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民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题(含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题一、选择题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其对“仁”的内涵没有定义,论语中大约有60多处说到“仁” ,意义各有不同。
这说明孔子的“仁”()A.思想引领很不到位 B.理论体系并不完善C.是无指向的空洞理论 D.是具体的行为规范2.“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
”材料反映的董仲舒的主张是()A.阴阳相生 B.三纲五常 C.君权神授 D.以德治国3.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
对这里“离经叛道”的准确理解应该是()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 B.倡导君民共主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D.挑战正统儒学权威4.梁启超在论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盖权臣之消长,与专制政体之进化成比例,而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力有二端,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
材料中“教义之浸淫”指的是()A.统治者利用宗教大力维护自己的统治B.宗教的欺骗性使人民丧失了斗争精神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D.中国君主专制意识根深蒂固5.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A.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现实问题B.汉武帝急需从“无为”转向“有为”C.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儒家思想有利于汉武帝的“大一统”6.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一位思想家“通过对理气、道器、能所、知行等诸多哲学问题的讨论,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维……最终完成了在理论上终结宋明理学的思想使命。
”该思想家应该是()A.王阳明 B.李贽 C.顾炎武 D.王夫之7.《论语·先进》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述而》曰:“子不语,怪力乱神。
”上述思想蕴含的主张是( )A.以民为本B.关注民生 C.人性向善 D.关注现实8.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中,我们能够看到()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②古代学术思想从分到合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④政治上的统一需要思想上的统一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9.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练习2(人教版必修3)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练习2 (人教版必修3)第一卷选择题1.秦汉以来,使儒家学派遭到沉重打击的是()A.汉武帝的“贤良对策”B.秦始皇的“焚书坑儒”C.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D.“三纲五常”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政策,使儒家学派遭到打击。
答案:B2.汉武帝的“举贤良”政策,符合了()A.土地兼并的需要B.统一国家的需要C.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的需要D.教育的需要思路解析:汉武帝这一政策是适应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的需要,而这一政策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国家。
答案:C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之间的关系是()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B.用君权神授的思想来巩固统一C.用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思路解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一种政治思想,“大一统”为政治实践,思想为政治服务。
答案:C4.下列关于汉武帝建立太学和地方郡国学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打破豪强垄断教育的局面B.有利于文化的传播C.目的是培养封建官僚D.实质是加强思想专制思路解析:B、C、D三项都是汉武帝建立太学和地方学校的作用和目的,就是为自己的统治服务,间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答案:A5.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不包括()A.兴办太学B.规定用儒家经典为教育课程C.在全国各郡设立学校,建立地方教育系统D.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思路解析:C项主要是教育措施而不是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
答案:C6.下列主张“仁义”和“王道”的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思路解析:荀子是战国末期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故选C项。
答案:C7.下列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思路解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按照这一标准衡量四个选项,很容易选出正确的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题(一)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题(一)一、选择题1.《儒学意蕴新析》一文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学“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来化解社会、伦理、精神三方面的冲突。
这说明,儒学化解现实冲突的方式是 ( )A.依托传统关注人性B.强化尊卑等级关系C.立足伦理注重规范D.提升民众道德水平2.面对战国时期社会秩序的重建,某思想家把希望寄托在发自每个人内在心性的,具有善良、忍让、尊敬、畏惧的良知良能上。
为此,该思想家主张 ( )A.知行合一B.施政用“仁义”和“王道”C.实行仁政D.以“兼爱”消除亲疏、贵贱3.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也承认“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
符合两者观点的是( )A.主张“因材施教”B.重视人民群众力量C.认为“人性本善”D.通过教化使人从善4.《论语》提到“天命”的次数仅有三次,远远少于“礼”和“仁”的次数。
老子重视天人关系,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 ( )A.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追求B.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C.说明了顺天有为的主张D.本质上都赞成君权神授5.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杂家“兼儒、墨,合名、法……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
”杂家的这一特点反映出战国时期 ( )A.儒墨学说成为主流思想B.各学派思想的分歧消失C.百家争鸣局面基本结束D.诸子百家思想趋向融合6.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写道:“西汉经商为富的人,虽富而不荣;耕读传家的,虽贫而尊。
一旦显扬,远为富人所不及——因此商人只要家境粗给,也便急于改业,让他们的儿子离市场,进学校。
”材料主要反映出( )A.西汉商品经济的发展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西汉文化教育的普及D.汉武帝后儒学地位提高7.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是( )A.推行法家思想B.加强中央集权C.实行无为而治D.提倡百家争鸣8.董仲舒认为,天意要大一统。
