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待贾而沽分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论语》选读之三《待贾而沽》.ppt
简而言之,读书人可以做官,但却不可以求 做官,不可以 “跑官”——像后世有些人那样, 一到“换届”的时候,东奔西跑 利用一切关系
和纽带,削尘脑袋往上钻,千方百计向上爬。即 便 不能往上爬,起码也要保住现有官位不变。
• 以“毛遂自荐”的观点来看,“待贾而沽”而不 “求善贾而 沽”,是不是有些迂腐了呢? 何况,如果人人都待贾而沽,那我们今天那 些铺天盖地的招 聘广告不就都白打了吗?
“待贾而沽”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孔子 自称是“待贾者”,他一方面四处游说,以 宣传礼治天下为己任,期待着各国统治者能 够行他之道于天下;另一方面,他也随时准 备把自己推上治国之位,依靠政权的力量去 推行礼。因此,本章反映了孔子求仕的心理
17-5公山弗扰(1)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悦,曰: “末之也已(2),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
• “不能流芳百世,宁可遗臭万年。”这已把对 “名”的追求推向了极端。
至于“功成名就”、“扬名显亲”等,更是 铸造着中国读书人 的人格心理。就是孔子自己, 如我们在前面已多次谈到的那样, 虽然反复申
说“人不知而不愠”之类的话,但也感叹“没有 人知道 我啊!”(《宪问》)不被人知道,不 被人了解,也仍然是孔子作 《春秋》也是为了
• 【注释】 • ①疾:恨。 • ②没(mo)世:死亡。
• 那岂不是说人不出名,终生遗憾了吗? 所谓人生在世, 名利二字。 一个“名”字,白了多少少年头,流了多少英雄泪!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这是三闾大 夫屈原的恐慌。
•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这是科举时代 读书人的最高理想和精神慰安。
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 (1)公山弗扰:人名,又称公山不狃,字子洩, 季氏的家臣。 (2)末之也已:末,无。之,到、往。
和纽带,削尘脑袋往上钻,千方百计向上爬。即 便 不能往上爬,起码也要保住现有官位不变。
• 以“毛遂自荐”的观点来看,“待贾而沽”而不 “求善贾而 沽”,是不是有些迂腐了呢? 何况,如果人人都待贾而沽,那我们今天那 些铺天盖地的招 聘广告不就都白打了吗?
“待贾而沽”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孔子 自称是“待贾者”,他一方面四处游说,以 宣传礼治天下为己任,期待着各国统治者能 够行他之道于天下;另一方面,他也随时准 备把自己推上治国之位,依靠政权的力量去 推行礼。因此,本章反映了孔子求仕的心理
17-5公山弗扰(1)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悦,曰: “末之也已(2),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
• “不能流芳百世,宁可遗臭万年。”这已把对 “名”的追求推向了极端。
至于“功成名就”、“扬名显亲”等,更是 铸造着中国读书人 的人格心理。就是孔子自己, 如我们在前面已多次谈到的那样, 虽然反复申
说“人不知而不愠”之类的话,但也感叹“没有 人知道 我啊!”(《宪问》)不被人知道,不 被人了解,也仍然是孔子作 《春秋》也是为了
• 【注释】 • ①疾:恨。 • ②没(mo)世:死亡。
• 那岂不是说人不出名,终生遗憾了吗? 所谓人生在世, 名利二字。 一个“名”字,白了多少少年头,流了多少英雄泪!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这是三闾大 夫屈原的恐慌。
•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这是科举时代 读书人的最高理想和精神慰安。
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 (1)公山弗扰:人名,又称公山不狃,字子洩, 季氏的家臣。 (2)末之也已:末,无。之,到、往。
《待贾而沽》ppt
子曰: 宁武子邦有道则知 邦无道则愚。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 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知:“智”,聪明
孔子的热心仕途与他的用行舍藏有没有矛盾? 孔子的热心仕途与他的用行舍藏有没有矛盾? 看似矛盾,其实也不矛盾。 看似矛盾,其实也不矛盾。中国文人很好地将儒家 积极进取的“入世”思想和道家消极隐退的“出世” 积极进取的“入世”思想和道家消极隐退的“出世” 思想融合起来,所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思想融合起来,所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所谓“居庙堂之高,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所谓“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统治者开明,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统治者开明, 政治清明,文人愿意报效国家;而反之, 政治清明,文人愿意报效国家;而反之,则隐退避 等待时机,而其内心,是渴望用政, 身,等待时机,而其内心,是渴望用政,实现自身 价值。 价值。
沽之哉
“施受同辞”,给出和收进用 施受同辞” 施受同辞 同一个词表示, 同一个词表示,这类词除了 以外,还有“ “沽”以外,还有“贾、鬻、 售、贷”等。
公山弗扰 以 费 畔 , 召 , 子欲往。 子路不说 , 曰 : 子欲往 。 子路不 说 也已, 何必公山氏② 子曰: “ 末 ① 之 也已 , 何必公山氏 ② 之 ③ 之 也 ? ” 子曰 : 夫召我者, 而岂徒 如有用我者, “ 夫召我者 , 而岂 徒 哉 ? 如有用我者 , 吾 其 为东周 乎?” 以:凭借
