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形成和发展

合集下载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概述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概述

❖ 位置:某一地方对于这个地方以外的某些 客观存

在的东西的总和。
❖ –赤道和本初子午线
(БapaHckun )
–自然地理因素(山、海)
—数—理地理位置
自然地理位置
–具有经济意义的内容
经济地理位置
–国际关系方面内容
政治地理位置
❖ 概念:城市与它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 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相结合的特点。有利 的结合必然能促进城市的发展,反之亦反。
❖ 从不同尺度来考察城市地理位置
➢大位置:城市对较大范围内事物的相对关系,是从 小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的。
➢小位置:城市对它所在城址及附近事物的相对关系, 是从大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的。
➢中位置:介于大小位置之间的一种类型。
太仓
上海
天津
天津市
❖ 根据城市和腹地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区分
中心位置:城市位于区域的中央 与各个方向的联系距离都较近
• 二十世纪后,城市发展进入现代阶段,工业在 城市发展中的支配作用开始有所减弱。

从世界范围来看,工业对城市发展
的主导地位并没有动摇。
– 世界上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国家仍占少数,而 人口众多、幅员广阔的欠发达地区全部实现 工业现代化的路还很长
– 即使在实现了工业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工 业仍然是创造城市财富的根本手段,城市成 长的有力方式仍是工厂企业的扩展
v 区域地理条件是结合在一起综合对城 市产生作用的。试分析:
•江苏南部长三角地区与北部徐淮地区城市发展水平和分 布格局有明显差异
•四川城市分布有盆地内与盆地外的显著差异,而云南的 城市分布基本均匀,无集中区域
•我国城市化水平是东北地区最高,而西南地区最低
第三节 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探矿基地 加工基地 工业城市
大城市
城市
港口城市
中心地职能
城镇 集镇
港埠 渡口
交通运输职能 以港口城市为例
(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
(区际贸易和交通转运)
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位三角形
一、商品农业与中心地型城镇
1、中心地型城镇形成过程:
(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村庄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城市作为手工业、商业集中地出现
心;这是建筑艺术上的巨大进步,同时也是危险增加和防卫需要增加的标
志。”
——恩格斯
“社会一天天成长,越来越超出氏族制度的范围······但在这时,国家已经不知不觉地 发展起来了。最初在城市和乡村间,然后在各种城市劳动部门间实行的分工所造成的 新集团,创立了新的机关以保护自己的利益;各种公职都设置起来了。”
第一节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两个问题: 城市是私有制和阶级社会的产物? 1
城市的产生是防卫安全的需要? 2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打猎
原始畜牧业
城 采集野生果实、植物根 种植植物
原始农业
村落 乡村
市 城市出现在乡村之后,是在原始公社制社会的末期形成的。
二、转运功能、区际贸易与以交通功能为主的城镇
1、转运功能型城市形成过程: 天赋和人为的交通地理位置
29
高平原
开阔、平坦、海拔在1000m上下的蒙古高原面上。蒙古高原上
6
高原山间盆地和 相对低平的山间盆地或谷地,濒临河流。云贵高原坝子和谷地
谷地
中的城市
41
中山谷地
海拔500~3000m的中山地区,相对高差较大,城市一般位于狭 窄的河谷平原。南平、十堰、攀枝花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2、城市的特征
(3)城市功能的综合性。
现代城市是一个多元功能的集合体 。 现代城市作为资源高度集中的经济体系、知识高度 密集的信息实体以及组织结构复杂的管理实体同时具 备多种主导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教育功能、 文化功能、科技功能、信息功能等。
2、城市的特征
(4)城市系统的开放性。
现代城市是一个巨大开放的系统。开放性是城市具 有生命力、吸引力的源泉,也是城市富有生机和活力 的体现。 城市系统的开放性 城市的开放性包括辐射出去和吸引进来两层含义: 一方面,城市发展需要从外界输入物质、能量、资 金、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 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也需要通过向外界输出资金、 技术、人才、商品、信息和管理来获取相应的价值回 报,进而增强自身的财富和发展后劲。
新石器时代中期, 原始人群开始从事以栽种植物为主的 农业生产。农业与畜牧业的分离,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 社会大分工。这次社会大分工具有开创性的历史意义: 农业生产使人类开始定居生活, 产生了永久性居民部落;
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形成专业化生产, 从而提高了劳动 生产率, 有了物品的剩余和贮存;
二、城市的历史与发展
1、城市的形成的经济基础
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初期,稳定的区域 性的商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是城市产生的经济 基础。而三次社会大分工,是这一经济基础得 以奠定的前提。
三次社会大分工 商业生产和商业贸易
城市产生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离(新 石器时代中期)
影响因素
自然条件影响大


