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PPT课件(上课用)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材料二
下图为阿勒泰地区牧民转场路线示意图。
阿勒泰地区牧民转场路线示意图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材料三
高原、山地的夏菜是利用西北独特的气候资源优
势,在高海拔地区生产的优质蔬菜。 (1)分别叙述阿勒泰地区四季牧场的分布特征。
(2)试分析哈萨克牧民转场的原因。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1.直接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 思考方向 地理环境特征与 各要素的关系 满分术语 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 协调一致 环境要素间是相互制约的,某一 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 至整体环境的改变,即“牵一发 而动全身” 不同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 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 其他区域
(3)你认为西北高海拔地区能否大规模生产优质夏菜?试说明 理由。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解析:(1)牧场分布特征要结合图示位置,以及材料一中不同
海拔分类来描述。(2)转场原因首先是某个固定位置的牧草不 能满足全年需要,其次是该地不同海拔牧草有较大的季节差 异。(3)可从区位条件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可行或不可 行的理由
季,高山牧场气温低,冰雪覆盖;而平原河谷荒漠地区海拔
低,气候较温暖,利于放牧;春秋季节则在介于二者之间的山 前平原放牧。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3)可以。理由:光照强、夏季光热资源充足;可垦土地资源 丰富;可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 或者不可以。理由: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大规模种植将导致 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加剧;当地劳动力不足。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学习笔本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学习笔本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植被、水文、土壤、地形地貌等。
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若综合题中出现要求“描述该地的自然地理特征”,请从以上这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以我国西北为例: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河流欠发育,多内流河;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地貌多荒漠戈壁。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以热量为基础,在低纬、高纬最为明显。
自然带大体上南北更替,东西延伸。
(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以水分为基础,在中纬度最为明显。
自然带大体上东西更替,南北延伸。
从沿海向内陆往往表现为森林-草原-荒漠的景观变化。
(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成因: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先增加后减少。
因此基础条件是水热状况的变化,自然带大体上垂直更替,水平延伸。
山麓的自然带(基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相似。
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000m,气温下降60C.所以从山麓到山顶垂直自然带分布的一般规律是:雨林带、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灌木林带、草甸带、高寒荒漠带、冰川带。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即山地物种丰富的原因):纬度与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纬度越低,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垂直带谱越复杂。
3.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的影响因素:①不同山体的比较:纬度越低,热量条件越好,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高。
②同一山体的比较:阳坡,热量条件好,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背风坡,受焚风效应影响,同一海拔气温要高于迎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高。
4.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①温度因素--低纬温度高雪线高,高纬温度低雪线低;阳坡温度高雪线高,阴坡温度低雪线低;夏季气温高雪线高,冬季气温低雪线低。
第三讲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东平高级中学 胡殿坤
【知识体系 宏观把握】
【复习知识点】 一、差异性(考试要求:C)
1、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形成 基础 影响 因素 太阳 辐射 海陆 分布 分布规律 自然带大致与纬线平 行,东西方向延伸, 南北方向更替。 自然带大致平行于海 岸方向延伸,垂直于 海岸方向更替。 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 有规律的变化 主要分布地 区 低纬度地区 和北半球的 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大陆 地区 海拔较高的 山地 从赤道到两极 热量 的地域分异 (维度地带性) 从沿海到内陆 水分 的地域分异 (经度地带性) 山地垂直地域 分异(垂直地 带性)
三、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1.利用等高线判断河流特征
(1)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 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线),河流 由山脊向两侧分流;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等 高线在山脊处向低处弯曲;等高线在穿越河谷时向上 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 (2)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 丰富,在陡崖处常形成瀑布。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 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迎风坡、背风 坡有关。
二、案例分析(厄尔尼诺现象):
1、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水、热 交换,对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厄尔尼诺 现象就是大气、海洋相互作用而导致地理环境 发生变化的典型。
大气圈 太平洋东岸气 候变化及影响 表层海水 流向变化 深层海水垂向 运动变化 营养物质变化 水圈 表层海水 温度变化 生物圈 对浮游生物、 鱼类、鸟类的 影响
是不能用肉眼观测出来的,只能通过溪谷坡度的变化、堆积 物粒径的大小,粗略地估计台风降雨量的大小和溪流流速的 快慢。溪谷的坡度和堆积物粒径的大小可通过肉眼的观测得 知。第(2)题,学生观测的地点是位于溪谷处,根据图中等高 线的凸出方向可以判断,甲、丙两处是溪谷。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课件5
(3)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条件源自碳酸盐 类岩石 可溶性:最主要的可溶性岩石是__________ ①岩石透水性:岩石空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越高, 透水性越好 溶蚀力:取决于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 流动性 强弱 酸的数量,以及水的__________ ②水 大气降水 、地面坡度以及岩石裂隙 流动性:取决于__________ 的类型与连通性
岩石 的可 溶性
条件 圈层 自然因素 桂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特征 大气 圈 水的 溶蚀 水圈 水文条件 力 生物 圈 位于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降 气候条件 水充沛 地势东、西、北部高,中、南部低, 利于地表水、地下水形成与富集, 漓江南北纵贯,水的流动性强,侵 蚀作用强烈 亚热带气候利于生物生长和有机质 生物条件 的积累,土壤和流水中的有机酸含 量较高,水的溶蚀力强
答案:(1)A (2)B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2)形成和发育条件