皇帝受命于天;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案 人民版(考试必备)
专 题 三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主 流 思 想 的 演 变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3 墨家学派( 一)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1 经 济 上 奴 隶 制 经 济 的 崩 溃 封 建 经 济 的 迅 速 发 展 为 学 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 政 治 上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是 政 治 大 变 革 时 代 周 王 室 衰 微 诸侯混战 士 阶层日益活跃3 思想文化上 从 学在官府 发展为 学在民 间 私 学 的 兴起 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学者 也为学术繁荣 提供了舆论阵地和自由的学术环境( 二) 主要流派 1 道家学派老子 春秋晚庄子 战国时期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提出 逍遥 的人生态度 2 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 主张兼爱 墨家的 兼爱 是不分等级贵贱的 与儒家重视等 级名分的思想不同非攻主张各国和平共处 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 尚贤 主张治国以贤 反对任人唯亲节俭 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影响 其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 众 尤 其是 手 工 业 者 的 利益 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 但战国之后就不再受重视了4 法家学派战国后期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 是法家的集大 成者韩非子 主 张 法 治 提 出 建 立 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国 家 并主张变法革新影响 韩非子的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三) 历史影响1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 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 逐步形成 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体 系 也 形 成 了 中 国 思 想 文 化 兼 容 并 包 和 宽 容开放的特点2 百家争鸣是中 国 历 史 上 第 一 次 思 想 解 放 运 动 对 当 时 和 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 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何正确评价和对待孔子的思想 ( ) 评价: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仁” 和“ 礼” “ 仁” :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作业【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含答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试题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人教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十二五规划决策时坚持把民生利益放前头,显示了沉甸甸的百姓分量。
下列主张不能有效体现上述理念的是() A.仁政B.为政以德C.兼爱、节用D.克己复礼解析:“克已复礼”主张恢复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等级制度。
答案:D2.司马光指出“以魏武(曹操)之暴戾(lì,凶残)强伉,加有大功于天下,其……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之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
”其中的“名义”源自哪一学派思想()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解析:材料大意为曹操强悍且有大功,但不敢废汉而自立,并不是其“不欲”,而是他担心名不正言不顺。
故“名义”应指等级名分,源于儒家思想。
答案:A3.古人造字意蕴深远,“伪”者“人为”也。
“伪”字的造字意蕴最能体现哪家学派思想()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解析:“伪”意为虚假不真实。
“伪”者“人为”也,故应反对人为。
由此可知“伪”字的造字最能体现道家无为的思想。
答案:A4.“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C.注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D.注重研究人的前世来生解析:“不知《春秋》,不能涉世”反映了儒家注重社会现实的特点。
答案:B5.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
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
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 A.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D.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
根据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董仲舒认为,人富贵了就容易“骄”“暴”,贫穷了就容易“忧”“盗”,如何使富贵者不“骄”“暴”,贫苦者不“忧”“盗”呢,唯有“调均之”,才能“上下相安”,达到天下大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
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题一、单选题(30道试题)1.《春秋》原是鲁国国史,后经孔子修订整理,成为儒家经典,并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
这一现象反映了A.鲁国史官记史最为真实B.重史传统影响现实政治C.孔子借助史书治理国家D.儒家高度重视编撰史书2.墨子认为,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
这说明A.百家融合的趋势B.“尚同”的治世理想C.人性本恶的思想观念D.依法治国的合理性3.《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远远超越了西方科技的发展水平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智慧D.包含了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经验4.“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这个故事反映出的思想主张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事物自相矛盾C.事异则备变D.逍遥无为5.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少私寡欲”,要求统治者减损欲望,放下贪欲。
孔子也把“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作为对君子的要求。
这种现象A.体现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个人私欲膨胀D.导致了贵族社会逐步瓦解6.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评论先秦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道:“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
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
”这一评论针对的是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7.荀子曰:“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董仲舒曰:“为生不能为人,为人者,天也”“为人主也,道莫明省身之天,如天出之也”。
