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高二下期化学第十次学案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学案(人教版)第十章有机化学基础第66讲合成高分子有机合成路线设计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学案(人教版)第十章有机化学基础第66讲合成高分子有机合成路线设计

第66讲合成高分子有机合成路线设计[复习目标] 1.了解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含义。

3.了解合成高分子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以及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

4.能根据常见官能团的性质和已知信息设计有机合成路线。

考点一合成高分子1.高分子的结构特点(1)单体:能够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低分子化合物。

(2)链节:高分子中化学组成________、可重复的________单元。

(3)聚合度:高分子链中含有链节的________。

2.高分子的分类及性质特点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被称为三大合成材料。

3.合成高分子的两个基本反应加聚反应缩聚反应概念由不饱和单体____________生成________的反应单体分子间通过____________生成高分子的反应,生成缩聚物的同时,还伴有小分子的副产物(如水、氨、卤化氢等)的生成单体含有________________的不含有________________的反应基团(如特点饱和有机物 —OH 、—COOH 、—NH 2、—X 等) 产物特征高聚物与单体具有相同的组成,生成物一般为线型结构 生成高聚物和小分子,高聚物与单体有不同的组成4.按要求完成方程式(1)加聚反应①n CH 2==CH—CH 3――→催化剂________________。

②n CH 2==CH—CH==CH 2――→催化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n CH 2==CH 2+――→催化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聚反应 ①n HOCH 2—CH 2OH +n HOOC—COOH催化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 HOCH 2—CH 2—COOH 催化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年级化学教案设计

高二年级化学教案设计

高二年级化学教案设计高二年级化学教案设计(5篇)学习是需要根据规律掌握方法,不要一来就死记硬背,先找规律,再记忆,然后再学习,就能很快的掌握知识。

以下是我整理的高二年级化学教案设计,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高二年级化学教案设计(精选篇1)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三节。

本节课与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等相关知识密切相关。

它是电化学的基础,也是原电池知识的延伸,更是进一步研究其应用的基础。

在中学化学基础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指导工农业生产的重要理论依据。

学习电解池之后学生将形成一个将氧化还原反应、能量转化、元素化合价知识、电解质溶液和原电池原理等知识联系起来的一个知识网络。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过了原电池的相关原理,对于氧化还原反应也很熟悉,并且掌握了能量之间的想换转化的方式和途径,为学习本节课内容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高二学生处于思维活跃期,有很强的好奇心理,同时具备了一定得实验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分析推导能力,为学习本节课奠定了能力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认识电解池组成,理解电解原理并初步掌握电解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2)学生学会利用对比总结的方法,比较学习离子放电顺序。

(3)综合分析设计实验验证电解池两极产物。

2、过程与方法(1)综合应用化学和物理知识动手实验,体验电能与化学能转化的探究过程;(2)应用实验、观察等手段获取信息,应用分析、推理、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分组实验与讨论,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2)通过探究实验的操作,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能力,感受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体验科学研究的严谨与艰辛。

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电解原理;2、教学难点;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放电顺序判断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问题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高二年级化学教案精选10篇

高二年级化学教案精选10篇

高二年级化学教案精选10篇(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教案,如语言教案、数学教案、英语教案、科学教案、音乐教案、美术教案、体育教案、社会教案、主题教案、其他教案等等,想了解不同教案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lesson plans for everyone, such as language lesson plans, math lesson plans, English lesson plans, science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art lesson plans, sports lesson plans, social lesson plans, theme lesson plans, other lesson plan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lesson plan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二年级化学教案精选10篇高二本身的知识体系而言,它主要是对高一知识的深入和新知识模块的补充。

高中高二化学教案全套

高中高二化学教案全套

高中高二化学教案全套一、主题:酸碱中和反应二、教学目标:1. 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2. 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特征;3. 能够解释和预测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 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 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2. 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特征;3.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 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特征;难点: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应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2. 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3. 讨论交流,激发学生思维和创造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实例,引起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兴趣;2. 概念解释: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基本特征;3. 化学实验: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4. 化学公式推导: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导出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 拓展应用:讨论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行案例分析;6. 总结回顾: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重要性。

