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三散文阅读专题复习
高中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题复习含答案
高中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题复习含答案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抓着自己的头发飞起来东君①认识鬼金是在青创会上。
甫一见面,便要跟我聊小说。
他读过的外国小说似乎比我还要多,有些书名与人名我都不曾听过。
他对那种名气不大却能够入得心来的作家的喜爱程度恐怕有过于托尔斯泰,正如他对北京某条老巷的喜爱程度超过长安街。
②鬼金通常是这样介绍自己的:一个写作者,一个吊车司机。
在我想象中,现实生活中的鬼金应该是驾着恐龙般的吊车在工地上来回移动,铁臂舒展,不无威武之气。
后来在现代文学馆的园子里听他谈起自己的工作,才知道,那种吊车是悬在车间的半空中的,而他置身其中,一坐就是六七个小时,除了吃喝拉撒,很少从上面下来。
每个月他的工作日是22天或24天,每天工作8小时。
有一回,他跟我谈到“四班三运转”这种上班模式时,我听了一脸茫然。
他就作了补充解释:两个班是早7点40分接班,下午3点40分下班,白班上完第二天下午3点40分接班,半夜11点40分下班,这是两个班;之后休息一个白天,第二天半夜11点40分接班,至凌晨7点40分下班,这又是两个班。
每个月“四班三运转”,循例进行,月月如此,年年如此。
我问他,那么,你是怎么安排写作时间呢?他只吐出两字:少睡。
③可以说,他的写作时间是从工作时间中挤出来的,坐在禁闭室一般的吊车驾驶室内,如果没事可做,他会偷偷写点诗,或琢磨一些小说片段。
至于看书,在工作时间是严格禁止的,一经发现就以违反劳动纪律论处。
“三班倒”之后,他一回家倒头即睡,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一会儿书或写点什么。
事实上,他完全有理由偷个懒,干点别的什么不必动脑子的活儿,但他就是喜欢跟文字打交道,甚至认为这是一种“生理需要”。
④这些年,他有没有可能换个工作?可能性很小,他说,他这20多年来,只有一回因为工厂放假,跑出去做了几个月的记者,后来回到工厂。
他长年待在笼子般的吊车内,就仿佛一只大鸟待在老巢里,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不甘就此堕落,却又无法远走高飞。
2011高考语文总复习 考点各个击破专题 第十五章 第二节 散文的阅读
第二节散文的阅读1.2010年新课标《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1)分析综合 C①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②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①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②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③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②探讨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③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2.对2011年命题情况预测如下:(1)选材范围广泛,但均为中外名家名作。
有短篇文章,也有长篇节选。
字数约1 000字。
(2)散文首选,小说其次,2009年除五套卷考查了小说,其余均为散文,故2011年应仍以散文为主,戏剧一般不会涉及。
(3)选文文质兼美,散文选材都是语言优美,情理交融,意蕴深刻。
如2009年江苏卷《上善若水》,山东卷《记住回家的路》。
(4)题型稳中出新,主观题为主,探究考查加重,如湖南、浙江的100字的鉴赏探究题,备考时应给予高度关注。
(2009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记住回家的路□周国平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
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
我想,人生也是如此。
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
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
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
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着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
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
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
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
高考散文阅读复习专题
高考散文阅读复习专题高考复习之专题十四散文阅读考点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考点诠释一般地说,高考试题测试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诠释的规范义,而是在文中的具体的义项。
所谓“重点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地位和作用想比较而言的。
散文阅读中重要把握以下三类词:1.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在文章中。
有的词语与全文的核心或文章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