中 小 城 市
大城市
极地地区的冰屋
草原地区的蒙古包
黄 土 高 原 的 窑 洞
傣家竹楼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展和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城市规划原理》等)
生产力 发展
城:防御
市:交易
市的 形成
生活需求 多样化
城市产生
商业与手 工业从农 业中分离
巴比伦城平面图
提姆加得城平面图
观点二:“城市是新石器文化和旧石器文 化结合的产物……在分散的村落经济向高 度组织化的城市经济进化的过程中,最主 要的参变因素是王权制度”(芒福德)。
1、概念 区域所在地与周围的自然和社会实体的空间相互关
系的总和。 2、地理区位
—自然地理区位:与山地、平原、江河、海洋的空
间关系
— 经济地理区位:与交通线、进出口岸和已有大城
市的空间关系 —政治地理区位:影响城市的发展
3、类型 — 大、中、小位置 — 中心、重心位置 —邻接、门户位置
第四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3、以某种专门职能为主的城市 形成动因:天赋的资源和人类特殊需要 功能:满足某种专门需要,集聚经济,规模经济 特点:职能较单一,对外联系广,联系内容单一, 发展历史短但速度快,发展起伏大 类别:矿业、工矿、工业、风景旅游、科学文化城等
4、三类城市形成和发展的相互关系
方法(单要素)? 路径(单路径?) 目标(大城市?)
第二节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1、纬度与城市分布 大城市在中纬度范围内向低纬方向缓慢移动 2、气候区与城市分布 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少,湿润半湿润地区城市多 3、地形与城市分布 我国三级地形阶梯与城市分布 我国不同地形类型与城市
第三节 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
粮食剩余,农业劳动力剩余 2、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力:三次社会劳动大分工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2)经济全球化推动城市发展
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管理、控制 研究、开发 生产、装配 各国经济越来越开放 资源跨国流动不断扩大 信息、通讯、交通的技术革命 经济活动: 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 总部经济 世界加工厂
(3)信息化影响城镇空间结构
家庭办公 居住与办公场所的分离


城市群,又称沪宁杭城市群,是江苏, 浙江,上海毗邻地区的16个市组成的 都市群。 长三角城市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 8 个市:南京、苏州、扬州、镇江、 泰州、无锡、常州、南通;浙江省的 7 个市:杭州、宁波、湖州、嘉兴、 舟山、绍兴、台州。 在这块占全国1/50陆地面积、1/10人 口的地方,创造出了占全国 1/5 的国 内生产总值、 1/4 的财政收入和进出 口总额。 上海(直辖市),年国内生产总值已 超10000亿元,位列全国第一; 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南京,年 国内生产总值在3000亿元以上;“ 绍兴、南通、常州、台州、嘉兴,金 华,盐城,扬州,镇江,泰州等城市 年国内生产总值在1000亿元以上。 县域经济为“长三角” 都市圈带来 丰富性和层次感,极具竞争力。 2005 年揭晓的全国百强县市竞争力 排名中,有七个“长三角”的县市 (区)进入前十位。
Atlanta城外的Lenox Square Shopping Center ,这是美 国南部最大的购物中心,总用地74英亩。
(4)人类发展观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影响
远古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崇拜自然,古代城市与
自然界和谐相处 工业革命后,城市问题越演越烈 水体、大气、垃圾、噪声等环境污染,热岛效应, 人口密集过大,交通拥堵等 蕾切尔· 卡逊《寂静的春天》(1962)一书标志生态 思想及环保意思的崛起; 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发大会《21世纪议 程》、《里约宣言》人类发展观的里程碑。 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主题,城市走向与自然 界和谐的回归。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地理条件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地理条件

平原中腹 10.0%
滨海平原/丘陵 7.3%
三角洲平原 5.9%
分布特点:
平原地区多于低山丘陵,中山和高山地区极少;
除平原中腹和三角洲平原外,城市选择两种地形过渡或交接部位的
现象非常普遍;
除了平原城市要濒临江河湖海外,在丘陵山地的城市大多趋于河谷,
9
也普遍临水 。
10
• 空间分布特征 • 城镇分布东密西疏 • 城市偏集中纬地带
因子
1
2
3
4
5
得分
等级
样本 1
1
1
1
1
1
3
2
2
2
2
2
2
2.4
3
3
33Leabharlann 331.8
4
4
4
4
4
4
1.2
5
5
5
5
5
5
0.6
。。
。。
10
1
2
3
2
4
2.4
11
3
4
2
1
1
2
35
泰安市地域结构分析图
36
6
17
城市与地理位置
城市地理位置是城市与它外部事物之间在空间上相结合的特点 • 有有利的结合与不利的结合的差别
城市地理位置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 要素的内涵非常丰富 • 要素的空间组合类型千变万化 • 政治、经济等要素在历史上多有变化 • 自然要素相对稳定,但也在变化,对城市的影响在历史过程 中是不同的
2
区域地理条件的作用
处在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地区,城市分布和发展的状况也 有差异,地理条件起了很大作用

