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相声
如何说好相声的口才技巧
如何说好相声的口才技巧简单的数字分析,过去一个相声节目,老艺人为了糊口可能会反复的在“地”上演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如何说好相声的口才技巧,希望能帮到你。
一、要知词意相声演员在学说一段相声之前,要知道这段相声作品的意义。
要知道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思想。
主题思想就是作者通过作品所要说明的问题。
人物思想是指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的思想,作者在作品里塑造的人物都是活生生的,是有思想、有性格的。
演员不仅要知道主题思想和人物思想,还要知道每句台词的意义。
这是说好一段相声的首要问题。
二、要吐字真作为一个相声演员,要有伶俐的口齿。
相声是笑的艺术,也是语言艺术。
什么段子也离不了说唱哏、学哏,也离不了说,因此它要求演员吐字要真,字字要送到观众耳朵里去,观众听得清楚,才能发笑。
观众听不清楚,就笑不了啦。
不能叫观众一边听,一边问别人:“他说的是什么?”那位回答:“我也没听真。
”这样就影响效果了。
吐字不真,如“钝刀割肉”。
有人主张“咬字要狠”。
我觉得咬字不能狠,咬字过狠,也使人听着不舒服。
相声演员为什么练习《绕口令》?就是为锻炼唇、齿、牙、舌、喉,要把平、上、去、入四声字说准确。
三、要发音准相声演员发音要准确。
发音主要指的是唇、齿、牙、舌、喉五音要准。
相声演员是用丹田发音,虽不象戏曲演员那样要求好嗓子,但也得能说能唱,丹田气足,声音要美,说出来好听,唱出来够味儿。
过去有好嗓子的不多,因为唱是竖音,说是横音,再加上那时生活所迫,一天要说七、八段,这样就把嗓子说横了,也就是累坏了。
在三、四十年代只有几位有好嗓子的,学戏曲、学唱大鼓、杂曲,学唱歌曲,唱哏并不多。
现在很多段子是又说又唱,它就更要求演员有好嗓子。
学说相声不但要锻炼吐字,还要练习发音。
声音要美,要注意轻重音儿、高矮音儿,尽量要把语气说对,把话说得悦耳动听,避免怪声、怪调儿、尖音儿、炸音儿,别使观众听着不舒服。
说唱出来,要使观众爱听。
四、要气口匀相声表演艺术,没有鼓板伴奏,看起来好象没有节奏。
三人群口相声剧本搞笑
三人群口相声剧本搞笑三人群口相声剧本搞笑相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堪称是得天独厚的艺术形式之一。
三人群口相声更是相声表演的一种形式,这种表演形式以三个演员为主体,通过口技、模仿、说笑话等方式,塑造出生动活泼的情节和形象,引人发笑、欣喜的场景。
下面是一篇关于三人群口相声剧本搞笑的文档,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欢乐。
(三人拍打手小品)演员1: 哎呀,我的手啊,好疼啊!演员2: 咋了?怎么这么疼?演员1: 我昨天去上课,睡觉的姿势不对,手腕上磨蹭的地方,又在上课时接触了黑板,现在痛死了。
演员2: 我也有类似的经历。
我一次玩电脑,一玩就好几个钟头,结果我下手太重了,给按坏了。
演员3: 我也给搞出个新招,请注意,60秒就能治好手腕磨损演员1&2: 真的吗?那怎么做?演员3: 就是拍打手。
演员1&2: 拍打手?怎么打?演员3: (和着两位演员一起打掌子)左手朝上,右手朝下的交叉打拍子,1,2,3,4,5,6,7,8,9,10。
演员1&2: 哎呀,真的不疼了。
演员3: 那是自然,这就是传说中的“拍打手”疗法,我练的高手,比西医治疗好多了呢!(三人诙谐相声小品)演员1: 大家好,我今天要给大家讲个笑话。
演员2: 这次是什么新鲜玩意?演员1: 一只鸭子。
演员3: 鸭子?它去哪了?演员1: 上海滩遇到3个小伙子,一人扛一鸭,都是穿的对讲机耳机衫裤。
演员2: 啊,那羽沉不沉呢?演员1: 第一个小伙子说,好重。
演员2: 那第二第三个呢?演员1: 第二个小伙子说,好重!演员3: 那第三个小伙子呢?演员1: 第三个小伙子说,这鸭子是大沙发。
演员2&3: 呦,这有意思!演员3: 但是,后来我知道了真相,原来是鸭子中藏了3包点心呢!演员1&2: 真是太好笑了!(三人串词唠嗑小品)演员1:你们知道林黛玉说了什么吗?演员2: 林黛玉说啥?演员1:“我有一个幻想,就是叫贾宝玉喝酸梅汤。
”演员2: 为啥不是喝酒?演员3: 因为贾宝玉对酒浇饭了解不深。
相声吹牛剧本
相声吹牛剧本相声:吹牛相声吹牛甲:现在社会上有种风气很不好。
XXX:什么风气?甲:在社会上有那么一种人,逢人说话,光说大的,不说小的,遇事猛吹。
XXX:这种惯不实事求是,不好。
甲:可不是。
XXX:他们是怎么吹的?甲:那吹的花样可多了。
XXX:你看这样行不行,今天在这里向大家学学,也让在家开开眼界,现在社会上有些人是怎么吹牛的。
甲:那得先问问大家愿意不愿意听。