七、教学资源:1. 实验设备:试剂、试管、坩埚等;2. 实验材料:化学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3. 化学模型:化学分子模型、化学反应模型。

八、作业布置:1. 阅读相关教材,复习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化学方程式;2.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酸碱中和反应的知识。

九、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记录能力;2. 知识掌握:通过笔试和口头答辩评价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十、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帮助,祝教学顺利!。

高中化学第10节课教案

高中化学第10节课教案

高中化学第10节课教案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 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学会如何实验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实验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2. 掌握实验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技巧。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剂瓶、烧杯、计时器等。

2. 实验药品: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等。

3. 实验步骤及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引入问题: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为什么有些反应会发生得很快,而有些反应则很慢?二、讲解概念: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三、讨论影响因素:温度、浓度、压力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四、进行实验:测定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速率。

五、总结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反应速率,并分析影响因素。

六、展示应用: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七、作业布置:回答相关问题,复习本节课内容。

教学辅助:1. 实验演示视频。

2. 反应速率计算公式及实例。

3. 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实验数据表。

评估方式:1. 实验报告及数据分析。

2. 课堂讨论及问题回答。

3. 期中考试相关题目。

教学反思:1.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2.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做好课程设计和引导学生思考。

注:本教案为示范范本,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内容和顺序。

高中化学第10节课教案

高中化学第10节课教案

高中化学第10节课教案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高中化学第10节- 授课日期:[具体日期]- 授课班级:[具体班级]- 课时长度:45分钟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具体知识点]的基本概念。

2. 能够解释[具体知识点]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4. 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引入阶段(约5分钟)- 开场提问关于上一节课的核心知识点,以复习形式导入新课内容。

- 展示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生活实例或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知识讲授阶段(约20分钟)- 系统讲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 结合实例,阐述理论与现实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直观认识。

- 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问,形成互动。

实验操作阶段(约10分钟)- 安排相关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 强调实验安全规则,确保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探究。

讨论与应用阶段(约5分钟)- 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及其意义,每组选出代表分享观点。

- 探讨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总结与作业布置阶段(约5分钟)- 小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学生的学习体会。

- 布置适量作业,包括习题和思考题,旨在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

四、评价与反馈- 随堂测试:通过小测验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 学生反馈:课后收集学生对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不断改进。

五、备注- 教师需提前准备教学资源,包括T、实验器材等。

- 注意调节课堂节奏,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有效衔接。

- 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第十章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第十章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教学难点: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

2. 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类型和机理。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烧杯、试管夹、镊子等3. 有机化合物样品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化学中关于有机化学的简单知识,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什么是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有哪些研究方法?二、新课讲解1.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有机反应、有机合成等。

2. 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分析法、计算法等。

3.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三、课堂练习1. 命名和结构有机化合物。

2. 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类型和机理。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的理解。

2. 提出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

2. 提出问题:如何区分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二、新课讲解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

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碳链结构、碳环结构、官能团等。

3. 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类型: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等。

三、实验演示1. 实验一: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如沸点、熔点、密度等)的测定。

2. 实验二: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如燃烧、氧化、还原等)的观察。

四、课堂练习1. 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类型和机理。

2. 根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推测其性质。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结构和反应的理解。

2. 提出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化学习题p10教案

高中化学习题p10教案

高中化学习题p10教案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高中化学P10相关知识点;
2. 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平衡、酸碱平衡等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根据题目条件确定平衡常数、酸碱平衡的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
1. P10相关知识点的教辅材料;
2. 课堂互动环节所需的物质和设备。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化学学习状态。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详细讲解P10相关知识点,包括化学平衡、酸碱平衡等内容。

三、课堂练习(20分钟)
让学生进行P10相关知识点的练习题,指导学生如何解题。

四、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交流解题方法和答案。

老师在一旁指导。

五、展示答案(10分钟)
请学生展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答案,让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和意见,共同学习。

