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新部编本全册
新版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新版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完
整版)
第一课:认识数字1
教学目标:
- 认识数字1并能正确书写
- 理解数字1的大小和位置
教学准备:
- 数字1的卡片或图片
- 黑板或白板
- 彩色粉笔或白板笔
教学步骤:
1. 引入数字1的概念:展示数字1的卡片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数字1。
2. 学生跟读数字1:教师读出数字1,学生跟读几次,注重正确的发音和书写。
3. 认识数字1的大小和位置:教师用手指指向黑板或白板上书写的数字1,让学生说出数字1的大小和位置特点,例如数字1是最小的数,通常位于左上方。
4. 操练书写数字1:教师在黑板或白板上示范书写数字1的方法,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操练,注意书写规范和笔画顺序。
5. 检查学生掌握情况:让学生在纸上书写数字1,并相互交换检查,互相纠正错误。
教师对学生的书写进行评价和指导。
拓展活动:
- 游戏:教师与学生一起玩“找数字1”的游戏,教师出示不同位置的数字1,学生迅速找到并说出数字1的位置。
- 绘画:学生自由发挥,利用数字1的形状创作绘画作品。
- 数字1的应用:教师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数字1的应用场景,如门牌号码、车牌号码等。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数字1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并掌握了数字1的大小、位置和书写方法。
通过操练和拓展活动的设计,培养学生对数字1的敏感性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好的学习兴趣和书写能力。
下节课可以进一步巩固数字1的概念,并引入与数字1相关的简单数学运算。
2023年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3年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目的和背景本教案旨在指导二年级学生研究2023年部编版数学上册全册内容。
本教案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技能为主要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
教学大纲第一单元:认识数字- 研究数字0-10的写法和认读- 数的排列和比较- 数数和数的顺序第二单元:数的加法- 数的加法口诀- 用具体的物体进行加法运算- 运用加法完成简单的计算题目第三单元:数的减法- 数的减法口诀- 用具体的物体进行减法运算- 运用减法完成简单的计算题目第四单元:数的排序- 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排序- 数的顺序与大小的认知- 数的位置关系和排序规律第五单元:数的比较- 数的比较大小- 运用大小符号进行比较- 比较大小的应用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认识常见的二维图形- 图形的边和角- 用线段画图形第七单元:图形的分类- 根据边的多少分类图形- 图形的分类特征- 图形的命名第八单元:认识长度- 常见的长度单位- 长度的比较- 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第九单元:比较长度- 使用工具进行长度比较- 长度的相等和不相等- 长度的比较题目教学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 个别指导与小组合作研究:根据学生的研究特点和研究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个别指导或小组合作研究,激发学生的主动研究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 游戏与教学相结合:通过数学游戏等趣味活动,增加学生的研究乐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估-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课堂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估。
- 统一测验评估:通过组织统一的测验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检验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 作业评估: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数学能力。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优秀10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优秀10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页例3及课堂活动第2,4题,练习十八第2~5题。
【教学目标】1、能运用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进一步加强对倍的认识。
2、能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实物投影仪,乒乓球、羽毛球若干,卡片。
学具:小三角形纸片、小圆片、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二(1)班小朋友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请看屏幕:(实物投影仪出示例3图)教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一小组和二小组一共植树多少棵、教师: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能)真行!学生:……学生:第二小组植树的棵数是第一小组的几倍、教师:说得真棒!谁能解答吗、学生:用14÷7=2。
教师:这是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二、自主探索屏幕出示:第三个小组植了多少棵树、教师:你能解答吗、请小朋友以4人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时可以借助你的学具,代替树苗。
学生活动,教师在教室巡回检查、指导。
学生可能用学具来摆:先摆7根小棒,再以7根小棒为1份,摆3份来表示第三个小组植树棵树。
也可以用画竖线的方式来表示:7根、7根、7根;也可能凭借前面对“倍”的理解直接说出“第三组植树棵数是3个7棵那么多。
”教师:刚才老师看到小朋友都用自己的办法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理解了这幅图的意思,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向同学汇报你们讨论的结果、学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讨论的,先在一个圈里画7根竖线代表7棵树苗,再在右边一个更大的圆圈画3个7根竖线,因为3个7是21,所以第三小组植了21棵。
