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师大用毛笔写录取通知书走红
毛笔字通知书,书写出的尊严与骄傲
毛笔字通知书,书写出的尊严与骄傲作者:王石川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3年第29期用毛笔字书写通知书,显得别致而隽永,氤氲着人文气质和气场。
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温情致敬,对那些即将迈进陕师大校门的新生表达了诚朴的寄托与尊重。
诚如参与书写的贾温性教授所称,“和打印的通知书相比,我们觉得这种方式更能把尊严和骄傲传递给他们。
”其实,这些参与书写的老人,同样值得尊敬,他们最大的已经80岁高龄了,最小的也将近60岁了,夏日炎热,自愿发挥余热,这种虔诚与坚守,弥足珍贵。
对一所师范大学来说,用毛笔字书写通知书也许只是一个小细节,但足以看出他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自我期许。
有网友说,“白发苍苍对青春朝气,传统书写对现代通讯,大学的沉静对现代社会的浮华……这份小小的录取通知书,容纳了陕师大的人文传统和对教育本质的坚守。
”这种赞誉并不夸张,一张薄薄纸张蕴涵着人文沉淀,毛笔书写流淌着人文情怀,观照现实,更耐人寻味。
2009年,某大学分校对2100名大一新生进行了首次汉字书写测试,320余名学生不及格。
测评负责人形容一些学生的字迹是“七拐弯、八拧劲,弯弯曲曲,好似蚯蚓找妈妈”。
“提笔忘字”现象也日益严重,一项网上调查显示,“好多字不知道怎么写”的人数占45.2%。
应该承认,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书写,键盘时代,打字快捷而时尚,不能因怀念毛笔字的奇妙而构陷键盘打字。
同样的逻辑是,当键盘打字渗入我们的日常工作,提笔忘字不该有点羞惭吗?不会写毛笔字、写不好毛笔字是不是也有点失落?毛笔字不是腐朽的符号,在键盘时代更显得可贵而优雅。
有人认为,正是书法,使汉字文化产生了极具魅力的神采和生机。
书法可以表现人格、思想、感情。
如果没有书法艺术,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定会失去很多颜色。
此论是否剀切,尚需一议,但用毛笔字书写通知书大受关注和礼赞,不正表达了公众对书法、对传统文明的一种凝望与深思吗?在高度发达、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未必向传统找出路,但也不能完全背弃传统。
那些写字的人【016】陕师大
那些写字的人【016】陕师大
至少16年来,陕师大的新生录取通知书都是专门请书法家誊写的,用的是不同风格的小楷。
这已经成为了陕师大的传统并且在系统内产生良好的影响,譬如下图,就是陕师大实验小学入学通知书的若干誊写剪影,极尽斯文!
书法进校园的倡议已经提了好多年了,却总是给人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不作为或推卸的理由有很多,却多半经不起推敲,说到底就是校长愿不愿意用心的问题,而教育终究又是人类至真至善、至大至伟之业,你身为一校之长不在细节上用心,再伟大的规划与蓝图又能顶什么用?