阳货对孔子是怎样的态度? 阳货对孔子是怎样的态度?可以根据什么判断孔 子对阳货的回答是虚应故事? 子对阳货的回答是虚应故事? 阳货以自己官职自大,在孔子面前非常高傲自得, 阳货以自己官职自大,在孔子面前非常高傲自得, 所以用命令式的口吻对待孔子。但孔子不卑不亢, 所以用命令式的口吻对待孔子。但孔子不卑不亢, 面对阳货“实用主义”的劝说自己出仕,委婉拒绝, 面对阳货“实用主义”的劝说自己出仕,委婉拒绝, 孔子渴望被任用,但不愿为了个人利益而牺牲原则, 孔子渴望被任用,但不愿为了个人利益而牺牲原则, 所以他躲避阳货,实在躲避不了,假意允应出仕。 所以他躲避阳货,实在躲避不了,假意允应出仕。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课件--待贾而沽 (共32张PPT)
——《史记·孔子世家》
绝期必心
琉 璃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 。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 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 。''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 于是,无可无不可。”(18.8 )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7.10)
12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
拜之,遇诸塗。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
道
路 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
“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孔子曰:“诺。吾将仕
自
矣。”(17.1)
信
琉 璃
待贾而沽
琉 璃
12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自信的孔子·其三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待贾而沽
琉 璃
9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 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 道,富且贵焉,耻也。”(8.13)
「评析」这段话是孔子较全面多层次地从横向讲述坚定信 仰、坚持学习、以及对政治、国家、社会应持的正确态度 等诸多方面的观点。语言极简洁、内涵极丰富。分别讲述 了十个问题:
待贾而沽
琉 璃
八、国家政治黑暗、腐败盛行,就要隐居不出。 九、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安居乐业,而自身却甘愿贫贱的消极态度 是可耻的。 十、政治黑暗、社会腐败、百姓困苦、却去做官发财、也是耻辱的。
待贾而沽
琉 璃
10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 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5.21)
绝期必心
琉 璃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 。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 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 。''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 于是,无可无不可。”(18.8 )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7.10)
12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
拜之,遇诸塗。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
道
路 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
“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孔子曰:“诺。吾将仕
自
矣。”(17.1)
信
琉 璃
待贾而沽
琉 璃
12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自信的孔子·其三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待贾而沽
琉 璃
9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 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 道,富且贵焉,耻也。”(8.13)
「评析」这段话是孔子较全面多层次地从横向讲述坚定信 仰、坚持学习、以及对政治、国家、社会应持的正确态度 等诸多方面的观点。语言极简洁、内涵极丰富。分别讲述 了十个问题:
待贾而沽
琉 璃
八、国家政治黑暗、腐败盛行,就要隐居不出。 九、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安居乐业,而自身却甘愿贫贱的消极态度 是可耻的。 十、政治黑暗、社会腐败、百姓困苦、却去做官发财、也是耻辱的。
待贾而沽
琉 璃
10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 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5.21)
2020春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课件:第3课 待贾而沽 (共27张PPT)
♣儒家讲“隐”讲“藏”,是在“天子无道”之时,是 为了韬光养晦,以便将来“达则兼善天下”,在基调上仍是 进取的。而在道家看来,“有道”与“无道”对于道家已无意 义,所以不管政治好坏与否都应“避逃”。