教师:你们小组能用画图的方法帮助理解题意,真行!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学生2:我们小组用小棒代替树苗,第一排先摆7根,第二排摆7根、7根、7根,数一数,3个7根一共是21根。
教师:太棒了!你们小组同学很善于动手操作,值得大家学习。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全册)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具体目标包括但不限于:1. 了解数的读法和书写规则;2. 掌握1~10的数的大小关系;3. 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4. 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5. 学会用乐学数学工具进行数的比较。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认识数字1. 数字0~10的认识和书写;2. 数字之间的大小比较;3. 数的排列和排序。
第二单元:加法与减法1. 使用物体和图形进行加法运算;2. 加法算式的认识和书写;3. 使用物体和图形进行减法运算;4. 减法算式的认识和书写。
第三单元:数的比较1. 使用乐学数学工具进行数的比较;2. 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3. 数的比较判断题。
第四单元:综合练1. 数的大小排序;2. 加法和减法运算的综合练;3. 数的比较和判断的综合练。
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2. 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数学活动和练;3. 游戏活动:使用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参与;4. 个别指导: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听力评价:通过学生的听力反应,检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观察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3. 练评价:通过练题和作业检查学生的数学运算和推理能力;4. 总结评价:总结学生在学期末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提供相应建议。
教学资源1. 教材: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 乐学数学工具:用于数的比较和排列的教学辅助工具;3. 游戏道具和活动材料:用于游戏活动和小组合作的教具。
以上为《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全册)》的大致内容和框架,具体教学活动和资源的选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
2023年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2023年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
册教案
第一课:认识数字
教学目标:
- 能正确书写和认读数字0至5。
- 能用数字表达物体的个数。
- 能辨认并书写相对大小。
教学内容:
1. 认识数字0至5。
2. 研究用数字表达物体的个数。
3. 辨认并书写相对大小。
教学步骤:
1. 自由活动: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读数字,并用手指表示相应的个数。
2. 导入新课:出示数字0至5的卡片,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读数动作和发音,并强调每个数字的书写形式。
3. 操练活动:教师出示一些物体,让学生用数字手指表示物体
的个数,并说出相应的数字。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合作完成一些关于
数字认读和个数表达的练题。
5. 辨认比较:出示一些不同大小的物体,让学生用数字手指表
示它们的相对大小,并说出相应的数字。
6. 温故知新:教师复本课学过的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包括正确认读数字和正确表达物体个数
的能力,来评估他们的研究情况。
拓展活动:
- 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记录不同物体的个数。
- 制作数字卡片,进行数字认读游戏。
- 编写练题,让学生进行自主练。
教学资源:
- 数字卡片
- 物体样本
- 练习题手册。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课时安排
教学方法
1. 启发引导:通过提问、比较、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 组织合作:通过小组合作、伙伴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游戏教学: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增加课堂互动。
4. 练巩固:通过课后练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查漏补缺。
教学资源
1. 教材《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
2. 投影仪、电脑、PPT等多媒体设备
3. 数学教学工具:游戏卡片、计数器、计算器等
教学评价
1. 教学观察:通过观察学生的研究情况、表现和态度,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2. 课后练:布置适量的课后练题,检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 个案评价:针对个别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个案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
同时,要重视个别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评价方面,要注重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及时反馈,促进学生的进步。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全册)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全
册)
第一课:认识数0
教学目标:
- 了解数0的概念和特点
- 能正确书写和识别数字0
- 通过游戏和练加深对数0的理解
教学内容:
1. 数0的概念讲解
2. 数字0的书写和识别练
3. 游戏活动:找出图片中的0
4. 练题:填写正确的数字
教学步骤:
1. 引入数0的概念
- 示意:展示一个圆圈,问学生这是什么数字?
