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种失误让课堂无效
举例说明教师课堂管理中的不当行为
举例说明教师课堂管理中的不当行为
1. 在课堂上公开批评、讽刺或侮辱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2. 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带有嘲笑或轻视的语气,让学生感到尴尬和不安。
3. 教师在课堂上频繁打断学生发言,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4. 教师在课堂上过分强调其权威地位,不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5. 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公开指责,使学生感到污名化和被排斥。
6.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过于苛刻和严厉,缺乏耐心和指导性。
7. 教师过于严格按规定流程和步骤教学,不给学生足够的创造空间和探索机会。
8. 教师在课堂上高声吼叫或大声训斥学生,影响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学习情绪。
9. 教师不按照课程计划和教学时间安排,频繁违规调整课程内容和考试标准。
10. 教师对学生个人信息的保密性不够重视,将学生的隐私信息泄露给其他人。
教师上课的10个不宜做法
教师上课的10个不宜做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上课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然而,有时教师在上课时会出现一些不适宜的做法,下面列举了十个不适宜的上课行为。
1. 缺乏准备:教师没有提前准备教材、教案和教学内容,在上课时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
2. 单调的讲述:教师只是简单地念课本内容,缺乏亲切感和灵活性,导致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
3. 漫不经心:教师上课时表现出心不在焉、漠不关心的态度,学生会感到教师对教学内容缺乏热情,影响学习积极性。
4. 愤怒暴躁:教师在上课时情绪激动,对学生态度强硬,容易引起学生的厌恶和抵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
5. 教条式教学:教师只讲授教科书内容,缺乏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6. 独断专行:教师不关心学生的看法和建议,只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教学安排,忽视学生的需求和反馈。
7. 忽视学生差异:教师在上课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导致部分学生感到被忽视和被冷落。
8. 缺乏互动:教师在上课时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没有开展师生互动和学生间互动,导致学生缺乏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9. 迟到早退:教师上课时经常迟到或早退,导致课堂秩序混乱,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10. 缺乏引导:教师在上课时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引导和指导,导致学生对学习目标和要求缺乏清晰的认识。
综上所述,教师在上课时需要避免以上不适宜的做法,而要积极准备课堂内容,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提高课堂互动和学习效果。
很多时候,教师上课的不适宜做法并非出于恶意,可能是由于缺乏经验、疲惫、工作压力等原因导致。
然而,这些不适宜的做法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教师在上课时需要时刻警惕自己的行为,尽量避免以下十个不适宜的上课行为。
首先,教师在上课时应该避免缺乏准备。
课前的充分准备是教师成功的首要条件。
在上课时缺乏准备会让教学内容显得散乱,让整个课程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
课堂教学无效、低效的六种表现
课堂教学无效、低效的六种表现
1.沙滩盖房——学生前期知识不会,新教知识不懂,衔接知识不知。
2.娘巧女拙——课堂教师讲课精彩,学生反映沉闷,教师只备了讲义,不备生情。
3.盲人摸象——教师盲目照搬照抄名师课堂教学、教法,或从网上直接下载的“翻版课”。
4.电闪雷鸣——教师不精心设计作业,东摘西抄网上找,不问学生层次统一大部头、大批量、高难度。
5.冷若冰霜——教师解读教材能力差,只能夹着教材进教室,冷冰冰干巴巴上课,态度冷淡,毫无热情。
6.教学三化——课堂教学目标虚化、内容泛化、过程形式化。
汇报课精彩纷呈,“家常课”缺水缺电。
无效课堂教学行为的种种表现
无效课堂教学行为的种种表现王建华所谓无效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偏离教学目标、违背教学规律、忽视教学对象而产生的诸多违背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行为,它包括教师的语言欠妥、动作欠当、仪表欠自然、教法欠科学等。