六、归纳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课堂作业(5分钟)
布置相关的课外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熟练掌握P10相关知识点,并提高解题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后续的学习中,老师应该及时总结反思,根据学生表现进行调整和改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第七册(第十单位)教案

高中化学第七册(第十单位)教案

高中化学第七册(第十单位)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中的各种力和能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表现形式,掌握能与焓、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2.了解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分类、结构特征以及制备和应用。

3.了解化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属性、研究内容,特别是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级数、反应机理、化学动力学实验及实验结果的处理等。

二、教学重点1.能与焓的概念及其关系。

2.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和含义。

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和含义。

4.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分类、结构特征以及制备和应用。

5.化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属性、研究内容及实验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能与焓的概念及其关系。

2.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和含义。

3.理解化学反应动力学中的反应机理和反应级数。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

2.实验操作法。

3.课外阅读法。

五、教学内容1.能量及其转化。

2.热力学基础概念。

3.热力学第一定律。

4.热力学第二定律。

5.高分子化学概述。

6.高分子的分类及其化学结构。

7.高分子的制备与应用。

8.化学动力学基础概念。

9.反应速率和影响速率的因素。

10.反应级数和反应机理。

11.化学动力学实验及实验数据处理。

六、教学手段1.教材、课件、板书等。

2.化学实验室、计算机等。

3.听力并记下课堂笔记。

4.独立完成预习、复习、课堂问题以及课外作业等。

七、教学评价1.课堂成绩占综合成绩的60%。

2.课外作业占综合成绩的20%。

3.实验成绩占综合成绩的20%。

八、总结高中化学第七册(第十单位)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深入探讨了物质的各种力和能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表现形式,分析了能与焓、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及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分类、结构特征及实际应用。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进行针对性的教学,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带入高中化学的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

高一化学课下能力提升10教案

高一化学课下能力提升10教案

课题备课人:时间:课型:学情分析课下能力提升10主要涉及化学物质的制备原理与装置选取主要的考察点有气体发生装置、净化装置以及净化剂的选取、收集装置的方法、尾气处理装置的选取和试剂选用。

学习目标1、会连接制备物质的装置。

2、各种净化试剂的选取。

重难点 1.气体发生装置、收集装置选取2、除杂试剂的选取授课流程、内容、时间双边活动设计意图一、装置连接8.为了净化和收集由盐酸和大理石制得的CO2气体,从下图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并连接。

合理的是()A.a—a′→d—d′→e B.b—b′→d—d′→gC.c—c′→d—d′→g D.d—d′→c—c′→f14.为了证明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会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按要求回答问题:(1)请根据甲同学的意图,连接相应的装置,接口顺序:b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a。

二、净化装置及除杂试剂的选取9.CO2气体中含少量SO2,欲得到干燥纯净的CO2,通过如图所示的洗气瓶,①②两瓶中所装的试剂应该是()A.①NaOH溶液;②浓H2SO4B.①浓H2SO4;②NaOH溶液C.①饱和NaHCO3溶液;②浓H2SO4D.①浓H2SO4;②Na2CO3溶液13.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Cl2,并以纯净、干燥的Cl2为原料进行特定反应的实验装置图:(1)写出实验室制取Cl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C中盛装的液体是________,D中盛装的液体是________。

三气体的检验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l2和HCl时,可以用来检验瓶中是否已经充满又可区别两气体的是()A.湿润的淀粉-KI试纸B.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C.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D.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优化学案高中

