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7.1 为什么要证明习题课件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第1节 为什么要证明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第1节  为什么要证明

例 4:观察下列关于自然数的等式: (1)32-4×12=5 ① (2)52-4×22=9 ② (3)72-4×32=13 ③ … 根据上述规律解决下列问题: (1)完成第四个等式:92-4×( )2=( );
(2)写出你猜想的第 n 个等式(用含 n 的式子表示),并验证其正确性.
解:(1)4,17 (2)第 n 个等式为(2n+1)2-4n2=4n+1.∵左边=4n2+4n+1-4n2=4n+1= 右边,∴第 n 个等式成立.
练习:下列问题你不能肯定的是( D )
A.一支铅笔和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的大小关系 B.三角形的内角和 C.八边形的外角和 D.三角形与矩形的面积关系
课程导入2:
代数式n2+ n+41的值是质数吗?取n=0,1,2,3,4, 5试一试,你能否 由此得到结论:对于所有自然数n2+ n+41的值都是质数?与同伴进行交流.
2.在学习中,小明发现:当 n=1,2,3 时,n2-6n 的值都是负数,于是小明猜想:当 n 为 任意正整数时,n2-6n 的值都是负数,小明的猜想正确吗?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解:小明的猜想不正确.理由为:当 n=6 时,n2-6n=62-6×6=0;当 n> 6 时,n2-6n=n(n-6)>0.
练习:观察下列各式的计算过程: 5×5=0×1×100+25, 15×15=1×2×100+25, 25×25=2×3×100+25, 35×35=3×4×100+25, …
请猜测,第 n 个算式(n 为正整数)应表示为 100n(n-1)+25 .
证明的必要性
1.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仅依靠实验,观察、归纳是不够的,
解:小明的猜想正确,理由:因为 n 为奇数,所以可设 n=2k+1(k 为自然数), 所以 n2﹣1=(2k+1)2﹣1=(2k+1+1)(2k+1﹣1)=(2k+2)×2k=4k(k+1), 因为 k 为自然数,所以 k,k+1 是相邻的自然数, 所以 k,k+1 中必有一个是偶数,一个是奇数,所以 k(k+1)必定是 2 的倍数, 所以 4k(k+1)必定是 8 的倍数,故当 n 为任意正奇数时, n2﹣1 的值一定是 8 的倍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为什么要证明课件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为什么要证明课件
• 第五级
而我们用科学的方法验证后发现:
(1)实线是直的;
(2)a与b一样长;
(3)AB平行于CD.
2024/9/10
17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方法归纳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有第时二级视觉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往往误导我们,
• 第三级
让我们得•出第四错级误的结论,所以仅靠经验、视察是 • 第五级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你觉得视察得到的结论正确吗?
