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感应()(初中 物理教案)
电磁感应的应用初三物理教案设计
电磁感应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许多现代技术的基石之一。
初中物理课程中,电磁感应是一个重要的章节,也是学生掌握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电磁感应的应用,并设计一节关于电磁感应应用的初三物理教案。
一、电磁感应的应用1.发电机:显然,电力公司的发电机是电磁感应的应用之一。
发电机工作的原理就是利用磁场和导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现象,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发电机中常用的磁铁可以在转子中旋转,与固定磁极之间的磁场变化就会在绕组中引起电流的涌动。
2.电动机:与发电机相反,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
电动机中也利用了电磁感应的原理。
利用电磁感应出现的磁场,将绕组中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驱动机械运转。
3.变压器:变压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力设备,常用于电压的升降。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也是利用了电磁感应。
通过两个磁铁共同作用于绕组,实现电压的升降,从而实现电能的传输和分配。
4.感应炉:感应炉是一种使用电磁感应加热材料的装置。
在感应炉中,高频电流通过线圈中的导体,产生交变电磁场。
当这个电磁场在物质中通过时,就会产生涡流和焦耳热。
这种效应可以用于工业加热或冶炼。
5.磁悬浮列车:磁悬浮列车是一种现代高速列车,它通过利用磁悬浮技术实现高速运行。
这种技术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通过磁场的相互作用抵消了内部摩擦,使得列车能够平稳地行驶。
6.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医学影像技术,利用了核磁共振的原理。
这种技术利用超导磁共振体中的强磁场,使得在体内的原子核发生共振。
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信号可以被用来绘制人体或动物的各种解剖结构的图像。
二、设计教案上述应用只是电磁感应应用的一小部分,但也足以说明电磁感应在现代技术中的重要性。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个概念,我们设计了一节关于电磁感应应用的初三物理教案。
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a.了解电磁感应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b.了解电磁感应在发电、变压、电动机、感应炉、磁共振成像、磁悬浮列车等方面的具体应用;c.了解电磁感应的实用性和现代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电磁感应教案
电磁感应教案电磁感应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电磁感应的定义及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
2.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3.能够运用电磁感应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右手定则等。
2.电磁感应的应用: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重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右手定则的应用。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投影仪和PPT课件。
2.实验器材:电磁感应实验箱、电源、线圈等。
3.教学视频: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视频。
五、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电流产生磁场的相关知识。
2.教学策略:通过实验演示、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3.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并总结规律。
六、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o故事导入:讲述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背景和过程。
o问题导入:提出“为什么通电的线圈会有吸引力?”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讲授新课(40分钟):o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电磁感应现象,并讲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的概念和应用。
o通过PPT展示,详细解释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3.巩固练习(15分钟):o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并组织小组讨论。
4.归纳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回顾重点和难点。
七、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测验、观察学生的回答情况等方式进行评价。
2.为学生提供反馈,针对不同情况给予建议和指导,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电磁感应教学设计【优秀5篇】
电磁感应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当怎么写呢?下面是我辛苦为大家带来的电磁感应教学设计【优秀5篇】,盼望可以启发、关心到大家。
电磁感应篇一(一)教学目的1.知道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2.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3.培育同学观看试验的力量和从试验事实中归纳、概括物理概念与规律的力量。
(二)教具蹄形磁铁4~6块,漆包线,演示用电流计,导线若干,开关一只。
(三)教学过程1.由试验引入新课重做奥斯特试验,请同学们观看后回答:此试验称为什么试验?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奥斯特试验。
说明电流四周能产生磁场)进一步启发引入新课:奥斯特试验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说明电可以生磁,那么,我们可不行以反过来进行逆向思考:磁能否生电呢?怎样才能使磁生电呢?下面我们就沿着这个猜想来设计试验,进行探究讨论。
2.进行新课(1)通过试验讨论现象板书:〈一、试验目的:探究磁能否生电,怎样使磁生电。
〉提问:依据试验目的,本试验应选择哪些试验器材?为什么?师生争论认同:依据讨论的对象,需要有磁体和导线;检验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需要有电流表;掌握电路必需有开关。
老师展现以上试验器材,留意让同学弄清蹄形磁铁的N、S极和磁感线的方向,然后按课本图12—1的装置安装好(直导线先不要放在磁场内)。
进一步提问:如何做试验?其步骤又怎样呢?我们先做如下设想:电能生磁,反过来,我们可以把导体放在磁场里观看是否产生电流。
那么导体应怎样放在磁场中呢?是平放?竖放?斜放?导体在磁场中是静止?还是运动?怎样运动?磁场的强弱对试验有没有影响?下面我们依次对这几种状况逐一进行试验,探究在什么条件下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流。
用小黑板或幻灯出示观看演示试验的记录表格。
老师按试验步骤进行演示,同学认真观看,每完成一个试验步骤后,请同学将观看结果填写在上面表格里。
试验完毕,提出下列问题让同学思索:上述试验说明磁能生电吗?(能)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产生磁生电现象?(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或斜着运动时)为什么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斜着运动时能产生感应电流呢?(师生争论分析:左右、斜着运动时切割磁感线。
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电磁感应现象教案教案:电磁感应现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电磁感应的概念,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与热情。
【教学重点】1.理解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
2.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和运用。
【教学难点】1.理解电磁感应的物理原理。
2.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学生举例说明电磁感应的现象。
例如,当手机靠近扬声器时会发出噪音;当车速超过电子眼的设定速度时,电子眼会发出警报。