陕师大教育系统(姑且先如此称呼)的书法举动,让人欣赏并相信他们深谙教育之精髓,他们知道什么叫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附一则】:想必这个叫刘达义的小朋友,会将自己的小学入学通知书珍藏一生的,因为这是一份饱含惊喜与爱的礼物,它期许你在往后的宝贵时光里,阳光、自信、乐学、向上,就像蒲公英一样怀揣梦想、自由飞翔……
恭谨誊写通知书的何康林先生,同样值得记录。
我并不认识何先生,《西安商网》是如此介绍他的:(他是)陕西周至老县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名优秀的“生态哨兵”,带着对大自然的执着和感情,常年坚守在秦岭大山里。
他也是一名酷爱书法的省书协会员,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他曾经用小楷抄录《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倡议书》,那同样的一次富有情怀、值得欣赏的举动:
他的作品,网上能找到的、清晰的仅此一件,但从某种角度来说,也已足够了……。
陕西师大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网上走红
陕西师大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网上走红作者:暂无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3年第29期“如果收到陕西师范大学的通知书请珍藏吧!因为它是全国唯一用毛笔填写的通知书……”这条消息最早是7月10日由网友“努力奋斗的菜乌教师LibraSu”爆出的。
很快,毛笔填写的录取通知书就成为了网友关注的热点。
在我们已经习惯了用电脑“写字”的时代,陕西师范大学却回归传统,由学校的老教授用毛笔,一笔一画地给学生填写4570份录取通知书。
“当淘宝体招生广告开始充斥网络,当许多录取通知书印刷格外精美而奢华,师大,还是坚持手工填写每一份通知书,饱蘸浓墨,一笔一画。
朴素总把真意寄托,师大为你把美好定格!”陕西师范大学在官方微博中如此回复道。
据了解,陕西师大自2007年始就用毛笔手写本科录取通知书了。
几年下来,这已经成为招生录取的特色。
“毛笔字的表现力很丰富,与电脑打出的字美感不一样,能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文化氛围,也让学生们感觉到进入大学,是全新生活的一个开始。
”67岁的书写者马凡涛老师说。
59岁的贾温性教授则说:“这是送给莘莘学子的一份礼物,也是向社会传播中华文化的一份责任。
老师们把字写规范,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
”网友“松鼠姝”几年前就曾收到过这样的录取通知书:“当年看着别的同学很早就拿到特快专递,而面对自己姗姗来迟的挂号信腹诽说这学校是不是太穷了,最终因着这真诚的书法,信封被一直收藏至今。
”有网友感叹:许久未闻墨香。
在这讲究速度、效率、提笔忘字的时代,这份缓慢,值得等待!(资料来源:《华商报》、MSN资讯等)。
中考作文素材之社会热点类
中考作文素材之社会热点类1.“毛笔字通知书”走红的文化隐喻2013年暑假期间,陕师大几位老先生放弃休息时间,用毛笔书写了4500余份录取通知书。
这些通知书影响热烈,被称为“最值得珍藏的录取通知书”。
任何一种流行现象的背后,都对应着一种深刻的社会背景或者文化思考。
小小通知书,不仅见证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折射出时代的特征。
在人们心目中,高校应该是一个极其安静的地方,安心教书、潜心求学。
可现在的高校,留给人们的印象,却更多的是浮躁和急功近利。
“毛笔字通知书”,一笔一画,写的不仅是字,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这一意义上,“毛笔字通知书”走红,是又一次集体性怀旧,但又不仅仅是怀旧。
今天,“多元”这个词常常被人们提及,但回归实际却又发现,多元时代其实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一元。
