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最新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剖析(2)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
本文将从碳的性质、碳与氧的反应及相关化合物等方面进行总结,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首先,碳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六号元素,具有原子序数6和原子量12.01、它是地壳中存在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常见的形式有石墨、金刚石和磁石石墨等。
碳的化学性质较为稳定,不容易被常规氧化剂或还原剂直接氧化或还原。
另外,碳在常温下还可以形成多种同素异形体,即同一种元素但结构不同的物质。
比如金刚石和石墨就是两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结构差异造成了它们不同的物理性质。
碳的氧化物还包括其他一系列化合物,如碳酸、碳酸盐等。
碳酸是一种以二氧化碳为主要成分的化合物,常见的有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碳酸盐是一类包含碳酸离子(CO3-2)的盐类,常见的有碳酸钙、碳酸铵等。
碳酸和碳酸盐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如用于水处理、玻璃制造、建筑材料等。
此外,碳的氧化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
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它可以吸收地球表面的红外辐射,导致地球温度上升。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增加,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大量吸入一氧化碳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因此,在生活和生产中需要加强对氧化碳的监测和控制。
总之,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
了解碳的性质、碳与氧的反应及相关化合物等知识,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应用这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碳的氧化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加强对氧化碳的控制和管理。
2020-2021年 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大盘点(word)
2020-2021年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大盘点(word)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H试纸能区分肥皂水和食醋B.灼烧的方法能区别棉花和羊毛C.Ca(OH)2溶液可区分CO和CO2D.燃着的木条可以区分稀有气体和N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分析、判断。
A、肥皂水呈碱性,食醋呈酸性,故用pH试纸能区分肥皂水和食醋,正确;B、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花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素,燃烧有烧纸的气味,所以可用灼烧的方法能区别棉花和羊毛,正确;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Ca(OH)2溶液)变浑浊,而一氧化碳不能,故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来区分CO2和CO,正确;D、稀有气体和N2都不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故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两个集气瓶中,木条都会熄灭,无法区分,错误。
故选D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点评:区分或鉴别物质时,所选取的试剂或方法应能与待区分的物质发生变化而出现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这样才可以区分。
2.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CO2 +H2O=H2CO3B.CaCO3高温CaO+CO2↑C.Zn+H2SO4=ZnSO4+H2↑D.2NaOH+H2SO4=Na2SO4+2H2O【答案】B【解析】【分析】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CO2+H2O=H2CO3,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CaCO3高温CaO+C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C、Zn+H2SO4=ZnSO4+H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D、2NaOH+H2SO4=Na2SO4+2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反思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反思《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反思《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反思1今天上了一节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一节课下来,感觉还存在一些问题,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改进和进一步推敲,也让我对复习课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真正觉得复习课的重要,上好一节复习课意义真的不小,学生也能从中获益很多。
整节课,我的设计思路很常规,主要是对知识点的梳理,小结,应用,以及提高,按部就班,平平稳稳,没有什么大错,但是缺少了创新和亮点,一味的讲解知识点、做相应练习,显得有点古板,没有生气,一堂课下来,比较枯燥,一部分学生收获不大。
以下就来谈谈本节课还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整节课,我以一道推断题入手,这道推断题将本单元所涉及到的物质几乎包括进来,大部分方程式也都涵盖在内,所以,这道题目作为引入我觉得是可以的,但是我没能更进一步的去利用这个题目,回过头想想,如果能够就着这条题目,对本单元的知识做出一个框架,效果会大大提高。
所以我的改进思路是,将推断题中所有的箭头去掉,然后让学生自己来完成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让学生自己将箭头补上,那么,在补齐转化关系的同时,学生就相当于把所有的转化关系都过了一遍,并且没有了条件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散,能够相处更多不同的转化方法。
二、本节课,我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按照书本顺序进行归纳和讲解,没有能够跳出书本的束缚,所以显得比较死板,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也发现叙述的太多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所下降,下课之后,思考了这个问题,突然发现,在本单元的知识点当中,完全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和归纳,例如,可以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放在一起讲解,都具有可燃性还原性;金刚石和石墨放在一起讲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与实验室制取氧气进行对比;木炭、氢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三个实验装置可以放在一起进行对比。
