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琥宁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炎琥宁临床疗效观察
炎琥宁临床疗效观察中医认为穿心莲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燥湿、消痈排脓等作用。
其中穿琥宁的抗炎解热作用是13种穿心莲内酯注射液中最强的,目前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为全国中医医院急诊科首批必备中成药之一。
炎琥宁为穿琥宁的换代产品,与穿琥宁的活性代谢物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脂为同一物质,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抗炎等多种功效,其临床应用前景很乐观。
现将炎琥宁的临床应用观察总结如下。
1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多发的疾病,病原体绝大部分为病毒,可占90%以上。
主要表现为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乏力、食欲不振等,可诉头痛、腹痛、咽部不适,咽部充血,有时扁桃体充血、肿大,部分有脓样分泌物。
如炎症向下蔓延则可引起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或肺炎。
所诉是由病毒或继发细菌感染引起的,其中病毒感染一直尚无特殊药物,临床长期应用利巴韦林注射液,但是疗效一般,且不良反应较多。
用炎琥宁粉针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与利巴韦林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果表明具有抗病毒、抗菌双重功效的炎琥宁确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良药。
2 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肺炎主要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一般有头痛、乏力、咳嗽,并咳少量粘痰或血痰,严重者会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小儿肺炎中,病毒性肺炎约占50%,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由病毒引起的肺炎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应用炎琥宁治疗病毒性肺炎并与干扰素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消退较对照组快,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5%,且治疗期间治疗组无明显副作用。
另小儿喘息型肺炎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所致。
用炎琥宁治疗小儿喘息型肺炎也取得良好的效果。
进而证明炎琥宁确是治疗病毒性肺炎的首选药物。
3 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下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多见于2岁以内的小儿,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突起咳嗽、喘憋。
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α糜蛋白酶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α糜蛋白酶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引言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中耳疾病,其临床表现以鼓膜穿孔、中耳腔积液和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
当前,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而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α糜蛋白酶联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尚未有大规模的临床研究。
本研究旨在观察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α糜蛋白酶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并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范围为18岁到60岁。
所有患者均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观察组患者接受了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α糜蛋白酶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了常规治疗。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前后的疗效均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治疗前后,中耳积液程度、听力水平和耳痛症状均有了明显的改善。
但是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费用和治疗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而且,在随访1年后,观察组患者的耳痛症状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α糜蛋白酶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中耳积液程度、听力水平及耳痛症状,并且具有较低的复发率和较短的治疗时间。
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α糜蛋白酶联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显著,但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量不够大,研究周期不够长等。
需要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的结果。
结语本研究结果表明,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α糜蛋白酶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此疗法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证据支持。
浅析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盐酸氨溴索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浅析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盐酸氨溴索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50例(195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89耳)和对照组(75例,106耳)。