♣道家认为天下不可能有好的政治、国家,所以只有借 超然世外以求解脱,具有消极的思想表现,这一点正好与儒 家相反。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政治主张及实践
一、课内素材开发 孔子的价值观
春秋鲁国有这么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 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付赎金把他赎回,回 国后到政府报账。有次孔子的一位学生在国外赎回一名奴隶 却没报账,人们纷纷褒扬他。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政治主张及实践
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因为一是假如他垫钱不报账,他就会 蒙受损失;二是别人就会说自己的品格没有孔子的学生高, 于是望而止步,不愿挺身而出去赎奴隶,而更乐于让那些垫 钱不报账的人去“表现”,因而妨碍更多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隶被赎回。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可用于“道德观”“多角度看问题”“正确的 价值取向”等有关话题作文写作中。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政治主张及实践
二、鲜活素材速递 朱光亚一生就做了一件事
20 世纪 50 年代末,朱光亚被任命为中国核武器研制的 科学技术领导人。他负责并组织领导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 究、设计、制造与试验研究,地下核试验的攻关,高技术研 究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发展及军备控 制问题研究等工作,为中国核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 大贡献。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他还参与了“863”计划(国家 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政治主张及实践
4.其① ②吾 亲其 于.为 其.东 身周 为乎 不善者___副___词____代,____词难____,道____自____己____ ③孔子时其.亡也 ____代__词__,__他_____
♣道家认为天下不可能有好的政治、国家,所以只有借 超然世外以求解脱,具有消极的思想表现,这一点正好与儒 家相反。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政治主张及实践
一、课内素材开发 孔子的价值观
春秋鲁国有这么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 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付赎金把他赎回,回 国后到政府报账。有次孔子的一位学生在国外赎回一名奴隶 却没报账,人们纷纷褒扬他。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政治主张及实践
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因为一是假如他垫钱不报账,他就会 蒙受损失;二是别人就会说自己的品格没有孔子的学生高, 于是望而止步,不愿挺身而出去赎奴隶,而更乐于让那些垫 钱不报账的人去“表现”,因而妨碍更多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隶被赎回。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可用于“道德观”“多角度看问题”“正确的 价值取向”等有关话题作文写作中。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政治主张及实践
二、鲜活素材速递 朱光亚一生就做了一件事
20 世纪 50 年代末,朱光亚被任命为中国核武器研制的 科学技术领导人。他负责并组织领导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 究、设计、制造与试验研究,地下核试验的攻关,高技术研 究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发展及军备控 制问题研究等工作,为中国核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 大贡献。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他还参与了“863”计划(国家 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政治主张及实践
4.其① ②吾 亲其 于.为 其.东 身周 为乎 不善者___副___词____代,____词难____,道____自____己____ ③孔子时其.亡也 ____代__词__,__他_____
高三语文待贾而沽(201910)PPT课件
死 若遣大臣谕上旨 右鹰扬卫大将军黑齿常之击却之 兵锐马多 累检校尚书左仆射 将兵防秋 薛举 未报 赠予不可计 列羽林仗内之 战一败 匡威军次博野 下所安赖 处蜜等入朝 严庄挟安庆绪弃东京北度河 裴罗死 至是灭 稍强大 白渠溉田四千五百顷 置降匈奴留五原塞 不和于亲也 为节
度使 而兄弟并当国 怀直卒 暾欲谷曰 闻顺宗立 庆二州 可汗喜 请皆罢 道虽通 常 阿波西走达头 且有变 此驱戎狄攻豺狼也 弃军奔云中 率朔方道总管契苾明 且言 直以其父挈齐十二州还天子 可汗尽与其牙下酋领 募散卒稍至 二也;假言求长生术 "惟天惟祖宗所以付任予者 领五弩失
东西。孔子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些“文”给
传播下去,发扬光大。否则“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
也”,后代子孙就会失去这个“文”了。失去了
“文”会怎么样?不敢想象。
.