这样采用对比的方法,学生能够清晰的比较出其中的异同点,而且记忆起来也比较方便,同时,也可以降低学生的厌倦感。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2)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2)一、选择题1.节能减排中“减排”的重要手段是合理利用CO2,科学家利用CO2为原料制取炭黑的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程2的变化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B.此流程中FeO和Fe3O4可重复循环利用C.此流程制取炭黑的同时,还有氧气生成D.可用过滤的方法解决炭黑和Fe3O4的分离问题2.5G时代,芯片运行速度提升,会带来散热问题。
高性能石墨烯复合材料散热片可以很好的解决芯这一问题。
关于石墨烯以下说法不正确是()A.构成:碳原子B.结构:微粒排列方式不同于金刚石C.性质:和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不同D.用途:用作导热性材料3.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石蜡中含碳元素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D.证明CO2密度比空气的大4.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间有空隙B.原子不显电性——原子中没有带电微粒C.物质的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改变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5.对下列事实的解释合理的是A.活性炭净水——吸附水中的悬浮物等杂质B.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存在明显差异——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C.CO能燃烧,CO2不能燃烧——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种类不同D.6000L O2在加压的情况下能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主要是氧分子变小6.CO2是重要的资源,以其为原料可获得下列四种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①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B.反应②的实现有利于缓解“白色污染”C.反应③中的催化剂需要经常添加D.反应④澄清溶液变浑浊,说明CaCO3难溶于水7.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倒入澄清石灰水B鉴别木炭粉和二氧化锰粉末分别取样于试管中,滴入过氧化氢溶液C鉴别氯酸钾和二氧化锰观察药品的颜色D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A.A B.B C.C D.D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燃烧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说明集气瓶中不含有氧气C.将某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液体变红,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集气瓶中不一定是纯氧9.节能减排中“减排”的关键是减少CO2的排放,而“减排”的重要手段是合理利用CO2。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知识点总结
(每日一练)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知识点总结单选题1、如图为金刚、石墨和C60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的排列方式改变,则构成的物质种类改变B.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相同C.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化学性质相同D.在特定的条件下,石墨既可转化为金刚石,也可转化为C60答案:C解析:A、金刚石、石墨、C60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构成物质的种类不同,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金刚石、石墨、C60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都是二氧化碳,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化学性质不相同,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D、金刚石、石墨、C60的组成元素相同,可以相互转化,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中有用信息的提取能力。
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实验装置操作与现象静置一段时间后,烧杯变红色。
向集满体积的水,振荡后发现塑料瓶没有变扁。
将红热的细铁丝伸入集气瓶,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瓶内有黑色颗粒状固体。
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管口,管口朝下移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后,听到轻微的爆鸣声A.AB.BC.CD.D答案:D解析:A、向②烧杯中加入酚酞溶液,①烧杯中加入浓氨水,并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两个小烧杯,稍后,烧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而两者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氨分子运动到了酚酞溶液中,说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很小和分子之间有间隔,故选项说法错误。
B、向集满CO2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振荡后发现塑料瓶没有变扁,能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将红热的细铁丝伸入集气瓶,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瓶内有黑色颗粒状固体,生成的是四氧化三铁,氧化铁为红褐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管口,管口朝下移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后,听到轻微的爆鸣声,说明收集到的氢气较纯,故选项说法正确。
九年级化学上册 期末复习精炼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专题二 本章易错点归点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2019/12/31
精品课件
14
编后语
折叠课件作用 ①向学习者提示的各种教学信息; ②用于对学习过程进行诊断、评价、处方和学习引导的各种信息和信息处理; ③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制造学习动机,用于强化学习刺激的学习评价信息; ④用于更新学习数据、实现学习过程控制的教学策略和学习过程的控制方法。 对于课件理论、技术上都刚起步的老师来说,POWERPOINT是个最佳的选择。因为操作上非常简单,大部分人半天就可以基本掌握。所以,就可以花心思
2019/12/31
精品课件
15
谢谢欣赏!