2.老师再举一些例如电动车充电、发电机发电的实例,引出电磁感应的概念。
二、学习与讲解(20分钟)1.讲解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通过变化磁通量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称为电磁感应。
引导学生理解磁感线、磁通量和磁通量变化的概念。
2.示意图法引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磁通量变化时,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
介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式:ε=-ΔΦ/Δt。
3.通过示例演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例如,当磁场中的电导线快速移动时,通过该电导线所围成的面积会发生变化,从而引发感应电动势。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小组实验:选取两个小组进行实验操作,以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实验材料包括一个线圈、一个永磁铁和一个挤压发电机。
2.实验步骤:a.小组A通过在挤压发电机中运动永磁铁的方式改变磁场强度。
b.小组B通过改变线圈的面积来改变磁通量。
3.实验记录:记录两个小组实验的结果,并通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1.学生交流实验结果,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何种因素有关。
2.引导学生总结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基本内容。
3.提问:电磁感应的应用有哪些?4.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报告,并得出实验结论。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提醒学生注意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变压器、感应电炉等。
用实验理解电磁感应初中二年级物理教案
用实验理解电磁感应初中二年级物理教案引言:电磁感应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解释了电磁现象中的许多现象。
通过实验来理解电磁感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本教案将介绍一些适合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实验,帮助他们通过实践来认识和理解电磁感应。
实验一:用磁铁产生电流目标:观察在磁铁靠近线圈时是否会在线圈中产生电流。
材料:磁铁、线圈、铜导线、六伏特电池、电灯泡、开关。
步骤:1. 将导线的一端连接到电灯泡的底座上,另一端连接到电池的正极。
2. 将线圈放在磁铁的附近,打开开关。
3. 观察电灯泡是否亮起。
4. 分别尝试将磁铁的南极和北极靠近线圈,观察电灯泡的亮灭情况。
实验结果:当磁铁靠近线圈时,电灯泡会亮起。
无论磁铁的南极还是北极靠近线圈,电灯泡的亮度都相同。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一,我们可以观察到磁铁靠近线圈时,电流在线圈中产生。
这是因为磁场与线圈之间会相互作用,产生电磁感应现象。
当磁铁靠近线圈时,磁场的变化会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使电灯泡亮起。
实验二:利用电磁感应制造电磁铁目标:通过电磁感应制造一个简单的电磁铁。
材料:螺线管、铜导线、干电池、铁钉、开关。
步骤:1. 将一根铜导线绕在螺线管上,形成一个线圈。
2. 将线圈两端分别连接到开关的两个触点上。
3. 将一个铁钉放在线圈中心,在触点上接入干电池。
4. 打开开关,观察铁钉是否变为磁性。
实验结果:当打开开关时,观察到铁钉变为磁性,可以吸附其他铁质物品。
实验分析:实验二中,通过电磁感应现象,线圈中产生电流,形成磁场。
这个磁场会使铁钉变为磁性,因为铁钉本身属于铁质物品,对磁场具有吸引力。
通过实验二,我们可以认识到电磁感应的应用,如制造电磁铁等。
实验三:利用电磁感应实现能量转换目标:观察电磁感应的原理,实现能量的转换。
材料:铜线圈、磁铁、发光二极管(LED)、电池、开关。
步骤:1. 将铜线圈连接到LED的两端,LED的长脚连接到线圈的一端,短脚连接到线圈的另一端。
电磁感应教学设计(优秀8篇)
电磁感应教学设计(优秀8篇)电磁感应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磁通量的定义,公式的适用条件,会用这一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什么是。
3、理解“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4、知道能量守恒定律依然适用于。
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学生认识“从个性中发现共性,再从共性中理解个性,从现象认识本质以及事物有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建议关于的教学分析1.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②当磁体相对静止的闭合电路运动时,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③当磁体和闭合电路都保持静止,而使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时,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其实上述①、②两种情况均可归结为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所以,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3.中的能量守恒中产生的电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或者是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或者是电能在不同电路中的转移,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教法建议1、课本中得出结论后的思考与讨论,是一个进一步启发学生手脑并用、独立思考,全面认识的题目,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本节课文的最后分析了两种情况下中的能量转化,这不但能从能量的观点让学生对电磁感应有明确的认识,而且进一步强化了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意义。
有条件的,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自行分析,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本节的教学重点,而正确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由于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接触过相关的,因此在讲解电流的产生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现象的认识,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设计来引导实验的进行,例如:对实验数据表格的设计以及相关问题的探讨,让学生明白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物理教案-电磁感应现象
物理教案-电磁感应现象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形式和应用;3.理解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磁铁、线圈、电池、导线等;2.教学资料:电磁感应实验记录表、电磁感应原理图等;3.课堂环境:保证教室内安静和黑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出示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际应用,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学生是否了解电磁感应现象。
2. 探究实验(20分钟)教师将磁铁和线圈放在一起,并给线圈接通电源,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然后,教师将线圈移动,观察实验现象的变化,并记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当线圈在磁场中移动时,为什么会有感应电流产生?这是怎么发生的?学生们可以自由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规律。
3. 理论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形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并给出表达式。
教师对公式进行详细解释,让学生理解每个变量的含义。
4. 应用拓展(20分钟)教师将教学实践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提供一些应用场景,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电磁感应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举例讲解电动发电机的原理和工作过程,以及电磁感应在发电中的应用。
