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类说课稿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册《5 分类(说课稿)》教师招聘精品获奖完美优秀实用观摩课赛教课说课稿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册《5 分类(说课稿)》教师招聘精品获奖完美优秀实用观摩课赛教课说课稿

前言: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5 分类》说课稿(最新精品获奖说课稿)一、说教材与学生:1、教材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

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

分类活动包含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因此,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

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表现为以下趋势: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事物的功用(个别的功能和用途,如可以吃)进行分类,最后,能够根据概念,即客观事物抽象的、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

实际上,在本册教材前面的有关内容中,已经渗透了分类的思想。

例如,在教学认数时,我们说“有5个学生”时,已经运用了分类的方法,因为这些“人”之所以能说成“5个”,是因为他们是同一类的,其标准就是他们都是学生,“学生”是他们的共同属性。

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要求学生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就是要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把“形状”作为分类的标准,把不同形状的物体划归为不同的类。

在这里,把分类单列一单元进行教学,是为了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2、学生分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儿童能够自己提出分类依据。

如给儿童若干物品,儿童能够根据形状、颜色和其他特征(功用、概念等)将物品分成若干组并说出分类理由。

所以,在评价儿童分类能力时,重点是观察儿童能否独自按照。

人教版数学一上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上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上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人教版数学一上第五单元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掌握6-10的认识和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本节课内容安排紧密,环环相扣,从数的认识到数的运算,层层递进,旨在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教学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但他们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维持课堂纪律。

在知识储备方面,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1-5的认识和加减法,但对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体系向新的知识体系过渡。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让学生掌握6-10的认识,能够正确数数和读数。

2.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能够进行6-10以内的加减计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6-10的认识,6-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直观教学法:利用教具、学具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数学知识。

4.分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数数游戏,引导学生复习1-5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数的认识:让学生观察图片,发现6-10的数量,引导学生认识6-10。

3.加减法运算: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体验加减法的运算过程,掌握6-10以内的加减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分类(共2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分类(共2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分类(共2时)第五单元:分类(共2时)第一时:分类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第401~3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34教学重、难点:学会物体进行分类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录像,商品柜台及相应物品,学具袋。

教学过程: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继续观看录像从而猜测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应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

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从而明确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2(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汇报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同时注意学生中分类的不同方法。

3练习,练习六1-3第1题。

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第2题。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订正时,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

启发说出:前、后4第3题。

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4补充练习: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议一议怎样三、小结: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本领?板书设计:第二时:练习六教学内容:教科书40、41页练习六1~6教学目标:1.能按某一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儿童能否独自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由教师提出分类依据。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图片、学具盒、纸带教学过程:一、复习回忆小朋友上节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还记得吗?2揭题:今天我们要进行比赛继续来给物品分分类,看看哪一组分得对,分得快?二、基本练习:同1.类的圈起来。

3顶草帽和一双袜子3种水果和一支笔说说你是怎么圈的?依据是什么?圈对的得一颗五角星。

2.这儿有许多交通工具,3.你能分分类吗?分成汽车、飞机、轮船,你为什么这样分?(地上、天上、水上)请把汽车涂上颜色?4.独立完成练习六第三题。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10的含义,能够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数字的认识和运算还比较基础。

通过对前几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对于数字的认知和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在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需要加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数字6-10,理解10的含义,能够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数字6-10,理解10的含义,能够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10的含义,能够进行准确的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数学;通过游戏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情境创设,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数字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运算规律。

3.巩固练习:通过游戏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4.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021秋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单元说课稿.docx

2021秋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单元说课稿.docx

《6和7的认识》说课稿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6和7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教学特色等六个方面来谈。

一、教学背景(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6和7”部分的第一课时“6和7的认识”,即教材第39到40页的内容。

从教材内容来看,这两页可以分为五个部分:情境导入、6和7的表示、5、6、7的大小关系、7与第7的区别(也可以说是基数与序数的区别)、6和7的书写。

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还有第43页练习九中的1〜3小题。

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0〜5的认识,”等符号的表示,第1到第5的认识。

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后,我们还要学习8和9的认识、10的认识、11〜20 各数的认识。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归纳为已学过的相关内容:0〜5的认识、0〜5的大小比较、第1到第5的认识、0~5的书写;本节课的主要内容:6和7的认识、5、6、7的大小比较、基数与序数的区别、6和7的书写;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8、9、10的认识、8、9、10的大小比较、8、9、10的书写、11〜20各数的认识。