XXX:那我去问问。
甲:问问。
XXX:我说在座的各位,现在我和我的搭档给大家学学现在社会上有些人是怎么吹牛的,大家愿意不愿意听?愿意听,就给我俩鼓励鼓励来点掌声,怎么样?(鼓掌)甲:哪就学学XXX:行稍停,两人从台两面三刀侧走向XXX甲:(猛一抬头)哎,这不是二哥吗?XXX:(低头走,猛一抬头)哎,这不是二弟吗?甲:哎,二哥,我告诉你点事,这阵子我胃口特别好。
XXX:二弟呀,我这阵子胃口也特别好。
甲:我现在一顿饭能吃十个馒头,喝十碗粥。
XXX:这就吹上了。
我目前一顿饭能吃二十个馒头,喝二十碗粥。
甲:我一顿饭能吃十斤饺子,十斤面条。
XXX:我一顿饭能吃二十斤饺子,二十斤面条。
甲:我一顿饭能吃三盆干料,喝三盆清水。
XXX:我一顿饭吃四篓干草喝六桶清水甲:我咋听着象喂猪XXX:我咋听着象喂驴甲:我一次到一个养殖场参观,当时我饿了,我两嘴就吃下三头老母猪。
晚上我回到家,哎呀,我肚子里就象吃了25只老鼠XXX:怎么讲甲:是百爪挠心呀,我到厕所,一口气下了三十多个小猪仔,第一天早上我把它们弄到集上,一下买了三千多元。
XXX:我一次也到一个养殖场参观,当时我饿了,我两嘴就吃了三头奶牛,晚上回到家,哎呀,我小肚子那个涨呀,我到厕所,一口气就排出了二吨牛奶,第二天收牛奶的一次就付给我五千元,还和我签订了长期收购合同。
甲:有一次,我去参观一个钢铁厂。
当时我饿了,我二嘴就吃了十吨钢材,晚上回到家,我那肚子那个沉哎。
我到厕所一口气排出十辆小轿车,有一个汽车销售商当场和我签订了代销合同,广告都写好了XXX:怎么写的。
单口相声
什么叫单口相声。
就是我一个人在台上讲相声。
(大喘气)单口相声讲究的是说、学、逗、唱、我样样都(大喘气)不行(台下:不行你上来讲相声干哈)今天的班会是:保护眼睛,从细节做起。
都有什么细节呢。
细节就是(大喘气)我啥也不知道。
但是我知道如何保护眼睛。
那就是,吧眼睛挖下来擦擦,再把眼角膜刮刮,一下,我中奖了。
刮完,再把眼角膜先放回去,在把眼睛放回去,然后你就死了。
逗你玩的,别回家真上医院这么做,那就是一个字:虎。
其实呀,细节就是(台下:你不知道),给我留点自尊心,(台下:你刚才你说的),细节就是:不要长时间学习,也不要长时间看书看得太入迷,更不要上网太长。
当然,这些对我来说太难了。
我是谁呀,我是老戏骨了。
人们常说“书到用时方恨少”,我认为下一句就是“钱到月底不够花”。
书被人们认为人类的营养品。
我说,书好吃吗,古人都吃书吗?如果古代人吃书,我想问,啥味呀。
保护眼睛,有用吗。
对于我来说,其实挺有用,因为哥帅啊。
但是怎么保护眼睛,人们都说从细节做起。
有那些细节,就是,刮刮乐,刮一刮,中大奖。
这广告插多了。
细节就是,经常远眺,按时守规做眼操,
不经常上网,要合理安排作息表。
让我们满足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学生的眼睛是贼贱的,是贼尖的。
最新-单口相声剧本精选3则 精品
单口相声剧本精选3则篇一:单口相声《卖梨》(用土语)知道我是干吗来办?(搬一箱梨,拿出一个)对了,我是卖梨来。
我现在是给咱班梨做宣传来兰。
知道为什么叫梨吗?这倒霉就倒到这名字上,说到这还有个故事。
相传在八仙时代,有个叫铁拐李来,去赴蟠桃会来时候,路过一片树林,老闻着有股香味儿,他就在林子转,果然在树上看到俩东西,于是他就摘下来一吃,好家伙!不得了,是又甜又香又脆有可口,剩下的那个藏在兜里,到了蟠桃会上,别人都知道兰,非要吃他来,他就冒出一个字来这。
这。
这叫梨,不能分。
你说这糟老头子,啊叫嘛不占呀他叫兰个梨,你叫它个茄子也不至于这么难卖安。
你说咱容易办,啊,我给你说说,绞树数花味化肥,浇地数梨汗珠子飞,套袋打药收老果,装箱入库干到黑。
碰见天灾干瞪眼,行星不占能怨谁,心态放宽年年干,收好收赖有人陪,都说人生有百味,二两不占你喝一杯。
这就是咱班来梨农!你说这梨它长出来也不容易,它得经过一年365天24啊节气,是吸收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才能长出来来。
哪里头有各种氨基酸,维生素,其中有维生素,BG,都有兰,一吃是又香又甜,细想起来每个梨都是个奇迹,他是怎么长来安,不可思议!说到这,我有个问题,一个梨胡里有几呀梨子安?有知道来办?有时间研究一下,别到老时候叫别人笑话咱。
我给你说,今天我带来这梨可不是一般来梨,啊,这可是当年铁拐李,摘梨来那颗树上摘来,啊。
那棵树是在村东,南西北,呵呵我不告诉你。
这可是神梨呀,是治病保健,美容养颜。
给你说啊我可不是吹牛说大话!小孩子吃老我来梨是聪明伶俐,又可爱,包你考上个好大校。
小伙子吃老我来梨,保你能找个好媳妇,大闺女吃老我来梨,是肯定嫁一个好婆家。
老人们吃老我来梨是延年益寿,笑口常开是长命百岁!给你说啊我可不是吹牛说大话!小孩子吃老我来梨,能超过一休哥,打败灰太狼,赛过奥特曼,能保护喜洋洋。
小孩子吃老我来梨是办(手指他们)你是阿凡提,你是葫芦娃,你能变成机器猫,你就是小哪吒。
8 传统相声的表演汇总
正活
