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教案
八年级下册地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八年级下册地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掌握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表,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运用比较法,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文特征差异。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热爱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关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三、教学难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文特征差异。
四、教学准备地图、图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美丽风光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讲解和补充,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案例分析通过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典型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两地的人文特征。
6. 练习巩固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8.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个地区的特点。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
3.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讨论两地的发展差异和原因。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典型实例,如新疆的棉花产业、西藏的旅游业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两地的人文特征。
初二地理片段教学教案设计5篇
初二地理片段教学教案设计5篇初二地理片段教学教案设计1《西北地区》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发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区、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区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用图、画图的能力概括出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干旱,并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讲述本区自然资源丰富、地域辽阔、草场众多,看到本区农牧业发展前景很好,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边疆的教育,激发学生开发边疆、建设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讲解法课前准备课件、课前学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北方地区,现在,请大家欣赏某个地区景观图。
(展示课件)请思考:你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景象吗和我们学过的几个分区一样吗为什么有这样的景象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西北地区。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展示学生课下搜集的成果。
在“授课”活动中展示。
)二、新课学习师:请同学们,看课件西北地区图。
思考:谁能指图说出本区的范围和作为地理界线的事物,及所包括的省区和相邻的国家,然后概括出本区的位置特点(从纬度、海陆和相对位置不同角度引导。
)小结: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边疆,属于内陆地区,跟海较远,越往西跟海越远。
教师提问:本区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远,这对本区的降水有何影响学生回答:降水少,跟海洋越远降水越少,即越往西降水越少。
读图指导:指导学生用地图册“中国年降水量”图进一步说明本区降水量的分布:在内蒙古东部为400毫米,往西逐渐减少到200毫米以至50毫米以下。
所以,干旱成为本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
想一想:除海陆位置外,还有什么能影响到水汽深入西北内陆呢(地形)本区有哪些主要地形区读图: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天山、吐鲁番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湘教版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湘教版第一章: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1.1 地理位置和范围1.2 气候特点1.3 地形地貌1.4 植被和动物资源第二章:西北地区的人文环境2.1 民族与文化2.2 人口和城市分布2.3 农业和牧业2.4 资源开发与保护第三章: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3.1 地理位置和范围3.2 高原气候3.3 地形地貌特征3.4 植被和动物资源第四章:青藏地区的人文环境4.1 民族与文化4.2 人口和城市分布4.3 农业和牧业4.4 资源开发与保护第五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合作与发展5.1 区域合作现状5.2 合作领域与成果5.3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5.4 对策和建议第六章:西北地区的特色产业6.1 农业特色产业:如新疆的棉花、甘肃的苹果等6.2 牧业特色产业:如内蒙古的草原畜牧业、新疆的细毛羊等6.3 工业特色产业:如陕西的能源工业、甘肃的稀土工业等6.4 旅游特色产业:如敦煌莫高窟、张掖丹霞地貌等第七章:青藏地区的特色产业7.1 农业特色产业:如青海的青稞、西藏的牦牛等7.2 牧业特色产业:如青海的草原畜牧业、西藏的高原畜牧业等7.3 工业特色产业:如西藏的矿产资源开发、青海的盐湖资源开发等7.4 旅游特色产业:如布达拉宫、珠穆朗玛峰等第八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8.1 荒漠化问题:原因、影响以及治理措施8.2 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如高原湖泊萎缩、生物多样性保护等8.3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如塔里木河、黄河流域的治理等8.4 可持续发展策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第九章:国家政策与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发展9.1 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背景、主要内容、成效与问题9.2 青藏高原特殊政策:如生态环境保护、藏族文化保护等9.3 国际合作与交流:如“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项目等9.4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第十章:案例分析与实践探究10.1 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实际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10.2 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调查研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10.3 总结与反思: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合作与发展等进行全面总结,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解析:地形地貌是影响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这一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八年级地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