城市的形成及发展

城市的形成及发展

第一章城市的形成及发展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城市是人类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随着以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逐渐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

当农牧业生产力的提高产生了剩余产品,就出现了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分离出来,这就是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地就成为了城市。

据考古发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

在5000多年的文明中,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只有近300年的历史。

因此。

尽管城市的出现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但在漫步长的农业社会,由于生产力十分低下,城市发展是非常缓慢的,城市的主要作用是政治的而不是经济的。

从十八世纪开始,人类经历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和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演进过程,工业化带来生产力的空前提高,不仅促进了既有城市的扩展,而且导致新兴城市的形成,城市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空间形态。

城市的形成人类社会的城市化进程是与工业化进程紧密相关的。

工业化对于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农村的推力”。

工业技术使劳动生产力得到空前提高,不仅满足了日益增长的人类基本需求,而且导致越来越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

以工业化较早的西方国家为例,英国的男性农业劳动力从1815年的180 万下降到1961年的50万,美国的农业人口比重从1880年的44%下降到1964年的6.8%。

就我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而言,国家统计局的《1996年中国发展报告》估计为1亿人左右,国家计划委员会的《1996年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报告》估计为1.5一1.8亿人。

另一方面是“城市的推力”。

工业的兴起为庞大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工业的就业规模逐渐超过了农业。

城市所具有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之成为工业经济所必须依赖的物质载体,因而也就成为工业社会的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

以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为例,工业革命的初始时期并没有对城市发展造成显著影响,直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工业生产所依赖的能源和交通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历史长期演进的产物,是人类在各种社会、经济、历史条件下的自然结果。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历史地理演变的一个重要阶段。

下面将从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分析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首先,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了分工,经济生活逐渐发展起来,人类居住在一块区域中形成了聚居点,从而形成了村落。

到了封建社会,农民有了剩余劳动,城市得以发展起来。

城市的发展对分工和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经济的发展也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城市作为一个地区中的经济中心,具有集散货物、交易、流通、储蓄、服务等功能。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

在农耕社会时期,人们需要交换农产品和手工制品,城市成为了商品交换的场所。

到了工业社会,城市成为了工业化的中心,工厂、工人、商家等都集中在城市中,城市日益变得繁荣起来。

再次,政治因素也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城市通常作为地方政治的中心,分布有行政、司法、政策决策等机构。

政治的中心化使得城市日益繁荣发展。

城市中政府机构的建立和发展,为城市提供了政策支持、行政服务等,使城市发展起来。

此外,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也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城市作为人们生活交流的场所,各种文化艺术在城市中得以传播,城市的文化氛围也反过来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文化交流、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文化竞争,推动了城市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总结起来,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发展城市的过程中,人类社会经历了从村落到城市的演变,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稳定推动了城市的繁荣,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则为城市注入了创新的力量。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形态下,城市与社会的关系不断变化演进,这也是城市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点的原因之一、城市的发展不仅是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未来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向。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专门从事交易的商人
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居民点的分化
以农业为主的农村
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城市
• 城市出现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பைடு நூலகம்过渡时期
• 中国最早的城市距今约有3500年
城市发展历程
1.古代的城市发展
(1) 城市与防御要求 最初的居民点就具有防御的要求。 ➢ 城、城墙、外设壕沟
11
巴 比 伦
郑州商城遗址
5. 商业在城市诞生中的作用
(1)城市的主要功能: – 统治中心、商业交换中心和生产中心。
(2)集聚和贸易给城市必然带来的发展趋势: – 内部分化、协作、交流的强化; – 对外交往和联系的强化; – 商业贸易逐渐成为城市对外关系主流和经济活 力源泉。
(3)周王城制度中,市与宫、朝、祖、社 一道,开始成为城的结构元素之一。
(4)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商业发展掀起 了一个迅猛的高潮,带动了城市规模的 迅速扩张。
(5)商业发展与城市形态
• 西汉长安有九市 ,东汉洛阳有三市; • 隋唐长安有东、西两市 ,洛阳有三市 ; • 宋代城市商业发展,坊里制解体,街市繁
荣,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东、西市场
汉长安复原平面图
• 宋都城东京(开封)最为典型的城市特征 是街市繁荣,这中国古代城市迈入新时期 趋于近代化的典型标志。
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圣马可广场 15-16世纪
小 广 场 图书馆 16世纪 钟塔 10-16世纪
教堂 9-11世 纪
总督府 14-15 世纪
C、中国封建城市中 的中心是政权统治的中心 ,如宫殿、官府衙门。
而欧洲封建城市中的 中心往往是神权统治的中 心——教堂。
(4)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经济制度也直 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形态。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城市是⼈类⽂明的象征,是社会⽣产⼒发展到⼀定阶段产⽣的,其⼀旦形成,就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

