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课时比较大小和轻重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优质课 《比较大小、轻重》教学设计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比一比第二课时《比较大小、轻重》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教学目标1.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大小、轻重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
2.能结合具体事物进行大小、轻重的比较,并能表达比较的结果。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大小、轻重步了解比较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比较物体大小、轻重的方法。
难点:通过实物比较“饮料和面包”、“皮球和健身器”等物体的大小、轻重。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饼干盒、魔方、饮料、面包等学生准备:饼干盒、魔方、饮料、面包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邀请两个同学上台,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比较两人的高矮。
(着重点出同一水平面)2.拿出两支长短不一的笔,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比较长短。
(着重点出同一端对齐在比较)引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比较大小、轻重。
二、探究新知(一)比大小1.拿出正方体饼干盒和魔方,让学生观察,并根据观察结果说一说谁大,谁小?2.教师提问,为什么饼干盒大?魔方小?让学生尝试总结原因。
(饼干盒占的空间大,魔方占的空间小)魔方和饼干筒这两个物品比较,魔方比饼干筒小,饼干筒比魔方大。
3.出示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公共汽车和小汽车,大象和小松鼠谁大谁小?4.教师指一指教室中的常见物品,让学生说说谁大谁小。
比如桌子和椅子、铅笔盒和橡皮……(二)比轻重1.呈现大象和松鼠的情景图,先进行谁大谁小的比较,再启发学生说一说哪个轻、哪个重。
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说出大象重,松鼠轻。
3.接下来,以请学生小组为单位,掂一掂饮料和面包,比一比轻重。
饮料重,面包轻。
4.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面包比饮料大,饮料比面包小。
但是,当你们拿在手上的时候,有没有发现:饮料比面包重,面包比饮料轻呢?面包虽然看上去比饮料大,可是它很轻。
饮料看上去比面包小,可它比面包重。
所以,我们比较轻重时,如果不确定,可以动手掂一掂量一量,就能找到答案了。
5.出示西瓜、苹果、实心球、皮球情景图同样的方法让学生掂一掂皮球和实心球的轻重。
1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比1比》(第2课时大小、轻重)教学建议(新版)冀教版〔精品篇〕.doc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比一比》(第2课时大小、轻重)教学建议(新版)冀教版〔精品篇〕1《大小、轻重(第2课时)》教学建议教学目标:1、结合熟悉的事物,经历直观的比较大小、体验轻重的过程。
2、能比较具体物品的大小;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简单的数学思维。
教学建议:●比大小1、出示饼干盒和魔方图或用实物,让学生说一说哪个大,哪个小。
要注意让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描述。
2、出示汽车和动物图,让学生自己选择事物,说出哪个大,哪个小。
给学生参与交流的机会。
●比轻重1、呈现西瓜和苹果图,先让学生比较大小,再提出“哪个重,哪个轻”的问题,指导学生规范描述。
2、出示下面两组实物,用实物进行比较。
启发引导: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比较一下每组中的两件物品哪个轻,哪个重。
学生可能有不同意见,让意见不对的同学亲自掂一掂。
3、讨论:比较物品的大小和比较物品的轻重有什么不同。
然后鼓励学生举出身边的事物进行大小、轻重的比较。
●练一练第1题,先说一说哪个大,哪个小;再进行轻、重的比较。
第2题,三种水果进行比较,方法同上。
第3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判断,并按要求涂色。
第4题,图中的游戏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
先让同学们说一说谁和谁在玩,情况怎么样,再比较涂色。
、岁月是贼,总是不经意偷去很多,美好的容颜,真实的情感,幸福的生活。
、能够微笑面对的事情就微笑吧,因为微笑总比哭更好。
、时间就是一颗药,你掌握好了它便是解药,你肆意挥霍它便是毒药。
、一句顺其自然,励志名言里面包含了多少绝望和不甘心。
、不管相爱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回忆这东西,真的能让一个人变成神经病,前一秒还是嘴角上扬,下一秒便湿了眼眶。
、喜欢一个人,是看到了他的优点。
爱一个人,是包容了他的缺点。
喜欢是一种心情,爱是一种感情。
、每一天的努力,只是为了让远方变得更近一些。
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比一比》(第2课时 大小、轻重)教学-课件
教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标
•1.结合熟悉的实物,经历直观的比较大小、 体验轻重的过程。 •2.能比较具体物品的大小;能根据自己的生 活经验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简单的 数学思维。
哪个重?哪个轻?
