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第2课时
第2课时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原创题)龚书铎著《中国社会通史》:“汉建国时,认为秦二世而亡与宗室无寸土之封,无法以枝叶护本有关。
”为此,汉初采取的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B.行省制C.郡国并行制D.分封制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无法以枝叶护本”。
汉初实际上是部分恢复了分封制,又承袭了秦郡县制,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故答案选C项。
A项是秦朝的制度,B项是元代的制度,D项是西周时的制度,皆与题干不符,排除。
答案 C2.(2013·湖南六校联考)阅读下表: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B.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C.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D.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解析从秦到汉是两级到三级,而到隋又回到两级,再到唐又出现三级,说明中央集权有强也有弱,故D项正确。
答案 D3.(2013·苏南四校检测)元代行省内部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
元代实行这种权力运行机制主要是为了()。
A.加强中央集权B.分化地方权力C.妥善处理各民族之间关系D.提高行政效率解析材料反映出元朝地方官员的权力制衡,但应该认识到最终还是集权于皇帝,其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选择A项。
B项只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方式。
答案 A4.(2013·增城调研)元朝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
从其布局特点可以判断元统治者的用意主要在于()。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7)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导入: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后深受观众的喜爱,但历史学家认为这部电视剧犯了一个历史常识性错误,为什么呢?学习本节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你会找到答案。
(展示PPT课题)。
我们前面说到,丞相是古代国家法定的最高行政长官,其职能是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
丞相一方面是皇帝的得力助手,但另一方面也是皇权的制约者。
历史上出过有名的贤相如萧何、魏征等;而飞扬跋扈的也有,如明太祖的宰相胡惟庸,它就是被开刀问斩的对象。
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先请大家看两段材料:材料一: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頏,不敢相压。
事皆朝庭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材料二:1376年,明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废除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的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
三司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这样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
那时,掌握实权的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
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同时下令废除中书省和丞相。
从材料一、二中思考:明太祖为何要废除宰相?经学生回答后(PPT)一、废除丞相制度1.原因:①借鉴了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P18)。
②明朝实习地方改革后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宰相职权随之扩大,不利于皇权集中(根本原因)③丞相胡惟庸擅权专恣(直接原因)2.措施(P17):罢除丞相职位,权分六部,六部直属于皇帝。
3.作用(P17):(积极)丞相制度的废除,达到了皇帝高度集权的目的,宣告了皇权战胜相权,宰相制度终结。
弊端:导致繁杂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废除宰相后,皇帝虽独揽国家大权,却也因失去政治助手,导致大量奏章积压拖拉,政治决策草率,影响行政效率。
我们看明太祖有多忙:明太祖与奏章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2
对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评价和认识
积极:①维护统一,安定社会 ②组织水利工程,加快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③保证中外文化的正常交流 ④为抵御外来侵略提供保证。 ⑤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
消极: ①对人民的政治压迫、经济剥削残酷。 ②导致政治腐败,政局动荡。 ③思想文化的控制、束缚中国资义萌芽发展,阻碍
明太祖—— 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
明成祖—— 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发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侵夺六部职权——全盛
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设内阁
3.内阁的性质作用及评价:
【探究活动1】
??
内人阁尝有谓何辅权臣力(?内与丞阁相大的臣地)位拟与旨权,力相几比于有擅何国不柄同,?
