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指导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第四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与发展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第四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与发展引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指在学前教育阶段,通过针对儿童的艺术活动和教学,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美感体验。
美术教育既包括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绘画、手工、造型等活动,也包括儿童观赏艺术、欣赏美的事物。
这是一门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综合性教育学科,对于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和综合智能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涵与目标1.内涵(1)培养审美能力:通过艺术活动和欣赏,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和享受美的艺术作品,提高注意力和感知能力。
(2)创造力的培养:通过艺术创作,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美感体验:通过艺术欣赏和体验,使儿童能够感受美,并在体验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2.目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创造力和美感体验,具体包括:培养儿童欣赏和表现艺术的能力;培养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儿童情感和态度的发展;培养儿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可以为儿童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环境。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1.初期阶段初期阶段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起步阶段,主要以儿童的艺术游戏为主,通过涂鸦、模仿和堆塑等方式,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兴趣。
这个阶段的美术教育主要注重发展儿童的感知和动手能力。
2.发展阶段在发展阶段,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逐渐加强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在教育中注重音乐、舞蹈与美术的综合性结合,培养儿童的综合智力。
3.现代阶段现代阶段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现阶段,美术教育不仅注重艺术创作,还注重对艺术品的欣赏和理解。
教育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介绍和分析,培养儿童的审美品味和理解能力,提高儿童的文化素养。
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活动指导1.课程设计2.教学方法3.评价与鉴定结语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与发展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它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紧密相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教学实践
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教学实践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美术创作,孩子可以展示个性和创造力,并培养审美意识和想象力。
因此,教学实践在学前儿童美术创作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教学实践,并介绍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培养良好的创造环境学前儿童美术创作需要一个良好的创造环境。
教师应该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教室环境,为孩子们提供充足的美术材料和工具。
这些材料可以包括彩色纸张、颜料、画笔、水彩笔等等。
此外,教室中应该有充足的光线和空间,以便于孩子们自由地进行美术创作。
二、激发兴趣与想象力在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教学实践中,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想象力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来引发孩子们的兴趣,例如观察和描述画作、模仿绘画、进行涂鸦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些启发性的话题,例如动物、自然景观等,来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三、提供多样化的创作材料和技术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美术创作能力的发展,教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创作材料和技术。
孩子们可以通过使用不同颜色的纸张、水彩笔、粘土等进行实践与探索。
同时,教师还应该教授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例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运用等,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创意。
四、倡导自由创作与个性发展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教学实践应该倡导自由创作和个性发展。
教师应该鼓励孩子们尝试新的艺术展示方式,如立体画、拼贴画等,并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性和个性需求。
通过提供自由的创作环境,孩子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造力。
五、注重交流与展示在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教学实践中,交流与展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个人展示和集体展览等活动,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创作过程。
通过交流与展示,孩子们可以互相学习、分享和鼓励,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结语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教学实践是培养孩子们艺术兴趣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提供良好的创造环境、激发兴趣与想象力、提供多样化的创作材料和技术、倡导自由创作与个性发展以及注重交流与展示,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发展美术创作能力,并促进他们全面的身心发展。
