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复习导学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第一单元科学探究的开始
第一课科学探究
本课主要介绍科学探究的含义和科学思维的方法。

第二课实验之前
本课主要介绍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和实验员的安全保护。

第三课观看力训练
本课主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实例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二单元天文科学
第四课月相变化
本课主要介绍月相变化的现象和原因,通过观察月相实验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五课星星闪烁
本课主要介绍星星闪烁的原理和原因,通过实验来观察星星的闪烁现象。

第六课导引星——北极星
本课主要介绍北极星的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验等手段来让学生掌握北极星的位置和运用方法。

第三单元植物
第七课植物的强健体魄
本课主要介绍植物的构造和适应环境的特点。

第八课树中好朋友
本课主要介绍树和其他植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和重要性,通过活动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之间的联系。

第九课幼苗的成长
本课主要介绍幼苗的构造和生长规律,通过实验来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

第四单元动物
第十课怪咖动物
本课主要介绍一些生物学中比较特殊、有趣的动物,通过图片和测试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有效地提升研究效果。

第十一课动物外貌
本课主要介绍动物的外观特点和区分方法,通过实例来让学生掌握区分方法。

第十二课鸟的一生
本课主要介绍鸟类的生命周期和习性,通过实例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鸟类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一、导学目标- 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掌握三大视觉器官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了解常见器官与感官的相互关系。

二、导学内容1. 科学的基本概念- 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认识事物的规律;- 科学是指经过严密研究、实践验证并具有普遍性的知识体系。

2. 科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用眼睛仔细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点;- 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找出规律;- 实验法: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3. 视觉器官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眼睛:由眼球、眼睫毛、眼睑和泪腺等组成。

眼睛是我们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可以看到周围的事物。

- 鼻子:由鼻孔、鼻腔和鼻腔内的嗅觉细胞等组成。

鼻子可以闻到周围的气味。

- 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等部分组成。

耳朵可以听到声音。

4. 器官与感官的相互关系- 眼睛是看、鼻子是闻、耳朵是听,它们各自担当着不同的感觉任务。

- 运用不同的感官器官,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事物。

三、导学要点1. 科学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认识事物的规律。

2. 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比较法和实验法。

3. 眼睛、鼻子和耳朵是三大视觉器官,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

4. 器官与感官之间相互配合,增强对事物的理解。

四、导学过程1. 学生集体观察身边的事物,描述其形状、颜色等特点。

2. 介绍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的作用和意义。

3. 通过图片和简单实验,引导学生了解眼睛、鼻子和耳朵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4. 引导学生思考器官与感官之间的关系,让他们体会到使用不同感官的重要性。

5. 小结导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导学反馈1. 提问学生关于科学的概念、研究方法以及视觉器官的问题。

2. 召集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经验,鼓励他们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3水结冰了-导学案-教科版(2017)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3水结冰了-导学案-教科版(2017)

水结冰了【学习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和冰既有相同点: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又有不同点:冰——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坚硬,水——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柔软。

水结成冰以后,形态发生了改变,从液体变成固体。

通常情况下,水在0℃时开始结冰,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热量的变化。

在本课中我们还进行了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是一项严肃的活动,我们必须按照要求,科学、规范地实验。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观察、认真思考、仔细分析,只有这样,才会有收获!【精炼反馈】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水结冰后,温度将一直保持不变。

()2.把冰放人水中,冰会浮在水面上。

()3.在碎冰中加食盐会使碎冰的温度上升。

()4.隔着冰可以看见物体。

()5.水结冰后,形态变了,但体积不变。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使水的形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温度B.透明度C.硬度2.水在结冰过程中与周围环境的热量交换情况是()。

A.要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B.要向周围环境释放热量C.既不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也不向周围环境释放热量3.关于水结冰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选用粗一点的试管B.应该在试管中加满水,因为水结冰后体积会缩小C.测量温度时温度计不能碰到试管内壁4.为了使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加水B.搅拌C.加盐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水蒸发可以在()(填温度条件)进行;水沸腾的温度是();水结冰的温度是()。