不正确理解,就会影响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正确理解,对这样一些词语,要给以足够的关注。
2.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
有些词语在文中有高度的概括力,或者显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感情倾向特别强烈。
这样的词语也是重要的词语。
3.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
既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有高度的概括力,又是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因为不理解它,就可以说没有读懂文章。
典型题例备考方略1.结合词语具体语境。
推断确定在文中的不同含义。
2.对全文全局的整体把握。
特别强调情感基调。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临时意义。
4.理解指代词的含义。
如“这个,那些,此,某”等。
5.抓住文中相关的暗示,理解词语。
包括题目、注释、出版、题干等。
即时突破阅读下面散文,完成文后问题。
考点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考点诠释“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几乎年年必考。
更重要的是,筛选文化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甚至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全都离不开对文章重要句子的把握。
句子的含意有基本含意和深层含意之别。
句子的基本含意即表层意义,这往往不难理解;句子的深层含意,如哲理意义、隐喻(象征、比喻、双关、感情)意义,这样的句子须在总揽全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去理解。
1.哲理意义哲理意义是指文中简练的警句所表现出来的深刻含义。
他们是作者人生经验的总结,显示很强的思辨性和启发性。
分析句子哲理,必须紧紧抓住这个句子所在文段的语言环境,即该警句产生的土壤。
高中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复习题附解析
高中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复习题附解析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精神明亮的人王开岭十九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
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
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
一位以“面壁写作”为誓志的世界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寻常不过的晨曦之降视若一件盛事,当作一门必修课来迎对……为什么?它像一盆水泼醒了我,我浑身打个激凌。
我竭力去想象、去模拟那情景,并久久地揣摩、体味着它……从词的意义上说,黑夜意味着“偃息”和“孕育”;而日出,则象征着一种“诞生”,一种“升跃”和“伊始”,乃富有动感、饱含汁液和青春性的一个词。
它意味着你的生命画册又添置了新的页码,你的体能电池又充满了新的热力。
正像分娩决不重复,“日出”也从不重复。
它拒绝抄袭和雷同,因为它是艺术,是大自然的最重视的一幅杰作。
迎接晨曦,不仅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仅是人对自然的欣赏,更是大自然以其神奇力量作用于生命的一轮撞击。
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完成一次对视,有机会深情地打量自己,获得对个体更细腻、清新的感受。
它意味着一次洗礼,一场被照耀和沐浴的仪式,赋予生命以新的索引,新的知觉,新的闪念、启示与发现……“按时看日出”,乃生命健康与积极性情的一个标志,更是精神明亮的标志!它不仅仅代表了一记生存姿态,更昭示着一种热爱生活的理念,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
透过那桔色晨曦,我触摸到了一幅优美剪影:一个人在给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仪式!与福楼拜相比,我们对自然又是怎样的态度呢?在一个普通人的生涯中,有过多少次沐浴晨曦的体验?我们创造过多少这样的机会?仔细想想,或许确实有过那么一两回吧。
可那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比如某个刚下火车的凌晨——睡眠惺忪,满脸疲态的你,不情愿地背着包,拖着灌铅的腿,被人流推揉着,在昏黄的路灯陪衬下,涌向出站口。
2011年高考语文大纲版一轮复习:第三部分 专题十四 [散文阅读卷(一) 写景状物散文] 专题验收达标卷十四
2011年高考语文大纲版一轮复习专题验收达标卷[散文阅读卷(一)写景状物散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夹竹桃季羡林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
客人一走进大门,扑鼻的是一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感觉到仿佛走进自己的家门口,大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了。
我们家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是红色的,一盆是白色的。
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进走出。
