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1.1.3-1交集和并集)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1)并集与交集-讲义版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第 1 课时 并集和交集
已知一个班有 30 人,其中 5 人有兄弟,5 人有姐妹,你能判断这个班有多少是独生子女吗?如果不能 判断,你能说出需哪些条件才能对这一问题做出判断吗? 事实上,如果注意到“有兄弟的人也可能有姐妹”,我们就知道,上面给出的条件不足以判断这个班独 生子女的人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必须知道“有兄弟且有姐妹的同学的人数”.应用本小节集 合运算的知识,我们就能清晰地描述并解决上述问题了. 1、并集和交集的定义 定义 自然语言 符号语言
变式训练 3: 已知集合 M={x|2x-4=0},N={x|x2-3x+m=0}. (1)当 m=2 时,求 M∩N,M∪N;(2)当 M∩N=M 时,求实数 m 的值.
第 4 页 共 7 页
高中数学必修系列: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专题 4:利用交集、并集运算求参数
精讲例题 4: 已知集合 A={-4,2a-1,a2},B={a-5,1-a,9},分别求适合下列条件的 a 值. (1)9∈A∩B; (2){9}=A∩B.
(3)已知 A={(x,y)|4x+y=6},B={(x,y)|3x+2y=7},则 A∩B=________. 变式训练 2: (1)若综合 M={x|(x+4)(x+1)=0},N={x|(x-4)(x-1)=0},则 M∩N=( A.{1,4} A.{2} B.{-1,-4} B.{x|1<x<3} C.{0} ) D.{x|3<x<5} C.{x|2<x<3} D. (2)已知集合 A={x|1<x<3},B={x|2<x<5},则 A∩B=(
第 7 页 共 7 页
第 2 页 共 7 页
高中数学必修系列: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专题 1:并集的概念及运算
第一章 1.1.3 第1课时并集与交集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第1课时并集与交集学习目标 1.理解并集、交集的概念.2.会用符号、V enn图和数轴表示并集、交集.3.会求简单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知识点一并集思考某次校运动会上,高一(1)班有10人报名参加田赛,有12人报名参加径赛.已知两项都报的有3人,你能算出高一(1)班参赛人数吗?答案19人.参赛人数包括参加田赛的,也包括参加径赛的,但由于元素互异性的要求,两项都报的不能重复计算,故有10+12-3=19人.梳理(1)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2)并集的符号语言表示为A∪B={x|x∈A,或x∈B}.(3)图形语言:、阴影部分为A∪B.(4)性质:A∪B=B∪A,A∪A=A,A∪∅=A,A∪B=A⇔B⊆A,A⊆A∪B.知识点二交集思考一副扑克牌,既是红桃又是A的牌有几张?答案1张.红桃共13张,A共4张,其中两项要求均满足的只有红桃A一张.梳理(1)定义: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 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2)交集的符号语言表示为A∩B={x|x∈A,且x∈B}.(3)图形语言:阴影部分为A∩B.(4)性质:A∩B=B∩A,A∩A=A,A∩∅=∅,A∩B=A⇔A⊆B,A∩B⊆A∪B,A∩B⊆A,A∩B ⊆B.类型一求并集命题角度1数集求并集例1(1)已知集合A={3,4,5},B={1,3,6},则集合A∪B是()A.{1,3,4,5,6}B.{3}C.{3,4,5,6}D.{1,2,3,4,5,6}答案A解析A∪B是将两集合的所有元素合并到一起构成的集合(相同元素算一个),因此A∪B ={1,3,4,5,6},故选A.(2)A={x|-1<x<2},B={x|1<x<3},求A∪B.解如图:由图知A∪B={x|-1<x<3}.反思与感悟有限集求并集就是把两个集合中的元素合并,重复的保留一个;用不等式表示的,常借助数轴求并集.由于A∪B中的元素至少属于A,B之一,所以从数轴上看,至少被一道横线覆盖的数均属于并集.跟踪训练1(1)A={-2,0,2},B={x|x2-x-2=0},求A∪B.解B={-1,2},∴A∪B={-2,-1,0,2}.(2)A={x|-1<x<2},B={x|x≤1或x>3},求A∪B.解如图:由图知A∪B={x|x<2或x>3}.命题角度2点集求并集例2集合A={(x,y)|x>0},B={(x,y)|y>0},求A∪B,并说明其几何意义.解A∪B={(x,y)|x>0或y>0}.其几何意义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去掉第三象限和x轴、y轴的非正半轴后剩下的区域内所有点.反思与感悟求并集要弄清楚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是点还是数.跟踪训练2A={(x,y)|x=2},B={(x,y)|y=2}.求A∪B,并说明其几何意义.解A∪B={(x,y)|x=2或y=2},其几何意义是直线x=2和直线y=2上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类型二求交集例3(1)若集合A={x|-5<x<2},B={x|-3<x<3},则A∩B等于()A.{x|-3<x<2}B.{x|-5<x<2}C.{x|-3<x<3}D.