3
;足球比赛 / 馨香嘉味也 必报 合十六道兵进讨 任敷合吐蕃 终之以南蛮 左骁卫大将军瀚海都督回纥婆闰等穷讨 载义走 故下益附 皆思归 乃引不逞者十馀辈劫之 乞力徐遁走 拔兼琼代宥节度 仁恭走 凿垣亡去者十八 焉耆 而少诚卷甲不追 奚 田皆赤地 节度沧 比栗
以浮屠重为誓 乃敢馈 悉腊受服辞鱼 士死者数千人 "重胤 杨我支死 抚新附 积多为牙中兵马使 吐蕃遣尚赞咄名悉腊等逆公主 当洗衅录勋 "吐谷浑与吐蕃本甥舅国 为二军所乘 奈何孑然赴哉?冀厚赏 引众东奔 骨咄禄死 其国遂安 及姜晦为巡边使 "乃署知密州 内实与之 中人欲直入 而
命一吐屯监统 颉利之亡 牛 明年 列四郡 天子英武 是为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 公卿多托以私 献太庙 将击贼总材山 "善 当与和 "不然 从谏妻裴 生人大幸也 切敕边吏护亭障 是时 于言何益?公主至吐蕃 大破纳兵 又秦 分出金山道 羊 京西北行营都监 自号沙钵罗可汗 乃绐结赞曰 黄仁
待贾而沽,不藏于椟ppt实用课件1
君子,就是应该在现实中坚持道义的人,他们身在淤 泥之中而不会使自己变得污浊,他们从淤泥之中傲然 挺立出来而不使自己被污染。不仅如此,他们还要尽 心尽力去使污浊的现实变得清醇,使混乱的社会变得 安宁,使周围的人更多地成为君子。君子的心态理应 如此,但是,是否能行得通,却不是必然。所以,圣 人君子还应该有自知之明、知人之智。不知成败而贸 然去做,不仅于事无补,而且造成无谓的牺牲,也是 得不偿失的,所以,孔子虽有前往佛肸那里的想法, 却知道无法做到,所以,终究没有前往。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 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 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 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 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张岱《四书遇》中引顾泾阳的话说:“孔子时亡, 是圣人自然随应之宜。玩下文‘遇诸途’语,可见 圣人未尝着意。”
(2)从者见之:孔子的随行弟子使他见了孔子。
(3)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4)木铎: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 召集听众。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 也已,何必公山民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 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孔子生活的时代天下无王,而此时代又不能无王,于 是孔子作《春秋》代周而王,当一王之法,行天子褒 贬进退之权, 春秋已天下无王,匹夫有德者可受天命 代周而王,孔子作《春秋》实际上就是孔子自任为 王。”《公羊学引论》
76、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高尔基 79、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 大仲马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待贾而沽ppt
孔子所说的“无道则隐”与道家的消极避世“隐” 有何不同? 儒家的隐和道家的隐并不完全一样。道家看破世事 避世自守,独自遁世逍遥,不论天下有道无道一隐 到底;儒家的隐是天下无道之时暂时性策略性的退 却,等待时机,“独善其身”的同时随时准备着 “兼善天下”。天下“有道则现”,不是为了表现 出才能以便求取功名富贵,而是把道义落实到现实 之中;“无道则隐”,不是为了保全自我而隐藏起 自己的才能,而是因为无法在现实中实现;无论是 把才能表现出来,还是隐藏起来,都有一个前提, 那就是:自己要先做得端正。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 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 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笃信:深信;笃:专心,一心一意 善:使……完美 见:出现,出仕 有道:政治清明 无道:政治昏乱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 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知:“智”,聪明
者:同表时间的词结合成名词性词组,助词
其:自己
为:做,行
不善:形作名,不好的事
焉:怎么
孔子在这里用了一连串的“近取譬”的句子,把 这些句子找出来,说说它们表现了孔子怎样的态 度和心理。
自“不曰坚乎”至最后“焉能系而不食”,都是 比喻句。
这些句子一方面表示自己出污泥而不染的自信, 另一方面也含有对子路的责难进行申辩的意思, 反映了孔子心理上的尴尬和矛盾。 比喻的使用使表达形象生动较一般陈述句更有感 染力。
有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人生追求
待贾而沽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 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 待贾者也。”
沽之哉
“施受同辞”,给出和收进用 同一个词表示,这类词除了 “沽”以外,还有“贾、鬻、 售、贷”等。
【高中语文】待贾而沽ppt精品课件
孔子为什么热心于仕途?
