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习差异的研究
学习风格的差异与教学研究
学习风格的差异与教学研究学习风格是指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固定的一种方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这种风格可以影响一个人对学习材料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学习风格的差异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它涉及到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课程设计等方面。
本文将从学习风格的定义、影响因素、教学策略、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习风格的定义学习风格是指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偏好性的一种方式。
它涉及到一个人的认知方式、表现方式和交往方式等,可以通过形象、音乐、口头和实践等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出来。
每个人的学习风格不同,但是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视觉型、听觉型和运动型。
1. 视觉型学习风格:这种学习风格的人注重视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他们喜欢观察其他人,看图、图表等和文字无关的信息。
2. 听觉型学习风格:这种学习风格的人注重听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他们喜欢通过听取讲座、参与讨论等方式获取新知识。
3. 运动型学习风格:这种学习风格的人注重动手的实践过程。
他们喜欢通过实践、操作等方式来了解新知识和技能。
二、影响学习风格的因素学习风格的形成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的。
以下是一些主要因素:1. 遗传因素:个人的学习风格可能与其遗传有关。
2. 环境因素:一个人居住的环境、社会文化和生活经验等可以影响学习风格的形成。
3. 学习经验:对于每个人来说,学习经验都是不同的。
经历的不同、积累的知识和技能都能够影响学习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4. 素质因素:学习风格可能与个人的性格、态度、情感、兴趣、动机等素质因素密切相关。
三、教学策略学习风格的不同及其相关因素促成在不同的教育阶段,教学策略方面的不同。
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学习风格提供相应的课程和教学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策略:1. 在课程设计中采用多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如视觉、听觉和实践等。
2. 尽可能多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如图形和图表、动画、音乐、视频等。
3. 鼓励学生各自针对自己的学习风格,使用他们自己选择的学习方式。
学习风格的差异与教学研究
学习风格的差异与教学研究学习风格的差异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习惯、偏好和方法上的差异。
学生的学习风格不仅影响着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研究学习风格的差异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学习风格的差异对教学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和研究方向。
一、学习风格的差异的特点学习风格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感知方式上的差异。
学生对于信息的感知方式存在差异,有的学生更偏好听觉方式获取信息,有的则更喜欢通过视觉方式获取信息,还有的学生则更喜欢通过动手实践来获取知识。
2.信息处理方式的差异。
学生对于信息的处理方式也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喜欢逻辑思维,更善于分析和推理;有的学生则更喜欢综合性思维,注重整体把握;还有的学生则更喜欢直觉思维,更擅长察觉事物之间的联系和情感。
3.学习环境的差异。
学生对于学习环境的要求不同,有的学生喜欢安静的环境进行学习,有的则喜欢繁忙和嘈杂的环境;有的学生喜欢单独学习,有的则喜欢小组合作学习。
4.学习方式的差异。
学生对于学习方式的偏好也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喜欢用图表和示意图进行思维导图,有的则更喜欢将知识进行分类整理;有的学生喜欢通过实践来巩固学习成果,有的则更喜欢通过复述和讲解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学习风格差异对教学的影响学习风格的差异直接决定了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的方式和效果,从而对教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1.灵活的教学设计。
针对不同的学习风格,教师需要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比如,对于视觉型学生,可以通过图像、图片、实物等方式呈现知识;对于听觉型学生,可以通过讲解、讲座、录音等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动手实践型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灵活的教学设计,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个性化辅导和指导。
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教师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进而针对性地给出解决方案。
学习风格了解学生的学习偏好与风格
学习风格了解学生的学习偏好与风格学习风格:了解学生的学习偏好与风格学生的学习风格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技巧以及其对于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的偏好。
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对于教师和学生本人都非常重要。
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有助于个性化教学,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学生来说,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可以帮助他们更高效地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因此,本文将讨论如何了解学生的学习偏好与风格,并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教学。
一、学习风格的分类学习风格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如感知方式、处理信息的方式、学习与思考的方式等。
1. 感知方式根据感知方式的不同,学习风格可以被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和运动型。
视觉型学生倾向于通过观看图像、图表等视觉材料来学习。
他们对图形、色彩和符号的记忆较强,容易受到视觉刺激的影响。
听觉型学生则更善于通过听觉材料来学习。
他们对声音、语言的记忆较强,倾向于通过听讲、听录音等方式获取知识。
运动型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来学习。
他们对于触摸、实践等方式更加敏感,喜欢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记忆知识。
2. 处理信息的方式根据处理信息的方式的不同,学习风格可以被分为全局型和细节型。
全局型学生倾向于关注问题的整体结构和大体框架。
他们喜欢探索问题的全貌,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但可能在理解细节和把握细节方面相对较弱。
细节型学生则更注重问题的细节,能够注意到问题中的细微之处。
他们善于分析和记忆细节,但可能在组织和把握整体结构方面相对较弱。
3. 学习与思考的方式根据学习与思考的方式的不同,学习风格可以被分为感性型和理性型。
感性型学生倾向于通过直觉和感觉来理解问题。
他们注重个人体验和情感体验,喜欢通过感受和体验来获取知识。
理性型学生则更注重逻辑和推理。
他们倾向于通过分析和推理来解决问题,喜欢思考和探索问题的原因和规律。
二、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的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 观察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和表现来初步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的差异与教学研究
