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纲辩证
八纲辨证【中医百科】
八纲辨证【中医百科】
定义:
•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八纲辨证:是根据望闻问切这四种诊断方法收集的资料,经过分析综合,概括病变的类别、部位、性质及正邪盛衰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归纳为阴证、阳证、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八类基本证候。
意义:
•(1)是辨证的总纲,具有概括性。
•(2)可以了解疾病的类别――阴证、阳证。
•(3)可以了解疾病的病位――表证、里证。
•(4)可以了解疾病的性质――寒证、热证。
•(5)可以了解疾病的正邪盛衰――虚证、实证。
尽管疾病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但基本上都可以用八纲来加以归纳,找出疾病的关健,掌握要领,从而确立治疗原则。
一、表里
•(1)定义:表里是辨别病变部位、病情轻重和病势趋向的两个纲领。
•(2)部位:人体皮毛、肌腠、经络在外属表;五脏六腑在内属里。
•(3)意义:辨别病变部位,病在表多表示疾病初起且较轻;脏腑受病表示病邪入里,且一般比较重。
(一)表证
•(1)表证:是指六淫之邪从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所致病位表浅在肌表的证候。
•(2)病因:六淫邪气。
•(3)临床表现要点:发热恶寒或恶风、舌苔薄白、脉浮。常兼见头身痛、鼻塞、咳嗽等。
•(4)特点: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
(二)里证
•里证:是表示病变部位在脏腑所致的证候。
•病因:(1)表邪不解,内传入里。(2)外邪直中脏腑。(3)其他原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
•临床表现:以脏腑的证候为主。
•特点:范围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程长,不恶风寒,脉象不浮。
(三)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表里同病:两者同时在一个病人身上出现。如:病人既有发热、恶寒、头痛、无汗等表证,又有腹胀、便秘、小便黄等里证。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思考题
1.何谓八纲辨证? 2.对表证与里证如何进行鉴别? 3.产生寒证与热证的机理如何? 4.何谓虚证? 5.何谓实证? 6.何谓亡阴证、亡阳证?临床如何鉴别两者?
第二节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概述
相
表里
兼
、
错
杂
寒热
、
转
真假
化
虚实
一、证候相兼
广义——是指疾病某一阶段各种不同证候同时存在
狭义——特指疾病某一阶段,八纲中不具相对性的 两纲或两纲以上并存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病机: 1.表邪失治或误治,由表入里 2.外邪直中,侵犯脏腑 3.七情、饮食、劳倦等内伤
(二)里证
临床表现: 壮热或潮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烦躁,腹胀
腹痛,呕恶,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或神昏谵语, 舌红苔黄厚,脉洪数或沉数有力
附:半表半里证
概念:是指外邪由表内传而尚未入于里,或里邪透表 而尚未达于表,邪正相搏于表里之间的证候
(一)寒热真假
1.真寒假热证 概念:是指疾病本质为寒证,却见某些假热象表 现的危重证候
机理:久病阳气虚极,阴寒内盛,逼迫虚阳浮游 于上、格越于外
(虚阳浮越、戴阳、阴盛格阳证)
(一)寒热真假
1.真寒假热证 临床表现: 假热——自觉发热,反欲盖衣被,面色浮红如妆, 神志躁扰不宁(但疲乏无力),口渴(不欲饮), 咽痛(不红肿),脉浮大或数(按之无力)等 真寒——胸腹无灼热,下肢必厥冷,小便清长或 尿少浮肿,下利清谷,舌淡等
八纲辨证
(2)真热假寒
指内为真热而外有假寒的证候。 其表现特点 ① 外显阴寒之象:四肢厥冷、神识昏沉、 面色紫暗、脉象沉迟。 ② 内有实热之象:胸腹灼热、口臭息粗、 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干、脉搏有力 ③ 真假有迹可辨:(假寒鉴别)
(3)寒热真假的鉴别要领
① 假象多现于四肢、皮肤、面部 等外部标部,真象多现于胸腹、二便、 下部等内部本部及舌象、脉象 ② 假象到底与真象不同,有真迹 (破绽)可循
(二)虚证
• 1、基本概念:指因正气不足,不能维持机体生 态平衡所致的证候类别 。 • 2、一般表现 • 弱:机能衰退 ——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食欲 减退,不胜劳力,脉弱无力 • 漏:窍道不固——自汗,盗汗,滑胎,二便泄利 不固, 痛处喜按 • 薄:形质不充 —— 体质薄弱 , 形体消瘦 , 枯萎 , 舌 瘦薄,苔剥少,脉细涩 • 清:色泽无华——面色淡白,萎黄, 舌淡嫩 • 缓:病势缠绵——多属久病,痛苦不剧
3、八纲辨证基本作用
八纲是疾病辨证分类的基本纲领 八纲辨证对辨别疾病现象的证候类 型,具有提纲挈领,执简驭繁的作 用,为进一步的诊断,治疗指明大 致的方向 只能确定大的治则,不能规定具体 治法
二、表里辨证
• 表里的一般概念 ——表为外表,里为内里, 为病位浅深的相对概念。
•
•
表里的相对划分
问诊鉴别
