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力:语文关键能力培养的抓手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的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的思维能力
1. 引起学生兴趣
- 创造积极的研究氛围,让学生喜欢研究语文。
- 使用有趣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提高阅读能力
- 培养良好的阅读惯,鼓励学生多读书,包括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
- 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和评价所读的文章,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激发思维能力
- 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
- 组织思维训练活动,如写作和辩论,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创新思维
- 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提供多样化的任务和挑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5. 注重综合能力培养
- 教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观察力、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 鼓励学生参加语文比赛、作文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
应用能力。
6. 与家长合作
- 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语文发展。
- 提供家庭作业指导和研究建议,让家长能够在家中辅助培养
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以上是培养小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几点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思维能力:内化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
思维能力:内化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作者:熊建峰来源:《江西教育B》2022年第12期思维能力是语文课程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必备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
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
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思维能力是智力能力的核心要素,是内化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
发展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
“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指出:“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培养语言直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辩证地思考问题,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
”“新课标”明确指引我们,语文教学既要发展形象思维,也要发展抽象思维;既要培养感性思维,也要培养理性思维。
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人思考问题的时候,凭借内部语言进行思维加工。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
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感知、运用语言文字,让学生触摸思维本质,是内化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发展直觉思维,提升顿悟力直觉是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累积的经验,对事物或问题做出最初的判断和猜测。
直觉思维是未经充分逻辑推理的感性认识,在大脑中快速出现,转瞬即逝,具有自由性、灵活性、自发性、偶然性等特点。
无论是理解语言,还是运用语言,都是从直觉思维开始的。
发展直觉思维,能提升顿悟力。
(一)快速阅览快速阅览是眼睛、大脑、手的协调活动,是通过直觉体悟语言的一种方式。
学生可以借助预见、猜测、期待等方式简化阅览过程,以便迅速感知文章的精髓和特色。
快速阅览,能扩大阅读范围,丰富语言积累,加快语言知识的形成和语言能力的转化,有助于形成语言直觉,提升顿悟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分享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四月份,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月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公布,掀起一股学习热潮,官方解读,名师解读,霸屏大多数教育类的。
作为一线教师,对其中的一些概念很难吃透,为此,我学习了吴欣歆教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解读,温儒敏教授的(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郭华教授的(让素养落地,让学生进入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王崧舟教授、李竹平老师等的解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期望可以厘清概念,指导自己的教学。
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开展,社会风貌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学习方法越来越多元化,义务教育课程必须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洪流。
“新课标〞中哪些是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关注的呢?一、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加强了课程育人导向。
在“课程性质〞里有这样一段表达: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开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好根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根底;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及学生的终身开展打下根底。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培养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是联结学校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本质上来说,是以课程来到达培养人的目标。
参照(2022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学科核心素养——言语建构与运用、思维开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制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新课标〞中也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言语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制造,旨在构建素养型语文课程目标,为学生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根底。
正如课程目标对核心素养的定位: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渐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行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表达。
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课程内容局部,明确了主题与载体形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外国优秀文化、一般生活与科技进步。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1000题附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1000道(附答案)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小学生语文素养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育
周国平评价尼采:尼采的疯狂,是现代世界的开端。
《我们的教育机构》是尼采在德国巴塞尔大学做的五篇演讲。 这是尼采的教育宣言。
前言:知识导向、能力导向与素养导向
享发现,尽情交流思想,与大文豪、思想家和圣人对话,每个人 都会变得更加丰富、热情、细腻而深刻。】
• 【化学教学内容的组织,应有利于促进学生从化学学科知识向化 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转化,而化学知识的结构化则是实现这种转化
表达力:言语系统的建构与语言运用的表达 思维力: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提升
审美力:审美鉴赏能力与审美创造能力
精神建构力:包含文化传承、价值认同和意义世界 的建构
案例1: 《寻隐者不遇》(贾岛)与中国隐士 文化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案例2:《黄鹤楼》(崔颢)的哲学思考 案例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伯牙绝弦》谁是谁知音?