学生也可以自由思考并展示其他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5. 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重点回顾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应用。
教师可以再次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四、课后作业1.阅读相关教材,进一步加深对电磁感应的理解;2.思考并记录其他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并写一个小结。
五、教学延伸1.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进一步加深对电磁感应现象和定律的理解;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电磁感应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进行展示。
以上是一节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物理教案,通过实验探究、理论讲解和应用拓展的方式,使学生全面了解电磁感应的概念、定律和应用。
初中物理《电磁感应》教案
初中物理《电磁感应》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以及安培环路定理的应用。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电磁感应现象。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教学实验器材、教学实验设计。
2. 学生准备:教科书、笔记本、实验记录本。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简洁明了的实例引出电磁感应的概念,并与学生交流相关经验。
2. 理论讲解:以课件为辅助,详细介绍电磁感应的原理和相关定律,包括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安培环路定理。
3.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电磁感应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实验设计:分组进行小组实验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原理设计一项能够验证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并记录实验步骤和结果。
5. 分组展示:每个小组轮流展示自己的实验设计,并与全班讨论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6. 练巩固:进行一些例题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安培环路定理的应用。
7. 总结: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电磁感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题目的作业,巩固学生对电磁感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
1. 实验报告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电磁感应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实验设计的能力以及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能力,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初中物理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初中物理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
教学内容: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
教学目标:
1.理解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掌握静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及磁通量的概念。
2.掌握电磁感应定律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能运用它们解决相关问题
3.了解电磁感应的应用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二、教学方法
1.讲解结合实例,使学生容易理解。
2.实验结合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
1.由学生回顾并介绍电磁现象。
2.对比磁场与电场的不同点,引入电磁感应。
3.教师讲解磁通量和磁感应强度等概念,并进行探究活动。
4.了解电磁感应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含义和是何时被发现的。
5.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电磁感应的理解,进行实验探究,验证电磁感应定律。
6.掌握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电磁感应的含义及其意义
2.掌握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应用。
3.实验的安全措施及实验报告的撰写。
五、教学效果检查及评估
1.通过课堂演示及探究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评估
2.实验及其报告成绩占教育评估的20%。
3.分析结果和评价教学质量,以达到教学的优化。
六、教学设计思路
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的重要阶段。
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了解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应用。
因此,本教学方案旨在使学生掌握电磁感应原理及其应用,同时培养他们实验操作与报告撰写的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探究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知识的积累,以达到优化教学质量的目的。
初中物理感应原理教案
初中物理感应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和原理。
2. 电磁感应现象的特点和应用。
3. 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和方向。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电流的形成和磁场的作用,引出电磁感应现象。
2. 新课讲解: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原理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
3. 实验演示:进行电磁感应实验,让学生亲眼观察感应电流的产生和变化,加深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
4.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感应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5. 知识拓展: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 课堂小结:总结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特点和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知识。
2. 实验法:进行电磁感应实验,让学生亲眼观察和体验感应电流的产生。
3. 讨论法:分组进行实验,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意识。
4. 实例分析法: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3.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知识掌握。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初中物理教材。
2. 实验器材:感应实验装置、电流表、导线、磁铁等。
3. 多媒体教学:利用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设备,进行图文并茂的教学。
七、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
2. 教学环节:导入、新课讲解、实验演示、学生实验、知识拓展、课堂小结。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特点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实验技能。
物理电磁感应教案
物理电磁感应教案物理电磁感应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物理电磁感应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物理电磁感应教案1一、教学任务分析电磁感应现象是在初中学过的电磁现象和高中学过的电场、磁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电与磁的关系,也为后面学习电磁波打下基础。