• “正活”———就是相声的主体部分。
• 作为相声的主体部分,“正活”大致有下面几 种类型:
• (一)故事性的的段子 如单口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化蜡扦儿》等。一般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 和生动的人物形象。
• (二)多段叙事的段子 如相声《劝架》、《白吃猴》等。它叙述的不是完整的故事情节, 而是若干主 题类似、角度不同的小故事。像一个观点统帅若干例证的说理文章, 但没有说 理成分, 而是寓理于事,以事说理, 一个故事套一个故事, 其间并无情节联系, 全 靠共同的主题加以贯穿。对以谈话、聊天方式进行表演的相声来说, 多段叙事 的方式很适用。
相有两种;一是生就的,二是表演中呈现的。相 声的表演不在乎演员的外形如何;即使是根据表 演需要做出怪相,也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不 应当刻意追求,以怪取胜。
传统相声表演道具
“传统相声四宝”
——折扇、醒木、玉子、手绢
• 折扇:比生活中用的稍大,但一般选用两面白底的。演员可以借着开 扇子的声音来表现气势,可以摇扇子来表示闲暇,可以用它代替刀枪 武器、毛笔等,还可以虚拟动作或景物。“扇子”还可以变成刀枪剑 戟、斧钺钩杈,几乎所有中国戏曲里所有可以用的道具,只要你想得 出来、运用得法,扇子便是相声表演的最佳利器。“扇子”是中国传 统戏曲中想象力的发挥。
(三)游戏、取笑的段子
游戏泛指语言文字游戏, 如《对春联》、《猜字》 、《批三国》都属于这一类。 (四)技巧性的段子
如传统相声《菜单子》、《地理图》等。相声的技巧包括“说”、“学”、 “逗”、“唱”, 范围相当广泛, 而这里所谓的技巧, 则专指“说”, 也就是以 卓绝的嘴皮子的功夫取胜。
底
• “底”———又叫做“攒底”。既是一段相 声的高潮, 又是一段相声的结尾。
说相声32字技巧
说相声32字技巧
1.“说学逗唱”是相声的四种最基本的艺术手段,“说”是说笑话和绕口令,
“学”是模仿各种叫卖声、唱腔和各种人物的语言,以及模仿各地方戏曲。
“逗”是抓哏逗笑,“唱”专指唱太平歌词。
这些艺术手段的运用只有纳入对话的范围才是符合相声创作艺术规律的。
2.相声形成过程中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艺术之长,寓庄于谐,以讽刺笑料表
现真善美,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
3.三翻四抖,属于相声演员逗哏技巧“迟急顿错”中的“迟”,也就是慢,也
叫“三顶四撞”。
逗哏演员说出一句话,捧哏演员当时没明白,一连翻了三回,第三回才明白,到第四回将包袱翻出来。
新手说相声注意事项
新手说相声注意事项1. 熟悉相声的基本结构和形式:相声通常由多个段落组成,每个段落都有一个主题或情节。
了解相声的基本结构和形式,包括开场白、垫话、正活、攒底等部分,可以帮助你组织思路和把握表演的节奏。
2. 练习基本功:说相声需要具备一定的基本功,如口齿清晰、语速适中、语调得当、声音响亮等。
通过不断练习,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声音控制能力。
3. 研究经典作品:学习和研究经典的相声作品,分析其中的包袱、结构、表演技巧等,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方法。
4. 培养幽默感:相声是一种幽默的艺术形式,需要有一定的幽默感和诙谐感。
通过观察生活、积累素材、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自己的幽默感,使自己的表演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
5. 注意与观众的互动:相声表演不仅仅是单向的表达,还需要与观众进行互动和沟通。
注意观察观众的反应,根据观众的情绪和反应进行调整,增加表演的互动性和参与感。
6. 多次排练和实践:在正式表演之前,进行多次排练和实践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排练,可以熟悉自己的表演内容,提高表演的流畅性和自信心。
7. 不断学习和改进:相声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
接受观众的反馈和建议,反思自己的表演,不断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和创作能力。
8. 保持热情和坚持:说相声需要付出时间和努力,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