儿童美术创作指导
儿童美术创作指导在学前教育中,美术教育是培养幼儿艺术兴趣与创造力的重要一环。
通过艺术创作,幼儿能够表达自我的情感、体验美的感受以及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此,本教案将围绕儿童美术创作指导展开,旨在帮助教师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开展丰富多样的美术教育活动。
第一部分:了解幼儿美术创作特点幼儿阶段的美术创作有其独特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对于教师正确引导幼儿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1. 幼儿的感知特点:幼儿通过感觉器官对事物产生直观感知,具有直观形象思维能力。
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应针对幼儿的感知特点,创设丰富多样的创作环境。
2. 幼儿的表现欲望:幼儿具有天真、直接的表现欲望,他们喜欢通过绘画、雕塑等方式表达自我。
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幼儿发挥他们的表现欲望,提供良好的创作条件。
3. 幼儿的想象力:幼儿天生具备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创造出世界上各种奇妙的形象和情节。
通过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开阔思维,培养创造力。
第二部分:设计有效的美术教学活动设计有效的美术教学活动对于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美术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活动。
1. 创意绘画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提供一些简单的创作主题,如“我的家”、“春天的花”等,鼓励幼儿进行自由创作。
2. 色彩表达活动:通过色彩的运用,幼儿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教师可以提供不同颜色的涂料、色彩卡片等材料,鼓励幼儿进行色彩的观察和实践,创作出丰富多样的作品。
3. 素材拼贴活动:将不同的材料进行组合拼贴,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废纸、丝带等材料,鼓励幼儿进行自由拼贴,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4. 造型塑造活动:通过使用不同的造型材料,如黏土、软木、纸张等,幼儿可以进行自由的造型创作。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造型工具和参考图案,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并进行创作。
第三部分:评价与展示幼儿作品评价与展示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与展示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和自我价值的认知。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模块一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的设计
表10-1 幼儿园美术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模块一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的设计
模块一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的设计
模块一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的设计
四、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总目标、分类目标 和年龄阶段目标的具体化,是教师 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实现的 目标。一般来说,美术教育活动目 标既是对本次活动结果的预设,也 是对幼儿提出的具体要求。
模块一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的设计
(3)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行为标准。例如,画出一 群正在做游戏的小朋友,剪出一个窗花。这一活动目标的 表述比较明确,能具体地引导教师的教学活动,也便于根 据此活动目标进行检测。
一般来说,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可采用行为目标 的表述方式。教师在撰写行为目标时,应注意组成要素的 完整性和具体性。例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用泥捏 出香蕉的基本形状”。
模块一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的设计
这一总目标体现了学前 儿童美术教育的审美性质, 注重幼儿的审美感 知 、 审 美 情感和审美创造等基本能 力 ,并指出了达到以上目标 的途径。
模块一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的设计
二、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分类目标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认知、技 能、情感、创造四个方面。按照美术学科本身的 性质,学前儿童的美术活动可以分为绘画、手工、 美术欣赏三种类型。下面的分类目标是把这两种 分类结合起来,分析了绘画、手工、美术欣赏活 动中认知、技能、情感、创造四个方面的目标。
模块一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的设计
3. 活动目标的表述要具有统一性
教育活动包含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两个方面的互动。那么, 在表述活动目标时,既可以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确定活动,表述 教师期望通过教育活动帮助幼儿获得的学习结果;也可以从幼 儿的角度出发,指出幼儿在学习后哪些是应该知道的和能够做 到的。例如,中班手工活动“制作火车”的活动目标表述为: 学习用香皂盒和瓶盖制作火车的方法;锻炼手部肌肉动作;观 察火车的基本结构;培养幼儿细心、耐心的良好习惯。在这一 活动目标中,前三条是从幼儿的学的角度提出的目标,第四条 是从教师的教的角度提出的目标,存在着表述角度不统一的问题。
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
一、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的指导要点
(四)提供丰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提供相应的绘画工具。小年龄儿童以油画棒、粗的记号笔等工具为宜, 可以直接用手指、棉签、吸管等通过压、印、吹的方法来作画。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小肌肉运动日 趋发育成熟,可使用彩色水笔、毛笔、马克笔等工具。此外,小年龄儿童以单一的工具为主,逐渐地交 替使用两种工具(如记号笔、油画棒),直至多种工具的交替使用。
(1)创设自由的环境 (2)合理引导和鼓励 (3)设置绘画区角
二、学前儿童绘画活动中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办法
(四)不能读懂儿童的画,影响儿 童创造力的发展
典型案例
诊断分析
解决办法
在一次大班绘画活动“马路上的车” 中,某个小朋友画了很多车,这些车无 规则地行驶在马路上,车之间和马路边 站着歪歪斜斜的人,有人双手捂耳朵, 有人飞在半空中,天空一片乌黑。教师 看到他的画,说:“哎呀,谁见过黑色 的太阳?人和汽车怎么能画到树上呢?”