现在都强调与国际接轨,与时代同步,可在不知不觉中,也丢弃了过去的一些美好。
【素材分析】毛笔被硬笔甚至键盘代替,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取向,也很难回到过去。
但在接轨中,是否就应该完全放弃传统呢?多元视野应有文化宽度,更应该有文化坚守,一些文化传统和思想价值,应该在当下被适当保存和坚持下来。
【素材运用】坚守;传承。
2.环保局长们换条河敢游吗?2013年9月7日上午,浙江金华市副市长、兰溪市委书记以及金华各县市区、衢州市龙游县的环保局正副局长15人,与1000多名市民一起参加了“保护母亲河,畅游兰江”活动。
呼吁“局长下河”,体现了民众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和监督问责意识,其中的官民互动,更是环保事业的真正动力所在。
十几位局长下河游泳,既是对网络的回应,也是一场集体庆功。
但一些网友对此也有不同声音,其中部分质疑并非苛刻,比如:“这么多被污染的河流,偏偏找条干净的游泳,有意思吗?”“换一条河敢吗?”兰江是当地最重要的一条河,选择它固然有标志意义,但这并不是唯一的河流。
兰江水质明显改善了不假,但兰江上下游的环保局长们,绝不能满足于治好一条“样板河”、每年来游两趟,他们辖区的其他河流能不能游泳,也需要回答。
2015高考备考高考作文素材:社会热点时评文精选1(整理精校版)
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社会热点时评文精选1素材汇编0424 0754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社会热点时评文精选1.“毛笔字通知书”走红的文化隐喻2015年07月17日095917广州这个夏天如果你收到了陕西师范大学的通知书,请务必珍藏,因为它是全国高校中唯一用毛笔手写的通知书。
暑期,陕师大几位老先生放弃休息时间,书写了4500余份录取通知书。
被称为“最值得珍藏的录取通知书”。
(7月16日《扬子》)任何一种流行现象的背后,都对应着一种深刻的社会背景或者文化思考。
小小通知书,不仅见证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折射出时代的特征。
“毛笔字通知书”的走红,和国民床单走红一样,散发着浓烈的怀旧气息。
按照文化学者朱大可先生的说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怀旧浪潮。
其中第三次怀旧浪潮,始于21世纪,最初是以数码方式张贴老照片的怀旧,而后便转向各类老器物。
而引发怀旧思潮的动因,不仅来自市场消费,更是针对现实的一种柔软抗议。
在“毛笔字走红”身上,能够找到相同的精神脉络。
“毛笔字通知书”的走红,因其涉及高校和文化,还是有其与众不同。
在人们心目中,高校应该是一个极其安静的地方,安心教书、潜心求学。
可现在的高校,留给人们的印象,却更多的是浮躁和急功近利。
“毛笔字通知书”,一笔一画,写的不仅是字,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这一意义上,“毛笔字通知书”走红,是又一次集体性怀旧,但又不仅仅是怀旧。
今天,“多元”这个词常常被人们提及,但揆诸实际却又发现,多元时代其实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一元。
现在都强调与国际接轨,与时代同步,可在不知不觉中,也丢弃了过去的一些美好。
毛笔被硬笔甚至键盘代替,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取向,也很难回到过去。
但在接轨中,是否就应该完全放弃传统呢?多元视野应有文化宽度,更应该有文化坚守,一些文化传统和思想价值,应该在当下被适度保存和坚持下来。
如果时光是记忆的橡皮擦,我希望从没用过它。
在这个更加强调多元和接轨的时代,有些传统或许不会成为主流,但也应该有其一席之地。
老教授手写录取通知书
老教授手写录取通知书作者:来源:《环球慈善》2017年第08期狼毫毛笔轻蘸墨汁,娟秀小楷映落纸上,用时两分钟,一份录取通知书得以完成。
7月15日,10余位退休老教授再聚陕西师范大学,与校友、在职教师一起挥毫,为该校今年的大一新生书写录取通知书。