2.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要向周围环境()热量,水结成冰要向周围环境()热量。

(填“吸收”或“释放”)四、综合探究。

1.自然界中的冰水混合物,冰既不融化,水也不结冰,此时的温度一定是0摄氏度,为什么?(标准大气压下)2.下面是某小组在做水结冰实验时的相关记录,请根据记录表回答后面的问题。

(1)碎冰的温度比水的初始温度(),比0℃()。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三年级上册水7《混合与分离》导学案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三年级上册水7《混合与分离》导学案
1.结合生活经验,“准确”猜想。
2.“准确”填写实验记录表
联系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
6分钟
教师讲解延伸“汽水”的制造,海盐的晾晒,
1.认真听讲,仔细思考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想象感受能力。
16分钟
实验:分离盐和水
1.仔细观察教师实验示范。
2.按实验要求(步骤)完成实验。
培养动手,实验能力,培养科学兴趣。
10分钟
分小组分离其它混合物,填写实验记录表。
1、按实验步骤完成。
2、准确填写实验记录表
进一步培养学生
能混合的物质 不能混合的物质 分离的方法
蒸发
过滤
教学反思
学习内容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七课«混合与分离»
学习目标
1、科学概念:知道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如:海水晒盐。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等工具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经历观察比较、描述溶解前后盐粒特征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其他分离方法的兴趣。
学习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
学习难点
理解减少溶液中的水分可以进行分离盐和水。
学习准备
小组观察实验:饱和盐水、食盐、清水、蒸发皿、放大镜、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
学习过程
环节及时间分配
活动内容
活动规则
活动依据及设计意图
8分钟
观察水、油、沙、盐等生活中常见物质,猜想它们之间哪些可以混合,哪些不能混合,并将猜想记录在实验表中。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精品全册】(完美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精品全册】(完美版)

植物1、我看到了什么学案一、课前预习二人小组互查互说。

1、树有哪几部分构成2、树叶都是一样吗?二、课中探究。

课中探究1、看照片上的树发现有哪些特点,小组合作完成。

树,树,树,树。

课中探究2、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是观察?2)当我们想要知道的更多,了解的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大树的时候,我们的活动就开始了。

课中探究3、观察一棵真正的树,回答下列问题:(5人小组合作完成)1)我们可以借助(),()等简单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2)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一个的世界。

4、展示交流。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设导学部分的问题2、当我们着------去看的时候就是观察。

3、我们应该怎样去观察一颗大树,并说一说。

5、解疑释难。

(5人小组合作完成)1、快乐填一填、()是人们对自然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

如果借助()来观察细小物体,我们会看得更清楚。

2、争当小法官。

所有的树、树皮都是粗糙、高低不平。

()竹子的枝干都是笔直、图吧、挺拔的。

()树长得茂盛的一面是向着阳光的。

()我们应该爱护小树,不胡乱摇、折它们。

()有些树上住着小鸟、小虫子、菌类等。

()三、课后延伸。

竹子的枝干与杨树、柳树的树干有什么区别?可以自己动手查资料?2、校园的树木学案一、课前预习二人小组互查互说。

1、一颗树大树有()、()、()、()、()、()组成。

2、我们应该怎样观察大树?二、课中探究课中探究11、把你对大树的观察记录下来?2、观察大树的顺序和方法特征是什么?课中探究2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4,展示交流1、怎样拓印树皮的拓片?2、写好观察日记有什么要求?5、解疑释难1、填空、树的形由(),(),()组成。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三年级科学导学案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

第一单元测试(1) 9.8一、把你观察到的有关"植物"方面的知识填在方框里,如果方框不够,可以自己增加。

二、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

)()1、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2、为了观察树叶,我们可以在树上任意采摘我们需要的叶子。

()3、人有生命,植物没有生命。

()4、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

()5、新鲜的叶与落叶相比,除了颜色不同,其它都相同。

()6、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7、树叶都是绿色的。

()8、一片完整的叶由叶片、叶柄构成。

()9、植物生长只需要水和空气,不需要阳光。

()10、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叶柄里面有气囊,充满空气。

三、选择。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方框里)1、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等几个生长阶段。