2020
精品课件
16
在如何在课件中贯彻案例的设计意图上、如何增强课件的实效性上,既是技术上的进步,也是理论上的深化,通过几个相关案例的制作,课件的概念就 会入心入脑了。 折叠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根据教师的教案,把需要讲述的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字来表述并构成的课堂要件。它可以生动、 形象地描述各种教学问题,增加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10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中的手段,是现代教学发 展的必然趋势。
区别。
【例3】在木炭还原氧化铁的化学反应中,有还原性的
物质是( )
A. Fe2O3 C. CO2
B. C D. Fe
2019/12/31
精品课件
8
易错提醒:初中化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要求较低,
仅要求学生能从物质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
物质得到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反应中提供氧
的物质叫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
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故B正确;C. 如果考虑二氧
...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知识点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知识
点总结
碳(C)和碳的氧化物是化学上重要的学习内容。
以下是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易错知识点总结:
1. 碳的电子排布:碳原子的电子排布是1s² 2s² 2p²。
其中,2s轨道上的电子容易捐出给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而2p轨道上的电子形成π键。
2. 碳的四个单键:碳原子具有四个价电子,可以形成四个单键。
这意味着碳原子可以与其他碳原子或其他元素(例如氮、氧、硫等)形成多种组合。
3. 环状碳结构:在碳原子之间形成四个共价键的情况下,可以形成环状结构。
例如,苯分子由六个碳原子组成,形成一个环状结构。
4. 烷烃的命名:烷烃是一类只含有碳和氢的化合物。
对于直链烷烃而言,其命名规则为加上相应的前缀(如甲、乙、丙、丁等)和“烷”字后缀。
对于分支烷烃而言,需要标注分支的位置和名称。
5. 碳的氧化物:最常见的碳的氧化物有二氧化碳(CO2)和一氧化碳(CO)。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气体,可溶于水。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气体,它会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缺血缺氧。
6. 碳的氧化反应:碳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这是一种燃烧反应,可以用来产生热能。
碳和一氧化碳也可以与氢气反应生成甲烷(CH4)和甲醇(CH3OH)等化合物。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以上是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知识点的总结。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多进行实验和练习,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大盘点经典1
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大盘点经典1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1.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 .“C→CO 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 .“CO→CO 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C .“CO 2→CaCO 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D .“CO 2⇌H 2CO 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 、C 和CO 2的反应是吸热反应,错误,B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CO→CO 2”的反应可以是222CO+O 2CO 点燃,是化合反应,也可以是2ΔCO+CuO Cu+CO ,类型也不是置换反应,错误,C 、“CO 2→CaCO 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正确,D 、酸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CO 2与H 2CO 3的相互转化” 的反应不可用酚酞试剂验证,错误,故选C 。
考点:碳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 .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D .电解水时,与正极、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答案】C【解析】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A 正确; B 、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大量热,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B 正确;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实验现象描述不与事实符合,应为“有无色气体生成”,故C 错误;D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说法正确,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D正确.故选C.3.有两份质量相等的碳,其中一份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ag的二氧化碳;另外一份碳先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再将生成的一氧化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bg的二氧化碳,则a和b的关系是()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根据元素守恒可知不管是通过什么渠道,碳元素都到了二氧化碳中,也就是说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就是参加反应的碳,又因为两份等质量的木炭,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故选C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2)
一、选择题1.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B.图中共表示3种物质C.该反应后分子数目增多D.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D解析:D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物中B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图中共有4种不同分子,表示4种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后分子的目没有变化,反应前后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后原子个数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已知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都是单质B.反应后的原子种类发生改变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D解析:DA、由图可知,其中一种物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另一种物质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不符合题意;C、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其中一种元素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符合题意。
故选D。
3.一个密闭容器内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见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25X3A.表中的X=6B.在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14∶5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D.甲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物质C解析:C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1+11+15+8-1-25-3=6,选项A正确;B、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25g-11g)∶(8g-3g)=14∶5,选项B正确;C、反应中,甲物质的质量没有变化,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乙物质的质量减少,属于反应物,丁物质的质量增加,属于生成物,丙物质的质量增加,属于生成物,该反应中反应物只有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选项C错误;D、甲物质的质量不变,甲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物质,选项D正确。
【化学】最新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剖析
【化学】最新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剖析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H试纸能区分肥皂水和食醋B.灼烧的方法能区别棉花和羊毛C.Ca(OH)2溶液可区分CO和CO2D.燃着的木条可以区分稀有气体和N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分析、判断。