学习风格的差异与教学研究学习风格是学生对待学习任务和环境的偏好和习惯,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学习风格的定义、分类以及与教学策略的联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习风格的定义和分类学习风格是指学生处理学习信息的方式和评价学习环境的态度。
学习风格包括学生对于信息的处理、思考方式、学习策略以及学习时间等方面的习惯。
在长期学习活动中,这些习惯会形成并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学习风格的分类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1. 感觉性学习风格与直觉性学习风格感觉型学生注重细节,更喜欢实际的经验和现实事物,通常偏好掌握具体知识和技能。
而直觉型学习者更注重创造性和想象力,偏好于探索未知的事物和情境。
2. 广义学习风格与深度学习风格广义型学习者通常会更加注意事情的外在表面特征,例如学习一个新的概念时,他们会首先了解它的表面意义,然后再逐渐深入。
深度型学习者则更加注重思维深度,他们会通过了解概念背后的原因或者原理来更深层次地理解这个概念。
3. 阅读学习风格与视觉学习风格阅读型学习者喜欢通过语言文字、书籍和资料的形式来学习,他们需要充足的时间来研读每一句话。
视觉型学习者则通过图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来学习,他们需要在视觉上更加直观的观察和理解来进行学习。
4. 序列化学习风格与全局化学习风格序列化型学习者善于将复杂的事物系统化和分类化,他们需要一步步按照逻辑思考来学习。
而全局化型学习者则更善于将各个事物进行联系整合,他们更注重知识整体的理解。
二、学习风格对教学策略的影响对于教学者而言,了解学生们的学习风格有助于帮助学生制定更适合他/她的学习策略。
下面我们将分别就教学策略和学习风格中的各个方面作出分析和探讨。
1.以感觉学习风格为例,学生通常会喜欢通过实际体验来学习。
同时,他们关注细节,需要具体的实例来帮助他们记忆知识。
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实践操作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来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习风格的差异与教学研究
学习风格的差异与教学研究一、引言在教育领域中,学习风格的差异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同,他们对于学习方式、教学资源以及学习环境的需求也会不同。
因此,教师需要了解不同的学习风格,并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习风格的定义与分类学习风格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个性化的偏好和特点。
根据学习风格的研究,可以将学习风格分为多种分类方法。
以下是其中比较常见的几种学习风格分类:1.感知性学习风格与处理方式学习风格。
感知性学习风格是指个体在感知信息和接受新知识时所表现出的偏好,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和触觉型。
视觉型学生更喜欢通过看图、看幻灯片等方式获取信息,听觉型学生则更喜欢通过听讲解、听录音等方式学习,而触觉型学生则更喜欢通过触摸、实践等方式感知和接受信息。
处理方式学习风格是指个体在处理信息时所表现出的偏好,分为序贯型和全面性两种。
序贯型学生更喜欢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步骤进行学习,而全面性学生则更喜欢同时处理多种信息和任务。
2.感性学习风格与理性学习风格。
感性学习风格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更依赖于直觉、情感和体验等因素,更关注于整体的理解和感受。
而理性学习风格则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更依赖于逻辑思维、分析判断等因素,更关注于细节和事实。
3.外倾型学习风格与内倾型学习风格。
外倾型学习风格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更喜欢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和互动,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来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
内倾型学习风格则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更喜欢独立思考、自主学习,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估来提高学习效果。
三、学习风格与教学设计针对不同的学习风格,教师可以灵活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一些针对不同学习风格的教学设计方法:1.针对感知性学习风格的教学设计。
对于视觉型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幻灯片等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对于听觉型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录音等方式来传达知识;对于触觉型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触摸实物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感知和接受信息。
了解不同学习风格与学习偏好的差异
了解不同学习风格与学习偏好的差异学习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偏好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至关重要。
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偏好适用于不同的人群,因此,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果。
一、学习风格的差异1. 视觉型学习者视觉型学习者倾向于通过观察和图像来学习。
他们喜欢使用图表、图像和颜色来记忆和理解信息。
他们通常对图书馆里的图书和可视化教学工具感兴趣。
对于这类学习者来说,他们的学习效果最好的方法是使用彩色笔记、绘画图表或通过观看图像和视频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听觉型学习者听觉型学习者倾向于通过倾听来学习。
他们喜欢通过讲座、演讲和讨论来吸收知识。
对于这类学习者来说,参与小组讨论、听课和录音会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他们还倾向于使用说出学习内容或将其转述为文字的方式来巩固记忆。
3. 动觉型学习者动觉型学习者喜欢通过行动和操作来学习。
他们通过亲身实践和动手解决问题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对于这类学习者来说,参加实验课、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他们还可以使用手势、制作模型或触摸教具来加强记忆。
二、学习偏好的差异1. 独立学习者独立学习者善于自我管理和激励,他们倾向于独自学习。
他们享受自主学习的自由和灵活性,通常通过自学、研究和阅读来获取知识。
独立学习者通常在安静的环境下学习,他们更喜欢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类学习者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计划、自我评估和自我反思来提高学习效果。
2. 协作学习者协作学习者喜欢与他人合作学习,他们通过合作、讨论和分享来获得知识。
他们倾向于利用小组讨论、互助学习和团队项目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与他人交流和合作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这类学习者可以通过参与小组活动、寻找学习伙伴和分享自己的思考来提高学习效果。
3. 实践学习者实践学习者注重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他们倾向于通过实验、实地考察和实习来学习。
实践学习者追求与实际问题相关的学习体验,通过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学习个性差异调查
学生学习个性差异调查在教育领域,了解学生的学习个性差异是至关重要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倾向,了解这些差异将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提供个性化的教学。
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个性差异,本文将进行一项调查。
调查将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风格、学习环境和学习习惯。
通过这些方面的调查,将得出一些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的结论,并提供一些建议来满足个体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好和方式。
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
1. 你更喜欢单独学习还是与他人合作学习?2. 你在学习时更倾向于使用图表、图像还是文字?3. 你更喜欢通过听觉、视觉还是动手的方式来学习?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回答,我们可以得出学生的学习风格倾向。