3. 使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资源状况、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
4. 培养学生对我国西北和青藏地区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自然环境、资源状况、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
2. 教学难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资源状况、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资源等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实际案例为例,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发展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风光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讲解知识点:分别讲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自然环境、资源状况、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资源状况、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发展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5. 总结提升: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关注地区发展。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
2.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
3. 请学生思考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发展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的掌握程度。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西北地区
课时88西北地区1.填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形单元的名称山脉:A大兴安岭,B阴山,C贺兰山,D天山。
平原:a河套平原,位于内蒙古高原,农业引用黄河水灌溉。
盆地:b塔里木盆地,c吐鲁番盆地,c盆地最低海拔仅-154.31 m,位于非季风区。
2.填出下列字母代表的河流名称E额尔齐斯河,属于外(填“内”或“外”)流河;F塔里木河,属于内(填“内”或“外”)流河。
3.填出下列矿产地的名称(按所在省区、矿产类型、矿产地名称顺序填写)①内蒙古、煤、伊敏河;②陕西—内蒙古边境、煤、神府—东胜;③新疆、石油、克拉玛依;④甘肃、镍、金昌;⑤内蒙古、稀土、铁、白云鄂博。
4.填写下列铁路的名称⑥包兰线,⑦兰新线,⑧南疆线,⑨北疆线。
1.西北地区区域特征(1)自然地理特征角度特征区域定位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全年降水少,干旱缺水,太阳辐射强,多大风地形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多高大山地、宽广草原、沙漠水文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流量小、汛期短、水位变化大、含沙量大、冬季往往断流)、内流湖(多咸水湖),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植被由东向西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石质戈壁、沙丘。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植被还有逐渐减少的趋势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稀土、有色金属等资源丰富(2)人文地理特征角度特征人口、城市地广人稀,主要沿水源地分布,如黄河沿岸、沙漠绿洲等;城市主要沿黄河分布,分布在盆地周围、河西走廊等农业①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贺兰山以东的牧区、高山草场;②全国著名的灌溉农业、绿洲农业区: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绿洲产业工业:工业相对落后,以矿产资源的加工为主,如煤炭、石油开采工业,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工业;主要工业基地陇海—兰新工业带西段交通铁路干线有兰新线、包兰线2.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影响①夏季气温高,云量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②牧场广大,宜农荒地多;③新疆、河西走廊有冰川融水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有黄河水灌溉不利影响①冬长夏短,受寒潮影响大,春季沙尘暴频发;②降水少,蒸发强,农业灌溉水源不足;③地表植被覆盖差,沙漠化严重,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盐碱化严重3.西北地区沙尘天气形成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沙尘来源就地起沙(冬季时裸露的农田、河滩、湖滩;土质松散的裸地;施工工地等)形成原因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②植被稀少;③地表土质松散;④大风日数多且集中;⑤大气层结不稳定人为原因①滥垦滥伐;②过度放牧;③过度樵采;④违章施工;⑤矿区过度开采治理措施①因时制宜,因地制宜;②退耕还林、还草;③合理放牧;④文明施工;⑤植树种草考向1通过“敦煌莫高窟”考查“区域认知”(2021·山东地理)敦煌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开凿在大泉河西岸第四级阶地的砂砾岩崖壁上(下图)。
《西北地区》教案
《西北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
掌握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人口分布和文化特点。
认识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西北地区的民族文化及其传承。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西北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地理学习的热忱。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及经济发展。
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人口分布和文化特点。
2. 教学难点: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西北地区的图片、地图、资料等教学资源。
准备西北地区的视频资料,以便进行课堂演示。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西北地区的基本信息。
搜集有关西北地区的相关资料,以便进行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关注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提问学生对西北地区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
讲解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人口分布和文化特点。
3. 案例分析:通过视频资料,展示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
分析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方法。
4. 课堂讨论: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探讨西北地区的民族文化及其传承。