{x|-5<x<3}答案A解析在数轴上将集合A,B表示出来,如图所示,由交集的定义可得A∩B为图中阴影部分,即A∩B={x|-3<x<2},故选A.(2)若集合M={x|-2≤x<2},N={0,1,2},则M∩N等于()A.{0}B.{1}C.{0,1,2}D.{0,1}答案D解析M={x|-2≤x<2},N={0,1,2},则M∩N={0,1},故选D.(3)集合A={(x,y)|x>0},B={(x,y)|y>0},求A∩B并说明其几何意义.解A∩B={(x,y)|x>0且y>0},其几何意义为第一象限所有点的集合.反思与感悟求集合A∩B的步骤(1)首先要搞清集合A,B的代表元素是什么;(2)把所求交集的集合用集合符号表示出来,写成“A∩B”的形式;(3)把化简后的集合A,B的所有公共元素都写出来即可.跟踪训练3(1)集合A={x|-1<x<2},B={x|x≤1或x>3},求A∩B;(2)集合A={x|2k<x<2k+1,k∈Z},B={x|1<x<6},求A∩B;(3)集合A={(x,y)|y=x+2},B={(x,y)|y=x+3},求A∩B.解(1)A∩B={x|-1<x≤1}.(2)A∩B={x|2<x<3或4<x<5}.(3)A∩B=∅.类型三并集、交集性质的应用例4已知A={x|2a≤x≤a+3},B={x|x<-1或x>5},若A∪B=B,求a的取值范围.解 A ∪B =B ⇔A ⊆B .当2a >a +3,即a >3时,A =∅,满足A ⊆B .当2a =a +3,即a =3时,A ={6},满足A ⊆B .当2a <a +3,即a <3时,要使A ⊆B ,需⎩⎪⎨⎪⎧ a <3,a +3<-1或⎩⎪⎨⎪⎧a <3,2a >5,解得a <-4,或52<a <3. 综上,a 的取值范围是{a |a >3}∪{a |a =3}∪{a |a <-4,或52<a <3} ={a |a <-4,或a >52}. 反思与感悟 解此类题,首先要准确翻译,诸如“A ∪B =B ”之类的条件.在翻译成子集关系后,不要忘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跟踪训练4 设集合A ={x |2x 2+3px +2=0},B ={x |2x 2+x +q =0},其中p 、q 为常数,x ∈R ,当A ∩B ={12}时,求p 、q 的值和A ∪B . 解 ∵A ∩B ={12},∴12∈A , ∴2×(12)2+3p ×12+2=0, ∴p =-53,∴A ={12,2}. 又∵A ∩B ={12},∴12∈B , ∴2×(12)2+12+q =0,∴q =-1. ∴B ={12,-1}. ∴A ∪B ={-1,12,2}.1.已知集合M ={-1,0,1},N ={0,1,2},则M ∪N 等于( )A.{-1,0,1}B.{-1,0,1,2}C.{-1,0,2}D.{0,1}答案B2.已知集合A={x|x2-2x=0},B={0,1,2},则A∩B等于()A.{0}B.{0,1}C.{0,2}D.{0,1,2}答案C3.已知集合A={x|x>1},B={x|0<x<2},则A∪B等于()A.{x|x>0}B.{x|x>1}C.{x|1<x<2}D.{x|0<x<2}答案A4.已知A={x|x≤0},B={x|x≥1},则集合A∩B等于()A.∅B.{x|x≤1}C.{x|0≤x≤1}D.{x|0<x<1}答案A5.已知集合A={1,3,m},B={1,m},A∪B=A,则m等于()A.0或 3B.0或3C.1或 3D.1或3答案B1.对并集、交集概念的理解(1)对于并集,要注意其中“或”的意义,“或”与通常所说的“非此即彼”有原则性的区别,它们是“相容”的.“x∈A,或x∈B”这一条件,包括下列三种情况:x∈A但x∉B;x∈B 但x∉A;x∈A且x∈B.因此,A∪B是由所有至少属于A、B两者之一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2)A∩B中的元素是“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而不是部分,特别地,当集合A和集合B没有公共元素时,不能说A与B没有交集,而是A∩B=∅.2.集合的交、并运算中的注意事项(1)对于元素个数有限的集合,可直接根据集合的“交”“并”定义求解,但要注意集合元素的互异性.(2)对于元素个数无限的集合,进行交、并运算时,可借助数轴,利用数轴分析法求解,但要注意端点值取到与否.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已知集合M={1,2,3,4},N={-2,2},下列结论成立的是()A.N⊆MB.M∪N=MC.M∩N=ND.M∩N={2}答案D解析∵-2∈N,但-2∉M,∴A,B,C三个选项均不对.2.若集合M={x|-3≤x<4},N={-3,1,4},则M∩N等于()A.{-3}B.{1}C.{-3,1,4}D.{-3,1}答案D解析M={x|-3≤x<4},N={-3,1,4},则M∩N={-3,1},故选D.3.已知集合A={x|-1≤x≤1}和集合B={y|y=x2},则A∩B等于()A.{y|0<y<1}B.{y|0≤y≤1}C.{y|y>0}D.{(0,1),(1,0)}答案B解析∵B={y|y=x2},∴B={y|y≥0},A∩B={y|0≤y≤1}.4.点集A={(x,y)|x<0},B={(x,y)|y<0},则A∪B中的元素不可能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答案A解析A∪B={(x,y)|x<0或y<0},表示的区域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二、三、四象限和x,y轴的负半轴,故不可能在第一象限.5.设A,B是非空集合,定义A*B={x|x∈A∪B且x∉A∩B},已知A={x|0≤x≤3},B={y|y≥1},则A*B等于()A.{x|1≤x<3}B.{x|1≤x≤3}C.{x|0≤x<1或x>3}D.{x|0≤x≤1或x≥3}答案C解析由题意知,A∪B={x|x≥0},A∩B={x|1≤x≤3},则A*B={x|0≤x<1或x>3}.6.