这份传统,他们已坚持11年。
这些被网友称为“最走心”的通知书如何出炉?近日,记者采访了活动的发起者和执笔人。
现场:两分钟写一份,一天完成千余份盛着墨汁的白瓷碟一字排开,录取名单与空白通知书摆在一侧,12位银发老教授端坐桌前,仔细核对学生的信息,再逐字誊写在空白的录取通知书上。
7月的西安,已连续发布多次高温红色预警。
而每年盛夏的这一聚,却持续了11年。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一起执笔的还有校友、著名书法家钟明善,加上在职教师和往届学生,共计20余人。
他们要在10天内,为4500余名大一新生用毛笔书写录取通知书。
记者看到,一份录取通知书上需要撰写姓名、录取专业、报到时间三部分。
尽管加起来只有十几个字,但写起来需要两分钟,这还不算润笔蘸墨时间。
从7月15日上午9点半到下午5点,他们写完1000多份提前批次的录取通知书,包括免费师范生和艺术类考生。
写好的通知书会经过两遍仔细核对检查,再与入学资料一起装进信封,邮寄给满怀期待的准大一新生们。
老教授们也得空休息几日,等其他批次录取名单公布后,再伏案泼墨。
据悉,该校每年为学生寄出手写版和打印版两份通知书,打印版用于开学报到,手写版则不会被收回,成为学生们永久的纪念。
源起:“为人师表,一手好字是最基本要求”印刷方便快捷,手写费时费力,何苦每年酷暑请老教授们一笔一画手写录取通知书?“见字如面,这是我们为新生送上的第一份礼物,是学校的关怀,也是文化的传承。
”7月17日,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党怀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该校历来重视汉字书写,历史上曾涌现出一大批著名书法家,如今已形成较完整的汉字书写能力测试及培养体系,以帮助学生提高书写技能。
微内容效应:“毛笔通知书”的传播分析
“ 毛笔通知书” 的传播 分析
中产生更广泛 的裂变式传播 。那么李开复拥有粉丝 5 0 1 3 万,
凤凰 网拥有粉丝 3 2万, 它们转载该条微博以后的传播效果并
1 . 传播主体分析 。笔者在新浪微博搜索 中查找关键词“ 陕 不仅仅是 5 0 1 3万和 3 2万个个体,而是 5 0 1 3条结果 ,笔者选取粉丝上万且转发 生的 圈子 ,由此可 见意见领 袖微博和知名媒体微博 的传 播效 数超过 1 0 0 0的 微 博 进 行 整 理 ,结 果 如 下 : 果非常好 的,它们在此次传播活动中发挥 了巨大的作用 。
今传 媒
2 0 1 4 年第 3 期
传 媒 调查报 告
微 内容效 应 :“ 毛 笔通知 书” 酶传播 分析
杨 嘉婕
( 陕西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 西 安 7 1 0 0 6 2 )
摘 要:本 文以陕西师范大学毛笔通知书走红网络这一现象为研究对象,从传播 主体 、受众 、 传 播技巧、传播时机 四个方面,
表 1 陕 西师 范 大学毛 笔字 通知 书微 博转 发 与转 发数表
序号 l 2
3
虽然意见领袖和 知名媒体在传播活动 中的影 响力很 大, 但是它们 能产 生传 播效果的前提是意见领袖和 知名 媒体转发 了该条微博 ,即转 发是产 生效果的前提 ,所 以意见领袖和 知 名媒体只能是该条微博走 红的一个次要原 因。另外 ,虽 然在 新媒体信息传播 的广度 和速 度上 ,传统媒体是无法 与之 比拟 的 ,但是在新媒体特 殊的传播机制下 ,消息从一层 关系到另 层关系 的传递 ,其传 播效果也是在不断 的弱化 。并且,微
大量粉丝 ,他们 关注的话题总能 引发 受众 的强烈关注 。媒体 对于所在高校具有特殊 的情 感依赖,进而对于高校所发 的微
陕西师大手写通知书引关注
陕西师大手写通知书引关注
据《光明日报》报道,近日,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用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一事,受到广泛关注。
据媒体报道,该校有的老教授已参与书写录取通知书10年,一些毕业生表示,自己将数年前的手写通知书“一直珍藏在身边”,但也有网友质疑,为何在这个年代还用手写通知书这种原始的方式?