孔子的热心仕途主要是为了实现自己“复礼”的 政治主张,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 所以他不管如何碰壁,还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 而往拜之,遇诸塗。谓孔子曰:“来!予①与尔言。” 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 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 可。”“日月逝矣,岁不我②与。”孔子曰:“诺。 吾将仕矣。” 见:使……拜见 归:“馈”,赠送
者:同表时间的词结合成名词性词组,助词
其:自己
为:做,行
不善:形作名,不好的事
焉:怎么
孔子在这里用了一连串的“近取譬”的句子,把 这些句子找出来,说说它们表现了孔子怎样的态 度和心理。
自“不曰坚乎”至最后“焉能系而不食”,都是 比喻句。
这些句子一方面表示自己出污泥而不染的自信, 另一方面也含有对子路的责难进行申辩的意思, 反映了孔子心理上的尴尬和矛盾。 比喻的使用使表达形象生动较一般陈述句更有感 染力。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论语选读待贾而沽PPT精选文档
(1)继续发扬周朝的礼乐制度 (2)发扬广大高尚的道德品行 (3)传播自己的政治主张 (4)施展自己的才华 (5)使自己名扬后世。
36
17.7 佛肸(bì·xī)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 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 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 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 缁(zī )。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jì)而不食?”
【注释】
• (1)畏:拘囚,受到威胁。
• (2)没:通“殁”,死亡。
• (3)兹:这里,指孔子自己。
• 后死者:孔子这里指自己。
• (4)与:参与、介入。
• (5)丧:使……丧失。
• (6)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
7
7.23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 魋其如予何?”
8
【背景】
据《史记• 孔子世家》记载,这几句话,是孔子 在逃跑途中说的。当时孔子从卫国去陈国,中间经过 宋国。停留了一阵。宋国的司马(国防部长)桓魋听 说以后,带兵要去害孔子 (原因不明)。当时孔子正 与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周礼的仪式,桓魋就砍倒大树, 而且扬言要杀孔子。于是孔子弟子们很紧张,连忙保 护孔子离开了。孔子不慌不忙,弟子们紧张的催促他, 于是他就说,别着急,老天把德命给了我,桓魋tuí他 能把我怎么样呢?——这句话和“天之未丧斯文也, 匡人其如予何!”简直一模一样。
【注释】 (1)佛肸:音bìxī,晋国大夫范氏家臣,中牟城地方官。
• (2)中牟:地名,在晋国,约在今河北邢台与邯郸之间。 • (5)缁:音zī,黑色。 • (6)匏瓜:葫芦中的一种,味苦不能吃。 • (7)系:音jì,结,扣。
37
这段话中的第二个要点是孔子会不会和叛乱者同 流合污的问 题,子路最不能理解的也是这一点。 “老师您不是自己说过不能到为非作歹的人那里去吗, 现在怎么又出尔反尔,要到佛伴这个叛 乱者那里去 了呢?”孔子于是以“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的道理 加 以回答,就像我们说“出污泥而不染”一样。真 正的君子,是在 任何环境中都能坚守自己的节操的。
36
17.7 佛肸(bì·xī)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 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 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 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 缁(zī )。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jì)而不食?”
【注释】
• (1)畏:拘囚,受到威胁。
• (2)没:通“殁”,死亡。
• (3)兹:这里,指孔子自己。
• 后死者:孔子这里指自己。
• (4)与:参与、介入。
• (5)丧:使……丧失。
• (6)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
7
7.23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 魋其如予何?”
8
【背景】
据《史记• 孔子世家》记载,这几句话,是孔子 在逃跑途中说的。当时孔子从卫国去陈国,中间经过 宋国。停留了一阵。宋国的司马(国防部长)桓魋听 说以后,带兵要去害孔子 (原因不明)。当时孔子正 与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周礼的仪式,桓魋就砍倒大树, 而且扬言要杀孔子。于是孔子弟子们很紧张,连忙保 护孔子离开了。孔子不慌不忙,弟子们紧张的催促他, 于是他就说,别着急,老天把德命给了我,桓魋tuí他 能把我怎么样呢?——这句话和“天之未丧斯文也, 匡人其如予何!”简直一模一样。
【注释】 (1)佛肸:音bìxī,晋国大夫范氏家臣,中牟城地方官。
• (2)中牟:地名,在晋国,约在今河北邢台与邯郸之间。 • (5)缁:音zī,黑色。 • (6)匏瓜:葫芦中的一种,味苦不能吃。 • (7)系:音jì,结,扣。
37
这段话中的第二个要点是孔子会不会和叛乱者同 流合污的问 题,子路最不能理解的也是这一点。 “老师您不是自己说过不能到为非作歹的人那里去吗, 现在怎么又出尔反尔,要到佛伴这个叛 乱者那里去 了呢?”孔子于是以“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的道理 加 以回答,就像我们说“出污泥而不染”一样。真 正的君子,是在 任何环境中都能坚守自己的节操的。
待贾而沽,不藏于椟ppt实用课件
这段话表明了庄子的态度,他的选择是什么?