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
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
我顾而乐之,小小的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只有一墙之隔,转过影壁,就是院子。
我们家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
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
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
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
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
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报告花事的结束。
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情景虽美,变化亦多。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
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
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
201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分类专题:文学类文本之散文阅读
2011高考二轮复习语文分类专题——文学类文本之散文阅读广东惠州2011届高三第二次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会思想的芦苇赵丽宏最近回到我曾经“插队落户”的故乡,一下船,就看到了在江堤上迎风摇曳的芦苇。
久违了,朋友!芦苇,曾经被人认为是荒凉的象征。
然而在我的心目中,这些随处可见的植物,却代表着美丽自由的生命,它们伴随我度过了艰辛的岁月。
从前,芦苇是崇明岛上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
芦苇的一身都有经济价值。
埋在地下的嫩芦根可解渴充饥,也可入药。
芦叶可以包粽子,芦叶和糯米合成的气味,就是粽子的清香。
芦花能扎成芦花扫帚,这样的扫帚,城里人至今还在用。
用途最广的,是芦苇秆,农民用灵巧的手,将它们编织成苇帘、苇席、芦篚、箩筐、簸箕,盖房子的时候,芦苇可以编苇墙,织屋顶。
很多乡民曾经以编织芦苇为生,生生不息的芦苇使故乡人多了一条活路。
我在崇明“插队”时,曾经和农民一起研究利用地下的沼气来做饭。
打沼气灶,也用得上芦苇。
我们先在地上挖洞,再将芦苇集束成捆,一段一段接起来,扎成长十数米的芦把,慢慢地插入洞中,深藏地下的沼气,会沿着芦把的空隙升上地面,积蓄于土灶中,只要划一根火柴,就能在灶口燃起一簇蓝色的火苗,为贫困的生活增添些许温馨。
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一件无比奇妙的事情。
在艰苦的“插队”生涯中,芦苇给我的抚慰旁人难以想象。
我是一个迷恋自然的人,而芦苇,正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美妙礼物。
在被人类精心耕作的田野中,几乎很少有野生的植物连片成块,只有芦苇例外。
没有人播种栽培,它们自生自长,繁衍生息,哪里有泥土,有流水,它们就在哪里传播绿色,描绘生命的坚韧和多姿多彩。
春天和夏天,它们像一群绿衣人,伫立在河畔江边,我喜欢看它们在风中摇动的姿态,喜欢听它们应和江涛的簌簌絮语。
和农民一起挑着担子从它们中间走过时,青青的芦叶掸我衣,拂我脸,那是自然对人的亲近。
最难忘的是它们开花的景象,酷暑过去,金秋来临,风一天凉似一天,这时,江边的芦苇纷纷开花了,那是一大片皎洁的银色,在风中,芦苇摇动着它们银色的脑袋,在江堤两边发出深沉的喧哗,远远看去,犹如起伏的浪涛,也像浮动的积雪。
高三散文阅读专题复习
类似文本: 类似文本: 09高考山东《记住回家的路》、江苏 高考山东《记住回家的路》 高考山东 上善若水》 高考湖南《 《上善若水》,08高考湖南《谈静》、 高考湖南 谈静》 重庆《时间怎样地行走》 重庆《时间怎样地行走》,07高考山东 高考山东 灯火的温情》 广东《泥泞》 《灯火的温情》、广东《泥泞》
第二步:化零为整, 第二步:化零为整,合并提取
合并,对总分段落、前后因果段落、 合并,对总分段落、前后因果段落、前 后并列段落合并归纳,形成几个层次。 后并列段落合并归纳,形成几个层次。 提取,以层次为单位,提取主体内容。 提取,以层次为单位,提取主体内容。 一般截取原文语句加以组合。 一般截取原文语句加以组合。
例文: 高考江苏的的《上善若水》
上善是最高的善。(总领) 上善是最高的善。 总领) 离堆……玉垒山,因仰赖杜甫、陆游才名扬天下,而都江堰, 玉垒山, 离堆 玉垒山 因仰赖杜甫、陆游才名扬天下,而都江堰, 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因为)都江堰,绝不危及生态;能防洪又能灌溉, (因为)都江堰,绝不危及生态;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 的神话。 上善之作) 的神话。(上善之作) 伫立水边,我的心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 过渡 过渡) 伫立水边,我的心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过渡) 然而)一想到黄河、长江、淮河(这些) (然而)一想到黄河、长江、淮河(这些)赖以生息的湖泊 频频告急,我快要窒息。 对比现实) 频频告急,我快要窒息。(对比现实) 好在都江堰有。 只有都江堰还没被污染了) 好在都江堰有。(只有都江堰还没被污染了) 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使它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 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使它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 众多后任, 也一直在)追踪李冰的足迹,年复一年地疏浚、 众多后任,(也一直在)追踪李冰的足迹,年复一年地疏浚、 修缮。后人有情,……给他们立了碑,供人瞻仰。他们与都 修缮。后人有情, 给他们立了碑,供人瞻仰。 给他们立了碑 江堰同辉。(李冰及其后任是上善之人)(希望我们也要像 江堰同辉。 李冰及其后任是上善之人)(希望我们也要像 )( 李冰那样做上善之事) 李冰那样做上善之事)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总复习