师:同学们,咱们平时是怎么画画的? 生:我们平时画画要用纸和彩笔。 师:那,小动物们又是怎样画画的? 生:他们用脚在雪地里踩,没用纸和笔。 师:真轻松,真简单,走一走,跑一跑,脚印就成了一幅画,太了不起 了!难怪大家都说他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 师:咦,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生:它在洞里睡着啦! 师:多好玩的冬天啦!青蛙为什么要在洞里睡觉呢? 生:青蛙身上没毛。 生:青蛙怕冷。 师:大家说的都没错。青蛙的确怕冷,冬天它只能睡在暖和的地方,不 吃也不动,一直睡到第二年的春天,天气暖和了,才出来活动,这种现象叫 冬眠。
在讨论中,学生探讨了多种可能性。有一
个学生回答“因为他很有骨气,很有尊严”。 教师非常敏锐地抓住这个机会,利用学生的话 进行引导:“对!他很有骨气,很有尊严。可 是他已经快要饿死了,你赞成他这样做吗?” 新的问题立即又使学生的认识产生了分化。有 的学生明确赞成,有的学生强烈反对。在他们 分别阐述了自己的理由之后,教师又引导学生 提升出了一个与此关联、又蕴含哲学意味的问 题,即“生命和尊严到底哪一个更重要”?
促进思维力提升的初中语文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上)
摘要:为促进学生思维力提升,初中语文学习活动设计应从目标制订、任务确定、形式选择、评价设计入手,以关键要素为重点内容,以问题情境、自主探究、深度对话和拓展应用组成的活动流程为重点环节。
在此基础上,可采用引发冲突、促成合作、创设支架、多维链接和强化管理等五大实施策略。
关键词:思维力;初中语文学习活动;活动设计促进思维力提升的初中语文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上)孔晓玲(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0009)在日常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学习活动设计没有得到重视。
首先,学习活动设计意识薄弱。
不少教师不研究学生学习的特点、规律,不按照学生成长的身心特点来设计和实施语文学习活动,以“教”的设计代替“学”的设计,缺乏设计“学习活动”的意识与能力。
其次,思维力培养未有效落实。
以应试为目标的语文教学,把重心放在记忆知识、机械套用格式上,反复的答题操练使学生失去了对文字的审美感悟,不敢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更不用说评价与创造了。
在功利教育严格的规范约束下,学生思维出现浅化、窄化现象。
学科思维能力,是指在学科知识学习、技能掌握、能力发展中,学习者所需要的思维方法、思维品质等的集合。
在语文学科中,它主要指向的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分析、审美品鉴、迁移创新能力,包括良好的语文学习思维技能、思维品质与思维习惯。
语文学习活动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一系列动态情境,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提升语文素养的一系列活动过程。
[1]它是以语文学习行为为载体,指向语文能力提升、语文思维发展的行为集合。
初中生思维培养强调在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着眼点在于学生的分析、评价和创造性思维。
指向思维力提升对语文学习活动的品质提升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语文是一门实践型的学科,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学习,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活动中形成,思维在活动中发展,这是语文学习的根本特点。
“语文学习活动”重在学生的行为参与,以体验性学习为核心,“学习活动”的设计实施是落实思维能力培养的最佳载体与途径。
品格、能力,核心素养的关键词
Ke tang lian jie品格.能力,核心素养的关键词■♦成都市新都香城中学冯跃帮什么叫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核心素养”分为四个维度: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文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落地的抓手,是学科教学的灵魂。
聚焦“必备品格”罗曼罗兰曾说,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从核心素养角度说,必备品格就是具有基础性、生长性、公共性、关键性特征的品格。
这种品格表现在人与自我关系、人与他人关系、人与事情的关系。
与自我的关系一自律。
学生如果书读得不够,只依赖互联网的信息,就只能在海量的信息表面漂流,完全无法深入其中,思想缺乏深度,行为往往受情绪支配,总是轻易地或哭或笑。
不读书,精神自然就很脆弱,一旦别人把话说得重了,他们就会紧闭心扉,或者避不见人。
与他人的关系——尊重。
道德的主要价值在于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内在准则。
尊重意味着尊敬和重视。
尊敬别人,不影响、不妨碍、不伤害别人,推己及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重视别人,做到心中有他人,把别人看得和自己一样重要,具有“别人优先”的意识;尊重规则、服从规则,形成法治观念。
与事情的关系——认真。
如果说自律和尊重关乎做人的态度,那么认真则关乎做事的态度。
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也要培养学生学会做事。
人有“人德”,事有"事德”。
我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三认真”一“书要仔仔细细地读,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话要清清楚楚地说”,这种返璞归真的实教学看似不难,做好不易。
聚焦“关键能力”阅读能力。
阅读是与文本对话,开展整本书阅读要引导学生完整地、全面地、独立地阅读书籍,这是最具本质意义、最具基础价值的环节。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中可以通过以书的精彩内容吸引学生,畅谈读书感受吸引学生,以自身的榜样吸弓I学生,让学生亲身感受读书“磁场”的吸引力,从而情不自禁地加入读书的队伍。
以字词为抓手发展思维,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以字词为抓手发展思维,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枝,也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
任何学科都需要语文来进行学习和思辨,因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以字词为抓手发展思维,则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方法,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拓展词汇量,提高语文表达能力词汇是语文的基本单元,学生语文水平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词汇量的大小。
因此,拓展词汇量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如何拓展词汇量呢?可以通过“词汇积累法”。
即通过拓展阅读量,有意识地积累新的词汇,在使用时注意掌握其用法和搭配,扩大自己的语汇表。
二、通过词源析意,拓展词汇知识面词汇的释义和用法与其词源密切相关。