2、口渴与不渴 3、面色之赤白——望诊鉴别 4、肢体之温凉——切诊鉴别 5、二便之质地——问兼望诊 6、舌脉之特征——望兼切诊
第六章八纲辨证
❖ 寒象与寒证、热象与热证:寒象与热象是疾病的现象,寒证与 热证是疾病的本质。寒证的临床表现以寒象“冷、凉”为特点; 热证的临床表现以热象“温、热”为特点。但寒象不等于寒证, 热象不等于热证。因为临床上未必有寒象者都可诊断为寒证, 热象者都可诊断为热证。如寒热真假证。
㈠、表寒证: ㈡、表热证 ㈢、里寒证 ㈣、里热证: ㈤、表虚证:1、外感表虚(伤风表证)
2、内伤表虚证(卫表不固证)
㈥、表实证: ㈦、里虚证:1、里虚寒证-
2、里虚热证 ㈧、里实证:1、里实寒证—里寒证
2、里实热证—里热证
二、证候错杂
表里同病、 寒热错杂、 虚实错杂
1、表里同病:
临床表现:主症: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兼症:头身疼痛,鼻塞 流涕,咽喉痒痛,咳嗽气喘。
表证的特点:起病急、病情轻、病程短、有外感因素,主要见于外感病初起阶
段,容易治愈,也可内传。 常见的证侯有:风寒束表、风热犯表、风湿遏表、燥邪犯表、暑湿袭表、风袭
表疏(太阳中风)等证。 提示:表证病位在外,但皮毛病变不一定是表证,表证的表现亦不一定都在
❖ 答案(三)病案分析示范:患者久病,病势缓慢,体 弱神萎,以脾胃气虚,运化失职,升举无力为主要病 机变化;见面白,神萎,头晕,身倦,乏力,脘腹坠 胀疼痛,食欲减退,脉细缓等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减 退,肢体松弛乏力等临床特征,故为虚证。
八纲辨证
八纲
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之一。通过四诊,掌握了辩证资料之后,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多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为八类不同的征候,称为八纲辨证。
疾病的表现尽管是极其复杂的,但基本上都可以用八纲加以归纳。如疾病的类别,可分为阴证与阳证;病位的浅深可分为表证与里证;疾病的性质,可分为寒证与热证;邪正的盛衰,可分为实证与虚证。这样,运用八纲辨证就能将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归纳为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四对纲领性证候,从而找出疾病的关键,掌握其要领,确定其类型,预决其趋势,为治疗指出方向。其中,阴阳又可以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里、寒、虚证属阴,故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八纲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是各种辨证的总纲。在诊断过程中,有执简驭繁,提纲挚领的作用。适应于临床各科的辨证。无论内、外、妇、儿、眼、耳、鼻喉等科,无不应用八纲来归纳概括。在八纲的基础上,结合脏腑病变的特点,则分支为脏腑辨证;结合气血津液病变的特点,则分支为气血津液辨证;结合温病的病变特点,则分支出卫气营血辨证等等。任何一种辨证,都离不开八纲,所以说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基础。
八纲辨证并不意味着把各种证候截然划分为八个区域,它们是相互联系而不可分割的。
如表里与寒热虚实相联系,寒热与虚实表里相联系,虚实又与寒热表里相联系。由于疾病的变化,往往不是单纯的,而是经常会出现表里、寒热、虚实交织在一起的夹杂情况,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在一定的条件下,疾病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转化,如表邪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实证转虚,因虚致实等。在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还可以出现一些与疾病性质相反的假象,如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真虚假实,真实假虚等。阴证、阳证也是如此,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疾病可以由阳入阴,由阴出阳,又可以从阴转阳,从阳转阴,因此,进行八纲辨证,不仅要熟练的掌握各类证候的特点,还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兼、转化、夹杂、真假,才能正确而全面认识疾病,诊断疾病。
八纲辨证
二,实证
1概念:邪气亢盛,正气不虚,正邪剧争,病势亢奋的证 概念:邪气亢盛,正气不虚,正邪剧争, 概念 侯. 2成因:自外而来:外邪入侵人体;六淫疫疠 成因: 成因 自外而来:外邪入侵人体; 有内而生:内脏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 有内而生:内脏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食 积等. 积等. 3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甚至神昏 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 谵语,呼吸喘粗,痰涎壅盛,大便秘结, 谵语,呼吸喘粗,痰涎壅盛,大便秘结, 小便不利,脉实有力,舌苔厚腻等. 小便不利,脉实有力,舌苔厚腻等.