若集合A={x|x≥0},且A∩B=B,则集合B可能是()A.{1,2}B.{x|x≤1}C.{-1,0,1}D.R答案A解析∵A∩B=B,∴B⊆A,四个选项中,符合B⊆A的只有选项A.二、填空题7.若集合A={0,1,2,x},B={1,x2},A∪B=A,则满足条件的实数x有________个.答案2解析∵A={0,1,2,x},B={1,x2},A∪B=A,∴B⊆A,∴x2=0或x2=2或x2=x,解得x=0或2或-2或1.经检验当x=2或-2时满足题意.8.已知集合P={x||x|>x},Q={x|y=1-x},则P∩Q=________.答案{x|x<0}解析|x|>x⇒x<0,∴P={x|x<0},1-x≥0⇒x≤1,∴Q={x|x≤1},故P∩Q={x|x<0}.9.已知集合A={x|x≤1},B={x|x≥a},且A∪B=R,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a≤1解析A={x|x≤1},B={x|x≥a},要使A∪B=R,只需a≤1.如图.10.已知集合A={(0,1),(1,1),(-1,2)},B={(x,y)|x+y-1=0,x,y∈Z},则A∩B=________.答案{(0,1),(-1,2)}解析A、B都表示点集,A∩B即是由A中在直线x+y-1=0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代入验证即可.三、解答题11.已知集合A ={x |⎩⎪⎨⎪⎧3-x >0,3x +6>0,},集合B ={m |3>2m -1},求A ∩B ,A ∪B . 解 解不等式组⎩⎪⎨⎪⎧3-x >0,3x +6>0,得-2<x <3, 则A ={x |-2<x <3},解不等式3>2m -1得m <2,则B ={m |m <2}.用数轴表示集合A 和B ,如图所示,则A ∩B ={x |-2<x <2},A ∪B ={x |x <3}.12.已知集合A ={x |-1≤x ≤3},B ={x |m -2≤x ≤m +2}.(1)若A ∩B ={x |1≤x ≤3},求实数m 的值;(2)若A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 A ={x |-1≤x ≤3},B ={x |m -2≤x ≤m +2}. (1)∵A ∩B ={x |1≤x ≤3},∴⎩⎪⎨⎪⎧m -2=1,m +2≥3,解得m =3. (2)A ∩B =∅,A ⊆{x |x <m -2或x >m +2}.∴m -2>3或m +2<-1.∴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m |m >5或m <-3}.13.已知集合A ={x |x 2-8x +15=0},B ={x |x 2-ax -b =0}.(1)若A ∪B ={2,3,5},A ∩B ={3},求a ,b 的值;(2)若∅B A ,求实数a ,b 的值.解 (1)因为A ={3,5},A ∪B ={2,3,5},A ∩B ={3},所以3∈B,2∈B ,故2,3是一元二次方程x 2-ax -b =0的两个实数根,所以a =2+3=5,-b =2×3=6,b =-6.(2)由∅B A ,且A ={3,5},得B ={3}或B ={5}.当B ={3}时,解得a =6,b =-9;当B ={5}时,解得a =10,b =-25.综上,⎩⎪⎨⎪⎧ a =6,b =-9或⎩⎪⎨⎪⎧ a =10,b =-25.四、探究与拓展14.已知集合A ={(x ,y )|y =x 2,x ∈R },B ={(x ,y )|y =x ,x ∈R },则A ∩B 中的元素个数为________.答案 2解析 由⎩⎪⎨⎪⎧ y =x 2,y =x ,得⎩⎪⎨⎪⎧ x =0,y =0或⎩⎪⎨⎪⎧x =1,y =1. 15.某班有36名同学参加数学、物理、化学课外探究小组,每名同学至多参加两个小组,已知参加数学、物理、化学小组的人数分别为26、15、13,同时参加数学和物理小组的有6人,同时参加物理和化学小组的有4人,则同时参加数学和化学小组的有多少人?解 设参加数学、物理、化学小组的人数构成的集合分别为A 、B 、C ,同时参加数学和化学小组的有x 人,由题意可得如图所示的Venn 图.由全班共36名同学参加课外探究小组可得(26-6-x )+6+(15-10)+4+(13-4-x )+x =36,解得x =8,即同时参加数学和化学小组的有8人.。
必修一课件:1.1.3(第1课时)并集、交集及综合应用
类型 二 集合交集的运算
【典型例题】
1.(2013·安阳高一检测)若A={0,1,2,3},B={0,3,6,9},则
A∩B=( )
A.{1,2}
B.{0,1}
C.{0,3}
D.{3}
2.(2013·潍坊高一检测)已知M={x|y=x2-1},N={y|y=
【解题探究】1.两个集合求并集的实质是什么? 2.题2中在已知M∪N及集合M的条件下,如何确定集合N? 3.当并集中的元素个数与构成并集的两个集合的元素个数和 相等时,如何确定其中的参数?
探究提示: 1.两个集合求并集的实质是把两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合在一 起,组成一个新的集合. 2.根据集合M∪N及集合M的关系,可以确定集合N一定含有 的元素,集合的个数则由可能含有的元素确定. 3.此类问题,一般是去掉已知元素,把参数与并集中的元素 对应相等,构成方程(组)求解.
提示:(1)错误.虽然两集合无公共元素,但两个集合的交集存 在且为空集,故不正确.(2)错误.当两个集合有公共元素时, 在并集中只能算作一个,故不正确.(3)错误.若A∩B=C∩B,A 与C也可能不相等,故不正确. 答案:(1)×(2)×(3)×
【知识点拨】 1.对并集概念的理解(关键词“或”) (1)并集概念中的“或”字与生活中的“或”字含义不同.生活 中的“或”字是非此即彼,必居其一,而并集中的“或”字 可以是兼有的,但不是必须兼有的.x∈A,或 x∈B包含三种 情况: ①x∈A,但x∉B; ②x∈B,但x∉A; ③x∈A且x∈B.