分享各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总结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疑问。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观看有关西北地区的纪录片,加深对西北地区的了解。
3. 选取一个西北地区的民族文化,进行深入了解,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西北地区》教案
《西北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2)掌握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影响;(3)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4)了解西北地区的主要民族文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2)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西北地区的热爱之情;(2)增强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提高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1)地理位置特点(2)邻近地区2. 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1)青藏高原(2)内蒙古高原(3)黄土高原(4)塔里木盆地(5)准噶尔盆地3. 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1)温带大陆性气候(2)高原气候(3)干旱气候4. 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1)矿产资源(2)草原资源(3)水资源(4)旅游资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地形区;(2)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影响;(3)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2. 教学难点:(1)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西北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法,展示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资源等图片和视频资料;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西北地区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西北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措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西北地区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提问:你们对西北地区有哪些了解?2. 讲解地理位置和主要地形区: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料,讲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地形区;引导学生读图析图,掌握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
3. 讲解气候特点及其影响:讲解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制约作用。
西北地区教案
第十节西北地区教师刘晨曦课型新课课时 1 课题西北地区具体措施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以及著名的农产品。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运用图形讲解。
2.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重点难点1重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2难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1.注意结合西北地区的自然特点让学生自行分析农牧业特点。
教学过程资料分析项目具体分析[引言][板书] [板书][板书] [板书] 好,同学们上课,首先我们先来看两张图片,这个像耳朵一样的地物就是西北罗布泊的卫星云图,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是塔里木盆地的汇入湖,曾经水草丰美人口众多,孕育了灿烂的楼兰文明,如今却已经干枯消逝,形成一片沙漠,楼兰古国也人去楼空,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罗布泊的干枯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漫漫黄沙的神秘世界——西北地区。
我们先来学习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还是从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六个方面来学习。
一、位置西北地区以大兴安岭,古长城一线为界,位于大兴安岭以西,古长城、祁连山、昆仑山以北。
从经纬度上来看西北地区东西跨度较大,南北跨度较小,经度从75E到120E,纬度从40N到50N,从海陆位置上看,西北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没有临海省份,但是有诸多邻国,依次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克什米尔地区、巴基斯坦。
省份上共有四个省份: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
二.地形西北地区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大地形单元三个: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在内蒙古高原内部有两个平原: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
在天山东部还有一个盆地,我们最干旱的盆地:吐鲁番盆地。
所以本地区共一个高原:内蒙古高原,两个平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三个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会考复习教案:西北地区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会考复习教案:西北地区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及特点;(2)掌握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农业等地理特征;(3)了解西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2)利用实例,探讨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3)采用比较法,分析西北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的差异。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西北地区的热爱和尊重;(2)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3)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和谐共处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及特点;(2)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农业等地理特征;(3)西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特色。
2. 教学难点:(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2)西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青藏地区,请大家回顾一下青藏地区的特点。
2. 新课导入:(1)介绍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及特点;(2)展示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农业等地理特征;(3)讲解西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特色。