⼀、区域地理条件是城市形成发展的基础和背景区域地理条件是城市所在区域的⾃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地理条件。

这些条件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和背景。

(⼀)⾃然地理条件主要是指地质、地貌、地形、⽓候、⽔⽂、⼟壤和植被等综合起来的⾸先作为⼈类⽣存的环境,这些因素通过影响⼈⼝的分布来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其中以⽓候、地形和纬度位置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最为明显。

1.⽓候因素⽓候的主要要素是⽓温和降⽔。

地球上⽓温和降⽔组合好的地区是温带地区。

这些地区不仅适合农作物的⽣长,⽽且更适于⼈们的居住、⽣存。

世界⼈⼝以不同的密度在地球表⾯⼴泛分布,如今没有受⼈类活动影响的⾃然环境⼏乎不复存在,但是世界的城市,尤其是⼤城市的主要分布区却明显地集中在⽓温适中,降⽔适度的温带⽓候区,近⼏年有缓慢向亚热带⽓候区移动的趋势。

我国的⼤城市绝⼤部分分布在东部和南部湿润、半湿润的温带、亚热带地区。

美国的⼤城市绝⼤多数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并有⼏⼗年来持续从“雪带”向南⽅阳光地带迁移的趋势,其中美国⼈⼝增长最快的前10个50万⼈⼝以上的⼤都市区全部在南部各州。

2.地形因素区域地形条件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也关系密切。

地势的⾼低起伏,坡度的陡峻和缓,直接影响着⼈们的出⾏和⽣产。

所以⼈们的聚集⾸先选择地势起伏不⼤,坡度不陡的地区。

世界⼤城市多集中分布在海拔100⽶~200⽶以下的平原区、滨海、滨湖区及沿江河地带。

海拔较⾼的城市多集中于低纬的⾼原地区或⼭间盆地区,由于⽓温直减率的影响,海拔虽⾼,但纬度低,温度仍然适中,适宜⼈们⽣活居住。

3.纬度位置因素地球表⾯纬度不同,获得太阳的热能不同。

纬度⾼⽓温低,纬度低⽓温⾼。

所以世界⼤城市以中、低纬位置居多。

但也有纬度较⾼的城市,其⼀般都受⼤洋暖流的恩惠。

如斯德哥尔摩市,北纬59度20分;圣彼得堡城,北纬59度58分;还有不冻港摩尔曼斯克等均是位于⾼纬度但受惠于北⼤西洋暖流的城市。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城市 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南月省(河北师范大学资环学院 050016)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其一旦形成,就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

一、区域地理条件是城市形成发展的基础和背景区域地理条件是城市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地理条件。

这些条件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和背景。

(一)自然地理条件主要是指地质、地貌、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综合起来的首先作为人类生存的环境,这些因素通过影响人口的分布来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其中以气候、地形和纬度位置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最为明显。

1.气候因素气候的主要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地球上气温和降水组合好的地区是温带地区。

这些地区不仅适合农作物的生长,而且更适于人们的居住、生存。

世界人口以不同的密度在地球表面广泛分布,如今没有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几乎不复存在,但是世界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主要分布区却明显地集中在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温带气候区,近几年有缓慢向亚热带气候区移动的趋势。

我国的大城市绝大部分分布在东部和南部湿润、半湿润的温带、亚热带地区。

美国的大城市绝大多数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并有几十年来持续从“雪带”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的趋势,其中美国人口增长最快的前10个50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区全部在南部各州。

2.地形因素区域地形条件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也关系密切。

地势的高低起伏,坡度的陡峻和缓,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出行和生产。

所以人们的聚集首先选择地势起伏不大,坡度不陡的地区。

世界大城市多集中分布在海拔100米~200米以下的平原区、滨海、滨湖区及沿江河地带。

海拔较高的城市多集中于低纬的高原地区或山间盆地区,由于气温直减率的影响,海拔虽高,但纬度低,温度仍然适中,适宜人们生活居住。

3.纬度位置因素地球表面纬度不同,获得太阳的热能不同。

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

所以世界大城市以中、低纬位置居多。

但也有纬度较高的城市,其一般都受大洋暖流的恩惠。

城市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城市是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密切相关。

城市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综合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经济和社会等角度,探讨城市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历史背景下的城市体系形成1. 农耕文明与城市形成在人类历史上,农耕文明是城市形成的重要前提。

农耕文明的出现,使人们从游牧生活方式过渡到定居生活,大规模农业的兴起导致了人口集中和社会分工的产生,从而催生了城市的诞生。

2. 商业贸易与城市发展商业贸易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古代丝绸之路、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意大利的威尼斯等城市,都是由于其地理位置和商业贸易的繁荣而逐渐形成并迅速发展起来的。