(1)积累素材和经验 (2)多组织意愿画活动 (3)鼓励儿与解决办法
(二)注重技能技巧,忽视儿童的 情感体验
典型案例
诊断分析
解决办法
在一次装饰画活动中,教师展示了 几种典型的装饰图案,要求儿童装饰小 手帕。为了让儿童画出更美的图案,教 师用了20分钟详细地示范、讲述。但孩 子们自己画时已经失去了兴趣,那么多 的“知识点”也记不清了。
二、学前儿童绘画活动中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办法
(一)注重临摹范图,忽视儿童的 个性表现
典型案例
诊断分析
解决办法
在中班绘画活动“美丽的花”中, 教师首先介绍了花的结构,然后拿出几 张图片,让儿童自由选择几种花作画。 儿童作画时,教师不时地提醒儿童“看 画上花瓣长在什么地方?”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指导原则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指导原则
1、培养艺术审美能力:通过识记形象、色彩、线条、空间构成等细节,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使其与生活中的环境美有机结合。
2、引导对艺术的理解:使孩子们从小就能意识到艺术的重要,从艺
术的价值角度认识美术,理解美术的文化内涵,使艺术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并使孩子自觉参与其中。
3、培养创意思维: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给予孩子自主表达空间,帮助孩子找到创造力的突破口,从而实现形式和
内容的重塑。
4、注重实践性:主张实践性教育理念,以实际行动为主线,引导孩
子们更加充分地体验美术作品,丰富艺术审美感受,同时也可使美术课实
现轻松有趣的教学效果。
5、引导艺术创作:针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及自身的审美能力,引导他
们发展美术素养,指导他们正确地认识美术,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使孩子
们能够从中汲取真正的乐趣;
6、注重个性化: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孩子们的个性发展,引导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个性特点,并使用这些特点调动他们参与创作的动力,以满足他们自我表达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使他们在用色、排版中发挥
出不同的风格。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第四、五章
四、儿童对美术材料的驾驭能力
以多种美术材料促进表达、表现的趋势 已成为主流,在这里特别提醒大家的是,儿 童美术活动中多种材料与技法的使用应基于 儿童对他们的熟悉与掌握,否则必然会干扰 儿童的美术创作。
五、重复练习的重要性
制造重复与练习的机会,让儿童在不断的重复 与练习中将可操作的材料变为可熟练运用的媒介, 将学到的表达技巧不断完善与发展。这既是儿童所 喜爱的,也是美术能力成长的必要方式。
案例 有一天,妈妈看到小伟在十分认真地画一张图画,过去一看,画面 上有一个圆圆的太阳,奇怪的是太阳的两只眼睛,一只睁得圆圆的 是金黄色的,另一只眯成一条缝是五彩的。妈妈很奇怪,于是问小 伟:“太阳的眼睛为什么画成这样?”小伟的得意地说:“妈妈, 您 一定没好好看过太阳吧!”妈妈心想,太阳天天挂在天上,我怎么 会没看过呢!小伟接着说:“妈妈,我今天仔细地看过太阳,太阳 可好玩了,睁大眼睛看它时,它是金黄色的,可是眯起眼睛看它 时,它就是五颜六色的啦!就像画上画的一样。” 妈妈恍然大悟, 自己还真是没有这样看过太阳。
通过讨论教师们提出若干种方式,其中有: “为幼儿准备一个星形的硬卡,让幼儿拓 描。”“描画幼儿的小手轮廓,再改编成走路的小 海星。”“先画一点,在从一点放射出五条线,每 两线间点一点,再做点和线头的连线,很容易就连 成五星了。”……教师们不仅自己积极的思考,同 时也记录下其他教师的方法。王老师采用了“先画 一点 ,再放射出五条线……”的方法,幼儿很快的 就画出了美丽的海星。
涂圆练习
第五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实践
一、主题绘画活动的新策略
1、主题的来源 2、建构经验 3、产生故事 4、提供支持 5、指导策略 6、作品的走向
二、适于幼儿特点的美术活动 ----剪贴与线描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完整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教材《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第四章,主要内容为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体验、创作等方式,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色彩的调配方法,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色彩的基本概念,了解色彩的三要素。
2. 引导幼儿学会色彩的调配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调配方法。
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提高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彩色颜料、画纸、画笔、水杯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彩色颜料、画纸、画笔、水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幼儿画的画作,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使用了哪些颜色,颜料是如何搭配的。
2. 知识讲解(10分钟)利用PPT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包括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饱和度)以及色彩的调配方法。
3. 示范演示(5分钟)教师现场演示如何调配色彩,并让幼儿亲自动手尝试调配,引导幼儿观察调配过程中的变化。
4. 创作环节(10分钟)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进行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鼓励幼儿互相欣赏、交流,教师对作品进行评价,注重鼓励和引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的三要素和色彩的调配方法。
通过简洁的文字和图示,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尝试用自己的色彩知识为家人画一幅肖像画。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记忆和理解,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为家人画一幅肖像画。
2. 请幼儿观察身边的物品,描述它们使用了哪些颜色,颜料是如何搭配的。
答案:幼儿观察身边的物品,描述它们使用了哪些颜色,颜料是如何搭配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任务与指导原则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任务与指导原则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儿童的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目标是通过美术教育,让孩子从小学会欣赏、感受和创作艺术作品,培养其审美情趣、想象力、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提高其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以下任务和指导原则。