3. 课堂讲解:(1)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2)通过实例,阐述西北地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比较西北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的差异。
4. 课堂互动:(1)学生提问、解答疑问;(2)小组讨论: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3)小组展示:西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特色。
5.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知识体系;(2)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3)布置作业:绘制西北地区地形图,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四、课后作业:1. 绘制西北地区地形图,并简要描述其特点;2. 搜集有关西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资料,下节课分享;3.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准备课堂提问。
探究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西北地区》教案计
探究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西北地区》教案计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中国的西北地区一直是人们向往、探究的对象。
随着年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也发生了各种变化和演化。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教育部出版社推出了《西北地区》的教案计。
本文将从西北地区的历史、人文、自然环境等多个方面来探究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
一、西北地区的历史西北地区是中国的四大历史文化地区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自古以来,西北地区的历史就十分悠久。
在新石器时代至西周时期,这里是多个村落和盐铁互贸的中心地带。
随着历史的发展,周朝把西北地区划入了内地的版图,并先后建立了各个部落和国家。
这些部落和国家的兴衰,为西北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遗产。
汉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了西北地区的繁荣发展。
唐代,西北地区是全国居民口数最多的地区之一,盛极一时的大唐盛世更使得西北地区繁盛不衰。
二、西北地区的人文特色西北地区的人文特色,主要是由多个民族文化汇聚而成的。
这里有哈萨克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
不同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民俗风情。
比如,哈萨克族,以“吃羊肉、喝奶茶、抽水烟”等特色饮食以及英勇善战的民族性格而闻名;蒙古族,以草原上的游牧生活方式以及精湛的马术技艺而著称;维吾尔族,以歌舞表演、手工艺等瑰丽多姿的文化瑰宝而吸引着人们的视线。
除了民族文化以外,西北地区还有其它多个文化元素。
比如,这里的戏曲文化以传统的唢呐、鼓钹、二胡等乐器作为配乐,表现出极富西北大地特征的陕北秧歌、陕南民歌等脍炙人口的演出形式。
同时,艺术门类也十分全面,可以欣赏到极具民族特色的织锦、刺绣以及火柴拼画、竹编、花灵树等本地的传统技艺与手工艺品。
三、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西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干旱地区,气候光照充足,干燥少雨。
由于时令不同,昼夜温差大,加之人迹罕至,此处的动物和植物达到时令胡同发展的最佳状态,是优秀的草原牧畜产地和名优葡萄、西瓜、石榴的主要产区之一。
第3节 西北地区--教案
第3节西北地区――教案南宁市三十七中廉新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以及著名的农产品。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和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三)德育目标通过讲述西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教育。
二、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既要清楚本区域的总特征、内部各要素的相互联系,又要注意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
2.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图像,认识区域内地理的特征。
三、重点、难点(一)重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二)难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成因。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这是一节网络型教学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浏览网页,按照教师布置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学生自学的时间大约是20分钟,可互相间小声讨论,然后师生展开互动,重在分析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交通以及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
使学生的认识由直观到抽象,由对地理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对地理本质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让学生欣赏反映西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影像资料,让学生对西北地区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如一望无际的内蒙古草原,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流动沙丘,北疆的风蚀城堡,嘉峪关的长城,吐鲁番的葡萄等。
师布置教学任务,把全班学生分成六个组,其中一个小组负责本节课的一个部分的内容,各小组可互相小声讨论完成教学任务的要求;由于本节课只有五部分内容,所以有一个小组负责本节课的全部内容的要求,并对其他小组的学习情况作出评价,也就是学生自学自评,然后教师作出相应的评价和总结。
(大约7分钟)[讲授新课]下面是学生的自学的各部分内容和要求:一、西北地区的概况1、位置: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以西。
2、范围:内蒙古、新疆、宁夏和甘肃省北部3、面积和人口:面积占全国的30%,人口占全国的4%4、民族:汉族占2/3,主要少数民族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教师设立了三个问题:(1)西北地区处在我国的内陆,其分界线大概是位于什么地方?(2)具体的范围包括哪些省区?(3)本区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区,主要分布有哪些少数民族?学生可通过看图和查看资料就很容易找到问题的答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
2.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方面的特点。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
难点: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地图,让学生找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位置。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如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等。