例如,喜欢单独学习的学生可能更适合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而喜欢合作学习的学生则可能更适合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
二、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指学生学习时所处的环境条件和要素。
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下面是一些关于学习环境的调查问题。
1. 你更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还是有一定背景噪音的环境中学习?2. 你觉得你在哪种学习环境下更容易集中注意力?3. 你认为哪些学习环境对你的学习效果有积极的影响?通过了解学生对学习环境的偏好,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更适合的学习场所,例如安静的图书馆或有背景音乐的学习区域。
三、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的规律和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以下是一些关于学习习惯的调查问题。
1. 你通常在什么时间段进行学习?2. 你是否制定学习计划并遵守?3. 你是否定期进行复习和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将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建议。
例如,如果学生习惯于晚上学习,那么给他们提供夜间学习资源可能会更加有效。
结论和建议通过对学习风格、学习环境和学习习惯的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学生的学习风格各不相同,有人更喜欢独自学习,而有人更喜欢合作学习。
基于差异化教学的学生学业差异研究
基于差异化教学的学生学业差异研究引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潜力,他们的学业成绩和表现往往存在差异。
差异化教学是一种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旨在最大程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潜力。
本文将探讨基于差异化教学的学生学业差异研究。
差异化教学方法的特点:差异化教学将学生视作个体,充分考虑他们的学习风格、智力特点和兴趣爱好。
相较于传统教学,差异化教学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 包容性: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2. 高效性: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进度,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提高学习效果。
3. 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4. 平等性:避免学生之间的比较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成长。
学生学业差异的成因:学生学业差异的成因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学生个体差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学校教育政策等:1. 学生个体差异: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风格等不同,导致了学业表现的差异。
2.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下,学生所接受的教育质量和机会也存在差异,进一步加大了学业差异。
3. 学校教育政策:不同学校的教育政策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也不同,一些学校可能更注重分数和应试教育,而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发展。
基于差异化教学的学业差异研究的意义:通过对基于差异化教学的学业差异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的原因,为教育改革和提高教学效果提供有益的指导。
此外,该研究还能为教师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研究方法:针对基于差异化教学的学业差异研究,可以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方法:1. 定性方法:通过观察、深度访谈等方式,分析学生在差异化教学环境中的学习表现和心理状态,探讨个体差异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2. 定量方法:通过量化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等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学业差异的规律和原因。
教育学中的学习差异研究
教育学中的学习差异研究在教育学中,学习差异研究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学习差异指的是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由于个体差异而导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方式的差异。
这一领域的研究对于教育改革和教师教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习差异的成因众多,其中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生理构造、认知能力和学习风格都不尽相同,这决定了他们面对学习任务时的表现。
有些学生天生智力较高,记忆力强,能够迅速掌握知识;而有些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理解和吸收知识。
这种差异导致了学习成绩的差异。
此外,环境因素也是影响学习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学习环境都会对他们的学习成绩产生影响。
比如,家庭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学校的教学质量等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也会对学习差异产生影响。
有的学生喜欢独自学习,而有的学生更适应团队合作学习。
这种学习环境的差异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学习差异问题,教育学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其中,个体差异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学习差异的研究之中。
个体差异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研究学生的个体特点有助于了解学习差异的成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另外,学习风格研究也是学习差异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学习风格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偏好的认知方式和学习策略。
有的学生喜欢通过听讲方式学习,而有的学生则喜欢通过实践方式学习。
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有助于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教学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针对学习差异的存在,我认为教育机构和教师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首先,教育机构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次,教师应该积极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和特点,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学策略。
了解不同学习风格与学习偏好的差异
了解不同学习风格与学习偏好的差异一、学习风格与学习偏好的概念及背景学习风格和学习偏好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倾向和偏好。
人们在接受知识和信息时,会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喜好,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了解不同学习风格与学习偏好的差异,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将探讨不同学习风格与学习偏好之间的差异,并介绍如何根据这些差异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二、学习风格的分类学习风格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其中较为常用的是基于感知模式的分类方法。