①发芽、开花、结果②种子、幼苗、开花、结果③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2、植物的叶由()和()组成。

①叶片②叶柄③叶脉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植物的叶片上都有()。

①叶纹②叶线③叶脉4、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

①水生植物和陆地植物②陆地植物和海洋植物③水生植物和土地植物5、观察就是()。

①随便看看②带着目的看③看到什么就记下什么6、我们可以用()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

①看一看②摸一摸③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7、只要两种树叶的()相同,我们就说它们是同一种叶。

①形状大小②大小③形状8、龙血树是植物中的老寿星,它生长缓慢,往往能活()年。

①几百②几千③几万9、()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它生长在印度尼西亚的热带森林里。

①茶花②王莲③大王花第一单元测试(2) 9.10四、观察与发现。

1、你观察过大树与小草吗?请你把大树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的圈图中。

2、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树、狗尾巴草、水葫芦和金鱼藻,你还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记录在下面的记录单里。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8课《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8课《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8课《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教师准备:演示材料、教学课件等。

分组材料:橡皮泥、圆头剪刀、白纸等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聚焦:(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1:水的三态变化1.冰融化成水了,发生了什么变化?冬天河里的水结冰时,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预设)2.水的哪些特点发生了变化?那么它还是水吗?(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预设)3.学生思考这些物品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活动11.教师准备:出示课件中水的三态变化的图片。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补充小结:水真的不见了吗?其实水经过太阳的暴晒(加热)后液体的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了。

3.课件出示纸和橡皮泥等物品的图片,生活中的变化有很多,比如说纸、橡皮泥的变化,此时呈现纸制品和橡皮泥制品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4.揭示课题:《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活动意图说明:回顾水的三态变化,聚焦本课问题,揭示主题,旨在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2、3、4)学生活动2:用橡皮泥制作物体用橡皮泥做各种东西,让橡皮泥发生变化。

这些物品还是橡皮泥吗?实验材料:橡皮泥一块、圆头小刀。

实验步骤:(1)设计自已想要捏制的物品。

(2)小心翼翼地把橡皮泥分成几块。

(3)根据自己的喜好,将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的物品。

(4)试着把橡皮泥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教师活动21. 教师出示本实验所需材料。

2. 指导学生实验步骤。

3. 分发材料,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及记录。

4. 教师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5. 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活动,引导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感知变化,思考变化。

橡皮泥发生了什么变化实验分析:橡皮泥虽然外形发生了改变,但是它们还保留着橡皮泥的()特点,只要橡皮泥的颜色不混淆,还可以恢复原来的样子。

所以说它们还是()。

实验结论:橡皮泥可以制成不同的物品,但依然是()。

学生活动3:用纸制作各种东西用纸做各种东西,让纸发生变化。

三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第一单元7混合与分离,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第一单元7混合与分离,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第一单元7混合与分离,教科版混合与分离【学习目标】1.知道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使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沙和水的混合物。

3.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探究活动。

【学习重点】使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沙和水的混合物。

【学习难点】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探究活动,利用蒸发的方法分离食盐和水。

【学习过程】一、问题存折银行序号存入问题存入时间提取时间 1 如果食盐洒落在沙里了,怎样把他们分离呢? 2 食盐和沙子有什么共同点? 3 食盐和沙子有什么不同点? 4 5 二、活动探究:用水分离沙和食盐1.溶解食盐和沙的混合物(1)实验材料:食盐和沙的混合物、水、烧杯、搅拌棒。

(2)实验步骤:①分组进行实验,每组一名操作员、一名记录员。

②把食盐和沙的混合物倒入水中,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③停止搅拌,放置一会儿,看看有什么变化,同时做好记录。

(3)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论:_____能溶解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而______不能溶解在水中,放置一会儿后全部沉淀在烧杯底部。

