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2.2含解析
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1.3含解析
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梭伦改革后,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A、战神山议事会议B、公民大会C、“四百人会议”D、公民法庭【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
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
【答案】 B2、开启了雅典民主政治先河的改革是()A、克里斯提尼改革B、梭伦改革C、伯利克里改革D、大化改新【解析】考查对历次改革特点的认识,只要熟悉课本,本题易作判断。
【答案】 B3.观察图中的文物,它是古代雅典人防止某些人危害城邦利益的工具。
这类文物最早诞生在古代雅典的()A、梭伦时代B、庇西特拉图时代C、克里斯提尼时代D、伯利克里时代【解析】图中的文物是陶片放逐法使用的陶片,创立陶片放逐法的是克里斯提尼。
【答案】 C4、梭伦以财产为依据划分公民等级,克里斯提尼以区域部落代替血缘部落,其共同点是()A、剥夺贵族的政治权利B、以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造成的不平等C、维护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D、打击氏族贵族,维护平民利益【解析】二者的改革都是为了打击氏族贵族的政治专权局面,维护平民的利益。
【答案】 D5、领导推翻庇西特拉图僭主政治的是()A、亚里士多德B、梭伦C、克里斯提尼D、伯利克里【解析】大约公元前509年,克里斯提尼联合平民推翻了僭主政治。
【答案】 C6、庇西特拉图在雅典建立了僭主政治后,他不仅没有废除梭伦改革的成果,反而把改革推向深入。
这充分说明()A、梭伦改革适应了雅典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B、雅典的民主政治极为完美C、庇西特拉图统治从本质上看不是个人独裁D、改革总是有利于社会发展【解析】梭伦改革有利于雅典政治经济的发展,庇西特拉图也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
B项夸大了雅典民主政治,特别是梭伦改革后更谈不上完美。
C项否认了庇西特拉图个人独裁的本质。
D项观点太笼统,这里主要分析梭伦改革。
【答案】 A7、梭伦改革与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共同点有()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②用地域取代血缘部落③否定血缘关系维系社会④促进雅典社会的民主进程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①是梭伦改革的内容,②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2.2历史人物:改革家商鞅及其变法
改革家商鞅及其变法生平及著作商鞅,姬姓,是卫国的公族,故又称卫鞅或公孙鞅。
鞅后在秦,受封商邑,因称商鞅。
他是战国时期法家中的著名人物,生年不可确考,死于公元前338 年。
商鞅是李悝的学生,年辈略后于吴起。
《史记·商君列传》载,商鞅先至魏,魏王不用。
《秦本纪》称商鞅在秦孝公元年入秦,三年变法,五年为左庶长,十年为大良造,二十二年被封为商君,二十四年孝公死后被杀。
《商君书》原有二十九篇,现存二十四篇,旧题“商鞅撰”,但其中有商鞅以后其他法家的作品,《韩非子·五蠹》说:“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
”韩非所见商、管两家书当然与今本有所歧异,但亦可见《商君书》在战国末期已流传很广。
在秦变法的争议商鞅年轻时爱好刑名之学,先到魏国,为魏相公叔痤家臣。
公叔痤在临死前,推荐他给魏惠王,要惠王用他为相。
并说,如果不用,就把他杀掉,不能让他离开魏国。
魏惠王以为公叔痤病重,在说胡话,因而没有任用商鞅。
这时,秦孝公下令求贤,商鞅就到了秦国。
商鞅到秦国后,先住在孝公的宠臣景监家里。
他头两次见孝公,劝孝公学尧舜禹汤的仁义,行所谓帝王之道。
孝公听得直打瞌睡。
事后,孝公对景监说:你的客人太迂腐了。
商鞅从景监那里知道了,孝公对他不满意,便要求孝公作第三次的接见。
这一次,商鞅大谈富国图霸之术。
秦孝公立刻被打动了,越听越爱听。
孝公高兴地对景监说:你的客人果然是好样的,孝公一连和商鞅谈了好几天,决定了重用商鞅,准备实行变法。
变法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群臣间引起很大的争议。
《商君书·更法》载,秦孝公跟商鞅以及旧臣、甘龙、杜挚在一块商议变法的问题。
秦孝公说:我想变更法度来治理国家,改革礼制来教导百姓,但是恐怕天下人议论我。
商鞅说:“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
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
愚者闇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与模拟类编:专题15-高中历史选修(1-2)(有答案)
考点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改革01.(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改革保护公民权利,维护城邦利益,推动了雅典社会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梭伦取消了所有涉及个人劳役的债务,所有因债务而遭奴役者均被释放,并禁止将来再有任何奴役制度。
梭伦立法是一种革命,所有自由人在法律前一律平等,无论贫富都要受同样的约束和惩罚。
他使在习惯上早已被认可的私有财产制合法化。
他通过开放公民权利以促进雅典的工商业,凡外邦人具有各行业专长、欲携眷永久定居雅典的,可获得公民权利。
梭伦将所有在阿提卡的自由民依照财富区分为四个集团,荣誉与税捐也依次区分,不纳税捐就不能享受荣誉(第四级则免税)。
他的法律规定在雅典发生暴乱时采取中立的人将丧失公民资格,因为他认为大众对国事漠不关心可以导致国家灭亡;凡殉国者的子女应由国家抚养与教育,这项法律成为雅典人多年勇敢作战的主要原因。
他采取中庸之道且保全了邦国,当人们问他一个有秩序而组织良好的国家基础是什么时,他的答复是“人民服从治理的人,而治理的人服从法律”。
——摘编自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希腊的生活》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概括梭伦围绕公民权利所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分析梭伦改革的主要特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梭伦改革对雅典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1)措施: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保障公民自由;自由人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私有财产制合法化;开放公民权利;实行财产等级制。