对照组患者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
观察组患者鼓室内注入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及盐酸氨溴索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89%,高于对照组的6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盐酸氨溴索;分泌性中耳炎[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alysis of intratympanic injection of methylprednisolone sodium succinate and clinical effect of ambroxol hydrochloride in the treatment of secretory otitis media.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method is to select the 150 cases(195 ears)with secretory otitis media,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75 cases,89 ears)and control group(75 cases,106 ears).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intratympanic injection in treatment of Dexamethasone Sodium Phosphate Injection.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tratympanic injection of ambroxol hydrochloride and methylprednisolone sodium succin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9.89%,which was higher than 61.32%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 Conclusion intratympanic methylprednisolone sodium succinate and ambroxol hydrochloride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secretory otitis media.[Key words] methylprednisolone sodium succinate;ambroxol hydrochloride;secretory otitis media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病之一,可造成患者鼓室积液、听力下降、传导性耳聋等[1],应高度警惕和及时观察治疗[1-4]。
炎琥宁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 关键词 】炎琥宁;鼓室注药;分泌性 中耳炎;临床疗效
分 泌 性 中耳炎 是 一种 是 以传 导性 聋 及鼓 室 积液 为 主要 特征 的 中耳非 化脓 性 疾病 。为耳 鼻 咽喉 科常 见病 、多发 病 之一 。治 疗 处理 不 当 ,给 患者 身心 带来 痛 苦 ,临 床上 对 于分 泌性 中耳炎 的治 疗方 法 以局部 治 疗 为 主 ,配 合全 身 用 药 。本 科 自20 年6 03 月 一 06 月对 收治 的 2例 患者 采 用炎 琥 宁针 剂鼓 室注 药治 疗 20 年6 3 分 泌性 中耳炎 ,临床 效果 满意 ,现 报道 如下 。
间数据 采用 X 检 验 。 2
利用 咽鼓 管 导 管抽 吸 中耳 积液 ,行 鼓 室穿 刺 术并 给 予炎琥 宁 注 射 液4 g 0m 鼓室 注药 ,既 可 以迅 速 消除分 泌性 中耳 炎 的症 状 ,又 可针对分泌性中耳炎的复合病因起作用 。通过 临床观察 ,治疗 组 总 有效 率为 9 . 35 %,高于 对照 组 的6 . 3 %,差异 有显 著性 ,并 0 且 复 发率 较对 照 组相 对 较低 ,该治 疗方 法 治疗 分 泌性 中耳 炎 , 可 避 免 出现鼓 膜萎 缩 、瘢 痕 、遗 留永久 性鼓 膜 穿孑 及耳 漏 ,减 L 少 鼓膜 切 开置 管 的 并发 症 等 [ ],分泌 性 中耳 炎 中 医称 之为 3 耳 胀耳 闭 『 。现 代 临床 医学 已倾 向于 中西 医结 合治 疗分 泌 性 中 4 】 耳炎 ,炎琥 宁 注射 液 能有 效地 抑 制 毛细 血管 通透 性 ,减 轻炎 性 渗 出和水 肿 ,特异 性 地兴奋 垂 体 一 肾上腺 皮 质功 能 ,增 加垂 体 前 叶 中A T 的 生物 合 成 ,促进 A T 释放 ,体外 具有 灭 活流感 CH eH
注射用炎琥宁的临床应用分析
注射用炎琥宁的临床应用分析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注射用炎琥宁概述•注射用炎琥宁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注射用炎琥宁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注射用炎琥宁与其他药物的比较研究•注射用炎琥宁的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结论注射用炎琥宁概述注射用炎琥宁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抗感冒和镇静作用,可透过胎盘屏障,在胎盘绒毛膜上直接起作用,对胚胎无毒性。
药物组成与作用机制作用机制药物组成研发背景研发过程临床应用030201注射用炎琥宁的发展历程注射用炎琥宁的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注射用炎琥宁主要用于病毒性肺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等病症的治疗,尤其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禁忌症对穿心莲类产品过敏者禁用;孕妇禁用;有过敏体质者禁用。
注射用炎琥宁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病毒性肺炎总结词详细描述炎琥宁在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可缓解发热、咳嗽等症状。
详细描述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反应,注射用炎琥宁具有抗炎、抗病毒作用,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缓解发热、咳嗽等症状,缩短病程。
总结词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VS总结词详细描述病毒性肠炎病毒性心肌炎总结词详细描述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总结词详细描述注射用炎琥宁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总结词注射用炎琥宁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显著的有效性。
要点一要点二详细描述注射用炎琥宁在治疗病毒性感染和炎症性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明显缓解症状,改善病情,且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长。