3, 表寒里热 : 既有表寒证的症状 , 也有里热证的 , 既有表寒证的症状, 证侯. 证侯. 表寒+里热 恶寒发热, 里热: 即:表寒 里热:恶寒发热,烦躁口渴 伤寒论》 大青龙汤" 如:《伤寒论》中"大青龙汤"证. 发热恶寒,身痛,不汗出而烦躁者, "发热恶寒 , 身痛 , 不汗出而烦躁者 , 大青 龙汤主之. 龙汤主之. " 4,表热里寒: 表热证 里寒证:发热,微恶风寒,咽喉肿痛, 表热证+里寒证 发热,微恶风寒,咽喉肿痛, 里寒证: ,
08八纲辨证
第二节 八纲辨证的基本内容
(一)虚证
虚实辨证
❖ 概念:以人体正气虚弱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正虚邪 不盛,斗争不激烈。(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 久病,病势缓,病程长,体质虚弱。 ❖ “精气夺则虚” ❖ 不足、虚损、虚衰、亡脱 ❖ 出者为虚,缓者为虚,无者为虚 ❖ 病因:
先天不足:肾虚为主 后天失调:饮食失调、思虑太过、过度劳倦 久病耗损:久病失治、误治
❖ 表现:复杂多样
❖ 2、病因:
(1)由表入里:外邪袭表,表证不解,病邪传里。
(2)直中于里: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直中。
(3)内伤病因:情志内伤,饮食劳倦。
3、病位:
在脏,在下,在血:病位深。
第二节 八纲辨证的基本内容
表里辨证
❖ 4、临床表现:表现复杂,难于确定代表症状。
❖ 参考症状:壮热、口渴、心烦。
第二节 八纲辨证的基本内容
(一)表证 ❖ 2、特点:起病急,病情较轻,病程较短,主要见于
外感疾病初期阶段。 ❖ 3、总病机:外邪袭表,邪正相争。 ❖ 4、审证要点:新病恶寒发热并见,脏腑症状不显。 ❖ 5、辨证注意: ❖ (1)病因:必须外感邪气。 ❖ (2)寒热:寒热并见。 ❖ (3)病位:表证大多病位表浅,但病位表浅者不
❖ (3)病位轻浅。
第二节 八纲辨证的基本内容
(一)表证 ❖ 1、概念:外感六淫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人体,
八纲辨证
(一)虚证
1、概念: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不足为主所产 生的各种虚弱证候的概括。多见于体虚、久病重
病等。
2、常见证型:气虚证、血虚证、气血两虚证、津 液不足证、阴虚证、阳虚证、亡阴证,亡阳证等.