【解析】1.选B.结合数轴分析可知,A∪B={x|-1≤x≤5}. 2.选D.∵M={1,2},M∪N={1,2,3,4}, ∴N={3,4}或{1,3,4}或{2,3,4}或{1,2,3,4},即集合N有4 个. 3.选D.∵A={0,2,a},B={1,a2},A∪B={0,1,2,4,16}, ∴a=4,a2=16或a=16,a2=4,解得a=4.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一《1.3.1交集与并集》课件
谢谢大家
C.{x|-3<x<5}
D.{x|x<-3 或 x>5}
解析:(1)先确定两个集合的元素,再进行并集运算. 集合 M={0,-2},N={0,2},故 M∪N={-2,0,2},选 D. (2)在数轴上表示集合 M,N,如图所示.则 M∪N={x|x<-5 或 x>-3}.
答案:(1)D (2)A
不可能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解析】 (1)由题意 A∪B={1,2,3,4}. (2)因为 P={x|-1<x<1},Q={x|0<x<2},画数轴如图, 所以 P∪Q={x|-1<x<2}. (3)由题意得,A∪B 中的元素是由横坐标小于 0 或纵坐标小于 0 的点构成的集合,所以 A∪B 中的元素不可能在第一象限. 【答案】 (1)A (2)A (3)A审结论ຫໍສະໝຸດ 审条件(明解题方向)
(挖解题信息)
(1)集合 A,B,C 是由相应方程的解
求 a 的值,需建立关 于 a 的方程
构成的,先要解方程求 B,C. (2)由∅ (A∩B),知 A∩B≠∅,结合 A∩C=∅,可确定集合 A 中的元素,
建立关于 a 的方程.
建关系——找解题突破口
∅ (A∩B),A∩C=∅→确定集合 A 中的元素→建立关于 a
(3)已知集合 M={x|x≤a},N={x|-2<x<0},若 M∩N=∅,则 a 的取值范围为( )
A.a>0 B.a≥0 C.a<-2 D.a≤-2,
【解析】
(1)由 3-2x>0,得 x<32,所以 B=xx<32
,又因为
2020-2021高中数学第一册学案:1.1.3 第1课时交集与并集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中数学新教材人教B版必修第一册学案:1.1.3 第1课时交集与并集含解析1.1.3集合的基本运算素养目标·定方向课程标准学法解读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能求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的含义.3.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能求给定子集的补集.4.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基本运算,体会图形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1.学习本节时,重视对“交集”“并集”“补集"等概念的理解,特别是“且”“或”的区别,可结合维恩图或数轴理解.2.解题时注意运用图示法(维恩图、数轴、函数图像等)表示集合及进行运算,可以直观、快速地解答集合的运算问题.3.注意“集合运算"⇔“集合关系”间的转化,容易解决集合运算中的参数问题.4.养成用“交集、并集、补集”的思想去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数学学科素养。
第1课时交集与并集必备知识·探新知基础知识1.交集思考1:两个非空集合的交集可能是空集吗?提示:两个非空集合的交集可能是空集,即A与B无公共元素时,A与B的交集仍然存在,只不过这时A∩B=∅。
反之,若A∩B=∅,则A,B这两个集合可能至少有一个为空集,也可能这两个集合都是非空的,如:A={1,3,5,7,9},B={2,4,6,8,10},此时A∩B =∅.2.并集思考2:集合A∪B中的元素个数如何确定?提示:①当两个集合无公共元素时,A∪B的元素个数为这两个集合元素个数之和;②当两个集合有公共元素时,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同时属于A和B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列举一次,所以A∪B的元素个数为两个集合元素个数之和减去公共元素的个数.3.交集与并集的运算性质交集的运算性质并集的运算性质A∩B=B∩A A∪B=B∪AA∩A=A A∪A=AA∩∅=∅∩A=∅A∪∅=∅∪A=A如果A⊆B,则__A∩B=A__,反之也成立如果A⊆B,则__A∪B=B__,反之也成立思考3:判断集合A={2,3}与集合B={2,3,5}的关系,并写出A∩B和A∪B,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提示:A与B的关系为A B,A∩B={2,3},A∪B={2,3,5},由以上结论可推测A⊆B⇔A∩B=A⇔A∪B=B.基础自测1.已知集合M={-1,0,1},N={0,1,2},则M∪N=(C) A.{0,1}B.{-1,0,2}C.{-1,0,1,2}D.{-1,0,1}解析:M∪N={-1,0,1,2}.2.设集合M=(-3,2),N=[1,3],则M∩N=(A)A.[1,2)B.[1,2]C.(2,3]D.[2,3]解析:因为M=(-3,2),且N=[1,3],所以M∩N=[1,2).3.已知集合M={x|x2=9},N={x|-3≤x〈3,x∈Z},则M∩N =(B)A.∅B.{-3}C.{-3,3}D.{-3,-2,0,1,2}解析:由题意,得M={-3,3},由于N={-3,-2,-1,0,1,2},则M∩N={-3}.4.若集合A={x|-5<x〈2},B={x|-3<x<3},则A∪B=__{x|-5〈x<3}__,A∩B=__{x|-3〈x<2}__.5.已知A={-1}且A∪B={-1,3},则所有满足条件的集合B=__{3}或{-1,3}__.关键能力·攻重难类型交集的运算┃┃典例剖析__■典例1(1)已知集合A={0,2},B={-2,-1,0,1,2},则A∩B=(A)A.{0,2}B.{1,2}C.{0}D.{-2,-1,0,1,2}(2)已知A={x|x≤-2或x>5},B={x|1<x≤7},则A∩B=__(5,7]__。
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课件:1-1-3-1并集、交集
(1)意义化:分清集合的类型,是表示数集、点集还是图形. (2)直观化:借助数轴、Venn 图等将有关集合直观地表示出来. (3)求出有关集合中方程、不等式的解,不能具体求出的,也应力求将相关集合转化为最简形式.运算 时还要注意:①勿忘对空集的讨论;②勿忘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③对于含参数的集合问题,勿忘对所求 数值进行合理取舍.