3. 政治中心与城市建设一些城市往往因为其作为政治中心的地位而得到发展。

如古代的首都罗马、京都、北京等,都是在政治、军事、行政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进而引领了城市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二、经济因素对城市体系的影响1. 工业革命与城市化工业革命的兴起,带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大规模的工厂和工业区的建设,吸引了大量农民和农业劳动力涌入城市,城市的人口迅速增长,城市空间扩大,城市体系开始形成。

2. 经济发展与城市等级划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之间开始表现出明显的等级划分。

一线城市如纽约、伦敦、东京等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二线城市如上海、巴黎、香港等也发展迅速,并不断提升自身的地位和影响力。

3. 人口迁徙与城市扩张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城市体系得以扩张。

一些小城市不断吸引人口向其聚集,逐渐发展成为中等城市,而一些中等城市则成为大城市,城市形态之间开始形成明显的层级结构。

三、社会因素对城市体系的塑造1. 社会流动与城市发展城市作为社会流动的集聚地,吸引了大量人口向城市迁移,这种人口的快速流动使得城市发展更加迅速。

同时,城市也提供了更多的社会机会和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吸引了更多人前往。

2. 文化多样与城市特色城市作为多元文化交流的中心,吸纳了各种不同文化的融合。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绪论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绪论

绪论第一节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一、城市的含义(1)含义:城市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非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的行政区域。

(2)理论学派:①最早对城市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是地理学。

②而统计学把城市看作是与大规模人口及独特的组织制度和生活方式相联系的聚合体,通常以居住区的范围和居住的人数作为确立城市的主要方法。

目前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以城市人口作为确定城市和划分城市的标准。

③城市社会学认为,城市是占据某一特定地区的人口群体;城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特殊社区。

④城市经济学认为城市是各种经济活动因素在地理上大规模集中的结果,是一个坐落在有限空间地区内的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相互交织在一起并与域外相互联系的网状系统。

⑤城市政治学认为,城市不仅是市场中心的所在地和有法律规范的地域,更是不同团体确定政治关系的制度化共同体。

(3)特征:①高度的聚集性城市区别于乡村的根本之点在于它的高度聚集性。

可以说,集聚是城市最本源、最主要的特征,其他各种特征都是由集聚衍生出来的。

②社会性首先,城市中聚集的人们不是由血统或宗族关系所组成的,而是构成一定的复杂的社会关系;其次,城市分工和协作的发展导致了城市的社会性。

③经济性城市能够产生整体性的高效益。

首先,聚集为城市产生整体性的高效益创造了前提条件;其次,社会性也是产生整体高效益的重要因素;最后,城市是非农产业的聚集地。

④系统性城市是一个密集的空间地域社会经济系统。

从城市的组合和结构看,城市是个多维、多变量、多层次、多因素的动态的大系统;其结构即包括社会结构和人工结构,又包括资源结构和环境结构,甚至外部结构。

⑤开放性城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先进生产力的象征,而且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严密细致,社会联系日益广泛,城市对外界的依赖越来越强。

⑥复杂性城市的复杂性首先源于城市构成上的异质性,这些具有很强异质性的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城市社会关系和经济活动的多样性,最终导致了城市的复杂性。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土地肥沃、水源丰 富,向阳坡地上,尤 其是位于两河的交汇 处)
标志着城市确立的一个主要现象是人口的密集和聚居点 用地规模的扩大
城市的演替
工业革命以前的城市
工业革命以前的城市,大多位 于有利于农业、防御和贸易的 地方,但规模受到限制。因为, 农业生产的效率较低,要维持 一个较大城市的食物供应有赖 于较大的农村地域,而当时的 道路和车辆并不适用于大量物 品的长距离运输。
2
城市
一个现实的社会存在 一片经济空间 一种人口密度 一种气氛,一个灵魂
对城市的两种定义
根据现实生活中城市定义
1.国家对城市的法律定义
根据人口规模和人口分布密度
美国 城市是有2500人居住的社区,城 市化地区是居民不少于50000人。 城市并非仅仅是一个地域概念, 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政治概念。 中国
城市基本上是一个行政概念,是 行政区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城市最基本的特征
1 人口在一定地域的聚集 2 人口的聚集导致了人类活动和各类设施的聚集 3 这种聚集是该地域具有了规模经济效益,要有特殊的社会结构和制度来维持 其有序的运作
城市中所形成的一切关系和现象,都是特定地域范 围内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一个方面:所谓的城市 现象也是城市内人与人相互作用关系的外显或物化而形 成的人文景观
城市是生产力发 展的结果
私有制说
城市是私有制的产物,是随奴隶制国家 出现的
阶级说
城市是阶级的产物,是统治阶级压迫人 民的工具
城市是人口集聚 的结果
城市是享受现代 文明的场所
集市说
城市是人与人相 互交织的网络
世界最早形成城市的5个地区
1 黄河——长江中下 游地区
2 尼罗河谷地 3 印度河谷地 4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5 中美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制约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因素是社会生产方式(必要 条件)。 城市形成和发展受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所制约,城 市的兴衰受社会、政治、经济兴衰的制约。
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力:
三次社会劳动大分工: - 农牧分离:产生了固定居民点,即聚落; - 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城市雏形形成; - 商业与手工业分离:城市规模扩大。
2、功能标准
以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为城市
• 埃及:省的省府及地区首府为城市 • 蒙古:首都和地区中心为城市 • 许多拉美国家
3、特征标准 规定有一定公共和市政服务设施的,具有明显城镇 特征的人口中心为城镇。
智利、马来西亚……
4、用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两个指标结合
巴拿马,南非… …
5、用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两个指标结合
第二章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一、城市概念
(一)城市和城镇概念
什么叫城市? 什么叫城镇?
什么叫城市? 什么叫城镇?
法国地理学家潘什梅尔(P· Pinchemel): “城市现象是个很难下定义的现实:城市既 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 也是一个生活中心和劳动中心;更具体的说, 也可能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者一个灵 魂。”
(2)西方居民点系列
Hamlet---Village—Town---City(Urban )--Metropolis 小村 ---- 村庄 --- 镇----城市---大城市,大 都市 乡村居民点←│→城镇型居民点 Rural settlement Urban Place
小村: hamlet (1)a group of house in the country 乡间的一片房屋 (2)small village without a church 无教堂的小村 村庄: village 镇: town 城市: city (Urban) 大都市区:metropolis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导致的。

