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送东阳马生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感悟作者对马生的勉励之情。
2.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学习宋濂散文的写作技巧。
3.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培养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习宋濂散文的语言风格。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向学生介绍作者宋濂及其写作背景。
2.简要介绍《送东阳马生序》的写作背景和主题。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
3.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讨论课文主题。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序”、“赠序”、“勉之”等。
2.分析课文的结构,讲解作者的写作技巧。
3.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对马生的勉励之情。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二、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对比、排比等。
2.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学习宋濂散文的写作风格。
3.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对马生的勉励之情。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2.让学生复习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二、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课后作业,讨论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
2.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感悟。
2.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课后作业2.让学生复习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送东阳马生序》
• 三、题目解说: • 1、关于东阳:渐江东阳县。 与作者算是同乡(同一个 省)。 • 2、关于马生,马君则。 “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他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过作者,并写了长篇书信作为见 面礼,文笔十分畅达。和他探讨学问,语气平和而且神色 谦逊。还自己对我说他小时候用心学习非常勤奋,这真是 个好学的青年。现在他将要回家探望他的亲人,我因此讲 了自己求学的艰辛来勉励他。 • 3、关于“序”。这是一种文体,并非“序言”。序分为 书序和赠序。 •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 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
• 四、背景介绍: • 洪武十一年(1378年),作者告老还乡的 第二年,应诏从家乡(义乌)到应天(现 江苏南京)去朝见朱元璋时,同乡晚辈马 生拜见自己后所写。
• 五、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 六、再读课文,抓住重点字词意思,初步
理解课文大意。
• 七、作业设计。 •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 1、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 体。 • 2、合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 • 3、媵人持汤沃灌。 灌通盥,盥洗,洗手。
• 二、作者简介: • 宋濂,明初文学家。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 (现渐江义乌人)。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 家吴莱、柳贯、黄溍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 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 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 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 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 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
送东阳马生序
• 一、导入新课 • 方法一: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 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 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 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 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 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 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预习了本篇课文之后,你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第一章节
研读课文
合作交流:
小组之间合作翻译第一段。
01
画出小组成员有疑问的句子。
02
即嗜学 每假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叁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越.
贰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说一说(说出下列句子的汉语意思)
壹
练一练: (一词多意)
多以书假余 以 计日以还 以中有足乐者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则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把
02
而
因为
副词,就
05
连词,却
古义 古义 1.余 3.走 今义 今义 古义 古义 2.再 4.汤 今义 今义
赠送 遗失 留下 各 众多 兼词 之于
想一想
在第二段中,作者运用了描写和议论,请把这样的句子找出来. 这两种不同的写作方法能产生什么效果? 描写当今太学学生学习、生活的优越条件,无形中和自己当时对比 通过议论,发表自己对学习的看法,深化观点,使前后对比更加突出.
议一议
第三段是作者对马生的勉励,马生自身有哪些优点呢? 善学 ②文章写的好 ,有才华 与长者谈论时,态度虚心谦恭 在赞扬马生的基础上,点明自己的写作意图,勉励他更加刻苦(言外之意:他已具备多种品质,只要在优越条件下继续努力,今后定能成才) 对这些优点的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
试一试(解释红色支僵劲不能动 同舍生皆被绮绣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支”通“肢”,肢体
“辨”通“辩”,辩论
“被”通“披”,穿着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伍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件: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
已经
敬慕 的 学说 担心 大
交流 曾经
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
快走
向
前辈 拿着 请教
道德名誉高
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
塞满 他的 不曾 言语和脸色
旁边 提出
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
询问
有时 批评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 已 二年,流辈
(学习)
同辈的人
甚称其贤。余朝(于)京师, 生以乡人
(五)、重点词语2
6.援疑质理(援:提出 质:询问) 7.俟其欣悦(俟:等待) 8.以衾以覆(衾:被子) 9.寓逆旅 (旅店) 10.右备容臭 (这里指香气) 11.烨然若神人 (光彩照人的样子)