2024/9/10
9
单击此处编母讲版授标新题课 样式
知识点1 数学的结论必须经过严格的论证
• 单判击断此一处个编数辑学母结版论文是本否样正式确,仅视察、猜想、 •实第验•二第还级三不级 够;
• 第四级
必须经过• 一第五步级 一步、 有根有据的推理.
当n=4时,(n2-5n +5)2=12=1;
当n=5时,(n2-5n +5)2=52=25≠1.
所以当n为正整数时,(n2-5n +5)2不一定等于1.
【方法总结】验证特例是判断一个结论错误的最好方法.
2024/9/10
19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类型三】 举出反例
例3:如图,从点O出发作出四条射线OA,OB,OC, OD• ,单已击知此O处A编⊥辑OC母,版O文B⊥本O样D式. (1)若∠• 第B•二O第C级三=级30°,求∠AOB和∠COD的度数; (2)若∠BOC• =第四•5级4第°五级,求∠AOB和∠COD的度数;
请举例说明,你用到过的推理.
2024/9/10
10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第此二处级a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三级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7.1为什么要证明?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7.1为什么要证明?
▪ 会用实验验证、举出反例、推理等方法简单 地验证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
▪ 通过观察、分析图形,体验推理的重要性。
二、情景导入
▪ 曲线幻觉:竖条似乎是弯曲的,但其实他们 是笔直的而且相互平行的。
先观察、再测量
你能判断线段a与线段b长度的大小吗?
a
通过_测__量___,发现_a__=_b___.
已知(1),(2),(3)中只有一句是真的,苹果 在哪个箱子里?
我们发现(1)与(3)互相矛盾,可两件矛盾 的事不能都是真的,必有一假;题设真话只有一 句。这样(2)必是假话,从而苹果在黄箱子里。
本课小节
▪ 要说明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无论验 证多少个特殊的例子,也无法保证其正 确性。要确定一个数学结论的正确性, 必须进行一步一步、有根有据的推理。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7.1 为什么要证明?
一、前置诊测
▪ 1.线段的长短比较? 当两条线段的长度相等时,就可以说这两条 线段相等。
▪ 2.什么是质数? 除了1和他本身外,没有其他约数的数叫做质 数。
二、展示目标
▪ 了解推理的意义,知道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 是否正确,仅仅靠经验、观察是不够的,必 须进行推理。
模板中的图片展示页面,您可以根据需要
方法一:更改图片
2. 在图“替换”下拉列表中选择要更改字体。(如下图)
1.选中模版中的图片(有些图片与其他对 而不是组合)。
2.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改图”,选
3. 在“替换为”下拉列表中选择替换字体。 4. 点击“替换”按钮,完成。
PPT放映 设置
PPT放映场合不同,放映的要求也不同,下面将例举几种常用的放映设置方式。 让PPT停止自动播放 1. 单击”幻灯片放映”选项卡,去除“使用计时”选项即可。