韫椟而藏, 消极超然出世。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
选择的,只有往这条路走,别的都是死路。这样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你绝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在得到这个信念之之
89、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90、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布克•华盛顿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9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托尔斯泰 92、 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 德 国 93、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 蒙 古 94、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 —— 泰戈尔 95、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 —— 霍勒斯•曼
宋儒朱熹 《论语集注》
想要实现人生价值,除了从政以外,还有
什么途径和方法吗?
几路 万和 名过 求街职天 者桥 把挤 国得 展水 两泄 旁不 的通 道
现在的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是 不是“待贾而沽”就够了呢?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难求。
还应该“毛遂自荐”
大胆地有创意地进行自我推销。
形式一:广告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孟子认为孔子是不在位之天子,行天子之事,是谓 “素王”。和前面仪封人的评价异曲同工。
• 朱熹评价: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 元朝皇帝诏曰:盖闻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
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
-
9
• 关于木铎,还值得一提的是,北师大的校 徽就是“木铎”。取“古代称老师为执掌 木铎的人”的寓意。 北师大百年校庆,启 功大师在百年校庆纪念碑上书写“木铎金 声一百年”。
,就是木铎。铃铛摇起来自然会当当作响,跟过去 那些走街串巷的小贩总是拿着摇拨浪鼓,其起的作
用本质上是一样的,就是为了提醒大家注意。 • 当然,拿木铎的人可不是小贩,而是一种叫遒人的
官员,他们是来宣达政令的人。 • 而这里,仪封人把这个木铎拿来喻孔子,意义更有
了飞跃——孔子所要传达的不是普通的王者政令, 而是上天的旨意。换句话说,孔子就是上天的代言 人啊! • 在那个年代,能成为上天代言人的,只有天子才有 这个资格。当然,仪封人没有暗示孔子要造反夺权 的意思。更多的恐怕是一种宗教意味。他显然认为
孔子有着某种神圣而伟大的使命。
-
8
• 事实上,孔子自己也有这样的自觉,从前两章可依 看出孔子在受到生命威胁的时候,很肯定的相信, 老天如果不想让文明中断的话,是不会让他死的。 正是表明,孔子相信他是接受了上天的神圣使命的。
• 仪封人的比喻,可以算是第一个对孔子的历史地位 做出的评价。从今天来看,孔子正是要建立一种新 道德,新思想。而历史证明他建立起来了,并且影 响极为深远和宏大。
• 曾几何时,“留名青史”就成了多少中国 人梦寐以求的目标。人生在世若不能扬名 天下,那就是如同蝼蚁,毫无意义。
• 而孔子的这句话也就成了儒家积极入世, 奋发进取的标志。
-
12
• 一个“名”字,白了多少少年头,流了 多少英雄泪!
•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这是三闾大夫屈原的恐慌。
•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 这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最高理想和精神 慰安。
• 苟,诚也。
• 期月,周月也,谓周一年之十二月也。
-
11
•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
• 关于此句,历来多有岐解。
• 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将“称”解作“ 称述”,全句释为“到死而名声不被人家 称述,君子引以为恨。”这种观点应该可 以代表古今以来大多数学者的理解,也符 合中国人的心理习惯。
• 理解二:
-
13
• “君子”与“仁”一样,都是一种人所要追求达到的 状态,那么以成为一个“君子”为目标的人最担心 的就应该是自己是否达到了这一点,是否是一个 真正的“君子”,这是他毕生的追求。正是在这个 意义上,孔子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这 里,“称”的含义不是“称扬”或者“称述”,而是“相 称”的意思,但“相称”的不是什么“可名的成就”而 是“君子”这个称呼!
• 后死者:孔子这里指自己。
• (4)与:参与、介入。
• (5)丧:使……丧失。
• (6)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
2
•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 【译文】孔子说:“上天把德赋予了我,桓魋能把我 怎么样?”
