了何种叙事方式?作者通过怎样的叙述手法,展示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这些手法如何增强了小说的吸引力和艺术性?三、主题探讨1. 主题阐述根据你的理解,这部小说表达了怎样的主题?作者通过哪些情节和人物形象来阐述主题?你对主题的理解和感受是什么?2. 主题探究小说中的主题是否与现实生活有关?它对读者有何启示和思考?你认为小说中的主题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吗?四、评价与总结1. 个人评价你对这部小说的评价如何?你认为它有何优点和不足之处?它对你的阅读和思考有何影响?2. 适用性讨论这部小说是否适合高中生阅读?为什么?它通过怎样的描写和情节引起你的共鸣和思考?3. 对小说的总结在总结中,你可以对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及艺术特点做一个简洁而全面的概括。

同时,也可以提出你希望了解更多的问题和展望。

这篇文章以小说分析和主题探讨为主线,通过对小说背景、人物特点、情节和叙事手法等方面进行细致分析,再配以对主题的深入阐述和评价,从而对整部小说进行全面的解读和评价。

文章中使用了适当的分段和小节,以确保逻辑清晰和内容流畅。

同时避免了无关内容和网址链接的使用,提高了阅读体验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散文的定义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

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

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二)散文的分类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⒈记叙散文: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

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

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

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

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

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

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一类,这种散文描写一地的景物,除一些风土志以外,主要是游记性散文。

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

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作者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

⒉抒情性散文:主要用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

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但与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情感更强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

抒情散文主要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

而直抒胸臆的方法,在文章中可以出现,但通篇用此一法者并不多见。

托物言志式散文,即象征性散文,作者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象形联想或意蕴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

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等。

借景抒情的散文,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赋景物以生命,明写景,暗写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等。

⒊议论性散文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

它与抒情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散文重于感情。

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用事实和逻辑来说理,而主要用文学形象来说话,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

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

鲁迅先生的杂文就是典型的议论散文。

(三)散文的特征⒈较强的纪实性散文具有较强的纪实性质。

但对纪实性的理解,至今仍有较大分歧,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有三种。

一是主张绝对真实:“描述真人真事,是散文的首要特征。

散文家们要靠旅行访问,调查研究了积蓄丰富的素材,要把事件的经过,人物的真实,场地的实景,审察清楚了,然后才提笔伸纸。

散文特写决不能仰仗虚构。

它和小说、戏剧的主要区别就是在这里。

”(周立波《散文特写选·序》,《散文特写选(1959-1962)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二是主张“大实小虚”:“散文写作,在选材上也并不是绝对地排斥任何虚构的。

也就是说,在保持题材上大体真实(请注意,这里的概念并不等同于文学科学中的‘真实性’的含义,故称之为‘题材的纪实性质’)的前提下,某些细节的虚构,乃至某个次要人物的虚拟,不但在创作实践上是有成例的,被允许的,而且有时甚至是很必要的。

……关键则是要‘大实小虚’。

”(韩少华《散文散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写作论》)三是供实用的散文,要严格地写实;供欣赏的散文,允许有虚构的成分存在:“谈散文创作,我们还不能不谈虚构。

虚构是文艺创作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它对于概括社会生活、塑造典型形象、突出作品主题均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散文创作也不一味地排斥这种方法。

具有写实特点的散文体裁之所以不排斥虚构,是因为人们写散文,自古以来就有供实用和供欣赏的分别。

供实用的散文,只能严格地写实,不允许有任何虚构;而供欣赏的散文,在写实上就不那么严格,允许有虚构成分存在。

”(冠显《散文写实说》)在这三种意见中,我们认为第二种意见是可取的。

首先,“大实小虚”说在实践上反映了散文创作的客观实际。

以冰心《小桔灯》为例,据散文家韩少华说:“前不久,在拜访冰心同志的时候,得到了她的指教,得知文章中的小孩一家,以及作者同他们的接触,包括女孩父亲的姓氏都是确凿的,是实有其人、实有其事的。

”“只是在个别次要之处做了一点虚构。

”冰心在《漫谈〈小桔灯〉的写作经过》一文中,对该文“个别次要之处做了一点虚构”作了补充说明,即“我的朋友”这个次要人物是虚构的。

“大实小虚”说在理论上也是顺理成章的,散文是文学作品,而虚构是文学作品常用的一种手法,所以散文不可能与虚构无关,但这种虚构又不能破坏散文的纪实性原则,所以它只能是“大实小虚”了。

尽管散文的细节可以虚构,但散文中的情感是绝对真实的,这一点也应该是散文真实性的一个重要侧面。

⒉取材的广泛性。

散文的取材范围十分广泛,大千世界几乎无不可写,所以郁达夫说:“散文清淡易为,并且包括很广,人间天上,草木虫鱼,无不可谈。

”(《<达夫自选集>》鲁迅说,散文的“题材应听其十分自由选择,风景静物,虫鱼,即一花一叶均可。

”(《致罗清桢》,《鲁迅书信》P241),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周立波说:“举凡国际国内大事,社会家庭的细故,掀天之浪,一物之微,自己的一段历史,一丝感触,一撮悲欢,一星冥想。