12. 媵人持汤沃灌 (汤:热水) 13.走送之 (走:跑) 14.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趋:快步走) 15.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 借)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 谥文宪,浦江(在今浙江义乌县西北)人。 明初著名文学家。学识渊博,工散文,文 字简练朴素。平生著作很多,有《宋学士 文集》。
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朱元璋称其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
刘基称赞他“当今文章第一”。
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
精选题库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初中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3、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通过现身说法,以自己年轻时代的求学经历启发马生,以达到劝学的目的。
4、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1、复述课文,掌握作者求学的主要经历,理清行文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2、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情感目标>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二、教学重点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本文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2、把握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学习形象说理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学态度。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点拨法复述法品读法延伸拓展法五、教学时间:二教时。
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方法一: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
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板书课文标题)方法二:同学们,在五单元前面几篇课文里,我们学习了几种古代不同体裁的文章,如吴均的书信体山水小品文——《与朱元思书》、陶渊明的自传体文章——《五柳先生传》、韩愈的议论性文章——《马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体裁为赠序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看看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的。
二、作者简介:宋濂,明初文学家。
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现渐江义乌人)。
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
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
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24课送东阳马生序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24课送东阳马生序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的内容以供大家学习。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24课《送东阳马生序》原文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八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24课《送东阳马生序》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
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精品资料包
新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单位租用个人充值QQ:448966300《送东阳马生序》笔记要点整理一、文体常识:宋濂,字景濂,号潜溪,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他一生刻苦学习。
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节选自《宋学士文集》序,此处是指赠序,一般写在送别时,内容多是劝勉、誉扬之词。
二、段意及结构:1段:自己年幼时的求学艰难(得书之难、叩问之艰)2段: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路途之艰、生活之苦)三、重点理解:1、文章内容: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2、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的目的是什么?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3、求师的艰难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叩问之难、路途之艰、生活之苦4、采用对比的方式,阐明道理文中将同舍生的奢华穿戴和自己艰苦的学习生活作对比,通过对比写自己生活的艰苦,突出学习的勤奋。
5、道理或启示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以读书为乐就不会有困难。
成功的原因:刻苦学习、博览群书、虚心求教6、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的客观条件:路途遥远艰难、衣着破旧不能御寒、饮食毫无滋味7、议论句及其作用: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归结上文,突出勤苦,表明勤能补拙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明乐以忘忧四、拓展延伸:悬梁刺股-------------------东汉孙敬战国苏秦囊萤映雪-------------------东晋车胤凿壁偷光-------------------东晋孙康程门立雪-------------------西汉匡衡焚膏继晷-------------------唐韩愈闻鸡起舞--------------------------祖逖 新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单位租用个人充值QQ:44896630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送东阳马生序1
• 当“我〞听闻宋濂的成就,“我〞欣慰地 说:……
• C、“我〞是同学——当“我〞看到宋濂苦读时, “我〞讥讽地说:……
• 当“我〞听说宋濂做官后,“我〞懊悔地
• 6、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竭力渲染求学的艰辛。
• 7、作者远道求师,在教师面前毕恭毕敬 “不敢出一言〞,你如何对待这种从师的 方式?
பைடு நூலகம்
• 作业设计。 • 1、创设情境对话。 • A、“我〞是宋濂——当“我〞少时刻苦求学时,
“我〞认真地说:……
• 当“我〞老来功成名就时,“我〞感慨地 说:……
• 参考意见:1、勤奋好学,不怕吃苦;2、 持之以恒;3、老实守信;4、抄书的读书 方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 4、课文第二段主要从哪些方面写拜师求学 的艰辛? 衣——食——住——行 四个方面。
• 5、本文在内容上突出使用了什么手法?并 举例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 参考意见:比照。 如:教师的严厉与自 己的谦逊形成比照,用富家子弟的的穿着 与自己的贫困形成比照,求学的艰辛与自 己的执著形成比照。 突出学问、成就必须 来自于勤奋刻苦的努力。
送东阳马生序
• 一、熟读课文,探究以下问题。
• 1、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本文 讲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读书求学的经历〕
• 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种经历:艰辛;困难。
• 2、作者求学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假借和 笔录。
• 3、从作者借书、抄书、还书这些表达中, 你认为我们该学习他哪些品质或者方法?
• 3、从作者借书、抄书、还书这些表达中, 你认为我们该学习他哪些品质或者方法?