- 学生回答后,解释这个数字就是数0,它表示没有数量。
2. 数字0的书写和识别练
- 学生拿出练册,跟随教师一起书写数字0。
- 教师提供一些以数字0开头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其中的0并标出。
3. 游戏活动:找出图片中的0
- 展示一些图片,其中有些图片上有数字0,有些没有。
学生通过观察找出所有包含数字0的图片,并圈出来。
4. 练题:填写正确的数字
- 教师将一些填空题投影到黑板上,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填写正确的数字。
确保其中有一些题目涉及到数字0的填写。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游戏和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了数0的概念和特点,提升了学生对数字0的书写和识别能力。
在游戏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发现并圈出了包含数字0的图片。
然而,在练习题中,发现一部分学生对数字0的书写还存在困难,需要加强巩固。
在下一节课中,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数0概念和数字0的书写能力。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案标题: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合作
学习和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
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1.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
法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计算练习。
2. 实际问题解决:教师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加法和
减法方法解决,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
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练习与巩固:布置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四、教学手段与学时安排:
1. 教学手段:黑板、教学课件、实物教具等。
2. 学时安排: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学时分配。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
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
习情况进行评价。
2. 教学反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鼓励优秀表现,指导有待提高
的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新版教材)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学情分析:在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不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表象认识,并能用厘米和米进行测量。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限整厘米)。
5.能够对生活中的食物进行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例1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动手操作法教学准备: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曲别针、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
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一)统一长度单位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出示例1情境图。
)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
一拃(zhǎ)、一步、一庹( 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
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生1:5拃。
生2:5拃半。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优秀12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优秀12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教学内容教材第58~59页假日小队。
教学目的1、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感受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假日里同学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小队活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出示书中58、59页图)(板书课题:假日小队)二、新授。
1、看图说一说在这个假日里同学们开展了哪些活动?(表演、拍照、浇树、收废电池等。
)2、从图中数一数唱歌的有多少人?伴奏的有多少人?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用加法算的问题吗?还能提出用减法算的问题吗?书中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学生解答,集体交流时说说解题思路。
)提问: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节目是今天假日活动的第几个节目?在它后面还有几个节目?求一共有多少个节目该怎样算?为什么?(学生解答,集体交流时说说解题思路。
)3、老师手指照相处提问:这边的同学在干什么?你知道一卷胶卷有多少张吗,他们已经照了多少张?还有多少个小朋友没有照?剩下的胶卷够其余每人照一张吗,为什么?(学生解答,集体交瘪时说说解题思路。
)4、老师手指浇水处提问:这边的同学在干什么?他们俩一共要浇多少棵树?还有多少棵小树苗没有浇;求已经浇了多少棵,该怎样算?为什么?(学生解答,集体交流时说说解题思路。
)5、让我们再去看一看收废电池这一组的同学今天收获怎样?说说她们各收了多少节电池?根据这三个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谁收得最多?最多的比最少的多收多少节?三人一共收多少节?等等。
)6、你们开展过假日小队的活动吗?你能解决活动中的哪些实际问题?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三、师生共同谈收获。
四、小结。
愉快的假日小队活动即将结束,同学们真是收获不少,希望下次假日活动再见。
新版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2023最新修订)
新版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2023最新修订)教学目标1. 认识1-100的数字并能够用中文书写。
2. 研究数数,能够按序数数1-100。
3. 掌握简单的加法和减法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4. 研究几何形状和空间位置的概念,能够辨认常见的几何形状。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认识1-10的数字1. 课堂介绍数字1-10,使用数字符号和中文书写。
2. 研究将数字与相应的数量进行对应,如用点画出相应个数。
3. 运用数字1-10进行简单的计数练。
第二单元:认识11-20的数字1. 引导学生了解数字11-20的书写方式和读法,并进行书写练。
2.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11-20这一数的大小关系。
3. 练用数字11-20进行计数和加法练。
第三单元:认识30-50的数字1. 引导学生认识数字30-50的书写方式,通过观察数字图形帮助记忆。
2. 培养学生对三十位和个位的理解和认识,以便进行计数和数学操作。
3. 进行数字30-50的计数和加法练。
第四单元:认识60-100的数字1. 研究数字60-100的书写和读法,强调整十百的概念。
2. 进行不同形式的练,让学生掌握整十数的概念和运算。
3. 进一步巩固数字计数和加法的能力。
第五单元:简单的加法和减法1. 引导学生理解简单的加法和减法概念,如将两个数量进行合并或分开。
2. 练使用加减法进行数字计算,包括单个数字和两位数的计算。
3. 提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应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第六单元:几何形状和空间位置1. 介绍常见的几何形状,如圆、方、三角形、矩形等,并进行辨认练。
2. 引导学生理解几何形状的特征和区别,例如边数和角的特征。
3. 研究几何形状的空间位置关系,如上下、左右、内外等。
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情境设置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理解能力。
2. 游戏教学法:设计各种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如数数字、找形状等。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教材分析:通过第一学期“比较长度”的学习,我对长度和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将直观地比较一些物体的长度。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教授一些测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cm和1m的长度概念,初步理解线段。