1.培养审美意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
通过观赏和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引导孩子感受艺术的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和欣赏能力。
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让孩子了解不同的审美标准和风格,培养其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欣赏能力。
2.培养创造能力: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通过让孩子参与绘画、手工制作等创作活动,鼓励他们进行自由创作和表达。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其实际操作的能力。
3.培养艺术表达能力: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孩子的艺术表达能力。
通过让孩子参与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他们的绘画和手工技能。
引导孩子学习运用不同的艺术语言和媒介,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注重培养孩子对色彩、形状、线条等艺术元素的感知和运用能力,提高其艺术表达的水平。
4.注重个性发展: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要注重每个孩子个性的发展。
要鼓励孩子展示自己的独特性,培养他们与众不同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特长,鼓励他们在美术领域发展自己的特色。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学习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5.融入幼儿活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要融入到幼儿的日常活动中。
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与幼儿园的其他活动相结合,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艺术体验。
例如,在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中,可以引导孩子进行相关的绘画或手工制作,通过艺术活动来增强主题活动的趣味性和教育效果。
总之,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幼儿园幼儿美术创作的指导
幼儿园幼儿美术创作的指导一、引言幼儿期是儿童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对其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优秀的学前教育教师,我们应该重视幼儿美术创作的指导。
本文将从素材准备、活动组织和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为幼儿园幼儿美术创作的指导提供一些建议。
二、素材准备幼儿美术创作的素材准备是培养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供丰富多样的素材:1. 自然物品: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各种形状、颜色的自然物品,如树叶、石头、小花等,让幼儿观察并收集回来作为美术创作的素材。
2. 艺术品欣赏: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参观美术馆或展览,让他们接触到各种绘画作品,了解不同风格和表现形式的艺术品。
3. 生活实物: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幼儿生活相关的实物,如水果、蔬菜、玩具等,让幼儿触摸、感受,并通过绘画表现出来。
4. 视听资料: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观看动画片等方式,让幼儿获得美的感受和启发,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三、活动组织在幼儿园开展美术创作活动时,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合理的活动组织。
1. 游戏性设计:幼儿喜欢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性强的创作活动,如给幼儿出题目让他们绘画,然后大家一起猜是什么。
2. 自由创作: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造力进行绘画。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如画一幅梦想中的画、画一幅我们的幼儿园等。
3. 合作创作:让幼儿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创作,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意识。
教师可以设置一个主题,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幅大型的绘画作品。
四、评价评价是指导幼儿美术创作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可以促进幼儿的进步和成长。
1. 肯定与激励:无论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否符合教师心中的标准,都应该肯定幼儿的努力和付出,并给予适当的激励和鼓励。
2. 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帮助:对于幼儿的绘画作品,教师可以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帮助,帮助幼儿改进不足之处,提高创作水平。
幼儿园幼儿美术创作的指导
幼儿园幼儿美术创作的指导美术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幼儿园中,美术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通过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下面将从观察力的培养、想象力的激发和创造力的发展三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
一、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观察力是幼儿进行美术创作的基础。
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借助老师的引导和自己的实践,通过观察各种事物,认识事物的形态和特点,从而培养出自己独特的观察力。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1. 引导幼儿观察自然景物。
在户外活动中,带领幼儿观察树木、花草、动物等自然景物,让他们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感受。
然后鼓励幼儿用画笔描绘出自己眼中的自然风景,或者用纸板、玩具模型制作自然风景。
2. 引导幼儿观察人物形象。
在幼儿园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人物形象,例如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等。