通过了解词源,可以推测词语的意思,进一步拓展词汇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
例如,“耿耿于怀”,“耿”是光明之意,“怀”是内心之意,结合起来就是内心光明。
有了通过词源析意的方法,不仅可以获取词汇的知识,还可以更好地理解词语的内涵。
三、通过成语典故强化对文化的理解成语典故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成语典故,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从中汲取经验和教益。
例如,“推陈出新”这个成语就意味着要新陈代谢,推翻过时的东西,迎接新的挑战。
了解成语典故,不仅可以拓展语言知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四、通过语文练习,提升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语文练习。
语文练习是巩固语言基础、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不仅可以通过语文练习,巩固语言基础,提高语文表达能力,还可以锻炼思维能力,例如通过文字材料理解和运用语言本身的规律,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在语文练习中提升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等。
综上所述,以字词为抓手发展思维,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积累词汇、词源析意、学习成语典故和语文练习等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质,这是一项长期而迫切需要的工作。
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的记忆力要求较高。
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记忆力的培养。
基于此,本论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记忆力,从而促进其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阶思维;记忆力;培养策略引言:高阶思维能力是指在解决问题和思考过程中,能够进行分析、综合、创造、评价等高级思维活动的能力。
记忆力作为高阶思维的基础,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记忆力,促进其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中的重要性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培养高阶思维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开展启发性教学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思考的习惯。
学生能够通过高阶思维活动来解决问题和探索未知领域,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此外,培养高阶思维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理解和分析各种文本,运用逻辑思维来进行推理和判断。
通过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应对复杂情境的能力【1】。
最后,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对于学生记忆力的提升也有重要意义,记忆力是学习的基础,只有通过对知识的准确记忆,学生才能够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形成扎实的基础。
二、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中的实施策略(一)利用记忆技巧培养高阶思维记忆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重要一环。
记忆技巧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记忆和掌握语文知识,为后续的思维活动提供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记忆技巧是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重要策略。
小学语文学习如何培养敏锐的语文思维
小学语文学习如何培养敏锐的语文思维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培养敏锐的语文思维对于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升非常关键。
敏锐的语文思维指的是对于语文知识的敏感度和理解力,在阅读、写作和思考中能够有独到的想法和深刻的理解。
下面将从读、思、写三个方面,分享一些培养小学生敏锐的语文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一、培养敏锐的阅读思维阅读是培养敏锐的语文思维的基础。
小学阶段的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提升阅读敏感度:1. 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包括童话、寓言、名著等。
通过阅读优秀作品,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风格的文学表达,培养对语言的敏感度和表达力。
2. 阅读时要注重细节观察和思考,提问自己,思考作者的意图和写作手法。
通过思考,学生能够从阅读中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发现其中隐藏的信息和观点。
3. 多元化的阅读材料对于培养敏锐的语文思维也非常重要。
包括报纸、杂志、诗歌、散文等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丰富词汇量和语言表达。
二、培养敏锐的思维能力培养敏锐的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深入思考、善于思辨。
以下是一些方法: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思考。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鼓励他们展开思考和讨论。
学生也可以在写作和阅读中自我提出问题,从而深入思考。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通过整理材料、归纳总结、建立脑图等方式,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进行思考总结。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并在读后总结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这样的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培养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培养敏锐的写作思维写作是培养敏锐语文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是一些培养写作思维的方法和技巧:1. 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写作练习。
比如写日记、写读后感、写小故事等。
多样化的写作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写。