二者关于“天”的论述的主要区别是A.“天”是否有意志B.“天”是否客观存在C.“天”是否施行“仁政”D.“天”是否高高在上8.钱穆《秦汉史》认为:“秦皇焚书坑儒,以吏为师,禁天下之以古非今。
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复习检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质量检测(十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民国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
这说明儒家( )A.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B.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C.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D.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2.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成为各国的统治思想,是因为法家思想包含了( )A.“兼爱”“非攻”的主张B.“民贵君轻”的认识C.君主集权的理念 D.人定胜天的思想3.(2014·宁国八校联考)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由来已久,早在夏、商、周时代就已经出现,是一种重视民众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把民众视为国家之根本的极富人民性的政治学说。
以下属于早期儒家学派民本思想观点的是( )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③“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④“君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⑤“天下治乱在万民之忧乐,而不在一姓之兴亡”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③⑤ D.③④⑤4.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愍学者之不达其意而师悖,乃论六家之要旨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
’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司马谈认为六家共同的目标是( ) A.达到天下太平治世 B.维护等级秩序C.为统治者出谋划策 D.实现君民共治5.“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其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该典故应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道家 B.儒家C.墨家 D.法家6.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班级__________ 某某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满分100分,测试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24题,每小题2分,满分48分)1.某学者认为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旨趣是实现人内在的某种理想人格。
那么如果要“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下列主X与之相符合的是()A.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节俭”B.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C.法家的“抱法处势,道法者治”D.道家的“乘物游心,亲近自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彻底的精神自由”这一信息可知,道家的思想与这一主X相符合。
道家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以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所以本题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的思想。
2.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又说:“一则治,异则乱。
”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
材料表明吕不韦思想(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B.融合诸子百家思想C.礼乐与法制并举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信息看,吕不韦认为,道家、儒家、墨家思想各有特色,应该把不同的思想统一起来,于是,组织宾客编写《吕氏春秋》,对各家思想都进行了改造、发展与摒弃。
故B项符合题意。
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为儒学的正统地位奠基,汉代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
这种“转折”是指()A.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B.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C.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D.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答案】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新发展·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4.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检测(含答案解析)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制度逐步建立2.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
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3.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儒家学说,以“仁”作为人类正义的基本标准,也提出了理想国家的范式——“仁政”。
孟子“仁政”思想施行的基础是()A.统治者发善心B.民本思想C.以德治民D.人性本善4.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温故知新D.循序渐进5.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用D.民水君舟6.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A.《春秋》B.《论语》C.《孟子》D.《易经》7.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以下皇帝的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A.皇帝继位要举行祭天仪式B.为了加强皇权而取消宰相C.皇帝重视发生的自然灾害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8.西汉前期,董仲舒建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武帝根据他的建议采取“独尊儒术”的措施包括()①兴办太学②规定“四书”、“五经”为教科书③诏令全国各郡设立学校④太学生员经考试合格即可任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9.“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专练: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专练: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代思想家诸多的主张对当代人有着重要启示。
其中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有一定借鉴意义的是()A.格物致知B.天人合一C.宇宙便是吾心D.循天下之公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大批重要的思想家,如孔子、老子、孟子、韩非子等等,他们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
当时各家思想的共同之处是()A.都把“仁”作为核心观念B.都是社会变革在意识形态的反映C.都强调中央集权的重要性D.都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3.韩非子自知其法严峻,但他却不以为恶,其理由是“当君主对民众施用刑罚之时,并不是增恨民众,而是从爱护他们的根本利益出发的”。