总结词注射用炎琥宁在临床应用中安全性较高。
详细描述注射用炎琥宁的副作用轻微,主要表现为轻微的消化道反应和过敏反应,如恶心、呕吐、皮疹等,但发生率较低,且停药后可消失。
注射用炎琥宁在临床应用中耐药性表现良好。
总结词注射用炎琥宁在治疗过程中很少出现耐药现象,即使出现耐药,通过更换其他药物或改变用药方案即可有效解决。
详细描述注射用炎琥宁与其他药物的比较研究总结词注射用炎琥宁在抗病毒效果方面与其他抗病毒药物相当,但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观察目的探讨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8月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66例(193耳),随机分为观察组(83例,97耳)和对照组(83例,96耳);观察组采用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和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鼓膜穿刺结合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痊愈69例(71.1%),对照组痊愈55例(5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8%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3%(χ2=5.861,P=0.024);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也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行之有效的安全手段。
标签:鼓膜穿刺;鼓室注药;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具有非化脓性的特点,主要临床特征为鼓室积液、中耳闷胀、听力下降等。
其发病原因包含多方面因素,如咽鼓管功能异常、中耳黏膜气体交换功能不良、咽鼓管表面缺乏活性物质、感染、神经性炎症等,其中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其最主要的病因。
按发病特征,此症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若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在发作期未得到及时治疗,则可能转为慢性[1-3]。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漏诊,导致听力损害,语言发育迟缓。
为探讨鼓膜穿刺术结合鼓室注药的SOM 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采用仅鼓膜穿刺及常规药物作为对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3年2月~2014年8月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66例(193耳),隨机分为观察组(83例,97耳)和对照组(83例,96耳)。
观察组男49例,女34例,年龄12~66岁,平均年龄(40.27±19.33)岁。
其中单侧69例,双侧14例,合计97耳;对照组男46例,女37例,年龄15~67岁,平均年龄(42.52±18.17)岁。
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效果分析
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效果分析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患者常会出现听力下降、耳闷、耳鸣等症状。
目前,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来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旨在分
析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效果。
首先,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能减轻患者疼痛和不适感。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先对患
者的中耳进行穿刺,将积聚在中耳腔内的分泌物抽出,然后在鼓室内注射药物。
这样可以
有效地减少分泌物的积聚并保持鼓膜的稳定状态,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其次,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能够改善患者的听力。
分泌性中耳炎导致中耳腔内积聚过
多的分泌物,影响了听力的传导。
经过鼓室穿刺及注药治疗,中耳内的分泌物会被清除,
鼓室内的药物也可以起到消炎、抗菌等作用,从而恢复了听力的传导功能,提高了患者的
听力。
第三,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可以减少分泌性中耳炎的复发率。
分泌性中耳炎易于反复
发作,但是经过鼓室穿刺及注药治疗后,中耳内的分泌物被清除,鼓室内的药物也可以持
续有效地抑制感染或炎症。
这样可以减轻患者复发的风险,使耳朵保持清洁干燥,避免了
病情的加重。
综上所述,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效果很好。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
减轻患者疼痛和不适感,改善患者的听力,并减少复发率。
因此,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时,可以考虑使用鼓室穿刺及注药这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注射用炎琥宁的临床应用分析
注射用炎琥宁对于多种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能够阻断病毒的复制过程,降低病毒的致病力。
抗炎作用
药理作用
注射用炎琥宁在体内吸收迅速,药物进入体内后可在短时间内达到有效浓度。
吸收
注射用炎琥宁在体内分布广泛,能够到达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
分布
注射用炎琥宁主要通过肝脏代谢,代谢产物大部分由肾脏排出。
随着炎琥宁的广泛应用,耐药性问题也日益突出。未来需要对耐药性进行深入研究,寻找解决方案,提高炎琥宁的治疗效果。
研究不足与展望
谢谢您的观看
THANKS
05
注射用炎琥宁的临床疗效分析
治愈率
注射用炎琥宁在临床应用中,治愈率较高。
总结词
通过对众多临床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使用注射用炎琥宁后,大部分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治愈率较高,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降低了病情恶化的风险。
详细描述
总结词
注射用炎琥宁在临床应用中,有效率较高。
详细描述
在临床实践中,使用注射用炎琥宁后,大部分患者病情好转或得到控制,有效率较高,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详细描述
注射用炎琥宁可通过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减轻肾盂肾炎的症状,缓解病情。同时,其抗炎作用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病情的好转。