从这个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本节课的内容在本册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们要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促进这节课的学习,在这节课的延伸中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

在教材分析之后,我又进行了课标分析。

(二)课标分析在新课标中对“数的认识”的第一学段的要求是: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能认、读、写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能用符号和语言描述数的大小。

(三)学情分析由于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所采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不同。

所以,我又进行了学情分析。

在学情分析中我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分析: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正处于单向思维、表象思维、自我中心阶段。

那么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性格特点是:活泼好动、精力不易集中、比较敏感。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说课稿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说课稿一、说教材«分类»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先生较少的相关生活阅历的基础上停止的。

目的是培育先生能从依据事物的非实质的、外表的特征把事物停止分类,开展到依据事物的功用停止分类,最后可以依据客观事物笼统、实质的特征停止分类的才干,促进逻辑思想才干的开展。

教材是以文具店的情境图导入,但我以为一年级小冤家年龄小,很少具有去文具店购置文具的相关生活阅历,所以关于文具店这一情境并不熟习,脱离了先生生活实践,不利于激起先生的学习兴味和停止发现学习、探求学习的兴味。

于是,我依据小冤家十分喜欢跟大人逛超市的心思,让先生跟随教员的镜头一同逛本地的大型超市——同心超市,创设情境导入,并在这个情境主线的贯串之下,展开由浅入深的分类操作活动,由观察、讨论方法,到可以依照单一规范分类,最后发现物品可以按不同规范停止分类,活动中力图遵照知识的开展规律和先生的认知自动性,亲密数学与生活的联络,充沛调动先生的学习自动性,让先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进程之中,使先生在观察、操作中学会分类,掌握分类方法,培育他们的思想才干与概括才干。

基于以上的设计思绪,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如下:1、认知目的:让先生经过操作实物或实物图片,可以选择不同规范对物体停止分类,掌握分类方法;2、才干目的:经过各种方式的分类摆放物品,培育先生入手操作才干、观察才干以及言语表达才干;3、情感目的:让先生感受分类在实践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难点在于先生能选择不同的规范对物体进分类。

二、说教法、学法一年级先生年龄小,阅历少,但乐于接受新颖事物,思想生动,因此本节课在教、学法上突出了以下特点:1、联络实践,从生活中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四处充溢着数学。

本节课我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践生活联络起来,为先生提供丰厚的理性看法和生活阅历,激起他们学习的兴味,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分类(共2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分类(共2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分类(共2课时)第五单元:分类(共2课时)第一课时:分类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第40页练习六 1~3 题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学会物体进行分类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录像,商品柜台及相应物品,学具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感知分类:播放录像①商场外景镜头。

播放录像②商场物品远景镜头。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2.明确分类播放录像③商场物品近景镜头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阿姨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了一起。

像阿姨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学生结合所看录像说说什么是分类。

猜一猜继续观看录像从而猜测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摆一摆。

出示商品柜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

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从而明确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2.分一分,完成做一做。

教师导语,说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

汇报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同时注意学生中分类的不同方法。

3.练习,练习六1-3题第1题。

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第2题。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订正时,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

启发说出:前、后4辆车是同一类的。

第3题。

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它三个不是同类。

4.补充练习: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议一议怎样分,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准确。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分类》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分类》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分类》说课稿一、说教材《分类》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较少的相关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目的是培养学生能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事物的功用进行分类,最后能够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的能力,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材是以文具店的情境图导入,但我认为一年级小朋友年龄小,很少具有去文具店购买文具的相关生活经验,所以对于文具店这一情境并不熟悉,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的兴趣。

于是,我根据小朋友非常喜欢跟大人逛超市的心理,让学生跟随老师的镜头一起逛本地的大型超市——同心超市,创设情境导入,并在这个情境主线的贯穿之下,开展由浅入深的分类操作活动,由观察、讨论方法,到能够按照单一标准分类,最后发现物品能够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活动中力求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主动性,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学会分类,掌握分类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概括能力。