以实验创设情景,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引入学习电磁感应现象,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找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用现代技术手段“DIS 实验”来测定微弱的地磁场磁通量变化产生的感应电流,使学生感受现代技术的重要作用。
通过“历史回眸”,介绍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领略科学家的献身精神,懂得学习、继承、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在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时,使学生感受猜想、假设、实验、比较、归纳等科学方法,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在学习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时,体验科学家在探究真理过程中的献身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2)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学会用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解释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关电磁感应的探究实验,感受猜想、假设、实验、比较、归纳等科学方法在得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实验,体验乐于科学探究的情感。
(2)通过介绍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领略科学家在探究真理过程中的献身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和难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四、教学资源1、器材(1)演示实验:①电源、导线、小磁针、投影仪。
②10米左右长的电线、导线、小磁针、投影仪。
(2)学生实验:①条形磁铁、灵敏电流计、线圈。
②灵敏电流计、原线圈、副线圈、电键、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③DIS实验:微电流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环形实验线圈。
初中物理课程教案:电磁感应原理
初中物理课程教案:电磁感应原理一、课程主题电磁感应原理二、课程简介本课程将介绍电磁感应原理的基本概念,如什么是电磁感应,它的应用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本课程还将涵盖关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并带领学生去实验室进行简单的实验。
三、课程目标1. 理解物理学中的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
2. 能够应用电磁感应的知识来分析一些简单的问题。
3. 能够使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一些与电磁感应有关的问题。
4. 在实验室中运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简单的实验。
四、教学材料PPT、黑板、实验器材五、教学流程1. 导入教师可以以引人入胜的视频、图片、实物等方式展示电磁感应现象,让学生初步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
2. 概念介绍教师应先通过PPT展示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什么是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的应用,以及探讨一些与电磁感应有关的日常现象。
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讲解教师需要在黑板或PPT上详细地让学生看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公式,然后解释公式所代表的含义,特别是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和大小的问题。
最好是让学生记下公式,以备后续的计算。
4.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学生对电磁感应原理的理解,教师可以在实验室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例如通过拖曳磁铁穿过线圈产生电流等等,然后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5. 总结在整个课程的最后,教师回过头来让学生回忆所学习的课程,然后进一步概括电磁感应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最后,教师对学生关于在日常生活中的电磁感应应用的展望。
六、课程评估1. 在实验室里,考察学生能否正确操作器材并测量数据。
2. 考察学生对于电磁感应的概念理解是否准确。
3. 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解释电磁感应实例,是否能够独立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进行题目解析。
七、教学后记在教学此课程之前,老师要充分了解电磁感应原理,精心准备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和交流,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电磁感应原理。
最后,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管理和测试,以便及时发现并提供帮助,确保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
初中物理实验电磁感应的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电磁感应的实验教案实验目的:通过设计一系列实验,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电磁感应是指当导体相对于磁场发生运动或磁场的强度改变时,在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使得通过导体的电流产生磁场,从而与磁场的改变相抵抗。
实验材料:- 张贴在黑板上的磁铁- U形线圈- 直流电源- 电流表- 电炉实验一:磁场对导体的感应实验步骤:1. 将强磁铁垂直于地面放置在黑板上,并固定。
2. 将一根绝缘铜线通过U形线圈中,并将两端与直流电源相连。
3. 将电炉插入地线孔中,接通电源,使电流通过线圈。
4. 观察磁铁表面是否出现磁场线的聚集现象。
实验二:线圈运动对电磁感应的影响实验步骤:1. 将U形线圈固定在水平框架上,并使其能够自由旋转。
2. 将强磁铁放置在线圈外部。
3. 通过滑轮及绳子的方式,将一侧的线圈与一重物相连。
4. 使线圈自由下落,观察磁铁上是否出现磁场线的聚集现象。
实验三:磁场的移动对电磁感应的影响实验步骤:1. 将强磁铁放置在直流电源旁边,并将磁铁固定在滑轨上。
2. 将U形线圈的一侧固定在滑轨上,并连接电流表。
3. 以适当的速度将磁铁沿滑轨移动,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实验四:电磁感应的应用实验步骤:1. 将强磁铁及U形线圈固定在实验台上。
2. 将一个小灯泡与U形线圈连接,并通过直流电源使电流通过线圈。
3. 将磁铁靠近或远离线圈,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实验五:电磁感应的应用之电磁铁实验步骤:1. 将U形线圈与电池相连,并将两端的线圈固定在实验台上。
2. 将一小块铁棒放置在线圈内部,并使线圈通电。
3. 观察铁棒是否被线圈产生的磁场吸引。
实验六:电磁感应的应用之感应电动机实验步骤:1. 将U形线圈固定在实验台上,线圈两端与直流电源相连。
2. 将一个基座与风扇叶片相连,并放置在线圈的附近。
3. 启动风扇并调整电流的大小,观察风扇叶片是否旋转。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触电及其他伤害。
初中物理电磁教案
初中物理电磁教案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磁感应现象,能描述电磁感应的基本过程。
(2)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能运用该定律分析简单问题。
(3)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能解释发电机如何产生电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电磁感应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磁感应定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3)分析发电机工作原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电磁感应现象,激发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2. 难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1. 电磁感应现象(1)奥斯特实验:介绍奥斯特实验,让学生了解电能生磁的现象。