主要特点是: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单元教学要求:1、学生初步体验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了解长度单位cm和m,并初步确定1cm和1cm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4、5、学生最初学习用刻度(限制为整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在确立长度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
学生对线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学会用刻度(限制为整厘米)绘制线段的长度。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第一类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教材P1,2,示例1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圆、正方形、三角形、回形针、铅笔、橡皮擦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老师想知道这本数学书有多宽。
你能帮老师想想可以使用什么方法吗?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介绍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组织活动,体验数学(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课时整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 理解整数的概念和意义
- 掌握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 能够应用整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整数的引入
- 小明去购物的故事引出整数概念
- 教师解释整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2. 整数的加法
- 整数加整数的加法运算方法
- 通过数轴示意整数加法过程
- 练题演示和讲解
3. 整数的减法
- 整数减整数的减法运算方法
- 通过数轴示意整数减法过程
- 练题演示和讲解
教学步骤
1. 上课导入
- 复上节课所学的正数加法操作
2. 教师引入整数概念
- 利用小明去购物的故事,向学生引入整数概念和意义
3. 整数的加法
- 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数轴示意整数的加法运算方法- 带领学生一起进行练题演示和讲解
4. 整数的减法
- 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数轴示意整数的减法运算方法- 带领学生一起进行练题演示和讲解
5. 知识总结
- 教师对整数的加减法进行总结,强调应用整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估
- 针对整数的加减法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掌握程度
- 观察学生在练过程中的表现和解题策略
教学延伸
- 提供更多练题和挑战题,巩固学生对整数加减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整数运算的特点和规律
参考资源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
- 课件和投影仪
备注
- 整数加减法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重要内容,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通过本课研究,学生能够掌握二位数的读写方法。
- 学生能够准确计算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黑板、白板、教学卡片、计算器、数学游戏等。
- 学生准备数学练册、铅笔、橡皮擦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
-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知识,巩固对二位数的理解。
- 准备一些数字卡片,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快速读出数字,并写在黑板上。
2. 讲解:
- 通过示范,教师详细讲解二位数的读写方法,包括十位数和个位数的读法。
- 引导学生分组互相读写数字展示,加深对数字的理解和记忆。
3. 练:
-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和物品,让学生估算数量,并写出具体的
数字。
- 学生在练册上完成相关练,计算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师
巡查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 拓展活动:
- 学生分组进行数学游戏,通过游戏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合
作和竞争意识。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教学评价
-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练和游戏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掌握程度。
- 教师收集学生完成的练册,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批改。
课后作业
- 学生完成相关课后练,巩固所学知识。
- 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环境,寻找并记录一些二位数的实际应用例子。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_共131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一、单元教材分析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和1米=100厘米,并初步认识线段。
2、能力目标:会用刻度尺量、画物体的长度及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3、德育目标: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四、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五、单元教法设计1、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2页学习目标:1、让学生学会量物体的正确方法,知道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摆放,要放平摆直2、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3、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对生活的重要意义4、鼓励学生先估测再测量,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测量方法教学重点:学会用实物测量,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并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教学难点: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准备:课件,一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小刀,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教学过程:一、演示“小马过河”课件,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能不能帮帮小马,让她顺利过河?二、出示自学指导1、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可以是一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或者小正方体,同学们一起来量一量我们数学课本的宽,好吗?师:同学们量得数学课本的宽是多少啊?告诉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量的啊?生:……(教师把学生的回答板书写到黑板,出现了数学课本的宽,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的情况)师:同学们请观察这里(教师指着板书),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生:……师:哦,对了,我们发现啊,同样是数学课本的宽,但是,为什么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呢?生:……师:哦,原来是这样啊。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
计)
目标
本教案旨在帮助二年级学生掌握统编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教学策略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 活动导入: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通过清晰、简明的语言和例题讲解,向学生介绍和讲解各个数学概念和方法。