《定义与命题》平行线的证明PPT课件(第1课时)

《定义与命题》平行线的证明PPT课件(第1课时)
(6)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知1-讲
(7)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8)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另外一条基本事实我们将在后面的学习中认识它. 此外,数与式的运算律和运算法则、等式的有关性质, 以及反映大小关系的有关性质都可以作为证明的依据. 例如,如果a=b,b=c, 那么a=c,这一性质也可以作为 证明的依据,称为“等量代换”.又如,如果a>b,b>c,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7.2 定义与命题
第2课时
1 课堂讲解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定理与公理 证明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想一想 举一个反例就可以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那
么如何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呢?
知识点 1 定理与公理
用我们以 前学过的观察、 实验、验证特
例等方法.
能不能根据 已经知道的真命
所以不是命题;(3)对一件事情作出了肯定的判断,
所以是命题;(4)对事情作出了否定的(判来断自,《点所拨以》是)
命题.
总结
知2-讲
命题是表示判断的语句,它包含有因果关系,一 般都是以陈述句的形式展现;其他如疑问句、感叹句、 祈使句以及表示画图的语句都不是命题.
(来自《点拨》)
知2-讲
例3 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对顶角相等; (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3)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知3-讲
1.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2.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常常可以举出一个例子, 使它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这种 例子称为反例.
知3-讲
例4 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判断是真命题还是 假命题. (1)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相等; (2)若a=b,则a+c=b+c; (3)如果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那么这两个长方形 的面积相等.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备课资料7-1 为什么要证明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备课资料7-1 为什么要证明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1为什么要证明典型例题题型一实验验证结论例1观察,再验证.(1)图1①中黑色的边是直的还是弯曲的?(2)图1②中两条线段a与b,哪一条更长?①②图1分析:先观察得出结论,再实验验证.解:对于(1)题,直接观察图1①可能得出结论:黑色的边是弯曲的.但实际上,黑色的边是直的.对于(2)题,直接观察图1②可能得出结论:线段b比线段a短.但实际上,这两条线段同样长.点拨: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仅依靠经验、观察是不够的,必须给出严格的证明或实验验证.例2在学习中,小明发现:当n=1,2,3时,n2-6n的值都是负数.于是小明猜想:当n 为任意正整数时,n2-6n的值都是负数.小明的猜想正确吗?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分析:因为n2-6n=n(n-6),所以只要n≥6,该式子的值都表示非负数,所以猜想不正确.解:(方法1:利用反例证明)不正确.理由:例如当n=7时,n2-6n=7>0.(方法2)不正确.理由:n2-6n=n(n-6),当n≥6时,n2-6n≥0.特别提示:通过此题可说明一点: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不能太片面,而要全面考虑问题.题型二推理的应用1.图形中的推理例3如图2所示,一根细长的绳子,沿中间对折,再沿对折后的中间对折,这样连续沿中间对折5次,用剪刀沿5次对折后的中间将绳子全部剪断,此时细绳被剪成段.图2点拨:从简单、特殊的情况入手,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探究内在的规律.2.数学式子中的推理例4观察下列关于自然数的等式:①1×7+2×9=52;②2×8+2×10=62;③3×9+2×11=72;…根据上述规律解决下列问题:(1)完成第4个等式;(2)写出你猜想的第n个等式(用含n的式子表示),并验证其正确性.解题关键:观察等式左右两边的数字变化情况,找出每个式子与序号之间的关系.解:(1)根据题意得,第4个等式为4×10+2×12=82.(2)猜想的第n个等式为n(n+6)+2(n+8)=(n+4)2.验证:左边=n(n+6)+2(n+8)=n2+6n+2n+16=n2+8n+42=(n+4)2=右边,所以n(n+6)+2(n+8)=(n+4)2.3.假设论证例5甲、乙、丙、丁四人的车分别为白色、银色、蓝色和红色.在问到他们各自车的颜色时,甲说:“乙的车不是白色的.”乙说:“丙的车是红色的.”丙说:“丁的车不是蓝色的.”