2.分离沙和食盐溶液(1)实验材料:沙和食盐溶液的混合物、烧杯、漏斗、滤纸、搅拌棒、带铁圈的铁架台。

(2)实验步骤①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人漏斗中(如下图)。

②在滤纸上沾点水,使滤纸紧贴漏斗,将漏斗固定在铁架台的铁圈内,让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的内壁。

③搅拌棒略微倾斜,一端对着三层滤纸,过滤时要使沙和食盐溶液的混合物沿着搅拌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注意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7课《混合与分离》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7课《混合与分离》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7课《混合与分离》教学设计【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聚焦:(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1:分离食盐与沙1.食盐不小心散落在地上与沙混合在了一起,你有什么办法将它们分离吗?(探讨分离食盐与沙的方法)2.如果沙子和食盐的颗粒都比较小,用筛子筛可以吗?2.用水可以吗?如果用水,你想怎样做?(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教师活动11.教师: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混合在一起的物质,如红豆和小米等物质混合在一起,沙和鹅卵石混合在一起,你有什么办法使它们分离。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食盐与沙如果混合该如何分离?3.梳理学生交流的信息,为接下来的教学步骤做铺垫。

4.板书课题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根据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本质特征寻找分离方法,来提高学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

学生只要能够提出初步的实验计划就可以,设计实验是科学课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虽然有些学生的实验制订的并不完美,但对科学素养的影响正在潜移默化地进行着。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2、3、4)学生活动2:溶解食盐和沙的混合物实验材料:食盐和沙的混合物、水、烧杯、搅拌棒实验步骤:1.把食盐和沙的混合物物倒入水中,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停止搅拌,放置一会,看看有什么变化,同时做好记录教师活动21.教师出示本实验所需材料。

2.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利用实验来分离沙。

3. 指导学生实验步骤。

4. 分发材料,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及记录。

5. 教师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6. 引导学生交流思考,得出实验结论。

7. 小结:食盐能溶解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而沙不能溶解在水实验现象:()颗粒不见了,()颗粒沉淀在烧杯底部。

实验结论:食盐能溶解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而沙不能溶解在水中,放置一会后全部沉淀在烧杯底部。

学生活动3:分离沙和食盐溶液实验材料:沙和食盐溶液的混合物、烧杯、漏斗、滤纸、搅拌棒、带铁圈的铁架台实验步骤:1.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水结冰了》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水结冰了》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水结冰了》教学设计2.问: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2.出示几张各种冰的图片。

提问: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预设:会和室内温度一样。

如果继续下降会怎样呢?水会结冰。

)3.揭示课题:水结冰了(板书)活动意图说明: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铺垫本堂所要学习的内容,环节二:探索1(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21.说一说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今天在教室里,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来验证?2.相互合作,测量水结冰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同时体会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实验活动观察方法(1)在试管中加入清水(2)将试管放入有碎冰的的容器中(3)观察试管中的水3.观察记录比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师活动21.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组织学生讨论本课的实验方法。

2.学生相互合作,测量水结冰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同时体会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在活动中,教师要提醒学生:(1)做两次标记:第一次是试管中倒入清水后;第二次是试管中的水完全结冰后;两次用不同颜色橡皮筋标记;(2)温度计插入试管塞的小孔中,保持在中间的位置不能动,不要碰到试管壁;(3)仔细观察水结冰的变化过程,需要把试管经常拿出来观察是否开始结冰,当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

(4)冰块尽可能碎一些,再加入一部分食盐,有利于降低烧杯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5)因为需要拿出来看,碎冰可能会使橡皮筋移动,所以需要直尺重新确定一下标记位置是否正确。

3.出示活动手册第9页,明确实验要求,并记录观察比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水变成冰的过程。

知道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环节五:课末练习(根据教学活动选择使用)(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5:小练习一、填一填。

1.当水的温度降到的时候,水开始结冰,在这个过程中,水从变成。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第三大树和小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一起特点。

大树和小草的要紧不同的地方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进程与方式:用简图画出小草的要紧形态特点,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惜小草,不踩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点。