相对于机器印刷,毛笔手写通知书既不经济实用,也不迅速便捷,的确显得很“笨拙”。
可蝇头小楷、一笔一画之间,饱含着先学对后进的深厚感情,体现着大学对每一个学生的真诚尊重,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这不是效率所能度量的,也不是实用所能解释的。
有人说,手写通知书是一种形式主义。
殊不知,白发教授、耄耋长者十年坚持书写,自有一份仪式的庄严。
在快餐化、碎片化的生活中,我们从来不缺形式,缺的是这种把形式变成仪式的耐心、敬畏和韧性。
看到老教授们翰墨隽秀,一些年轻人萌生了学习中华传统书法艺术的想法;那些“捂”着一手歪歪扭扭的钢笔字无颜示人的人们,因此有所启发;见到手写通知书的走红,一些人开始对过度依赖鼠标键盘造成的“提笔忘字”现象进行反思,有人提出大学应该加强书法、钢笔字、粉笔板书的培养……这些反思是不是很有现实针对性?一件事能够引出这幺多有关文化、传统、教育方面的思考与追问,断不能武断地说它没有价值。
无纸化、电子化的信息传递,造成书写的千篇一律,造成人们对汉字记忆的逐渐丧失,也不能忽视。
很多时候,我们也应放慢节奏,提笔写写信,或者铺开一张宣纸,像老教授们那样,把厚重的人文情怀、严谨的治学姿态、丰富的人生思考,融进淡淡墨香里。
作文素材,时评类
作文素材,时评类2014年高考作文素材:社会热点时评文精选 1.?毛笔字通知书?走红的文化隐喻2013年07月17日09:59:17 来源:广州日报这个夏天如果你收到了陕西师范大学的通知书,请务必珍藏,因为它是全国高校中唯一用毛笔手写的通知书。
暑期,陕师大几位老先生放弃休息时间,书写了4500余份录取通知书。
被称为?最值得珍藏的录取通知书?。
任何一种流行现象的背后,都对应着一种深刻的社会背景或者文化思考。
小小通知书,不仅见证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折射出时代的特征。
?毛笔字通知书?的走红,和国民床单走红一样,散发着浓烈的怀旧气息。
按照文化学者朱大可先生的说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怀旧浪潮。
其中第三次怀旧浪潮,始于21世纪,最初是以数码方式张贴老照片的怀旧,而后便转向各类老器物。
而引发怀旧思潮的动因,不仅来自市场消费,更是针对现实的一种柔软抗议。
在?毛笔字走红?身上,能够找到相同的精神脉络。
1 ?毛笔字通知书?的走红,因其涉及高校和文化,还是有其与众不同。
在人们心目中,高校应该是一个极其安静的地方,安心教书、潜心求学。
可现在的高校,留给人们的印象,却更多的是浮躁和急功近利。
?毛笔字通知书?,一笔一画,写的不仅是字,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这一意义上,?毛笔字通知书?走红,是又一次集体性怀旧,但又不仅仅是怀旧。
今天,?多元?这个词常常被人们提及,但揆诸实际却又发现,多元时代其实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一元。
现在都强调与国际接轨,与时代同步,可在不知不觉中,也丢弃了过去的一些美好。
毛笔被硬笔甚至键盘代替,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取向,也很难回到过去。
但在接轨中,是否就应该完全放弃传统呢?多元视野应有文化宽度,更应该有文化坚守,一些文化传统和思想价值,应该在当下被适度保存和坚持下来。
如果时光是记忆的橡皮擦,我希望从没用过它。
在这个更加强调多元和接轨的时代,有些传统或许不会成为主流,但也应该有其一席之地。
“毛笔字录取通知书”新材料作文范文
“毛笔字录取通知书”新材料作文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是很多人终身难忘的记忆片段,而对于陕西师范大学的新生来说,这段记忆格外与众不同。
因为他们的名字、专业不是打印的,而是学校的老教授们一笔一划用毛笔写到录取通知书上去的。
十年来,学校始终坚守这一传统,2016年7月16日,7位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教授又要聚到一起为学生完成这份特殊的通知书。
学校的这种做法,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广泛关注,而这散发着一纸墨香的通知书也被网友成为“最值得珍藏的录取通知书”。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解读与审题立意】解读这道题,需要把握材料的命题指向,做到立意准确,直抵靶心。
阅读材料,我们了解到在千篇一律的打印体录取通知书中,材料中陕西师范大学寄给新生的录取通知书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十年来,学校的几位老教授坚持用毛笔书写,使得陕师大的通知书独拥“一纸墨香”,散发着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
由此,材料的立意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1)坚守精神。