优化学案高中

优化学案高中《优化学案高中:化学式全知道》同学们,今天咱们来唠唠化学里那些特别重要的概念——化学式相关的知识。

这就像是一场化学世界的大冒险,每个概念都是一个独特的关卡,不过别怕,咱们用简单的方法就能把它们拿下。

一、化学键咱们先来说说化学键。

这化学键啊,就像是原子之间的小钩子。

原子们靠这些小钩子连接在一起,形成各种物质。

这里面呢,有两种特别重要的小钩子,一个叫离子键,一个叫共价键。

离子键就像是带正电和负电的原子像超强磁铁般吸在一起。

比如说氯化钠(NaCl),钠原子(Na)特别大方,它容易把自己的一个电子给氯原子(Cl)。

钠原子失去电子就带正电了,变成了钠离子(Na⁺);氯原子得到电子就带负电,成了氯离子(Cl⁻)。

这一正一负就像磁铁的南北极,吸引力特别大,就紧紧地吸在一起了,这种靠正负电荷吸引形成的键就是离子键。

共价键呢,就是原子们共用小钩子连接。

就像两个小伙伴一起拿着一个小钩子,谁也不松手。

比如说氢气(H₂),两个氢原子(H),每个氢原子都有一个小钩子(电子),它们就商量好,一起共用这两个小钩子,这样就形成了稳定的氢气分子。

二、化学平衡再来说说化学平衡。

这个概念就好比是拔河比赛。

反应物和生成物就像两队人。

一开始呢,反应物这边人多力量大,反应就朝着生成物那边进行,这就像拔河比赛开始的时候,一方用力把绳子往自己这边拉。

但是随着反应进行,生成物这边的力量也慢慢起来了。

等到正反应的速率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的时候,就像是两队人拉力一样大了,这时候整个系统就达到了一种平衡状态,就像拔河的绳子不动了。

而且在这个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也不再变化了,就好像两队人虽然还在拉,但是谁也拉不动谁,两边的人数就固定了。

三、分子的极性分子的极性也很有趣。

咱们可以把它类比成小磁针。

就拿水(H₂O)来说,水是极性分子。

你看水分子的形状像个“V”字,氧原子在中间,氢原子在两边。

氧原子对电子的吸引力比较强,就像小磁针的南极,它那边带负电;氢原子这边就像小磁针的北极,带正电。

高二年级化学优秀教案2023(精选3篇)

高二年级化学优秀教案2023(精选3篇)

高二年级化学优秀教案2023(精选3篇)高二年级化学优秀2023 篇1一、教材分析本章以分类为中心,介绍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从有无离子参加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第一课时学习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并从电离的角度深化酸、碱、盐的.定义,水到渠成的转入离子反应的讨论。

第二课时从概念出发,结合探究实验总结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本节内容在中学阶段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

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

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的概念、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等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知道酸、碱、盐的溶解性。

但是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离理论初步接触,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正处在15、16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在知识学习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

根据以上分析及《化学新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方法如下: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含义。

2.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3.使学生掌握简单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发言、实验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实验,体验了实验是学习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之善于观察,敢于实践.3.通过讨论与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反思的习惯。

高二下册化学复习学案(Word版)

高二下册化学复习学案(Word版)

高二下册化学复习学案(2021最新版)作者:______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2)脱氧核糖(C5H10O4):单糖,还原性糖,是DNA的组成成分。

(3)果糖、半乳糖、葡萄糖(C6H12O6):单糖,还原性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其中葡萄糖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

(4)蔗糖(C6H12O11):二糖,非还原性糖,能水解成单糖。

(5)麦芽糖(C6H12O11):二糖,还原性糖,能水解成单糖。

(6)乳糖(C6H12O11):二糖,能水解成单糖。

(7)糖元((C6H10O5)n):多糖,有储能作用。

糖元有肝糖元和肌糖元,肝糖元存在于肝脏中,肌糖元存在于肌肉中。

(8)淀粉((C6H10O5)n):多糖,有储能作用。

(9)纤维素((C6H10O5)n):多糖,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注意:各种糖的属性、作用是考试中常出现的要点,大家应该加以区分和识记。

也可以总结如下:1.单糖:核糖、脱氧核糖、果糖、半乳糖、葡萄糖。

2.还原糖:核糖、脱氧核糖、果糖、半乳糖、葡萄糖、麦芽糖。

(所有单糖加上二糖:麦芽糖)3.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

(注意:麦芽糖是还原糖)4.储能作用的糖类:淀粉、糖元。

5.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这点和其他糖类的作用相比最特殊。

【篇二】【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习惯命名法。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理解并灵活运用系统命名法的几个原则。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有机物分子模型、有机物结构式,掌握烷烃、烯烃、炔烃、苯及苯的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及命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练习书写丙烷CH3CH2CH3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形成的两种不同烃基的结构简式。