保持对相声的热情和坚持,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在相声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
总之,说相声需要不断学习、练习和积累经验。
通过熟悉相声的基本结构和形式、练习基本功、研究经典作品、培养幽默感、注意与观众的互动、多次排练和实践、不断学习和改进,以及保持热情和坚持,你将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相声表演水平。
祝你在相声表演中取得成功!。
说相声捧哏的要领
说相声捧哏的要领
1.配合主角:捧哏要适时地出现,与主角配合得恰到好处。
要
根据主角的说话节奏和情感变化,提供真挚的反应和支持,不要盲目捧。
2.表情配合:捧哏需要有丰富的表情和动作,一定要在主角说
话之间给观众留足够的时间相应,这样才能营造出趣味盎然的效果。
3.语言幽默:捧哏必须学会幽默,让观众感受到整个节目的欢
乐风格。
它应该是对主角言辞和情感的一种聪明的回应。
4.尖锐的反应:有时候捧哏需要敢于给观众带来不可预期的瞬间,这种尖锐的反应可以使气氛变得更加紧张。
5.适当的果断:捧哏需要适当地果断,表现出坚定的态度和自信,使观众能够感受到你与主角真正互动的快乐。
6.不要过度耀眼:捧哏需要默默地保持,在主角将笑点传递给
你之前,不要过度耀眼或技高一筹。
学会呼吸,学会节制笑声。
名词解释相声的基本功
名词解释相声的基本功相声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曲艺形式,以滑稽幽默的话语和对白扮演为主要表现手段,常常以对白形式进行演出。
它的基本功包括语言表达、体态表演、音节掌握以及演员的心理素质等方面。
首先,语言表达是相声的基本功之一。
相声演员需要具备丰富的词汇量、独特的语言风格以及娴熟的口才技巧。
他们运用夸张、变调、变腔等技巧,通过幽默搞笑的语言表达来引起观众的笑声和共鸣。
在这个过程中,相声演员的咬字清晰、语速适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他们的语言艺术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幽默,也反映了他们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和独特理解。
其次,体态表演是相声的另一个重要基本功。
相声演员通过身体的动作、姿态以及面部表情来丰富和完善表演。
调动肢体和面部表情的灵活性,能够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演员的意图。
他们通过饶有特色的动作设计来增加喜剧效果,并通过配合对白的肢体动作来增加戏剧张力。
这些动作的设计以及触动观众的幽默感,需要演员有良好的身体协调能力、表演技巧和灵活度。
另外,音节掌握也是相声的基本功之一。
相声的节奏感极强,通过音节的巧妙运用,可以制造出搞笑、夸张和幽默的效果。
相声演员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掌握了节奏感,能够在演出中恰到好处地运用音节变化来引起观众的笑声和共鸣。
他们能够准确地掌握每个音节的长度和力度,将这种特殊的音乐节奏感融入到表演当中,使得相声更具魅力和韵味。
除了以上的技巧和功底,相声演员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声是一门讲究即兴创作和互动的艺术形式,艺人需要面对观众的实时反馈,调整台词和动作。
在喜剧效果不如预期时,需要演员拥有镇定自若、善于化解尴尬的能力。
他们需要具备自信、幽默、机智和灵活的心态,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情况,并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去创造笑点和共鸣。
综上所述,相声的基本功包括语言表达、体态表演、音节掌握以及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
这些基本功的培养需要长期的训练和富有创造力的发挥。
相声作为一种具有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需要艺人们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使其更加完美地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茶余饭后(相声)
茶余饭后(相声)第一回合:1、甲:“呀,好久不见,还好吧。
来,坐下聊聊。
”乙:“哈哈,某某某。
最近在那风光啊?”2、甲:“没事到处飙飙车,也没什么了。
”乙:“兄弟,看不出来啊。
买车了,是新的吧?”3、甲:“那里,你知道的。