①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如:记叙,叙述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顺叙(使 事情来龙去脉清楚)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 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插叙(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 补叙(增强文章的审美效果)。
(1)、引述,即择用原文中的某个词语或句子作为 试题的答案。
(2)、整合,即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 求,对相关语意重新组合。
(3)、概括,即不能用文中的现成的词句作答,必 须转换为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另外,原因概括 题答案组织最好规范,可用:因为①②③……这 种情势回答。
第三节:体会含意题
2
(1)、思考方法:由果溯因、一果多
因。很多散文,作家总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些
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就是命题人命题的“果”。这
些“果”从何而来?就是前后的叙事、描写、回忆等等。
说到底,散文全文一般就是一个大因果复句,故这类题
要求的跨度一般较大,涉及全文。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
罩全篇,尽量把这多“因”的数量找全。(2)、思考原
高考散文阅读
题型及解答指点
• 一、阅读一篇散文,我们必须明白三个问题,即“写的 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 要搞清这些内容,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关注“标 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句”,理解“主旨”。 (一)“标题”,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 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 第一从标题开始,必须加以关注。 (二)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 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 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要理清思路,可从 以下方面入手: 1.概括段意、划分层次,能理清思路。 2.捕捉“线索”,能理清思路。“线索”常有这样几种: 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感情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 为线索,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3.分析表现技能的作用,也能理清思路。文章中的照应、 对照、衬托、穿插、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表现技能都 体现了作者写文章的思路。
201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精练提高)散文阅读(方法技巧类考题破解)
第三节方法技巧类考题破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骆驼刺·胡杨树·红柳木①汽车窗外那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难觅生命的迹象,只有偶尔出现的一蓬蓬骆驼刺、一株株胡杨树和一丛丛红柳木。
我心血来潮,给他们封了个绰号,叫抗旱防沙的“戈壁三杰”。
②为了揭开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若羌县以东120公里的楼兰古城之谜。
我从天山南麓的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首府库尔勒起身,沿一路沙尘,把自己交给了一辆全身散了架似的陈旧的老爷汽车。
③九月的南疆,天地间干焦欲灼,或许一根火柴足可以把大自然烧为灰烬。
这里年降雨量不足三毫米,但蒸发量却超过三千毫米。
在这样一种人类难以想像的环境里,我所敬慕的“戈壁三杰”却依然生存,是它们在我来回1 200里的行程中,不时地在路边闪现,安慰和鼓励我这位初涉沙漠的远方人。
④“戈壁三杰”个个可称为大西北的英雄好汉,它们给了大西北一身豪气与阳刚,顽强地表现着高原上的力量和希望,世世代代向人类传递着大自然内心的激情与信息。
⑤别看那些骆驼刺矮趴趴的,但每枝每叶都坚挺地刺向天空,在飞沙走石的狂风之夜,也从不低头屈服。
骆驼刺遍布大漠戈壁,若是没有这些小生命的存在,缺少了这一抹抹绿色的点缀,大西北会增加更多的一片片的和尚头和招来更多伤感的泪水。
⑥汽车在南疆一段死寂寂的沙地上行驶。
车行的左方闪过了上千亩的胡杨林,但早已全部死亡而干枯。
高矮错落,几乎望不透哪里是林子的尽头。
其中一株高挺伟岸,顶尖微微后仰,两根一样粗细的枝桠分别向左右前方伸出,形成了历史的定格。