体会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越多,结构会越复杂,同分异构体数目也越多。

体会习惯命名法在应用中的局限性,激发学习系统命名法的热情。

教学重点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教学难点烃类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复习烷烃的习惯命名方法,结合同分异构体说明烷烃的这种命名方式有什么缺陷?回顾、归纳,回答问题;积极思考,联系新旧知识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入手,思考为什么要掌握系统命名法。

2021届高考化学教学案:第10章 第0讲 甲烷 乙烯 苯含解析

2021届高考化学教学案:第10章 第0讲 甲烷 乙烯 苯含解析

2021届高考化学人教版一轮创新教学案:第10章第30讲甲烷乙烯苯含解析第十章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必修) [考纲解读] 1.知道有机化合物分子是有立体结构的,以甲烷、乙烯、苯为例认识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知道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

2.认识乙烯、乙醇、乙酸的结构及其主要性质与应用;知道氧化、加成、取代等有机反应类型。

3.知道合成新物质是有机化学研究价值的重要体现。

结合实例认识合成高分子、油脂、糖类、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在生产、生活领域的重要作用。

第30讲甲烷乙烯苯1.甲烷、乙烯、苯结构和性质的比较甲烷乙烯苯分子式错误!CH4错误!C2H4错误!C6H6结构式错误!错误!错误!球棍模型—比例模型结构简式错误!CH4错误!CH2===CH2错误!结构特点只含单键的饱和烃含错误!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碳碳键是错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共价键空间构型错误!正四面体形□13平面形错误!平面正六边形续表甲烷乙烯苯物理性质错误!无色气体,错误!难溶于水错误!无色有特殊气味的错误!液体,错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化学性质(1)错误!比较稳定,错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2)错误!取代反(1)氧化反应:能使错误!酸性KMnO4溶液褪色(2)错误!加成反(1)易错误!取代:卤代、硝化(2)能加成:与H2加成生成环己烷应应:使错误!溴水褪色、与H2O、HX、H2错误!加成(3)加聚反应(3)难氧化: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2.烷烃(1)结构与性质通式错误!C n H2n+2(n错误!≥1)结构特点①链状(可带支链)分子中碳原子呈□03锯齿状排列②碳原子间以□04单键相连,其余价键均与错误!氢原子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达到“饱和"③一个碳原子与相邻四个原子构成错误!四面体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错误!Cl2或Br2单质光照下发生错误!取代反应(2)习惯命名法①当碳原子数n错误!≤10时,用错误!甲、错误!乙、错误!丙、错误!丁、错误!戊、己、庚、辛、壬、癸表示;若n〉10时,用汉字数字表示。

高二下册化学教案

高二下册化学教案

高二下册化学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励志名言、好词好句、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下册化学教案高二下册化学教案优秀5篇本店铺精心整理高二下册化学教案,希望这份高二下册化学教案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

安徽省高二化学优质导学案第10课时《图象题的解法》(选修4)

安徽省高二化学优质导学案第10课时《图象题的解法》(选修4)

高二化学学案第10课时——图象题的解法[目标]掌握有关化学平衡图象题的分析方法思路。

[过程] [知识规律]1. 在相同温度下,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响,压强越大,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越短。