用手掂一掂。
1.哪个大?哪个小? 哪个轻?哪个重?
写 作 与 笔 记 使 人 精 确 ; 史 鉴 使 人 明 智 ; 诗
歌
使
人
巧
慧
;
我们,还在路上……
2.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哪个最重? 哪个最轻?
3.把○涂色。最重的涂红色,最 轻的涂黄色。
○
○
○
4.把□涂色。最轻的涂黄色,最 重的涂红色。
□ □□
数阅
学读
使使
人人
精充
细实
;;
博会
物谈
使使
人人
深敏
沉捷
;;
You made my day!
伦 理 使 人 庄 重 ; 逻 辑 与 修 辞 使 人 善 辩 。
第一单元 第2课时 比较大小和轻重(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冀教版
第一单元第2课时比较大小和轻重(Word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通过比较大小来判断大小关系,并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表示大小关系;2.能够通过称物品的重量来判断轻重关系,并正确使用轻、重、较轻、较重等形容词。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物品大小和重量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物品大小和重量的养成习惯;2.引导学生尊重物品以及他人的物品,珍惜资源;3.培养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敢于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的关键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根据大小或重量判断大小或轻重关系;2.熟练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2.教学难点1.能够通过称物品重量来判断轻重关系,并正确使用轻、重、较轻、较重等形容词;2.学会通过比较大小来判断大小关系,熟练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教学内容1.名字比较大小;2.物品比较大小;3.常见物品的轻重关系;4.数字和数量的比较大小。
2.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教师在黑板或者幻灯片上写上数字:2,4,6,8,10,让学生回忆这些数字中的大小关系;2.引导学生讨论自己身边常见的物品大小比较。
(二)新课展示通过图片、物品进行示范比较大小和轻重关系,让学生感性认识比较大小和轻重关系。
(三)学生活动1.名字比较大小的活动,可以通过学生的姓名、生日、家庭人数等进行比较大小;2.物品比较大小的活动,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物品进行比较大小,并通过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表示大小关系;3.常见物品的轻重关系,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不同物品的轻重;4.数字和数量的比较大小,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四)课堂小结1.达成本课的学习目标;2.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巩固。
四、教学评价1.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大小和轻重,感受物品大小和重量的不同。
2.评价方式学生通过活动进行自我检测,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和笔试等方式进行评价,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
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比一比 比较大小和轻重》优质课教案_9
比较大小、多少(过生日)【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
2.在“比一比”的操作过程中,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
3.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操作中提高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知最大与最小、最多与最少的含义。
难点:掌握比较大小、多少的方法。
【教学设计】课前小游戏:我说1,同学们拍手1下;我说2,同学们拍手两下。
设计意图:将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身上,提高课堂效率。
板书课题:比较大小、多少(过生日)一、创设情境1.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你记得自己的生日吧,那你记得我们爸爸妈妈的生日吗?今天淘气家就在开一场生日会,是淘气妈妈的生日,我们一起去看看吧!2.观察图片,你看见图中有哪些食物呢?设计意图: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课件为学生展示一副过生日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
二、探究新知活动一:师:淘气要为妈妈切蛋糕了,我们一起看看他是怎样分的。
(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第一个绿点问题第一幅画)仔细观察,说一说,哪块蛋糕最大?哪块蛋糕最小?为什么呢?预设:第三块最大,第一块最小。
我是直接看出来的。
预设二:因为第三块切一下变成第二块蛋糕了,再切一下就变成第三块了。
学生讲完及时评价,板书——最大最小师:刚刚淘气分完了蛋糕,接下去又把西瓜分出来,你还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课件出示)预设:第1块西瓜最大啊,第3块最小。
师:小朋友们真棒!那我们刚刚知道谁大谁小是通过什么呀?预设:我们的眼睛活动二:探究最多、最少师:那桌子上还放了三杯饮料,你嫩比较出哪杯最多?哪杯最少?预设:中间的那杯最多师:着三杯饮料的高度明明装的同样高,你为什么觉得第二杯高呢?预设:因为第二杯的杯子最粗(最大)。
表扬,小结:高度一样时,杯子越粗,装的越多。
活动三:师:老师这里有两瓶饮料,你能知道哪瓶多吗?预设1:高的那瓶多预设2:粗的那瓶多师:那现在同学们有不一样的想法了,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帮老师准确得比较出哪瓶饮料多吗?预设1:可以把他们都倒在碗里预设2:可以把他们都倒在同样的瓶子里,在比一比那瓶多预设3:可以把它们倒在杯子里比一比。
1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比1比》(第2课时大小、轻重)教学建议(新版)冀教版〔精品篇〕.doc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比一比》(第2课时大小、轻重)教学建议(新版)冀教版〔精品篇〕1《大小、轻重(第2课时)》教学建议教学目标:1、结合熟悉的事物,经历直观的比较大小、体验轻重的过程。
2、能比较具体物品的大小;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简单的数学思维。