丁说:“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车是红色的,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实话.”如果丁说的是实话,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车是白色的,乙的车是银色的B.乙的车是蓝色的,丙的车是红色的C.丙的车是白色的,丁的车是蓝色的D.丁的车是银色的,甲的车是红色的解析:∵丁说:“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车是红色的,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实话.”如果丁说的是实话,假设乙的车是红色的,∴乙说的是实话,∴丙的车也是红色的,和只有一个人的车是红色的矛盾.假设丙的车是红色的,∴丙说的是实话,而乙说“丙的车是红色的”,∴乙说的是实话,∴有两人说的是实话,与只有一个人说的是实话矛盾,∴只有甲的车是红色的.∴甲说的是实话,丙说的不是实话.∵丙说:“丁的车不是蓝色的”,∴丁的车是蓝色的,∴乙和丙的车一个是白色的,一个是银色的.∵甲说:“乙的车不是白色”,且甲说的是实话,∴丙的车是白色的,乙的车是银色的.综上,甲的车是红色的,乙的车是银色的,丙的车是白色的,丁的车是蓝色的.答案:C4.推理论证例6某球赛小组比赛规则:四个球队进行单循环比赛(每两队赛一场),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某小组比赛结束后,甲、乙、丙、丁四队分别获得第一、二、三、四名,各队的总得分恰好是四个连续奇数,则与乙打平的球队是()A.甲B.甲与丁C.丙D.丙与丁解析:∵甲、乙、丙、丁四队分别获得第一、二、三、四名,各队的总得分恰好是四个连续奇数,∴甲得分为7分,2胜1平,乙得分为5分,1胜2平,丙得分为3分,1胜0平,丁得分为1分,0胜1平.∵甲、乙都没有输球,∴甲一定与乙平.∵丙得3分,1胜0平,乙得5分,1胜2平,∴与乙打平的球队是甲与丁.答案:B拓展资源哥德巴赫猜想两百多年前,彼得堡科学院院士哥德巴赫曾研究过“将一个数表示成几个素数的和”的问题,他取了很多数做试验,想把它们分解成几个素数的和,结果得到一个断语:“总可将任何一个数分解成不超过三个素数之和.”但是哥德巴赫不能证明这个问题,甚至连如何证明的方法也没有,于是他写信给另一名彼得堡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欧拉,他在1742年6月7日的信中写道:“我想冒险发表下列假定‘大于5的任何数都是三个素数的和’.”这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同年6月30日,欧拉在给哥德巴赫的回信中说:“我认为‘每一个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虽然我还不能证明它,但我确信这个论断是完全正确的.”这两个数学家的通信内容传播出来之后,人们就称这个猜想为哥德巴赫猜想或者哥德巴赫-欧拉猜想.完整地说,哥德巴赫猜想是:大于1的任何数都是三个素数的和.后来,人们把它归纳为:命题A:每一个大于或者等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的和;命题B:每一个大于或者等于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为三个奇素数的和.人们在研究命题A的过程中,开始引进了“殆素数”的概念.所谓“殆素数”就是素数因子(包括相同的和不同的)的个数不超过某一固定常数的自然数.我们知道,除1以外,任何一个正整数,一定能表示成若干素数的乘积,其中每一个素数,都叫做这个正整数的素因子.相同的素因子要重复计算,它有多少素因子是一个确定的数.例如,从25~30这六个数中,25=5×5有2个素因子,26=2×13有2个素因子,27=3×3×3有3个素因子,28=2×2×7有3个素因子,29是素数有1个素因子,30=2×3×5有3个素因子.于是可说25,26,29是素因子不超过2的殆素数,27,28,30是素因子不超过3的殆素数.用殆素数的新概念,可以提出命题D来接近命题A.命题D:每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是素因子的个数不超过m与n的两个殆素数之和.这个命题简化为“m+n”.这样,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后证明的方向就更明朗化了:如果能证明,凡是比某一个正整数大的任何偶数,都能表示成一个素数加上两个素数相乘,或者表示成一个素数加上一个素数,就算证明了“1+2”.当然如果能证明“1+1”就基本上证明了命题A,也就基本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了.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朗证明了“9+9”.1924年,德国数学家拉代马哈证明了“7+7”.1932年,英国数学家埃斯特曼证明了“6+6”.1938年,苏联数学家布赫雪托布证明了“5+5”.1938年,中国数学家华罗庚证明了几乎全体偶数都能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即几乎所有偶数“1+1”成立.1940年,苏联数学家布赫雪托布证明了“4+4”.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证明了“1+c”,其中c是一个很大的自然数.1956年,中国数学家王元证明了“3+4”,稍后证明了“3+3”和“2+3”.1956年,苏联数学家维诺格拉多夫证明了“3+3”.1957年,中国数学家王元又证明了“2+3”.1962年,中国年轻数学家潘承桐证明了“1+5”,这是证明了相加的两个数中,有一个肯定是素数的成果,而另一个殆素数的因子小到不超过5.1962年,苏联数学家巴尔巴恩也证明了”1+5”.1963年,中国数学家王元、潘承桐及苏联数学家巴尔巴恩分别证明了“1+4”.1965年,维诺格拉多夫、布赫雪托布证明了“1+3”.1965年,意大利数学家朋比尼也证明了“1+3”.1966年,中国数学家陈景润宣布证明了“1+2”.。