它在仰天长啸,倾吐悲愤与不平。
显而易见,数百千年以前,这里一定进行过一场自然界与历史岁月之间惨烈的旷日持久的大搏斗,最终,在“适者生存”的历史进行曲中,这片胡杨悲壮地倒下了,给大自然留下了一片珍贵的遗迹。
站着的,仍然那么英武;即便倒下,依旧保留着自己的尊容。
人类从这里看到的是“死亦为鬼雄”的豪迈。
遥想若干年前,这片胡杨林曾给无边的沙漠戈壁带来多大一片绿荫,它们头上的枝叶呼唤着云雾,脚下的根系滋生出清泉,紧紧傍在古丝路的一侧。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散文阅读专题复习
高考散文阅读专题复习★散文知识储备一、概念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散文特点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三、散文的分类(根据对象及内容分为三类)1、记叙性的散文——写人叙事类①写人的散文:描写人的某种精神面貌,通过他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来达到显示性格的目的,进一步对要写的这个人的行为品质进行评价,然后表明作者对某种精神的评价,对人的某种精神的评价,或赞美,或否定。
②叙事的散文:记事的目的是写人,写人的目的是突出人的性格,写人的性格的目的是展示人的精神,表明对这种精神面貌的态度,或赞美,或否定。
2、描写性的散文——即抒情性散文①写景类的散文(情景交融的、借景抒情):一般先作情绪上的铺垫,暗示文眼——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特点与人的心情相合,使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回扣主题,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②状物类的散文(托物言志的、以物喻人):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的特点与人的性格的某一方面有相似点,从而使所写对象具有了象征意义,即具备了人才有的精神面貌——进一步评价这种人类才具备的精神内容——突出主题,回扣中心,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3、议论性的散文——哲理性散文四、散文的语言风格(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散文阅读考些什么?一、整体感知类:内容概括、文章线索、行文思路、标题含义及作用、句子含义、词语含义二、情感主题类:概括主旨、体会情感、分析人物形象、三、写法探究类:表现手法、句子赏析、表达方式、特殊句式、写作特点四、拓展延伸类:补写、想象、积累五、评价感悟类:启示、发表看法★散文常见答题方法讲解提醒:答题前整体读文。
2011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分类汇编(完全解析)
2011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分类汇编2011全国Ⅱ卷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针挑土芳菲从湘西回来,和朋友们说起黑妮;说起在凤凰的偶遇,说起跟她去苗寨跑了一天,看她做的种种事,感慨的很;说想起一句记不全的俗语,“什么什么像针挑土,什么什么像水推沙“,黑妮就是在针挑土;黑妮!黑妮……一说起黑妮,脑子里一边浮现她朴素清瘦的样子,不知为什么有隐隐的心疼。
凤凰是她的故乡,但和我们这些外人在一起,倒是她有几分害羞腼腆。
黑妮如今工作、居住在意大利,做湘西扶贫工作的时间不短了。
最初是一帮一地助学,先后帮了几十个孩子。
前些年申请到一笔经费,设计了“湘援游”这个项目。
如今每年都会回来几趟,带来游人,带来捐款;关键是,耐心地、口苦婆心地,教苗族妇女如何保存她们优美的刺绣艺术。
“负责任的旅游,听黑妮说,这一旅游概念正在欧洲兴起,它强调旅行者对目的地生存和文化的责任,在旅游资费中,捐出一部分作为扶持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基金。
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
她在大山里找出苗族传统文化仍保持良好的村寨,从房屋构造、村寨形态、人伦礼仪……最后落实到妇女们的苗绣——这是可以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活计。
传统苗绣缤纷五彩,灵动有情,但如今在慢慢地退化、消失,机器绣品在泛滥。
黑妮,就要跟她们一遍遍地讲,什么事好,什么是不好,不要跟着外面转,要相信你们的祖母和母亲,看着眼前的山水,怀着美好的心愿,做自己创造性的苗绣。
那天,我们上午去的是老家寨,一路颠簸,开了一个多小时,我已经在揪着心开始晕车了。
最后步行20分钟进寨。
在山间步行其实是美好的,暖暖的冬阳,弯弯曲曲镶嵌在田野中的蛮石路,清新的空气,收割干净的田野……老家寨的妇女已得黑妮要来,身着节日服装的她们已经聚集等候,先用快乐的迎客歌在院子里欢迎,然后进屋拿出各自的绣品,等黑妮来评判。
看样子情况不乐观。
黑妮没有面露喜色,也没有愠色。
她还是那么一字一句、认真地批评她们:“这个不好,一看就是跟机器学的。
2011语文考点复习课件 散文阅读 体会词句含义类考题破确
考
(2010·江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题。 江西)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 题 江西 阅读下面的文字, 饮一口汨罗江 熊召政 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的诗史中,已经流了两千多年。诗人如我辈, 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的诗史中,已经流了两千多年。诗人如我辈, 视之为愤世嫉俗之波的,不乏其人;取它一瓢饮者,更是大有人在。当然, 视之为愤世嫉俗之波的,不乏其人;取它一瓢饮者,更是大有人在。当然, 饮的不是玉液琼浆,而是在漫长的春秋中浊了又清,清了又浊的苦涩。 饮的不是玉液琼浆,而是在漫长的春秋中浊了又清,清了又浊的苦涩。这苦 比秋茶更酽。 涩,比秋茶更酽。 这会儿,我正在汨罗江的岸边,掬起一杯浑黄得叫人失望的江水。 这会儿,我正在汨罗江的岸边,掬起一杯浑黄得叫人失望的江水。为了在端 午节这一天,饮一口汨罗江的水,我可是千里奔驰特意赶来的啊! 午节这一天,饮一口汨罗江的水,我可是千里奔驰特意赶来的啊! 脖子一扬, 脖子一扬,我,饮了一口汨罗。 饮了一口汨罗。 立刻,我感觉到,就像有一条吐着芯子的蛇窜入我的喉管,冰凉而滑溜, 立刻,我感觉到,就像有一条吐着芯子的蛇窜入我的喉管,冰凉而滑溜,在 我肝胆心肺间穿行,如同在烟雨迷蒙的天气里穿过三峡的蛟龙。 我肝胆心肺间穿行,如同在烟雨迷蒙的天气里穿过三峡的蛟龙。