(2)法拉第实验:介绍法拉第实验,让学生观察电磁感应现象。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定律表述:介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
(2)定律应用: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问题。
3. 发电机工作原理(1)介绍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2)分析发电机如何产生电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奥斯特实验,引导学生认识电能生磁的现象。
2. 新课:介绍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让学生观察电磁感应现象。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学会运用该定律分析问题。
3. 应用:讲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发电机如何产生电能。
4.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在课堂外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拓展1. 电磁感应现象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2. 发电机的种类和发展历程。
初中物理感应灯教案人教版
初中物理感应灯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知道感应灯的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
2. 感应灯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1. 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
2. 感应灯的设计与制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一个正在工作的感应灯,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感应灯是如何工作的吗?”1.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感应灯的工作原理。
”2. 自主学习2.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和感应灯的工作原理。
2.2 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教师检查并解答疑问。
3. 课堂讲解3.1 教师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和感应灯的工作原理。
3.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4. 动手实践4.1 教师出示实验器材,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4.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感应灯的工作过程。
4.3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教师检查并评价。
5. 课堂小结5.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5.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6. 作业布置6.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使学生了解了电磁感应现象和感应灯的工作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动手操作的能力。
但在课堂讲解环节,部分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辅导。
初中物理教案探索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的应用
初中物理教案探索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的应用引言:电磁感应和电磁波作为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在现代科技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教案旨在引导初中学生深入了解电磁感应和电磁波,并探索其在日常生活和科技应用中的应用。
一、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1. 讲解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电磁感应是指由于电磁场的变化而在导体中产生电场力线和导线中的电荷分布密度改变而引发的感应电动势。
简单来说,当导体处于变化的磁场中时,就会在导体两端产生感应电动势。
2. 实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
可以使用一个螺线管和一个磁铁,当磁铁靠近或远离螺线管时观察螺线管中的反应。
解释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二、电磁感应的应用1.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介绍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即通过电磁感应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同时,讲解发电机的结构和重要部件。
可以通过图示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2. 电磁感应在发电中的应用详细介绍电磁感应在发电中的应用,包括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和核能发电等。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发电厂如何利用电磁感应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发电中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问题。
三、电磁波的基本知识1. 电磁波的概念和特性介绍电磁波的概念和主要特性,包括无线传输、具有振荡和波动性质等。
通过生动的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电磁波的基本特性,如频率、波长和速度等。
2. 不同频率下的电磁波分类将电磁波按照频率进行分类,包括射线、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和γ射线等。
详细介绍每种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的特点和应用。
四、电磁波的应用1. 无线通信的原理和应用介绍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的发射、传播和接收等过程。
同时,讲解无线通信的主要应用,如无线电广播、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等。
引导学生思考无线通信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 光的现象和应用引导学生了解光的基本现象,如折射、反射和散射等。
中学物理教案电磁感应与电磁波
中学物理教案电磁感应与电磁波中学物理教案主题:电磁感应与电磁波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并能解释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2. 掌握电磁感应的数学表达式,能够解决相关的计算问题;3. 了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能够将电磁波和电磁感应联系起来;4.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提高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的原理和数学表达式;2.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与电磁波的联系及应用。
三、教学准备投影仪、电磁铁、线圈、磁铁、螺线管、振荡电路、示波器、白板、教具图示等。
四、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引入实例或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当一个导体线圈和磁铁相互接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请同学们进行讨论。
【探究】1. 实验一: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利用投影仪将相关实验图示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总结出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