《为什么要证明》参考课件1

《为什么要证明》参考课件1

· · · · · · · ·
C
·
F
·
·
D
H
G
I
J
K
例如,下列句子都是命题
(1)熊猫没有翅膀;
(2)任何一个三角形一定有直角; (3)对顶角相等; (4)无论n为怎样的自然数,式子n2-n+11的值都是质数; (5)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 直线也互相平行.
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反之,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事情作出任何判断, 那么它就不是命题.例如,下列句子都不是命题:
举反例
使之具有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 命题的结论
如何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呢
用我们以前学过的 观察,实验,验证特例 等方法. 这些方法往往 并不可靠.
能不能根据已经知 道的真命题证实呢?
哦……那 可怎么办
那已经知道的 真命题又是如 何证实的?.
• 如何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呢?
其实,在数学发展史上,数学家们也遇到类似 的问题,公元前3世纪,人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 数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 (公元前300前后)编写一本书,书 名叫《原本》,为了说明每一个 结论的正确性,他在编写这本书 时进行了大胆创造:挑选了一部 分数学名词和一部分公认的真命 题作为证实其他命题的起始依据,
6、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判断命题的 真假,如果是假命题,•请举出反例。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为5和7,那么这 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7. 7、在讨论“对顶角不相等”是不是命题的问题 时,甲认为:这不是命题,•因为这句话是错误的. 乙认为:这是命题,因为它作出了判断,只不过这 一判断是错误的,•所以它是假命题,你认为谁的 说法是正确的?
2、这几个命题哪些是正确的?哪些不正确?你是怎么知 道它们是不正确的?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思维图解+综合与实践 知识考点梳理(课件)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思维图解+综合与实践  知识考点梳理(课件)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DA⊥FA,∴∠DAF=90°,
∴∠FAB=∠DAF-∠2=52.5°.
综合与实践
[点拨]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锻炼和提升
学生的推理能力,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答本题
的关键.

线
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
于 180°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
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
它不相邻的内角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线





线
平行线
的判定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4. 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5. 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掌握它的推论:三角
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本章内容要点
7 个基本概念:定义,命题,真命题,假命题,反例,
公理,定理
3 类常用定理: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1=∠2.
综合与实践
(1)如图 2,一束光线 m 射到平面镜 a 上,被 a 反
射到平面镜 b 上,又被 b 反射.若被 b反射出的光线 n
与光线 m 平行,且∠1=50°,求∠2 和∠3 的度数;
(2)在(1)中,m∥n,求∠1 分别为 55°和40°时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为什么要证明》平行线的证明培优说课教学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为什么要证明》平行线的证明培优说课教学复习课件

几个黑点?
不 信 你 不 晕
韦德螺旋:这真是一个螺旋吗?【解析】英国视觉科学家、艺术家尼古拉 斯·韦德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弗雷泽螺旋幻觉的变体形式。虽然图形看起来 像螺旋,但实际上它是一系列同心圆。
柱 子 是 圆 的 还 是 方 的
?
拓展创新
❖ 1 八(1)班有39位学生,他们每人将自己的学 号作为n的取值(n=1,2,3,…,39)代入式子 n2+n+41,结果发现n2+n+41的值都是质数,于 是他们猜想:“对于所有的自然数,式子 n2+n+41的值都是质数.”
探究新知
1.检验数学结论是否正确的常用方法:实验验证法、举出反例、推理论证. (1)实验验证法:通过做实验、测量、计算等手段验证结论正确与否.实 验验证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常用于检验一些比较直观、简单的结论. (2)举出反例:举出反例说明该结论不一定成立.多用于验证某结论是不是正 确的. (3)推理论证:是最可靠、最科学的方法.主要用来进行严格的推理论证, 既可以验证某结论是正确的,也可以验证某结论是不正确的. 2.检验数学结论的具体过程:
探究新知
4.下列判断是否正确? (1)从书架上抽出5本书,5本书都是数学书,因此书架上的书都是数学书. (2)有一条线段AB长3cm,另一条线段BC长2cm,那么AC长为5cm.
5.此次数学考试八年级九班全班65名学生没有不及格的。李妙是八年级九班
的一名学生,由此推断李妙考试
(填“及格”或“不及格”)。
C.小明在数学竞赛中一定能获奖
D.两张相片看起来佷像,则肯定照的是同一个人
探究新知
3.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弟弟今年13岁,哥哥比弟弟大6岁,到了明年,哥哥比弟弟只 大5岁了,因为弟弟明年比今年长大了1岁 B.如果a>b,b>c,那么a>c C.∠A与∠B相等,原因是它们看起来大小差不多 D.因为对顶角必然相等,所以相等的角也必是对顶角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证明PPT课件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证明PPT课件