基于“思维力”的语言建构
基于“思维力”的语言建构作者:王紫涵王玉璠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21年第04期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四项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最为基础性的素养,该素养的培养关涉着另外三项核心素养的养成。
而在“语言建构与运用”中,思维力又是最为关键的要素,因此要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对学生的思维力的培养,本文围绕思维力的培养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力;课堂实施一、关于“思维力”和“语言建构”在理论上,“思维力”的内涵指向:①指人的思维所达到的程度;②思维形式;③思维方法;④思维方式。
《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对“认知”“创新”两种能力阐释的关键词,就是“思维力”。
思维力,是学生语文关键能力之关键。
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我们以为,这是对“思维力”最简捷的解释。
那么,“举一反三”“引譬连类”就应该是思维力水平的基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阐释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层面,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以及18个学习任务群。
其中,“‘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贯串其他所有的学习任务群”。
因此,“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又可视为另三项核心素养的根基。
那么,如何以语言建构为载体完成思维力的培养呢?二、基于思维力的语言建构策略“好的语文课是富有深度的语文课”,而“深度”的结果在思维能力。
以《静女》为例:(1)比较《无衣》《蒹葭》《静女》三首诗在重章叠句方面的特点,思考:《静女》有何特殊之处?对此特殊之处,你如何理解?(2)“爱而不见”中,“爱”为“薆”的通假字(?),注释为“隐藏”意。
从字形构造上看“薆”与“隐藏”有何联系吗?(3)当下,有些人的观念是:以“钻石板砖”定情的爱情自然要高贵于以“黄泥戒指”定情的爱情。
以字词为抓手发展思维,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以字词为抓手发展思维,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包括语言运用能力、文学修养、思辨能力等。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字词意识是其中的关键。
要提高学生的字词意识。
字词是语文的基本单位,理解和运用字词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学生要能正确理解字词的意思,清楚字词的用法。
可以通过阅读、听讲座等方式,拓宽学生的词汇量。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字词练习,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记忆生字词。
在写作中,鼓励学生使用多样的词汇,提升写作的表达能力。
要培养学生运用字词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字词不仅是语言工具,还是思维的载体。
学生要能灵活运用字词进行思考和表达,才能开展深入的思维活动。
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情境或问题,鼓励他们用字词进行表达和思考。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列举关键字、概括关键词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提炼和归纳能力。
要培养学生感受字词的美和情感。
语言是文学的基础,文字所包含的美和情感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美感和情感表达。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字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字词的多样性和美妙。
要引导学生运用字词进行批判性思维。
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引导他们进行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考。
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有争议的话题,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表达观点。
教师还可以教授一些修辞手法和辩证法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需要以字词为抓手来发展思维。
通过培养学生的字词意识,提升他们的字词综合运用能力,学生的语文素养会得到全面提高。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评价探讨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评价探讨邮编:044000摘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核心素养渗透到教学中,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渗透核心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其创新和其他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教学评价引言教育部为指导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发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容,即“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我国学校沿袭已久、迄今实行的知识本位教学通常根据知识的性质、领域等进行分类,并以学科化的形式加以系统呈现,更多地强调书本知识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将课堂教学等同于教科书内容的传授。
这虽然在较大程度上发挥了教师、课程及教科书的功能,但同时容易窄化教学的多元意义。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含义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语言要素的学习和掌握,以及语篇组织、口头语言交流、书面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学生必须通过对语言要素和语言运用的学习,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包括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各种认知过程。
在语文学习中,这主要表现为学生能够运用复杂的言语材料,理解含义、模拟、推理和判断,以及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思维质量和价值。