2.西北地区(1)地形地貌介绍西北地区的地形地貌,如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等,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这些地形地貌的特点。
(2)气候特点分析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等,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这些气候特点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3)自然资源介绍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等,让学生了解我国能源分布情况。
3.青藏地区(1)地形地貌介绍青藏地区的地形地貌,如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等,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这些地形地貌的特点。
(2)气候特点分析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如高原气候、寒冷等,让学生了解这些气候特点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3)自然资源介绍青藏地区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让学生了解我国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状况。
4.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方面的特点(1)人口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如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等。
(2)城市介绍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城市特点,如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
(3)农业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农业特点,如农业类型、种植结构等。
(4)工业介绍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工业特点,如工业布局、产业结构等。
5.课堂小结6.课后作业(1)绘制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形地貌图。
(2)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初二地理:西北地区地形地貌教案设计
本篇文章是为初二地理课程编写的教案设计,它的主题是西北地区的地形地貌。
西北地区地势复杂,有着丰富的地形地貌,包括群山、高原、沙漠和盆地等。
在本教案设计中,我们将介绍西北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所带来的影响。
一、地形地貌特征1.山脉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南部,包括昆仑山、横断山、祁连山和喜马拉雅山等。
2.高原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平均海拔高度在3000-5000米之间。
3.盆地区:包括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绝大部分处于内陆干旱河谷地带。
4.沙漠区:包括塔克拉玛干沙漠、库木塔格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等,占据西北地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二、地形地貌形成原因1.构造运动: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互碰撞压力影响,西北地区经历了长期的大地构造运动,形成了复杂的地形地貌。
2.水文作用:河流在地表岩石侵蚀、剥蚀、搬运和沉积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形成了诸如峡谷、瀑布、湖泊、河流等水文地形。
3.风蚀作用:西北地区的沙漠地区受到风蚀的影响,形了独特的丘陵、沙漠和荒漠。
三、地形地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山地区:山区地势陡峭,生态环境脆弱,数量众多的山脉很容易受到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导致生态平衡失调。
2.高原区:由于高原气候凉爽干燥,多年积累的植被非常稀疏,土地极不肥沃,很难种植庄稼和养殖动物。
3.盆地区:盆地地势低洼,容易形成海拔低的“盆地熔炉”,暑热难耐,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较差。
4.沙漠区:沙漠地势高低不平,植被繁茂度较低,土质干燥,水资源短缺,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影响。
四、实验环节:实地观察西北地区地形地貌本实验旨在让学生实地观察西北地区的地形地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和能力。
实验步骤:1.在地图上找出西北地区的山脉、高原、盆地和沙漠等地形地貌。
2.分组到不同的地形地貌区域进行实地考察,进行植被、土地、气候等方面的观察和记录。
3.根据考察结果讨论这些地形地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
西北地区 教案
西北地区教案教学主题:探索西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教学年级:七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特点,包括地势、气候和自然资源。
2. 了解西北地区的历史文化,包括古代丝绸之路、秦始皇陵和兵马俑等。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和历史意识。
教学重点:1. 掌握西北地区的地理特点,如大漠、河套、戈壁等。
2. 了解西北地区的主要历史文化遗址和景点。
3. 培养学生的研究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2. 图片、地图和视频资料。
3. 电子设备和投影仪。
教学步骤:导入:1. 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对西北地区的初步印象。
2. 展示一张西北地区的地图,激发学生对该地区的探索兴趣。
提供背景知识:1. 分享西北地区的地理特点,如干旱、少雨、高原和盆地等。
2. 介绍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如碱土地、黄土高原和煤炭等。
重点讲解:1. 分组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西北地区的城市或景点进行深入研究。
2. 各小组汇报:每个小组轮流汇报他们的研究结果,包括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遗迹。
拓展学习:1. 分享西北地区的历史文化,如丝绸之路、秦始皇陵和兵马俑等。
2. 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展示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古代建筑。
交流互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西北地区的地理和历史文化的理解,并对其他同学的报告提出问题和建议。
2. 整合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西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形成概括性的文字描述或图表。
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西北地区的城市或景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撰写一篇短文。
2. 指导学生从书籍、互联网和采访等多渠道搜集资料。
评价反馈:1. 审阅学生的作业,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
2. 各小组互评,评价其他小组研究报告的质量和内容。
教学延伸:1. 分享其他有关西北地区的资料、影片或书籍,激发学生对该地区更深入的兴趣。
2. 鼓励学生以西北地区为主题进行更多的探索和研究,并进行展示或分享。
《西北地区》教案
第四节西北地区复习目标: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
一、位置和范围:1、大兴安岭以西,长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