泌尿系统感染
VS
在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中,注射用炎琥宁可用于治疗带状疱疹、脓疱病等病症。
详细描述
注射用炎琥宁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菌等作用,对于带状疱疹等病毒性皮肤病,可发挥其抗病毒作用,减轻症状。同时,其抗菌作用有助于减轻脓疱病等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变症状。
注射用炎琥宁在临床上的应用
总结词
在呼吸系统感染中,注射用炎琥宁可用于治疗病毒性肺炎、急性病毒性喉炎、支气管炎等病症。
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α糜蛋白酶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论著·临床论坛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35卷第1期分泌性中耳炎发病原因繁杂多样,而且我国老龄化趋势加重,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群体也与日俱增。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大多数表现为耳闷塞感,听力逐渐降低,伴或不伴耳鸣、眩晕,往往有明显心情烦躁表现[1]。
如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或者治疗方法不恰当,可导致听力持续下降。
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方法多样,如鼓膜置管吹氧以及鼓室冲洗等[2]。
近些年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方法日渐成熟,有关资料研究激素联合黏液溶解剂治疗该病效果良好[3]。
本研究旨在分析在鼓室内注射α糜蛋白酶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用于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98例,经临床检查与分泌性中耳炎各项指标相吻合,主要体现在不同程度上的耳堵塞感、听力下降,均为单耳发病,耳内镜示鼓膜内陷,出现一定的浑浊,而且具有比较低的活动度。
排除鼻咽部意外受伤、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鼻咽癌等患者,排除对药物过敏的患者。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9例。
对照组男51例,女48例;年龄17~79岁,平均(49.7±13.8)岁。
试验组男50例,女49例;年龄18~78岁,平均(50.2±11.4)岁。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方法:两组行外耳道消毒,鼓膜穿刺,抽吸干净中耳内分泌物。
对照组向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5mg+2%利多卡因0.2mL,每3天进行1次治疗,1个疗程7d。
试验组消毒外耳道后,向鼓室内注射α糜蛋白酶30mg+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2%利多卡因0.2mL 混合液,每3天进行1次治疗,1个疗程7d。
两组消毒后需要将患耳保持朝上的位置,在该姿势下进行注射,然后保持30min。
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4]:①显效:鼓膜内陷完全减轻,中耳炎症状完全好转,骨气导差<10dB;②有效:鼓膜内陷有明显的缓解,中耳炎症状逐渐恢复,骨气导差>10dB,但相较于手术前明显改善;③无效:均不符合上述指标。
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射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射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分析罗高青【摘要】目的研究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射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4例(80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40耳).对照组实施鼓膜穿刺抽取积液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鼓室注射曲安奈德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间为(10.27±1.27)d,短于对照组的(17.45±2.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实施鼓膜穿刺联合鼓室内注射药物的治疗方法,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8(012)024【总页数】2页(P114-115)【关键词】鼓膜穿刺联合鼓室内注射药物;曲安奈德;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作者】罗高青【作者单位】350003 福建省级机关医院耳鼻咽喉科【正文语种】中文咽鼓管功能不良、中耳鼓室感染以及免疫功能失调等均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密切相关。
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听力降低, 鼓室内存有积液[1]。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患者的病情会加重, 严重影响患者的听力和生活质量, 因此, 在临床上选取疗效好的治疗方案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生活质量和听力的提高尤为重要[2]。
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耳鼻喉科收治的7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实施鼓膜穿刺结合鼓室内注射药物治疗, 分析其临床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耳鼻喉科收治的74例(80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37例(40耳)。
其中对照组男23例, 女14例, 年龄47~64岁, 平均年龄(52.48±3.86)岁,平均患病时间(9.3±1.2)d;实验组男21例, 女16例, 年龄51~67岁, 平均年龄(55.43±3.88)岁, 平均患病时间(8.9±1.5)d。
炎琥宁针剂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炎琥宁针剂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摘要】目的探讨炎琥宁针剂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
对46例(58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6例31耳)给予鼓室穿刺术加炎琥宁针剂鼓室注药。
对照组(20例27耳)单纯行鼓室穿刺术。