【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预备】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进程】一、熟悉常见的小草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

咱们熟悉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址?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熟悉?提供熟悉的方式及资料。

二、观看记录狗尾草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什么缘故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散布。

2观看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看顺序、观看方式、记录方式来观看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学生活动:观看狗尾草,咱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上台描述相互补充:这是咱们观看的狗尾草。

(能把狗尾草的要紧特点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

)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常年限、生长转变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不同,可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一起特点,说说你对小草的方式,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咱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引导讨论:能够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的地方?2比较完成对照表格:樟树狗尾草茎颜色软硬粗细质地叶颜色形状软硬大小气味果实颜色形状大小多少3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加快溶解》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加快溶解》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加快溶解》教学设计环节一:聚焦:(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1.怎样融化糖1.学生讨论交流:预设1:我会将糖咬碎。

预设2:我会用舌头使劲搅拌糖。

2.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交流预设:加热、搅拌教师活动11.教师问题引入:假如你正在吃一块糖,你有什么办法让它快速溶解在唾液中?2.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汤淡了、菜淡了你有什么加快它们的溶解速度?3.追问:如果加入的食盐颗粒较你有什么办法?活动意图说明: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为后面探索活动的进行打下基础。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2:溶解快慢与温度的关系1.探索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实验材料:烧杯2个、食盐、冷水、热水(60 ℃)实验步骤:(1)取大约50毫升冷水和热水各一杯。

(2)取两份相同质量的食盐,每一份大约10克,同时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都不搅拌。

(3)静置不动,观察比较食盐溶解的快慢。

(4)整理观察信息,填写实验记录表。

实验记录表:实验分析:教师活动21.教师出示本实验所需材料。

2.指导学生实验步骤。

3.分发材料,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及记录。

4.教师提醒:加快溶解的方法有很多,小组讨论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索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5.引导学生交流思考,得出实验结论。

6.小结: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快慢与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速度越快。

()相同,同时放相同多的食盐,()会使食盐颗粒分散的更快,从而加速食盐的溶解。

学生活动3:溶解快慢与搅拌的关系2.探索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实验材料:烧杯2个、食盐、搅拌棒一根实验步骤:(1)取大约50毫升冷水。

(2)取两份相同质量的食盐,每一份大约10克,同时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

(3)一个烧杯静止不动,另一个杯子搅拌棒,观察哪个烧杯中的食盐溶解得快。

(4)整理观察信息,填写实验记录表。

实验分析:水量相同,同时放相同多的食盐,水温()的烧杯中食盐溶解得快教师活动31.教师出示本实验所需材料。

三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第一单元1水到哪里去了,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第一单元1水到哪里去了,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第一单元1水到哪里去了,教科版水到哪里去了【学习目标】1.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知道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3.进一步认识水和水蒸气是不同状态的同一物质。

【学习重点】通过观察了解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它是水的一种形态。

【学习难点】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学习过程】一、问题存折银行序号存入问题存入时间提取时间1水还可能有其他的形态吗?2我们用湿布擦黑板,黑板会变干,水到哪里去了?3我们用水洗手,手会变干,水到哪里去了?45二、活动探究1.实验一:比较有盖和无盖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1)实验材料: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塑料薄膜、橡皮筋。

(2)实验步骤:①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

②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另一个不盖。

③把它们放到通风和向阳的位置。

④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3)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结论:水变成__________进入到空气中。

2.实验二:观察倒扣在地面上的塑料盒中的变化。

(1)实验材料:透明的塑料盒。

(2)实验步骤: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盒中的变化。

(3)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结论:地面上的水变成水蒸气进人到空气中,进入到空气中的_________可以变成_________重新落回到地面上。

三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第一单元2水沸腾了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第一单元2水沸腾了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第一单元2水沸腾了,教科版水沸腾了【学习目的】 1.知道水沸腾的现象,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2.掌握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以及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3.通过水沸腾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才能,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4.经历实验探究,体会水沸腾与温度有亲密的关系,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是有联络的。