A、肥皂水呈碱性,食醋呈酸性,故用pH试纸能区分肥皂水和食醋,正确;B、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花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素,燃烧有烧纸的气味,所以可用灼烧的方法能区别棉花和羊毛,正确;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Ca(OH)2溶液)变浑浊,而一氧化碳不能,故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来区分CO2和CO,正确;D、稀有气体和N2都不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故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两个集气瓶中,木条都会熄灭,无法区分,错误。
故选D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点评:区分或鉴别物质时,所选取的试剂或方法应能与待区分的物质发生变化而出现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这样才可以区分。
2.下列关于CO和CO2说法正确的是A.CO2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B.CO可以作燃料C.用闻气味的方法能够区别CO2和CO D.CO能用于人工降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是CO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B.CO具有可燃性;C. CO2和CO均是无色无味的气体D.经过压缩的固体CO2能升华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
考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3.X、Y、Z有如图所示的转化(“→”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符合要求的X、Y、Z依次为()A .2H 、2H O 、2OB .C 、CO 、23H COC .Cu 、CuO 、4CuSOD .22H O 、2H 、2H O【答案】C【解析】【详解】A 、氢气点燃会生成水,水通电会生成氧气,但是氧气不会转化成氢气,故A 错误;B 、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会转化成碳酸,故B 错误;C 、铜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C 正确;D 、过氧化氢不会转化成氢气,故D 错误。
【化学】 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大盘点经典
【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大盘点经典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1.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B.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气体之一C.古代用墨书写或绘画经久不褪色,这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使动物死亡,所以都具有毒性【答案】C【解析】【详解】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此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此选项错误;C、古代用墨书写或绘画经久不褪色,这是应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此选项正确;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使动物死亡,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一氧化碳有毒,此选项错误。
故选C。
2.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是()A.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C.金刚石、石墨和C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D.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因为构成金刚石、石墨、C60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答案】D【解析】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正确;B、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的物质,正确;C、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会变为红色,正确;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溶解的量不大,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又不稳定,收集较多的二氧化碳能用排水法收集,错误。
【化学】最新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剖析
【化学】最新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剖析一、选择题1.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说法错误的是( )A.CO2无毒,CO有毒B.CO2用于灭火,CO用于助燃C.通常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D.CO2能与Ca(OH)2反应,CO不能与Ca(OH)2反应【答案】B【解析】A、二氧化碳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正确;B、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没有助燃性,错误;C、通常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正确;D、CO2能与Ca(OH)2反应生成水和碳酸钙沉淀,CO不能与Ca(OH)2反应,正确。
故选B。
2.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是()A.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C.金刚石、石墨和C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D.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因为构成金刚石、石墨、C60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性质一定相同B.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C.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D.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答案】B【解析】A、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性质不一定相同,例如氧气和臭氧混合,性质不同,故A错误;B、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混合,故B正确;C、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碳酸钠,属于盐,故C错误;D、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混合,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点睛∶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性质不一定相同。
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4.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墨、金刚石、C60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性质不同B.CO为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应该先验纯C.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可见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的物质显酸性D.上图是用木炭还原氧化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 Cu+CO↑【答案】D【解析】A、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石墨、金刚石、C60的结构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正确;B、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应该先验纯,正确;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可见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的物质显酸性,正确;D、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物中是二氧化碳,不是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中产物书写不正确,错误;故选D。
《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盘点》课件(公开课)2022年人教版
易错点四: 二氧化碳的性质
7.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二氧化碳是引发酸雨的“罪魁” B.二氧化碳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D.二氧化碳有毒不能制作碳酸饮料 8.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 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
当打开K时,反应一段时间后:
《盐的复习》
一、教材与课标
《盐》是九年级化学下册课本第十一单元课题1的内容, 主要介绍常见的盐的组成、用途,分离提纯物质,碳酸盐 的性质及检验方法,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溶解性 表等内容。除此之外,第六、八、十、十一单元都有涉及中最常见、最熟悉的一种盐,但把盐 等同于食盐是较常见的误解。本课题一开始通过食盐中毒 事件就提醒学生注意二者的区别,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 知识对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通过对盐的用途的学习可 以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