④到明,废宰相设内阁。但是内阁大臣的权利大小完全 取决于皇帝对他们的信任与支持。
⑤到清,军机处的军机大臣们百分之百成了皇帝独裁工 具,军机大臣对皇帝命令只有惟命是从。作用只是上传 下达,皇帝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权利完全集中在皇帝 手中,什么事情都由皇帝说了算。
康乾时代最大的贡献应是开疆拓土,奠定 了中国版图的基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 一步巩固。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先后出现,近代自 然科学迅速发展,牛顿力学体系形成。
拓展:从康熙年间到乾隆年间是清朝的兴盛时 期,历史上称之为"康乾盛世"。根据18世纪国际 国内的历史发展趋势说明在这种"盛世"局面背后 所潜藏的危机及其将导致的后果。
——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延伸:明朝的内阁制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 (了解一下)
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无决策权。
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 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不可能对皇 权起到制约作用。
【2013高考第一轮复习】基础再现第二讲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考点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演变原则:维护皇权、服务于皇权、皇权至高无上。
(二)演进史实1.中央官制(1)秦朝:秦始皇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2)西汉:汉武帝挑选亲信近臣组成“中朝”,限制相权。
(3)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中央设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4)宋代:中央设中书门下,长官职务相当于宰相,另设参知政事为副相,牵制宰相。
设枢密院,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
设三司以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
(5)元代:中央设中书省和枢密院,分掌行政和军事。
2.地方官制(1)行政区划的演变⎩⎪⎨⎪⎧①秦汉主要有郡、县两级,后又在郡之上设州。
②唐代为道、州、县三级,宋代为路、州、县。
(2)元代的行省制度⎩⎪⎨⎪⎧①元代确立了以行中书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的制度,全国划分为十个行省。
②行省作为最高地方行政区,行使权力时要受到中央的节制,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还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③行省以下分为路、府、州、县。
④行省的设置,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 重要的意义。
3.选官制度(1)世官制:先秦时期实行,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2)察举制: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
⎩⎪⎨⎪⎧①汉武帝即位后,诏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人才。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选拔官吏。
该制度体现出封闭的特征,民 意无从体现。
(3)科举制:通过考试选官的制度,隋唐以后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
⎩⎪⎨⎪⎧①进步性: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为行 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②局限性:科举考试的科目及内容,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不利于培养人的进取精神。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6、明代的内阁制与西方的内阁制一样吗?
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它加强君主
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 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西方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
力,并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西方 近代的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 独裁。
二、军机处
积极方面: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消极方面: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社会的兴衰 1、朱元璋为什么要罢丞相? 完全维系在皇帝身上,有利于君主的独裁专制。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废宰相设内阁带来什么 同时也使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影响?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 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 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 ①是秦速亡的原因 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 ②各朝丞相多是专权乱政的根源 廷总之,所以穏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 ③相权过大,威胁皇权,为了强化皇权(根本) 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实时劾奏,将犯 人凌迟,全家处死 !”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积极作用: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
巩固,社会安定,封建经济文化发展 和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政 治保障。
•消极作用: 皇权的极度膨胀,严重扼杀了
社会的创造力,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 进步。导致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隋唐: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避免独大
相 权 日 益 削 弱 并 最 终 废 除
时 期 明
加强专制 的措施
废丞相 设内阁 军机处
评
价
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 宦官参政专权导致政治黑暗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加强皇帝对地方的控制 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加强边疆和少数民族管理
专题一 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简史》指出,明朝“皇帝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兼任官僚机构首脑之责,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宰相制度的废除B.内阁制度的建立C.八股取士的实施D.三司制度的推行解析“兼任官僚机构首脑之责”是由于宰相制度的废除,所以皇帝不得不兼任官僚机构首脑之责,A项符合题意;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宰相制度的废除而非内阁制度的建立,B项不符合题意;这一现象和八股取士、三司制度无关联,所以C、D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A2.纵观古代中国的历史,明朝是太监乱政较为严重的朝代,其根源在于()A.明代皇帝大多昏庸无能B.明代皇权过于集中C.明代封建制度趋于衰落D.明代政治异常腐败解析太监乱政,根源于专制制度本身。
明朝太监乱政比任何朝代都严重,其因在废丞相,皇权过于集中。
答案B3.从汉代至明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对相权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
从总体上看,这些调整都()A.立足于提高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B.以扩大政权的社会基础为基本出发点C.服从和服务于专制皇权的需要D.使中央机构的功能越来越健全解析皇权的至高无上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突出特征。
封建统治者对相权的每一步调整,都紧紧围绕着加强皇权的需要。
答案C4.康熙说:“天下大权当统于一……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
”康熙帝为此设南书房,雍正帝在此基础上正式成立军机处。
由此可见,清代军机处的设置是()A.国家统一的需要B.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C.政令统一的需要D.权力互相制约的需要解析康熙帝的话明确体现了加强君主专制的要求,雍正帝设置军机处正是这一要求的体现,故选B 项,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B5.清政府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归流”是指()A.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管理B.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纳入清朝版图C.少数民族事务归属理藩院掌管D.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直接统治解析历史上把取消土司衙门改由流官直接统治的变革,称为“改土归流”。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一、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内阁制的形成
1、内阁制形成的背景: ①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②皇帝亲理的政务繁多,无力应付。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 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660件。 也就是说朱元璋平均一天要处理207件文书。计算一下, 假设朱元璋每天工作12个小时,那他平均处理一个文书 的时间是多少?