1.读教材图 3-3-2 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示意,据图探究: 喀斯特地貌形成分为哪三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提示:A 图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幼年期,出现石芽、漏斗,整 个地表呈高原状态。B 图表示青中年期,各种地表喀斯特地貌 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同时发育,地表呈山地状态。C 图反映的是 喀斯特地貌发育开始进入老年期,出现溶蚀洼地、冲积平原和 孤峰。
2. 读教材图 3-3-1 桂林山水和图 3-3-4 桂林及周边地区地 形,据图探究: (1)根据桂林的地理位置说出桂林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2)据图说出桂林及周边地区的地形特点和岩石条件。 (3)气候和地形对桂林的水有什么影响? (4)桂林“山水”为什么被评为“中国最美喀斯特景观”?
提示: (1)桂林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暖夏凉,雨量充沛,温和湿润,雨热 同期。 (2)桂林地区东部、西部、北部山岭环绕,地势较高,中部、南 部地势较低,漓江谷地自北向南纵贯全境。岩石条件:石灰岩 广布,并且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岩 石的可溶性和透水性都很好。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准备】(1)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授课教师日期课标要求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省教学要求1、知道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2、以某自然地理要素为例说明其在地里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3、通过地理环境要素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过程说明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理解地里环境的整体性4、举例说明某一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致整体地理环境的改变,进一步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树立地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5、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和景观图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6、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和“垂直自然带图”,归纳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到内陆及垂直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2010考试说明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2、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3、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5、地域分异规律6、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重点与难点分析: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内容】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成因:不同区域由于所处______位置和______位置不同,______状况及其组合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代表性______和土壤,并在地球上呈____状分布,构成________。
(自然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所以自然带往往以植被类型命名。
)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包括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
其中,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包括______________规律和__________________规律。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了解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3.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4.能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物循环、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的分析,理解地理环境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结合实例分析,掌握由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自身没有的新功能。
3.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湖泊的演化过程的分析,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
4.结合热带雨林遭到破坏对环境的影响,理解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案例分析,树立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的观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
2.建立动态的、联系的、立体的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探究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生物(尤其是植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中各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举例分析【教学难点】1.理解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自身没有的新功能。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学习法。
结合一些具体实例、示意图进行综合分析、引导。
【课时安排】2课时【板书】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1.地理环境要素: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2.厄尔尼诺现象3.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亚洲地理环境二、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例:大气圈与水圈的能量交换二、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例: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本学期总第课时月日执教第一课时【引入新课】读课本导言部分图3-2-1 美丽而神奇的自然地理环境,说说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存在哪些内在联系【新课讲授】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是由地貌、土壤、水、大气和生物等要素组成的。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课件6
方法技巧 自然带成因记忆法 (1)一种气候类型形成一种自然带:热带雨林带、热带疏林草原 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苔原带、冰原带、高山植物区。 (2)两种气候形成同一种自然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 候都形成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一种气候形成多个自然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了温带草原 带、温带荒漠带。
(4)气候相同但因地势的高低和降水量的不同而自然带不同:在 热带季风气候区内,地势低、降水多的地区为热带季雨林带, 如恒河平原和印度半岛的西海岸;地势高、降水少的地区为热 带疏林草原带,如德干高原。
(2016· 渭南高一检测)气候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 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_______(风带),请在 图中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 (2)A 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 对应的自然带①是________带。 (3)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 地在________和 ________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 然带是________带。 (4)图中________(填字母)气候对应两种不同的自然带, 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两种气候对应同一自然带。