无效教学行为严重干扰教学效果,对新课程的实施产生负面影响,却常常不为教师所注意。
主要表现在教学环节方面为:课前组织:讲课时教室秩序混乱;上课时教师才布置任务;铃响后教师才进教室;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
课前复习:基本不进行复习;复习知识针对性不强;复习占用时间过长;复习重点不突出课堂导入:缺乏新意无兴趣;情景创设流于形式;导入时间过长;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密切课堂师生精神面貌:部分学生精神不集中;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教师讲课沉闷、缺乏激情;课堂语言:缺调动学习兴趣的手段;教师乱发脾气;不精炼,重复啰嗦较多;使用普通话不标准;语言平淡,缺乏感染力;语速过快课堂提问:问题简单,无思维容量;集体提问多个人提问少;不给学生思考时间;提问问题不明确、不清楚;先抽学生后提问;随意提问,学生无代表性;教师理答方式:无评价或消极评价;评价缺乏鼓励、赞杨;打断回答或自己代言;不注重引导、启发;评价语言不精炼;对回答不好学生的惩罚;课堂目标确定:目标确定过高或过低;补充过多,冲击主要内容;缺乏分层教学的目标;情景设置:重、难点不明确。
;基本不设置情景;与课堂教学内容不协调;情景陈旧,难调动积极性;忽略学生认知特点和兴趣指向;课堂小结:常常仓促收兵,无小结;只是知识的简单重复;形式单一,收效甚微;总是教师替代学生小结;导学提纲:无导学提纲;问题设计不到位;使用效率较低;把导学提纲当成练习;讲练结合情况:只讲不练或讲多练少;先集中讲,后集中练;少迁移性练习;练习设置过难;讲、练不及时;师生互动:教师只顾自己讲,一言堂;双边活动方案设置较少。
作业布置:较少;教师包揽多而学生参与少;课堂气氛沉闷,互动少;作业过多,超过规定时间;作业针对性差;作业过乱,没有精选;缺乏对重点知识的反馈。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无效行为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无效行为1、讲得过多尽管我们学习了新课程理念,为其实施而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传统教学方式,仍在课堂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主要表现在授课时还会不自觉地以自我为中心的,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将学生活动形式化.当学生探究的结论与自己预设的不一致时,不给学生自我辨析的机会,没有进一步因势利导,而是按自己的意愿把原来的设想进行下去,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一是对学生不放心,怕浪费了时间又收获甚微;二是怕浪费太多时间,怕完不成教学任务。
2、语言表达欠简洁准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无效语言,有些是词不达意,让学生无从猜想老师的真实想法;有些是语病、废话或口误.无效课堂教学语言是不可避免的,但要尽量减少.其次教师的设问引导也是浅层次的,问题及问题之间缺少统筹考虑,.这些问题明显具有“小碎步”的特点,问题与问题之间缺乏思维的空间,没有梯度,不能刺激学生的思维和探究的欲望,丧失了探究问题的基础.2.缺少有效的课堂控制手段首先在教学内容转换时缺少必要的措施,因而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及时地吸引到新的主题上来,(如:活动5).此时的课堂有点处于失控状态.在教学设计中,对学生自由活动的质量、进度缺少统一的调控,一旦布置学生活动,整体上就陷入散乱状态.所以在结束某项活动时,教师应首先大声唤起学生的注意,接着就学生的操作情况作一个简短地激励性的评价,然后带领学生转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指导学生科学探究做不到位在这节课的众多活动中,有很多环节教师已经创设出良好的情境,为学生思维的碰撞创造了条件,但老师并未能充分利用这种条件乘胜追击,引导学生追根求源,反而是草草收兵,让人感到“虎头蛇尾”不能尽兴,(见活动6).一个真正的探究过程应有“疑问——欲求——猜测——尝试——发现”几个过程.仔细分析一下这节课的学生探究过程,学生的参与行为表面上是积极的,实质上所有的过程都是在老师的预设范围内,按老师的意志进行.学生的认识参与是浅层次的依赖型的参与.缺少独立的探究意识.(如在活动5中),学生在实验中发现了问题:“三角形三个内角和出现不同的结果”,如果适当的引导学生分析寻找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侧面去讨论论证,来解决这一问题.最后由学生自己动手用“撕——拼”的方法来探究出正确的结论,要比教师直接演示并叙述出这一结论要有效的多.所以在探究活动中及时地提醒学生就探究过程展开自我评价,总结探究过程中的得与失,感受成功与收获,效果则会有明显的不同.这样才能使学生跨出超越局部的、非单纯接受的问题解决的第一步。
列举课堂无效、低效和有效、高效的表现
列举课堂无效、低效和有效、高效的表现一、语文课堂无效、低效的表现1、课堂教学时间没能合理分配。
课堂教学中浪费时间的现象,如教师导言过长,颇有“喧宾夺主”之势;板书过多,侵占了课堂宝贵的时间;重复罗嗦,把课堂时间用来唱“催眠曲”;苦口婆心,一讲到底,自以为是抓紧了时间,其实是把学生当做时间的奴隶。
课堂上,随意提问,重复讲解,不能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影响了教学效率。
2、教师说话颠三倒四,口头禅不断,问的问题没有问到点子上,本来可用三句话为学生讲清楚的,结果用了十句话把学生给讲糊涂了。