汛期湖水泛滥,每个人都看得到。可是,干旱季节的湖水泛滥, 汛期湖水泛滥,每个人都看得到。可是,干旱季节的湖水泛滥,又有几个 人能感觉到呢?屈原淹死在汨罗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人能感觉到呢?屈原淹死在汨罗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汨罗不只是湘 北的这一条,也不尽然是由波涛组成,知道这一点的, 北的这一条,也不尽然是由波涛组成,知道这一点的,恐怕更是微乎其微 了。 何劫中不曾泛滥!还可以推补一句,何处没有汨罗江? 何劫中不曾泛滥!还可以推补一句,何处没有汨罗江? 嵇康的汨罗江,是一曲裂人心魄的《广陵散》 李白的汨罗江, 嵇康的汨罗江,是一曲裂人心魄的《广陵散》;李白的汨罗江,是一片明 苏东坡的汨罗江,是一条走不到尽头的贬谪之路;秋瑾的汨罗江, 月;苏东坡的汨罗江,是一条走不到尽头的贬谪之路;秋瑾的汨罗江,是 一把砍头的大刀;闻一多的汨罗江,是一颗穿胸的子弹……到这里, ……到这里 一把砍头的大刀;闻一多的汨罗江,是一颗穿胸的子弹……到这里,我禁 不住问自己: 不住问自己: 你的汨罗江会是什么呢? 你的汨罗江会是什么呢?
高三语文《散文专题阅读》复习
(3)结尾句段
1.呼应标题,呼应开头;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2.总结全文,卒章显志,点明题旨 3.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 4.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
教你答题
①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 也不同。这是首要考虑的。 ②把握句段的基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 ③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键。 ④掌握常见答题模式。
2.从篇章结构方面考虑:先确定句段在文 中的位置,然后再根据它的位置联系上下 文(标题)确定它在文中的作用。
答题模式
内容上:写出了……,表现了……主旨,表达 了……情感
结构上:开头…… 中间…… 结尾……
•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涛声 》
1.简析(1)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1)题目为沙漠,第一段却写充满生机如江南一 样的春景,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 分)
散文专题阅读
----句段作用
提问方式
1.……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效果、 目的、用意、好处等)?请简要分析。
2.文章开头(第几段、结尾)写了……,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赏析(理解)文中的……句话(段 落)。
解题思路
1.从内容方面考虑:先考虑句意、段意, 再联系的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后联系文章 的主旨及作者态度情感。
知识链接 几种特殊开头段作用
1.以景物描写开头 (1)结构上,它起铺垫作用; (2)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渲染气氛。
2.以连续发问开头 往往还有引人入胜或引人思考的作用。
3.以连续的感叹开头 往往还有加强抒情的作用。
•
《走向海洋》
3.在第⑦段中,作者写二战时故事的作用是什 么?(4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局谋篇
例题: 2007辽宁卷《炉火》 金风换成了北风,秋去冬来了。冬天刚刚 冒了个头,落了一场初雪,我满庭斗艳争娇的 芳菲,顿然失色,鲜红的老来娇,还有各色的 傲霜菊花,一夜全白了头。两棵丁香,叶子簌 簌辞柯了,像一声声年华消失的感叹。 每到这个季节,十一月上旬,我生上了炉 火,一直到明年四月初,将近半年的时光,我 进入静多动少的生活。每到安炉子和撤火的时 候,我的心里总有些感触,季候的变迁,情绪 的转换,打下了很鲜明、很深刻的印记… …
2010年浙江1、2010全国Ⅱ1、2009年江苏1、 2007年广东1
(二)中间段的作用 中间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 承上启下,前后照应。答题时要交代 清楚上文和下文的具体内容。
2010年浙江4、2010全国Ⅱ3、2010湖南2
(三)末段的作用 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 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 之。