2. 平衡向正反响方向移动,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增加。

而生成物的浓度、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以及反响物的转化率都不一定增加或提高。

3. 加催化剂,只能同倍改变正、逆反响速率,改变到达平衡所需时间,不影响化学平衡。

4. 解答化学图象题的一般方法:(1) 看清各坐标轴所代表的量的意义,弄清曲线所表示的是哪些量的关系。

(2) 弄清曲线上点的意义,特别是某些特殊点〔如坐标轴的交点、几条曲线的交叉点,极值点,转折点等〕(3) 分析原那么——“先拐先平,定一议二〞 [例题]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以下反响,R ﹪T 1P 2 M 〔g 〕+N 〔g 〕≒R(g)+2L,此反响符合右图象,R ﹪为R 在平衡混合物T 2P 2 中的百分含量,该反响是 [ ]T 2P 1 A.正反响是吸热反响,L 是气体 B.正反响是放热反响,L 是气体 C.正反响是吸热反响,L 是气体D.正反响是放热反响,L 是固体或液体 [体会][例题]以下各图中,表示2A(g)+B(g)≒2C(g)+Q 这个可逆反响的是 [等效平衡]练习1. 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下进行以下应:H 2(g)+Br 2(g)≒2HBr(g).参加1molH 2和2mol Br 2(g)时,到达平衡后生成amol HBr(见表中项),在相同条件下,且保持平衡时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变,对以下①--③的状态,填写表中的空白:3. 合成氨反响到达平衡时,如下操作平衡不发生移动的是〔〕A. 恒T、P时,充入NH3B. 恒T、V时,充入N2C. 恒T、P时,充入NeD. 恒T、V时,充入Ne。

2023高二下册化学教案5篇

2023高二下册化学教案5篇

2023高二下册化学教案5篇2023高二下册化学教案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高二下册化学教案该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下册化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高二下册化学教案【篇1】一、对教材的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的离子键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也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2、教材内容的分析教材是通过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并引出电子式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点:①离子键;②电子式的书写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节教材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

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并结合《新课标》的内容标准:认识化学键的含义,知道离子键的形成。

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2、学生能掌握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2、通过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学生可以获得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根据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再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我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我确定了一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①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下期第十次学案2013-05-12编写:罗智颖审核:任志伟1.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有关化学资源的合成、利用与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有机物的合成,可以制造出比钢铁更强韧的新型材料B.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C.开发利用可燃冰(固态甲烷水合物),有助于海洋生态环境的治理D.安装煤炭燃烧过程的“固硫”装置,主要是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四氯化碳分子比例模型:B.次氯酸的结构式为H-Cl-OC.COS的电子式是S C OD. 18 8O2-离子结构示意图:3.水、双氧水都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重要化合物。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H2O2的电子式为B.4℃时,纯水的pH<7,溶液呈中性C.0℃、101kPa,水分子间距:固态>液态D.101kPa,不同状态水的能量:固态>液态>气态4.与实际化工生产流程相符的叙述是A.制备硝酸的工业中,理论上氨中的氮元素100%转化为了硝酸B.制备硫酸的工业尾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让Cl2在H2中燃烧制氯化氢,将氯化氢气体通入水中获得盐酸D.工业上用电解熔融氯化铝和冰晶石的混合物的方法得到铝5.根据“绿色化学”的思想,某化学家设计了下列化学反应步骤:该方案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目的是制取HBr B.该过程的副产品是HgC.该过程得到的气体只有H2D.该过程的本质是水的分解6.物理和化学变化通常包含结构和能量的改变,下列相关过程的结构、能量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有化学键断裂的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B.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一定是由化学键断裂、生成引起的C.同一化学反应,只要起始和终止状态和量相同,加催化剂后,反应总的热效应一定不会发生改变D.放热反应一定都是自发进行的反应,吸热反应一定都是非自发进行的反应7.某单烯烃与氢气的加成产物为:(CH3 )2CHCH2CH3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产物的名称是1,1-二甲基丙烷B.原单烯烃只可能有3种不同结构C.1mol加成产物燃烧消耗6.5mol氧气D.原烯烃与分子式是C3H6的烃一定互为同系物8.原子数相同、电子总数相同的粒子,互称为等电子体。