这既浪费了教师和学生的生命时间,又没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3、目标把握的不准,例题的针对性不强。
4、问题情境创设缺少智力挑战,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理解意识;不能从知识的系统性、深刻性角度引导学生“理解”阅读对象内容,而是人为地降低了语文教学的要求。
甚至以问代讲,一问到底,学生脱口而出,或者问题空洞无边,让学生不知朝哪个方向思考,一脸茫然。
5、探究过程引导偏向形式肤浅。
课就凭一只粉笔一张嘴,没有设计,言必称探究,不管有没有必要,可行不可行,或随意地给学生早已熟知的知识贴上探究的标签。
使学生参与探究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因此无谓地浪费时间,而导致后面的知识来不及学习。
更有甚者,往往更加重视结果、结论,压缩或省略学生的思维过程。
6、师生教学互动失却智慧启迪。
语文教学有两个目标:既要让学生应付考试,又要引领学生人文精神的发展。
如果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课堂上各种形式的师生、生生多向互动,只是教师的“放权”而不是“增能”行为,那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可能受到其自身水平的限制、致使他们的认知水平仍在原有的水平上徘徊。
在这样的课堂上,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却的却是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等神圣的职责,这是导致课堂低效或无效的根本原因。
7、教学检测反馈忽视当堂效应。
一堂成功的课,它的练习设计也一定是精心准备的。
教师上课必须规避的7个误区
教师上课必须规避的7个误区教师作为教育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和全社会的责任。
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
在上课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并避免以下7个误区,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一、教师自我感觉良好误区这一误区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自我感觉良好,对自己的教学效果没有客观评价,只关注自己对课程的精通程度。
这种自得其乐的教学方式会导致教师的教学失衡,缺乏创新,学生无法得到真正的启发式教学。
二、缺乏分析能力误区这一误区是指教师在讲解某一知识点时,缺乏深度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只是表面上讲解知识点的基础和概念,而没有深入理解其中的原理和内在联系。
这种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点视作孤立的知识点,不利于知识的应用和综合。
三、不重视巩固复习误区这一误区是指教师只是在课堂上灌输知识,而没有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与复习。
教师只在考试前进行一次性的复习,这种方法往往会让学生忘掉已经学过的知识点。
实际上巩固复习是学生提高自身知识技能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巩固复习。
四、教学目的不清误区这一误区是指教师在上课时缺乏明确的教学目的和清晰的教学计划。
教师随意教学,表达不清,暗示不明,易散漫,学生很难领会到核心要点。
因此,教师须根据其考试形式、季节和教材等方面,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并展开符合实际的教学。
五、不注重学生差异化误区这一误区是指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等特点。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接受方式,更好的理解学生,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更高效,学生成绩更上一个水平。
六、机械化的应试教育误区这一误区是指教师过度强调应试教育,太过注重教学科目的实现和达成考试的目标,而忽略了学生个人发展。
过分注重应试教育会极大地影响学生兴趣,也容易让学生对学科失去兴趣。
七、单一化的教学方式误区这一误区是指教师只注重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产生教育肆意。
教学模式的单一性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成绩。
9种不正确的学习方法总结_玉米种销售总结
9种不正确的学习方法总结_玉米种销售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学习。
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犯一些错误。
本文将介绍9种不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改正方法。
1. 懒惰:有些人总是想找到捷径来完成学习任务,不愿意付出努力。
这种态度会导致学习质量的下降,影响学习效果。
改正方法是要调整自己的态度,认真对待学习,定期制定计划,并按照计划执行。
2. 孤立学习:孤立学习是指没有与其他人交流学习的经验。