基于以上的设计思路,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认知目标:让学生通过操作实物或实物图片,能够选择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掌握分类方法;2、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分类摆放物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难点在于学生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分类。

二、说教法、学法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因此本节课在教、学法上突出了以下特点:1、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

本节课我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分类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分类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分类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1)播放录像①商场外景镜头(2)播放录像②商场物品远景镜头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1)播放录像③商场物品近景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

一位售货员阿姨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阿姨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了一起像阿姨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学生结合所看录像说说什么是分类(2)猜一猜?继续观看录像从而猜想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1.摆一摆出示商品柜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

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从而明确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2.分一分,完成做一做(1)教师导语,说明以小组为单位进展分类活动(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3)汇报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同时注意学生中分类的不同方法。

3.练习,练习六1-3题?(1)第1题。

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2)第2题。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订正时,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

启发说出:前、后4辆车是同一类的(2)第3题。

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它三个不是同类4.补充练习: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议一议怎样分,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准确。

然后汇报说明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展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1.小朋友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还记得吗?2.揭题:今天我们要进展比赛继续来给物品分分类,看看哪一组分得对,分得快?同1.类的圈起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主要内容包括100以内数的认识、比较、加减法和应用题。

这部分内容是对前面的数的认识和运算的进一步扩展和深化,旨在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运算,对数的比较和加减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数的认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比较、加减法和应用题的基本解法,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比较、加减法和应用题的解法。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如进位、退位、相同数位对齐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前面的知识,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本概念讲解:讲解100以内数的认识、比较、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

3.实例演示: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进位、退位、相同数位对齐等概念。

4.小组合作: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6.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包括100以内数的认识、比较、加减法的运算法则等。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分类说课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分类说课

《分类》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州民族实验小学的陈静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类。

现在我就以下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分类》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内容,本课设计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材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分别安排了两部分内容,单一标准的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

教材第38页就是单一标准的分类教学内容,教材在设计单一标准的分类活动中,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没有提出过高要求;教材第39页就是不同标准的分类教学内容,在已经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后,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兴和灵活性,同时,各种能力得到提高,让他们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

二、学情分析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

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

教材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分别安排了单一标准的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两部分内容。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我认为学生对单一标准分类生活中接触的较多,不必教学一课时,可把这两部分内容合并为一节课来上,重点放在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这块内容上。

同时,我认为学生分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儿童能够自己提出分类依据。

因此,教学时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孩子怎么分,孩子就怎么分的幼儿分类水平上,而应重点观察儿童能否独立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根据这一要求,我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中取材,让学生能较快的从事物的大小、形状等方面提出不同的标准。

有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中提出不同的标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用他的稚嫩的眼光去划分世界。

三、教学目标1. 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 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讲稿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讲稿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讲稿单元教材分析:教材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分别安排了单一标准的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两部分内容。

以不同事物之间共有的某一种属性作为标准,把它们划归为一类,就是单一标准的分类。

如果这些事物之间有几个相同的属性,我们可以分别以这些属性为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就是不同标准的分类。

单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既定的,不可改变的。

而不同标准的分类,由于标准的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由于单一标准的分类方法是不同标准分类的基础,所以教材在编排上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在单一标准的分类活动中,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在不同标准的分类活动中,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分类的基本方法,所以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把分类单列一单元进行教学,是为了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学生分析:1.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教学中应加强操作,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操作和活动体会分类的思想,掌握选择分类标准及正确的分类方法。

2.要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设计学习素材。

3. 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也千差万别。

在对物品进行分类时,往往会有许多标准。

单元教学目标: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1.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2.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实施策略:直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联想迁移教法设计或课例举例:在教学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时,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也千差万别。

在对物品进行分类时,往往会有许多标准。

例如在一节课中,一组小男孩摆水果柜台时,摆一个大瓜,两个小瓜,一个大瓜,两个小瓜,一个大瓜。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及说课稿5分类(18页)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及说课稿5分类(18页)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及说课稿5分类(18页)5分类教案【教材分析】“分类”这是一个新的数学概念,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只是还不认识它罢了。