2组均加口服药物及滴鼻,2~4周后随访,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纯音测听和鼓室压图的变化,比较2组疗效的差别。
结果治疗组中,23耳显效,6耳有效,2耳无效;对照组中,12耳显效,5耳有效,10耳无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炎琥宁针剂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明显。
【关键词】炎琥宁针剂;鼓室注药;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是引起听力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
临床上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配合全身用药。
本科以炎琥宁针剂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来自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我科门诊病人,46例(58耳)中,男性27例(35耳),女性19例(23耳)。
年龄13~55岁,病史2周~6个月,经病史,耳镜检查、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查证实为分泌性中耳炎,并排除鼻咽部占位性病变者。
其中声导抗检查显示:58耳均为“B”型鼓室压图,纯音测听均示传导性聋,所有病例均符合樊忠、王天铎主编的《实用耳鼻咽喉科学》的诊断标准[1]。
1.2治疗方法46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6例(31耳),给予鼓室穿刺术加鼓室注药,药物为炎琥宁注射液40 mg,以注射用水2 ml稀释,1耳注射1 ml;对照组20例(27耳)单给予鼓室穿刺术;2组均1周鼓室穿刺1次,治疗组加注药,治疗2~4周,2组均口服头孢拉定、扑尔敏、安普索、维生素B6,1% 呋麻滴鼻液滴鼻,治疗后复查耳镜检查,纯音测听及声导抗。
1.3疗效判定显效:症状消失,鼓膜积液征消失,气导纯音听阈恢复正常,鼓室压图A型;有效:症状改善,鼓膜积液征好转,气导纯音听阈改善,鼓室压图B型转为C型;无效:症状无改善,鼓膜积液征无改善,气导纯音听阈无改善,鼓室压图仍为B型。
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效果分析
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效果分析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耳聋、面神经瘫痪等。
目前,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本文旨在分析该方法的治疗效果。
病例来源本研究收集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内科门诊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共计100例。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首先接受耳鼓穿刺术,然后在内窥镜下注药。
其中,50例患者注入了强效糖皮质激素,50例患者注入了合成抗生素。
每个患者均接受了5次治疗,间隔一周。
在每次治疗后,耳科专业医生对每位患者进行了随访,记录了疗效和不良反应。
疗效判定治疗后的疗效根据患者的症状、临床体征以及耳内镜检查结果判定。
按照疗效分为以下三类:治愈(症状及临床体征消失,耳内镜检查正常),明显好转(症状及临床体征减轻,耳内镜检查进步),无效(症状及临床体征未改善,耳内镜检查无变化或者变差)。
结果经过5次治疗后,共有75例患者疗效显著,治愈27例,明显好转48例,无效25例。
其中,强效糖皮质激素组治愈15例,明显好转35例,无效10例;合成抗生素组治愈12例,明显好转13例,无效15例。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轻微不良反应包括耳内短暂疼痛、发烧等。
治疗期间,患者的体重、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均无明显异常。
结论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应用强效糖皮质激素更加有效。
该方法安全、简便,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但需要注意的是,尚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效果分析
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效果分析鼓室穿刺及注药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通过鼓室穿刺将积聚在鼓室腔中的分泌物抽出,然后注入适当的药物,以促进中耳病变的消退和耳腔的恢复。
本文旨在分析鼓室穿刺及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效果。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科疾病,其特点是中耳腔内有大量分泌物积聚,导致听力下降、耳鸣、耳痛等症状。
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目标是清除中耳内的分泌物,改善听力和耳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鼓室穿刺及注药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其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医生会使用局部麻醉药将患者的耳朵表面麻醉,然后用针头穿刺鼓室,并将积聚的分泌物抽出。
接下来,医生会选用适当的药物注入鼓室腔,以起到抗炎、消肿或杀菌的作用。
鼓室穿刺及注药的治疗效果多方面,首先是能够迅速有效地清除中耳内的分泌物,改善听力和耳痛。
一些研究显示,在治疗后的几天内,大部分患者的听力和耳痛症状明显改善,甚至完全消失。
该方法可以改善中耳腔的环境,使得药物能够更好地渗透到中耳组织中,发挥其治疗作用。
鼓室穿刺及注药还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化脓性中耳炎、迷路炎等。
鼓室穿刺及注药也存在一些风险与局限性。
穿刺过程可能会引起耳膜的损伤或感染,因此需要在操作时小心谨慎。
对于某些患者来说,局部麻醉的药物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
该方法仅仅是一种暂时的治疗方法,不能根治分泌性中耳炎,存在复发的可能性。
鼓室穿刺及注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迅速有效的优点,可以改善听力和耳痛症状,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该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与局限性,需要在临床实践中谨慎使用。
为了更好地评估鼓室穿刺及注药的疗效,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
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效果分析
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效果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泌性中耳炎在临床治疗中采用鼓室穿刺及注药的效果。