这种学习方式容易导致信息的狭窄和知识的局限。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加入学习小组或参加讨论会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3. 重点记忆:有些人喜欢重点记忆而不关注理解学习的内容。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缺乏深入的思考,而且容易忘记。
相反,学习者应该想办法将所学的内容与真实的经验结合起来,并理解学习的内容。
4. 草率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人总是匆忙结束,最终导致学习的质量大幅下降。
要克服这种习惯,学习者应该注意每个步骤,并在每个阶段进行适当的复习。
5. 影响学习的因素:如果你的学习环境有噪音或干扰,那么你的学习效果会大幅降低。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来学习,并确保没有干扰。
6. 精细策略:有些学生会在学习时分心。
这种行为会干扰他们的注意力,使学习效果降低。
要改正这个问题,学习者需要集中注意力,制定一个相应的策略,避免外部干扰。
7. 记忆方法不当:有些学生使用错误的记忆方法,比如不透彻、部分地掌握一些概念和知识点。
这种学习方法不仅影响学习效率,而且容易导致混淆和失误。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采取正确的记忆策略,例如讲解、批判性思维和讨论等方法。
8. 焦虑:有些学生会因为学习不善而感到焦虑。
这种行为会干扰学习效果,并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要解决这个问题,学习者应该花时间进行深入的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避免焦虑情绪。
9. 粗心大意: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细致和耐心,容易出现小错误。
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容易导致失分。
九种使课堂无效的教学语言上的失误(以供教师引以为戒)
九种使课堂无效的教学语言上的失误(以供教师引以为戒)九种使课堂无效的教学语言上的失误(以供教师引以为戒)1、不等学生坐好就开讲有的教师看似“惜时如金”,离上课铃响还有近两分钟,就匆匆忙忙地登上了讲台,在师生互致问好后,学生显然还没有坐好,教室里还响着挪动凳子和翻找课本的嘈杂的声音,教师的课已经开讲了。
教师的导课就在接踵而至的上课铃声中过去了。
学生没有被教师的导课内容所吸引,也就不明白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上课铃声是提醒学生集中精力正式开始上课的信号,代表着学生课前准备的终结。
但在铃响前上课,学生坐不好就仓促上课容易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惶恐不安和行为上的忙乱,不利于学生尽快进入学习,也使教师精心准备和设计的精彩导课语言无的放矢,这将严重影响课堂的效果,可评价为“出师不利”。
2、没等学生理解就提问教师在讲完新知识后,没有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就马上提出问题。
不等学生听清问题、没有留出消化理解的时间就急于让学生回答,是无效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
如果学生听不清要求,听不懂提出的问题,或没来得及对已有知识进行信息的整合与提取,就起不到教师提问应有的检查、反馈、矫正的作用。
与其如此无效地“争分夺秒”,倒不如学会耐心地等待。
等待可以让学生厘清自己的思路、减少焦虑,等待可以催化学生的思维,厘清表达语言的逻辑性;等待可以使课堂更和谐、高效。
3、发出无效的任务分配指令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通常会向学生发出这样的指令:“下面开始小组讨论。
”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前后左右的几个同学簇拥在一起,热热闹闹地讲了起来,有的人讨论问题,有的人借机闲聊,一时间嘈杂声四起。
这时教师或者是在一边站着一动不动,或者是翻书看教案,或者是找一个凳子坐下来休息,或者是象征性地在班里转一圈。
有的时候,学生的讨论可能已经偏离主题了;可能由于理解不到位,学生根本无从讨论;可能由于操作失误,导致学生无法讨论等。
如此的小组讨论,成了一种对课堂的“装饰”,教师认为有了讨论就是新课改的课堂,并不在意学生是否真的在讨论;讨论是否深入、有效;不在意问题是否真的得到较好的解决。
无效或低效教学的七种表现
无效或低效教学的七种表现无效或低效教学的七种表现一、什么是无效或低效教学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钩,从而导致效率极低甚至是零的教学,叫低效或无效教学。
低效或无效教学都严重影响了师生双方的动机水平和身心健康。
二、无效或低效教学的种种表现就共性问题讲七个方面的表现1、多媒体课件的无效或低效今天,黑板加粉笔加教材的教学方式在一些人眼里已成了落伍的代名词。
多媒体这种集声音、颜色、图像、动画于一体的高科技技术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的确,多媒体课件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极大程度的满足了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它以其本身的生动性、直观性、高效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它的辅助作用我不否认。