3. 练演练:设计各种练题和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研究内容,提高他们在数学方面的能力。
4.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研究的形式,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互相研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5. 温故知新:及时复和总结前面所学知识,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并帮助他们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案结构
本教案共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老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方法。
3. 教学过程:详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4. 教学参考:提供一些教学参考资料,包括教材、教辅以及其他相关的教学资源。
写作说明
本文档为统编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语言要简洁明了,不要总结内容,只需提供教案的结构和教学策略。
最新部编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最新部编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一单元反比例函数课程目标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可以了解什么是反比例函数,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简单的图像特征,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2. 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征;3. 能应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能正确地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2. 能在实际问题中正确地应用反比例函数。
教学内容1. 什么是反比例函数;2.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3.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征;4. 应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1. 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重点放在反比例函数与比例函数的区别上;2. 通过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帮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征;3. 结合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用反比例函数的能力。
第二单元数据运算——加减法课程目标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可以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掌握两位数的加法;2. 掌握两位数的减法;3. 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掌握两位数的减法;2. 能在实际问题中正确地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内容1. 两位数的加法;2. 两位数的减法;3.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1.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2. 组织学生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第三单元分数的认识和大小比较课程目标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可以了解什么是分数,学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掌握分数的分子、分母等基本概念,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了解分数的概念;2. 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3. 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4. 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分数的大小比较;2. 能在实际问题中正确地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内容1. 分数的认识;2. 分数的大小比较;3. 分数的基本概念;4.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认识数1- 第二单元:认识数2- 第三单元:认识数3- 第四单元:认识数4- 第五单元:认识数5- 第六单元:认识数6- 第七单元:认识数7- 第八单元:认识数8- 第九单元:认识数9- 第十单元:认识数10教学步骤1. 导入课题:通过对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引入知识点:通过实物、图片等多种教具,帮助学生认识数的概念和数的基本特征。
3. 操作练:设计一系列与知识点相关的游戏和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4. 深化拓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尝试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教学评价- 采用观察法、讨论法和小组合作法等多种评价方法,全面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对他们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 注重对学生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评价,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教学资源-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实物、图片等教具- PPT或黑板、粉笔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 学生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研究教学时间安排- 每周两节数学课,每节课40分钟。
- 按照教学内容的重要程度和难易程度进行合理分配。
以上就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的简要内容安排和教学方式。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连加连减一、教学内容:书第1—2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竖式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1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四、教学难点: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用竖式计算45+17 80-59指名板演,并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时注意什么?2、口算下面各题2+4+3= 30+40+20= 2+30+5= 70-30-20= 17-7-5= 14-9-2=提问:在计算连加、连减的算式时,要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二)揭示课题:连加连减(三)结合情境、探究新知探究连加1、出示例1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纸船)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1)随生答板书:(1)19+27 46+26(2)19+27+26或27+26+19 26+19+273尝试竖式计算:师:,你准备怎么计算算出来的?(生先讨论,再尝试)师:(启发)这是一道三个两位数连加的算式,想一想,要先算什么?19+27能口算吗?竖式该怎么列?接着要算什么?又该怎么计算?(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汇报板演,组织交流学生的计算方法,如果只出现第一种,师引导孩子继续想第二种竖式书写方法,如果两种都有,两种方法一一理解每一步算得什么4、比较两种算法,哪种更便捷?探究连减出示试一试90-25-28=提问: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计算时,要先算什么?谈话:在用竖式计算时,竖式可以怎么写?自己先在下面试一试,再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是怎样算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并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两个竖式连写时,要注意什么?2、想想做做第3题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3)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3、想想做做第4题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要求一共摘了多少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4、还剩多少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减法)为什么?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四、全课总结、延伸课外今天,怎么计算连加和连减呢?指出:像今天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在我们的身边也经常可以看到。