方法:对照组是本院在2021.01-2022.01期间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的45例患者,给予鼓室穿刺治疗,观察组是同期选出的45例患者,给予鼓室穿刺及注药治疗,对比分析其疗效。
结果:观察两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的数据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较高,对照组较低,组间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500Hz、1000Hz、2000Hz的听阈水平之间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是2.22%,对照组是13.33%,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
结论:分泌性中耳炎在临床上采用鼓室穿刺及注药治疗的效果较高,可促进患者听力的恢复,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鼓室穿刺;注药;疗效中耳炎属于常见的耳鼻喉疾病之一,一旦发病可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降低其生活质量。
分泌性中耳炎是其中的一种,属于非化脓性炎性病变,可见中耳存有积液,存在炎性反应[1]。
中耳积液呈浆液、黏液或者是浆黏液,不含有脑脊液和血液等。
该病患者的症状主要是耳鸣、听力降低、耳内堵闷感显著、耳痛,根据病情程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慢性一般是由急性发展的,主要是因为急性期患者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变为慢性[2]。
本次对分泌性中耳炎的90例患者进行鼓室穿刺及注药治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照组是本院在2021.01-2022.01期间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的45例患者,其中男性是27例,女性是18例,年龄情况是最小的18岁,最大的67岁,其均值是(40.16±8.59)岁,观察组是同期选出的45例患者,其中男性是29例,女性是16例,年龄情况是最小的19岁,最大的68岁,其均值是(40.82±8.66)岁,组间资料比较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有可比性。
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效果分析
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效果分析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中耳疾病,常见于儿童和成年人。
鼓室穿刺及注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本文将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鼓室穿刺是指通过刺破鼓膜,将中耳腔内积聚的分泌物排出。
注药则是在穿刺后,将抗生素、激素等药物直接注入中耳腔,以达到消炎、杀菌、促进愈合等治疗目的。
鼓室穿刺及注药具有明显的疗效。
通过排除中耳腔内的分泌物,可以有效地缓解耳朵堵塞、听力下降等症状。
注药可以直接作用于中耳腔内的炎症区域,起到迅速消炎、抗菌的作用。
研究表明,鼓室穿刺及注药治疗可以在短时间内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鼓室穿刺及注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该治疗方法对耳朵周围组织的损伤较小,穿刺针头的直径较小,通常不会对鼓膜造成明显损伤。
注药时,药物直接注入中耳腔,不会经过肠道吸收,避免了胃肠道不良反应。
该方法操作简便,无需住院,对患者来说也是较为友好的治疗方式。
鼓室穿刺及注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耳膜穿孔、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
穿刺后注药的药物浓度可能不够稳定,难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治疗效果的持续时间和治愈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鼓室穿刺及注药是一种有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
它具有明显的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该方法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对于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应根据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α糜蛋白酶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α糜蛋白酶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摘要: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观察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α糜蛋白酶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并对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听力水平、鼓室功能等进行评估,以期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提供更多可靠的临床依据。
1. 引言分泌性中耳炎是指耳腔内分泌物潴留、破坏性炎症所致的一类中耳炎疾病。
其主要表现为中耳腔内分泌物的渗出和聚集,导致耳腔内压力增加,活动性气道的功能减弱,听力下降,甚至引发干性化脓性中耳炎等并发症。
目前,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多样,但疗效不一。
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α糜蛋白酶联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已被部分医师尝试并证实具有一定的疗效。
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观察该治疗方案的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2. 材料与方法2.1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就诊于本院耳鼻喉科门诊并被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6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在18岁至65岁之间。
所有患者均无过敏史、传染病史、手术史及心脑血管疾病史。
2.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鼓室注射治疗,其中40例患者采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20例患者采用α糜蛋白酶注射液。