可是,我们有时使用是不当的,不能让它代替教学,尤其是语文和数学教学,不能偏离语言文字的感悟,不能偏离数学运算的过程,削弱学生注意力,替代学生的思维和想象,降低教师个人魅力。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内容庞杂。
老师使用多媒体课件时,课堂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一举手、一投足,都用声像来配合。
为了追求趣味性,课件过分花哨,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每播放一支曲子,闪现一个画面,学生都要新奇好几十秒。
有时,课件中还选用一些毫不相关的背景图片,或不时跳出几个卡通人物。
可以想象,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会自然的将他们的注意力分散到热闹的场景上。
现在的语文课堂,朗读有音频,指导写字有动画过程,想象有情景再现,老师的个人素质难以展现。
其实,对学生来说,老师的示范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一笔好字,会使学生注意自己的书写;抑扬顿挫的朗读,会面对面激发学生饱满的激情;入情入理的引导,会使学生打开想象的翅膀。
关注无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注无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一、引言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活动,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一些无效的教学行为,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关注无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
二、无效教学行为的表现1.死记硬背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过分强调死记硬背,让学生大量记忆冗长的知识内容,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这种无效教学行为不利于学生的知识整合和应用,容易造成知识碎片化。
2.讲解式教学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解知识点,让学生成为被动接受者。
这种无效教学行为容易导致学生的兴趣丧失,学习动力下降。
3.不善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有些教师在课堂上缺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不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
4.不合理的考试评价有些教师在考试评价上偏向于死记硬背和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5.对学生的指导不够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够重视,没有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并给予指导。
这种无效教学行为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下降。
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1.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和规律,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记忆。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式教学、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动机,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4.改变考试评价方式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应试型考试评价方式,注重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让学生全面发展。
5.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并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关注无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育工作者始终要关注的问题。
只有通过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生上课十不准
一、上课十不准
1、不准上课时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2、不准上课时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3、不准上课时趴在桌上无所事事;
4、不准上课时偷吃零食乱扔垃圾;
5、不准上课时互借物品读写与课无关;
6、不准上课时起哄喊叫接老师下语搅乱课堂秩序;