[解] (1)∵A={0,1,2,3},B={1,2,4},∴A∪B={0,1,2,3}∪{1,2,4}={0,1,2,3,4},A∩B={0,1,2,3}∩{1,2,4}= {1,2}. (2)∵A={x|-1<x≤3}, B={x|x≤0 或 x≥52}. 把集合 A 与 B 都表示在数轴上,如下图.
A∪B=R 能得出什么结论?这一关系在数轴上怎样体现?这说明 A、B 中元素满足怎样的 条件?
提示:A∪B=R 可知 A∪B 包含了所有的实数,体现在数轴上则 A∪B 可将整个数轴覆盖.由此知 a< -1 且 a+8≥5.
[解] 在数轴上标出集合 A、B,如图.
要使 A∪B=R,则aa+<-8≥1,5, 解得-3≤a<-1. 综上可知:a 的取值范围为-3≤a<-1.
的集合.
4.交集运算性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B=B∩A, A∩A= A ,
A∩∅= ∅ , A⊆B⇔A∩B= A .
Venn 图表示
[自我小测] 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集合 M={直线}与集合 N={圆}无交集.( √ ) (2)两个集合的并集中的元素个数一定比两个集合元素个数之和大.( × ) (3)若 A∩B=C∩B,则 A=C.( × ) 2.做一做(请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横线上) (1)已知集合 M={1,2,3},N={2,3,4},则 M∪N=_{_1_,_2_,3_,_4_}. (2)集合 M={x|x>1},N={x|x≤4},则 M∩N=__{_x_|_1_<_x_≤__4_}_. (3)设 M={0,1,2,4,5,7},N={1,4,6,8,9},P={4,7,9},则(M∩N)∪P=_{_1_,_4_,7_,_9_}.
2024高一数学交集并集说课稿范文
2024高一数学交集并集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一数学交集并集》,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高一数学交集并集》是高中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属于集合与函数的章节。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集合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高中数学中的基础知识之一。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数学基础,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交集和并集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运算规则。
②能力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提取问题中的关键信息,运用集合的运算法则进行推理和计算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的教法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问题导入法。
学法主要是探究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究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主动地学习。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一些实物和图片,以便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可视性。
同时,我还会准备一些合适的练习题和案例,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拓展。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环节一、引入新知我会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引入新知,例如:有一家演唱会要在某个城市举行,已知参加演唱会的人分为两个集合:A集合包括男性参与者,B集合包括女性参与者。
现在我们想要知道两个集合中参加演唱会的人数总和,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通过这个问题的引导,我将概念“交集”和“并集”引入到学生的认知范围。
环节二、探究新知在学生对交集和并集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后,我将通过具体的实物和图片来展示交集和并集的概念,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
同时,我会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交集和并集的运算法则。
环节三、示范演练在学生对交集和并集的运算法则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将通过一些示例演练来巩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教师用书:第1章 1.1.3 第1课时 并集、交集 Word版含解析
第1课时 并集、交集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和交集.(重点、难点)2.能使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 并集阅读教材P 8~P 9“交集”以上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并集的定义A ∪B =B ∪A ,A ∪A =A ,A ∪∅=A ,A ⊆A ∪B .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两个集合的并集中元素的个数一定多于这两个集合中元素个数之和.( )(2){1,2,3,4}∪{0,2,3}={1,2,3,4,0,2,3}.( )(3)若A ∪B =A ,则A ⊆B .( )【解析】 (1)×.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并集中元素的个数等于这两个集合中元素个数之和.(2)×.求两个集合的并集时,这两个集合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需要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3)×.若A ∪B =A ,则应有B ⊆A .【答案】 (1)× (2)× (3)×教材整理2 交集阅读教材P 9“思考”以下~P 10“补集”以上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交集的定义A ∩B =B ∩A ,A ∩A =A ,A ∩∅=∅,A ∩B ⊆A .1.设集合A ={1,2},B ={1,2,3},C ={2,3,4},则(A ∩B )∪C =( )A .{1,2,3}B .{1,2,4}C .{2,3,4}D .{1,2,3,4} 【解析】 ∵集合A ={1,2},B ={1,2,3},∴A ∩B =A ={1,2},又∵C ={2,3,4},∴(A ∩B )∪C ={1,2,3,4}.【答案】 D2.已知集合A ={x |-3≤x <4},B ={x |-2≤x ≤5},则A ∩B =( )A .{x |-3≤x ≤5}B .{x |-2≤x <4}C .{x |-2≤x ≤5}D .{x |-3≤x <4}【解析】 ∵集合A ={x |-3≤x <4},集合B ={x |-2≤x ≤5},∴A ∩B ={x |-2≤x <4},。
数学课件:1.1.3集合的基本运算(第1课时并集、交集)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一点 三十七分。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一点 三十七分。
已知集合A={x|-2≤x≤5},B={x|2m-1≤x≤2m+1},若A∪B =A,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思路点拨】 由题目可获取以下主要信息: ①集合A确定,集合B中元素不确定; ②A∪B=A.解答本题时,可由A∪B=A知B⊆A.从而分B=Ø和 B≠Ø分类讨论. ③本题中B={x|2m-1<x<2m+1},由于2m+1>2m-1,故B≠Ø.
1.(1)若本例(1)中,问题改为求A∪B. (2)本例(2)中,问题改为求M∩N. 【解析】 (1)由例1中的数轴表示知A∪B=R,故选D. (2)由例1中的数轴表示知M∩N={x|-3<x<5},故选C. 【答案】 (1)D;(2)C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一点 三十七分。
设集合A={x|-1<x<a},B={x|1<x<3}且A∩B=Ø,求a的取值范 围.