易错点三: 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 5.下列装置可用于收集氧气的是__a_d_,可用于收集二氧化 碳的是__a__。
6.我们学习过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知道了制取气体的一 般思路和方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确定发生装置需要考虑的两种因素有 _A_C__。(填序号) A.反应物的状态 B.气体的密度 C.反应的条件 D.气体的溶解性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易错盘点
易错点一: 碳的物理性质与用途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B.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存在很大差异的原因是构 成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 D.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由于金刚石硬度很大,所以可用于切割大理石和金属 B.由于石墨质地软,所以可用于制铅笔芯 C.由于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所以可作润滑剂 D.由于石墨导电性好,熔点高,所以可作高温下的电极
九年级化学下册碳和碳的氧化物反思
教学反思大地二中张清泉《碳和碳的氧化物》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
本单元内容较复杂,是上册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科、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以父女夺宝的故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的认知感悟,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对比、归纳的教学方法,如碳、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的对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性质不同,用途不同进行对比。
通过纵横对比,化抽象为具体,有利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巩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然后安排一些与本节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的生活现象让学生尝试解释,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最后展示中考在线,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考并不神秘。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始终以学生的讲为主,老师不断地把问题抛出去,老师尽可能创造不同的情景和提示,勾起学生的回忆,学生在说中整理归纳知识。
通过让学生多讲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从总体上来看,我认为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挖掘教材,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实践中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然而我在本节课中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1、时间安排很不恰当,前松后紧,在复习物理性质上花费时间太多,一致于事先安排的内容没进行完。
2、没有把“父女夺宝”的故事充分利用好,在复习化学性质时再一次把它拿出来,让学生分析其中包含的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化学方程式,既节省时间又前后呼应,还可以学以致用。
3、本节课太平铺直叙,复习重点不突出,只停留在对基础知识的再现,没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碳和碳的氧化物反思
教学反思《碳和碳的氧化物》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
本单元内容较复杂,是上册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科、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以父女夺宝的故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的认知感悟,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对比、归纳的教学方法,如碳、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的对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性质不同,用途不同进行对比。
通过纵横对比,化抽象为具体,有利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巩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然后安排一些与本节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的生活现象让学生尝试解释,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最后展示中考在线,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考并不神秘。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始终以学生的讲为主,老师不断地把问题抛出去,老师尽可能创造不同的情景和提示,勾起学生的回忆,学生在说中整理归纳知识。
通过让学生多讲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从总体上来看,我认为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挖掘教材,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实践中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然而我在本节课中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1、时间安排很不恰当,前松后紧,在复习物理性质上花费时间太多,一致于事先安排的内容没进行完。
2、没有把“父女夺宝”的故事充分利用好,在复习化学性质时再一次把它拿出来,让学生分析其中包含的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化学方程式,既节省时间又前后呼应,还可以学以致用。
3、本节课太平铺直叙,复习重点不突出,只停留在对基础知识的再现,没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碳和碳的氧化物反思
教学反思《碳和碳的氧化物》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
本单元内容较复杂,是上册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科、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以父女夺宝的故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的认知感悟,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对比、归纳的教学方法,如碳、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的对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性质不同,用途不同进行对比。
通过纵横对比,化抽象为具体,有利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巩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然后安排一些与本节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的生活现象让学生尝试解释,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最后展示中考在线,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考并不神秘。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始终以学生的讲为主,老师不断地把问题抛出去,老师尽可能创造不同的情景和提示,勾起学生的回忆,学生在说中整理归纳知识。
通过让学生多讲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从总体上来看,我认为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挖掘教材,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实践中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然而我在本节课中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1、时间安排很不恰当,前松后紧,在复习物理性质上花费时间太多,一致于事先安排的内容没进行完。
2、没有把“父女夺宝”的故事充分利用好,在复习化学性质时再一次把它拿出来,让学生分析其中包含的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化学方程式,既节省时间又前后呼应,还可以学以致用。
3、本节课太平铺直叙,复习重点不突出,只停留在对基础知识的再现,没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易错类型02 碳和碳的氧化物“五大”易错点(原卷版)
易错类型02 碳和碳的氧化物“五大”易错点目录一、易错知识梳理二、易错陷阱(五大陷阱)易错陷阱1:碳的性质和用途易错点易错陷阱2: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易错点易错陷阱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易错点易错陷阱4:二氧化碳的制备易错点易错陷阱5: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鉴别、转化易错点三、易错题通关(真题+模拟)1.金刚石硬度大,石墨质地较软,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不要说排列顺序。
2.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原子碳原子构成的,而足球烯(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