• 【小思】
•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这几句话,是孔子在逃
跑途中说的。当时孔子从卫国去陈国,中间经过宋
• 提到使命感,也得说说宋儒张载的一段话: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 学,为万世开太平。”有不输于孔子的气 概。
-
10
•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 年有成。”
• 孔曰:“言诚有用我於政事者,期月而可以 行其政教,必三年乃有成功。”
• [疏]
• ○正义曰:此章孔子自言为政之道也。
• 据说“阳虎尝暴匡人”,曾经残暴的对待匡人。而匡 并非鲁国之地,所以估计是阳虎曾经率人攻打和劫 掠过匡人,想来仇恨颇深。所以这番孔子劫难非小
。
• “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后来还 是靠人帮忙,才算解脱了。(本来就是误会而已)
-
4
但是当孔子屡遭困厄时,他也感到人力的局限性,而把决定作 用归之于天,表明他对“天命”的认可。
人其如予何!”简直一模一样,可见,孔子对自己还
是有充分自信的。
-
3
• 【背景】
• 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候,遭遇的艰难困厄,不止一次 两次。不过以“畏于匡”这次最危险,而且更郁闷的 是,这次居然还是个误会。
• 《史记•孔子世家》:“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以 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 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 孔子状类阳虎,拘焉。……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 惧。”
待贾而沽
-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 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 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注释】
• (1)畏:拘囚,受到威胁。
• 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西周开国之君周武王的父亲 ,是孔子认为的古代圣贤之一
• (2)没:通“殁”,死亡。
• (3)兹:这里,指孔子自己。
这个“神圣使命”是什么?
就是来自文王的文化传统——孔子定义为“文” 。具
体的说,就应该包括“礼、仁”这些孔子提倡的东西。孔子
有自己坚定的信念,认为自己是周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孔子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些“文”给传播下去,发扬
光大。否则“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后代子孙就会失去
这个“文”了。
-
5
• 看到桓魋拔树的那段,不禁联想起当年 昆明的一段历史。在抗战胜利到49年之间 ,民主的呼声是非常高。如闻一多等人经 常进行集会、演讲。有一次在昆明召集演 讲的时候,国民党的军队就在一墙之隔搞 所谓“演习”,一时间是枪声大作,如疾 风暴雨。可是演讲者,意气自若;集会者 ,面无惧色。
-
6
•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 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 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 子为木铎。”
• 【注释】
• (1) 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
• (2) 见(xiàn):使得以进见。
• (3)二三子:各位。
• (4)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
7
• 【资料】 • 铎,就是一种金属的铃铛,而中间那个舌是木制的
国。停留了一阵。宋国的司马(国防部长)桓魋听
说以后,带兵要去害孔子。当时孔子正与弟子们在
大树下演习周礼的仪式,桓魋就砍倒大树,而且扬
言要杀孔子。于是孔子弟子们很紧张,连忙保护孔
子离开。孔子不慌不忙,弟子们紧张的催促他,于
是他就说,别着急,老天把德命给了我,桓魋他能
把我怎么样呢?——这句话和“天之未丧斯文也,匡
• 朱熹评价: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 元朝皇帝诏曰:盖闻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
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
-
9
• 关于木铎,还值得一提的是,北师大的校 徽就是“木铎”。取“古代称老师为执掌 木铎的人”的寓意。 北师大百年校庆,启 功大师在百年校庆纪念碑上书写“木铎金 声一百年”。
,就是木铎。铃铛摇起来自然会当当作响,跟过去 那些走街串巷的小贩总是拿着摇拨浪鼓,其起的作
用本质上是一样的,就是为了提醒大家注意。 • 当然,拿木铎的人可不是小贩,而是一种叫遒人的
官员,他们是来宣达政令的人。 • 而这里,仪封人把这个木铎拿来喻孔子,意义更有
了飞跃——孔子所要传达的不是普通的王者政令, 而是上天的旨意。换句话说,孔子就是上天的代言 人啊! • 在那个年代,能成为上天代言人的,只有天子才有 这个资格。当然,仪封人没有暗示孔子要造反夺权 的意思。更多的恐怕是一种宗教意味。他显然认为
孔子有着某种神圣而伟大的使命。
-
8
• 事实上,孔子自己也有这样的自觉,从前两章可依 看出孔子在受到生命威胁的时候,很肯定的相信, 老天如果不想让文明中断的话,是不会让他死的。 正是表明,孔子相信他是接受了上天的神圣使命的。
• 仪封人的比喻,可以算是第一个对孔子的历史地位 做出的评价。从今天来看,孔子正是要建立一种新 道德,新思想。而历史证明他建立起来了,并且影 响极为深远和宏大。
• 曾几何时,“留名青史”就成了多少中国 人梦寐以求的目标。人生在世若不能扬名 天下,那就是如同蝼蚁,毫无意义。
• 而孔子的这句话也就成了儒家积极入世, 奋发进取的标志。
-
12
• 一个“名”字,白了多少少年头,流了 多少英雄泪!