3、临床表现特点:以不足、松弛、衰退为基本特 点,多见于慢性疾病或疾病的后期,病程较长。
(二)实证
1、概念:指对邪气亢盛为主所产生的各种临床证候 的概括。 2、成因:①风寒暑湿燥火,疫疠以及虫毒等邪气侵 入人体,邪气壅盛而正气未虚,邪正斗争剧烈,形 成实证; ② 由于脏腑功能失调,以致痰饮、水湿、 血瘀、食积、虫积、脓等有形病理产物停于体内而 成。 3、临床表现特点:以邪气充斥、停聚体内,正气不 虚产生的症状为特点。
(三)半表半里证
1、概念
指外感病邪由表入里的过程中,邪正分争,少阳 枢机不利,病位处于表里之间、进退变化之中所表 现的证候。
2、特点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脉弦等。
(四)表里证鉴别要点
表 证 寒热 内脏 及其它症状 舌苔变化 脉 发热恶寒并见 里 证 发热不恶寒或 但寒不热 半表半里 寒热往来
头身疼,鼻塞, 内脏证候如咳 喷嚏等,内脏症 喘心悸,腹痛, 状不明显 呕泻等 不明显 多浮脉 多有变化 多沉脉等
3.寒热真假的鉴别要点
临床上辨别寒热真假,一般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脉象的有力与无力 (2)舌质的淡与红、舌苔的润与燥 (3)口渴与不渴,喜热饮与冷饮 (4)胸腹是否温暖 (5)小便的清与黄 (6)欲不欲盖衣被 总之:假象多出现在疾病的极期危重阶段,而真象多贯穿疾 病的全过程,假象多见于四肢,肌肤和面部,其表现多局限、 短暂。
八 纲 辨 证
三阴交:健脾益气,补肝肾,利水湿。
隐白:益气统血,宁神定志。
冲阳:健脾益气,理气和胃,消食化滞。
太白:健脾益气,理气和胃,祛湿止泻,消食化滞,通腑 泄热。
地机:健脾理血,理气和胃,祛湿利水。
(2)补阴阳穴 肾俞:补肾气,强腰脊,滋补肾阴,温肾壮阳。为治疗肾虚
要穴。 气海:大补元气,补血填精。为人体强壮要穴。 关元:滋阴填精,温肾壮阳,清热利湿。为全身强壮要穴。 中极:补肾培元,清热利湿,益精血,壮元阳。 曲骨:补肾培元,调冲任,通经止带,清热利湿。 复溜:补肾气,滋肾阴,健脾止泻,利水消肿。
痹止痛。为治疗筋脉麻痹之要穴。 手三里:舒经通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 膝眼:祛风湿、散风寒、利关节、通经络、止痹痛。
11、补益穴:凡以补益正气,扶助虚弱,强身祛邪为主要 功效的腧穴称为补益穴。补益穴多位于下肢、腹部、腰骶 部,归于脾、胃、肾、膀胱经和任、督二脉。
(1)补气血穴 足三里:益气养血,健脾补虚,扶正培元。为机体强壮要
太溪:滋阴液,降虚火,滋阴补肾。是治疗阴虚火旺的常用 穴。
12、温里穴:凡以温里祛寒,用以治疗里寒证的腧穴称为 温里穴。温里穴多位于下腹部、腰骶部。
命门:滋阴、温肾、壮阳,补肾益精。 腰阳关:温肾壮阳、强筋壮骨、利关节、止痹痛。 神阙:补肾培元,益气固脱。为治疗虚寒脱症的要穴。 归来:温经散寒,益气固脱,理气止痛。
第七章 八纲辨证
第七章八纲辨证
第七章八纲辨证
第一节表证与里证
八纲是中医辨证的八个基本纲领。《医学心悟》说“病有总要,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而已”。运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对四诊收集起来的病史、症状、体征等资料加以归纳、分析、综合,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这个过程叫辨证。表里辨别病位的深浅;寒热辨别病证的性质;虚实辨别邪正的盛衰;阴阳则为统摄其他六纲的总纲。表、热、实属阳,里、寒、虚属阴。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基础,下面把八纲分成四组,对比地加以介绍。
[表证]
表证,是病位浅在皮肤、肌肉、经络的一类症候,一般是指六淫之邪从皮毛、口鼻侵入人体而引起外感病的初起阶段,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的特点。其证候表现:以发热、恶寒、舌苔薄白、脉浮为主,常兼见鼻塞、咳嗽、头痛、四肢酸痛,其中,发热、恶寒、脉浮是表证的特征,可见于多种热性病,如上呼吸道感染及流感、麻疹、流脑等疾病的早期。表证中有表热、表寒之分。
(一)表热外感热邪。
1.主要证候:发热、恶寒、热重寒轻、无汗或有汗不畅、口微渴、咽痛、喉痒、咳嗽、气促、舌尖红、苔薄白薄黄、脉浮数。
2.治疗参考:辛凉解表。药物如菊花、薄荷、桑叶、葛根、牛蒡、连翘、桔梗等。
(二)表寒外感寒邪。
1.主要证候:发热、恶寒、寒重热轻、头痛无汗或少汗、骨节酸楚、舌苔白、脉浮缓或浮紧。
2.治疗参考:辛温解表。药物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杏仁等。
[里证]
里证,是指病邪由表入里累及脏腑。此时表证已解,已无恶寒症