【学习重点】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学习难点】探究活动中,发现、观察才能、归纳才能和表达才能的培养。

【学习过程】一、问题存折银行序号存入问题存入时间提取时间 1 烧热水时,假如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 2 水变成水蒸气,体积会有什么变化? 3 该如何使用温度计? 4 5 二、活动探究: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和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1.实验材料:烧杯、清水、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温度计。

2.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参加一些清水,放在火上加热。

〔2〕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

〔3〕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

〔4〕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观察袋子的变化。

3.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记录:温度/℃ 60℃以下60℃~90℃ 90℃~100℃ 沸腾时温度100℃ 沸腾后继续加热移走酒精灯后5.实验结论:一般情况下,当温度上高到______℃时水会沸腾。

水加热后有_______产生。

三、理解与应用 1.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2.水在到达什么温度时沸腾?水沸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学习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导学案-教科版(2017)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导学案-教科版(2017)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限的,且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精炼反馈】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只有粉末状的物质才能溶解在水中。

()2.同样多的水能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不同。

()3.有些液体也可以溶解在水中,如酒精。

()4.在溶解食盐和小苏打的实验中,如果不小心撒到桌面上的食盐和小苏打,应该直接把它们扫到垃圾桶里。

()5.小苏打在一杯水中的溶解能力较弱,但在一桶水中的溶解能力较强。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在做“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时,如果充分搅拌后还有食盐不能继续溶解,这时应该()。

A.停止继续加食盐,统计这份之前已经在水中加入了多少份食盐B.停止继续加食盐,统计所有加入水中的食盐有多少份C.加水,直到食盐完全溶解2.100毫升水比50毫升水溶解的食盐多,这说明()。

A.食盐在100毫升水中的溶解能力更强B.食盐在50毫升水中的溶解能力更强C.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变,但更多的水能溶解更多的食盐3.在溶解食盐和小苏打的实验中,比较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其实就是比较()。

A.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的速度B.在同样多的水中,哪种物质溶解得更多C.完全溶解一样多的食盐和小苏打,哪种物质需要的水多4.在比较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的实验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两杯同样多的水,先在一杯水中溶解食盐直到不能继续溶解,再在另一杯水中溶解小苏打直到不能继续溶解B.两杯同样多的水,先在一杯水中溶解小苏打直到不能继续溶解,再在另一杯水中溶解食盐直到不能继续溶解C.用同一杯水做实验,先溶解食盐直到不能继续溶解,再溶解小苏打直到不能继续溶解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的。

(填“相同”或“不同”)2.一定量的水能溶解的食盐比小苏打()。

(填“多”或“少”)四、综合探究。

1.分别写出3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和3种很难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5海洋里的动物-导学案-粤教版(2017)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5海洋里的动物-导学案-粤教版(2017)

海洋里的动物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形形色色的海洋动物都具有适应海洋生活的特征。

【精炼反馈】
一、填空题
1.在浩瀚的海洋里生活着许多种类的动物,如()、()、()类动物等。

2.不同种类提的动物在海洋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旗鱼(),章鱼可以()。

3.龙虾是()动物。

二、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填在括号里)
1.软体动物的是()。

A.砗磲 B.海龟 C.小丑鱼
2.小丑鱼是()动物。

A.鱼类 B.软体 C.爬行
3.海豚是()动物。

A.哺乳 B.爬行 C.软甲
4.旗鱼是()动物。

A.鱼类 B.软体 C.软体
三、判断题(打的打√,错的打×)
1.章鱼靠喷水或用腕足移动。

()
2.海狮纺锤状的体型、鱼鳍一样的四肢、趾间具蹼等特征。

()
3.螃蟹是甲壳类动物。

()
4.水母利用体内喷水反射前进,迅速漂游。

()
5.所有的海洋动物都是哺乳动物。

()
四、连线
丑鱼砗磲龙虾海龟
五、简答。

螃蟹如何适应海洋生活?。

三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第一单元6加快溶解 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第一单元6加快溶解 教科版