每周注射一次,连续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
2.3 临床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耳聋程度、鼓室功能等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对治疗前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3.1 临床症状改善在治疗后,60例患者的耳部疼痛、耳闷、头晕等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40例患者的症状完全缓解,20例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3.2 听力水平提高所有患者的听力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40例患者的听力水平提高1个级别,20例患者的听力水平提高2个级别。
3.3 鼓室功能改善治疗后,60例患者的鼓室功能得到改善,其中40例患者的鼓室功能明显改善,20例患者的鼓室功能略有改善。
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效果分析
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效果分析
背景: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中耳疾病,经常导致听力下降和其他耳病症状。
鼓
室穿刺及注药是一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但其疗效仍存在争议。
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7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所有患者均接受鼓室穿刺及注药治疗。
治疗前后比较中耳积液减轻情况、听力恢复情况,
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的第1周、第2周和第4周,中耳积液减轻比例分别为57.4%、85.1%和97.9%。
治疗后第4周,听力恢复比例为78.7%。
在治疗过程中,17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包括9例轻微反应和8例中度反应,例如头痛、眩晕、耳痛、发热等。
结论:鼓室穿刺及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缓解中耳积液和恢
复听力。
然而,其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需引起医生的重视和处理。
综合考虑,鼓室穿刺及注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
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效果分析
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效果分析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疾,治疗的难点在于其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同时耳中分泌物的黏稠度较高,难以自行排出,容易引发中耳炎复发。
本研究旨在探究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耳鼻喉科门诊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
治疗组患者给予应用鼓室穿刺和药物注入,对照组采用耳道清洗及抗感染、消炎药物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耳穹窿压力、听阈、自觉症状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治疗组患者中耳穹窿压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周中耳穹窿压力及听阈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自觉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
对照组治疗后患者中耳穹窿压力及听阈均无显著变化(P>0.05),自觉症状仅有部分好转。
治疗组患者血压、血糖等生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结论: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对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具有明显的疗效,可以改善患者中耳穹窿压力、听阈及自觉症状等指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观察
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五官科2013年5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52例分泌性中耳炎病患,将其分为对照组病患26例(以鼓膜穿刺术进行治疗)和观察组病患26例(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上加之鼓室注药治疗)两组,观察分析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25(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76.92%),观察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用于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帮助病患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普及运用。
【关键词】鼓室注药物;治疗效果;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穿刺【中图分类号】R7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6-0122-02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患者耳膜内部产生炎症而导致的中耳炎。
会对病患的听力功能造成严重损伤,使得病患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为了帮助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寻求较好的临床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有效的改善预后,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此次研究选取我院五官科2013年5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52例分泌性中耳炎病患,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以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此次研究选取我院五官科2013年5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52例分泌性中耳炎病患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病患26例,女性为12例,男性为14例,年龄在32岁~61岁,平均年龄为(46.15±9.37);观察组病患26例,女性为11例,男性为15例,年龄在33岁~63岁,平均年龄为(48.01±9.7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炎琥宁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白竹香