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在前面的有关内容中已渗透了分类有思想(如数的认识,认识图形等)。

本学期研究的两节课就是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使之对“分类”这一问题,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掌握分类的标准,使这一知识得到升华。

不过“分类”的第二节课要比第一节课的难度大,因为第一节课只需要学生把不同类的“物品”分开,掌握单一的分类标准即可,而第二节课则是同类物品按不同标准分类。

由于标准较多,学生不易把握。

第一课时:单一标准分类的一致性教材分析:教材首先呈现了一个学生所熟悉的文具店的情景图,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分类的作用和意义,找出分类的标准。

然后,教材在“做一做”中安排了整理课桌上零乱的学具,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操作,在实践活动中先找出分类的标准,再按照这个标准动手分一分,既让学生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而且教材在练习六还安排了三题,以不同形式巩固用单一标准进行分类的练习题,特别是第3题,学生有可能作出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回答,有的学生把第1小题中的四个动物按是否吃人分为两类;第2小题有的学生按性别分类,把熊猫和两个男孩(或一个女孩)归为一类;第3小题则有学生认为圆没有角,其它都有角,以此作为分类的依据。

可见,这三小题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确实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灵活性。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的情景,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按照某个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类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类教案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类教案人教版

第五单元分类【内容标准】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生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习和生活才会有规律;等等。

实际上,在本册教材前面的有关内容中,已经渗透了分类的思想。

例如,在教学认数时,我们说“有5个学生”时,已经运用了分类的方法,因为这些“人”之所以能说成“5个”,是因为他们是同一类的,其标准就是他们都是学生,“学生”是他们的共同属性。

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要求学生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就是要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把“形状”作为分类的标准,把不同形状的物体划归为不同的类。

在这里,把分类单列一单元进行教学,是为了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教学目标】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内容分析】教材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分别安排了单一标准的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两部分内容。

以不同事物之间共有的某一种属性作为标准,把它们划归为一类,就是单一标准的分类。

如果这些事物之间有几个相同的属性,我们可以分别以这些属性为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就是不同标准的分类。

单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既定的,不可改变的。

而不同标准的分类,由于标准的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由于单一标准的分类方法是不同标准分类的基础,所以教材在编排上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在单一标准的分类活动中,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在不同标准的分类活动中,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分类的基本方法,所以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有以下特点:1.注意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2.注重操作,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

3.结合知识内容本身的灵活性,活动与习题的设计体现出开放性和探索性。

人教版数学一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单元计划
单元教案内容:分类<P38―――P41)
单元教材分析:
分类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分类能力既是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进行分类时,首先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通过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点与本质属性,本单元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b5E2RGbCAP
单元教案目标: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的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单元教案课时安排:约2课时
授课时间:09 年 9月29日
授课时间:09 年 9月 30日
申明:
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申明:
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一年级上册《分类》说课稿

一年级上册《分类》说课稿

一年级上册数学《分类》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较少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目的是培养学生能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表面的特征进行分类, 发展到根据事情的功用进行分类, 最后能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的能力, 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及初步的概括能力。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 学会分类, 对学生有规律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上面的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特征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2、 1. 认识目标: 让学生通过操作实物图片, 能够选择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掌握分类方法。

3、能力目标:通过分一分、看一看, 各种形式的分类摆放物品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素质目标: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根据上面的分析,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和分类的方法, 难点在于学生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两位小朋友、两个装满文具的展柜及学生的学具等。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前准备活动》, 在教学的过程中会使用部分的多媒体进行演示1、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年龄特征我将采用启发性教学将整体设计为五个环节: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3、组织活动探索新知4、实践应用巩固新知5、总结反思深化知识6、拓展延伸发展能力二、说教学过程环节设计、第一个环节: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情境教学法)(一)“小朋友们平时有没有和父母一起逛过超市啊?我想通过一般学生都有过的生活经历, 这个问题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对说的好的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观察仔细的学生给予表扬与肯定。