我们这斤两那买得起新的啊。
”乙:“哈哈,别这么说。
旧的也不错啊,起码比我强。
”4、甲:“哈哈,你太过奖了。
”乙:“呀,你的脚怎么了好似好像走路不太稳当啊?”5、甲:“哎,别提了。
昨天开了一天车,老是上坡。
搞得我两腿发软都快断了,嘴唇还起了好几个水泡呢,现在还在不停的发抖呢。
”乙:“才买了车自然有点发飙的,虽然上坡但你也不要不必那么用力的踩油门啊。
”6、甲:“我没踩油门啊。
”乙:“这就怪了,你没踩油门那车怎么会动呢,脚底又怎么会起水泡呢?”7、甲:“废话,我虽没有踩油门。
但我滑了一天的脚踏板呀,脚底能不起水泡吗!”乙:“什么,脚踏板。
这什么牌的车啊还有脚踏板”8、甲:“哦,好像是永久。
旧车嘛,没太在意。
”乙:“哈哈,单车啊,我说呢。
单车叫踩,汽车才叫开。
你这话让年轻人多难听懂啊。
”9、甲:“哎,我这不就是为了赶上新时尚嘛。
”乙:“潮流有你这赶法的吗,单车只能叫踩或骑,而不能叫开。
”10、甲:“谁说的,你看那马路上的车都是怎么动的啊?”乙:“那自然是开动的呀。
”11、甲:“那不就得了呀。
”乙:“人家那是什么车啊,就你这破单车还和人家比。
”12、甲:“那单车是不是车呢。
”乙:“肯定是车啦”13、甲:“那你还争什么呢。
”乙:“我…………”第二回合:1、甲:“呀,你的眉毛红肿红肿的。
有跟老婆打架了?”乙:“没有,我们夫妻恩爱着呢。
”2、甲:“那你的脸怎么回事啊?”乙:“哎,别提了。
昨晚不知道那个捣蛋鬼把小区公厕的指示牌对换过来了,害得我跑到了女厕所里边。
一泡尿才拉了一半结果就被里的一群女人尿毒打了一顿,后来大家弄明白指示牌被调换才没有把我抓到分局。
”3、甲:“哎呀,你怎么这么笨呢。
男左女右的嘛,这点基本常识几乎不懂啊。
相声四门基本功唱指的是什么
相声四门基本功唱指的是什么相声是中国传统的一种艺术形式,以幽默风趣的对话和讽刺讥讽的口吻,通过演员的口才、表演和声音表达来取得艺术效果。
在相声中,有四项基本功,分别是“唱、说、做、打”。
其中,“唱”指的是相声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运用歌唱的技巧和艺术手法,使相声更富有音乐感和艺术感。
相声中的“唱”并非是指演员唱歌,而是借用歌唱的技法和形式表达情感和角色的特点。
相声演员通过调整声音的音调、音色、音量等元素,来表现不同角色的性格、气质和情感。
这种“唱”的技巧,使相声更具生动性和趣味性。
首先,相声中的“唱”体现在音调上。
相声演员通过语调的起承转合,配以特定的语音腔调,使相声更具韵律感和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不同角色的音调差异很大,通过不同的音调表达,能更好地刻画角色的性格特点。
例如,高亢的音调可以表现出一个夸张生动、自信的角色,低沉的音调可以表现出一个沉稳、成熟的角色。
其次,相声中的“唱”体现在音色上。
相声演员通过调整声音的音色,使其更符合角色的形象和特点。
音色的不同可以使相声更具可听性和魅力。
例如,明快、清脆的音色可以表现出一个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角色,低沉、浑厚的音色可以表现出一个严肃庄重、有威严感的角色。
此外,相声中的“唱”还体现在音量上。
相声演员通过调整声音的大小,使其更符合角色和情节的需要。
音量的大小可以使相声更具层次感和张力,提升表演的效果。
例如,在相声中,通过高亢、大声的音量可以表现出一个搞笑、夸张的角色,轻柔、低沉的音量可以表现出一个温情、细腻的角色。
此外,“唱”的技巧还可以通过唱腔和歌曲的运用来表达。
相声演员可以通过模仿不同的唱腔(如京剧、评弹等)和唱段,给相声增添更多的艺术色彩和音乐感。
通过唱腔的刻画和歌曲的演唱,能更好地传递情感和代入角色,让相声更加有感染力和亲和力。
总的来说,相声中的“唱”是指相声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运用歌唱的技巧和艺术手法,使相声更富有音乐感和艺术感。
通过调整声音的音调、音色、音量等元素,相声演员能够更好地表现角色的性格、气质和情感,并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欢乐与享受。
原创相声《说话的讲究》
原创相声《说话的讲究》•相关推荐原创相声《说话的讲究》原创相声《说话的讲究》作者:叶敬林甲: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合:晚上好!甲:在演出之前,首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是一个校园“笑星”,我的名字叫叶敬林!乙:我是“笑星”的搭档,我的名字叫***!甲:今天晚上我们俩给朋友们合说一段相声!乙:好啊!甲:在说相声之前呀!我得问我搭档一个问题。
