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香蕉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分香蕉》5篇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分香蕉》5篇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分香蕉》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分香蕉》精选5篇(一)教案主题:分香蕉班级:小班(3-4岁)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锻炼他们的身体协调性。

活动准备:- 多个香蕉(每位幼儿一个)- 多个小筐或盒子(数量与香蕉相同)- 音乐播放设备(如音响)- 活动区域(教室或室外区域)活动步骤:1. 说明活动规则:- 将多个小筐或盒子放在活动区域一侧,每个筐或盒子里放一个香蕉。

- 幼儿按照老师的指示携带一个筐或盒子,同时跑向另一侧的终点,并把香蕉放入终点筐或盒子中。

- 活动开始时播放音乐,结束时停止音乐。

2. 练习示范:- 老师先示范一遍。

拿一个香蕉放入一个筐或盒子中,然后跑向终点,把香蕉放入终点筐或盒子中。

- 强调动作的准确性和迅速性。

3. 实施活动:- 让每位幼儿依次携带一个筐或盒子,跑向终点,并将香蕉放入终点筐或盒子中。

- 鼓励幼儿们在跑动中互相帮助和鼓励,增强合作和团队意识。

4. 观察评价:- 在活动过程中观察幼儿的表现和动作是否准确,能否与其他幼儿进行合作和交流。

- 大声表扬幼儿的努力和表现。

5. 活动结束:- 结束时停止音乐,感谢幼儿的参与和表现。

- 回顾活动的目标,并提醒幼儿们合作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活动延伸:- 可以在活动结束后展开一次小组讨论,询问幼儿他们是如何协作完成任务的,鼓励他们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受。

- 进一步延伸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中的幼儿携带一个筐或盒子,通过互相合作和交流,将香蕉运输到指定的终点。

- 将活动场景变换成室外环境,增加幼儿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和合作能力。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分香蕉》精选5篇(二)活动名称:垃圾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对垃圾分类和环保的意识;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3. 启发学生关于垃圾利用和再利用方法的创新思维。

活动准备:1. 标签纸和笔;2. 不同种类的垃圾(可准备废纸张、塑料瓶、玻璃瓶等);3. 垃圾箱。

分香蕉

分香蕉

《分香蕉》教学反思《分香蕉》是北师大版二年级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的第四课。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是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利用三节课进行了分物的学习与训练,有了“平均分”的经验,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一下几点:1.对于课堂的管理应发力,课堂纪律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训练使学生养成倾听别人观点的好习惯。

2.课堂上注意学生的完整表达,让学生养成回答问题要严谨的好习惯。

3.注意课堂提问的指向性,给学生明确的指令。

4.练习中让学生多读题,理解题中的意思,抽取出知识点。

分香蕉这节课令我不满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从真正的意义上放的手让学生讨论,去探讨。

还是有点不能放任自如。

还应该给学生的讨论空间再大些。

那样学生才能真正的从活动中悟出所要学的知识。

2.有部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没有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多多考虑如何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

3.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还是少了点。

例如:在学习除法的意义时应该让学生先讨论后,再让学生说一说讨论的结果。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要多多思考用什么样的活动方式让学生能主动地去探讨解决课中的难点。

争取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分香蕉》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分香蕉》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分香蕉》一、活动目标:1. 了解香蕉的外形特征,学习用动词“分”来表述香蕉的分配过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学会分享,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1. 香蕉若干,切成小段;2. 盘子若干;3. 音乐CD《香蕉歌》。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香蕉,引导幼儿观察香蕉的外形特征,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分配香蕉:教师将香蕉分成若干份,邀请幼儿帮忙将香蕉分到盘子中。

3. 品尝香蕉:教师引导幼儿品尝自己分到的香蕉,感受香蕉的口感。

4. 香蕉歌:教师播放音乐CD《香蕉歌》,引导幼儿跟着音乐节奏一起唱香蕉歌。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总结活动中的经验。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分享香蕉,感受分享的乐趣。