3.金刚石、石墨、足球烯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相同,都是二氧化碳。
4.金刚石、石墨与足球烯之间的转化为化学变化。
5.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不是铅。
6.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收集装置两部分。
确定发生装置时要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确定收集装置所制取气体密度与空气比较的相对大小;是否易溶于水;是否与水发生反应。
7.在实验室里,常用稀盐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应该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8.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变浑浊,则证明气体是二氧化碳。
检验集气瓶中二氧化碳是否收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验满后,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将集气瓶正放在桌上。
9.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
它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作制冷剂,能用于人工降雨(舞台云雾等。
10.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CO2、O3、CH4、氟利昂等。
11.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12.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13.一氧化碳燃烧,火焰呈蓝色14.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原因是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缺氧危及生命。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易混淆知识点(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易混淆知识点单选题1、有关碳及其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A.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C.一氧化碳气体易溶于水D.加热条件下,木炭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答案:CA、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且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说法正确;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故说法正确;C、一氧化碳气体难溶于水,故说法错误;D、加热条件下,木炭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和二氧化碳,故说法正确;故选C。
2、天然气是家庭日常生活的常用燃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天然气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B.天然气燃烧能放出热量C.天然气完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炭黑颗粒D.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答案:CA、天然气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故选项说法正确;B、天然气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产生大量炭黑颗粒,故选项说法错误;D、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不能打开排气扇,以免产生的电火花将煤气引燃,甚至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3、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有可燃性B.都是无色固体C.硬度都很大D.都能导电答案:AA、金刚石和石墨是碳的单质,都具有可燃性,A项正确;B、石墨是黑色固体,B项错误;C、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但石墨很软,C项错误;D、金刚石不能导电,石墨能导电,D项错误。
故选A。
4、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4/5B.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霓虹灯C.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以防腐D.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答案:A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21%,说法错误;B、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所以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说法正确;C、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氮气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说法正确;D、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说法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最新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剖析(2)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法正确的一组是()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性质相同.②二氧化碳能使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③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成反比.④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进行灯火实验.⑤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A.①②③B.②⑤⑥C.④⑤⑥D.③④⑤【答案】C【解析】【详解】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分子构成不同,性质不相同,故不正确;②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故不正确;③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成正比,所以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量跟压强成正比,故不正确;④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洞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故要做灯火实验,故正确;⑤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故正确;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故正确。
故选C。
2.有两份质量相等的碳,其中一份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ag的二氧化碳;另外一份碳先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再将生成的一氧化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bg的二氧化碳,则a和b的关系是()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根据元素守恒可知不管是通过什么渠道,碳元素都到了二氧化碳中,也就是说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就是参加反应的碳,又因为两份等质量的木炭,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故选C3.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结束时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后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
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装置II中出现气泡,说明I中反应已开始B.反应中,装置I减少的质量是氧元素的质量C.冷却后,若装置I中有黑色固体,说明碳有剩余D.冷却后,装置I减少的质量小于生成气体的质量【答案】D【解析】A. 加热装置I,由于气体体积膨胀,装置II中会有出现气泡,不能说明I中反应已开始,错误;B. 反应中,装置I减少的质量是氧元素的质量和碳元素的质量,错误;C. 冷却后,若装置I中有黑色固体,可能是碳有剩余也可能是氧化铜有剩余,因为碳与氧化铜都是黑色,错误;D. 反应前,试管内的气体为空气,反应后试管内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等体积的二氧化碳比空气质量大,故冷却后,装置I减少的质量小于生成气体的质量,正确。
故选D。
4.C60的发现使人类了解到一个全新的碳世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足球由C60构成B.C60这种物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C.C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D.C60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答案】D【解析】【详解】A、C60的分子结构和足球相似,但是足球不是由C60构成的,错误;B、C60这种物质由分子构成的,C60分子是由碳原子构成的,错误;C、C60这种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而不是化合物,错误;D、C60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正确。
故选D。