根据此方法,学习风格可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和动觉型三种。
1. 视觉型学习者:此类学习者更喜欢通过图像和图表等可视化的方式来获取信息。
他们对课堂上的演示、图表的解释等方式较为敏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图像信息。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使用图示、图文并茂的教材和教具,以便更好地满足视觉型学习者的需求。
2. 听觉型学习者:听觉型学习者倾向于通过听觉渠道接受和处理信息。
他们对教师的讲解和演示更为关注,对听到的语言和声音更敏感。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口头讲解,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以及使用故事、音乐等形式的教学工具,以满足听觉型学习者的需求。
3. 动觉型学习者:动觉型学习者主要通过自己的身体运动来获取和处理信息。
他们对参与实践、实验和模拟操作等方式更感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提供实践和操作的机会,鼓励学生亲身实践和动手操作,以满足动觉型学习者的需求。
三、学习偏好的差异学习偏好,即在学习活动中个体所倾向的方式和方式。
不同学习偏好的学生倾向于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1. 理论偏好:理论偏好的学生喜欢通过阅读、理解概念和理论模型等方式来学习。
他们更关注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知识,喜欢分析和整理信息。
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应提供充分的理论背景材料和案例分析,以便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实践偏好:实践偏好的学生更喜欢通过实践和亲身经验来学习。
他们喜欢参与实际的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
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习惯,这直接影响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因此,教育者和家长们应该意识到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化,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本文将讨论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的相关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一,学生的学习风格可以分为视觉学习者、听觉学习者和动觉学习者三种类型。
视觉学习者以视觉方式感知和理解新知识,喜欢通过图表、图像和演示等方式学习。
对于这类学生,教育者可以利用多媒体和视觉辅助工具进行教学,例如使用幻灯片、视频、图片等,以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效果。
对于听觉学习者来说,他们更喜欢通过听觉渠道来获取和吸收知识。
这些学生通常倾向于倾听讲课内容、参与小组讨论或者听录音等方式进行学习。
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教育者可以在讲解时结合实例和故事进行,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和听力练习,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相比之下,动觉学习者更喜欢通过身体活动和实践体验来学习。
这类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动手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因此,教育者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课堂活动或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亲身体验,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除了以上提到的三种主要学习风格外,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具有多元学习风格。
他们可以同时倾向于不同的学习方式,或者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下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对于这类学生,教育者需要提供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他们的个体差异。
此外,教育者和家长们还可以采取其他一些措施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和发展他们的学习风格。
首先,要尊重和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不要将学生的差异归为优劣之分。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和学习需求,我们应该鼓励他们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和表达知识。
其次,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多种学习方式,以帮助他们发掘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式。
最后,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风格的差异与教学研究
学习风格的差异与教学研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即个体学习者在接触新信息并进行思考、理解和应用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和偏好。
学习风格的差异导致了不同人在教学中的学习成效存在差异。
因此,了解学习风格的差异以及对教学的影响,对于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浅谈学习风格的差异与教学研究。
一、学习风格的定义及分类学习风格是个体学习者在获取、处理和组织信息时所表现出的特定方式和偏好。
学习风格可以分为多个维度,如感知和分析、整体和详细、顺序和随机等。
其中最广泛应用的学习风格分类是基于感知方式的分类(视觉、听觉和动觉学习风格)和基于信息处理方式的分类(全局和细节学习风格)。
二、学习风格差异的原因学习风格的差异有多个原因,包括个体差异、文化和环境影响等。
个体差异是指每个人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形成了个人的学习风格。
文化和环境因素也会对学习风格产生影响,如家庭教育方式、社会文化背景等。
三、学习风格对教学的影响学习风格的差异对教学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和教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例如,对于视觉学习者,可以使用图表和图像来帮助他们理解概念;对于听觉学习者,可以利用讲解和讨论来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其次,学习风格的差异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过程。
学生在符合其学习风格的环境中更容易保持专注和积极参与。
最后,学习风格的差异还会影响学习成绩和学习满意度。
通过提供适合学生学习风格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满意度。
四、教学研究与学习风格教学研究从不同角度探讨学习风格对教学的影响,并致力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满意度。
教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确定学生的学习风格,并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
这些策略可以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方面的改进。
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教学研究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学习风格的差异是每个学习者都存在的现象,了解学习风格的差异对于教学设计和实施至关重要。
学习风格的差异与教学研究
学习风格的差异与教学研究学习风格是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特定方式,其特征由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组成。
学习风格包括人们获取和处理信息、处理事物、解决问题、推理推断的方式,人们的学习风格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结果。
教学研究的目标之一是探究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如何获得和理解信息以及他们如何能以最佳方式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在教育领域,学习风格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习风格的研究已成为一个重要和令人关注的领域。