语文学科的研究对象不仅是语言本身,也包括作品的文学价值、美学特征和文化内涵。
因此,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成为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字词为抓手发展思维,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以字词为抓手发展思维,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形成的综合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文化素养等多个方面。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以字词为抓手发展思维,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字词为抓手发展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字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学习字词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语言的结构和运用规律。
通过对字词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正确地使用词语,避免用词不当、词不达意的情况。
学生还能够学会合理运用词语进行表达,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生动、准确、流畅。
这样,学生在与人交流、写作和演讲等方面都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以字词为抓手发展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字词是阅读的基础,只有掌握了足够的字词,学生才能够正确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通过对字词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词汇量,增加自己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辨别各种修辞手法的使用,把握好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这样,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更深入地思考,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意义,从而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以字词为抓手发展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字词是语言的文化载体,它借助于汉字的象形性和意符性,传承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对字词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字词所涵盖的文化内涵,增加自己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给儿童带得走的能力———访江苏徐州市铜山区教研员张敬义
给儿童带得走的能力———访江苏徐州市铜山区教研员张敬义作者:本刊记者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2017年第2期记者:张老师好!备受社会关注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于2016年9月13日正式发布。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儿童学习语文的关键能力是什么?我们究竟应该给他们哪些带得走的语文能力?张敬义:核心素养在个体不同人生阶段中的着重点有所不同,不同教育阶段对某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存在不同的敏感性。
林崇德先生在《对未来基础教育的几点思考》中把学科能力概括为三点:一是学生掌握某个学科的特殊能力,如语文的听、说、读、写。
二是学生学习某种学科活动中的智力活动,及其有关智力和能力的成分。
三是学习某个学科的学习能力、学习策略、学习方法。
我把林先生的话归纳为“三个关注”:关注学科的“特殊能力”,比如语文学科就要关注听、说、读、写的能力;关注形成“特殊能力”的智力背景——思维力;关注形成“特殊能力”的助力系统——“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基于对儿童学习母语规律的认识,我个人认为,给儿童带得走的语文能力是阅读力、表达力和思维力。
阅读力、表达力和思维力是儿童的生长力、活力和能量,在小学阶段要强力培育,因为这“三力”是学生带得走的能力。
记者:您能具体谈谈阅读力、表达力和思维力吗?张敬义:好。
所谓“阅读力”和“表达力”,是指儿童通过科学的读或听、写或说而形成的读得懂和写得明的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提到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读与听的过程,是以理解他人思想为核心的思维过程。
从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再到对文章表达形式的探究,其间要经过一系列的、多层次的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
写与说的过程,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为核心的思维过程。
从对生活的感知到形成自己的认识,再到以语言的形式把这种认识表达出来,其间也要经过一系列的、多层次的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听,也是读,是用耳朵读;说,也是写,是用嘴写……”阅读力和表达力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下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策略探究
教育界/ JIAOYUJIE2021年第47期(总第471期)▲课程教学语文核心素养下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策略探究陈雅娟《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将“思维发展与提升”具体表述为:“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接下来将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20课《金字塔》为例,谈谈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限时任务,激发兴趣,调动思维的敏捷性思维敏捷性是指学生对问题做出的快速反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交流信息,激发积极性一提到金字塔,就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有很多未解之谜等待着人们去揭秘,学生为此充满向往。
在以往的知识储备中,学生了解了关于金字塔的相关信息。
本课一开始,就让学生交流对金字塔的认知。
学生的积极性瞬间被点燃,有的分享金字塔的历史,有的分享金字塔的主人,还有的分享金字塔的未解之谜等。
不同学生的发言得到了其他同学的补充或遭到反驳,学生间产生了思维的火花,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这是开启思维活动的基础,热身是为了让思维更活跃。