首先,资源的集中和利用是城市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人类社会进入农耕时代,农业生产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土地和水源等资源,而这些资源在一些特定的地理环境中更为丰富,于是人们倾向于将生产活动集中在这些地方,逐渐形成了一些农业聚集点。

随着人口和生产力的增加,部分聚集点逐渐演变为城市。

另外,交通的发展也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原因。

交通的便利可以加速资源的流通和交换,从而增加了城市的吸引力,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此外,技术的进步也为城市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工商业生产技术、交通运输技术等的不断进步,人们在城市中可以更高效地利用资源、提高生产力和生活水平,因此城市得以迅速扩大。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和流动密切相关。

人口的聚集能够提供更多的劳动力和市场需求,促进生产和交换的发展。

城市作为经济活动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动,形成了繁华的市区。

人口的流动也给城市带来了不同的文化、观念和思想的交流和融合,促进了城市的文化多样性和创新能力的增强。

城市的人口聚集还带来了城市的社会化和分工,人们以不同的职业和专业在城市中分工合作,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组织。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最初的村落或聚集点逐渐演变为城市。

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改变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动力。

城市作为经济活动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和企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城市经济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

政治和行政的变化也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城市作为政治和行政的中心,政治体制和政策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城市的规模和繁荣程度。

文化的变化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城市作为文化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文化资源和人才,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创新。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1.城市的形成,历史上最初形成的城市距今五至六千年之间,主要分布在西亚流域南部、古埃及尼罗河下游三角洲、印度河流域和中国黄河流域等地区;城市产生的经济基础和历史条件:1)城市形成的经济基础,在原始社会末期与奴隶社会初期,稳定的区域性的商业生产和商业交易,是城市得以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城市产生的根本内在动力。

(1)第一次社会分工,新石器时代中期——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

(2)第二次社会分工,原始社会瓦解时期——手工业与农业发生分离。

(3)第三次社会分工,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末期——商业从手工业中分离,对城市的历史生成具有“促生”作用。

2)城市产生的历史条件,是城市形成的直接动力。

(1)战争性质的变化,构筑高大厚实的城墙取代以防范野兽或小股复仇者为目的的壕沟,“城”的空间形态得以形成。

(2)对自然地理条件认识的变化,对居住区域的改造,使“城内”文明有了“城外”文明更快的进步,标志着城市萌芽的发生。

(3)部落制度向私有制的变化,产生了部落城堡向“城邦”的过渡。

2.城市的发展——推动城市的发展是多元化的,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1)古代城市阶段——原始公社解体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时代背景奴隶社会,特征:城市规模小且数量少;城市成为行政、军事、手工业和宗教的中心;城市的政治统治功能突出经济功能弱。

2)中世纪城市阶段——公元476年至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时代背景封建社会,特征:城市的范围分布更为广泛;城市成为商品市场和贸易中心,也成为文化中心;城市的功能日趋多样化。