2. 实验二:探究电磁感应规律设计一组实验,使用变化的磁场穿过一个线圈的方式不同,观察并记录电磁感应现象的变化。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并归纳电磁感应规律。
3. 讲解:电磁感应的数学表达式结合实验结果,讲解和推导电磁感应的数学表达式,包括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
4. 实验三:探究电磁感应的应用设计一组实验,使用螺线管接收不同频率的电磁波,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思考螺线管接收电磁波的原理,将电磁感应与电磁波联系起来。
【拓展】1. 讲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 讲解电磁波的分类,以及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3. 实例分析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无线通信、医学诊断等。
【归纳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强调电磁感应与电磁波的关系和应用,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概念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堂练习1. 根据给定的情境,完成一些电磁感应相关的计算题;2. 设计一个实验,用于验证电磁感应的产生和规律。
六、作业布置1. 预习相关内容,为下节课做好准备;2. 完成课堂练习中未完成的题目。
2024年秋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第1课时 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第1课时电磁感应现象【教学目标】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磁生电过程中能量的转化.2.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能对导体有无感应电流做出判断3.知道感应电流方向跟什么因素有关.4.经历磁生电现象,感知逆向思维.5.通过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与磁的联系,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简单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6.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妙的科学方法.7.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流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教学难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教具准备】小电动机、电源、导线、开关、电流表、线圈框、U型磁体、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 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电动机的使用,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请列举电动机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实例,并简要说明使用电动机的意义.学生讨论、回答.师电动机及其他用电器运作时,消耗大量的电能从何而来?学生积极思考.可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电能、核能→电能、光能→电能、机械能→电能.(再找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课本P138页第一自然段,然后请学生提出问题)师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电能生磁,那么逆向思维将会怎么样?生: 磁能否生电?生: 怎样能使磁生电?师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磁能否生电.【进行新课】知识点1 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师电能从何而来的,同学们做出了多样的猜测.这些猜想,人们大都变成了现实.现在我们一起重点探索一下: 机械能→电能.首先,我们再观察一下电动机的转动.要求:①同桌的二位同学合作进行;②画出电路图.生: 连接电路,电动机运转.师很好!我们观察到给电动机通电,电动机转动.反过来,想想让电动机转动(如用手转动它的轴),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学生猜想、创新.师与周围的同学说说你这样猜想的原因吧.学生议论.师对学生的猜想肯定、赞许.引导生:转动电动机的轴,可能产生电流,是因为电动机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输入机械能可能产生电能.(尝试逆向思维)对我们上述的猜想,准备通过什么方法加以验证,请用文字表达一下.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引导学生,可用电流表(耳机、喇叭)检测电流.师请把你看到的现象写在纸上,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学生文字表达、口语表达.(交流)师在这现象中,发生能的转化吗?学生思考议论:机械能→电能.师下面我们来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师大家已经知道小电动机是由一对磁体和线圈构成的.利用一只小电动机可以获得电流.那么是不是只要存在磁场和导线框,就能产生电流呢?学生猜想、议论.师为了更好地探究磁生电,我们使用课本P138页图20.5 - 1的器材装置进行试验,同学们可探索下面的问题.师请分析一下上面看到的现象,你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师把你得到的结论跟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引导: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电路中产生电流.学生体验“切割”的含义.明确:以镰刀割麦子类比,说明当导线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有一定夹角时叫切割,当运动方向与磁感线方向平行时,不切割.知识点2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和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师由于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它是根据电流能生磁逆向思维而获得的科技成就,是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10年的探索在1831年首先发现的.在这个现象中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这个发现,使人类大规模用电成了可能,开辟了电气化的时代.学生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及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如下)①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a.电路必须是闭合电路;b.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②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只改变磁场方向或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改变;若同时改变磁场方向和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则感应电流的方向不变.特别提醒:正确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①电路应该是闭合的而不是断开的,即组成电路的各个器件连接成一个电流的通路;②要有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这里要注意的是“一部分导体”(不是整个电路,去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也就是说:切割磁感线的导体一定是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还要注意的是“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所谓切割磁感线,类似于切菜,垂直地切割或斜着切割都可以.这就是说,导体的运动方向一定与磁感线成一定的角度,而不是与磁感线平行,否则无法切割磁感线.“切割磁感线运动”指的是导体与磁场的相对运动.磁场不运动,导体运动时,导体能切割磁感线,能产生感应电流;导体不运动,磁场运动,导体也能切割磁感线,同样能产生感应电流.知识拓展:影响感应电流大小的因素:①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速度越大,感应电流越大;②磁场越强,感应电流越大;③线圈匝数越多,感应电流越大.师电磁感应实现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其他形式的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吗?①请列举生活实际,讨论一下生产、生活中的电能来源.②请结合你家及你周围的情况.