教学建议:●比大小1、出示饼干盒和魔方图或用实物,让学生说一说哪个大,哪个小。
要注意让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描述。
2、出示汽车和动物图,让学生自己选择事物,说出哪个大,哪个小。
给学生参与交流的机会。
●比轻重1、呈现西瓜和苹果图,先让学生比较大小,再提出“哪个重,哪个轻”的问题,指导学生规范描述。
2、出示下面两组实物,用实物进行比较。
启发引导: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比较一下每组中的两件物品哪个轻,哪个重。
学生可能有不同意见,让意见不对的同学亲自掂一掂。
3、讨论:比较物品的大小和比较物品的轻重有什么不同。
然后鼓励学生举出身边的事物进行大小、轻重的比较。
●练一练第1题,先说一说哪个大,哪个小;再进行轻、重的比较。
第2题,三种水果进行比较,方法同上。
第3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判断,并按要求涂色。
第4题,图中的游戏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
先让同学们说一说谁和谁在玩,情况怎么样,再比较涂色。
、岁月是贼,总是不经意偷去很多,美好的容颜,真实的情感,幸福的生活。
、能够微笑面对的事情就微笑吧,因为微笑总比哭更好。
、时间就是一颗药,你掌握好了它便是解药,你肆意挥霍它便是毒药。
、一句顺其自然,励志名言里面包含了多少绝望和不甘心。
、不管相爱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回忆这东西,真的能让一个人变成神经病,前一秒还是嘴角上扬,下一秒便湿了眼眶。
、喜欢一个人,是看到了他的优点。
爱一个人,是包容了他的缺点。
喜欢是一种心情,爱是一种感情。
、每一天的努力,只是为了让远方变得更近一些。
比较大小和轻重-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比较大小和轻重-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能够比较数字的大小;2.能够通过比较物体的轻重,了解轻重的概念;3.提高学生观察力和分析能力;4.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数字比较大小;2.物体的轻重。
三、教学重点1.数字比较大小;2.物体的轻重。
四、教学难点1.掌握数字大小比较的方法;2.能够判断物体的轻重。
五、教学准备1.教材: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2.工具:量杯、秤。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导入问题:今天我们学什么?2.引导学生想象两个数字,比较大小,并找出规律。
2. 讲授新知识1.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数字比较大小的方法;2.引导学生讨论轻重的概念,并了解轻重的计量单位。
3. 确认新知识1.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册上的比较大小的练习;2.让学生体验轻重的感觉,比较物体的轻重。
4. 拓展应用新知识1.教师展示几个物品,让学生通过手感判断物品的轻重;2.让学生自主成小组,选出轻的物品和重的物品,通过比较大小和轻重的方式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七、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2.找自己身边的物品,通过手感判断物品的轻重。
八、板书设计1.数字比较大小;2.物体的轻重。
九、教学反思本次课程,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数字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让学生自主感受轻重的概念,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做好引导和辅导工作,确保每个学生都掌握了知识点。
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比一比 比较大小和轻重》优质课教案_20
大小、轻重教学目标:2 能比较具体物品的大小;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简单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能比较具体物品的大小;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
教学难点:用规范的语言描述比较的结果。
教学方法: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具:一罐饮料一袋面包一个皮球一个铁球苹果和山楂等教学过程我们数学组一致认为:数学与生活密切练习我的个性意见: 学生展示。
展示时,小组各成员都要发言,改为每组2号和4号发言。
大小、轻重反思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较高矮、长短的基础上进行的体验活动。
内容选取学生身边的、常见的、较感兴趣的事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生活经验。
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先让孩子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最后称一称,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
我班孩子都是刚刚走进校门的六、七岁的孩子,他们天真活泼、爱说爱动,愿意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乐于动脑。
他们都不同程度地知道物体可以比较轻重,也会根据具体情境选择较简单的比较方法(程度有差异),但是对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还了解得不是很清楚。
另外,刚入学的孩子上课的良好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较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
因此,开展一些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教学中让孩子通过看有趣的课件,使学生产生学习比较轻重的兴趣,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在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发现比较的方法,使他们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创新意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比轻重、大小-冀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比轻重、大小-冀教版教学目标1.知道轻重物品的称量单位是千克和克,认识数字0-10千克及1-1000克。
2.能够对物品按照重量大小进行比较,并使用大小关系符号:大于(>)、小于(<)和等于(=)。
3.能够学会认识常见的不同重量和大小的物品。
教学重难点1.能够较为准确的使用大小关系符号,正确比较物品的大小。