3)近代城市阶段——1640年至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城市的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时期,背景资本主义社会,特征: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张、数量急剧增加;城市成为机器大工业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力的中心,以及世界贸易和科学技术中心;城市成为社会意识形态剧烈冲突与各类文化汇集的区域;城市也成为各类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最为集中之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学者西拉姆在他的一本书中写到:世界各地 都在进行出土工作,这是因为我们需要了解过去的 5000年,以便掌握未来的100年。吉伯森考古队的发 现使人类的城居历史一下子上溯到6000年以前,并且 动摇了有关原始社会城市起源地的传统观点。依照吉 伯森的推测,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北部才是人类城居生 活的起点。
河口港类型(上海、广州) 海湾类型(青岛、大连)
岛屿类型(香港)
陆连岛类型(澳门)
陆岬等类型(开普敦、直布罗陀)
(3)、沿铁路线成长的区位类型
枢纽 位置 类型
主要枢纽(株洲:城市的兴起、服装市场)
一般枢纽 次要枢纽 专业性枢纽 城市
通过城市类型:
端点城市类型:
城市(不少港口城市、矿业城市属之。)
合肥-安 广州
重心:当一个地域内人口分布和开发条 件差异较大时,地域几何中心难说是最 佳中心城市位置,犹如肩挑一头重一头 轻的担子,这时重心位置才是最佳位置。 西安 杭州 南昌 乌鲁木齐
2)、邻接、门户位置 邻接——即相邻连接。
有些城市必须要邻接于决定其发展的区
域,不必要或不可能在本区域的中央。
地理区位
区域所在地与周围的自然和社会 实体的空间相互关系的总和。
自然地理区位 与山地、平原、江
河、海洋的空间关系
经济地理区位 与交通线、进出口
岸和已有大城市的空间关系
地理区位要素结构图示
资源
资源丰富之地 沿海、 沿江、 沿铁路 干线、 沿高速 公路
政治中心 军事中心 宗教中心
气候
气温适中的中 低纬度地带 水运起点 或终点、 河流交汇 处、过河 点、河口
尽管泰-哈穆卡古城遗址的深入发掘还在进行, 考古学家们已经发现了这个古城的特殊之处。与那个 地区发现的其他遗址不同的是,这个城市并不是傍河 而生。古城遗址所处地区十分干燥,其形成原因似乎 是因为商业活动的缘故。考古学家们猜想,来自于不 同地区的商队在这里打尖休息,交换商品的同时还交 换各自旅途的见闻,这样,城市与城市文化的信息广 为传播,从而推动了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另一种类型则分布在低纬度地带能接受
海洋调节的滨海低地。 如新加坡(1º 11′N)印尼雅加达 (6º ′S)智利利马(12º 10 03′S)等, 少数低纬度城市则两种条件兼而有之。 如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10º 30′S、H、 1000米)的山谷,北距加勒比海很近, 既避免了酷暑,又可享受热带海滩的乐 趣。
第一节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 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人类出现
漂泊不定 谋生 方式 采果寻根 打猎
种植
定居的可 能与必要 氏族乡村 游牧部落和农 业部落分离
原始畜牧业 原始农业
训养技术和金属工具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第一节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分离
固定场所 集市 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更频繁的交换
3、城市沿交通线成长的区位类型
(1)城市沿河流成长的区位类型:
航运端点类型-河运的起止点
梯级中转点类型-航道因深度发生变化,
航船的大小或船型必须变换的地方,因 有中转活动发生而促使城市形成。武汉、 宜昌、重庆、宜宾的发展都是借肋了梯 级转动中心的区位。
河流交汇点类型-通航干流与支流汇合
第三节 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区域经济地理条件
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水热资源、动植 物资源的丰饶度及其组合,基础设施的 状况,区域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经济 发展的历史传统,现状经济的发展水平 和结构特征,未来的开发潜力等等都可 以影响区域的城市发展。
城市是区域的缩影、中心和焦点。
城市与区域经济地理条件之间的关系 好比是植物与土壤.
第一节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城市起源地
美索不达米亚
印度河流域
尼山中部 尼日利亚西南部
叙利亚6000年古城
2000,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学院教授麦肯 吉尔-吉伯森在近东考古国际会议上宣布, 一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学院和叙利亚 官方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叙利亚东北部的 泰-哈穆卡(TellHamoukar)发现了一座古 城遗址,考古人员推断,这座古城距今已 有6000年历史。
其基础原理:城市要从区域获取发展所需要的
食物、原料、燃料和劳动力,又要为区域提供 产品和各种服务。区域能够向城市提供多少食 物、原料、燃料、劳动力,区域又能够吸收多 少城市的产品和服务,城市与外界区域有什么 样的交流手段,就成了城市发展的基础。 二者的关系决定着城市的性质、功能、特点。 如山西是资源大省,山西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 重化工基地,山西各城市形成典型的资源型经 济结构,太原发展成能源重化工基地中心城市。
1、大、中、小位置(从不同空间尺 度来考察城市地理位置) 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当图上距离相等时,小比例尺扫表示的范围大,大 比例尺所表示的范围小。
大位置--是城市对较大范围的事物的相对关
系,是从小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的。 小位置--是城市对其所在城址及附近事物的 相对关系,是从大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的。 有时可以从大小位置之间分出一种中位置。 大城市才有大位置
广州的地理位置
大位置: 中国南部,珠江出海口,邻接香港、澳 门,中国的南大门(面向东南亚出口)、 对外通商口岸 中位置: 岭南地区、珠江流域的下游,位于珠江 三角洲的中上部,邻近香港、澳门, 小位置: 西江、北江的交汇的地方,白云山南部
2、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 (1)、中心、重心位置
中心——地域的几何中心。
分析城市地理位置应注意的方面
从以上几个方面所述可知,城市地理位
置的特点千变万化,难以概括出分析的 固定套路。不过以下几点应给予注意: 不要忽视对城市自然地理位置的关注, 并要赋予它经济意义。 对外交通运输 是城市与外部联系的主要手段,因此城 市地理位置的核心是交通位置。
重视城市所在地域或城市直接腹地的经
第三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人类聚居的内涵
1、人类聚居是地球上可供人类生活直接使 用的、任何形式的、有形的实体环境; 2、人类聚居不仅是有形的聚落本身,也 包括聚落周围的自然环境;
3、人类聚居还包括了人类及其活动,以 及由人类及其活动所构成的社会。
总之,只要是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是人类 聚居;人类聚居实际上就是人类世界本身。
城市地理学
AQTC
第三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 一定阶段的产物 第二节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第三节 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 和发展
第四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导读
城市产生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区域条件对城市产生与发展 有何影响?
不同类型城市的功能、特点 和形成动因有何不同?
渔港(北海) 煤城(抚顺、阜新) 铁矿(鞍山、本溪)
门户位置——即出、入口位置。(一种
特殊的邻接位置)
当一个地理区的对外联系集中在某一方
向上时,这个区域的中心城市常常不在 本区中央,而明显偏于主要联系方向一 端。 河口港是最典型的门户位置。
中心位置利于区域内部的联系和管
理,门户位置则利于区域与外部的 联系,各有优势。
使人类城居历史上溯6000年
辽阔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布满了小小的类 似山丘的高坡,这些土丘都是平顶,四坡陡峭, 许多已经剥蚀。多少年来,贝都因人傍山休息, 骆驼嚼着山下稀疏的野草,他们并不知道这些土 丘里的秘密,而西方考古学家却一直怀疑这些土 丘下面埋藏着什么。根据《旧约》的记载,两河 流域被称作阿拉姆-纳哈莱姆,意思是“两河间的 叙利亚”,叙利亚在希伯莱文里的意思是土地, 和希腊文的“美索不达米亚”是一个意思。圣经 里说:上帝把愤怒降临到这里的城市上,因为这 些城市的居民不信仰上帝。1843年,法国人博塔 第一次从这些土丘下面挖出了古代城市的遗迹, 从而揭开了近东地区人类早期文明的面纱。
城市位于某一区域的中央,城市与其 以外各个方向的联系距离都比较近。 中心位置既便于四面八方的交通线向中 心会聚,也有利于从中心向外开辟新的 交通线,因而促使城市的发展。
巴西最大的城市是圣保罗,首都本是里
约热内卢,为促进内陆的发展。特意在 巴西高原新修首都巴西利亚。
太原-运城