学习风格理论从不同方面对学习进行了分类,例如,“感觉性(sensing)”和“直觉性(intuition)”学习之间的差异、“视觉形象(visual),音频(auditory)和触感(kinesthetic)”学习的差异、以及“全局视野(global)”和“详细视野(analytic)”学习的差异。
这些理论为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提供了基础。
研究表明,不同的学习风格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影响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和信息处理效率。
学生的学习风格可能取决于他们个人的特征、背景和文化习俗等因素,包括性别、文化背景、学历程度、家庭倾向、文化价值观等。
学习风格的多样性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需要我们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此,教育研究人员和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并在教学中加以考虑。
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教师可以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调整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成绩。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可视化媒体和口头解释,针对不同的学习风格授课。
在课程设计方面,教师可以为不同的学习者准备不同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并制定合适的测量和评估方法。
针对学习风格的研究在现实生活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些应用领域包括预测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提高课程设计和教学策略的效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以及了解教育体系对社会的影响等。
学生的学习风格分析
学生的学习风格分析学生的学习风格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倾向。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了解并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来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策略。
一、视觉型学习风格视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喜欢通过看和观察来学习。
他们对图片、图表和幻灯片等视觉媒介很敏感,能够通过观察和记忆图像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此类学生通常喜欢阅读,并能够很好地从文字和图像中获取信息。
针对视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 制作图表和幻灯片来呈现教学内容,增加视觉元素;2. 鼓励学生使用彩色记号笔等工具来标记重点和关键信息;3. 提供图像和绘画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知识;4. 使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让学生进行阅读和研究。
二、听觉型学习风格听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喜欢通过听和说来学习。
他们对听讲座、听音乐和进行对话等听觉活动更加感兴趣。
此类学生对语言能力较为敏感,能够通过听到的信息进行学习和理解。
1. 进行口头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通过听觉来理解知识;2. 结合音频和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3.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演讲和小组讨论,增强听觉与口头表达的能力;4. 提供听力练习和听力理解题目,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技巧。
三、动觉型学习风格动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喜欢通过行动和实践来学习。
他们偏好实际操作和体验,通过亲身经历和动手实践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此类学生通常喜欢参与实验、实习和实地考察等学习活动。
针对动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 提供实践机会和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2. 安排实地考察和实习,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来学习;3. 布置实践任务和项目,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探索;4.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加深对实践经验的理解和反思。
四、沟通型学习风格沟通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喜欢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学习。
他们通过与他人讨论和分享来获取知识和信息,并通过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教育心理学:九种学习风格与个体差异的分析
教育心理学:九种学习风格与个体差异的分析引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学科。
每个人在学习上都存在着不同的倾向和偏好,而这些差异可以被归类为不同的学习风格。
本文将介绍九种常见的学习风格,并分析这些风格对个体学习效果的影响。
1. 视觉型学习者(Visual Learners)视觉型学习者通过观察图像和图表来理解和记忆信息。
他们更容易通过看书、查看幻灯片或观看演示等方式进行学习。
提供可视化材料和图像以满足这类学生的需求,例如图表、表格、彩色图片等。
2. 听觉型学习者(Auditory Learners)听觉型学习者通过聆听声音、音频录音和讲解来有效获取信息。
他们喜欢参加课堂讨论、听听力录音,并通过口头复述来加深记忆。
教师可以利用录音材料、讨论会和口头阐述等方式提供给这类学生所需的信息。
3. 动触型学习者(Kinesthetic/Tactile Learners)动触型学习者喜欢通过实践和动手操作来学习。
他们更容易通过亲身体验,并运用感官来理解知识。
教师可以为这类学生提供实验、实地考察和模拟情境等学习机会,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4. 反思型学习者(Reflective Learners)反思型学习者偏好在个人独立环境中进行思考和分析。
他们通常需要时间去反思、整理以及将所学知识与自身经验相联系。
教师可以鼓励这些学生进行写作、日记或个人反馈活动,以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
5. 线性型学习者(Sequential Learners)线性型学习者更倾向于按照逻辑顺序获取信息和组织知识。
他们喜欢遵循一定的步骤和规则来进行学习,并将知识从简单到复杂地构建起来。
为了满足这类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提供结构化的教材、明确的指导和基于层次结构的教学方法。
6. 全局型学习者(Global Learners)全局型学习者更倾向于从整体的角度来理解和记忆知识。
他们不关注细节,而是着重于把握事物的整体框架和关联性。
分析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偏好
分析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偏好引言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偏好对于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偏好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分析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偏好的方法和技巧,并提供一些常用的学习风格和偏好的分类。
一、学习风格的定义和分类学习风格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包括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等方面。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学习风格可以被划分为多个维度。
1. 凭感觉与凭理性有些学生更倾向于通过感性的方式来学习,这需要较多的实践和具体的实例来帮助理解。
而另一些学生则更喜欢理性地学习,倾向于使用逻辑和推理的方式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2. 独立与合作独立型学习者更善于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他们喜欢独立完成任务并对个人学习的结果负责。