状而出现高热或潮热、神昏、烦燥、口渴、腹胀或痛、大便泄泻或秘结、小便短赤或不利、舌苔黄、脉沉数等。另一方面,各种内伤病都是里证。如肝病的眩晕、胁痛;心病的心悸、怔忡;脾病的腹胀、腹泻。里证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不仅有寒、热、虚、实之分,而且因不同脏腑而异。里证一般不恶风,不恶寒,一般为沉脉,舌质多有改变,舌苔多黄或黑,可见于热性病中后期和内脏疾病如溃疡病、慢性肝炎、慢性肠炎等。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二是内脏功能失调,气化失职,气机阻 滞,形成痰、饮、水、湿、脓、瘀血、 宿食等有形病理物质,壅聚停积于体内。 因此,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热邪、 燥邪、疫毒为病,痰阻、饮停、水泛、 食积、虫积、气滞、血瘀、脓毒等病理 改变,一般都属实证的范畴。
(二)虚证
【概念】指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 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表现为不足、 松驰、衰退特征的各种证候。 【临床表现】 多种。 一般:久病、势缓、耗损过多、体质素 弱者多虚证。
(二)阳证
【概念】 凡见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等表现的 表证、热证、实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外的、向 上的、容易发现的,或病邪性质为阳邪致病、 病情变化较快等,均属阳证范畴。 【临床表现】 多种。 其特征性表现主要有:面色赤,恶寒发热, 肌肤灼热,烦躁不安,语声高亢,呼吸气粗, 喘促痰鸣,口干渴饮,小便短赤涩痛,大便秘 结奇臭,舌红绛,苔黄黑生芒刺,脉浮数、洪 大、滑实。
【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头晕眼花,唇、舌色淡,面色淡白或萎黄── 血液亏少,不能濡养头目,上荣舌、面 心悸、多梦、健忘──血不养心、养神,心神 不宁 手足麻木,皮肤干涩,指甲色淡──血少不能 濡养经脉、肌肤 妇女月经量少、色淡、衍期,甚或经闭 ── 血 海空虚,冲任失充 脉细无力——血虚脉失充盈 【辨证依据】 病体虚弱,以肌肤黏膜的颜色淡白、脉细为主 要表现。
八纲辨证
阴阳盛衰示意图 16 14 12 10 8 6 4 2 0
阴 平 阳 秘 阳 胜 则 热 阴 胜 则 寒 阳 虚 则 寒 阴 虚 则 热
根据病位、病势、病性及邪正力量对比 情况,八纲可归纳为四对纲领。即:
表里辨证(病位、病势) 寒热辨证(病性) 虚实辨证(邪正力量对比) 阴阳辨证(前三者的综合)
八纲辨证 概述 (六)八纲辨证意义
◇是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疾病的临床表现尽管千变万化、极其 复杂,但不外乎八纲辨证的八类证候 ◇运用八纲辨证可起到执简驭繁、高屋 建瓴的作用。
发热恶热,手足温和,面赤舌红
阳热亢盛,火性炎上 热伤津液 口渴、尿黄、便干 扰神迫血 烦躁、脉数
58
八纲辨证 寒热辨证 热证的辨证要点
(1)以阳热亢盛或阴虚内热 为主要病机。 (2)以脏腑功能亢奋,热盛津伤 为主要临床表现。
八纲辨证 寒热辨证 3、热证的治疗原则
热证的治疗原则是:
实热——宜清(白虎汤等) 虚热——宜补(六味地黄丸等)
特点 表 现 分 析
外感寒邪 饮食生冷 素体阳虚 久病伤阳
冷、白、稀、润、静
八纲辩证
八纲辩证
是将四诊得来的资料,根据人体正气的盛衰,病邪的性质,疾病所在的部位深浅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
八纲的内容,《内经》已经奠定了八纲辨证的基础。张仲景更具体地运用于伤寒与杂病的诊疗。《景岳全书》中有《阴阳》、《六变辨》等篇,对八纲更有进一步的阐发。
疾病的临床表现是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从八纲辨证来看,任何一种病症都可用阴阳确定类别、用寒热阐发性质、用表里反映其病位深浅、用虚实说明邪正盛衰的强弱。八纲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是各种辨证的总纲,在诊断疾病的过程中,有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适应于临床各科的辨证,具体的说,各科辨证是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加以深化。
在八纲辨证中,阴阳、寒热、表里、虚实八类证候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彼此平行的,一般而言,表证、热证、实证隶属于阳证范畴。里证、寒证、虚证统属于阴证范畴。所以,八纲辨证中,阴阳两证又是概括其他六证的总纲。此外,八类证候也不是相互独立,而是彼此错杂,互为交叉,体现出复杂的临床表现。