硼元素可形成三个等电子体阴离子:BO2-、BC2m-和BN2n-,则m、n值为A.5,3B.2,4C.3,1D.1 ,29.下列有关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时,俯视读数,量取的液体体积大于读数体积B.胆矾结晶水含量测定时,晶体灼烧后在空气中冷却,测得结晶水含量偏高C.用1 mol/L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盐酸时,滴定管水洗后即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测得的盐酸浓度偏小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容量瓶蒸馏水洗净后未干燥,不影响测定结果10选项甲乙A 干燥剂浓硫酸、石灰石、无水氯化钙B 弱电解质冰醋酸、氨、水C 空气质量检测物质氮氧化物、二氧化硫、PM2.5D 酸性氧化物三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硅11.下列物质提纯的方法正确的是A.除去乙醇中混有的乙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分液B.除去混在CO2中的SO2:将气体通过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气C.除去KCl溶液中的K2CO3:加入过量BaCl2溶液后过滤D.除去混在CO2中的CO:将气体通过装有灼热氧化铜的加热管12.已知元素周期表前三周期元素的离子a W3+、b X+、c Y2-、d 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质子数c>b B.离子还原性Y2->Z-C.氢化物稳定性H2Y>HZ D.原子半径X<W13.下列实验能很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向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使铝离子恰好完全转化为Al(OH)3沉淀B.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KI溶液,沉淀由白色转化为黄色,证明溶解性AgI<AgCl C.向试管中的银氨溶液滴加A物质,水浴加热,若产生银镜,说明A物质是醛类D.用湿润的pH试纸测试未知浓度盐酸的c(H+)14.关于右图装置中的变化叙述错误的是A.电子从锌片流向右侧碳棒,再从左侧碳棒流回铜片B.锌片上发生氧化反应C.左侧碳棒上发生:2H2O+O2+4e→4OH-D.铜电极析出铜15.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图1 图2 图3 图4A.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HCl中含有的少量Cl2B.用图2所示装置蒸发FeCl3溶液制备无水FeCl3C.用图3所示装置可以完成“喷泉”实验D.用图4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NH316.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A(g)+B(g)3C(g)+Q(Q>0)。

下列各图表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其中分析正确的是A.图I表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B.图Ⅱ表示t0时刻缩小容器体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图Ⅲ表示t0时刻增大B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图Ⅳ中a、b、c三点中只有b点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17选项离子或物质条件A Na+、K+、Cl-、SO42-c(Na+)+c(K+)=c(SO42-)+ c(Cl-)B Fe3+、SO32-、Cl-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C Ba+、HCO3-、Cl-、H+加入氨水产生沉淀D SO2、O2、NO2通入足量NaOH溶液后,可能会没有任何气体剩余18.阿佛加德罗常数用N A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室温时,1LpH=2的NH4Cl溶液中水电离出10-12molH+B.常温常压下,46gNO2含3N A个原子浓氨水碱石灰C.1molLiAlH4在125℃完全分解成LiH、H2、Al,转移电子3N AD.12g石墨含有4N A个自由移动的电子19.以石化产品乙烯、丙烯为原料合成厌氧胶的流程如下。

C8H10O4C3H4O2关于该过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④的反应类型是加聚B.物质A是卤代烃C.物质B催化氧化后可以得到乙醛D.1mol物质D最多可以消耗2molNaOH2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在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Ca2++2HCO3-+2H+→CO2↑+2H2O+CaCO3↓B. 硫酸铁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Fe3++SO42-+Ba2++3OH-→Fe(OH)3↓+BaSO4↓C. 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硫:Ca2++ClO-+SO2+H2O→CaSO4↓+Cl-+2H+D. 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OH-+CO2→HCO3-21.常温下,对下列四种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①②③④pH 12 12 2 2溶液氨水氢氧化钠溶液醋酸溶液盐酸A.③、④两溶液相比,两者的K W相同B.①、②两种溶液分别加水稀释100倍,pH变化较大的是①C.等体积的③、④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锌粒,产生的氢气前者大于后者D.①、④两溶液按2: 1体积比混合后溶液中微粒浓度满足c(NH4+)+c(NH3·H2O)=c(Cl-)22.向mg铁和铝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bL。