宇宙间的行星运动规律。
画面二: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天 子津津乐道于自己的 “十全大武功” 时,英国的查 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 绝望与百倍犁间耕作的喘息 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 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 交响曲。
容易带来怎样的后果。
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设内阁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 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 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 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 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 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 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 【 xié háng 】 ,不敢相压,事皆 朝廷总之,所以穏当。以后子孙做 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 朱元璋为什么要罢丞相? 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实时劾奏, ①是秦速亡的原因 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 ②各朝丞相多是专权乱政的根源 ③相权过大,威胁皇权,为了强化皇权 (根本 )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
军机处。”
——引自昭梿:《啸亭杂录》
3、 清朝军机处的地位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中枢机构。
军机处不是“决策”机构,它只是将皇帝 的旨意跪受笔录,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 臣去执行。
隆宗门内军机处
军机处内景
专治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明: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
秦朝(形成)
皇帝 清:设南书房、设立军机处 中央:一省二院 地方:省、路、府(州)县 集 中央:二府三司 中 地方:路、州县 中央集权 中央:三省六部 地方:隋:州县;唐:道、州县 中央:内、外朝制 集 中 地方:郡、国制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 地方分权 郡县制
上图:隆宗门内军机处 右上图:军机处内景
秦汉:三公制度,丞相“掌承天子、助理万机” 隋唐:三省体制,相权一分为三,加强皇权 宋朝:“二府三司”,宰相多人,进一步分割、削弱 宰相的权力
明清:明太祖废中书省,罢丞相不设。永乐朝创设内 阁,至清朝又设军机处,皇权已达顶峰。
从宰相制度的变化之中,我们看到:
皇帝通过对相权削弱 分割 兼并,一步步 把各种大权集中到自己手中,从而有效地实行君主专 制。丞相的废除和军机处的设置,消除了相权对皇权 的分割,大大加强了君主对中央的控制。
三、探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对中国历史 发展的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秦朝到清朝产生并 延续了两千多年,它对中国产生了怎么样的影 响?