可以利用幼儿园的照片、绘本、海报等教具,帮助幼儿观察绘本中的人物形象,然后鼓励他们进行模仿画,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3. 引导幼儿观察各种物体。
在幼儿园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各种物体的形态和特点。
可以利用多种教具,例如积木、玩具、图案等,让幼儿触摸、拼凑、摆弄,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通过以上的指导,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让他们能够敏锐地观察事物,并将观察到的事物形象转化为自己的美术作品。
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幼儿进行美术创作的重要能力。
幼儿园的环境和教具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刺激,让他们的想象力得到有效的激发。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1. 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在日常的绘画教学中,可以设定一些情境和故事,例如“画一个海底世界”、“画一场梦境”等,让幼儿根据情境进行自由想象和创作。
同时,也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不拘泥于形式和规则。
2. 利用图样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在美术教学中,可以提供一些包含一些简单的图样,通过这些图样的启发,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学前教育美术创作指导
学前教育美术创作指导引言学前教育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而美术创作作为一种表现艺术的形式,对于儿童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学前教育中美术创作的具体指导方法,帮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开展美术指导。
1. 儿童美术创作的价值与意义艺术创作是儿童个性的自我表达,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美术创作,儿童能够感受到美的力量,培养良好的审美情操,提高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2. 美术创作教学目标的制定在学前教育中,我们需要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合理制定美术创作的教学目标。
例如:- 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 培养儿童的空间想象力和构图能力;- 培养儿童的色彩感知能力和色彩协调能力;- 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美术创作教学方法的选择学前阶段的美术创作教学需要注意方法的选择,使得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能够全面发展。
以下是几种适合学前教育的美术创作教学方法:- 自由创作法:鼓励儿童自由发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内心的世界,从而培养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 模仿创作法:引导儿童模仿生活中的事物、自然中的景物进行创作,培养其观察力和绘画技巧。
- 合作创作法:通过小组活动,让儿童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交流,提高沟通和合作意识。
4. 美术创作教学活动的设计儿童在学前阶段的美术创作活动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以下是几个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 自由绘画:让儿童自由选择绘画的题材,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 装饰画:引导儿童使用各种材料进行装饰画创作,培养其对色彩和形式的感知能力。
- 素描绘画:指导儿童观察对象的外形、轮廓和细节,并进行素描绘画,提高其观察和绘画技巧。
- 拼贴创作:利用各种材料进行拼贴创作,培养儿童的空间想象力和构图能力。
5. 美术创作评价与反馈在美术创作教学中,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价和反馈儿童的美术创作:- 肯定儿童的努力和创作成果;- 关注儿童创作的细节和特点,给予具体的表扬和建议;- 鼓励儿童相互欣赏和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指导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指导一、引言美术教育在学前儿童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本文将从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和活动方法三个方面,为大家提供一些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指导。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儿童的艺术兴趣:通过丰富多样的美术活动,激发儿童对艺术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观察和模仿真实的事物,培养儿童的观察力,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等方式,培养儿童的表达能力。
3. 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启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他们自由发挥,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4. 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通过学习和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提高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活动内容1. 色彩世界:通过观察和欣赏不同颜色的事物,引导儿童了解各种颜色的特点和象征意义,通过绘画和色彩搭配等活动,让儿童感受色彩的魅力。
2. 自然观察:带领儿童到自然环境中观察植物、动物等,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儿童将自然中的美景和生物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
3. 艺术大师:介绍一些著名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通过观赏和模仿这些作品,培养儿童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4. 造型创作:通过使用各种材料和工具,引导儿童进行造型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 美术游戏:设计一些寓教于乐的美术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儿童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四、活动方法1. 观察与模仿:引导儿童观察真实的事物,然后通过模仿的方式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自由发挥:给予儿童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创造力,创作出自己独特的艺术作品。