2.能够根据重量大小的关系,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会较为聪明的选择物品。
教学准备1.教案和教学用具。
2.学会库存有不同大小和重量的物品。
3.计量工具:千克和克的计量工具各一套。
教学过程1. 了解轻和重在教室里准备几个一小一大、一轻一重的物品,请学生轮流体验,让他们分辨轻和重的差异。
引导孩子们猜测物品的大小和重量,并强调大小和重量可能存在不同。
2. 认识物品的大小关系符号通过前面的体验,我们已经知道物品可能存在大小和重量的不同差异。
在这里,我们要学会认识常用的大小关系符号:大于(>)、小于(<)和等于(=)。
引导学生观察老师手中的一个小球和一个苹果,学会用三个不同大小关系符号描述它们的大小关系。
老师:小球比苹果轻,用什么符号表示?学生:用“<”号表示。
老师:苹果比小球重,用什么符号表示?学生:用“>”号表示。
老师:苹果和小球同样重,用什么符号表示?学生:用“=”号表示。
引导学生感悟大小关系符号的使用方法。
同时,也可以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动手练习大小关系符号的使用,加深他们的认识。
3. 了解称量物品的计量工具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两种计量工具:千克和克的计量工具,并要求认真观察它们的外观和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计量工具上数字的变化规律。
然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展示一个不同重量或大小的物品,并让他们用计量工具称量它们的重量和大小,将其记录在表中。
4. 学习比量大小选择几个不同的物品示范给学生思考。
让他们简单分析然后比较大小,加深实际的感受。
完成这部分的学习后,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用大小关系符号来比较物品的大小和重量,让他们更好地认识不同物品之间的大小和重量差异。
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二课时 大小轻重的认识
....... (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拿出饮料和面包的实物(面包明显大于饮料)让它们先比一比大 小,再比一比轻重,为什么?)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指着实物说说描述不清的给予指导)
三、巩固知新。 1.练一练,第 1 题。 (1)出示示意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从示意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2)指导学生先用大小描述这两个物品,再用轻重描述这两个物品。 (3)同学之间交流比较结果,并指名读出自己的答案。 2. 练一练,第 4 题。 (1)第 1 幅图。学生观察示意图,用轻重来具体描述物体。集体交流测量结果和用轻 重描述两个物体。 (2)第 2 幅图学生独立完成,并分析两幅图中有什么不同。(比较对象不同,物体的 轻重也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1.练一练:第 4 题。两幅图反映的是同一件事,在指导学生看懂题目后, 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在全班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理念。鼓励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并进行比较,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2.两道习题由浅入深,对比练习,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能力,发展了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 四、达标反馈。 1.物体大小指物体所占( )的大小,占空间( )的物体大,占空间( )的 物体小;物体的轻重可以用( )掂一掂,( )的物体向下的压力大,( )的物体 向下的压力小。 2.谁大,谁小?大的画“√”,小的画“×”。
3.在○里涂色,最重的涂红色,最轻的涂黄色。
答案: 1. 空间 大 小 手 重 轻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大小和轻重描述物体。谁能说说在如何判断物体谁轻谁重 以及谁大谁小呢?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比大小、轻重》教学设计
《比大小、轻重》教学设计、教学课题:比大小、轻重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比较大小、轻重”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通过学习本课时使学生能比较具体物品的大小;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
经历比较大小、轻重的过程。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简单的数学思维。
学情分析:学生刚刚开始学校的学习生活,活泼好动,自制力较差,学习热情高,通过上节课学习已有比高矮、长短经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体验,了解大小的含义,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用天平表示的图,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亲自体验,感受物体的大小和轻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初步的数学思考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能比较具体物品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学科素养培养:使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学习中的乐趣教学用具:天平、苹果、羽毛球、饮料和面包实物。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呈现情景图。
2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比较。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大汽车、小汽车引出大小的概念,既有利于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开始学习,体会大小的实际意义,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二比一比1 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大、谁比谁轻等。
2 呈现大象和松鼠的情景图,先进行谁大谁小的比较,再启发学生说一说哪个轻、哪个重。
(设计意图:进一步建立大小、轻重的概念,体验大小、轻重的实际意义,初步渗透空间观念)3 教师拿出1 个苹果和1 个羽毛球,提问:谁轻?谁重?学生讨论交流。
让学生用手掂一掂,亲自体验一下轻和重的感觉。