三、探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对中国历史 发展的影响
影响具有双重性: ①一方面,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 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 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②另一方面,它在思想文化的控制、政治统治的腐败、 兵役徭役的无度方面,又起着消极作用。 ③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 后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尤其是明清时期。 ④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而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化,却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束缚了社会生产力,其危害尤为严重。
右图:军机处的位置
【探究活动】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人民版必修一教案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人民版必修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的演变和特点。
2.掌握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对社会的影响。
3.能够就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的问题进行分析。
二、教学内容安排
1.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状况
–专制政治的发展和演变
–民族主义和共和主义思潮的兴起
2.晚清政治危机
–内忧外患的问题
–起义和革命的兴起
3.缔造新民主主义的路程
–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国共合作与抗日战争
4.总复习与测评
三、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分析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的演变和特点
–讲解晚清政治危机及其背后的原因
–分析新民主主义的缔造与发展
2.课堂研讨
–小组讨论与分享
–学生发表个人意见与观点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的演变和特点
2.晚清政治危机及其背后的原因
3.新民主主义的缔造与发展
五、教学资源准备
1.课堂PPT
2.教辅教材
3.电子板书
六、教学评估
1.课堂作业
2.期中考试
3.答辩演讲
七、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包括专制政治的演变和民族主义共和主义思潮的兴起。
针对教学重难点,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课堂研讨等,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在教学评估方面,我们采用了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以便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思考能力,同时也提醒我们需要注意的教学问题。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学素材)
1.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唐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的资历限制,同意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
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行相权,参加朝政。
其目的是( ) A.重用人
材,推行科举取士
B.和缓矛盾,克制朋党之争
C.分工协作,提升行政效率
D.削弱相权,增强君主专制
2. 《国语》载:“同姓则同德,同德则齐心,齐心则同志”
A.宗法制B.分封制C.缔盟国,“同志”的基础是(
D.联婚国
)
3. 以下选项不可以表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4.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特色是:地方权利不停削弱,中央权利不停增强;
相权不停削弱,君权不停增强。
以下做法的结果与这类演变特色不一致的是()
①汉初推行郡国并行②宋代设置枢密院
③明初设殿阁大学士④元代设置中书省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5. 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向是()
①削弱地方增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增强君权③对边境地域的管辖和治理日益完美
渐渐增强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察
A .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④
1.答案: D [ 分析 ]唐高宗时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同意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行
相权,参加朝政,切割了相权,进而达到了增强君主专制的目的。
A、 B 两项与资料没关,资猜中没有表现分工协作,故答案为 D 项。
2.答案: A
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C
明太祖
明成祖。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件 人民版必修1课件 人民版必修1
2.(2010· 北京卷)右图是一幅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 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
A.西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汉的地方行政制度。汉武帝将全
国划分为13个州郡,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督地方。所以
州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应该是在汉朝,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项。 答案:C
参知政事 “ ________”,作为副宰相。 ♨温馨提示:唐代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与汉朝相比 最大的变化在于唐朝中央机构中的三省主管都在行使宰相权, 这样唐朝中央机构就有三个宰相,而汉朝时只有一个宰相。 可见唐代相权一分为三,宰相的权力被大大削弱;三省既相 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最终扩大了皇权,保证了封建
君主专制中心地位。
1.(2010· 广东卷)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
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
相是非。这说明(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解析:唐代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到宋代主要评议宰 相是非,这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即从某个侧面说明了宋
5.选官制度的演进 贵族 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 (1)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________ 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2)察举制:是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 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汉武帝即位后,诏令中央和地方 的主要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人才;魏晋南北朝时期,以 九品官人法 为基础选拔官吏。该制度体现出封闭的特征,民 ____________ 意无从体现。 考试 选拔官员的制度。隋唐以后,科 (3)科举制:通过________ 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该制度一方面保证了专制政府 行政 人员的来源,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另一方 ________ 面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2012届高考一轮复习学案(人民版)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与强化课标要求考点梳理一、中央官制的演变1. 汉朝(1)沿袭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2)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3)设中朝(内朝),由皇帝亲信近臣(侍从、秘书)构成(这些人身份低微,被皇帝破格使用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导致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成了‚外朝‛,被拒于政治决策之外,相权削弱,君权加强。