(二)发现不同,培养敏感度本文是统编教材第一次在课文编排中出现的非连续性文本,但是学生对这一文本并不陌生。
因此,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篇文章与以往课文的不同之处时,学生能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马上发现这篇课文由两则材料构成,第二则材料里除了有文字,还有立体图、地标指示图、地图和批注。
发现这些形式上的不同,学生马上就判断出这篇课文是非连续性文本。
有了已有经验这一抓手,学生马上进行联系,做出判断,有利于提高对文本的敏感度。
这也给了学生心理暗示,在本课的学习中,要关注这些有价值的信息,为接下来的快速阅读做了铺垫。
二、提取信息,制作名片,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灵活性是指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解决问题,并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的思维特征。
培养语文思维提高学习能力
培养语文思维提高学习能力
语文思维是指通过语文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和推理的能力,它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些培养语文思维和提高学习能力的方法:
1. 多读书,读好书。
阅读可以拓宽视野、提高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吸收知识、培养兴趣和丰富内涵。
2. 学会运用语言表达问题,例如:做笔记、写日记等,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多写作文,不仅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更可以培养整体思维和逻辑思维。
4. 学会提取重要信息和总结归纳,例如阅读时可以标记出重要内容和难点,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5. 培养细心和耐心,例如:学习时要认真听讲、仔细阅读题目和材料,认真思考和整理答案。
总之,培养语文思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应对各类问题的能力。
以字词为抓手发展思维,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以字词为抓手发展思维,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运用文字语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修养和素质。
它涵盖了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用语文进行思维和交流的能力。
而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可以以字词为抓手,通过词汇、词语的学习和运用,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激发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一、丰富词汇,拓展语言表达能力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交流和表达的基础。
拥有丰富的词汇储备可以丰富表达、提高表达准确性和丰富性。
学生要想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必须先从丰富词汇开始。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阅读推广等方式,引导学生扩大词汇量,了解更多的词汇,学会用词准确、得体。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引导学生从课外读物、课外阅读中积累更多的词汇。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外阅读任务,要求学生读一些与课内知识相关的文章,从中学习新的词汇,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总结。
还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扩展词汇练习,让学生通过拼图、填空、造句等方式巩固和记忆新的词汇。
二、深入研究词语,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词语是构成语言的基本成分,是语言的运用单位。
深入研究词语,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词语的分析、造句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词语,了解词语的意义、构词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丰富的词语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词语。
可以设计一些以词语为主题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比赛的方式分析词语的意义和构词规律,从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通过词语造句的方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词语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推动语文学习,提升综合素养通过以字词为抓手,可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文字、词语,更是学习表达、思维和情感的艺术。
只有通过全面发展,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推动语文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以字词为抓手发展思维,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以字词为抓手发展思维,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学生语言文字学习能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表现。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着手,其中以字词为抓手发展思维,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字词对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字词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元素。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字词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文学直觉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以字词为抓手发展思维,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如何以字词为抓手发展思维1. 注重字词的语境理解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字词,掌握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通过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字词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和语境适应能力。