随即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cmol/L氢氧化钾溶液VmL,使与硫酸反应所得的金属离子刚好沉淀完全,并在空气中放置较长时间至沉淀不再发生改变,得到沉淀质量为ng。

再将得到的沉淀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得到固体pg。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c=1000b/11.2V B.p=m+(Vc/125)C.n=m+17Vc D.(10/7)m<p<(17/9)m23.2013年2月15日早晨一块陨石坠落在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地区,引发爆炸,造成1000余人受伤,专家化验陨石碎片含铁10%。

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1molFe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或氯气反应电子转移数相等B、水蒸气与铁在常温下反应生成Fe3O4和H2C、Fe2O3和Al2O3都能溶解于NaOH溶液中D、生铁中的含碳量高于钢中含碳量24.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①常温下,c(H+)/c(OH—)=1×10-12的溶液:K+、AlO2-、CO32-、Na+②加入苯酚显紫色的溶液:K+、NH4+、Cl-、I-③使酚酞变红的溶液:Fe3+、Al3+、NO3-、SO42-④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NH4+、Na+、SO42-、Cl-⑤无色溶液中:K+、Al3+、NO3-、HCO3-A.①④B.①③C.②③D.①④⑤25.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CCl4中含有的分子数目大于N AB.3.4 g NH3中含N—H键数目为0.2N AC.1 L 0.1 mol·L-1乙酸溶液中H+数为0.1N AD.常温常压下33.6L Cl2与27g铝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 A26.室温下,将1.00mol·L-1盐酸滴入20.00mL 1.00mol·L-1氨水中,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点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4mol/LB.b点:c(NH4+)+c(NH3·H2O)= c(Cl-)C.c点:c(Cl-)= c(NH4+)D.d点后,溶液温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NH3·H2O电离吸热27.下列图中所示实验操作不合理的是()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法制备高铁酸钠的主要反应为2FeSO4 + 6Na2O2= 2Na2FeO4 + 2Na2O + 2Na2SO4 + O2↑,Na2O2在这个反应中只做氧化剂。

B、C2H5OH(l)+3O2(g)==2CO2(g)+3H2O(l);△H=—1367.0 kJ/mol(燃烧热)C、过量的NaHCO3溶液与C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CO3-+Ca2++OH-CaCO3↓+H2OD. 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kJ/mol(中和热)29.有关下图所示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既可以与Br 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又可以在光照下与Br2发生取代反应B.1 mol 该化合物最多可以与3 mol NaOH反应C.既可以催化加氢,又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既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以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30.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A.同温度同物质的量浓度时,HF比HCN易电离,则NaF溶液的pH比NaCN溶液大B.0.2 mol ·L1-NH4Cl和0.1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c(NH4+)>c(Cl-)>c(Na+)>c(OH-)>c(H+)C.同浓度的下列溶液中,①NH4Al(SO4)2、②NH4Cl、③CH3COONH4、④NH3·H2O;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②>③>④D.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和NaHS混合溶液中:c(Na+)+c(H+)=c(S2-)+c(HS-)+c(OH-)31.物质编号物质转化关系 a b c d①NO NO2 N2 HNO3②Na2O Na2O2 Na NaOH③FeCl2 FeCl3 FeCuCl2④Al2O3 NaAlO2 Al Al(OH)3A. ①②③B. ③④C. ①③④D. ②④32.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图1图2图3图4A. 图1表示盐酸滴加到0.1 mol·L-1某碱溶液得到的滴定曲线,用已知浓度盐酸滴定未知浓度该碱时最好选取酚酞作指示剂B. 图2表示已达平衡的某反应,在t0时改变某一条件后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则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加入催化剂C. 图3表示工业上用CO生产甲醇的反应CO(g)+2H2(g) CH3OH(g),该反应的ΔH=-91 kJ·mol-1D. 图4表示物质的量之比为2∶3的镁和铝分别与过量稀硫酸反应时,产生气体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33. 科学家用催化剂将苯酚(X)和1,3二羰基化合物(Y)合成一种重要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构单元——苯并呋喃(Z),W是中间产物(R1、R2均为烃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