2.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1)中央的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之间既合作,又互相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2)尚书省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3. 北宋(1)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2)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3)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财权;(4)设枢密院掌军政,长官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
4. 元朝(1)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替代三省,直接统领六部,行使宰相职权;(2)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3)宣政院:统领宗教及西藏事务。
5. 明朝(1)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正式下令罢除丞相职位,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丞相制度被永远废弃。
(2)设内阁①背景:朱元璋废除丞相职位,达到了高度集权的目的,却导致丛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②过程: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内阁起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③地位: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然而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④影响:皇帝虽然离不开内阁,但是仍然担心内阁地位的上升可能威胁皇权,于是以司礼监的太监予以牵制。
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是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
高考历史母题揭秘(必修一专题一)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必修一专题一: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8小题,共0分)1.(2011年11月临沂市期中3题)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
”为解决此问题,朱元璋①三分相权,集权于一身②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③增设军机处,组织内阁④亲掌六部,直接管理国家大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D2.(2011年10月三明一中段考4题)明成祖时的内阁与清雍正帝时的军机处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最突出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负责日常事务C.掌管军事,担任安全保卫D.参与政务,没有决策权力【答案】D3.(2011年11月孝感市统考5题)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专题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A. 《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禹》B. 《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 《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 《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答案】D【点拨】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
明太祖废丞相,清沿袭明制,故清代不可能有丞相,选择D项。
4.(2011年11月北京朝阳区期中15题)下列各项对下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熟拟诏书由中书省拟定,称熟状拟定,即详拟定稿。
皇帝在纸尾批语,御印可其奏。
票拟内阁学士将各地奏章“用小票墨书”,将拟定之批阅建议并附奏章进呈皇帝裁决。
A.拟票者类似皇帝的机要秘书B.最高命令出自拟票官员C.皇帝无权亲见各地官员奏折D.皇帝拥有最终的决策权【答案】D5.(2011年12月三门峡市调研2题)“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
它说明军机大臣职能主要是A. “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B.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C. 与皇帝“共治国事”D. 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答案】D【点拨】考查清朝军处机。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明强化皇权的措施:设内阁.
明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内 内 内阁首辅 殿 文渊阁 阁 阁 大学士 阁 “部权尽归内阁” 大 大 参与机 政 学 学 密事务 士 士 决策 治 票 侍 地 拟 从 权 顾 位 问 演 X(时期) 变 图 O 太祖 成祖 宣宗 神宗
—奠基 —正式确立发Βιβλιοθήκη 全盛探究1——黄宗羲
•积极作用: 1、奠定中国封建社 会政治制度的基本 格局,为历代封建 王朝所沿用,并不 断完善和加强
2、有利于国家的
统一、社会安定、 经济的发展和文 化繁荣。
明清以前
专 制 主 义 中 央 集 权 对 中 国 社 会 影 响
•消极作用:
1.易形成暴政 和政治腐败 2.束缚生产力 的发展
3.导致思想文 化的加强
形 成 发 展
秦朝
两汉 隋唐 元 明
三省六部
不填 废宰相制度、设内阁 设立军机处 行省制 不填
顶峰 衰落
清
不填
中央权力加强, 地方权力缩小
发展 趋势
皇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
• 3.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 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 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 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 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 • A.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 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 C.清朝设置军机处 • 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
复习目标
• 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创立于何时? •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体现了君权与相权,中 央与地方的矛盾,列举汉、唐、宋、明是如何解 决君相矛盾的,从中可以看出什么趋势?列举周 、秦、汉初,元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别是什么?从 中总结其演变的趋势? • 3、列举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及科举制实 行的时间。标准及评价。 • 4、元朝省官如何受到中央的节制?行省制的意义 ?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4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课件(共17张PPT)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
阅读史料和课本第18页第一段大字: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
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
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
——《神宗实录》卷
思考: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 吗?
清朝皇权的加强
议政王大臣会议 议政王大臣会议 议政王大臣会议
南书房
军机处
皇权受限
皇权得以加强 皇权高度发展
军机处的由来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 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
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
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 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第四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及演变,了 解清朝军机处设置及评价。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请思考:明清两朝为什么都要空 前加强君主专制制度?