乙:你问我什么?甲:我就想问呀!您平时注意观察生活吗?乙:怎么了?甲:不知道您发现了没有,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其实存在着很多的讲究!乙:是!那您都发现在生活都存在着什么讲究?甲:这样啊!我给你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你就明白了!乙:好啊!甲:你看,比如这个吃饭前就有讲究!乙:什么讲究?甲:它得先洗手后吃饭!乙:没错!这讲卫生吗!甲:跟人打招呼有讲究!乙:什么讲究?甲:得先打招呼后挥手!乙:是这么回事!甲:说相声穿着打扮也有讲究!乙:都有什么讲究?你都大伙说说!甲:你看啊!说传统相声得穿大褂!乙:没错!甲:说现代相声的得穿西服!乙:是!甲:这样显的咱们正式。
要是今天我们穿的是背心裤衩,我估计今天咱们俩不来来说相声的!?乙:那我们这是要来干吗?甲:我们是来耍流氓来了!乙:嚯!有这么严重吗?甲:我跟你说,我甚至发现就连这个平时的说话也有很大的讲究!乙:哦?这说话都有讲究?甲:讲究大着呢?乙:都有什么讲究啊?你给大伙说说!甲:这么跟你说吧!简单的讲,就是这个说话的声音大小的规律!乙:这个有什么讲究吗?甲:当然有了!在不同的场合里面,声音该大的时候你不能小,声音小了容易让别人产生误会!当然声音该小的时候你大了恐怕也不成。
乙:诶!没错!我请教你一下,什么情况下声音该大不能小呢?甲:比如说在这个饭馆吃饭,人多嘈杂的时候,你就得大声的说话,这样对方才能听得清楚!乙:是这样吗?甲:他还不信,这样吧!比如现在这里就是饭馆,你来饭馆吃饭,我来接待你,我们演示一下怎么样?乙:可以呀!甲:那咱们开始!乙:开始!甲:开始啊!哟!客官,您来了,你好,你好!里边请!乙:这还是复古型的饭馆,你看见没有!甲:请坐,请坐!你打算吃点什么?乙:贵店有什么招牌菜没有?甲:客官,您算是来着了,本店有南北大菜,生猛海鲜,满汉全喜。
说规章制度的相声
说规章制度的相声
引言
规章制度在任何组织或社会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它们起到组织和约
束人们行为的作用。
然而,有时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却充满了
笑料。
在这篇相声里,我们将以幽默的方式讲述规章制度的各种荒谬
和搞笑情况。
第一幕:规章制度的诞生
(两个角色分别为A和B,他们在讨论规章制度的诞生)
A: 哎呀呀,最近公司出了一堆新的规章制度!
B: 是吗?我都没有注意到,这些规章制度有什么特别的吗?
A: 特别是那个关于打喷嚏的规定,我们得面向北方打喷嚏!
B: 哈哈哈,面向北方打喷嚏?这是有多么神奇的规定啊?
A: 不仅如此,还有一个规定说员工在办公室里不能吃香蕉!
B: 什么?不能吃香蕉?那试问,我们该吃什么作为办公室的小吃呢?
A: 貌似只能吃西瓜和苹果了,但是西瓜太大了,苹果又太贵。
B: 这真是太荒谬了!
第二幕:不接地气的规章制度
(两个角色分别为C和D,他们在聊天)
C: 我听说我们公司新出台了一项规章制度,要求我们每天喊三声。
校园搞笑相声
校园搞笑相声引言概述:校园搞笑相声作为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已经在许多大学校园中成为了一种热门的文化活动。
通过幽默的对白和夸张的表演方式,校园搞笑相声既能够带给观众欢乐和娱乐,又能够传递一些积极的价值观念。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校园搞笑相声的魅力和影响力。
一、校园搞笑相声的特点1.1 口才和表演技巧:校园搞笑相声要求演员具备良好的口才和表演技巧,能够通过言语和动作将笑点传递给观众。
1.2 夸张和幽默:校园搞笑相声常常运用夸张和幽默的手法,通过夸张的表演和幽默的对白来制造笑料,引起观众的笑声。
1.3 真实和贴近生活:校园搞笑相声的内容通常与校园生活相关,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使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和笑声。
二、校园搞笑相声的受众群体2.1 大学生群体:校园搞笑相声在大学校园中非常受欢迎,大学生作为主要的受众群体,喜欢通过观看校园搞笑相声来缓解学习压力,获得快乐和放松。
2.2 教职员工:校园搞笑相声也吸引了一部分教职员工作为观众,他们通过欣赏校园搞笑相声来放松自己,增加工作生活的乐趣。
2.3 社会大众:校园搞笑相声在一些校园文化节或公共演出中展示,吸引了一部分社会大众作为观众,他们通过观看校园搞笑相声来感受大学生活的魅力。
三、校园搞笑相声的积极影响3.1 情感宣泄:校园搞笑相声可以帮助观众宣泄情感,释放压力,缓解焦虑和疲劳,提升心情。