比如,小朋友们一起到操场上去跳绳,先去了几个,又去了几个,然后又去了几个,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不就是连加吗?五、板书设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从左往右计算19+27+26 90-25-28=1 9 9 0+ 2 7 - 2 54 6 6 5+2 6 - 2 8不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运算一、教学内容:书第3—4页例2,想想做做。
二、教学目标(一)掌握不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二)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三)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板演26+25+38=70-18-26=指名两人到前面板演,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并用简便方法书写.2.口算其余学生口算,要求学生说出口算过程.复习加减混合运算顺序.12+8+20=50-30-6= 42+8-30=78-40-6=52-12+8= 78-18-8=订正板演,由学生讲解计算过程.(二)学习新知1.复习订正后,教师用简练的语言引出新课.我们已经学会了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看看同学们会做吗.2、出示例3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你准备怎么列式呢?2、尝试列式。
启发提问:(1)这道题都有什么运算符号?(+ -)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用竖式怎样计算?学生动笔在小黑板上试算,教师行间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先出示正确的做法.小结性提问:(1)加减混合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2)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由学生独立计算“试一试”的一道题.(3)60-38+40=(4)这道题有什么特点?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2.想想做做第2题,在书上填数.3、想想做做第4题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要求还剩多少棵?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现在一共多少棵?又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4、想想做做第5题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全班一共栽树多少棵?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wwW .x k B 1 .c Om 女生栽树多少棵?又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板书设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从左往右计算38+42-33 60-38+40=3 8 6 0+ 4 2 - 3 88 0 2 2- 3 3 +4 0加减混合运算练习一、教学内容:书第5页练习一。
二、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练习形式,达到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正确、熟练计算。
2、通过具体情境,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三、重点难点:重点:正确、熟练计算难点: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四、教具准备:口算卡片五、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口算1、口算下面各题(书第5页第一题,学生写在数学书上)2、出示口算卡片:要求二人合作:一人读算式,一人作答。
然后判断,错误的改正。
练习时要强调先想什么,再想什么,练习过程中,可以从中抽出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加强对口算方法的具体指导。
二、提高练习1、数学书第5页第2题,先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用竖式计算,学生自己算,算好后板演反馈2、数学书第3题,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引导学生分别用竖式计算每一条线上三个数的和2、出示数学书第4题,引导学生理解表格。
再想怎么计算三天一共拾了多少个?三、拓展练习思考题读题审题,理解“尝试---调整”的策略解决四、课堂小结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内容:书第6---8页例3 想想做做。
二、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使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增加和减少及移多补少的方法.四、教学过程:一、出示例3课件学生读题审题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根据题中的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芳芳和小军穿的两串彩珠相差4个,在此基础上,提出“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方法”的问题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彩珠摆一摆,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反馈交流三种摆法(1)增加法(2)减少法(3)移多补少组织学生对三种方法回顾和反思,整理思考方法二、巩固练习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中每一问摆小棒,填空反馈讨论: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减少多少?就要把多出来的怎样移多补少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意填空反馈讨论: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减少多少?比较(1)和(2)提问:(1)这一题中为什么不能把多的部分再移多补少?引导孩子比较得出结论:多的双数可以移多补少,单数不能。
出示第3 4题,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独立思考,在书上做好,师巡查,反馈。
让学生自己说出理由。
板书设计: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数学书第8~10页的例4题,“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的方法,学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谈话:在黑板上摆出8个正方形和5个三角形。
(一对一摆)提问: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说出算式。
谈话:三角形和正方形一个对一个各摆成一排,三角形摆完了,正方形还3个,我们就可以说正方形比三角形(多3个),或者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少3个)。
二、教学例题出示例题课件。
引导看图,并指名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小英做了11朵花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花小平比小英少做3朵花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选择板书:(1)小华要摆多少个?(2)小平摆了多少个?解决第1个问题。
启发: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求出小华做了多少朵?让学生动手“排一排”,组内合作,集体交流。
(提醒学生注意一对一)反馈提问:你知道小华摆了多少个吗?你是怎么想的?“算一算”。
可以怎样列式算出小华做了多少朵?学生列出算式后,问:为什么要用加法算?第二排圆片可以看作哪两部分?指出:根据摆圆片的过程可以知道,求小华做了多少朵,就是求11与3的和,所以要用加法计算解决第2个问题。
启发: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求出小平做了多少朵?让学生动手“排一排”,组内合作,集体交流。
(提醒学生注意一对一)反馈提问:你知道小平摆了多少个吗?你是怎么想的?“算一算”。
可以怎样列式算出小平做了多少朵?学生列出算式后,问:为什么要用减法算?第一排圆片可以看作哪两部分?指出:根据摆圆片的过程可以知道,求小平做了多少朵,就是求11与3的差,所以要用减法计算比较两题: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不同?集体交流。
小结: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