2. 环境创设:教师将本次活动中的照片和作品展示在主题墙上,供幼儿和家长观赏。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活动中是否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化的指导;2. 活动过程中,教师是否有效地引导幼儿观察、表达和分享;3. 活动设计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4. 活动延伸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准备:教具准备:1. 香蕉模型或真实香蕉;2. 分香蕉的道具,如小刀、篮子等;3. 记录表格;4. 教学PPT或黑板;5. 贴纸或彩笔。

环境准备:1. 干净整洁的活动室;2. 适合幼儿身高的小桌椅;3. 明显的香蕉主题装饰。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香蕉模型或真实香蕉,引导幼儿观察香蕉的特征,并提出问题,如“香蕉是什么颜色的?”,“香蕉是什么形状的?”等,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分香蕉游戏:教师演示如何将香蕉分成几份,并邀请幼儿一起参与分香蕉的游戏。

在游戏中,教师讲解分香蕉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 记录香蕉分配:教师提供记录表格,让幼儿记录自己分香蕉的过程和结果。

分香蕉教学反思

分香蕉教学反思

《分香蕉》教学反思
《分香蕉》这节课出色的完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重点和难点,夯实了除法的意义,使学生掌握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记住了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分香蕉》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是以学生为主,放手让学生去做。

《分香蕉》是本单元第四节的内容,学生通过前三节课“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的学习,已经积累了扎实的动手分的能力,对平均分的理解有了深刻的认识。

有了这些积累,本节课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借助小棒解决小猴欢欢的问题,使每个人都经历平均分12根小棒的过程,当学生看到这么多种分法时引出需要用一种算式表示这些过程,这样很自然的引出除法和除法算式,在表示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的分法用除法算式12÷2=6表示,在真实的分小棒的过程中,学生很快就说出每个数表示的意义,使很抽象的除法变得很自然。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课后练习设计不是很恰当。

在巩固练习部分我设计的是智慧大闯关的活动,第一关一下子加大难度,让学生立刻在具体情境中脱身而出,直接去说孤零零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个跨度有些过大,应该设计将18根小棒平均分,你能怎么分?出除法算式表示是什么,这样是对除法意义的理解个巩固会好些。

在第三关的时候将练习五的看图编故事拿过来,让学生感受到除法算式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分香蕉教学设计及反思修订版

分香蕉教学设计及反思修订版

分香蕉教学设计及反思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分香蕉》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分香蕉》教学目标: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猴妈妈给猴兄弟俩准备的早餐是香蕉,请看一看,给它们准备了多少根香蕉猴妈妈怎样分才公平呢二探索新知。

1.分一分,说一说师:请小朋友用小棒代替香蕉,帮猴妈妈分一分。

(学生分)师:请回答。

(并请他上台演示。

)师:像这样,把10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5根,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你知道怎样表示吗(师板书:10÷2=5(根))师:10,2,5分别表示什么生:10表示有10根香蕉,2表示两只小猴,5表示每只分得5根。

师:谁知道这个算式怎么读(师板书:“10÷2”读作“10除以2”。

)师:你愿意教大家读吗(愿意)那全班同学跟他一起读。

(生跟着读)师:谁知道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生:10是被除数,2是除数,“÷”是除号,5叫做商。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我是从书上看到的。

(师板书:10÷2=5(根))被除除商除数号数师:真能干!你敢上讲台教教大家吗大家会认了吗同桌互相说一遍。

2 猜一猜,分一分。

师:到了中午,猴兄弟家来了客人,猴妈妈把剩下的12根香蕉全部拿了出来,让兄弟俩平均分给客人吃。

猜一猜,兄弟俩是怎样分的呢它们家来了几位客人把你的想法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四人小组讨论,先分一分,再写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指导,学生在投影仪上演示。

生1: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6位客人,每人2根。

《分香蕉》教学反思

《分香蕉》教学反思

《分香蕉》教学反思《分香蕉》教学反思《分香蕉》教学反思“分香蕉”是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除法,《分香蕉》教学反思。

通过对前面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从中积累了一定的平均分的经验,从本节开始认识除法。