例1:如图所示,已知四边形ABCD 中, AB∥CD,
AD∥BC,试问∠A与∠C,∠B与∠D 的大小关系如何?
A
D
解:∠A= ∠ C, ∠B=∠D.
理由:∵AB∥CD (已知 )
B
C
∴∠B+∠C=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又 ∵ AD∥BC (已知)
∴∠C+∠D=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C
∴∠1=∠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D(已知)
∴∠B-∠1=∠D-∠4(等式的性质)
∴∠2=∠3
∴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讨论:平行线三个性质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
什么?它与判定有什么区别?(分组讨论)
线的关系
判定
角的关系
平行线的判定 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所以∠BDF=∠EDF.
课堂小结
已知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得到
判定 性质
得到 两直线平行
已知
已知:直线a∥b,∠1和∠2是直
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同旁内角. a
求证: ∠1+∠2=180°.
b
证明:∵a∥b (已知)
c
3 1
2
∴∠2=∠3 (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180°(平角等于180°)
∴∠1+∠2=180 °(等量代换) .
定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 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
∵ a∥b, ∴ ∠1+∠2=1800 .
b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7.1 为什么要证明》公开课课件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7.1 为什么要证明》公开课课件

是否为质数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② 如图,假如用一根比地球的赤道长1米 的铁丝将地球赤道围起来,那么铁丝与地球 赤道之间的间隙能有多大?(地球看成球形) 能放进一个红枣吗?能放进一个拳头吗?
解:设赤道周长为c,铁丝与地球赤道 之间的间隙为 :
c2 12c 21 0.1(6 m )
它们的间隙不仅能放进一个红枣,而且也能放进一个拳头。
③ 如图,四边形ABCD四边的中点为E、F、G、H,度量四边形 EFGH的边和角,你能发现什么结论?改变四边形ABCD的形状, 还能得到类似的结论吗?
解:通过度量,可以猜测:四边形 EFHG为平行四边形。
A E B
H
DGF源自C活动总结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观察、猜想、 实验还不够; 必须经过一步一步、 有根有据的推理。
请举例说明,你用到过的推理。
练一练
中间的圆大小一样吗?
练一练
两条线段一样长吗?


练一练
三条线段a,b,c,哪条和线段d在同一直线上? ab c
d
练一练
当n为正整数时,n2+3n+1的值总是质数吗?
解:当n为1,2,3,4,5时, n2+3n+1的值分别为5,7,19,29,41, 但是当n等于6时, n2+3n+1的值为55, 55是合数, 所以,当n为正整数时, n2+3n+1的值不总是质数。
今天的收获
• 要说明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无论 验证 多少个特殊的例子,也无法保证其正 确性。
要确定一个数学结论的正确性,必须进行 一步一步、有根有据的推理。
今天的作业
课本习题6.1第2,3题

八年级数学上册课件:7.1为什么要证明(共24张PPT)

八年级数学上册课件:7.1为什么要证明(共24张PPT)

的中间将绳子全部剪断,此时细绳被剪成
段.
答案 33 解析 根据题意列表如下:
故当对折5次时,剪断后的段数为25+1=33.
1 为什么要证明
填空题 (2018河北保定长城中学月考,19,★★☆)(1)观察下列图形与等式的关 系(如图7-1-2),并填空:
图7-1-2
1 为什么要证明
(2)观察图7-1-3,根据(1)中的结论,计算图中黑球的个数,用含有n的代数
按照前面的规律,则(a+b)5=
图7-1-4 .
答案 1a5+5a4b+10a3b2+10a2b3+5ab4+1b5
解析 观察图形,可知(a+b)5=1a5+5a4b+10a3b2+10a2b3+5ab4+1b5.
1 为什么要证明
2.某参观团依据下列约束条件,从A、B、C、D、E五个地方中选定参 观地点: ①A、B两地都去或都不去; ②D、E两地至少去一处; ③B、C两地只去一处; ④C、D两地都去或都不去; ⑤如果去E地,那么A、D两地也必须去. 依据上述条件,你认为该参观团能去哪些地方参观?
n
n
证明: n 1×(n+1)= n2 2n 1 = (n 1) (n2 n) = n 1+n+1.
n
n
n
n
1 为什么要证明
如图所示,两个图中间的圆分别是圆A和圆B.小明通过观察,认为圆A 大于圆B,他的判断正确吗?若不正确,试说明理由.
解析 小明的判断不正确.借助圆规或刻度尺可知两圆的半径或直径相 等,故两圆一样大,小明的判断不正确.
1 为什么要证明
题型 通过观察与推理论证解决规律性问题 例 观察各式规律: 12+(1×2)2+22=(1×2+1)2; 22+(2×3)2+32=(2×3+1)2; 32+(3×4)2+42=(3×4+1)2; …… 写出第2 018行的式子,第n行的式子,并验证你的结论.