3. 合作创作:组织儿童进行小组合作创作,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游戏引导:设计一些寓教于乐的美术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前教育美术创作指导
学前教育美术创作指导引言:学前儿童的美术创作在其智力、情感、社交和审美能力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作为一位优秀的学前教育教师,我们应该提供有效的美术创作指导,帮助孩子们培养良好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本文旨在探讨学前教育中的美术创作指导方法和策略,以及如何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充满艺术探索和享受的环境。
一、培养孩子的美术兴趣和意识美术创作是孩子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之一。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对美术的兴趣和意识。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富有吸引力的图画书、美术品展览和美术相关活动来引发孩子们的兴趣。
其次,我们可以在教室中设置一个美术角,提供一些美术用品和材料供孩子们自由创作。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会慢慢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乐于参与美术创作活动。
二、创造一个开放的创作环境在学前教育中,我们应该创造一个开放的创作环境,鼓励孩子们自由地表达和探索。
首先,我们可以提供多样性的美术材料和工具,如颜料、彩色纸张、贴纸等,并鼓励孩子们自由使用这些材料进行创作。
其次,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的创作任务,让孩子们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比如,给孩子一块空白的画布,告诉他们可以画任何他们想象的东西。
这样的环境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并培养他们的审美和观察能力。
三、注重过程与结果的平衡在美术创作中,过程的重要性远大于结果。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创作过程,而不仅仅关注他们作品的成果。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孩子们在创作过程中的动作、表情和语言来了解他们的思考和想法。
同时,我们应该给予孩子们积极的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美术创作的快乐和成就感。
四、提供个体化的指导和支持每个孩子在美术创作方面的兴趣和能力都是不同的。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提供个体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发展潜能。
首先,我们可以观察和了解每个孩子的兴趣和特长,针对性地安排创作任务和活动。
其次,我们可以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改进的方向。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第四章学前儿童手工教育
(三)样式化期(5~7岁)。这一时期,学前儿童的手部精细动作、手眼协调等能力都有所提高,剪、捏、 揉、挖、连接、粘贴、编织、扎、染等手工制作技能也已经比较熟练,并能够用双手较好地配合使用工具和材料, 制作出一些较为复杂的造型或物象。
二、学前儿童手工教育的目标
(一)小班学前儿童手工教育目标 (1)引导幼儿参加手工活动,体验手工活 动的快乐,培养他们对手工活动的兴趣,使其愿 意尝试各种手工工具和材料。 (2)培养幼儿养成安全、卫生、整洁的手 工活动习惯。 (3)引导幼儿学习用糨糊、胶水等粘贴沙 子、种子等点状材料。 (4)引导幼儿学习撕、拼贴、折、印等操 作,训练手的控制能力。 (5)引导幼儿体验可塑性材料学习用搓、 团、压、黏合的方法塑造简单的立体物象。
一、泥工活动指导
同时,各年龄班的教学内容应有所侧重。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认识工具和材料,培养兴趣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在小班泥工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 根据小班幼儿的兴趣和情绪状态,教授他们一些简单的基本技能。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捏”的技能是其学习重点,教师在组织泥工活动时,可以先教幼儿学习捏盘子、 帽子、饺子、汤匙、饭碗等简单的物象,然后结合压、揉、搓等技能,塑造出比较复杂的物体形象。教师还 需要指导中班幼儿学会选择和使用正确的工具和一些辅助材料(如小树枝、豆子、小石头等)塑造形象。
二、纸工活动指导
(一)撕纸活动指导 为了提高学前儿童的兴趣,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可以 采用游戏活动法与创设情景法进行撕纸教学活动。游戏活 动法就是在活动过程中采用一些游戏的方法,以便于集中 幼儿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创设情 景法就是创设与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以情景 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引导幼儿积极思考,从而激发幼儿的 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四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设计及指导
四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设计及指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升,儿童美术教育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美术欣赏活动是儿童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既可以培养孩子对艺术的独立思考和审美能力,又能启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学前教育中,如何设计和指导儿童美术欣赏活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首先,设计儿童美术欣赏活动需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
学前儿童对于美术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相对较低,因此,在设计活动时,应该注重挖掘和细化孩子们的兴趣点。
可以通过展示丰富多样的美术作品,如油画、水彩画、立体作品等,引导孩子们主动参与,选择他们喜欢的作品进行欣赏和讨论。
同时,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身体特点和发展程度,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活动,例如让他们模仿画家的动作和表情,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
其次,指导儿童美术欣赏活动需要注重引导而不是灌输。