在一定的条件下,疾病的表里病位和虚实寒热性质往往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转化,如表邪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由实转虚、因虚致实等。当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还可以出现一些与病变性质相反的假象。如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真虚假实、真实假虚等。所以,进行八纲辨证时不仅要熟悉八纲证候的各自特点,同时还应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八纲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为中医辨证的纲要。早在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在辨证方面已赅括了有关八纲的内容。《本草纲目》引寇宗奭:“有八要,一曰虚,二曰实、三曰冷、四曰热、五曰邪,六曰正,七曰内,八曰外也。”《医学六要》:“治病大法有八,曰阴、曰阳、曰表、曰里、曰寒、曰热、曰虚、曰实。”《景岳全书•传忠录》:“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又:“六变者,表里寒热虚实也。”:程钟龄《医学心悟》:“病有总要,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而已。”一般而言,表里辨病位的浅深,寒热辨病症的性质,虚实辨邪正的盛衰,阴阳则是统摄其他六纲的纲领。表、热、实多属阳;里、寒、虚多属阴。临床上运用八纲,对病证进行分析、归纳,判断病变的部位、性质及病变过程中正邪双方的关系,作为施治的重要依据。
八纲辨证
意义: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指导治疗:清热法、温里法
Page 20
寒热反映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
《黄帝内经》“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阴盛或阳虚的表现为寒证 阳盛或阴虚的表现为热证
Page 21
寒热反映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
阳证;
阴证是指体内阳气虚衰、寒邪内盛所产生的病证
寒冷的、衰退的、内下的、感受阴邪的、正气虚弱的病证为
阴证
Page 48
阴阳辨证
在临床应用上
里实热证的表现为阳证的特征性表现 里虚寒证的表现为阴证的特征性表现
Page 49
阴证的临床表现
精神萎靡, 面色苍白或暗淡,倦怠乏力、气短语声低微 ——气虚
机体功能活动亢进的证候
Page 28
热证形成条件
外感火热之邪 阴邪入里化热 饮食、气滞、血瘀等积蓄为热 七情过激,郁而化热 精亏血少,虚阳偏亢
Page 29
热证的临床表现特点
发热或身热,烦躁,面红目赤 口渴饮冷,口干,小便黄赤,大便秘结,
排泄物黄浊、臭秽 舌质红苔黄,脉数或洪大 (感染性疾病、急性菌痢、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证候相兼:表里相兼 证候错杂:寒热错杂、虚实夹杂 证候转化:八纲相互对立的证候之间 证候真假:寒热真假、虚实真假
八纲辨证大全!!!(非常全面)
八纲辨证大全(非常全面)
八纲辨证大全
一、概念
1.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2.八纲辨证:即医生运用八纲理论,对望闻问切等诊法所获得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位的浅深,病性质的寒热,邪正盛衰和病证阴阳类别的辨证思维过程。
二、八纲基本证候
1.表里辨证
表里是辨别病位内外深浅和病势进退的一对纲领。
狭义的表里 :指身体的皮毛、肌肉、经络相对为外,脏腑、骨髓相对为内。外有病属表,病较轻浅;内有病属里,病较深重。辨病位的表里,对外感病的意义尤为重要。
1)表证:既六淫、疫疠、虫毒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抗邪,卫气失宣所表现的轻浅证候的概括。皮毛的病变不一定是证,表证的病位不一定在皮毛。
临床表现:恶寒(或恶风)发热(或自觉无发热),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或见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等症。
2)里证:泛指病变部位在内,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成因
(1)外邪袭表,内传入里,形成里证。
(2)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等部位,即所谓“直中” 为病。