十年如一日,学校始终坚守手写录取通知书的传统,令人动容。
(2)传承传统文化。
学校的老教授们一笔一划用毛笔在录取通知书上书写,他们用行动在践行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3)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承。
千篇一律的打印体录取通知书中,材料中陕西师范大学寄给新生的录取通知书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本次测试中,很少有同学看到“十年坚守”这样一个细节,从传承文化需要坚守精神来写。
大都从材料整体含义“传承传统文化”这个角度展开的,谈论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对这样一个话题,大多数同学是有自己的认识的,但是,不少人只能泛泛谈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能深入,所以分数也就平平。
这就像广州一模你泛泛谈“创新”,第一次周测泛泛写“鸡汤”一样。
为什么只会写这样泛泛的文章呢?一是跟思维能力有关,没有养成良好的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一是还没有掌握新材料作文的特点,不能从材料中去发掘“支撑”写作的元素。
2020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 陕西师范大学手写录取通知书传递人文关怀
陕西师范大学手写录取通知书传递人文关怀【素材回放】2020年被陕西师范大学录取的4500名本科新生,将有幸收到一份特殊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由该校一批老教授等手写的录取通知书。
每个新生除会拿到一份手写版的录取通知书外,还将获得一份机打的录取通知书,机打版供学生报到注册用,手写版则由学生永久珍藏。
从7月16日开始,在陕西师范大学老校区教学楼上的一间会议室里,由退休老教授等20多人组成的“书写班子”每天全神贯注地用毛笔书写录取通知书。
这已是该校坚持了10年的传统。
最快一周后,这批手写录取通知书将由学校统一寄出。
【素材解读】毛笔手写通知书饱含着先学对后进的深厚感情,体现着大学对每一个学生的真诚尊重,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这不是效率所能度量的,也不是实用所能解释的。
我们正处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一些人习惯于什么都讲究“多快好省”“经济实用”,“快”的骤风似乎要把一切都裹挟其中。
殊不知,快与慢相互依存,变与不变是辩证统一的。
毛笔手写通知书,看起来很慢,但慢的背后是传统、严谨和温情,这岂是千篇一律的印刷体所能企及的?“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的时代早已过去,批量印刷提高效率也是时代进步。
但无纸化、电子化的信息传递,造成书写的千篇一律,造成人们对汉字记忆的逐渐丧失,也不能忽视。
很多时候,我们也应放慢节奏,提笔写写信,或者铺开一张宣纸,像老教授们那样,把厚重的人文情怀、严谨的治学姿态、丰富的人生思考,融进淡淡墨香里。
这既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一种对生活美学的追求。
【适用话题】文化传统教育坚持严谨继承追求快与慢人文关怀言传身教弘扬民族文化【素材锐评】“手写通知书”是形式更是仪式从劳动强度看,4500份通知书对于7名平均年龄70岁以上的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任务。
因此,很多网友会提出疑问,在印刷和复制的时代,还需要劳烦这些老先生亲笔书写吗?即便需要体现通知书的特别和用心,难道不能印刷他们的手写版本,以节约时间和节省人力?这样的疑问,在快餐化时代实属正常。
陕师大10年坚守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传统
陕师大10年坚守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传统作者:来源:《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6年第09期随着各大高校招生工作的完成,又到了一年中学校投递录取通知书的时候。
对陕西师范大学的本科新生来说,等待录取通知书时又多了一份期待,因为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作为陕西师范大学的传统,已在该校坚持了10年。
2016年7月16日,7位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老教师又聚在一起,他们预计将在6天时间内写完4500份通知书。
随着该校第10年坚持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的消息曝光,再次引发网友关注。