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

这个认识过程就是如何把平均分的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的数学化过程。

本节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教学反思《《分香蕉》教学反思》。

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体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学生已熟练掌握了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

教学时,我从学生已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出发,依据分香蕉的活动,解决可以怎样分的问题。

在这个基础上,以“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计算呢”激起学生学习新计算方法的欲望,进而引入除法运算,列出算式。

这里,注意对照平均分香蕉活动揭示12 2=6的实际含义。

使学生在动手、动口中体会除法的意义,初步掌握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然后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其他分法用除法算式怎样表示呢?让学生在动手分的基础上,写出算式。

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当然,在教学中还会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如:课堂上孩子比较活跃,有时课堂纪律难以调控。

在作业反馈时,还有几个孩子掌握不够好,对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理解不够。

这些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分香蕉》教学反思〕附送:《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列方程解实际问题,与学生在这之前所采用的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它们的共同点是,都以四则运算和常见数量关系为基础,都需要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它们的区别主要是思考方法不同。

列方程解实际问题时,未知数能以一个字母为代表和已知数一起参加列式运算,解决了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局限性较大的缺点。

分香蕉教学设计及反思

分香蕉教学设计及反思

分香蕉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香蕉的产地、特点和营养价值,学习香蕉的基本剥皮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培养学生对健康生活的意识和追求。

2.教学内容:(1)香蕉的基本信息介绍:产地、特点、营养价值等。

(2)香蕉的剥皮方法:示范和操作练习。

3.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香蕉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香蕉。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香蕉的认识和喜好。

(2)知识传授:讲解香蕉的产地、特点和营养价值,可以通过幻灯片或板书展示。

(3)实践操作:示范香蕉的剥皮方法,并和学生一起操作。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香蕉,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亲自体验。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香蕉的食用方法和香蕉与其他食材的搭配,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5)展示和总结:每个小组选择一种食用方法或搭配方式进行展示,并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4.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操作香蕉剥皮时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对小组讨论和展示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表达自己的意见。

(3)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香蕉的小短文,包括香蕉的产地、特点、营养价值和自己的食用体验。

二、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展示、操作练习、小组讨论和展示等,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来掌握香蕉的相关知识。

这种教学设计使得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然而,也存在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主要强调了香蕉的产地、特点和营养价值,忽略了香蕉的其他用途和烹饪技巧。

如果再加入一些关于香蕉的做法和菜谱,可能会更加丰富和有趣。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比如,有些学生可能已经很熟练地剥过香蕉,对于他们来说,简单的操作练习可能显得无聊。

《分香蕉》的课后反思2

《分香蕉》的课后反思2

《分香蕉》的课后反思2
《分香蕉》的课后反思2提要:本节课,我结合学生之前的知识经验,很自然地引出了除法算式。

在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时,学生在没有我提醒的情况下自然而然联系到了之前学过的加法
《分香蕉》的课后反思2
分香蕉是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和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算式的意义的内容。

前面大量的平均分活动,是在学生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从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或表象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

学生从中积累了一定平均分的经验,从本节课开始认识除法。

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就是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的数学化过程。

本节课,我结合学生之前的知识经验,很自然地引出了除法算式。

在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时,学生在没有我提醒的情况下自然而然联系到了之前学过的加法、减法和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很值得肯定。

于是我抓住这个机会复习了这些知识,把知识的前后联系起来,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在学习除法算式的意义时,全班小朋友都积极发言,说得头头是道。

突然有个小朋友大声说:“老师,我不懂。

什么是除法?
”其他学生哈哈大笑。

但我并没有放弃这个巩固知识点,解除疑问的机会,顺势让全班小朋友一起帮他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

最后他点点头高兴地说:“老师,我会了。


其实,只要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老师就能静等孩子的发问,把知识在探讨中一点一点地带给他们。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意学生自身学习欲望的激发,让内因起更大的作用。

《分香蕉》教案教案反思

《分香蕉》教案教案反思

《分香蕉》教案教材说明:本节教材选自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四节,学生经历“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对“平均分”有了一定的认识,从本节开始把“平均分”转换为列除法算式表示,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初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学前侧:低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