相反,合作型学习者更喜欢与他人合作学习,并通过交流和讨论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目标导向与过程导向目标导向型学习者注重学习的结果和成果,他们追求学习的目标并为之努力。
而过程导向型学习者则更注重学习的过程,对于发现问题和解决过程更感兴趣。
二、分析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偏好的方法和技巧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偏好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
1. 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中的行为可以得到一些线索,比如他们偏好的学习方式(如阅读、听讲、实践等)、是否喜欢合作学习、是否注重学习的过程等。
2. 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可以更直接地了解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和偏好。
可以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表达。
3. 使用调查问卷和量表使用调查问卷和量表可以收集更全面和客观的信息。
可以设计一些与学习风格和偏好相关的问题,并邀请学生进行匿名回答。
4. 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表现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表现,可以发现一些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偏好。
比如,对于某些学生来说,他们在个案研究和项目设计中表现得更出色,说明他们可能更喜欢实践性的学习。
教育中的学习风格与个体差异
教育中的学习风格与个体差异教育是培养下一代的重要途径,而学习则是教育的核心。
学习风格和个体差异是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话题。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和个体差异,教师应该了解并适应这些差异,以提升教学效果。
一、学习风格对教育的影响学习风格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
不同的学习风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
一些学生更喜欢通过听来学习,他们喜欢听讲座、参与课堂讨论,这样的学生属于听觉型学习者;而另一些学生则更适合通过观察来学习,他们喜欢看图表、实地考察,这样的学生属于视觉型学习者。
此外,还有一些学生会更倾向于通过实践来学习,他们喜欢动手操作、参与实验,这样的学生属于动觉型学习者。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并根据学生的不同风格来设计教学活动。
对于听觉型学习者,可以增加课堂讲座和讨论的时间;对于视觉型学习者,可以增加视觉素材的使用;对于动觉型学习者,可以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
通过考虑学习风格,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个体差异与教育除了学习风格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体差异,这些差异包括认知能力、学习动机和学习方式等方面。
个体差异对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1. 认知能力差异学生的认知能力差异较大,有些学生天生智力较高,能够迅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另一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才能达到同样的水平。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对于认知能力较高的学生,可以提供更深入的学习任务和挑战;对于认知能力较低的学生,可以提供更简化的学习内容和辅助材料,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
2. 学习动机差异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和学习任务;而另一些学生可能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动力较低。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学习的吸引力。
可以通过举办有趣的活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以及与学生的讨论和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不同学习风格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不同学习风格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学习风格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偏好的学习方法和方式。
每个人的学习风格是独一无二的,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文化背景、家庭环境、性格特点等。
而不同的学习风格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也是各有差异的。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学习风格,以及它们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一、视觉学习风格视觉学习风格的学生喜欢通过看图、读书、观察等方式获取信息。
他们擅长记忆视觉化的信息,并将之加以运用。
这类学生通常会喜欢以图表、形象化的方式来整理和表达自己的思维。
他们对课堂上的图表、幻灯片等视觉辅助材料更敏感,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
对于这类学生而言,为了提升学习成绩,教师和家长可以提供更多的视觉化教材,如图表、PPT等。
此外,他们还可以利用颜色、摄影等刺激视觉感知的方法来加深记忆。
同时,这类学生在学习时可以尝试用笔记录关键信息,同时画一些示意图来帮助理解和记忆。
二、听觉学习风格相反,听觉学习风格的学生更倾向于通过听讲、听音频等方式获取信息。
他们倾向于倾听和参与口头表达。
在课堂上,这类学生更容易关注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并通过听觉记忆来理解和消化学习内容。
对于这类学生而言,教师和家长可以鼓励他们多听讲和参与讨论。
同时,他们可以利用录音笔将课堂上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并在学习之后用耳机重听以便于巩固记忆。
此外,这类学生也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进行口语表达和听力训练,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动触学习风格动触学习风格的学生更喜欢通过实践、触摸等方式来学习。
他们倾向于通过亲自实践和参与来理解和记忆知识。
他们擅长动手操作,并更喜欢与实物和示范器材进行互动。
对于这类学生而言,教师和家长可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如实验、实地考察等。
同时,他们可以通过触摸和模拟实物来增强记忆力,如用手感受材质、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等。
此外,这类学生也可以进行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如小组实验或者手工制作,以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理解学习风格理解学习风格的学生偏爱逻辑思维和抽象概念。
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习差异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课题的提出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经常听到同事有这样的感言:“现在的孩子怎么了?很少有孩子主动学习,他们也不会主动学习!”确实,当前的学生不太会自主学习,教师对学生的认识也不够,在教育评价方面,形式单一,无法反应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学生学习风格也有了多样化。
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习差异的研究》这样一个课题。