思考:你所在的地方可采用什么来获得电能?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结束语】同学们,我们今天研究“磁生电”的方法,和当年法拉第等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基本类同,也可以这么认为,我们重走了伟人走过的路,说明科学研究并非一件很神秘的事情,只要我们方法正确,持之以恒,我们一定也会取得成功.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的习题.1.本节课在探究“磁生电”的过程中,采用了“逆向思维”、“科学探究”等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之中,把“教学过程”转变为“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2.这节课的关键是设计并做好演示实验,要在学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的问题,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归纳、概括,培养学生从实验事实中归纳、概括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1. 电磁感应现象-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电磁感应现象-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感应现象,掌握其基本规律。
2.能够应用电磁感应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方法与现象。
2.通过电磁感应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第一课时:电磁感应现象介绍1.学习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介绍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方法和现象。
第二课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实验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第三课时:线圈中的电磁感应1.学习线圈中的电磁感应现象和其规律。
2.实验探究线圈中的电磁感应现象。
第四课时:应用电磁感应解决实际问题1.学习如何应用电磁感应解决实际问题。
2.解决课堂中或教师提供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1.听课、看图形、实验。
2.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实际操作,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听课是否认真,实验操作是否规范。
2.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作业,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和应用方法。
3.实验操作报告:观察、实验数据整理等报告要求规范,表述准确,逻辑清晰。
六、教学资源1.动态展示:PPT课件、实物展示等。
2.实验器材:线圈、磁铁等。
3.教材: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七、教学小结本课程主要介绍了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以及应用电磁感应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通过实验操作、自主探究等方式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加强学生对于物理实践的的体验,使理论知识更加具体化、直观化。
初中物理电磁感应仪器教案
初中物理电磁感应仪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和过程。
2. 掌握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原理。
3. 能够运用电磁感应现象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和过程。
2. 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1. 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和过程。
2. 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原理。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蹄形磁铁、线圈、开关、导线、电流表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电磁感应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和过程。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电磁感应现象的了解和疑问。
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和过程(15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和过程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
2. 实验演示:利用蹄形磁铁、线圈、开关、导线、电流表等实验器材,进行电磁感应实验,让学生亲眼观察和体验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过程。
3. 引导学生总结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和过程。
三、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原理(15分钟)1. 利用PPT和黑板,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 举例说明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电磁感应现象的重要性和广泛性。
四、练习和应用(15分钟)1. 让学生运用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简易的发电机等。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电磁感应现象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2. 组织学生进行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实验演示、讲解和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和过程,掌握了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原理,并能够运用电磁感应现象解释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2】如图所示,有两个同心导体圆环。内环中 通有顺时针方向的电流,外环中原来无电流。当 内环中电流逐渐增大时,外环中有无感应电流? 方向如何?
答案: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
【例3】如图,线圈A中接有如图所示电源,线圈B 有一半面积处在线圈A中,两线圈平行但不接触, 则当开关S闭和瞬间,线圈B中的感应电流的情况 是:( ) A.无感应电流 B.有沿顺时针的感应电流 C.有沿逆时针的感应电流 D.无法确定
二、楞次定律 3.楞次定律的具体应用 (1)从“阻碍磁通量变化”的角度来看,由磁通 量计算式Φ=BSsinα可知,磁通量变化ΔΦ=Φ2-Φ1 有多种形式,主要有: ①S、α不变,B改变,这时ΔΦ=ΔBSsinα ②B、α不变,S改变,这时ΔΦ=ΔSBsinα ③B、S不变,α改变,这时ΔΦ=BS(sinα2 - sinα1) 当B、S、α中有两个或三个一起变化时,就要分 别计算Φ1、Φ2,再求Φ2-Φ1了。
二、楞次定律 6.解法指导:
(b)判断闭合电路(或电路中可动部分导体)相对运动类 问题的分析策略
在电磁感应问题中,有一类综合性较强的分析判断类问题,主要 讲的是磁场中的闭合电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感应电流,而此电流又处 于磁场中,受到安培力作用,从而使闭合电路或电路中可动部分的导体 发生了运动.(如例2)对其运动趋势的分析判断可有两种思路方法:
二、楞次定律 6.解法指导: (1)楞次定律中的因果关联 楞次定律所揭示的电磁感应过程中有两个最基本 的因果联系,一是感应磁场与原磁场磁通量变化之间 的阻碍与被阻碍的关系,二是感应电流与感应磁场间 的产生和被产生的关系.抓住“阻碍”和“产生”这两 个因果关联点是应用楞次定律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
二、楞次定律 6.解法指导: (2)运用楞次定律处理问题的思路 (a)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类问题的思路 运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基本思路可归结为: “一原、二感、三电流”,即为: ①明确原磁场:弄清原磁场的方向及磁通量的变化情况 . ②确定感应磁场:即根据楞次定律中的"阻碍"原则,结 合原磁场磁通量变化情况,确定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感应 磁场的方向. ③判定电流方向:即根据感应磁场的方向,运用安培定 则判断出感应电流方向.