而这些学生活泼好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年龄小开始接触除法要有一定困难,让学生亲手摆一摆,分一分,写一写,说一说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分析:通过“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在此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目标:1.理解用除法表示并解释等分的过程;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分一分”、“说一说”的过程,抽象出除法算式,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课时数: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20根小木棒教学过程一.温故铺垫,复习导入师:同学们,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些什么内容?(平均分)师:怎样分才是“平均分”?(每份分得一样多、分得公平)师:说得好!那下面老师想考考你们,你敢接受挑战吗?请看题:1.我会填(抢答题):二六()()十二六三()()十八3×()=12 ()×5=156×()=30 ()×4=16师:同学们的乘法口诀学得这么好,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

《分香蕉》教学反思(通用7篇)

《分香蕉》教学反思(通用7篇)

《分香蕉》教学反思(通用7篇)《分香蕉》篇1这节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38《分香蕉》.它的具体内容为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个内容它不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本册书的教学难点.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达到以下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建立除法和等分活动之间的关系.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数学思考的能力.下面我就谈谈,我是如何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的.首先,我在教学中利用了教材中的图画,创设亲切可爱的情境,比如我在一开始讲述猴子妈妈分香蕉的故事,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在“你还能怎样分12根香蕉”的活动中,有的学生想到“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这对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是非常了不起的.在练习这一环节中,有的学生说“把10个气球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3个,还剩1个”.这种分法,就与大部分同学的要么只分给3个男孩,要么只分给2个女孩这些分法,就显得更有创意了.这都说明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开动了脑筋,他们“喜学”、“乐学”、“善学”,并实现了“创造性的学”.创新教育的目的和核心就是“培养创新人才”.这与课程改革提出的“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其过程中的发展变化;既要关注学生水平,更要关注其情感、态度等的发展.”是一致的.本节课为新教材教学,对教材内容、方法、前后顺序不做硬性规定,为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留有很大的余地.如在授新课中,教材中形成除法算式的表达,和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学习,分别分布在学生列出两个除法算式之后.(包括12除以2,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12除以3,把12根香蕉平均每3个分成1份).我对此的处理方式是把“教材重组”,并在随后安排了“我会读”和“我会说”这两个练习环节,及时反馈,使本课学习的重、难点得到及时、迅速的突破.那么,学生在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之后,即可以不统一分法,自主、合作的分.让学生在更多的活动中体验除法的意义.另外,我还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协同运作的过程中,理解“除法的意义”,感悟“分香蕉”的多种灵活的分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动态中渗透了“平均分”的数学思想.这节课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在实物操作演示这一活动中,学生未能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展示.如果能用上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分香蕉”的多种方法,那效果更加理想,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一定会更精彩.另外学生对除法算式意义的理解还显得不够深入。

分香蕉教学反思(优秀范文五篇)

分香蕉教学反思(优秀范文五篇)

分香蕉教学反思(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分香蕉教学反思《分香蕉》教学反思我有幸参加了小学数学工作室的磨课活动,执教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一课。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对大量物体的等分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从学生对“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孩子认识一个新朋友——除号,并教孩子怎样写好这个除号,然后,让孩子进一步体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在其他数学教师的指点和帮助下,通过两次执教,使我深刻感受到了群体研究的重要性和优越性,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1、在教学中要依靠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

本节课教材中在讲述了除法的两种意义后,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弄清12根小棒还可以怎样平均分。

我第一次执教时,是严格按照教材,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不同的分法,学生往往是会分,但不能说清过程与道理,没有真正理解除法的意义;通过其他数学教师指点后,第二次执教时,我做了改动,在讲述了除法的两种意义后,我安排了两组对比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除法的两种意义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不同的分法,学生既会分也能讲述分的过程,效果要好多了。

2、要正确处理教师讲与学生探的关系。

本节课中对除法这种运算和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的揭示,第一次执教时我是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表面上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实既浪费了时间,教学效果也不够好。