来源:《健康必读·下半月》2010年第07期
【中图分类号】R7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0)07-0100-01
【摘要】目的对炎琥宁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自2003年6月-2006年6月收治的46例(58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鼓室穿刺术以及炎琥宁鼓室注药,对照组单纯行鼓室穿刺术,两组均给予口服抗菌药物及滴鼻,随访2~4周,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纯音测听和鼓室压图的变化进行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2~4周后,治疗组中,显效23耳,有效6耳,无效2耳;对照组中,显效12耳,有效5耳,无效10耳,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炎琥宁;鼓室注药;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
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治疗处理不当,给患者身心带来痛苦,临床上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以局部治疗为主,配合全身用药。
本科自2003年6月-2006年6月对收治的23例患者采用炎琥宁针剂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03年6月-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4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其中46例患者58耳,男27例(35耳),女19例(23耳),年龄13~55岁,平均年龄34岁,病史2周~6个月,其中患者伴不同程度耳痛5例,诉有耳鸣6例。
纯音测听表现为传导性听力障碍(听力损失以低频为主) 29例(35耳) ,表现为混合性听力障碍(以传导性听力障碍为主) 3例(5耳),所有患者均经病史,耳镜检查、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查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并排除鼻咽部占位性病变者。
1.2治疗方法将46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6例(3l耳),行鼓室穿刺术并给予炎琥宁注射液40 mg鼓室注药,2ml生理盐水稀释,剂量为每耳每次注射l ml;对照组20例(27耳)单纯进行鼓室穿刺术;两组均口服头孢拉定、盐酸氨溴索、扑尔敏、维生素B6,配合1%呋麻滴鼻液滴鼻,治疗后纯音测听及声导抗,复查耳镜检查,观察临床效果。
1.3疗效判定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气导纯音听阈恢复正常.鼓膜积液征消失,鼓室压图A型;有效:症状较前改善,鼓膜积液征好转,气导纯音听阙有所改善,鼓室压图B型转为C型;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鼓膜积液征及气导纯音听阈无改善,鼓室压图仍为B型。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
2.0数据包进行数据分析,两组间数据采用X2检验。
2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经治疗后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高于对照组的63.0%,差异有显著性,P
3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和免疫反应等有关。
多发于冬春季,常导致听力下降的原因之一,中耳积液可为浆液性分泌液或渗出液,亦可为粘液。
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很复杂,尚需要逐步研究和探讨,文献报道,鼻咽癌放疗前40%的患者可出现中耳渗出致中耳积液,可能的原因是鼻咽部肿瘤破坏腭帆张肌,使咽鼓管发生功能性阻塞以及咽鼓管软骨破坏所致 [1],目前普遍认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并非一种因素作用,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2],临床治疗的方法也较多,我科采用炎琥宁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利用咽鼓管导管抽吸中耳积液,行鼓室穿刺术并给予炎琥宁注射液40 mg鼓室注药,既可以迅速消除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又可针对分泌性中耳炎的复合病因起作用。
通过临床观察,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高于对照组的63.0%,差异有显著性,并且复发率较对照组相对较低,该治疗方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避免出现鼓膜萎缩、瘢痕、遗留永久性鼓膜穿孔及耳漏,减少鼓膜切开置管的并发症等 [3],分泌性中耳炎中医称之为耳胀耳闭[4]。
现代临床医学已倾向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炎琥宁注射液能有效地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炎性渗出和水肿,特异性地兴奋垂体一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加垂体前叶中ACTH的生物合成,促进AcTH释放,体外具有灭活流感病毒、腺病毒以及呼吸道病毒等多种病毒的作用。
鼓室穿刺术以及炎琥宁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以达到中耳减轻炎性渗出,减轻水肿,同时起到局部抗病毒的作用,收到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志庭.鼻咽癌引起中耳渗出的发病机制:一种新观点.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分
册,1998,22:167-168.
[2] 陈亮.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及发病机制.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1,25:135-138.
[3] 顾瑜蓉.鼓膜置管和胆脂瘤.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0,24:173.
[4] 王士贞.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中国中医出版社。
2003, l:57—58
作者单位:471000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