只有真正理解了字词所在的语境,学生才能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字词,进而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
2. 锻炼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运用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积累和运用词汇。
通过课文中的生词学习、课外阅读和词语搭配等方式,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要引导学生多加思索、多加比较,从而培养他们对词语的敏感度和运用灵活性。
只有词汇积累丰富,学生才能更准确、更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思维。
3. 引导学生进行词语的联想与拓展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联想的方法,开拓词语的联想空间,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
通过构词法的启发,引导学生探究词语的构词规律,从中得到联想和启发,拓展词汇表达的可能性。
还可以通过类比和比喻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词语的拓展和联想,让他们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词语,丰富语言表达的方式,从而形成更加丰富、更加生动的思维。
4. 培养学生的用词准确性和精准性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用词准确性和精准性。
通过课堂练习、作文指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检验和提高自己的用词准确性。
学生要学会运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这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6丨思考丨思维力:语文关键能力 培养的抓手◎官炳才李良英官炳才,重庆市开州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李良英,重庆市开州区镇东初级中学教师。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 的发布关键能力”成为国家课程文件的高频 词。
同时,“关键能力”理所当然地成为语文学 科研究的新焦点。
但是,由于一般核心素养与 学科核心素养两个层面的话语体系相互交织,很多关系错综复杂,很多议题当前还模糊不清。
因此,对语文关键能力的理性认知以及培 养学生关键能力的实证研究,都还期待着同仁 们参与的大众化,实践路径的可操作化,效度 效益的最大化。
一、关键能力的学科外延关键能力跟核心素养一样,它们各自有两 个层面的话语体系。
厘清普适层面与学科层面 的关键能力外延,目的在于为培养学生语文关 键能力找到操之可行的路径与行之有效的抓手。
(一)普适层面的关键能力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 体框架正式发布,框架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 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 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颁布《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 代要求的关键能力”。
《意见》列举了关键能力所 涵盖的四种能力外延: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 能力和职业能力。
“关键能力的理论假设是通过学科教学能够 培养学生一些可以终身携带的能力(portable s k ills)。
这种能力比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高级、更具有代表性,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生活和 工作中‘以不变应万变’。
”W“以不变应万变”的 能力是一种普适能力。
“关键能力不仅具有普适 性和迁移性,还具有整合性和实践性。
它是学生 实现自我、终身发展、融人主流社会和从事工作 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及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2]“关键能力是一个人某一方面综合素质的集中体 现,又是在实践中才可能表现出来的知识、素养、意识的集合。
”[3]从“实现自我、终身发展、融人主 流社会”“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等概念信息可 知,关键能力是一种通用能力。
解读框架、《意见》两个官方文件的导向功 能,在语文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也就成了 语文同仁们的职业使命。
但普适、通用层面的关 键能力如何在语文学科中得到有效培养?如果找 不到行之有效的抓手,那么培养学生的关键能 力,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话,终将销迹于教育同仁 们坐而论道的话语体系中。
(二)学科层面的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 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4]这是课标对学科核 心素养的定义,关键能力是定义中的核心概念之 一。
“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的形成,不是教师 讲出来的,更非拔高的“思想教育”,它们是在关 键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自然渗透、无迹渐染而成 的。
比较而言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是务虚I思考I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半月刊2019耳02月107的,“关键能力”是务实的。
务虚的目标,必须通 过务实的课堂实践去达成。
因此,语文“关键能 力”则肩负着学科能力培养与学生“正确价值 观”“必备品格”形成的双重任务。
换句话说,语 文关键能力既有“务实”的重任,又有“务虚”的 目标。
普适的、通用的、跨学科层面的关键能力,在语文学科中如何具象化体现呢?“近年来,北 京师范大学研究团队率先开展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学科能力研究,研制出包含‘学 习理解’‘实践应用’‘创新迁移’三大能力维 度、十二项具体指标的能力框架。
其中,学习理 解包括‘观察注意、记忆、信息提取、分析概况、领会理解’五个指标,实践应用包括‘应用交际、解释推断、解决问题、策略应用’四个指标, 创新迁移包栝‘发散创新、批判赏析、内化完 善’三个指标D二项能力指标涵盖了全部语 文能力。
关键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核心;基 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能力,又涵盖语文全部能力 指标。