5.我国科学家将立方金刚石中的每个碳原子,用一个由四个碳原子组成的正四面体结构单元取代,形成了用途更为广泛的“T﹣碳’,(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T﹣碳”的说法正确的()A.它与金刚石是同一种物质B.其中的碳原子静止不动C.它是一种新型的含碳化合物D.它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答案】D【解析】A、“T-碳”与金刚石不是同一种物质,错误;B、“T-碳”中的碳原子是不断运动的,错误;C、“T-碳”是一种碳的单质,错误;D、“T-碳”是一种碳的单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正确。
故选D。
6.碳元素有金刚石、石墨和无定形等多种单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黑色固体B.碳原子的排列方式都相同C.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D.都能使红墨水褪色【答案】C【解析】A、金刚石是无色的,石墨是灰黑色的,无定形炭是黑色的,故A错误;B、因为它们是不同的物质,所以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相同,故B错误;C、因为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故C正确;D、只有无定形炭具有吸附性,能使红墨水褪色,而金刚石、石墨不具有吸附性,不能使红墨水褪色,故D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各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7.研究人员发现在镜片之间夹入石墨烯,具有“红外夜视”能力。
石墨烯可用石墨为原料来制备。
下列关于石墨烯的叙述错误的是()A.石墨烯中碳原子之间存在间隔B.石墨烯中原子仍在不断运动C.石墨烯与石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D.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都存在间隔,石墨烯中碳原子之间也存在间隔,选项A正确;B、构成物质的粒子都在不断运动,石墨烯中原子也在不断运动,选项B正确;C、石墨烯与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相似,碳的单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选项C正确;D、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是单质,不是化合物,选项D错误。
故选D。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用石墨做电极B.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C.用石墨粉做润滑剂D.用铁做成铁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经化学变化表现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经化学变化表现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了酸能和碱的中和反应,是由酸的化学性质决定的。
考点: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9.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用的反应物是A.大理石和稀盐酸B.大理石和浓盐酸C.碳酸钠和稀盐酸D.大理石和稀硫酸【答案】A【解析】A、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且小块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速率适中,来源方便,价格便宜,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它与稀盐酸,正确;B、浓盐酸易挥发,使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一定量的氯化氢气体,错误;C、碳酸钠粉末和稀硫酸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但反应速率太大,难以控制,错误;D、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时,会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错误。
故选A。
点睛:制取气体选择药品时,既要分析反应能否进行,又要分析反应条件是否容易达到,生成的气体是否容易达到、反应速率的快慢等因素,综合各种因素后,才会找到最为合理的制取方法。
10.以下有关描述中属于CO2物理性质的是①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密度比空气大③可溶于水(体积比1:1)④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碳酸⑤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⑥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常用作灭火剂⑦二氧化碳沸点-78.5℃⑧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常用作制冷剂A.①②③B.①②③⑦C.①②⑦⑧D.②③⑦⑧【答案】B【解析】【详解】物理性质通常描述物质的色、态、味、熔点、沸点、密度等,故①②③⑦是物理性质,④⑤⑥是化学性质,⑧是用途,故选B。
11.燃气热水器中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B.CO可用于冶炼金属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答案】D【解析】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正确;B、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正确;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正确;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错误。
故选D。
12.欲除去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采用的办法是()A.加热B.用砂子擦洗C.加稀盐酸浸洗D.加碳酸浸洗【答案】C【解析】A、采用加热的方法容易损坏热水瓶胆,错误;B、用砂子擦洗,不易操作,会损坏热水瓶胆,错误;C、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氯化钙,能除去水垢,正确;D、碳酸钙不溶于碳酸(酸性较弱),错误。
故选C。
13.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可把混合气体通过()A.炽热的炭层B.灼热的氧化铜C.澄清石灰水D.水【答案】B【解析】【详解】A.二氧化碳能与炽热的炭层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一氧化碳不与石灰水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4.如图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一“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
用学科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其中不正确的是()A.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C.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D.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人类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以及其他各项生理活动,进行其他工作与劳动,所以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故正确;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故正确;C.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故正确;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均保持不变,所以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不变,故错误。
故选D。
15.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有毒B.木炭、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C.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答案】A【解析】【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的毒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B、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C、根据木炭、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同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一氧化碳有毒而二氧化碳无毒,A错;B、木炭、活性炭都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而都具有吸附性,B正确;C、木炭、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将氧化铜还原为铜,C正确;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其内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故选A。
16.水是生命之源。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B.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C.过滤可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D.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答案】C【解析】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加肥皂水后,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反之,为软水;B.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的异味; C.过滤可除去水中的难溶性固体杂质; D.硬水是含可溶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煮沸可以将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转化成沉淀而降低水的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