2、面积占全国30%,人口仅占4%3、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少数民族。
思考:重要经纬线:85°E,90°E,100°E,120°E,40°N,50°N。
重要区域经纬网:河西走廊,呼伦贝尔大草原(高原)。
河西走廊:思考:①青海湖(“岛屿”——鸟岛(候鸟))②河西走廊农业发展与灌溉水源;(祁连山冰雪融水)③黑河流入内蒙古高原;(内流河,下游的季节河)④金昌镍矿;⑤西气东输主干道经过;兰新铁路经过;⑥酒泉。
呼伦贝尔草的思考:①大兴安岭②草原的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煤炭、城市)③三河马,三河牛,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④中、俄、蒙古三国国界处,满州里的边贸。
⑤外流区。
⑥该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经济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⑦呼伦贝尔市生态城市建设。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水源是限制其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1、成因:深居内陆,山岭阻隔。
思考: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对夏季风的阻隔。
2、地表景观:①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
思考:风力作用:a、风蚀作用(内蒙古高原,山地);b、风积作用(盆地,高原低地)。
②由东向西植被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半荒漠)——荒漠。
思考:呼伦贝尔草原内蒙古高原西部多是戈壁,沙漠。
③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思考:内流河:塔里木河,弱水;外流河:呼伦贝尔草原区河流。
④人文景观:农田,村镇,城市的分布多呈带状或点状带状:铁路沿线,黄河沿岸;点状:沙漠绿洲。
三、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参见中国畜牧业)。
四、灌溉农业:1、利用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的农业。
2、主要分布:(在地图中指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黄河水河西走廊——祁连山冰雪融水、地下水。
西北地区不同土地类型对农业生产的教案
西北地区不同土地类型对农业生产的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不同土地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为未来的农业实践做好准备。
二、教学内容1.西北地区的土地分布情况: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燥,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根据土地利用功能划分,主要分为农业用地、林业用地、草原用地、建设用地等多种类型。
2.西北地区不同土地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农业用地的影响:西北地区的农业耕地相对较少,但耕地利用率较高,由于气候干旱,产量相对较低,导致农业生产水平偏低。
(2)林业用地的影响:西北地区的林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山地地区,对农业生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影响水源、防风抗沙等作用。
(3)草原用地的影响:草原作为西北地区最为广泛的土地类型之一,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但同时也会对农业生产产生影响,如减少农田面积,影响水分流动等。
(4)建设用地的影响:建设用地主要用于城市和乡村建设,对于农业生产而言,主要是影响农田面积和空气质量等方面。
3.如何应对不同土地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农业用地:由于气候干旱,需要选择抗旱性相对较强的作物进行种植,如油菜、小麦等。
(2)林业用地:在合理利用林业用地时,可以通过林下经济的方式,进行多种农业作物的种植,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
(3)草原用地:草原是西北地区的重要资源之一,可以通过合理的草畜平衡,将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
(4)建设用地:建设用地的开发需要注重保护环境和生态,同时也可以尝试将城市及乡村发展与盆地农业的发展相结合。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取“讲解+讨论”的方式,讲解老师通过多媒体工具介绍西北地区的不同土地类型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通过学生讨论的形式,共同探讨如何应对不同土地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不同土地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为未来的农业生产做好准备。
在教学评价上,我们将采用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和小组报告的方式,评价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操作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6.3西北地区——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6.3西北地区——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教案一、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6课“西北地区”,第3节“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使学生了解这一地区的历史与社会发展。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2. 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特征;3.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4. 黄土高原地区的历史与社会变迁。
本节课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的地理、生态环境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同时,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历史与社会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我国不同地区历史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对我国不同地区历史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具体目标包括:1. 能够描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和地形地貌特征;2. 理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方法;3. 认识黄土高原地区的历史与社会变迁;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本节课的重点是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形地貌特征以及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难点在于学生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方法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
为解决重点问题,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结合实地考察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对于形成原因,可以通过动画或视频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