3.2 价值观传递:校园搞笑相声中常常融入一些积极的价值观念,如友情、努力、乐观等,通过幽默的方式传递给观众,对于培养青年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3.3 文化传承:校园搞笑相声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在大学校园中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相声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知。
四、校园搞笑相声的创作与表演4.1 剧本创作:校园搞笑相声的剧本创作通常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和创意思维,创作者需要结合校园生活的特点和时事热点,编写出富有幽默感和创新的剧本。
方言群口相声剧本精选
人物角色:甲:女;乙:男,大哥;丙:男,二哥;丁:男,三弟。
〔甲乙丙丁四人依次从同一方向走上舞台中央,站稳后,向观众鞠躬〕甲:兄妹四人上台来,丙:整整齐齐把队站。
乙〔左看看,又看看。
疑惑地问〕:站上台来干啥子?丁:夸一夸咱们的家乡——金广安。
甲乙丙丁〔齐〕:要得,夸一夸咱们的家乡——金广安。
丙:那我们夸点啥子呢?甲:依我说呀,今天我们夸广安,不夸历史夸开展。
我们就夸一夸区委区委贯彻落实市委市府提出的“二次创业〞以来的开展变化。
你们说要不要得嘛。
丁〔拍手,跳跃着说〕:要得,要得。
那谁先夸呢?甲〔指指乙〕:大哥在家乡的时间最长,看到的最多。
就让他先来夸一夸。
丙丁〔附和〕:好,大哥先夸。
乙〔犹豫一下,〕:夸就夸吧。
甲丁〔起哄〕:大哥,你可要想好哟,夸啥子哈。
乙〔胸有成竹〕:小弟幺妹莫起哄,家乡变化在心中。
今天我来排个头,农村处处荡春风。
甲:唉,大哥,啥子叫做“农村处处荡春风〞哟?丙丁:就是嘛,大哥,你也学会文绉绉的了所?乙〔笑一笑〕:兄弟妹子不要急,听我慢慢说仔细。
你们看那农业示范区:雪白的大棚一排排;整齐的菜苗一行行;丰收的瓜果蜜蜜甜;喜悦的笑脸喷喷香。
甲:对头,现代农业开展得好,农民的生活就是蜜蜜甜、喷喷香呀。
乙:你们再看那,新农村的建设,一个接一个。
代市镇的岳庙新村、虎城的紫龙新村、虎啸新村,不知吸引了多少羡慕的眼睛。
而如今,像它们这样的新农村,在广安的各个乡镇,又建起不知有多少。
这些美丽的院落像不像是田野上,春天里盛开的百花,争奇斗艳,装点着广安大地。
丙〔点头〕:嗯,是有点像。
乙:还有那,宽阔整洁的水泥公路,连接着城镇山乡,连接着家家户户,不必再穿着统统鞋,沾满稀泥巴去赶场。
丁:就是就是,乡里的丫头,也能像城里的妹儿那样,最求时尚。
乙:你们说,这农村是不是处处都在“荡春风〞。
甲:我做裁判我说话,大哥讲得真不差。
如今农村换新颜,春风沐浴千万家。
丁〔自告奋勇〕:大哥夸了新农村,我再夸夸广安人。
丙〔制止丁,抢前一步〕:小弟,你急啥子急,长幼有顺序,下一个才轮到你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说相声
相声(Crosstalk),一种民间说唱曲艺。
相声一词,古作象生,原指模拟别人的言行,后发展为象声。
下面来告诉你如何说相声吧。
相声:了解相声
中国相声有三大发源地: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三不管儿和南京夫子庙。
相声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
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
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
相声鼻祖为张三禄,著名流派有"马(三立)派"、"侯(宝林)派"、"常(宝堃)派"、"苏(文茂)派"、"马(季)派"等。
著名相声表演大师有马三立、侯宝林、常宝堃、苏文茂、刘宝瑞等多人。
二十世纪晚期,以侯宝林、马三立为首的一代相声大师相继陨落,相声事业陷入低谷。
20xx年起,凭借在网络视频网站等新兴媒体的传播,相声演员郭德纲及其德云社异军突起,使公众重新关注相声这一艺术门类,实现了相声的二次复兴。
20xx年相声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声:说相声的四大基本功
说、学、逗、唱是相声演员的四大基本功。
●说:讲故事,还有说话和铺垫的方式。
●学:模仿各种人物、方言和其他声音,学唱戏曲的名家名段,现代也有学唱歌跳舞。
●逗:制造笑料。
●唱:经常被认为是唱戏,唱歌。
实际上"唱"是指演唱"太平歌词"。
太平歌词是相声的本功唱。
说
包括说、批、念、讲四种手法。
说,指吟诗、对对联、猜谜语、解字意、绕口令、反正话、颠倒话、歇后语、俏皮话、短笑话、趣闻轶事等。
曲目主要有《熬柿子》、《五星楼》、《天王庙》等。
批,批的曲目主要有《批生意》、《歪批三国》、《批聊斋》等。
念,指"贯口",曲目主要有《菜单子》、《地理图》、《洋药方》等。