题目:第三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 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指导:第一步:明确“运用了什么手法(技巧)”。 答:⑴主要是运用侧面烘托(或衬托)的手 主观上写人的感受,实际上是为了表现出黄河气势, 这叫侧面烘托。 法。⑵此处通过渲染主观感受(如心跳、耳 第二步:明确“该手法(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 聋、眼光花、脑子空白等)来写壶口的黄河, 作者从多个角度来写主观感受,如写心跳、耳聋、 好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给人如临其 眼花、脑子一片空白等。尽管没有正面写壶口的黄 境的现场感,二是从侧面烘托壶口黄河的气 河,由人的主观感受却不难体会出壶口的黄河气势。 势与生命力。 第三步:明确“某手法(技巧)运用后好在哪些方 面”。 侧面烘托能使作者对自己的表现对象的表达意图更 明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结 合具体文段,就在于表现壶口的黄河的气势与生命 力,增强现场感,仿佛自己也置身于壶口的黄河。
类似文本: 07—09年高考44篇散文中有27篇。 09全国卷Ⅰ《彩色的荒漠》、湖北卷 《书房的窗子》,08全国Ⅰ《阳关古道 苍凉美》、天津卷《敦煌》,07安徽 《乡村的风》、天津《雪野里的精灵》、 四川《焰火的变奏》等 。
第三类:议论性散文 哲理散文。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 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 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 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 与理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 (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 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 →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 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 知道壶口到了。 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 把汗来。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 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 浊滴,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 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 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漩涡, 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 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 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 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 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肖铁《壶口的黄河》
散文阅读考查主要是对文本的宏观 与微观、整体与局部、语言与内容、形 象与意蕴、形式与主旨、手法与意图等 方面的多元考查。这决定了高考散文阅 读是一种精细化的阅读,不是一种泛读 或略读。
一、熟悉文体
第一类:记叙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 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 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 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 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 结尾抒发情感,由实到虚,反映世态,总 结感悟
扬抑:
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
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对比:
以小见大: 小中见大,表现人、事的本质。
铺垫:
从目的和作用上看,铺垫是衬托。可以显 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 趣和关注。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 虚实结合: 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 更集中地揭示主旨。
2011年高三专题复习
高考散文阅读指导
散文就像一座干净的村庄温暖着焦灼 的读者,熏陶滋养着一个又一个心灵。
福斯特:假如散文衰亡了,思想也将 同样衰亡,人类相互沟通的最好道路将 因此而切断。
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07— 09年全国各地高考近60篇文学类文本, 散文44篇。 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难点:高考散 文阅读得分率不超过50%,08年江苏高 考得分率只有49.7%
第一步:化整为零,标画圈点 以自然段落为单位,标画圈点领起句段、 过渡句段,标志事件阶段过程的时间词, 标志段落之间语意因果、转折、并列的 关联词,标志层次的总分词语,段落间 的指代词,段落中心句,表达主旨的议 论抒情句段。
第二步:化零为整,合并提取 合并,对总分段落、前后因果段落、前 后并列段落合并归纳,形成几个层次。 提取,以层次为单位,提取主体内容。 一般截取原文语句加以组合。
2010福建3
(四)某一物象的作用