对于难点,可以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治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
同时,可以邀请当地环保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实际治理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治理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讲授、讨论、案例研究和项目导向学习等教学方法。
中国地理分区西北地区(教案)
中国地理分区西北地区(教案)适用学 高中地 科理适用年级高中二年级适用区 通用 域课时时长(分钟) 2 课时主干考 1.我国西北地区 2.我国青藏地区点近三年 2019 全国新课标卷ⅢT10-11,T37;海南卷考情T16-18 等2019 全国新课标 II 卷 9-11;全国新课标III 卷 372019 天津卷 T1、2;分析与 高考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仍然将以区域定预测 位为前提,以我国某地理分区区域图、表格、统计资料等方式,综合考察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的特征、成因等。
考一、点知识精讲讲解 1 西北地区 (感1)气谢候您:以温带大陆气候为主。
(2)地形:a 内蒙古高原,b 天山山脉,c 塔里木 盆的地。
反 (馈3)!河湖:稀少,多季节性河流。
(4)资源:煤、石油、天然气和稀土等。
讲第2页(5)城市:d 呼和浩特,e 乌鲁木齐。
(6)交通:第二条亚欧大陆桥。
(7)农牧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内蒙古草原 牧场、新疆天山牧场。
第3页【例题 1】【题干】下图是“某地 7 月份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对图示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夏季最高气温出现在 A 地区 B.棉花生产是 B 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C.C 地形区北坡降水比南坡多D.D 地形区水土流失严重2.近年来,图示地区粮食播种面积逐渐减少,葡萄和啤酒花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与其经济和生态的合理性无关的因素是( )A.充分利用当地光照强、温差大的气候优势B.增加地面植物的覆盖,减轻风沙危害C.减少粮食生产中过多对水源条件的依赖D.当地居民有喜好吃葡萄喝啤酒的生活习惯【答案】1.D【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1.根据图中经纬网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所以水土流失不严重,应选 D。
2.我国西北地区,光照充足,温差较大,适宜葡萄等林果业的发展和种植。
该地风沙较大,增加第4页地面植物的覆盖,可以减轻风沙危害;粮食种植 需求水量较大,而该地水资源不充足,所以减少 粮食生产;当地葡萄和啤酒花的种植面积逐渐扩 大主要是工业发展和东部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对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增大所导致的,与当地 居民有喜好吃葡萄喝啤酒的生活习惯无关,D 正 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地区
课题:西北地区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以及著名的农矿品。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以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讲述西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自源,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教育。
教学重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以及对农牧业的影响。
教具准备:
1、录象: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
2、有关投影片若干
3、录音:草原歌曲《天堂》、北朝民歌《敕勒歌》。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启发诱导、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师: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既领略了"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也欣赏了山青水碧的江南美景。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到西北地区去走一走,看一看,那里的沙漠、戈壁、雪山、清川、绿洲,还有茫茫的草原,淳朴的风俗民情将会给我们一种全新的感觉。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三节--西北地区(板书课题)
师: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预习西北地区并作了读书笔记,尽管这样,但是一提起西北地区,我们这些生活在东部季风区的人们总感觉很遥远,也非常陌生,今天我特带来了西北地区一组画面供大家欣赏。
师:放录象并请同学们按要求观看录象
1、请注意观察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农牧业以及交通运输方面的特点。
2、要把自己看到的画面与在预习过程中读到的文字叙述结合起来。
生:认真观看录象,情绪高涨,且不时翻阅课本与画面内容对照。
师:(录象结束)我们就欣赏到这里,同学们可能没尽兴,以后我们再找机会继续欣赏。
师:(学生看完之后)请同学们每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把通过预习和观看录象获得的知识相互交流一下,针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讨论,力争在小范围把问题消化掉,如果还有不明白的问题请作出标记,等会儿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生:讨论师:(待学生讨论基本完毕)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烈,相信大家一定了解了西北地区的许多知识,也可能遇到一些疑惑不解的问题,请同学们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生1: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为什么以干旱为主?
师:投影"西北地区位置图",请同学们读图并按课本11.32图上的比例尺量算内蒙古呼和浩特、新疆喀什到最近海洋的直线距离各约多少千米;再从"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图上,看一看,这两个地方的年平均降水量大约各是多少毫米。
生:(量算并读图)分别是558千米和3510千米,400毫米和50毫米以下。
师:通过以上读图和量算,哪位同学能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
生:本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很难到达,降水稀少,所以非常干旱。
生2:西北地区非常干旱,为什么11.35图上天山山区还有茂密的牧草,放牧着成群的牛羊?
师:这位同学很善于观察和思考,提出的问题很好,我们用掌声鼓励一下,请同学们讨论。
生:(讨论后)天山上有冰雪,夏季气温升高,冰雪融化,使得这里水草丰美,可以放牧牲畜。
生3:为什么西北地区植被由东向西,从草原变为荒地?
师:请同学们看投影"西北地区草原和荒漠分布图",结合此图回答以上问题。
生:本区深居内陆的位置和东西狭长的轮廓造成东西降水量不同,东部降水稍多,西部降水十分稀少,所以植被由东向西出现了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
生4:为什么本区多内流河和内流湖?特点是什么?
生:(稍作讨论,相互补充)本区深居内陆,降水少,蒸发强烈,所以河流稀少。
河流沿途多沙漠、戈壁,水分大量蒸发、渗漏,因而水量越来越少,下游多消失在沙漠中或流入内陆湖,不能东流入海。
生5:为什么农田、村镇、城市在本区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生:(在教师提示引导下回答)本区气候干旱,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大多近水而作,择水而居东部主要集中在黄河沿岸平原,呈带状,西部集中在沙漠边缘的绿洲上,呈点状,铁路沿线的工矿区也呈带状。
生6:"定居轮牧"比"游牧"有什么优点?