讲,讲的曲目主要有《讲帝号》以及单口相声《解学士》、《化蜡扦儿》等。
学
各种口技、双簧,摹拟方言、市声以及男女老幼的音容笑貌、风俗习惯礼仪。
曲目主要有《学四省》、《学四相》、《规矩套子》等。
摹拟方言,又叫"倒口",过去也叫"怯口",是为表现人物的愚昧憨厚。
最初大多摹拟河北省深(泽)、武(强)、饶(阳)、安(平)一带的方言。
当时,某些北京人讥讽从这些地方来京作工的人"怯",诬为"一嘴蚂蚱籽,两腿黄土泥"的"怯勺",带有明显的鄙视成分。
后来发展到摹拟山西话、胶东话、天津话、宝坻话、唐山话。
三十年代初,又扩及上海话、苏州话、广东话。
四十年代中期以来,又增加了学英语。
解放以后,又出现了摹拟外国味的中国话、华侨说普通话等。
学做小买卖的吆喝,又叫货声,主要摹拟卖大小鱼儿、卖茶鸡蛋、卖熏鱼炸面筋、卖硬面饽饽、卖馄饨、卖布头、卖估衣、卖包子的吆喝声。
逗
就是抓哏取笑。
甲、乙二人,一宾一主,一智一愚,以滑稽口吻互相捧逗,褒贬评论,讽刺嘲谑。
曲目主要有《论捧逗》、《找堂会》、《老老年》等。
清末,英敛之《也是集续篇》中就曾提到相声演员是"滑稽传中特别人才",形象地描绘了"逗"的艺术魅力,说:"该相声者,每一张口,人则捧腹,甚有闻其趣语数年后向人述之,闻者尚笑不可抑,其感动力亦云大矣!"可见,那时候的相声已经把"说"的形式、"逗"的内容、"学"的手段熔于一炉。
唱
演唱"发四喜"、"弦子书"、"太平歌词"以及"农家乐"、"算了又算"、"十二月探
何云伟、李菁表演相声
何云伟、李菁表演相声
梅"等以间小调,还有学唱各种戏曲、曲艺,统称之为"柳活"。
但天太平歌词才是相声本门的演唱,其它形式的唱可归纳到学,而非唱。
著名相声艺术家马季在谈及相声的基本概念时指出:"(相声)就是通过组织一系列特有的'包袱'来使人发笑的艺术,这里所指的包袱是语言艺术的包袱,这里所指的语言是包袱艺术的语言语言……、语言、包袱儿、笑声,可说是相声艺术的三大要素,并且缺一不可。
"(引自马季《卅年回首一吐为快》载《曲艺》1987年第2期)在他列举的三要素中,语言、笑声是其它一些喜剧艺术也具有的,只有包袱才是相
声艺术特有的。
包袱在相声艺术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
因此,对包袱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是我们研究相声艺术的关键。
"包袱"一词是个形象化的比喻词,它实际上指的是相声中喜剧性矛盾酝酿、发展的一个过程。
所谓的"三翻四抖",则是相声包袱常采用的结构。
其中"三翻"是指对矛盾假象反复进行渲染和强调;"四抖"是指在三翻之后揭露矛盾的真相。
喜剧矛盾的特征是"用另一个本质的假象来把自己的本质掩盖起来"(引自马克思《导言》载《马恩全集》第1卷第5页)因此在喜剧矛盾中,各种假象就特别多。
假象其实也是一种现象,它的特点是能够提水与其本质相反(或相离背)的表象,然而,假象又是以其特有的方式极为深刻地反映着本质。
因此,真实的喜剧矛盾具有着出乎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特点。
在对口相声中,喜剧矛盾——包袱的双方(现象与本质等等)由捧逗双方分别担任,并通过对话逐步揭露矛盾。
喜剧艺术手法(如夸张、误会、巧合等)为各门喜剧艺术广泛采用,并非相声所独有。
然而,相声在运用这些手法时自有其特点。
例如,许多戏剧、电影运用视觉形象构成误会,(影片《大独裁者》、《黑郁金香》等都出现了两个相貌酷肖的人)而相声在运用误会手法时却大都依靠对话。
例如《改行》中说到艺人龚云甫改行卖菜,他把"挑子一放,一摸肩膀儿,这个痛啊!他把《遇皇后》的叫板想起来了:'唉、苦哇!'老太太一听:'噢!黄瓜苦的,不要啦。
'"很显然,这个包袱采用了误会手法,误会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造成的。
离开了对话的双方,也就无法引起误会。
通过对话组织包袱,是相声中运用最多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不仅在"子母哏"类型的相声中是如此,在"一头沉"类型的相声中也是如此。
不仅在对口相声中是如此,在单口相声中也是如此。
例如在单口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中,那个攒底的包袱就是由皇帝朱元璋和他的群臣之间的对话构成的,这类利用对话构成的包袱在相声作品中俯拾皆是,不胜枚举。
对话不仅体现在包袱的组织方法上面,而且体现在各种相声艺术手段的运用上面。
"说学逗唱"是相声的四种最基本的艺术手段,"说"是说笑话和绕口令,"学"是模仿各种叫卖声、唱腔和各种人物的语言,以及模仿各地方戏曲。
"逗"是抓哏逗笑,"唱"专指唱太平歌词。
这些艺术手段的运用只有纳入对话的范围才是符合相声创作艺术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