2、国内外同一研究现状自从哈伯特??塞伦(Herber.tThelen)提出了《学习风格》这一概念,西方关于学习风格的研究, 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研究(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侧重于从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策略及不同的认知风格来研究相应的学习风格的特征;近期研究(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则明显呈现出由整体转向分化的趋势,偏重于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对学习风格中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以揭示它们对学习风格的影响,并从不同角度划分了学习风格的不同类型;现代的学习风格研究(20世纪90年代末)则注重将学习风格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用于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 我国对学习风格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
初期的研究主要是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并对学习风格的内涵、特征及构成要素等进行理论上的探讨;近期的研究则注重从实证的角度研究学习风格对学习的影响。
纵观国内外有关学习风格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学习风格的内涵。
究竟什么是学习风格,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探索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
探索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近年来,教育领域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人们逐渐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
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计划、调整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学生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的概念与作用,并介绍一些常见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
一、学习风格的概念与作用学习风格是指学生在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倾向于采取的方式和方式的特征。
具体而言,学习风格涉及学习者对信息的处理偏好、信息获取与加工的方式、知识组织与整合的方式等。
学习风格的特点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还会对他们的学习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不同的学习风格适合不同的学习任务。
一些学生喜欢以听觉方式学习,他们通过听讲座、听录音等方式获取和加工信息;另一些学生偏好视觉方式,他们通过阅读、观察图表等方式获取和加工信息。
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可以帮助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为他们提供更适合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二、学习策略的概念与作用学习策略是学生自主选择并运用于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方法、技巧和策略。
学习策略涉及学生获取信息、组织知识、记忆、概括归纳、解决问题等的能力和技巧。
学习策略的灵活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和应用所学内容,并提高学习效果。
常见的学习策略包括主动思维、主动记忆、归纳概括、问题解决、合作学习等。
主动思维指学生通过积极地提问、解释和思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主动记忆则指学生通过与已有知识的联系、重复巩固等方式,主动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记忆。
归纳概括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和总结,形成体系化的知识结构;问题解决是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并进行实践和反思;合作学习是学生通过与他人讨论、合作解决问题,促进自己的学习和他人的学习。
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三、探索学生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的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教师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课题的提出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经常听到同事有这样的感言:“现在的孩子怎么了?很少有孩子主动学习,他们也不会主动学习!”确实,当前的学生不太会自主学习,教师对学生的认识也不够,在教育评价方面,形式单一,无法反应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学生学习风格也有了多样化。
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习差异的研究》这样一个课题。
2、国内外同一研究现状自从哈伯特??塞伦提出了《学习风格》这一概念,西方关于学习风格的研究, 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研究(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侧重于从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策略及不同的认知风格来研究相应的学习风格的特征;近期研究(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则明显呈现出由整体转向分化的趋势,偏重于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对学习风格中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以揭示它们对学习风格的影响,并从不同角度划分了学习风格的不同类型;现代的学习风格研究(20世纪90年代末)则注重将学习风格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用于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 我国对学习风格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
初期的研究主要是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并对学习风格的内涵、特征及构成要素等进行理论上的探讨;近期的研究则注重从实证的角度研究学习风格对学习的影响。
纵观国内外有关学习风格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学习风格的内涵。
究竟什么是学习风格,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尽管不同的研究者对学习风格的解释各不相同,但在本质上仍有许多共同点。
大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喜欢的或经常使用的学习方式或倾向;第二,学习风格具有稳定性,很少因学习内容、学习情景等因素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第三,学习风格具有个性特征。
(二)关于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
研究学习风格要素的构成是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是把学习风格理论与实践研究联系起来的纽带。
关于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有许多不同的分类。
邓恩夫妇(Dunn)把学习风格要素分为环境、情感、社会、生理和心理五大类二十七个要素。
凯夫(Keefe)则把学习风格要素划分为认知风格、情感风格和生理风格三大类三十二个要素。
邓恩和凯夫分别从多种角度剖析了学习风格的要素,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
在借鉴邓恩和凯夫对学习风格要素划分的基础上,谭顶良教授根据我国文化制度、教育制度的特点,把学习风格要素分为生理、心理、社会性三大类二十三个要素。
(三)关于学习风格的分类。
根据学习风格构成要素的不同,不同的研究者对学习风格进行了不同的分类。
其中大卫??柯勃(DavidKolb)的二维经验学习风格研究,把学习风格分为四种类型:发散型、同化型、聚合型和顺应型。
瑞德(Reid)对感知学习风格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设计了一套感知学习风格偏爱调查表,将学习风格分为: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合作型、个体型和动觉型六种类型。
也有一些研究者根据学习者的认知方式把学习风格分为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威特金Witkin,1971)、沉思型和冲动型(卡根Kagan,1964)、综合策略型和分析策略型(帕斯克Pask,1972)、辐合型与发散型(桂福特Guilford,1967)。