加快溶解【学习目标】1.知道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2.能用搅拌的方法使水中的物质充分溶解。

3.知道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相同食盐的速度。

【学习重点】认识到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学习难点】感受对比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实验中的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问题。

【学习过程】一、问题存折银行(1)实验材料:烧杯2个、食盐、冷水、热水。

(2)实验步骤:①取大约50毫升热水(60℃)和冷水各一杯。

②取两份相同质量的食盐,每一份大约10克,同时分别放入两个杯子中,都不搅拌。

③静置不动,观察比较食盐溶解的快慢。

④整理观察信息,填写实验记录。

(3)实验记录:①取两份相同质量的食盐,每一份大约10克,同时倒入两个盛有同样温度、同样多的水的烧杯中(50毫升)。

②一个杯子静止不动,另一个杯子用搅拌棒搅拌,观察哪个烧杯中的食盐溶解得快。

③整理观察信息,填写实验记录表。

(3)实验记录: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食盐在一大杯水中比一小杯水中溶解得更快。

()2.研究食盐在不同温度的水中的溶解速度时,应该先把一份食盐倒入一杯水中,再把另一份食盐倒入另一杯水中()。

3.用对比实验研究是否搅拌对溶解的影响时,水的温度、质量等条件应该一样。

()4.加热和搅拌可以使食盐在水中溶解得更快。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在研究加快冰糖溶解的方法时,下列条件能构成对比的是()。

A.搅拌与给水加热B.搅拌与不搅拌C.搅拌与变小冰糖的颗粒2.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探究温度对食盐溶解速度的影响时,将两份质量相同的食盐同时加入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中B.探究温度对食盐溶解速度的影响时,可以摇晃水杯,以加速溶解C.探究是否搅拌对食盐溶解速度的影响时,将两份质量相同的食盐同时加人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中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溶解速度只与它本身有关,而与其他条件无关B.把相同质量的食盐加入更多的水中,并不能提高溶解速度C.同样多的水,减少食盐能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三、综合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复习导学案
学习时间:2020年2月13日
学习内容: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
学习目标: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强化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新的理解。

学习方法:练习巩固
练习题目:
一、我来填一填
1、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 )。

2、在不同的条件下,冰融化的( )不同。

3、搅拌可以使物质的( )变快一些。

4、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 )的性质。

5、熄灭酒精灯时要用( )盖灭,不能用嘴吹。

6、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是不同的。

7、如果让水的温度一直下降,水最后会慢慢变成()。

8、水沸腾了,也就是液态的水,变成了( )态的水蒸气。

9、水蒸发的( )与温度的高低、风的大小、蒸发面积的大小等因素有关。

10、温度计100℃就是以水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
( )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二、我来选一选
1、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水的温度是( )。

A.90℃
B.95℃
C.100℃
D.105℃
2、下列物质中,不能溶解在水中的是( )。

A.白糖
B.奶粉
C.不锈钢片
D.小苏打
3、下列混合物中,很难分离的是( )。

A.木屑和铁屑
B.绿豆和沙子
C.面粉和奶粉
D.食盐和水
4、海水晒盐是利用了( )现象。

A.蒸发
B.沸腾
C.结冰
D.融化
5接一盆雨水,静置一段时间,盆底出现的沉淀物可能是()。

A.食盐
B.泥土
C.面粉
D.红糖
三、我来判断
1、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慢慢变小。

()
2、使用酒精灯加热烧杯里的水到沸腾之后,可以马上用手将烧杯拿起来。

()
3、食盐、红糖和沙子等物质都能溶解于水。

()
4、用加热、搅拌等方法,都能加快溶解。

()
5、用橡皮泥制作各种形状的物体,改变的只是橡皮泥的形状,橡皮泥还是橡皮泥。

()
6、加热盐水,最后出现的白色颗粒是白糖。

()
7、如果气温太低,挂在室外的湿衣服是很难晾干的。

()
8、把冰放在地球上的每一个地方,它都会融化。

()
9、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水就可能会沸腾。

()
10、在自然界,水可以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