学生轮流用手掂苹果和羽毛球。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亲自掂一掂,进一步感受物体的轻与重,建立轻重的概念,体验轻重的实际意义)4、教师拿出一听较小的饮料和一个较大的面包。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大小和轻重》教案及教学反思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大小和轻重》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能够使用比较词语,如“大、小、轻、重”等进行物品比较和排序2.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鼓励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大小比较的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材、教具2.学生需要带来一些物品参与轻重比较的活动教学过程导入环节在教学前,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引入教学内容,比如老师拿出一些大小不一的球,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颗球,按照大小进行排序,引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与思考。
正文环节第一部分:让物品“比一比”1.通过教材介绍比较词语的运用和意义,然后让学生出示一些带有大小形状特征的物品,先进行一些简单的物品比较,引导学生根据物品的大小来判断物品的轻重。
2.通过将某些物品与同类物品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判断物品的大小关系。
如:将同一品种的水果进行比较,让学生判断这些水果的大小,并通过排列,将这些水果按照大小叠成一个小塔。
第二部分:让物品“称一称”1.针对“轻重”的教学,可以准备一些称重的教学设备,比如天平、称量秤等,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轻重比较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对体积和重量的感知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去家里,拿来一些轻重不同的物品,然后和其他同学比较,让学生表述出这些物品的轻重关系,或者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自己得出结论,并用比较词语进行描述。
结合实践通过在课堂上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比较词语的用法,了解了大小轻重等概念,那么接下来可以通过一些小实践,让学生自行运用这些词语和概念。
比如,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从家里带上不同的水果进行比较和排列,让学生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同时也能够锻炼他们的观察和协同能力。
教学反思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特别喜欢其中的小实践环节,他们用自己发现和归纳的方法来比较、排序物品,具有很强的生活化教育意义。
除了师生面对面的互动之外,还通过让学生去家里找物品,了解到了课堂知识的实际价值,也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2课时比较大小和轻重
第一单元比一比第2课时比较大小和轻重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体验,了解大小的含义,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用天平表示的图,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亲自体验,感受物体的大小和轻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初步的数学思考和简单的推理。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苹果、羽毛球、饮料和面包实物。
学习方式:观察讨论、亲自体验教学准备:课件、饮料和面包等实物。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设计:大、小、轻、重教学反思:教师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适时联系教材,并能创造性地利用教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特别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从事操作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比较注重学生的操作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
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比较两个物体的轻与重,让学生不断体验、感受物体的轻与重。
通过让学生“掂一掂等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理解物体的轻与重和掌握判断物体轻与重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物体体积大不一定重的道理,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可采用不同的判断方法。
教学环节层次分明,一环紧扣一环。
课中通过创设情境和设置悬念,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去猜想、实践、体验、论证。
通过这一系列的情境设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掌握了判断方法,培养学生估测能力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整堂课体现了思维性、兴趣性、活动性和自主性,学生学得愉快、有趣、活泼,学得扎实。
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比一比 比较大小和轻重》优质课教案_22
教材分析“比较大小、轻重”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通过学习本课时使学生能比较具体物品的大小;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
经历比较大小、轻重的过程。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简单的数学思维教学目标1、通过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体验,了解大小的含义,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用天平表示的图,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
2、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亲自体验,感受物体的大小和轻重。