有网友表示,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一笔一墨间夹杂着深厚的感情,值得珍藏;甚至有该校毕业生表示,自己将数年前的手写通知书一直带在身边;但也有网友有疑问,为何在这个年代还选择用手写录取通知书这种原始的方式?尊重让手写通知书变得弥足珍贵出于传承传统文化和提高学校知名度的考量,陕西师范大学的初衷值得肯定。
不过,考虑到后续接班人等因素,此做法能否长期坚持下去,则有待观察。
形式能够得到坚持难能可贵,而其对学生需求的尊重,才是其最重要的内核。
将学生的利益最大化,并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那么无论采取什么形式都值得褒奖。
有感情才会有责任,有尊重才会避免出错。
无论是手写,还是电脑制作,能做到学生导向而非学校导向,才能真正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校园文化。
能让新生有期待的手写通知书,除了形式上的别具一格,就在于其饱含了某种特别的意义。
并让人在一笔一画的书写过程中,感受到了尊重,从而建立了最基本的信任,也达到了内心的某种满足。
真正的大学精神,其内核必然是唯下而不唯上的。
学生的满意与否、答应与否、赞成与否,是学校一切行为的落脚点,也是其价值取向的出发点。
基于学生的满意度,才能让手写通知书延续,并越写越好。
怕就怕,某一天无人手写之时,替代的方法无法表达出应有的态度,也无以延续和秉持应有的价值。
学生们无法从精致的录取通知书中,获得被尊重的感觉,以及严谨与认真的职业态度。
毛笔手写通知书“碉堡”了
毛笔手写通知书“碉堡”了在电脑代笔、无纸化办公已然成为一种社会普遍现象的今天,各種证书、通知书、甚至奖状等,都无一例外的被电脑打上深深的印痕。
相形之下,陕西师范大学用毛笔书写录取通知书就显得有点“落后”了。
然而,想象一下几位精神矍铄的老人牺牲休息时间,挥毫泼墨,在4500余份录取通知书上逐一写下学生的姓名、专业的情景,我们不免为这平实而壮丽的画面感动。
陕西师范大学的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也因此被赞为“最值得珍藏的录取通知书”。
有人说这种做法古板,也有人说这样做是哗众取宠。
人们不解在电脑一统天下的时代,谁还会费力使用毛笔这样的古老书写工具;在生活节奏飞快的今天,谁又舍得花时间来下“慢功夫”?可陕西师范大学偏偏就这样做了,偏偏学生也买账,表示“多久都值得等待”。
为何?有道是这毛笔手写通知书透着墨的清香与心的召唤。
适才想起昨日主编所说,教育需要心灵的浸润,莫非就是需要这墨香与心香的浸润吗?通知书上浓浓的墨香能勾起我们对毛笔与书法的怀念。
拇指时代的来临让笔退出了历史舞台,人们在各种电子产品的世界穿梭,却越发频繁地提笔忘字。
千百年来被国人推崇备至的书法艺术,正在渐渐陷入窘境,失去传承。
这才发觉,书法文化中那份精神磨洗是其他方式所无法取代的,书法在撇捺之间的潇洒和美感更被看做是衡量人格的标记:横平竖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毛笔手写通知书广受关注,正是公众对书法艺术的集体怀旧,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凝望。
学校对学生的尊重和关怀则透着一缕缕心香。
通知书上,镌写着工整的软笔小楷,带给学生的是一份与众不同的感动。
白发苍苍对青春朝气,传统书写对现代通讯,大学的沉静对社会的浮华……一笔一画书写的是对学生的欢迎与尊重,叮嘱的是踏实与勤奋,一撇一捺饱蘸着老教授治学严谨之风,展示的是厚重的学养与功力,一个个方圆汉字是大学教授心的召唤。
诚然,小小通知书承载不了诸如大学精神等宏大的命题,我们也无需过度解读、过分拔高。
我们更不能期待今人抛开电脑重提毛笔。
毛笔体录取通知书引热议
文化编辑┃袁圣敏P82-P95陕西师范大学的“毛笔体录取通知书”火了。
该校二十多位退休教师用毛笔义务手写了4000多份本科新生录取通知书,笔画间饱蘸着治学前辈对大学新生的深情厚望。
有网友评论说:“在电子时代仍用毛笔手书,既是对学子10年寒窗的敬意,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
老师们在酷暑里不辞辛劳的精神令人感动,请收到通知书的学子举一反三,努力学习,将国粹发扬光大。
”守望和传承早在2007年,陕西师范大学便开始使用毛笔体录取通知书。
自此之后,每年4000余份用毛笔书写的录取通知书成为该校本科招生录取工作中的一个标志。
新生入学后,学校还会专门组织汉字书写活动,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和传统文化修养。
在手机、电脑大行其道的“键盘时代”,智能打字、电子阅读、无纸办公早已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的主流,汉字书写似乎在一夜之间遭受无情冲击,“提笔忘字”成为很多人工作、生活中的尴尬瞬间。
这一纸“笔端有真意”的录取通知书朴素又温暖,传承着文化,也寄托着希望。
毛笔体录取通知书是对以汉字书写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守望和传承。