①当a-1=2,即a=3时,B={1,2}; ②当a-1=1,即a=2时,B={1}. 于是a=2或a=3都满足题意. 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a|a=2,或a=3}.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一点 三十七分。
1.对并集概念的理解 “x∈A,或x∈B”包含三种情况:“x∈A,但x∉B”;“x∈B, 但x∉A”;“x∈A,且x∈B”.Venn图如图.另外,在求两个集合的 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只出现一次.
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课件:1.1.3.1 并集、交集
解析:∵A∩B=B,∴B⊆A.
又A={x|x≥2},B={x|x≥m},∴m≥2.
一二三
知识精要 思考探究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2.已知集合A={x|-3≤x≤7},B={x|2m-1≤x≤2m+1},若 A∪B=A,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A∪B=A,∴B⊆A.又B≠⌀,如图,
∴ 2������-1 ≥ -3, ∴-1≤m≤3.
A.{x|-5<x<5} B.{x|-3<x<5}
C.{x|-5<x≤5} D.{x|-3<x≤5} 答案:C
解析:将集合M,N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图所示,
一二三
知识精要 典型例解 迁移应用
二、已知集合的交集、并集求参数 1.已知两个集合的交集或并集,求某个参数值时,往往需要 列出方程或方程组后再求解.特别要注意的是检验求出的值
一二三
知识精要 思考探究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例1】 已知集合A={x|-2≤x≤3},B={x|x<-1,或x>a,a≥4}, 求A∩B,A∪B.
思路分析:可先分别把集合A,B标在数轴上,然后借助于数轴 直观地写出A∩B和A∪B.
解:∵A如={图x|所-2≤示x, ≤3},
故A∩B={x|-2B≤=x{<x|-x1<}-,A1,∪或Bx=>{ax,a|x≥≤43},,或x>a,a≥4}.
思路分析:根据交集中的元素必在两集合中,由此列出方程 求a的值.求出a的值后,再代入检验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解:∵M∩N={3,7}, ∴7∈M.
又M={2,3,a2+4a+2},
Hale Waihona Puke ∴a2+4a+2=7,解得a=1或a=-5.
1.1.3-1交集和并集
A A B
B A B
A B B A
【思考6】集合A∪A =?, A∪∅ =?
A A A, A A
【思考7】若A⊆B,则A∪B=?反之成立吗?
A B A B B
【思考8】若A∪B=∅ ,则说明什么?
A B
理论迁移(一)
例1 (1)设 A={4,5,6,8},B={3,5,7,8},求 A∪B.
理论迁移(二)
跟踪训练 2 设集合 P={1,2,3,4,5},集合 Q={x∈R|2≤x≤5},
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C ) A.P∩Q=P C.P∩Q⊆P B.P∩Q⊇Q D.P∩Q=Q
解析
∵P∩Q={2,3,4,5},
∴P∩Q⊆P. 因此选 C.
综合应用
【例3】 写出满足条件{1,2}∪M= {1,2,3} 的所有集合M.
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 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
【思考3】我们用符号“A∪B”表示集合A与B 的并集,并读作“A并B”,那么如何用描述法 表示集合A∪B?
A B {x | x A, 或x B}
【思考4】如何用venn图表示A∪B ?
【思考5】集合A、B与集合A∪B的关系如何? B∪A与A∪B的关系如何?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 次.对于表示不等式解集的集合的运算,可借助数轴解题.
理论迁移(一)
跟踪训练 1 已知集合 A={1,2,4},B={2,4,6},则 A∪B=
{1,2,4,6} ________________.
解析 A∪B 是由 A,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
{3},{1,3},{2,3},{1,2,3}
课件1:1.1.3 第1课时 交集与并集
题型二 已知集合的交集、并集求参数的取值 【例 2】 已知 A={x|x2-px-2=0},B={x|x2+qx+r=0}, 且 A∪B={-2,1,5},A∩B={-2},求 p、q、r 的值. [思路探索] 属于集合的交集、并集的理解应用. 解 ∵A∩B={-2},∴-2∈A,且-2∈B. 将 x=-2 代入 x2-px-2=0,得 p=-1,∴A={1,-2}. ∵A∪B={-2,1,5},A∩B={-2},∴B={-2,5}. ∴- -22+ ×55= =r-,q, ∴qr==--130,, ∴p=-1,q=-3,r=-10.
1.1.3 第1课时 交集与并集
自学导引 1.并集与交集的概念 (1)一般地,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 A,B, 由 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 称为集合 A 与 B 的交集,记作 A∩B (读作“A 交 B”), 即 A∩B={x|x∈A且x∈B} . (2)一般地,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 A,B,由两个集合 的 所有元素 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 A 与 B 的并集,记 作 A∪B (读作“A 并 B”),即 A∪B={x|x∈A或x∈B} .
2.集合的交、并运算中的注意事项 (1)对于元素个数有限的集合,可直接根据集合的“交”、“并” 定义求解,但要注意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2)对于元素个数无限的集合,进行交、并运算时,可借助 数轴,利用数轴分析法求解,但要注意端点值是否取到.
【训练 3】 设集合 A={-2},B={x|ax+1=0,a∈R}, 若 A∩B=B,求 a 的值.
解 ∵A∩B=B,∴B⊆A. ∵A={-2}≠∅,∴B=∅或 B≠∅. 当 B=∅时,方程 ax+1=0 无解,此时 a=0. 当 B≠∅时,此时 a≠0,则 B={-1a},∴-a1∈A, 即有-a1=-2,得 a=21. 综上,得 a=0 或 a=12.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配套课件:1-1-3-1并集、交集
类型一 并集的运算 【典例1】(1)(2015·全国卷Ⅱ)已知集合A= {x|-1<x<2},B={x|0<x<3},则A∪B= ( ) A.(-1,3) B.(-1,0) C.(0,2) D.(2,3)
(2)(2016·全国卷Ⅱ改编)已知集合A={1,2,3}, B={x|-1<x<2,x∈Z},则A∪B= ( ) A.{1} B.{1,2} C.{0,1,2,3} D.{-1,0,1,2,3}
2
2.集合A={x|x2+px-2=0},B={x|x2-x+q=0},若A∪B= {-2,0,1},则p=________,q=________.