《为什么要证明》平行线的证明PPT课件

《为什么要证明》平行线的证明PPT课件

1732年,数学家欧拉指出,当n=5 时 2n 2 1 232 1 4294967297 641 6700417 从而否定了费马的结论。
费马(1601~1665)法国
更有意思的是,从第6个费马数 开始,数学家们在费马数中再也没有 发现一个新的质数,全都是合数.
有人甚至给出一个新的猜想: 当 n 5 ,费马数全都是合数!!
欧拉(1707-1783
)瑞士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1、 学习欧拉的求实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
2、没有严格的推理,仅由若干特例归纳、 猜测的结论可能潜藏着错误,未必正确。 3、要证明一个结论是错误的,举反例 就是一种常用方法。
假如用一根比地球赤道长1米 的铁丝将地球赤道围起来,
我 来 猜 一 猜
那么铁丝与地球赤道之间的
7.1为什么要证明
为什么要证明
俗话说“耳听为虚, 眼见为实” ,你是怎样 理解的?
静态的没有循环帧的gif图片你看到的这些静止的图片是不是在动呢?据心理 医生说,图片与心理承受力有关,你的心理承受力越强,图片运动越慢。美 国曾经以此作为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测试,据说犯罪嫌疑人看到的图片是高速 运动的。

挫折的名言 1、 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鲁迅 2、 “不耻最后”。即使慢,弛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鲁迅 3、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战胜挫折的名言 1、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2、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爱默生 3、我以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邹韬奋 4、斗争是掌握本领的学校,挫折是通向真理的桥梁。——歌德 激励自己的座右铭 1、 请记得,好朋友的定义是:你混的好,她打心眼里为你开心;你混的不好,她由衷的为你着急。 2、 要有梦想,即使遥远。 3、 努力爱一个人。付出,不一定会有收获;不付出,却一定不会有收获,不要奢望出现奇迹。 4、 承诺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美好的东西往往不会变为现实。 工作座右铭 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 反省不是去后悔,是为前进铺路。 3、 哭着流泪是怯懦的宣泄,笑着流泪是勇敢的宣言。 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5、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国学经典名句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青春座右铭 1、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2、把手握紧,什么也没有;把手伸开,你就拥有了一切。 3、不在打击面前退缩,不在困难面前屈服,不在挫折面前低头,不在失败面前却步。勇敢前进! 4、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 5、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 激励向上人生格言 1、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必须能耐得住寂寞单干。 2、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3、为了不让生活留下遗憾和后悔,我们应该尽可能抓住一切改变生活的机会。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加不幸。 5、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你更强。 6、打击与挫败是成功的踏脚石,而不是绊脚石。 激励自己的名言 1、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得不到的收获。 2、销售是从被别人拒绝开始的。 3、好咖啡要和朋友一起品尝,好机会也要和朋友一起分享。 4、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5、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 6、有识有胆,有胆有识,知识与胆量是互相促进的。 7、体育锻炼可以(有时可以迅速)使人乐观(科学实验证明)。 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素。(注意:传统观念认为勤奋和机会是成功的要素,但是经过统计学和成功人士的分析得出,乐观是成功的第三要素) 9、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10、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