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待贾而沽分析PPT课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有着某种神圣而伟大的使命。
-
8
• 事实上,孔子自己也有这样的自觉,从前两章可依 看出孔子在受到生命威胁的时候,很肯定的相信, 老天如果不想让文明中断的话,是不会让他死的。 正是表明,孔子相信他是接受了上天的神圣使命的。
• 仪封人的比喻,可以算是第一个对孔子的历史地位 做出的评价。从今天来看,孔子正是要建立一种新 道德,新思想。而历史证明他建立起来了,并且影 响极为深远和宏大。
• 苟,诚也。
• 期月,周月也,谓周一年之十二月也。
-
11
•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
• 关于此句,历来多有岐解。
• 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将“称”解作“ 称述”,全句释为“到死而名声不被人家 称述,君子引以为恨。”这种观点应该可 以代表古今以来大多数学者的理解,也符 合中国人的心理习惯。
• 提到使命感,也得说说宋儒张载的一段话: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 学,为万世开太平。”有不输于孔子的气 概。
-
10
•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 年有成。”
• 孔曰:“言诚有用我於政事者,期月而可以 行其政教,必三年乃有成功。”
• [疏]
• ○正义曰:此章孔子自言为政之道也。
• 后死者:孔子这里指自己。
• (4)与:参与、介入。
• (5)丧:使……丧失。
• (6)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
2
•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 【译文】孔子说:“上天把德赋予了我,桓魋能把我 怎么样?”
• 【小思】
•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这几句话,是孔子在逃
跑途中说的。当时孔子从卫国去陈国,中间经过宋
• 据说“阳虎尝暴匡人”,曾经残暴的对待匡人。而匡 并非鲁国之地,所以估计是阳虎曾经率人攻打和劫 掠过匡人,想来仇恨颇深。所以这番孔子劫难非小

• “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后来还 是靠人帮忙,才算解脱了。(本来就是误会而已)
-
4
但是当孔子屡遭困厄时,他也感到人力的局限性,而把决定作 用归之于天,表明他对“天命”的认可。
• 孟子认为孔子是不在位之天子,行天子之事,是谓 “素王”。和前面仪封人的评价异曲同工。
• 朱熹评价: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 元朝皇帝诏曰:盖闻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
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
-
9
• 关于木铎,还值得一提的是,北师大的校 徽就是“木铎”。取“古代称老师为执掌 木铎的人”的寓意。 北师大百年校庆,启 功大师在百年校庆纪念碑上书写“木铎金 声一百年”。
• 理解二:
-
13
• “君子”与“仁”一样,都是一种人所要追求达到的 状态,那么以成为一个“君子”为目标的人最担心 的就应该是自己是否达到了这一点,是否是一个 真正的“君子”,这是他毕生的追求。正是在这个 意义上,孔子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这 里,“称”的含义不是“称扬”或者“称述”,而是“相 称”的意思,但“相称”的不是什么“可名的成就”而 是“君子”这个称呼!
• 曾几何时,“留名青史”就成了多少中国 人梦寐以求的目标。人生在世若不能扬名 天下,那就是如同蝼蚁,毫无意义。
• 而孔子的这句话也就成了儒家积极入世, 奋发进取的标志。
-
12
• 一个“名”字,白了多少少年头,流了 多少英雄泪!
•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这是三闾大夫屈原的恐慌。
•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 这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最高理想和精神 慰安。
,就是木铎。铃铛摇起来自然会当当作响,跟过去 那些走街串巷的小贩总是拿着摇拨浪鼓,其起的作
用本质上是一样的,就是为了提醒大家注意。 • 当然,拿木铎的人可不是小贩,而是一种叫遒人的
官员,他们是来宣达政令的人。 • 而这里,仪封人把这个木铎拿来喻孔子,意义更有
了飞跃——孔子所要传达的不是普通的王者政令, 而是上天的旨意。换句话说,孔子就是上天的代言 人啊! • 在那个年代,能成为上天代言人的,只有天子才有 这个资格。当然,仪封人没有暗示孔子要造反夺权 的意思。更多的恐怕是一种宗教意味。他显然认为
这个“神圣使命”是什么?
就是来自文王的文化传统——孔子定义为“文” 。具
体的说,就应该包括“礼、仁”这些孔子提倡的东西。孔子
有自己坚定的信念,认为自己是周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孔子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些“文”给传播下去,发扬
光大。否则“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后代子孙就会失去
这个“文”了。
-
5
• 看到桓魋拔树的那段,不禁联想起当年 昆明的一段历史。在抗战胜利到49年之间 ,民主的呼声是非常高。如闻一多等人经 常进行集会、演讲。有一次在昆明召集演 讲的时候,国民党的军队就在一墙之隔搞 所谓“演习”,一时间是枪声大作,如疾 风暴雨。可是演讲者,意气自若;集会者 ,面无惧色。
人其如予何!”简直一模一样,可见,孔子对自己还
是有充分自信的。
-
3
• 【背景】
• 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候,遭遇的艰难困厄,不止一次 两次。不过以“畏于匡”这次最危险,而且更郁闷的 是,这次居然还是个误会。
• 《史记•孔子世家》:“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以 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 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 孔子状类阳虎,拘焉。……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 惧。”
待贾而沽
-
1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 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 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注释】
• (1)畏:拘囚,受到威胁。
• 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西周开国之君周武王的父亲 ,是孔子认为的古代圣贤之一
• (2)没:通“殁”,死亡。
• (3)兹:这里,指孔子自己。
国。停留了一阵。宋国的司马(国防部长)桓魋听
说以后,带兵要去害孔子。当时孔子正与弟子们在
大树下演习周礼的仪式,桓魋就砍倒大树,而且扬
言要杀孔子。于是孔子弟子们很紧张,连忙保护孔
子离开。孔子不慌不忙,弟子们紧张的催促他,于
是他就说,别着急,老天把德命给了我,桓魋他能
把我怎么样呢?——这句话和“天之未丧斯文也,匡
-
6
•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 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 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 子为木铎。”
• 【注释】
• (1) 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
• (2) 见(xiàn):使得以进见。
• (3)二三子:各位。
• (4)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பைடு நூலகம்
-
7
• 【资料】 • 铎,就是一种金属的铃铛,而中间那个舌是木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