这些属于概念性的教学,学生是初次接触,教师应该直接揭示,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印象。

如:在学生理解平均分后,教师直接揭示:像这种平均分的过程可以列一个除法算式。

3、要正确把握学生讨论的时机。

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

课堂讨论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堂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

06224_分香蕉教学设计及反思

06224_分香蕉教学设计及反思

引言:分香蕉教学是一种常见的幼儿教育活动,它通过将香蕉分成若干部分,帮助幼儿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运算。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分香蕉教学的设计及反思,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评价反馈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提供对教师们在实施分数教学时的参考和借鉴。

概述:分香蕉教学作为一种实践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幼儿从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

通过将一个整体(香蕉)分成若干部分,并将其视为分数,幼儿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分数的大小关系和运算规律。

该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文:1.教学目标1.1帮助幼儿理解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

1.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3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教学内容2.1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2分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

2.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教学过程3.1引导幼儿观察和分析香蕉的形状和组成。

3.2解释分数的概念,并将香蕉分成若干部分。

3.3指导幼儿进行分数的排序和大小比较。

3.4使用分数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实践操作。

3.5引导幼儿进行小组活动,共同完成分香蕉任务。

4.教学方法4.1操作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将抽象的分数概念转化为可观察和可操作的对象,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2合作学习法:鼓励幼儿在小组中合作,互相讨论和协作完成任务,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3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主动探索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5.评价反馈5.1观察记录法: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分香蕉活动中的表现,记录幼儿掌握分数概念和运算规则的情况。

5.2口头反馈:在活动过程中,及时对幼儿的回答和操作进行反馈,鼓励他们的积极参与和正确思考。

5.3经验总结法:教师在活动结束后,与幼儿一起总结经验,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知识。

总结:分香蕉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幼儿数学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香蕉,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分香蕉》教学反思

《分香蕉》教学反思

《分香蕉》教学反思1. 引言《分香蕉》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游戏,通常用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在这个游戏中,一组香蕉被分成几部分,学生需要根据给定的规则将香蕉均匀分给一群人。

这个游戏看似简单,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本文将对我在教学中管理《分香蕉》游戏的经验和反思进行总结。

2. 游戏规则下面是《分香蕉》游戏的基本规则:•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若干人;•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盒子,里面有一定数量的香蕉;•学生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将香蕉分给每个小组的成员;•分配完毕后,每个小组的成员可以选择吃自己的香蕉或者将香蕉返回盒子中。

3. 教学目标《分香蕉》这个游戏能够帮助学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培养合作意识:学生通过分配香蕉的过程需要充分合作,协商并共同制定分配策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游戏中的分配规则需要学生合理使用逻辑推理和数学思维;•激发思考:学生需要思考如何将香蕉均匀分配,并在小组内讨论分配策略;•锻炼决策能力:学生需要在分配过程中进行决策,选择将香蕉分给自己还是返还给盒子。

4. 教学过程下面是我在教学《分香蕉》游戏时的具体安排:4.1 游戏介绍在开始游戏前,我首先向学生介绍游戏的规则和教学目标。

我让学生明确知道游戏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逻辑思维和决策能力。

同时,我也强调游戏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在游戏中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

4.2 组建小组我根据课堂人数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大约有4-5人。

尽量保证每个小组的成员能够相互合作并有良好的互动。

4.3 分配香蕉我向每个小组发放一个盒子,里面有一定数量的香蕉。

在分配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按照规则将香蕉分给每个小组的成员。

在这个过程中,我阻止了学生们争夺香蕉的行为,鼓励他们进行合作和协商。

4.4 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在分得香蕉后,我给予他们一定时间进行讨论。

他们可以商量如何公平地将香蕉分给每个成员,也可以讨论每个成员是否选择吃自己的香蕉还是将香蕉返回盒子中。

分香蕉教学反思

分香蕉教学反思

分香蕉教学反思分香蕉教学反思13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香蕉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香蕉教学反思1《分香蕉》这节课出色的完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重点和难点,夯实了除法的意义,使学生掌握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记住了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分香蕉》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是以学生为主,放手让学生去做。