7、不准上课时私跑卫生间影响课堂教学秩序;
8、不准上课时会客,私跑教室、办公室;
9、不准上课时,拒绝接受老师批评、顶撞老师;
10、不准上课时迟到、早退、旷课、逃课。
二、校园十禁止
1、禁止染、烫、拉、留长发,穿拖鞋,着奇装异服;
2、禁止带手机、MP
3、MP4,耳坠等贵重首饰;
3、禁止随便乱扔乱放,随意乱动用电设施;
4、禁止相互起哄,追逐打闹,乱喊乱叫;
5、禁止攀摘花木,翻越院墙,恶意损坏公共财产;
6、禁止零食、餐饮食品包装物乱扔教室和环境卫生包干区;
7、禁止课间休息时间私跑校外,私进办公室;
8、禁止私拿他人物品,有借不还;
9、禁止不按秩序排队乘车、抢座、就餐;
10、禁止出口脏话,动手打人,伤害他人自尊。
根据班级考核细则,全学期满分400分。
违者思品考核每条视情节扣1—5分,以上未列入的以班级管理细则为参考依据,情节严重者报班主任。
扣分记录载入同学档案,与学生期末考核同步。
低效教学的十种表现
低效教学的十种表现轻负高质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在于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旨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促动学生全面发展。
不过,眼下一些“无效和低效”的课堂教学行为,从一定水准上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作者认为,随着新课改向纵深推动,教师理应科学理解有效教学的真谛与内涵,在教学实践中避免出现十种异型课堂。
一是浮光掠影型课堂。
教学重点突出、难点明晰,这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它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
但有的课堂教学如“雨过地皮湿”,没有明确的教学重点,也缺少明晰的教学难点,其主要表现有:课堂教学目标模糊,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平均用力,对教学重点讲解不深入,对知识难点讲授不透彻,学生感受不明显、印象不深刻,课堂教学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对教学内容的钻研不深入,对知识点缺乏全面、系统理解和有效整合,另一方面在于对学生的研究不深入,对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缺乏有效把握。
所以,唯有系统分析教材的知识点,唯有充分把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智力特点,才能综合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才能集中精力把重点和难点讲清楚、讲透彻。
二是跑冒滴漏型课堂。
完美的课堂首先在于它的完整性,在于它既有巧妙的预设安排,又有自然的生成过程。
但实际教学中,有些课堂并非如此:有的虽有精巧的教学设计,但讲课时却背离初衷,甚至背离了应有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时有跑题、偏题、离题的现象;有的对学生学习包办代替,甚至把自己的思维当成学生的思维,把自己的思想当成学生的思想;有的违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知识点过于零散、不系统,知识讲授不连贯、跳跃性大,既不符合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性,也不符合学生的理解过程和智力发展规律,学生学习缺少必要的台阶,也缺乏应有的基础;有的教学缺乏条理性、顺畅性,有时少了环节、忘了细节,有时漏了知识点、丢了教学点,要么挂一漏万,要么顾此失彼,不能做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时有杂乱无章、支离破碎之感。
课堂违纪行为实例
课堂违纪行为实例摘要:1.引言2.课堂违纪行为的实例2.1 不认真听讲2.2 讲话或打扰他人2.3 使用电子设备2.4 迟到早退2.5 其他行为3.课堂违纪行为的影响4.结论正文:【引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
然而,在课堂上,总会有一些学生出现违纪行为,影响教学秩序,甚至干扰到其他同学的学习。
本文将列举一些常见的课堂违纪行为实例,并分析这些行为可能带来的影响。
【课堂违纪行为的实例】2.1 不认真听讲在课堂上,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的情况,导致不能有效地吸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这种行为不仅会影响到学生自身的学习成绩,还可能对周围同学产生不良影响。
2.2 讲话或打扰他人在课堂上,有些学生可能会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甚至大声喧哗,打扰到教师上课和其他同学的学习。
这种行为不仅会破坏课堂氛围,还会影响到教学质量。
2.3 使用电子设备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手中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
在课堂上,有些学生可能会使用手机、平板等设备玩游戏、看视频等,导致注意力分散,无法专心听讲。
2.4 迟到早退在课堂上,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迟到、早退的情况。