气候对自然带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 会形成不同的自然带,自然带的分布和气候的分布基本一致, 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下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自然带与气候带、植被带的区别和联系 这三个概念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 植被是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 自然带的名称多用植被类型命名。如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 气候——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是指热带雨林带的典型植被,后 边加一“带”字,则代表自然带的名称,二者不可混淆,热带 雨林带的典型气候则为热带雨林气候。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作者:王永民来源:《地理教育》2009年第05期地球是由一系列物质圈层构成的。
地表以下为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地表以上为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
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岩石组成的圈层。
在自然界中,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从而使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
然而,不同地区由于各圈层物质构成和相互作用形式的差异,使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又存在巨大差异,形成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地理环境最重要的两大基本特征。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地貌、土壤、水、大气和生物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期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包含三层面含义:第一。
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是一个整体,一个要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它要素的连锁反应,出现“牵一发面动全身”的结果。
如一个地区植被的破坏。
往往会引起水土流失,而水土流失又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下游河道淤积等现象。
第二,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之间是协调一致的。
如干旱地区,河流就较为稀少,植被也总是表现出许许多多耐旱的特征。
第三,不同区域之间地理环境是相互联系的,即一个地区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其它地区环境随之发生改变,如我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会对华北平原的地理环境产生深刻影响;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引起全球环境的变化等。
地理环境之所以会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主要是因为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物质和能量联系,即不同圈层、要素之间存在着物质的流动和能量的交换。
如在光合作用过程中。
绿色植物从水圈吸收水分,从大气圈吸收二氧化碳,从岩石圈吸收矿物质,然后利用太阳能在叶绿体内合成有机物。
在这一过程中,既有物质的流动,又有能量的交换,这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本质所在。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指不同区域因所处位置(主要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不同,导致水、热、植被、土壤等状况的差异,进而造成不同区域之间地理环境的显著差异。
高中地理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鲁教必修ppt文档
[体验评价] 1.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回答(1)~(2)题。
(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
A.a
B.b
C.c
D.d
(2)能表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
A.a
B.b
C.c
D.d
【解析】 第(1)题,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 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而这些方面与河流流域内的气候密切相关。松花江地 处温带季风气候区,而珠江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两条河流由于气候不同, 水文特征不同。第(2)题,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主要是由流水的侵蚀 作用形成的。图中箭头 b 表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
探讨1:“蝴蝶效应”同时也反映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哪种特性? 【提示】 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为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 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探讨2: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 什么影响? 【提示】 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 增加,下游河道淤积,从而使河道泄洪能力降低,易发生洪涝灾害;还能使下 游地区地下水位抬升,容易产生土壤盐碱化。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
黄河含沙 量增加
→
黄河下游 河段泥沙 淤积严重
→
黄河下游 地区洪涝 灾害加重
2.厄尔尼诺现象 正常年份与厄尔尼诺年份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不同表现列表比较如下:
正常年份
厄尔尼诺发生年份
东南信风
较强
减弱
洋流
秘鲁寒流沿秘鲁沿岸向西 温暖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
北流
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动
生物
该海区水温升高,营养物质 秘鲁寒流上升流带来丰富
高考地理精品讲义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2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二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标考点知识细化素养要求应用实践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五大组成要素及特点研究某一要素的分布发展变化,分析要素间的相互影响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绘制简单的关联示意图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列举实例说明新功能研究区域环境特征,分析要素间的联系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与意义整体性的含义研究环境变迁,分析整体性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主要表现能列举实例进行解读研究特殊环境特征,分析整体性整体性原理的指导意义分析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研究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整体性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2.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不断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
3.整体性体现(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保持协调一致。
(2)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3)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二、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 1.作用能量⎩⎪⎨⎪⎧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联系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桥梁 和纽带2.主要体现(1)海洋与大气之间⎩⎪⎨⎪⎧海洋输送热能给大气大气将动能传输给海洋(2)大气圈与水圈之间还存在势能的传输与交换。