(3)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或气血津精等受病而成。
临床表现:由于里证的病因复杂,病位广泛,故其症状表现繁多。基本特点是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或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如壮热、烦躁、神昏谵语、腹痛腹泻、呕吐便秘、舌苔厚,舌质多有变化,脉沉等。一般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3)半表半里证:指外感病邪既非在表,又未入里,邪正分争于表里之间,少阳枢机不利所表现的证候。
伤寒少阳病
八纲辨证-中医课件
表三 虚实辩证要点
病 体 精 声息 疼痛 胸腹胀 发热 恶寒 舌象 脉
程质神
满
象
按之不 五心 畏寒, 舌质
虚 长 多 萎 声低 喜按 痛,胀 烦热, 得衣近 嫩, 无
( 虚 靡 息微
满时减 午后 火则减 苔少 力
久弱
微热
或无
病)
苔
按之疼 蒸蒸 恶寒, 舌质
实 短 多 兴 声高 拒按 痛,胀 壮热 添衣加 苍老, 有
【主要临床表现】身热面赤、精神烦躁、气壮声高、口渴喜 饮、呼吸气粗、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苔黄、 脉洪滑实等。 (热证的临床表现+实证的临床表现)
表四 阴阳鉴别要点
阴证 阳证
望
闻
问
切
面白或暗, 身重蜷卧, 神疲倦怠, 舌淡胖嫩, 舌苔润滑
面红唇燥, 身热烦躁, 舌红绛,苔 黄燥或黑而
生芒刺
【病因】①阳气虚损 ②寒邪凝滞
【主要临床表现】精神萎糜, 面色苍白, 畏寒肢冷, 气短声低, 囗淡不渴, 便溏, 尿清长,舌质淡胖嫩, 脉迟弱等。 (寒证的临床表现+虚证的临床表现)
2、阳证
【概念】阳证是体内阳气亢盛或热邪壅盛的证侯.。此证 属热,,属实,机体反应多呈亢盛的表现.
【病因】①热邪壅盛 ②阳气亢盛
①血虚证:指血液不足,不能濡养藏腑、经脉、组织、器官 而出现的证侯,临床表现有面色苍白或萎黄无华、唇色淡 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麻木、妇人月经量少、衍 期或闭经、舌质淡、脉细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寒热、舌象、脉象
第17页/共144页
第二节 寒热辨证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第18页/共144页
一、寒证
【概 念】 寒证是疾病本质属寒,因感受寒邪,或 阴盛阳虚所表现的证候。寒证包括表寒 证、里寒证、虚寒证、实寒证等。
第19页/共144页
【病 因】
小便清长 舌淡、苔白腻
脉迟或紧
热证
恶热喜冷 渴喜冷饮 面色红 按之热 黄稠 大便干结
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
脉数
第26页/共144页
第三节 虚实辨证
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虚指正气不足,实指邪气盛实。 《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
气夺则虚。” 《素问·调经论》:“百病之生,皆有虚
实。”
出; 风邪上受——头痛 肺气失宣——咳嗽,鼻塞流涕 苔薄白,脉浮缓——风邪袭表
第8页/共144页
寒邪束表证=表寒证
【概 念】 寒邪束表证又称表寒证, 多因感受阴寒之邪,体内阳气未能御制 寒邪所出现的证候。
【病 因】 衣单感寒,冒雨涉水,贪 凉饮冷。
【辨证要点】 恶寒重发热轻,苔薄白, 脉浮紧。
第9页/共144页
第4页/共144页
【临床表现】
寒热 —— 恶寒(或恶风)发热 (或自觉无发热)、
头身 —— 头身疼痛、 苔脉 —— 舌苔薄白,脉浮, 兼呼吸道症状——鼻塞流涕,咽喉痒或痛,
喷嚏,微有咳嗽。
第5页/共144页
发病特点
表证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阶段 1.起病急 2.病情轻 3.病程短 4.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的特点。
【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 鼻塞微咳,苔薄白,脉浮紧。
【证候分析】 寒邪束表,卫气不能宣发——恶寒重发热轻 寒邪郁于经脉——头痛,身痛; 肺失宣降——鼻塞微咳; 寒袭于表,脉气鼓动于外,脉道拘急——脉
浮紧。
第10页/共144页
热邪犯表证
【概 念】 热邪犯表证又称表热证, 是指风热病邪侵袭卫表的证候。
第21页/共144页
二、热证
【概 念】疾病本质属热,由于感受热 邪、或阳盛阴虚,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 所表现的证候。 热证包括表热证、里热证、虚热证、实 热证等。