据此,韩非子()A.要求对人性进行遏制B.强调法治立足于民本C.倡导仁政和法治兼顾D.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4.滕国是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但滕侯死亡时,《春秋》却使用了卿大夫的“卒”。
对此,《教梁传》记载为"滕侯无名,狄道也”。
由此可知,《春秋》中贬低滕侯()A.体现了儒家“大一统”观念B.反映了诸子百家的共同追求C.凸显了“家国一体”的特色D.激化了儒法道三大家的矛盾5.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的共同主张是()A.用“仁政”治国安邦B.唯物主义观点C.重视百姓的疾苦D.实行民主政治6.某学者认为:在东汉初期,东汉政权枢机要官的70%以上是有儒教教养的人士,将这一数字与儒教渗透最盛期的西汉元帝时的27%相比,可以明显看出东汉时期儒教向A.东汉太学改变了传统教育制度B.儒家干政之风打破了政治的稳定C.学术研究与现实政治实现结合D.汉代儒学正统思想地位日益巩固7.董仲舒认为“天”能够根据帝王的行为和功绩而制造出“美祥”或是‘危害”“怪异”等事件。
此思想()A.强化了尊卑等级关系B.强调“天”为君主服务C.有利于遏制君主暴政D.旨在神化封建皇权专制8.下表是根据《汉书》中对西汉各种学术流派的著作数量所做的统计。
人民版 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练习
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练习一、选择题1.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A.开创私人讲学之风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注重人的全面发展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2.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
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3.我们现在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必须要参阅A.《春秋》B.《书》C.《论语》D.《诗》4.在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说的台词应当是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5.以下言论对应的学派依次是①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②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③不期修古,不法常可④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A.法家、儒家、道家、墨家B.墨家、法家、道家、儒家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D.道家、法家、墨家、儒家6.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
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A兼相爱,交相利 B 仁者爱人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7.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一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8. (2010·海南) “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这一观点出自先秦()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9.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潮流,并为秦始皇治国所用的指导思想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10.我国封建社会国家最高学府——太学最早设立于A.汉高祖时期B.汉文帝时期C.汉景帝时期D.汉武帝时期11.西汉中期,有一位书生欲长安投考太学,他作考试准备时所必学的内容不包括A.《诗经》B.《春秋》C.《韩非子》D.《礼记》12.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利用儒家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B.“民贵君轻”的思想C.“性善”论D.“大一统”的思想13.朱熹一生著述甚多,最为重要的是《四书章句集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题(含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题一、单选题1.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和平不能依靠武力来实现,更不能依靠军事同盟来维持。
强化和扩大军事同盟只会制造更多的不稳定因素,损害国际安全。
任何国家都不能把自己的安全建立在损害他国安全利益的基础之上。
摒弃冷战思维,破除“唯武器论”,各国各地区树立并贯彻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
要确保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适合借用古代中国诸子百家的哪个理论A.无为而治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为政以德 D.以法为本2.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庄子》将孔子描绘成道家的代言人,《韩非子》将孔子法家化,《孟子》《荀子》则将孔子的思想和形象夸说得愈加伟大,使他由君子变成儒家圣人。
这一现象表明A.孔子不只是儒家学派创始人B.儒道法三家思想已完全合流C.墨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相对立D.孔子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3.从西汉至明清我国历代节妇烈女人数逐渐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专制统治的加强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科考制度的影响 D.思想控制的强化4.儒学讲究“圣人境界”或“圣人气象”,宋代理学以“平淡自摄”“无欲故静”的境界取代了先秦儒学“知其不可而为之”“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气象。
由此可知,宋代理学A.强调坚持人格的独立性 B.开始注重人的自身修养C.追求脱世离俗的自由观 D.融合了佛道思想的主张5.有学者指出,儒家思想不仅重视“忠君”,也在一定程度上强调“限君”。
下列儒家思想主张中有“限君”意图的是A.天行有常 B.君权神授 C.天人感应 D.格物致知6.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往往凭借历算、地理、火炮等知识,作为传教的手段,主要是利用当时中国士大夫的A.程朱理学 B.陆王心学 C.经世致用 D.考据学7.宋以前的画家评价一幅画一直以画工、技法为评价对象,而到了元明时期,品画标准已经用人品代替画品,注重画家的德行,画作的风格也从写实走向写意°促使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经济的发展 B.宋明理学的影响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绘画技巧的演变8.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000余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测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轮复习】综合测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六虱指的是危害国家的六事。
《商君书.靳令》指出,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六虱”。
这反映了秦国当时()A.儒家思想没有市场B.法家思想倍受冷落C.道家思想成为主流D.墨家思想渐趋没落2.孔子作《春秋》时创设了一种写史方法:既强调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又要求对尊者、亲者、贤者隐恶扬善。
其政治思想明显体现“为尊者隐”的是()A.墨子B.董仲舒C.李贽D.黄宗羲3.唐诗“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描写了唐朝服饰的艳丽奢华和开放。
但宋朝时的服饰却简洁质朴,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