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表示,毛笔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书写形式和艺术作品,作为千年文明传承,它承载着提升国民综合素养和人格修养的重任。
要在全社会倡导、提升公众对真善美的认知。
2013年初,教育部下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建议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学习毛笔字,普通高中开设书法选修课,这标志着书法教育全面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
从第一学期来看,这一举措的确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专业书法教师的短缺就是其一。
汉字毛笔书法艺术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需要华夏子孙薪火相传。
想让下一代人写好毛笔字,首先要从这一代人做起、从自身做起。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陕西师范大学的做法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当然,我们并不排斥将更方便快捷的科技手段运用在现实生活中,只是希望人们给予传统文化多一点关注。
毛笔体录取通知书之所以引发众人热议,还在于大家对高校温文尔雅、厚德积学毛笔体录取通知书引热议. All Rights Reserved.☉热点聚焦的书香气质的留恋。
例说高考议论文的几种结构(手写通知书-例文)
例说高考议论文的几种结构22、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用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一事,受到广泛关注。
据媒体报道,该校有的老教授已参与书写录取通知书10年,一些毕业生表示,自己将数年前的手写通知书“一直珍藏在身边〞,但也有网友质疑,为何在这个年代还用手写通知书这种原始的方式?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联系当今社会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并列式1:淡淡墨香,浓浓追求确实,相对于机器印刷,毛笔手写通知书既不经济实用,也不迅速便捷,显得很“笨拙〞。
可蝇头小楷、一笔一画之间,饱含着先学对后进的深厚感情,表达着大学对学子的真诚尊重,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这不是效率所能度量的,也不是实用所能解释的,笔者为此点赞。
手写通知书有助于文化的传承。
当今社会快餐化、碎片化的生活,让人们丢掉许多文化传统。
有人一手歪歪扭扭的钢笔字无颜示人,有人过度依赖鼠标键盘造成“提笔忘字〞。
而老教授们翰墨隽秀,表达的是高校传承文化的心,突出的是汉字动人心魄的美,表现的是笔墨横平竖直的真,传达的是中华博大精深的蕴。
能让象牙塔中年轻人萌生了学习中华传统书法艺术的想法,也激发他们对文化的尊重以及对传承弘扬文化的决心,善莫大焉!手写通知书有助于教学理念的革新。
多年的应试教育让“唯分数论〞成为思维定势,当知识披上功利的大衣,像复旦大学投毒案、云南大学杀人案的怪相便应运而生。
而老教授们的笔墨挥洒,道出了淡泊朴素的治学原那么,传递了厚德载物的育人教诲,明出了亲切温润的师者关心。
它让教育不仅注重于传递知识,而更重视于培养人格,让急躁的教育之风就此蛰伏。
手写通知书有助于情怀的灌输。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开展,毛笔书法似乎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
殊不知,书法在数千年的开展中,已超越它本身的功能,成为一种文化情怀的象征。
老教授潜心刻写,渗透了清新高洁的文化韵味,承载了厚重深远的文人情怀,飘洒了睿智灵动的浪漫气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师大用毛笔写录取通知书走红
“如果收到陕师大的录取通知书,请珍藏,因为它是全国高校中唯一用毛笔手写通知书的”,@陕西师范大学的老先生们用毛笔写录取通知书的照片让无数网友感慨。
2014年的夏天,7名有深厚书法功底的退休老教师,正式开始书写录取通知书。
他们不紧不慢地书写着不同省份的新生名字、录取院校和报到时间。
字体工整、俊秀,又各有特色。
这一份份通知书,传达出的不仅是对学子的关爱和珍视,更显示了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态度。
这一素材用在作文里,相信会增色不少。
1 / 1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