往日的凄惶,今朝的欢快,都可以移于纸上,贡献读者。

”(《散文特写选·序言》)骆文说,散文“作为一种文体,好处甚多。

一石之嶙,可以为文。

一水之波,可以写意。

一花之瓣,可以破题。

实在自由。

”(《我的散文观》)正因如此,有人讲散文作者“触目闻声,随处可感。

鲁迅目阅白雪纷飞而抒怀,形成《雪》的精魂;茅盾见白杨挺拔而命笔,致成《白杨礼赞》;巴金观朝暾乍涌而心吟,因有《海上的日出》;吴伯萧忆纺车声韵而挥毫,写下名篇《记一辆纺车》;杨朔赏茶花绚丽引起创作冲动,留下脍炙人口的《茶花赋》。

总之,一个作者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感,都有可能被取来作为写散文的材料。

”(汉基《关于散文取材种种》))。

散文的内容涉及自然万物、各色人等、古今中外、政事私情……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 有的。

可以写国内外和社会上的矛盾、斗争,写经济建设,写文艺论争,写伦理道德,也可 以写文艺随笔,读书笔记,日记书简;既可以是风土人物志、游记和偶感录,也可以是知识 小品、文坛轶事;它能够谈天说地,更可以抒情写趣。

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 情操的陶治,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都可选作散文的题材。

在取材领域上,小说、戏剧、诗歌都不能与散文相比。

小说的题材,要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戏剧的题材,要有激动人心的矛盾冲突。

诗歌的题材,要有深郁的情韵。

而散文却没有这些限制,可以写小说、戏剧、诗歌的材料。

都可以写散文,不可写小说、戏剧、诗歌的题材,亦可写散文。

取材广泛,首先表现在它选择题材可以不分古今,不分中外,不分大小上下,凡能给人以知识、美感,陶冶人的情操的东西都可信手写来,缀成优美的篇什。

其次,表现在写作散文时,可以在一个主题的统率下选取不同时间、空间的材料,十分自由。

如秦牧的《土地》。

我们承认和强调散文取材的广泛性,但也不是说什么东西都可写成散文。

那种不分青红皂白,挖到篮里就是菜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写散文要选取揭示“人类那种崇高感和庄严感”的材料,要选取反映具有“超世俗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的材料。

3.形式的灵活性散文取材广泛,内容丰富,为其服务的形式也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①结构多种多样首先,散文的结构中心多样。

既可以用人物为结构中心,如《藤野先生》;可以用典型的细节为结构中心,朱自清《背影》;可以用景物为结构中心,郁达夫《故都的秋》;也可以用某一象征事物作结构中心,如《白杨礼赞》。

其次,散文的结构形式不拘一格:有的按时间发展先后顺序或以空间转移为序组织材料,如《小桔灯》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以作者的思想认识和感情变化为序,如张洁《挖荠菜》;有的以某一思想为统帅,把材料分别组织在几个不同的侧面之内,如②表达方式自由灵活。

散文可以自由地使用叙述、描写等五种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也可使用暗示、象征、比兴、联想等手法。

记叙散文以叙述、描写和议论;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间用叙述、描写和抒情。

③语言运用自如。

现代散文的语言主要是现代汉语,但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借用文言词语和用法,方言俚语、歌谣谚语等语言形式。

⒋诗意浓郁。

散文不象小说、戏剧靠虚构的故事情节、矛盾冲突和塑造的人物形象吸引读者,而是靠浓郁的诗意和理趣来感染读者。

在抒情、叙事类散文中要追求诗意。

有的散文家说,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象苹果饱含果汁一样。

毫无诗意的散文是没有生命力的。

因此,散文作者努力在生活中寻求诗意,并使自己的作品富有诗意。

杨朔说:“不要从狭义方面来理解诗意两个字,杏花春雨,固然有诗,铁马金戈的英雄气概更富有诗意。

你在斗争中,劳动中,生活中时常会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欢乐,使你忧愁,使你深思……凡是遇到这种动情的事,我就要反复思索,到后来往往形成我文章里的思想意境。

”“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

”“总要象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字句。

”(《<东风第一枝>小跋》,转引自《现代散文序跋选》P190,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散文的诗意与它是一种长于抒情的文体分不开的,其诗意的浓度同作者感情的深度总是成正比的。

为什么散文长于抒情呢?因为:a、散文一般采用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无论写到什么,其目的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生活感受和思想见解,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是“作者心灵的歌声”(高尔基)。

b、散文有自己特殊的笔调,即所谓散文笔调。

散文笔调,首先是语言凝练,优美富有文采;其次是笔法灵活疏放,挥洒自如。

议论性散文中,追求文章的理趣也是散文富有诗意的一种表现。

朱自清评鲁迅的杂感说:“这里吸引我的,一方面固然也是幽默,一方面还有别的,那就是传统的理趣,现在我们可以说是理智的结晶,而这也是诗。

”这类文章让我们为作者深邃的思想所震撼,被其中精辟的论辩所折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