唐宋服饰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此种审美观的转变主要是由于()A.封建经济的衰退B.专制集权的巩固C.理学思想的影响D.审美意识的觉醒4. “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清。
久奈世儒横臆说,竞搜物理外人情。
”这首诗反映了()A.董仲舒的“独尊儒术”B.朱熹的“格物致知”C.王阳明的“心外无理”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5.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工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
”材料表明顾炎武()A.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B.提出了对程朱理学的批判C.意识到心学遭遇困境D.主张对儒学体系进行改革6.下面的示意图形象地反映春秋秦汉三国两晋宋明清南北朝隋唐()A.儒家思想的发展B.君主专制的演化C.商品经济的发展D.传统科技的兴衰7.《孟子》有云:“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材料表明《春秋》一书()A.政治立场的保守性B.维护了周王的绝对权威C.体现了孔子以德治民的理念D.提出的治国理念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8.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说:“礼义生而制法度。
法者,治之端也。
隆礼至法则国有常。
君者,国之隆也。
专题14-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进-历史-人民版
(3)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不断探索救国道路,他们在从西方思想中 寻找武器的同时,又从本民族的文化中寻找可以利用的思想材料。下 列属于可以利用的思想是( ) 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②“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以“众治”取代“独治” ④“存天理,灭人欲”
A ① ② ④ C ① ③ ④
B ① ② ③ D ① ② ③ ④
一、主干知识梳理(动口、动手、动脑) 二、问题探究与成果展示 1、以唯物史观认识百家争鸣的背景
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产物
2、阶级史观
(1)《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yi,奏乐时的行列)舞于
庭。是可忍。熟不可忍。”材料表明孔子强调: (
A仁爱思想 B忠恕之道 C等级秩序
)
D以德治民
①借鉴吸收其它思想中的有益的成分并加以改造 ②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要求 ③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④思想家个人的努力
(2)墨者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亦尚尧舜道……要曰强本节
用。
材料体现了墨家的哪些主张?与孔子的爱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结合所学举两例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人物及主张。 诸子百家思想主张都体现了时代性和阶级性
3、文明传承角度
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1)概括材料一中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诸子百家 在人性上、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生态度上相对立的观点。 材料二、约之二:吾族务要恪守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 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和睦,端由于此。同宗相处, 需要安分守纪,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 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2)历代许多家训,族规体现了以人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 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卷: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1.“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3.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4.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
其主张体现了()A.进步史观B.天命史观C.循环史观D.英雄史观5.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6.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7.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8.《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9.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六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业水平过关-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十六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单项选择题Ⅰ1.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下列选项直接体现“仁”这一思想内涵的是( )A.“为政以德,爱惜民力”B.“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C.“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D.“天法道,道法自然”解析:A项是孔子的思想,主X统治者要“仁者爱人”,体现了“仁”;B项是老子的“无为”思想;C项是孔子的“礼”的思想;D项是老子的哲学思想。
答案:A2.(2017·某某学考模拟)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先秦某一思想“对当日政治之狂澜不能挽救,只能使明达的人退而为隐士”,这一思想应为(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鄙视功名利禄。
材料中的“退而为隐士”与道家思想相符。
答案:B3.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社会现实C.人与社会的和谐 D.人的生命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从不同阶层、群体出发,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X,因此答案选择B项。
答案:B4.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其中儒家思想( ) A.提供了积极进取和改革精神B.提供了无为的哲学思想C.提供了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D.提供了兼爱思想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主X“仁”、“仁政”,提供了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故C项正确。
A项是法家的思想主X;B项是道家的思想主X;D项是墨家的思想主X。
答案:C5.(2017·某某学考模拟)汉初推行“黄老思想”的主要原因是( )A.吸取秦亡的教训B.为恢复发展经济,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C.黄老之学是当时的显学D.黄老之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解析:西汉初年,经济残破,为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推行黄老思想。