成都-重庆 郑州-开封 贵阳
在低纬度的大城市有两种主要区位类型:
一种是坐落在海拔较高的气候凉爽的高
原或山间盆地。
例如: 南美厄瓜多尔首都基多被称为是地球的中心 (南纬0º 13ˊ)海拔2818米。各月平均气温都 在13º 左右,一年四季,凉风习习,丝毫没有 气候灼人的酷热。哥伦比亚的波哥大 (4º 36ˊN)海拔2556米,玻利维亚的拉巴斯 (16º 30ˊS、H、3632米),墨西哥城(19º 24N、 H 、2259米)等等
◈ 气候区与城市分布
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少,湿润半湿润地区城市多
◈ 地形与城市分布
我国三级地形阶梯与城市分布
第二节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我国不同地形类型与城市(P33)
1.滨海城市 2.三角洲平原城市 3.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 4.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 5.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 6.平原中腹的城市 7.高平原上的城市 8.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的城市 9.中山谷地城市 10.高山谷地城市
城市区 位因素
海拔较低的濒 海、濒湖或沿 河的平原地带
交 通
河 流
地形
一、概念
位置--是指某一地方对于这个地方以
外的某些客观存在的东西的总和。
城市的地理位置是城市与其外部的自然、
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相结合 的特点,有利的结合即有利的城市地理 位置,必然促进城市的发展,反之亦反。
二、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