这种行为不仅会打断教师的教学进程,还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效果。
2.5 其他行为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课堂违纪行为,还有其他一些行为,如吃东西、做自己的事情等,这些行为同样会影响到课堂秩序和学习效果。
【课堂违纪行为的影响】课堂违纪行为不仅会影响到学生自身的学习成绩,还会对整个课堂氛围和教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长期的课堂违纪行为可能导致学生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甚至影响到学生的品行和未来的发展。
【结论】课堂违纪行为对教育教学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堂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18种无效课堂提问
18种无效课堂提问目前新课改中无论是哪种形式的交流都需要通过问题得以实现,问题应该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课堂提问愈显重要,必须设计合理有效的问题,加强对问题的科学组织。
但经过调研,我们发现,课堂提问至少存在十几种低效或无效提问:1.“虚假问题”、“表演性提问”比较多,所提的问题没有多少思维容量,通常在课堂上使用诸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语言,只追求课堂热闹,造成课堂上的“虚假繁荣”,却根本无任何教学效果;2.有的老师先把学生喊起来再提出问题,结果只有这一个学生认真思考,其他学生做旁观者;3.回答问题的学生声音过小,或者语速过快,或者模糊不清,其他同学根本听不清楚,教师也注意不到不加以提示;4.学生回答问题照本宣科,只是读一读教科书上的有关文字,对学习的内容根本没有理解,更谈不上掌握,结果也得到了默许甚至廉价的表扬;5.提问过少或过繁;6.教师不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对思维的火花视而不见,听不出知识和思维的含量;7.控制问题的答案,对学生答案缺乏分析,没有思维指导和知识补充,所提问的学生只是标准答案的附庸;8.只提问少数优秀学生,偏爱造成课堂机会的不公正,久而久之使后进学生感到被冷落,心生嫌怨,失去信心;9.给予消极的反馈,甚至讽刺挖苦学生,貌似严格,实际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甚至自尊心;10一概给与“对对对”“好好好”的虚假反馈,貌似积极鼓励,实际是无原则的迁就,不合科学;11.只顾教师自己提问题,忽视学生的问题,对课堂随机出现的问题视若罔闻;12.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没有评价,或者评价失准,丢掉了课堂提问的教育功能等等;13、教师所提问题缺乏科学设计,没有预设,老师的提问没有一定的深度、难度,价值不大,随意生成一些不太符合课程要求的无效问题;14、各个问题之间缺乏内在联系,问题之间的推进或者冗长迟缓,或者泛泛而过,水过地皮湿,时间、速度、教师的点拨等控制均处在随意中,量度和效度均存在问题;15、问题的整体缺乏布局,没有课堂主线,没有整体思路,问题基本属于高三练习式样的,讲完一个过一个,讲到哪里算哪里,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明确的印象深刻的问题;16、学生问题之间缺乏碰撞和交流,知识、思维的整合和调动不够,教师缺乏课堂控制的艺术;17、课堂提问局限于口头交流,没有笔头落实,学生学习的落实存在问题,时间长了就会使学生眼高手低,表面上思维活跃,可在笔头落实上存在不足;18、问题不能让学生学会思考,不告诉学生对一个问题,必须经过思考方能动口动手(本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我不喜欢问题一提出来就举手的人,喜欢想一想,想好了再说的人。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无效劳动10种表现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无效劳动10种表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也是难点,更是教师追求的境界。
什么是效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就是40分钟课堂真正完成的教学任务。
有专家调查发现,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无效劳动大约占50%,这一调查结果虽然有些夸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无效劳动的现象普遍存在。
最近,笔者到基层学校调研,在听课中发现一些问题,现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无效劳动现象做一简要述评。
1.零敲碎打的提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略加思考后予以回答,这是教师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可是,有的教师将好端端的整体性课文掰碎提问,以多取胜。
他们提的多是表层的问题,字面内容十分浅显,提的问题均是课文的前半句,让学生答后半句,学生随着课文一串就答对了。
例如《乌鸦喝水》一课,教师问:“乌鸦看见了什么?”学生回答:“瓶子。
”“瓶子里有什么?”教师又问。
学生回答:“水。
”教师问:“水多不多?”“不多。
”学生回答。
“瓶口怎么样?”“小。