答案: C
【例4】 如图所示,闭合导体环固定。条形磁铁S 极向下以初速度v0沿过导体环圆心的竖直线下落的 过程中,导体环中的感应电流方向如何?
答案:先顺时针后逆时针
【例5】 如图所示,O1O2是矩形导线框abcd的对 称轴,其左方有匀强磁场。以下哪些情况下abcd 中有感应电流产生?方向如何? A.将abcd 向纸外平移 B.将abcd向右平移 C.将abcd以ab为轴转动60° D.将abcd以cd为轴转动60°
电磁感应主要内容:
第1部分 电磁感应 楞次定律 第2部分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自感
第3部分 电磁感应与电路规律的综合应用
第4部分 电磁感应与力学规律的综合应用
第1部分 电磁感应 楞次定律
一、电磁感应现象
二、楞次定律
三、电磁感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析
一、电磁感应现象
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 发生变化。(充分必要条件) 2.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条件 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条件是: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 生变化。(充分条件)
二、楞次定律
2.对“阻碍”意义的理解: (1)阻碍原磁场的变化。“阻碍”不是阻止,而是“延缓”, 感应电流的磁场不会阻止原磁场的变化,只能使原磁场的变化 被延缓或者说被迟滞了,原磁场的变化趋势不会改变,不会发 生逆转. (2)阻碍的是原磁场的变化,而不是原磁场本身,如果原磁 场不变化,即使它再强,也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3)阻碍不是相反.当原磁通减小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 磁场同向,以阻碍其减小;当磁体远离导体运动时,导体运动 将和磁体运动同向,以阻碍其相对运动. (4)由于“阻碍”,为了维持原磁场的变化,必须有外力克 服这一“阻碍”而做功,从而导致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 能.因此楞次定律是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中的体 现.
①常规法: 据原磁场(B原方向及趋势. ②效果法 由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阻碍引起感 应电流的“原因”,深刻理解“阻碍”的含义.据"阻碍"原 则,可直接对运动趋势作出判断,更简捷、迅速.
三、例题讲解
【例1】(1996年全国)一平面线圈用细杆悬于P 点,开始时细杆处于水平位置,释放后让它在如图 所示的匀强磁场中运动,已知线圈平面始终与纸面 垂直,当线圈第一次通过位置Ⅰ和位置Ⅱ时,顺着 磁场的方向看去,线圈中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分别为 位置Ⅰ 位置Ⅱ (A)逆时针方向 逆时针方向 (B)逆时针方向 顺时针方向 (C)顺时针方向 顺时针方向 (D)顺时针方向 逆时针方向 答案: B
二、楞次定律 1.楞次定律 感应电流总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 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楞次定律解决的是感应电流的方向问题。它关系到两个 磁场:感应电流的磁场(新产生的磁场)和引起感应电流的 磁场(原来就有的磁场)。前者和后者的关系不是“同向” 或“反向”的简单关系,而是前者“阻碍”后者“变化”的 关系。
二、楞次定律 3.楞次定律的具体应用 (2)从“阻碍相对运动”的角度来看,楞次定律 的这个结论可以用能量守恒来解释:既然有感应 电流产生,就有其它能转化为电能。又由于是由 相对运动引起的,所以只能是机械能减少转化为 电能,表现出的现象就是“阻碍”相对运动。 (3)从“阻碍自身电流变化”的角度来看,就是 自感现象。 在应用楞次定律时一定要注意:“阻碍”不等于 “反向”;“阻碍”不是“阻止”。
二、楞次定律 4.右手定则 对一部分导线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 电流的情况,右手定则和楞次定律的结论是完 全一致的。这时,用右手定则更方便一些。 5.楞次定律的应用步骤 楞次定律的应用应该严格按以下四步进行: ①确定原磁场方向; ②判定原磁场如何变化(增大还是减小); ③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增反减同); ④根据安培定则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