文章中的物象,就是倾注了作者的思想与主观情感 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 据,命题者常常从文章的物象入手设题,常见的提 问方式有: ⑴联系全文,指出某物象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 用。⑵某物象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 要分析。 物象的分析宜从文章结构形式到内容主旨再到思想 感情,多角度思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勾连上 下文的线索作用;对内容的充实作用;主旨的深化 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侧面烘托的作用。 2010江苏2、2010江西3、2010北京2
二、快速读懂
有效方法: 理顺思路,提取勾连,浓缩成文
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 的路径、脉络。散文的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 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只不过散文的形 散使得这个有条理的思维过程有些模糊。读懂 散文就是要把这个连贯的思维过程梳理出来。 思路梳理出来了,文意也就明白了。 强化散文的思路梳理,是散文阅读化难为易、 准确解题的前提。
文本示例: 09年高考全国卷Ⅱ 《岳桦》:开头引出 写作对象岳桦树:第一次去长白山,尽管 好景不少,但过后都很模糊,只有岳桦树 记忆深刻。然后状物,时空拓展:岳桦树 形态,生存环境的恶劣,境遇的苍凉等。 中间穿插对比反衬:用养尊处优的白桦树 与之对比,突出岳桦的顽强。最后延伸议 论,升华主旨:在恶劣的环境中选择了向 上,岳桦就成了一种精神。
文本示例:
09年高考江西卷《木车的激情》:开头是议 论由头(触发点):现代人奔走忙碌,但奔 走的激情却脆弱、渺小。然后是类似事情的 相反联想(联系点):几千年前孔子乘坐一 辆缓慢的木车,以执着的激情不知疲倦在大 地上往复奔走,谱写了一首中华民族的长诗。 再点出结论(感悟点):只有激情才有阔大 无边的力量。结尾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 点):告诫人们:高科技时代,如果心灵缺 失,没有激情,人会危机重重。
题目:第一段作者写了“秋去冬来 ‘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 分析
[参考答案] 起铺垫作用(引出下文)。
写“秋去冬来”自然引出下文的“炉火”, 由自然环境变化写出了作者的感伤情绪, 为下文写“炉火”的意蕴预设了空间。
表现手法(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衬托,以描述的环境、气氛等烘托主体人事 物,凸显中心,表达强烈感情。 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进 行的环境、情绪、气氛等描写的造势。 对比,在两种互相对立事物的比较中突出主 体,凸显正面,使形象鲜明。 象征,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 形象,还可使要表达的意思含蓄、深刻。
类似文本: 09高考山东《记住回家的路》、江苏 《上善若水》,08高考湖南《谈静》、 重庆《时间怎样地行走》,07高考山东 《灯火的温情》、广东《泥泞》
重要提示:
对一种文体要达到熟知程度,至少要 精读30—50篇同类文章。建议同学们 在复习散文时,先拿出一些时间,把 07—09年44篇散文分类通读一遍,通 过集束式阅读发现文体规律,自己找 到阅读捷径。
以下几个以前几乎没考过,09年高考全部出现
托物言志,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深刻生动地 表现深层含义。 联想想象,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 过程;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 形象的过程。可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形象更丰满、 生动。 抑扬结合,为褒先贬,为损先扬,形成鲜明对照和 强烈反差,收到特殊效果。 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从而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或人物的性格,更集 中地揭示主旨。 以小见大,即从平凡细微的事情中反映重大的主题, 可突出中心,有强烈的震撼力。
第三步:添加勾连,浓缩成文 把标画圈点和提取的文字进行前后勾 连,适当添加关联词,形成一篇逻辑 较为通顺的简易小短文(原文本的浓 缩版)
例文: 07年高考广东的《泥泞》
(雪)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 然而……(雪)在消融的过程中……将它的丑陋呈现。 (但)我还是热爱雪。更热爱它们消融时给这大地制造的空 前的泥泞。 小巷里泥水遍布……这是我童年时常常经历的情景。 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 (因为)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 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而)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 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 如今在北方……那种久违的泥泞……仍然能使我……想起北 方的人民跋涉其中的艰难的背影,想起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 屈辱。 我们真应该感谢雪,……它诞生了单纯、美,也诞生了肮脏 和使人警醒给人力量的泥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