答案:B6.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关系的确切表述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需要C.思想统一为政治统一服务D.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解析:“大一统”主要强调的是政治上的统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的则是思想上的统一。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讲)(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讲)【考点定位】(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突出考查儒、道、法、墨四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主X。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主要考查“罢黜百家”的背景、过得及评价,同时兼顾太学的性质与意义。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着重考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主X和历史影响。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重点考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甑的主要思想主X及其历史影响。
【名师点击】本专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各代表人物思想的内涵、特点、影响、孔子思想的在中国和世界的地位和影响,与时俱进的现实生命力、西方某某改革和启蒙运动与明清批判思想家思想的比较,理解东西方文化、儒家思想在近现代的发展演变。
【知识网络】(一)中国古代思想的源头:春秋时期(孔子开创儒家,老子开创道家)(二)中国古代思想的繁荣时期: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三)中国古代思想的第一次改造:西汉时期(确立儒学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四)中国古代儒学的改良与统治地位的巩固:从魏晋三教并立——宋明理学(五)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明清时期(批判与继承)【考点详解】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1、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2、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3、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崩溃;4、思想文化:“学在官府““学在民间”5、阶级关系:“士“阶级的活跃和受任用;(二)、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X1、儒家:(1)孔子: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已复礼)政治思想——①主X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提出“正名”主X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评价: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练习卷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论语》提到天命的次数仅有三次,远远少于礼和仁的次数。
老子重视天人关系,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 )A.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追求B.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C.说明了顺天有为的主X D.本质上都赞成君权神授2.战国时代的纵横家,鼓吹依靠合纵、连横的活动称霸,或者建成“王业”。
他们宣传:“外事,大可以王,小可以安。
”纵横家提出以上主X的原因是( ) A.诸侯争霸力图实现全国统一B.兼并战争发展的现实要求C.政治改革运动引发战争不断D.争霸形势出现势均力敌3.孔子曾说:“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孟子也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董仲舒也认为:“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据此可知,三人都( )A.代表了中国古代的某某信仰B.体现了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治国之道C.承认、遵循和信奉仁义之道D.提升了儒家思想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4.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
东汉末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B.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尊崇C.儒家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D.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5. (汉武帝)建元元年,丞相(卫)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X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
”汉武帝采纳其建议。
材料说明( )A.汉武帝开始推行察举制B.西汉政府加强社会思想控制C.西汉政府废除了诸子百家思想D.汉武帝从无为而治转向有为6.某某三饶城隍庙始建于明代,庙内文物信息如下表。
这体现出 ( )B.文化重心向南迁移完成C.统治者借神权强化统治D.民间信仰发生根本变化7.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以致用:(不断总结思路、方法)-----练习部分一、选择题(3*20=60分)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采纳有利于各自统治的学说③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④“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代表()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3、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C.法家最受统治者推崇 D.道家最受欢迎4、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③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④使学术开始下移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5、(2008·江苏卷)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君主权威6、孔子“仁”的思想和孟子“仁政”的思想都重视()A.人的生存权利 B.人的善良本性C.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D.人的自由平等7、儒家学派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人不分贯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D.通过礼义和实施法治,可以使小人变成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8、古代儒家思想包含了大量社会和谐的内容,儒家强调天人和谐、人我和谐、矛盾和谐、君民和谐以及身心和谐。
其中体现“人我和谐”思想的是()A.天人合一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民贵君轻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9、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
”含义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文中的“民主”,实即做民之主,与君主同义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举动C.其“民主”内涵与近现代“主权在民”相吻合D.儒家“民本”思想绝无现代民主思想10、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11、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两种历史现象的正确分析是()A.两者手段、方法相同,本质相同 B.两者手段、方法不同,本质相同C.两者手段、方法不同,本质不同 D.两者手段、方法相同,本质不同12、下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
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