3、使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初步的数学思考和简单的推理。
重点难点能比较具体物品的大小。
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流程教学版块一:激趣导入教学预设:1呈现情景图。
2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比较。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大汽车、小汽车引出大小的概念,既有利于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开始学习,体会大小的实际意义,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教学版块二:比一比教学预设:1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大、谁比谁轻等。
2呈现大象和松鼠的情景图,先进行谁大谁小的比较,再启发学生说一说哪个轻、哪个重。
(设计意图:进一步建立大小、轻重的概念,体验大小、轻重的实际意义,初步渗透空间观念)3 教师拿出 1 个苹果和 1 个羽毛球,提问:谁轻?谁重?教学版块二:学生讨论交流教学预设:让学生用手掂一掂,亲自体验一下轻和重的感觉。
学生轮流用手掂苹果和羽毛球。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亲自掂一掂,进一步感受物体的轻与重,建立轻重的概念,体验轻重的实际意义) 4、教师拿出一听较小的饮料和一个较大的面包。
(1)猜一猜,谁轻?谁重?学生猜测。
(2)把饮料和面包放在天平上。
学生仔细观察,知道饮料重面包轻。
(3)让学生用手掂一掂。
学生观察图,交流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进一步感受物体的大与小、轻与重,大与小建立轻重的概念,体验大小、轻重的实际意义,是学生认识到打的物体不一定重)教学板块三:做一做练一练,做一做练一练教学预设:第1题、先说那个大,那个小;再进行轻重的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2课时比较大小和轻重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体验,了解大小的含义,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用天平表示的图,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亲自体验,感受物体的大小和轻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初步的数学思考和简单的推理。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苹果、羽毛球、饮料和面包实物。
学习方式:
观察讨论、亲自体验
教学准备:
课件、饮料和面包等实物。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交流空间
情景出示两幅情景图,提
问:谁大?谁小?谁
观察画面,全班
交流。
通过观察情景
图,
创设轻、谁重?让学生初步了
解大小轻重的
含义,使学生
体会到生活中
处处有数学。
探究与体验1、教师拿出1个饼干
盒和1个魔方,提问:
谁大?谁小?让学生
比较客车与汽车,大象
与松鼠的大小。
2、教师拿出1个西瓜
和1个苹果,提问:谁
重?谁轻?
3、教师拿出一听较小
的饮料和一个较大的
面包。
(1)猜一猜,谁轻?
谁重?
(2)把饮料和面包放
在天平上。
(3)让学生用手掂一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仔细观察,
知道饮料重面
包轻。
学生轮流掂饮
料和面包的轻
重。
关于轻重的内
容,学生原有
的生活经验相
对少一些,让
学生经历猜一
猜、掂一掂,
然后在天平上
看一看这一过
程,充分重视
了学生的亲自
体验,为学生
充分表达自己
掂。
4、出示两幅天平图。
提问:
(1)你发现了什么?天平两端一样高,说明了什么?
(2)一个菠萝和一个梨,哪个轻?哪个重?(3)把一个菠萝和一个梨放在天平上进行验证。
学生观察图,交
流自己的看法。
学生尝试推理,
各抒已见。
学生
仔细观察天平
两端,怎么样?
讨论:说明什
么?尝试简单
推理验证。
的想法和感受
创造了有利的
空间。
通过引导学生
观察提问、交
流,培
养了学生的简
单推理能力。
实践与应用完成“练一练”的内容
第1题:出示气球和篮
球图,提问:气球和篮
球哪个轻,哪个重?
第2题:出示水果图,
提问:西瓜、菠萝和桔
子哪个最大?哪个最
小?
第3题:出示两幅天平
学生看图回答
问题。
全班交流
学生在书上做
记号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学生在书上涂
培养学生观察
思考、解决问
题的能力。
让
学生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做记
号,充分体现
了学习的自主
性。
本题的两
幅图反映的是
同一件事,教
师在指导学生
图,提问:肥皂、牙膏和香波谁最重?谁最轻?请你给最重的涂红色,最轻的涂黄色。
第4题:出示两幅图,提问:图上的事物,你可以怎样比较?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色。
小组讨论,全班
交流
看懂题目后,
放手让学生在
小组内讨论,
然后在全班交
流,充分体现
了学生是课堂
的主人这一理
念。
鼓励学生从不
同的角度去思
考,并进行比
较,不但巩固
了所学知识,
而且培养了学
生的发散思
维。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设计:
大、小、轻、重
教学反思:
教师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适时联系教材,并能创造性地利用教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特别符合小学生的
认知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从事操作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比较注重学生的操作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
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比较两个物体的轻与重,让学生不断体验、感受物体的轻与重。
通过让学生“掂一掂等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理解物体的轻与重和掌握判断物体轻与重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物体体积大不一定重的道理,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可采用不同的判断方法。
教学环节层次分明,一环紧扣一环。
课中通过创设情境和设置悬念,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去猜想、实践、体验、论证。
通过这一系列的情境设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掌握了判断方法,培养学生估测能力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整堂课体现了思维性、兴趣性、活动性和自主性,学生学得愉快、有趣、活泼,学得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