格雷戈克(Gregorc)把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分为具体序列、具体??随机、抽象??序列和抽象??随机四种类型。
菲尔德(Felder,1990)等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把学习风格分为积极主动型、深思熟虑型、感觉型、直觉型、视觉型、语言表达型、循序渐进型和总体统揽型。
奥克斯福特(Oxford,1991)对语言学习的偏爱方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将学习风格分为听觉型、视觉型、触觉型或操作型、封闭型、开放型、外向型、内向型、直觉型、序列型、分析型和整体型。
廖泽英根据实验和理论研究,从感觉通道、生活方式、认知方式和大脑单侧化四个维度对学习风格进行了分类,把学习风格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正规型、社会中心型、个人人格至上型、场依存型、场独立型、反思(沉思)型、冲动型、整体型、系列型、聚合思维型、发散思维型、内倾型、外倾型、左侧大脑半球优势型和右侧大脑半球优势型。
关于学习风格差异的研究。
性别是一个可能对学习风格的形成产生影响的变量。
对于学习风格性别差异的研究,由于研究方法和取样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有所不同。
威特金(Witkin,1962)等人研究发现成年男性的场独立性高于成年女性。
谢启刚等人的研究表明,大学男生更倾向于场独立性,女生更倾向于场依存性。
我国心理学家张厚粲、郑日昌教授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学阶段,男女生在知觉方式上不存在显着差异,而到了中学阶段,男女生之间表现出极其显着的差异。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赵欣、詹富强、王同军对210名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男女生的认知风格在性别上存在显着的差异,男性的场独立水平明显高于女生。
彭圣、马素红、李秀明对20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的认知风格存在显着的差异,男生在思想和感觉维度上占优势,女生在感情和直觉维度上占优势。
但也有一些研究发现,学习风格的性别差异不显着。
如,南京师范大学颜延等人对南京的388名中小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学生的认知风格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并不具有比女生更强的场独立性。
华东师范大学的梁宁建、殷芳采用镶嵌图形测验??对上海255名初中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认知风格的性别差异不显着。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学习风格的测量工具。
20世纪70-80年代,研究者们开始着手研究学习风格的测量工具。
由于对学习风格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存在不同的理解,研究者们基于自己的理论依据,设计、编制了不同的学习风格测量工具。
学习风格测量工具主要分为综合性测量和单项要素测量两大类。
综合类比较有代表性的测量工具有??<学习风格调查表>??和??<学习风格测查表>??。
其中??<学习风格调查表>??是邓恩夫妇根据自己对学习风格的定义和构成要素的分析于1975年编制而成。
该量表共有100道题,其适用对象主要为3-12年级的学生,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订,在北美中小学得到广泛的应用。
凯夫等人在研究已有的学习风格测量工具的基础上,于1986年编制了<??学习风格测查表??>。
该量表主要对学习风格要素中的生理、认知、情感等若干要素进行测定,共设计了126道题,包含10种测试题型。
单项类比较有影响的测量工具主要有??<团体隐蔽图形测验??>、<??知识获得方式调查>和<学习风格调查??>。
其中威特金(Witkin)及其同事于1971年编制的??<团体隐蔽图形测验>??由15道测验题组成,主要用来了解学习者信息加工的场独立和场依存这两方面的能力,该量表比较广泛应用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
我国的张厚粲教授于1981年对此测量工具进行了修订。
理查德??阮考特(RichardRancourt)于1988年编制的??知识获得方式调查??共有20道题,主要用来辨别不同类型的知识获得方式。
瑞德(Reid,1984)的??感知学习风格调查问卷??由30道题组成,主要对学习者获得信息的感知方式进行调查。
2、心理发展从学生认知发展与自我概念发展角度将学习风格分成四类:自我概念较好,认知发展较差;自我概念较差,认知发展较差;自我概念较差,认知发展较好;自我概念较好,认知发展较好。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作用的过程,只有当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适应,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教学研究对“教”的研究多,对“学”的研究少,而学习风格的研究有助于改变这种局面,有利于教师辨识学生的学习风格,在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实施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的策略,提高教学的效果,也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特点、学习方式,在学习活动中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
因此,中外学者还就学习风格的研究价值、学习风格与教学策略的关系等课题进行了研究。
对学习风格与教学策略关系,加拿大应用心理学家亨特在大量测试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根据学习者的理性水平施加相应教育影响的教学匹配模式(matching model),其形式为“如果……那么……”,即如果学生的理性水平低,就采用“高结构”教学,由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呈现结构严谨,教师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加以严密的监控等;如果学习者理性水平低,那么就采用“低结构”教学,教师让学生自己激发动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组织程度低,促进学生利用自己的自觉性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较少对学习过程加以控制。
詹姆斯、帕斯科等也对学习风格与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认为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对促进学生学习有利。
学习风格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的价值,是当代学习心理和教学论等领域研究的一个引人瞩目的课题。
当然,由于学习风格的研究起步时间不长,特别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需要我们广大的理论与实践工作者作艰苦的探索。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通过“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习差异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1、有助于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根据自身的学习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从而成为一个成功的学习者。
3、通过对学习者个体的差异的研究,改变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4、针对小学生在不同学科上的差异,深入调查,进行个别化教学,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学习的方法和机会。
5、为其他教师开展互动教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模式。
四、课题的界定:1、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指对学生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做出反应这两个方面产生影响的所有心理特性,也可以说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喜欢采用的某些特殊学习方式、策略的倾向。
2、学习差异学生个体的差异导致不同程度的学习差异,从影响学生学习的主题角度因素来分析,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包括基础性差异,动力性差异,操作性差异和方向性差异等四个方面,面对差异,我们要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使我们的绝对值发挥到最大。
3、“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习差异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
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