【解析】由题意得0∉A,所以0∈B, 所以q=0,此时B={0,1}, 又A∪B={-2,0,1},所以-2∈A. 所以4-2p-2=0,所以p=1. 答案:1 0
2.集合A∪B={x|x∈A,或x∈B}中的“或”包含哪几种情况? 提示:集合中的“或”包含三种情况:①x∈A且x∉B; ②x∈B且x∉A;③x∈A且x∈B.
3.若A∪B=A,则A与B有什么关系? 提示:若A∪B=A,则B⊆A.
主题2 交集 观察集合A={1,2,3,4},B={3,4,5,6},C={3,4}.思考下面的问题: 1.集合A与集合B有公共元素吗?它们组成的集合是什么? 提示:有公共元素,它们组成的集合是{3,4}.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第1课时 并集、交集
主题1 并集 观察集合A={1,2,3},B={2,3,4},C={1,2,3,4},回答下面的问题: 1.集合A,B中的元素与集合C的关系是什么? 提示:通过观察可发现集合A中的所有元素都属于集合C;集合B中的所有元素都属于集 合C.
高一数学北师大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一章3-1交集与全集(4)
3.1 交集、并集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通过实例,使学生掌握集合之间的两种运算——交和并。
集合作为一种数学语言,在后续的学习中是一种重要的工具。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恰当使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和集合语言来描述相应的数学内容。
有了集合的语言,可以更清晰的表达我们的思想。
所以,集合是整个数学的基础,在以后的学习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2)理解“或”、“且”的含义,掌握交集、并集运算.2.过程与方法:①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交集、并集;②掌握交集和并集的表示法,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③逐步学会数形结合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集合符号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符号表达能力,培养严谨的学习作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交集和并集的概念.教学难点:交集和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学情分析:学习对象为高一新生,高一学生虽然在智力等各方面都有较之初中的发展,但毕竟刚刚由初中阶段上升而来,对于新的知识朦胧性较大,虽然集合的思想在小学以及初中就有了渗透,但是由于学生之间知识的差异层次较大,再者,一个概念的引入,如想较理性的认识还得靠深入的学习和多一些的训练。
学习习惯:高中级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已经有了自己初级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我们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且适当帮助他们调整学习方法中的不妥之处。
四、教法学法与教具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质,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1)类比发现法。
通过让学生类比实数加法运算引入集合间的运算。
(2)图示法。
利用Venn图和数轴让学生理解集合的交与并。
教具: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观察集合A,B,C元素间的关系:A={4,5,6,8},B={3,5,7,8},C={5,8}2、观察集合A,B,C元素间的关系: A={4,5,6,8},B={3,5,7,8},C={3,4,5,6,7,8}师:请观察1中A、B、C三个集合的元素,你能发现什么?生:集合C的元素是集合A、B的公共元素.师:请观察2中A、B、D三个集合的元素,你能发现什么?生:集合A与集合B中的元素都是集合D中的元素.师: 我们把集合C叫做集合A与B的交集,把集合D叫做集合A与B的并集这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两个重要概念.二、讲解新课:名称交集并集文字语言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并集.记法A B(读作“A交B”)A B(读作“A并B”)符号语言A B={x|x∈A,且x∈B}A B ={x|x∈A,或x∈B}图形语言(一般情形)引导学生自主对交集和并集进行概念的类比、内涵类比、外延类比,重点讲清“且”与“或”的区别与联系,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中能迅速、准确地决定取“交”还是取“并”扫清障碍。
高一数学交集与并集知识点
高一数学交集与并集知识点在高一数学学习中,交集与并集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在解决集合相关的问题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高一数学中关于交集与并集的基本知识点。
一、交集(∩)的定义与性质所谓交集,指的是两个或多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交集的符号表示为∩。
1. 定义:设A、B为两个集合,A与B的交集为A∩B,即A∩B={x | x∈A 且 x∈B}。
2. 性质:a. 交换律:对于任意集合A和B,有A∩B = B∩A。
b. 结合律:对于任意集合A、B和C,有(A∩B)∩C =A∩(B∩C)。
c. 分配律:对于任意集合A、B和C,有A∩(B∪C) =(A∩B)∪(A∩C)。
二、并集(∪)的定义与性质并集是指将两个或多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合并在一起形成的一个新集合。
并集的符号表示为∪。
1. 定义:设A、B为两个集合,A与B的并集为A∪B,即A∪B={x | x∈A 或 x∈B}。
2. 性质:a. 交换律:对于任意集合A和B,有A∪B = B∪A。
b. 结合律:对于任意集合A、B和C,有(A∪B)∪C =A∪(B∪C)。
c. 分配律:对于任意集合A、B和C,有A∪(B∩C) =(A∪B)∩(A∪C)。
三、交集和并集的应用交集和并集在数学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集合论、概率论以及逻辑推理等领域。
1. 集合论:交集和并集在集合论中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通过交集和并集的运算,我们可以推导出集合的包含关系、相等关系、差集等概念。
2. 概率论:在概率论中,交集和并集是计算事件概率的重要工具。
通过交集和并集的概念,我们可以计算同时发生两个事件的概率(交集),或者至少发生一个事件的概率(并集)。
3. 逻辑推理:交集和并集也在逻辑推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交集和并集的运算,我们可以进行命题的合取、析取运算,以及条件语句的推理。
四、交集和并集的解题技巧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交集和并集的性质和定义来简化问题,提高解题效率。
高中数学必修一课件:1.1.3.1并集、交集
(2)设集合A={x |1<x<5},集合B ={x|2<x<6}, 求A B.