”“喝着没有?”“没有。
”……这样的提问,越问越窄,教师用问题牵着学生走,无需动脑,平淡乏味,犹如嚼蜡,课堂气氛怎能不沉闷?好的课堂提问,能揣摩学生难于领会的问题,抓住关键之处,要言不烦,相机诱导,不仅可以启发学生领会教学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繁琐无聊的对话对话亦称问答,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一种互动性行为,它由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两个主要的环节构成,在这两个环节中,问题是师生互动行为的焦点。
问题主要由三个要素构成。
第一是给定。
“给定”是指呈现出来的,已经明确知道的,关于问题的各种条件的指述。
第二是目标。
“目标”是指对问题结论的明确描述,即问题要求的答案。
第三是差距。
“差距”是指问题的给定与目标之间直接或间接的距离。
人们必须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才能找到答案,从而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行为负面清单
课堂教学行为负面清单
学院为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实效性,结合正在开展的群众满意度调查活动,针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列出了负面清单。
具体内容如下:
一、不备课就上课。
二、在校期间不讲普通话,用方言与学生交流。
三、汉字书写不规范。
四、穿着不合宜(拖鞋、背心、短裤等)。
五、没有执行候课制度,上课迟到。
六、擅自离开教室做私事。
七、不到下课时间提前离开教室(早退)。
八、拖堂,影响学生课间休息。
九、上课接打电话或玩手机。
十、坐着讲课。
十一、酒后上课。
十二、上课期间将学生赶出教室或因迟到将学生拒之门外,随意停学生的课。
十三、课堂上播放与教学无关的视频。
十四、未经教务处批准、登记擅自调课。
十五、个别学生违纪,全班学生停课挨批。
十六、利用教师身份,在课堂上向学生宣传和教授违背有关政策和法规的内容或者对社会不满的牢骚以及道听途说的网上传言。
十七、课堂上过多关注优等生,对于学困生缺乏关注。
十八、室外课“放羊”式教学或者让学生自由活动(需要自学时,教师必须提出自学要求并进行指导),致使学生脱离老师视线。
十九、上课期间截留学生在办公室或其它地点写作业或帮老师做其它事情。
二十、上(下)课师生不相互问候。
学校组织全体教师逐条进行解读和学习,同时强调,教师要严于律己,照章办事,遵循教育规律,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教务处要严格督查考核,发现问题,限时整改。
课堂教学行为负面清单,从制度层面上管理和规范教师行为,使学院管理更规范,使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更具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种失误让课堂无效
杨大梅反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体现“教”的有效性,更体现“学”的有效
性。
然而,在常态教学中,“教师苦教、学生苦学”,音乐课堂教学还如从前一样——单调、枯燥、繁琐与压抑,学生的音乐素养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提高。
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应该重视起这个问题: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使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
现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
在音乐课堂上,他们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老师。
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一环节,积极主动地做他们的朋友,要让他们感到教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有效的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就会由被动变主动,由死记硬背到灵活运用,由乏味变趣味,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教师积极引导和教学艺术是分不开的,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用教育的艺术把学生的兴趣引向音乐的学习领域。
小学音乐教学往往是由音乐知识、学唱歌曲,音乐游戏中,唱游表演,乐曲等若干环节优化组合而成,而每位学生的音乐天赋、能力,都有差异,有的学生唱歌条件好些,有的则舞蹈好些,教师要能注意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关注学生的一切表现,随时随地发现,挖掘他们的优点,给学生适时适地的鼓励、评价。
那么有时侯,看似平常普通但确实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语言,可以有效地起到传授知识、表达思想、唤醒学生潜能的重要作用。
学生在课堂中从老师的及时评价中得到满足、自信和鼓舞,继而不断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