•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这是三闾大夫屈原的恐慌。
•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 这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最高理想和精神 慰安。
• 苟,诚也。
• 期月,周月也,谓周一年之十二月也。
-
11
•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
• 关于此句,历来多有岐解。
• 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将“称”解作“ 称述”,全句释为“到死而名声不被人家 称述,君子引以为恨。”这种观点应该可 以代表古今以来大多数学者的理解,也符 合中国人的心理习惯。
• 理解二:
-
13
• “君子”与“仁”一样,都是一种人所要追求达到的 状态,那么以成为一个“君子”为目标的人最担心 的就应该是自己是否达到了这一点,是否是一个 真正的“君子”,这是他毕生的追求。正是在这个 意义上,孔子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这 里,“称”的含义不是“称扬”或者“称述”,而是“相 称”的意思,但“相称”的不是什么“可名的成就”而 是“君子”这个称呼!
• 后死者:孔子这里指自己。
• (4)与:参与、介入。
• (5)丧:使……丧失。
• (6)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
2
•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 【译文】孔子说:“上天把德赋予了我,桓魋能把我 怎么样?”
• 【小思】
•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这几句话,是孔子在逃
跑途中说的。当时孔子从卫国去陈国,中间经过宋
• 提到使命感,也得说说宋儒张载的一段话: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 学,为万世开太平。”有不输于孔子的气 概。
-
10
•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 年有成。”
• 孔曰:“言诚有用我於政事者,期月而可以 行其政教,必三年乃有成功。”
• [疏]
• ○正义曰:此章孔子自言为政之道也。
• 据说“阳虎尝暴匡人”,曾经残暴的对待匡人。而匡 并非鲁国之地,所以估计是阳虎曾经率人攻打和劫 掠过匡人,想来仇恨颇深。所以这番孔子劫难非小
。
• “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后来还 是靠人帮忙,才算解脱了。(本来就是误会而已)
-
4
但是当孔子屡遭困厄时,他也感到人力的局限性,而把决定作 用归之于天,表明他对“天命”的认可。
人其如予何!”简直一模一样,可见,孔子对自己还
是有充分自信的。
-
3
• 【背景】
• 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候,遭遇的艰难困厄,不止一次 两次。不过以“畏于匡”这次最危险,而且更郁闷的 是,这次居然还是个误会。
• 《史记•孔子世家》:“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以 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 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 孔子状类阳虎,拘焉。……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 惧。”
待贾而沽
-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 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 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注释】
• (1)畏:拘囚,受到威胁。
• 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西周开国之君周武王的父亲 ,是孔子认为的古代圣贤之一
• (2)没:通“殁”,死亡。
• (3)兹:这里,指孔子自己。
这个“神圣使命”是什么?
就是来自文王的文化传统——孔子定义为“文” 。具
体的说,就应该包括“礼、仁”这些孔子提倡的东西。孔子
有自己坚定的信念,认为自己是周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孔子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些“文”给传播下去,发扬
光大。否则“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后代子孙就会失去
这个“文”了。
-
5
• 看到桓魋拔树的那段,不禁联想起当年 昆明的一段历史。在抗战胜利到49年之间 ,民主的呼声是非常高。如闻一多等人经 常进行集会、演讲。有一次在昆明召集演 讲的时候,国民党的军队就在一墙之隔搞 所谓“演习”,一时间是枪声大作,如疾 风暴雨。可是演讲者,意气自若;集会者 ,面无惧色。
-
6
•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 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 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 子为木铎。”
• 【注释】
• (1) 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
• (2) 见(xiàn):使得以进见。
• (3)二三子:各位。
• (4)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
7
• 【资料】 • 铎,就是一种金属的铃铛,而中间那个舌是木制的
国。停留了一阵。宋国的司马(国防部长)桓魋听
说以后,带兵要去害孔子。当时孔子正与弟子们在
大树下演习周礼的仪式,桓魋就砍倒大树,而且扬
言要杀孔子。于是孔子弟子们很紧张,连忙保护孔
子离开。孔子不慌不忙,弟子们紧张的催促他,于
是他就说,别着急,老天把德命给了我,桓魋他能
把我怎么样呢?——这句话和“天之未丧斯文也,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