A B x 2 x 5
10
三、导学(时间约18分钟)
探究点3 并集和交集的性质
(1)A∪A = A
A∪φ = A
A∪B = B∪A
(2)A∩A = A A∩φ = φ
A∩B = B∩A
(3)A A∪B B A∪B
36 x
6
探究点2 交集
视察集合A,B,C元素间的关系: A={4,3,5};B={2,4,6};C={4}. 集合C的元素既属于A,又属于B,则称C为A与B 的交集.
7
定义
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
A∩B={x|x∈A且x∈B }. 用Venn图表示为:
AB
8
例2 ⑴ A={2,4,6,8,10},B={3,5,8,12}, C={6,8},求①A∩B; ②A∩(B∩C).
解:① A B 2,4,6,8,10 3,5,8,12 8;
② B C 8,
A (B C) 2,4,6,8,10 8 8.
9
(1)设集合A={4,5,6,8},集合B={3,5,7, 8,9},求A B.
3
二、互学(时间约13分钟)
探究点1 并集
定义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
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
记作:A∪B(读作“A并B”) 即:A∪B={x|x∈A,或x∈B}
用Ven图表示为:
A
B
4
例1 (1)设集合A={4,5,6,8},集合B={3,5,7, 8},求A∪B. (2)设集合A={x |-1<x<2},集合B={x|1<x<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并集、交集、全集、补集
知识回顾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子集: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 真子集: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其中一个 集合有另外一个集合没有的元素 相等:元素全部相同 空集:没有任何元素的集合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问题提出
1.对于两个集合A、B,二者之间一定具有包 含关系吗?试举例说明. 2.两个实数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 算,那么两个集合是否也可以进行某种运算 呢?
2
B {x | x bx a 0} ,若 A B {1} ,求 A B
2
{-1,0,1}
知识探究(二)
考察下列两组集合: (1)A={1,3,5},B={1,2,3,4}, C={1,3}; (2)A {x | 0 x 2}, B {x |1 x 4} , C x |1 x 2}. 思考1:上述两组集合中,集合A,B与集合C的 关系如何? 思考2:我们把上述集合C称为集合A与B的交集, 一般地,如何定义集合A与B的交集? 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 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交集
U
0,5 2,3 A
4,7
1,6 B
作业: P12 习题1.1 A组:
U
6,7,9.
知识探究(一)
考察下列两组集合: (1)A={1,3,5},B={1,2,3,4}, C={1,2,3,4,5}; (2)A {x | 0 x 2}, B {x |1 x 4}, C x | 0 x 4} . 思考1:上述两组集合中,集合A,B与集合C的 关系如何? 思考2:我们把上述集合C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 一般地,如何定义集合A与B的并集? 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 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
思考6:集合 A A, A 分别等于什么?
A A A, A
思考7:若 A B ,则 A B 等于什么?反之成 立吗? A B A B A
思考8:若 A B ,则说明什么? 集合A与B没有公共元素或 A 或B
知识探究(一)
思考1:方程 ( x 2)( x 3) 0 在有理数范围内 的解是什么?在实数范围内的解是什么? {2, 3, 3} {2}
思考2:在上述各组集合中,把集合U看成全集, 我们称集合B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一 般地,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是由哪些元 素组成的? 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
思考3:怎样定义“补集”?用什么符号表示 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 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 集U的补集.记作 ðU A .
思考3:我们用符号“ A B”表示集合A与B的 并集,并读作“A交B”,那么如何用描述法 表示集合 A B ?
A B {x | x A, 且x B}
思考4:如何用venn图表示 A B ?
A B
思考5:集合A、B与集合 A B的关系如何? A B 与 B A的关系如何?
A A B BA B A BB A
思考3:我们用符号“ A B”表示集合A与B的 并集,并读作“A并B”,那么如何用描述法 表示集合 A B ?
A B {x | x A, 或x B}
思考4:如何用venn图表示 A B ?
A B
思考5:集合A、B与集合 A B的关系如何? A B 与 B A的关系如何?
A A B B A B A BB A
知识探究(二)
考察下列各组集合: (1)U={1,2,3,4,„,10}, A={1,3,5,7,9},B={2,4,6,8,10}; (2)U={x|x是花都二中一班的同学}, A={x|x是花都二中一班的男同学}, B={x|x是花都二中一班的女同学}; (3)U= {x | 0 x 3} ,A={x | 0 x 1} , B={x |1 x 3}. 思考1:在上述各组集合中,集合U,A,B三者 之间有哪些关系?
2
思考2:不等式 0 x 1 3在实数范围内的解 集是什么?在整数范围内的解集是什么?
{x |1 x 4}
{2,3,4}
思考3:在不同范围内研究同一个问题,可能 有不同的结果.我们通常把研究问题前给定的 范围所对应的集合称为全集,如Q,R,Z等. 那么全集的含义如何呢? 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 有元素,则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思考4:如何用描述法表示集合A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如何用venn图表示 ðU A?
ð U A {x | x U , 且x A}
U A
ðU A
例3 设全集 U {x | x 7, x N } ,已知 (ðU A) B {1,6} ,A (ð U B) {2,3} , , 求集合 A 、 B. ð ( A B ) {0,5} U
思考6:集合 A A, A 分别等于什么?
A A A, A A
思考7:若 A B ,则 A B 等于什么?反之成 立吗? A B A B B
思考8:若 A B ,则说明什么?
A B
理论迁移
例 已知集合 A {x | x ax b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