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发展儿童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因此,在指导活动时,老师要充分尊重孩子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注重启发他们的思考能力。
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孩子们对于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同时,要鼓励孩子们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在互动环节中,可以组织小组活动或角色扮演,让孩子们互相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一项创作任务,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此外,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还需要关注与艺术作品的融合。
学前儿童的认知和语言能力还不够成熟,他们对于艺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往往是通过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
因此,在指导活动时,可以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引导孩子们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转化为视觉作品。
例如,可以要求孩子们选择一幅作品进行绘画,或者根据他们的感受制作立体作品,将他们的创作与艺术作品相结合。
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孩子们对于作品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促进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的培养。
总而言之,四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设计和指导需要充分考虑孩子们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并与艺术作品的融合相结合。
学前教育中的美术创作指导
学前教育中的美术创作指导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中重要的阶段,它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
在学前教育中,美术创作作为一种重要的活动,可以促进孩子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的培养。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中的美术创作指导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指导方法。
一、学前教育中美术创作的重要性1. 艺术素养的培养:美术创作是培养孩子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美术创作活动,孩子们可以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审美情趣,提高色彩和形象表现能力。
2. 创造力的培养:美术创作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在自由的创作环境中,孩子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出独特的作品,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表达的途径:美术创作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孩子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增强情感的表达能力,培养情绪管理的能力。
二、学前教育中美术创作指导的方法1. 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灵活的创作环境是美术创作指导的基础。
教室中应该提供绘画、雕塑、手工制作等不同材料和工具,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创造力。
2. 鼓励自由发挥:在美术创作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孩子们自由发挥。
不要过多地规定主题或方法,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和表达。
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注重细节观察:美术创作需要孩子们对细节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描述来描绘所见所闻,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提高创作的精细度。
4. 引导审美价值观:在美术创作指导中,教师应该引导孩子们培养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可以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家的生活和艺术思想等形式,让孩子们了解到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文化背景,提升审美品味。
5. 培养合作精神:美术创作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合作创作,让他们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在合作中培养相互尊重和沟通的能力。
三、学前教育中美术创作指导的实施策略1. 设计多元化的美术活动: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多样的美术活动,如绘画、拼贴、造型等,满足孩子们对不同材料和形式的喜好和需求。
学前教育教案的美术创作指导
学前教育教案的美术创作指导一、引言学前教育是儿童的基础教育阶段,也是艺术启蒙的关键时期。
美术创作在学前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本教案旨在为学前教育教师提供一种有效的美术创作指导方法,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二、美术创作的目标1. 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通过观察和欣赏各种艺术作品,培养幼儿对美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对美的鉴赏力。
2.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通过自由创作和思维训练,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通过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欣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让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
三、美术创作的内容1. 色彩表达。
引导幼儿感知和描述不同颜色的特征,通过涂鸦、拼贴等活动,让幼儿自由地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2. 细节观察。
通过观察和描绘自然对象、生活中的事物,培养幼儿的细节观察力,提高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3. 图案设计。