第22页/共144页
【病 因】
1.外感火热之邪,或寒邪化热入里; 2.七情过激,郁而化热; 3.饮食不节,积蓄为热; 4.房室劳伤,劫夺阴精,阴虚阳亢。
第27页/共144页
一、虚证
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的各种临床表现的 病理概括,
特点: 正气虚弱、不足,而邪气并不明显。
第28页/共144页
临床一般是以久病、势缓者多虚证,耗损 者多虚证,体质素弱者多虚证, 《难经·四十八难》“缓者为虚”、“出 者为虚”
第29页/共144页
(一)气虚类证
1.气虚证 【概 念】元气不足,气的推动、温煦、
三、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 伤脏腑;或脏腑气机失调,气血津精逆 乱而致病。
第15页/共144页
附:半表半里证
外邪由表内传,尚未完全入里,邪正分争 于表里之间,少阳枢机不利,称为半表 半里证。
【临床表现】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 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
第16页/共144页
第23页/共144页
【特点】
1.身热 2.津亏(热盛伤津,阴亏)
第24页/共144页
【临床表现】
热 体温、按诊 发热,壮热,五心烦热(皮肤、咽喉、齿 龈红肿热痛)
稠 排泄物 大便干结,(或大便黄褐如糜而臭—— 湿热),小便短赤,黄脓涕,黄粘痰。
深 色诊 面红目赤,(颧红、潮红)舌质红绛, 苔黄(苔灰黑而干),阳黄(湿热)。
第五章 八纲辨证
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 实。
八纲辨证 阴 表
深浅 寒 虚
阳——归纳疾病类别 里——辨别疾病部位的
热——疾病性质 实——邪正斗争的盛衰
第1页/共144页
一 表里辨证
第2页/共144页
表
里
六腑 经络 三阳经 皮肤
五脏 脏腑 三阴经 筋骨
第3页/共144页
一、表证
定义——六淫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 体,正气(卫气)抗邪于肌表所表现的 轻浅的证候。
咽喉痒痛。 热性升散——汗出。 热邪上扰——头痛。 舌边尖红,脉浮数为温热在表之征。
第13页/共144页
二、里证
里证是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 骨髓等受病所反致的证候。
第14页/共144页
里证的成因
一、六淫袭表,表证未解,病邪传里,形 成里证;
二、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气血、骨 髓等,即所谓“直中”为病;
【病 因】 外感温热之邪或其它邪气 郁而化热。
【辨证要点】 发热较重恶寒轻,咽喉痒 痛,舌边尖红,脉浮数。
第11页/共144页
【临床表现】 发热,微恶风寒,面红,头痛,口干微渴, 咽喉痒或痛,或有汗。舌边尖红,脉象浮
数。
第12页/共144页
【证候分析】
热邪犯表,卫气被郁——发热恶寒; 热为阳邪——发热重而恶寒轻。 风热灼伤津液,上炎于咽喉——口干微渴,
第6页/共144页
风邪袭表证
【概 念】 风邪袭表证主要是因感受外界风邪所产 生的证候。 【病 因】 起居不慎,汗出当风。 【辨证要点】 发热恶风,汗出,苔薄白, 脉浮缓。
第7页/共144页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头痛,汗出,鼻塞流涕, 微咳,苔薄白,脉浮缓。
【证候分析】 风邪袭表,腠理疏松,卫气不固——发热恶风,汗
干 津伤 口苦口臭,口干喜冷饮,鼻燥咽干,苔燥。 动 望神、动态、脉诊 烦躁不宁,新病鼻翼煽动,数脉、 洪脉、滑脉,出血(吐血,衄血,痰中带血,色鲜红)、
灼痛。
来自百度文库第25页/共144页
三、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寒热 口渴 面色 四肢 痰涕 二便
舌象 脉象
寒证
恶寒喜热 口不渴 面色白 按之冷 清稀 大便溏薄
1.外感阴寒邪气;过服生冷寒凉 2.久病伤阳
【特点】 1.形寒 2.寒不消水
第20页/共144页
【临床表现】
冷 体温、按诊 畏寒,恶寒喜暖,肢冷倦卧。 稀 排泄物 大便溏薄,(五更泻),小便清长,
痰稀白,清涕。 淡 色诊 面色苍白,舌质淡,苔白(苔灰黑
而润),阴黄(寒湿)。 润 津液未伤 口不渴,苔白滑。 静 望神、动态、脉诊 倦卧,脉迟、紧。
固摄、防御、气化等功能减退,脏腑组 织机能活动减弱所表现的证候。
第30页/共144页
【病 因】
1.久病体虚——久病多虚 2.劳累过度——劳则耗气 3.年老体弱——肾的精气衰退 4.生成不足——先天不足、后天饮食失调 【辨证要点】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活动时诸症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