即是说,语文关键能力的外延是泛化的。
培养外延泛化的语文关键能力,又必须规避泛 化倾向,找到操之可行、行之有效的抓手。
二、关键能力的价值指向关键能力的内涵与外延决定了它在现代教 育中的价值定位。
语文关键能力培养的价值,首 先指向支撑学生终身发展的综合素养的提升,其次指向语文课程内容重构的应然选择。
(一)目标:指向综合素养语文关键能力培养的育人目标,毫无争议 地指向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以此支撑 学生终身发展,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求。
“语 文学科的关键能力,应该不是读了多少书、写 了多少文章、参加了多少考察的学习经历,也不是会使用比喻、能分析人物形象、会运用三段 论推理,也不是达到布鲁姆认知水平里的某一个 层级,而是你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中应该具有的 素养,如语言自主学习与建构的能力、对不同特 质文本的阅读能力、驾驭信息工具的能力、在复 杂环境下的沟通能力,独立负责的思辨能力、基 于言语交流任务的创造能力、综合媒体特点的表 达能力,以及自我监测管理能力等。
”[q以培养、提 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价值目标的语文关键能 力,不是某一种具体的能力,而是学生运用它投 入学习乃至融入社会,自主发展、健康生活的行 动能力与实践能力。
正因为如此,关键能力才成 为了学科核心素养概念中的核心概念元素。
(二)教学:指向课程重构“语文课程要改变语文知识机械传授和单项 技能训练充斥课堂的现状,围绕阅读、写作等学 习领域的核心概念(c o re id e a s),比如整本书阅 读、真实写作等,灵活搭配专题研习(to p ic-b a se d study)、项目探究(p ro je ct in q u iry)等学习任务来 重构语文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在合作、体验和历 练中较快地将语文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化为关键 能力。
”关键能力的行动性与实践性、普适性与 通用性内涵特征,决定了学生语文关键能力培 养,教师必须根据任务目标去重构语文课程内 容。
关键能力不是某一种具体的能力,它具有一 定的内隐性。
然而,在传统课堂里,教师往往将 教学目标显性地定格在“学科知识”传授上;基 于关键能力培养的教学,就需要重点关注具有 内隐性的关键能力目标。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要 达成学生语文关键能力培养的内隐性目标,则 必须重构课程内容;通过重构课程内容,找准 “学科知识”与“关键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从 而涵养“以学科知识为路径,以关键能力为目 标”的语文课堂教学生态。
108丨思考丨三、关键能力培养的抓手思维力是学生语文关键能力培养的有效抓手,这是由关键能力的内涵特征与外延指向 所决定的。
学生语文关键能力全部外延中的核 心力,即是思维力;思维力是为学生其他语文能力培养传输不竭动力的马达。
(一)共识:关键能力聚焦点2016年9月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7年9月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 改革的意见》、2018年1月的《普通高中语文 课程标准》(2017年版)三个官方文件里,都强 调要培养学生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培养,必将 成为当前以至于相当长时期内学校各学科教学聚焦聚力的热点。
但是,从目前一些有关学 科关键能力的研究看,不论是概念、策略,还是 实证,内涵界定、可操作性和实效性都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
1.教学认知缺乏科学性“随着语文课程内容的重构,课堂教学形 态也必然从单篇教学走向群文教学、专题教 学。
教学目标不再停留于传递具体的语文知识、而是指向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
关键 能力对语文课堂教学最大的变革在于,教师将 基于关键能力的维度和指标来设计教学环节和学习活动,而把语文学科知识体系作为暗线 隐藏其中。
”[8]“课堂教学形态也必然从单篇教 学走向群文教学、专题教学”,重构语文课程内 容就必然改变课堂教学形态吗?当“群文教学”“专题教学”兴起之后,“单篇教学”仍然是主要 的课堂教学形态之一。
家庭、学校、社会,芸芸 众生的视野里,“单篇”层出不穷,这也就意味 着“单篇教学”永远是主流。
重构课程内容并不 “必然”转变教学形态,不管哪种形态的教学文本,都完全可以进行内容重构,尤其是“单篇”。
在 教辅资料泛滥于校园的今天,如果“单篇”不重 构,其教学必然是人云亦云。
教学是否基于关键 能力,这更与教学形态无关;任何一种形态下的 教学,都期待着力于学生关键能力培养。
“把语文 学科知识体系作为暗线隐藏其中”,这样说恰好 搞反了。
相较而言,语文学科知识体系目标,是显 性目标;语文关键能力目标,是隐性目标。
《意见》指出“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官方文件已经揭示 了二者之间的显隐关系。
“关键能力”是达成目 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培养途径。
2.教学策略缺乏操作性“基于关键能力的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表层 操作,而是师生围绕18个学习任务群,通过阅读 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言语实践活 动来开展的一种深度学习(deep le a rn in g)。
深度 学习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成长愿望与语言 实践活动的内在联系,注重引导学生在主体间的 对话中、在多样化的实践体验中深刻理解言语规 律,逐渐建立与关键能力的内在联系。
”[9]说基于 关键能力的语文教学是一种深度学习,这完全正 确。
但是,两个“内在联系”的建立是隐性的、务虚 的,在以“课时”为单元的课堂教学中是缺乏操作 性的。
其实,学生的每一种语文能力的形成,教师 都是一个旁观者。
一旁守候,悉心观察,在学生处 于孔子所说的“愤”“悱”状态时,教师才适时搭建 思维与技巧的支架。
笔者认为,基于关键能力的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从关键能力的内涵与外延中 抽取出关键能力的关键要素,并围绕这个关键要 素找到一条显性的、务实的操作路径,以促成学 生语文关键能力的提升。
“以语文知识教学为例,基于关键能力的效率观指导下的语文知识学习,首先应该对某一范I思考I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半月刊2019耳02月109围的知识做出选择,抓住那些对某一范围的知 识、能力有统领作用的知识或能力,通过一段 较长时间的学习,一个单元、一个学期甚至跨学段的学习重点突破、反复强化,反而可能带 动整个范围的学习。
”m“有统领作用的知识或 能力”如何确认?比如修辞知识序列、语法知识 序列教学,序列内的知识谁统领谁?在语文知 识体系中,“有统领作用的知识或能力”分明就 是一个伪命题。
鉴于关键能力的重要地位,研 究者们总想从整体上思考、设计、开展语文学 习活动,但却忽视了分课时教学的现实,忽视 了理想化的言论的可操作性与实效性。
(二)抓手:思维力不二选择1.思维力是有效抓手“①指理性认识,或指理性认识的过程。
是 人脑对客观事物能动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 映。
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常指逻辑思 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