人教版本语文学习知识点学习初中八年级下册的: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doc
人教版语文知识点八年级下册: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一、要点字词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yú约既加冠guān叱咄chìdu俟ōsì负箧qiè曳屣xǐ皲jūn裂媵yìng人衾qīn绮qǐ绣容臭xiù烨yē然缊yùn2.解说下边加点的词。
无从致书以观致:获得。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借。
尝趋百里外趋:快步走。
执经叩问叩:讨教。
援疑质理援:引、提出。
质:咨询。
俯身倾耳以请请:讨教。
俟其欣悦俟:等候。
腰白玉之环腰:腰佩,用作动词。
缊袍敝衣处此间缊:旧絮。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句首发语词。
3.找出下边句中的通假字并解说。
四支僵劲不可以动支通肢解说为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解说为这里是穿的意思1.用原文填空。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余则缊袍敝衣处此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抄完后,赶忙归还,不敢稍稍超出限期。
所以人家都愿意借书给我,我才有时机博学多才。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到了成年时候,更为敬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担忧没有大师、名人交游,向他们讨教,以前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老乡闻名誉的长辈讨教。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等他快乐了,就又去讨教。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由于我心中有自己念书的乐趣,不感觉衣食条件不如别人。
1.《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是明朝初期的文学家。
本文的“序”,并不是前言,而是赠序。
2.《送东阳马生序》从得书之难、求师之难、道路之难、生活之难等四方面,表达了自己年青时修业的艰辛经历,意在鼓励马生专心学习,勤苦攻读,未来能有成就。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课件新人教版
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背 拖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
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
但是
通肢 僵硬
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
热水
用
无义 才
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住
每天,吃两次
的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
通“披”,
的
享。同舍生皆穿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序,文体名。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
赠序之分。
书序,即序言,相当于前言后记。
本文是一篇赠序,古代一种文体,其中的 “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 思。赠序多为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它与 书序的性质不同,为文人之间的赠言。
读准字音
嗜(shì )
硕(shuò )
叱咄(chì duō) 俟( sì )
⒋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着。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辨”通“辩”,谈论。
语法提示——句子成分省略
省略主语的原因:
1.文言文里,在不影响语意表达的 情况下,往往省略某些句子成分,使 语言更加简洁精炼。本文作者自叙经 历,省去一些句子的主语,不会发生 歧解,所以主语“余”一般省去。(承 前省和蒙后省,本文属前种)
宋濂(1310— 1381),字景濂, 浦 江(在今浙江义乌县 西北)人。元末明初 文学家。 学识渊博, 工散文,文字简练朴 素,与刘基、高启并 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 为明代“开国文臣之 首”。
作者简介
解题
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 (1378)。这一年,辞 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 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 当时是国都)朝见朱元璋。 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 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 序”送给东阳马生。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课件新人教版
第二十二页,共36页。
㈢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jù zi)。 ⒈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养不若人
也。
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 觉得吃穿享受不如(bùrú)别人。
⒉非天质之早,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 他人之过哉?
如果不是天赋(tiānfù)、资质低下, 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 是别人的过错吗?
第二十五页,共36页。
作者(zuòzhě)写这篇赠序的原因是什 么?
⑴马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⑵同乡关系,“以乡人子谒余”。 ⑶撰长书,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 而色夷。 总之,“是可谓善学者(xuézhě)”。 “其将归见其亲”,“故道为学之难”来 勉励他。
第二十六页,共36页。
中心思想 (zhōnɡ xīn sī xiǎnɡ)
第三十页,共36页。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 (cáng shū)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 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 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 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 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区谷中,穷冬烈风, 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 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 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 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益余之勤且艰若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四、背景介绍: • 洪武十一年(1378年),作者告老还乡的 第二年,应诏从家乡(义乌)到应天(现 江苏南京)去朝见朱元璋时,同乡晚辈马 生拜见自己后所写。
• 五、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 六、再读课文,抓住重点字词意思,初步
理解课文大意。
• 七、作业设计。 •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 1、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 体。 • 2、合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 • 3、媵人持汤沃灌。 灌通盥,盥江人 (现渐江义乌人)。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 家吴莱、柳贯、黄溍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 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 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 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 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 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
送东阳马生序
• 一、导入新课 • 方法一: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 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 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 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 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 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 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
• 三、题目解说: • 1、关于东阳:渐江东阳县。 与作者算是同乡(同一个 省)。 • 2、关于马生,马君则。 “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马君则是作者同乡人,在京城太学里读书。作者到京城后, 他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过作者,并写了长篇书信作为见 面礼,文笔十分畅达。和他探讨学问,语气平和而且神色 谦逊。还自己对我说他小时候用心学习非常勤奋,这真是 个好学的青年。现在他将要回家探望他的亲人,我因此讲 了自己求学的艰辛来勉励他。 • 3、关于“序”。这是一种文体,并非“序言”。序分为 书序和赠序。 •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 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