“老师平时很喜欢逛文具店, 听说: 开心阿姨和好心情阿姨都开了一家文具店, 老师这节课就邀请同学们一起去逛文具店, 好吗?(出示两个摆满实物的展柜, 并邀请两位小朋友扮演售货员阿姨,请小朋友上演到阿姨这里来购买学具的情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类》,下面我从一、说教材二、说教法学法三、说数学流程四,说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来进行我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
《分类》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较少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能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最后能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的能力,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分类活动包含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

因此,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分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儿童能够提出分类根据,所以在评价儿童分类时重点是观察,儿童能否独自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由教师提出分类依据。

进行分类时,首先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通过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点与本质,而这一系列认识活动都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分类也是将零散的,个别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从而形成有关客观世界的概念的过程。

因此,分类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益处。

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想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超市里物品得分类摆放,学生也要学会对学
习用品,生活用品的分类整理等。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操作实物能够选择不同的标
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分类摆放物品,培养学
生动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让学生感受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教学的规律,从过于注重分类统计本身转化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只要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目标,还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体会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为了更好的学习本课根据我班学生的特点,我设定了以下重难点。

重点:初步感知的分类意义;难点:学生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二、说教法学法
课标中对“统计与概率”这一领域做出了严格要求,课程基本理念中也要求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直观与抽象的关系,加之小学生年龄小,经
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的特点,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游戏采用情境引入法出示文具店图片导入新课。

这样设计激发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思考。

通过操作法,师生共同合作,初步感知分类方法。

练习法的运用使学生充分理解对分类意义及方法。

学生作为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出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体,本节课我用4个游戏贯穿全堂。

学生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习新知识,我以学生为立足点,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三、说教流程
(一)生活引入,趣中有学
为了突出课程的内容的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上课伊始我以文具店为话题,以整洁和凌乱两种文具店作对比,问学生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学生会更喜欢整洁的文具店,顺势提出由小朋友帮助整理文具店,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以及整理文具店的愿望。

(二)主动探索,学中有趣
活动一:我是小管家
如何整理文具店,由学生现场模拟文具店,对实物进行分类。

这样的设计意在让学生初步感知分类的标准使学生掌
握比较直观,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从文具店有什么入手到发现有些东西是同一类的,再按一定的标准体验分类的过程。

从而让学生感到生活中有大量的分类现象,从而引出课题《分类》。

活动的同时不忘总结分类的标准,让学生总结刚才的分类是按什么标准进行的(板书用途)。

活动二:我是小能手
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我再次安排学生动起手来,意在让学生感受到可以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一类物品可进行再分类,我要求把三角形、四边形、圆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小组活动,小组共同展示本小组的分类方法,看看哪个小组的分类方法最多,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及教师的适时指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概括能力,能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活动结束前让学生说一说是按什么分类的(板书)。

活动三:我是最棒的
为了体现数学来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我精心设计了本堂课的第三个活动,整理自己的书包,用理论指导实践,意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服务于生活,体现了数学的德育功效,又做到了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的高度融为一体,数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数学思考,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和精力去观察、猜测、推理等。

为此,我给学生8分钟的时间,并让学生说明
是何方式分类的。

对学生的分类方法予以肯定。

(三)简单应用,还于生活
本环节我设计了3个练习。

练习1:把同类的圈出来。

练习2:把车图上红色。

练习3:马大哈水果店的新水果。

三个练习层层递进,意在说明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逐步加深对分类的理解,体验分类的作用和必要性。

(四)总结反馈,巩固新知
新课学完,游戏活动的同时不忘让学生总结本堂课学到了什么,最后,由我再进行完善总结。

作业:我是妈妈的小帮手。

帮助妈妈整理房间,让学生体会数学服务于生活的同时也感受到妈妈的辛苦。

整节课我所设计的四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和动口归纳充分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

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通过游戏导入,动手操作,交流感受,互动合作等手段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中获得美的感受,得到美的熏陶,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的理念。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浓缩了一堂课的精华,既要文字简洁,又要帮助学生抓重难点,理解重难点,我所设计的板书摒弃了以往“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板书设计,力求用简洁的文字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

既体现了本节课的趣味性,又说明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