《分香蕉》是本单元第四节的内容,学生通过前三节课“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的学习,已经积累了扎实的动手分的能力,对平均分的理解有了深刻的认识。

有了这些积累,本节课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借助小棒解决小猴欢欢的问题,使每个人都经历平均分12根小棒的过程,当学生看到这么多种分法时引出需要用一种算式表示这些过程,这样很自然的引出除法和除法算式,在表示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的分法用除法算式12÷2=6表示,在真实的分小棒的过程中,学生很快就说出每个数表示的`意义,使很抽象的除法变得很自然。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课后练习设计不是很恰当。

在巩固练习部分我设计的是智慧大闯关的活动,第一关一下子加大难度,让学生立刻在具体情境中脱身而出,直接去说孤零零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个跨度有些过大,应该设计将18根小棒平均分,你能怎么分?出除法算式表示是什么,这样是对除法意义的理解个巩固会好些。

在第三关的时候将练习五的看图编故事拿过来,让学生感受到除法算式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分香蕉教学反思2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较多地贯彻了课改的新思想,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利用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还能让他们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

分香蕉教学反思

分香蕉教学反思

分香蕉教学反思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分香蕉”这一内容是除法意义的初步理解与应用的重要部分。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有了许多的思考和感悟。

在教学设计上,我以生活中的分香蕉情境导入,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我会提问:“同学们,如果有 12 根香蕉要平均分给 3 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能分到几根香蕉呢?”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除法的意义。

我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小棒,让他们通过实际的分一分来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学生们在操作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和积极性,他们认真地数着小棒,尝试着不同的分法。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有些学生在分的过程中不够仔细,出现了分得不平均的情况。

这也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细心和认真的态度。

在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时,我通过提问:“我们刚才把 12根香蕉平均分给 3 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到 4 根香蕉,这个过程用算式怎么表示呢?”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然后逐步引导他们得出 12÷3=4 这个算式,并解释每个数字的含义。

但是,部分学生对于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和商的概念理解得还不够清晰,在做练习时容易出现混淆。

这让我明白,对于这些基础概念的教学,还需要更加透彻和反复强调,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

在课堂互动方面,我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分香蕉的方法。

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也有一些学生比较内向,不敢主动参与。

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在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题目,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但从学生的完成情况来看,有些题目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讲解例题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维水平,导致他们在做练习时遇到了困难。

《分香蕉》教学反思

《分香蕉》教学反思

《分香蕉》教学反思1.12.23.3科任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反思,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醚谔致酃讨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这些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分香蕉》教学反思2017-08-21 14:30:30 | #1楼科任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反思科任小学蔡鹏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对大量物体的等分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从学生对“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孩子认识一个新朋友——除号,并教孩子怎样写好这个除号,然后,让孩子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本节课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利用孩子喜欢的动物角色引入新课,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孩子们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

我现在采取的是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

引入新课时,让孩子进一步加深理解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的意义,让孩子直接说出除法算式。

引导孩子回忆以前学习过的加法、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从而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算式的读法。

在此基础上,让孩子动手操作探究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总数的不同分法:如: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3份、4份、6份、12份时,每份得到的是不同的个数。

同时,让孩子学会用图表示它们的分法。

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孩子展开对新内容的学习,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

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一定的开发。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没有正确把握学生讨论的时机。

课堂讨论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学生要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获得新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香蕉》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较多地贯彻了课改的新思想,表现在: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利用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还能让他们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

2我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大胆放手让学生展开对新课内容的学习,我只是适当地指导、点拨。

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空间,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3.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变枯燥的计算教学为有趣的动手活动,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事情可做,就能自主地探索、交流。

当然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表现在:
1.教学过程中注意多使用儿童化语言,减慢语速,符合低段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

2.猜一猜,分一分这个环节的过早出示,不利于学生理解被除数,除数以及商的含义。

可作为拓展训练安排在本节课的最后。

3.教学设计的内容有些过于饱满,导致部分学生对于本节课的重点掌握的不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