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图案,并通过纸板剪贴、拼贴等活动,让幼儿创造出自己独特的图案设计。
四、美术创作的方法1. 创作主题的选择。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认知水平,选择与其生活经验相关的主题,如家庭、动物、自然景物等,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意愿。
2. 素材的提供。
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如颜色纸、贝壳、树叶等,让幼儿从中选择符合自己创作主题的素材。
3. 创作活动的组织。
在课堂中设置多个创作站点,供幼儿自由选择,并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创作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创作。
4. 创作过程的引导。
在幼儿进行创作时,教师应做好示范和引导,帮助幼儿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问题,鼓励他们勇于表达和尝试。
五、美术创作的评价1. 过程评价。
重视幼儿的创作过程,注重观察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和表达方式,并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
2. 作品评价。
对幼儿的作品给予客观、科学的评价,注重发现和肯定幼儿作品中的亮点和创新之处。
六、美术创作的延伸1. 美术作品的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每次欣赏完作品后,留有一定的时间去消化回味, 不应立即创作;
2、加进新的相关要素;
3、同伴的分享至关重要。
三、从材料特性出发引导创作
步骤: (一)感受材料特性——材料可以是多样的,但特性应
集中单纯 (二)引导幼儿由材料的特性回忆、联想、想象有关事
3、美术形象来自审美知觉
审美知觉,是对于事物的整体和情感性的把握, 不带有功利的目的。
产生审美知觉的条件——主体对于感知的事物 具有一定的新鲜感和距离感。
一个十分陌生的事物往往引起我们的警觉,难 以形成审美态度,也难以引起表现的愿望;
一个常视久见的事物,在视觉中的新鲜感和距 离感会下降,同时因为太过经常性、反复性, 容易让人采取实用态度,忽视它的审美特性。
4、营造宽松的气氛——心理的环境
教师要对幼儿抱有肯定的态度,幼儿会意识到 教师对其的想法和做法感兴趣,从而会放心地 去做,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此宽松的氛围下, 观察到幼儿的真实表现。
二、从形式规律出发引导创作
从形式规律出发引导幼儿创作,不是将某些美术形式孤 零零地呈现给幼儿,而是从欣赏作品开始,从作品中感 受、理解美的形式规律及其韵味;以此为前提,在幼儿 对一定的形式规律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导向相关的生活 和经验;之后进行创作。
再现:心理的再现——记忆表象的重新浮现
艺术的再现——将内心所知所想外化,
以物质手段表现出来。
1、视觉经验、情绪情感通过再现转化为美术形 象。
2、再现能力的差异影响着幼儿的美术表现的形 式。
(四)动作活动
1、一般动作活动 作用:(1)幼儿通过一般动作活动了解客体。 (2)同时,了解自己,体会自己的力 量与作用,形成个人的行为方式。
一、从主体内容出发引导创作——核心
主题内容包含两方面: 1、描写的物象、事件、情节,及在作品中呈现
出来的情感和情绪; 2、物象和情节的象征意义(包含时代精神、民
族精神,)以及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观念。 (一)精选主题和题材内容 (二)开展系列活动 (三)在活动的过程中给予指导
(一)精选主题和题材内容——出发点
欣赏作品→感受美的形式规律→导向生活经验→
创作
(一)好的作品是前提
1、作品要求形象特征突出,富有情节和动感;
2、作品中蕴含的形式规律须是幼儿于生活中能够见 到并体验到的。
(二)生活的折射必不可少
幼儿如果停留在欣赏作品的形式规律上直接进行创 作,画出的作品空洞,缺乏真情实感;引导幼儿用所学 的艺术语言表现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法,就能够创造出 独特、生动、多姿多彩的作品。
三、教育的对策: (一)全面入手 (二)具体指导 1、寻找发展上的低项 2、警惕发展上的平衡 (三)把握尺度 1、视孩子对事物的感知熟悉程度 2、视孩子对再现式样的掌握程度 3、视幼儿的愿望水平
第二节 幼儿美术创作的具体指导
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创作的三条思路:
一、从主体内容出发引导创作 二、从形式规律出发引导创作 三、从材料特性出发引导创作
(例:幼儿画人物的变化) 2、艺术创作中动作活动
(例:涂鸦期到形象期的转变——乱涂乱画→ 了解线条的特性→重复动作,产生某些图形, 有目的地表现某些事物)
二、幼儿美术创作的规律: (感知、愿望、动作活动、再现能力之间的关
系) (一)动态平衡 影响幼儿创作的几种心理因素处于动态平衡之
中,各因素的发展程度存在差异,发展是不同 步的。 (二)低项决定 幼儿创作的水平由程度低的因素决定水平。 (三)两级现象
借助于其他艺术形式,如文学。进一步发展为综合 艺术活动,如戏剧表演。
(三)在活动过程中给予指导
1、具备背景知识经验 幼儿发展的理论知识、美术知识与技能、幼儿美术发展
规律的理论知识和感性经验、对于幼儿的了解 2、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 内心活动;思考幼儿遇到的问题,提供指导
3、学会等待
人的创造性活动需要足够的时间来思索、尝试, 在幼儿进行美术创作的时候,教师应给予幼儿 充分的探索时间,不要一发现问题就迫不及待 地告诉幼儿该怎样,不该怎样。
参加劳动、文体活动、外出参加游
览·······
2、收集资料,扩充知识
美术作品(照片、图片、录像)、文学作品、科 学知识
采取个别自由活动,让幼儿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探 索,使经验与知识融会贯通。 3、引入各种表现媒介与形式
尝试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媒介和方法进行美术表现
学习根据所要表现的题材内容来选择适宜的工具和 材料。 4、导向创造性表现
幼儿的思维是以叙事,也就是故事的方式展开的。 精选主题和题材内容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贴近幼儿的生活 2、生动有趣 3、有创造的余地 4、适合以美术的方式表现
(二)开展系列活动——形式
1、获得最初的体验
幼儿经验的来源:一般稳定生活——普遍经验
偶发事件——个别经验
鉴于幼儿生活环境的局限,经验不足,教师设法使幼儿 获得足够经验。大自然,社会是最好的课堂。
(二)情绪、情感
1、创作的愿望由情感而生,创作的内容由情感而定。 2、情感的强度影响创作愿望的产生。 3、情绪、情感使作品内容充实。 4、情绪、情感能推动幼儿对高级、完美表现形式的追
求。Leabharlann (三)再现能力幼儿对所见到的、所观察过的事物,并不是想 要表现就可以表现出来的,这受到再现能力的 制约。
第四章 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指导
第一节 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一般规律与教育政策
一、影响幼儿美术创作的心理因素: (一)感知 (二)情绪、情感 (三)再现能力 (四)动作活动
(一)感知
1、美术形象来源于视觉经验 幼儿通过观看获得对于事物的种种视觉经验,这是
他们进行美术创作的来源。 无论是具象的还是高度抽象的,幼儿画面中的物体
都是他们曾经见过的,是视觉经验累积所有的。 没有一定的视觉经验,进行美术创作是不可能的。
2、知觉力的强弱影响作品形象的深入和精确程度
一个对事物的形、色很留心,观察力又强的幼儿画出的 形象总是完整入微的;
一个空间感很轻的幼儿将长于造型、构图;
一个对色彩敏感的幼儿会将一幅画画的色彩斑斓,具有 装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