师:请同学们看投影11.38--11.41图,结合四幅图思考"定居轮牧"的好处。
生:(踊跃发言)甲:定居轮牧可以改善牧民的居住条件。
乙:可以用机械打草、挤奶、剪毛。
丙:还可以使牲畜免遭暴风雪的侵袭。
师:(表扬鼓励)对,在新疆雪灾的新闻调查中,其中有一户牧民是游牧的,另外一户是定居轮牧的,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定居轮牧的牧民的牲畜几乎没有损失,而游牧牧民的牲畜死伤则相当惨重。
师:西北地区草场资源非常丰富,但人类在利用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请看投影--漫画"请嘴下留情"结合此图说明人类在利用草场资源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请提出你的建议。
生:(讨论后争相发言)过度放牧,草场超载,土地沙化严重。
可以建设人工草场;还可以划区轮牧;减少单位面积载畜量;还可以改良牲畜品种,使其吃的少,产肉产毛多......
师:这些设想都非常好。
因此,治沙和防止草场退化成为西北地区人民的重要任务。
生7:新疆的瓜果为什么特别甜?
生:(讨论后)新疆云量少、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植物体内的糖分积累的多。
师:提到新疆的瓜果,我们立刻会想到甜甜的哈密瓜、葡萄。
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西北地区的农业特色。
请看投影"宁夏平原灌溉渠道",分析此图可知本区以灌溉农业为主,小麦、水稻、棉花、瓜果、甜菜都生长良好。
下面,请同学们听一首北朝民歌《敕勒歌》(放录音),从中体味具有"塞外江南"美誉的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和谐美景。
生:听录音,并小声跟着诵读。
师:西北地区不仅景色美,而且地下还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请看投影"西北地区主要矿产分布图",同时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
师:投影"西北地区的交通图"请同学们读图并据图介绍西北地区的主要铁路干线及其分布。
生:(读图并到板前指图介绍)西北地区主要有兰新线、包兰线,都是沿着有水草的绿洲和黄河谷地延伸的。
另外,本区民航事业发展迅速。
师:(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我们知道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所以气候干旱成为本区最突出的特征,受其影响,本区的地表景观表现为四个方面--地形、植被、河流、城镇分布。
这些以干旱为主的地表景观,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
广阔的草原使这里成为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因为本区降水稀少,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因此,在有河水、高山融雪、地下水可以灌溉的平原地区发展了灌溉农业。
干旱的气候、复杂的地面状况使的本区在交通运输和资源开采利用方面都受到很大限制。
因此,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保护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使之得以改造,不断为人类服务。
师:在刚才的学习中,同学们提出和解决了问题。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题目,请看投影(一)、(二)、(三)。
同学们可以选做。
生:讨论回答(略)
师:(结合第三个题目)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相信在全国各族人的共同努力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西北地区将会是一个山川秀美、绿野芳菲青青世界。
最后让我们在优美的草原歌声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师:放歌曲《天堂》(腾格尔唱)"蓝蓝的天空、青青的湖水、绿绿的草原......"
板书设计(略)
附巩固训练题目:
一、读"新疆地形结构图",填空(见基础训练)
二、请你运用所学过的地理知识分析两位商人亏本和赚钱的原因。
1、有一年兰州的折叠伞比广州便宜,原因是当地一些商人看见时髦的折叠伞是热门货,便跑到广州等地大量采购回去。
可没想到兰州一再降价也卖不出去,亏了血本。
2、有一年冬末,广州百货商场仓库积压了大量雨具清仓减价出售,某百货商场经理认定此物不久定能畅销,当机立断,全部购入,果然不出所料,入春后就全部售出,获得巨额利润。
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加快西部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各种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在充分调动西部地区自身积极性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国内外的资金、技术、人才等投入西部开发,有目标、分阶段的推进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加开发西部地区应该是全面的,要把水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放在突出的位置,生态环境建设,普及科学教育,推广实用技术,发展特色旅游,发展交通通信设施建设等方面,都要统筹规划。
问题:1、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应特别注意什么问题?
2、江泽民总书记强调西部大开发"要把水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放在突出的位置",原因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