画面中,释迦牟尼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体现了古代中国儒、佛、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B.此三人不是同一时代,不可能同时出现C.儒、佛、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D.主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1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著名和尚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思想主张吻合()A.孔孟之学 B.程朱理学 C.陆王心学 D.格物致知14、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15、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②倡导“经世致用”学说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A.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16、2007年10月28日至30日第二届朱子文化节在福建武夷山举行,以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及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诞辰877周年。
宋明理学的积极作用有()①压抑人的自然欲求②注重人的气节、品德③讲求自我节制,奋发图强④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7.(2007·北京卷)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18、(2007 全国卷Ⅱ)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
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他所抨击的是()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19、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这段话的思想核心是()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20、与西方启蒙思想相比,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没有发展成为改造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
在内容主张上,其不同于西方启蒙思想的是没有()①设想未来社会②批判专制制度③宣扬民主法制④尊重科学知识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二、主观题21、阅读下列材料:在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有众多的学派,儒、墨、道、法是其中最著名的四大学派,也是影响最大的四个学派。
自古到今,四大学派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统治思想和学术研究的重要依据和对象。
请回答:(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哪几个?结合有关史实回答上述人物在治国方面的主张有哪些?指出他们的主张有何不同之处?上述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反映的共同理想是什么?(2)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哪一种学说起了重要作用?为什么?(3)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程中,墨家始终未受到统治者的重视,你认为主要原因县什么?(4)儒家学说后来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主要原因是什么?22、儒家思想从我国古代到近代有不同的地位和发展演变,在我国历史上有深远的影响。
请回答:(1)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中,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的主张是什么?(2分)(2)西汉董仲舒是如何发展儒家思想的?受到谁的重视和肯定而成为正统思想?(4分)(3)简要说明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在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中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及其主要目的。
(4分)(4)现在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文化,有什么现实意义?(2分)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孔子曾说,三代皆敬事鬼神。
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
而其弟子问鬼神事时,孔子答日: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材料二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材料三阿尔帕说:“……大多数的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
”彼特拉克说:“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三代到春秋时期对人的认识有何变化?并简要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
(3)材料三反映了人文主义者的什么思想?(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人文主义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4、阅读下列图片及材料:材料一图一 (前551~前479年) 图二 (前179~前104年)材料二王阳明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阳明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三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四程颐说:“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历史人物是谁?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2)图二中历史人物是谁?其主要思想有哪些?他对儒家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3)图二中历史人物所在朝代的统治者与秦始皇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其本质有何共同点?(4)在明清时期,儒家文化又有了怎样的发展?(5)材料二中王阳明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怎样的哲学观点?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6)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有何相同之处?(7)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对此,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2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史记》记载,陆贾常常在刘邦面前引述《论语》《尚书》等古代典籍。
刘邦呵斥他说:“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陆贾反唇相讥道:“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于是,刘邦让他总结秦亡汉兴的经验和历史上治乱的缘故。
他便写下了《新语》12篇,讨论“行仁义,法先圣”的道理,使得刘邦不得不“称善”。
材料二中国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
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材料三“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可尊。
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
是余五十以前,真一犬也。
因前犬吠形,亦随而吠之。
若问以吠声之故,正好哑然自笑而已。
”——(明)李贽《续焚书》材料四在孔子诞辰二千五百五十七年祭孔大典前夕,备受世人关注的孔子标准像于孔子故里曲阜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