三、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 1.作用地理环境发展演化的原因,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2.实例(1)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吸收 释放 制造或消耗 光合作用 CO 2、H 2O O 2 制造有机物 呼吸作用O 2CO 2、H 2O消耗有机物植物的产生使化学元素在四大圈层间运动(2)地理环境中的水循环、碳循环等物质运动。
四、桂林“山水”的成因 1.认识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2)形成条件:①岩石⎩⎪⎨⎪⎧种类:可溶性岩石(基本条件),如石灰岩、 白云岩特性:可溶性、透水性②水⎩⎪⎨⎪⎧溶蚀力:取决于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 无机酸的数量及水的流动性的强弱流动性:取决于大气降水、地面坡度以及岩 石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3)喀斯特地貌:包括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
高一地理ppt课件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课件4
知识点二 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
1.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
动力 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______ (1)作用 联系各圈层的桥梁和纽带
(2)例析
热能 给大气 海洋输送______ ①海洋与大气之间 动能 传输给海洋 大气将______ 气压升高,海面降低 势能 ②______的传输与交换 降低 ,海面升高 气压______
太平洋西岸降水较 西岸的澳大利亚以及非洲等 天气气候 多;东岸降水较少,地出现严重旱灾, 东岸荒漠地 形成荒漠 带暴雨成灾
(2)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亚洲地理环境的变化 青藏高原隆升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主要包括引发和加强亚洲季 风、 改善东亚和南亚的生态条件、 形成中亚和西亚的荒漠环境、 协助黄土高原形成等。如下图所示:
1.各圈层间的能量交换
2.各圈层间的物质运动
(1)光合作用与物质运动
(2)呼吸作用与物质运动
(3)分解作用与物质运动
3.地球上的碳循环 (1)碳循环模式图
(2)碳循环的意义 碳循环在维持地表系统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 它满足植物光合作用的需要,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另一 方面碳的正常循环使大气中的 CO2 保持在某一相对恒定的水平, 保证地表温度不至于过高或过低,起到调节地表气温的作用, 为动植物生长繁衍和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解析: (1)由图可知, ①②与大气圈有直接的碳物质交换, 而①② 的遗体是形成化石能源的主要成分,因此①为动物,②为绿色 植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CO2(④)而释放 O2(③)。(2)图中 碳循环是物质运动的主要形式,体现了圈层之间的联系与地理 环境的整体性。同时也看出,人类活动会导致大气中 CO2 浓度 上升,从而使地理环境要素发生改变。 答案:(1)A (2)D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ppt(3份) 鲁教版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1.直接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 思考方向 地理环境特征与 各要素的关系 满分术语 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 协调一致 环境要素间是相互制约的,某一 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 至整体环境的改变,即“牵一发 而动全身” 不同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 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 其他区域
季,高山牧场气温低,冰雪覆盖;而平原河谷荒漠地区海拔
低,气候较温暖,利于放牧;春秋季节则在介于二者之间的山 前平原放牧。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3)可以。理由:光照强、夏季光热资源充足;可垦土地资源 丰富;可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 或者不可以。理由: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大规模种植将导致 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加剧;当地劳动力不足。
气候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2016· 湖南益阳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西北地区哈萨克游牧民族塔里木盆地不同海拔上 的高山和高山森林草甸、低山丘陵和山前地带、平原河谷和 荒漠地区,相应地变换着牧场。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材料二
下图为阿勒泰地区牧民转场路线示意图。
阿勒泰地区牧民转场路线示意图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材料三
高原、山地的夏菜是利用西北独特的气候资源优
势,在高海拔地区生产的优质蔬菜。 (1)分别叙述阿勒泰地区四季牧场的分布特征。
(2)试分析哈萨克牧民转场的原因。
分析图中所示区域地形起伏、地势高低及变化对咖啡树生长 的有利影响。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一样,是地 理环境演化发展的原因,也是圈层间相互联系 的纽带。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充分体现了 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
返回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一,认识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 地貌类型。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 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返回
包括水平地域分异和垂直地 域分异
返回
地理环境在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叫做水平 地域分异。水平分异主要包括从赤道到两极 的地域分异和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返回
• 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 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和 动物类型结合。地表景观(如植被,土壤 等 )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体现象,叫做 垂直地域分异。
返回
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
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
自然地理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 壤等要素组成。这些 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 和能量交间相互作用的 结果,而圈层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圈层间的能 量交换和物质运动来实现的。其中,能量是维 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也是联系岩石圈、 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桥梁和纽带。
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
二,剖析桂林“山 水”的成因
• 1.桂林地区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 隙发育广泛,所以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都很 好。 • 2.桂林位于我国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降 水充沛,尤以4~7月份降水较多。 • 3.东西北部地势较高,中部南部较低,漓江谷 地自北向南纵贯全境,十分有利于区域内地表 水和地下水的形成和富集。强烈的流水侵蚀作 用,使石灰岩受到大面积的溶蚀,从而提高了 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程度。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 境内在规律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二节 第三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
二,地理环境分异规律
•。
•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主要表 现在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 组合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 取决与不同地域物质,能量分 布的不同情况。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