背景: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 统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 尖锐。
目的:为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行政效率。
②进一步加强了君主 权利,军政大权完全 集中于皇帝手中,标 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 到了顶峰。
三、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消极影响
1、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随意性,易出现 失误;
2、官场风气:使官吏唯上是从,助长因循守 旧之风;
3、官僚机构:使官僚机构膨胀,导致官僚主 义、贪污腐化。
4、东西方拉开差距
②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 帝旨意而定;
2020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学案专题一 课题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含解析
课题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明朝1.废除宰相制度(1)原因:宰相权势过重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2)废除:1380年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影响: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内阁制度(1)出现:(2)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3)评价: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其不能对君权起制约作用。
二、清朝1.清朝初年的中央体制(1)设内阁、六部,负责奏章票拟,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
(2)议政王大臣会议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限制。
2.康熙时期,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
3.雍正时期设军机处(1)背景: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
(2)职责: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
(3)影响: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而且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辩]内阁对皇权也有一定程度的约束。
内阁的权力来源于皇帝,但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
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回。
[联]清朝统治者在承袭明制基本框架的同时对其有所调整,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政治制度,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与此同时,17~18世纪的西方,一种新的政治制度——代议制不断发展,中国的封建专制政体中潜伏着巨大的危机。
[拓]军机处的特点“简”: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勤”:地近宫廷,便于宣召;“速”:办事速度快,效率高;“密”: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
重难点一明清时期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一)读图明史——明代内阁的权力[解读]内阁不是法定机构,并无决策权。
因为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专制时期晚期的政治形态
3、军机处的特点:
简:机构简单,有官无吏; 精:军机大臣均由钦定,人员精干; 密:外界干扰少,政治决策封 闭性的特征更为明显; 速:办事效率高。
4、评价:(作用): (1)提高行政效率,君主专制制度发 展到顶峰; (2)地方政治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 受到压抑。(弊端)
密折制
目的:加强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作用:使中央权力更为集中
票拟又称为条旨,它是阁臣根据皇帝所示 旨意草拟敕旨,或对各部门各地方所上奏章 提出批答意见,供皇帝裁决参考,经批红后 颁示,因而具有相当的决策权力。
史料三: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 臣之 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 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如 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 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 ──钱穆《国史大纲》
某中学学生小刘在参观完故宫后对下图清朝的故宫建筑无限感慨发出如下议论你认为正确的是军机处外景军机处内景太和殿内景太和殿外景清朝军机处条件简陋说明清政府注意节简军机处与太和殿的差异正是清朝君臣关系的写照军机处条件简陋狭小也反映了其精干机密快捷的特点军机处以君权附庸的地位总揽军国大计军国大计a
明 太 祖 朱 元 璋
( A )
3.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 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 度粮草,备部队急用。幕僚根据皇帝旨意,草拟 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
等单位执行。这一现象发生在
A.秦朝 解析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 D )
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可以看到皇帝直
4、意义: (1)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 (2)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 (3)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 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史纪事本末》
明太祖认为丞相制度存在哪些危害?
①是秦速亡的原因;
②各朝丞相多是专权乱政的根源;
③妨碍皇帝行使权力(强化皇权)。
思考:明太祖废丞相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直接原因:宰相胡惟庸骄横跋扈 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材料三: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
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8天内,内外诸司送皇宫的奏章共1 160件,共计3 291件事,皇帝平
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思考:假如你是明太祖,面对以上情况,会怎么办?
(约3分半钟)
对皇权 作用
一定程度 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
(3)特点:
1)始终不是明朝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或决策机构,只是一个咨询机构; 2)它是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 不可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4)影响:
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 明代政治日益黑暗。
延伸拓展——
明朝的内阁制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所属国 体不同)
明朝建 立 后, 明太祖为 巩固统治, 是怎样加 强君权?
1.废除丞相制度
相权过重、威胁皇权 亲自掌管
皇 帝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中书之政,分于六部”,六部分割了原来宰相的权力,成为 皇帝之下中央处理政务的最高一级机构。
2014-8-12 3
一、明朝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1.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
张居正,明代政治家,改革 家。万历初年担任内阁首辅。 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 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 前后当国10年,实行了一系 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 去世后不久即被神宗下令抄 思考:张居正作为内阁首辅, 家,还差点开棺戮尸。 能够主持朝政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 内阁制
相同(相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似) 地位 法定,制度赋权 非法定,咨询机构 不 同 职权 参与决策 无决策权
2.地方大员密折制
密折出现前地方与中央(皇帝)的沟通方式 地方官员 上一级地方(或 中央)官员
皇帝
密折出现后地方与中央(皇帝)的沟通方式: 地方官员 皇帝
总结
专制时代晚期, 中国政治发生的新变化
同时期的西方
内阁制度形成
军机处设立
资产阶级革命
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资本主义经济
保守、停滞、落后
军机处
b.特点:简、精、速、 密
人员精干,有官无吏 办事效率高 地处内廷
c.职能
跪受笔录,承旨遵办
d. 评价:(作用):提高行政效率, 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弊端):地方政治的自主性和能 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
隆宗门内军机处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是皇帝私人的工作班子, 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 清朝:军机处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宋:增设参知政事 隋唐:三省六部制 汉朝:中、外朝制度 秦朝:三公九卿制
材料二
1376年,明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废总
揽地方军政大权的行中书省,改设布政司、都
指挥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
三司隶属中央,地方权力集中到了中央,统领中
央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
那时,掌握实权的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 权专恣。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同时下令 废除中书省和丞相。
内阁制应运而生
你如何看待宰相制的废除? (评价) 积极方面: 消极方面: 消除了皇权与相权间矛盾 但造成政务集中繁杂。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2、明成祖设内阁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1)原因
皇帝丛杂的政务集于一身
(2)内阁形成与发展
时期
名称
职权
特点
仅备皇 品秩较低, 明太祖 设立殿阁 帝顾问 大学士 兼协理 时期 不参与决策 章奏 •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参与军 地位逐渐上升,有 •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 明成祖 设立内阁 国大事 宰相!” 时期 专门的衙署和属官 的商讨 • ——《神宗实录》卷五一一页 可以 地位 首辅权压群臣, “票拟” 变得 明宣宗 对奏疏的 六部几乎变成内阁 以后 处理意见 更加 的下属机构了。 重要
开放、进步、扩张
中国成为被侵略的对象
三.清朝的边疆政策 ----清朝中央集权的强化
1.基本原则 • 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 和宗教信仰,笼络上层分子; • 大事集权,小事分权 因地制宜管理
2.理藩院: 主管边疆民族事务机构, 负责蒙古、西藏和新疆事务. 3.改土归流:
(1)北面: 土尔扈特部回归 (2)西南: “改土归流”
西南地区
①原因:土司世袭,形成割据势力,不利于中央 集权; ②含义:见书本知识链接; ③过程: 明代永乐年间(开始)
清代雍正年间(大规模)
清代乾隆年间(基本完成) ④意义: 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二、内阁的出现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三、军机处的设立
——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朝已经开始走向衰落。 明朝从建立起,便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朱 元璋总结历史经验,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君权,强 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自古……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 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 ,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 ,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 朝廷总之,所以穏当。以后子孙做皇帝 时,并不许立丞相。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 和门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 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 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 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引自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思考: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原因是什么?
——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而设置 (直接)
——为强化皇权。 (根本)
⑵设立的职能:
只能跪受笔录,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职能的演变:由最初单纯协助处理军事逐 步扩大到其他政务,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 务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⑶军机处的特点:
材料一: 军机处“直(值)庐初仅板屋数 间…… (属员)直舍仅屋一间半”。
——引自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二: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 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 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 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简、精、速、密
——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⑶军机处的特点: 简:机构简单,有官无吏; 精:军机大臣均由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 事;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之手; 密: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政治决策封 闭性的特征更为明显; 速:办事效率高。
隆宗门内军机处
雍 正
a. 设置时间、直接原因、政务范围
机构简单
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无决策
权。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 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
家的行政权力,并代表国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 形式。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 独裁。
二、清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设立军机处 ⑴设立的时间、原因:
发展线索 秦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的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的发展与强化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的顶峰及衰落
从汉到元
明
清
明清时期,我国政治制度呈现两个趋势: 一方面,君主权 力空前强化,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另一方面,专制制度落后于 世界发展潮流。
知识链接
• 明太祖与奏章(2005上海试题) •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 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 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也就是说朱元 璋平均一天要处理207件文书。计算一下, 假设朱元璋每天工作12个小时,那他平均 处理一个文书的时间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