(2)特点:公民权利与义务相对等(或“荣誉与税捐相适应”);将公民权利与城邦利益向结合;采取中庸之道;确立法律的权威。
(3)作用:稳定了雅典公民集体,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缓和雅典公民内部矛盾,维护城邦整体利益;促进雅典的工商业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
(2)依据材料“他采取中庸之道且保全了邦国,当人们问他一个有秩序而组织良好的国家基础是什么时,他的答复是“人民服从治理的人,而治理的人服从法律”分析回答。
2018春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1—4选练题及答案
2018春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1—4选练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约公元前9世纪~公元前8世纪,雅典建立了城邦国家的雏形,其标志是()A.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B.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组织的设立C.元老院成为最高决策机关D.债务奴隶制被彻底废除答案 B解析A、D两项是梭伦改革的内容,元老院成为最高决策机关是公元前7世纪以后的事情。
2.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出现了许多“六一汉”。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结果B.贵族对平民进行盘剥的结果C.城邦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D.雅典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答案 B解析古代雅典出现的“六一汉”是贵族盘剥平民的结果。
平民无力还债,只能替债主耕种土地,把收成的5/6作为地租交给债主,自己只能保留1/6,因此被称为“六一汉”。
3.在春秋战国时期,被统治者大力提倡的思想是()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学说答案 C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加强中央集权成为社会主要趋势,因此法家思想被重用,故选C。
4.“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反映了商鞅的什么精神()A.不怕困难B.锐意创新、与时俱进C.讲求诚信D.勇于拼搏答案 B解析由“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可知是主张变革,顺应时代发展,所以选B项。
5.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
这反映了北魏当时( ) A.阶级矛盾尖锐B.民族矛盾尖锐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D.汉族内部矛盾激化答案 B解析材料反映了在战争时,鲜卑贵族驱使汉人为其打头阵的状况,这反映了当时鲜卑族和他统治下的各个民族之间的民族矛盾。
6.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 (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
”此制度的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某种社会现象。
此社会现象是( )A.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C.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答案 C解析北魏统一北方后,在地方实行宗主督护制,豪强地主出任宗主,他们乘机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徭役,严重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2.2原始资料:商鞅变法概况
原始资料:商鞅变法概况
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
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
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
乃拜鞅为左庶长。
其事在商君语中。
七年,与魏惠王会杜平。
八年,与魏战元里,有功。
十年,卫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
十二年,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徙都之。
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
东地渡洛。
十四年,初为赋。
十九年,天子致伯。
二十年,诸侯毕贺。
秦使公子少官率师会诸侯逢泽,朝天子。
──《史记》卷五《秦本纪》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
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
──《战国策·秦策一》。
高中历史选修一课后答案全集(全)人教版
高中历史选修一课后答案全集高中历史选修一课后答案全集1.1 雅典城邦的兴起(参考答案)【学思之窗】与古代的埃及、印度和中国文化相比,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这种环境造成了什么结果?答案提示: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与埃及、印度和中国地处大陆,腹地开阔,依托平原大河的形式具有极为显著的不同。
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并没有大河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地理环境的复杂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具有多样性。
近海地区的居民,主要依靠捕鱼、制盐和经商谋生。
山地的居民主要从事游牧业。
只有占据了那些谷地平原是居民,才能从事农业。
这种多样化的适应方式和狭小的地理空间,从远古起,就使希腊人的商业航海贸易发达起来。
这种地理环境,又不利于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的出现。
如果说在大平原地区,极易通过军事征服实行统一,建立一个专制主义的大帝国如古代埃及、中国,以及印度,从而将每个人都纳入某种高度集中的政体制之下,那么希腊这种被高山海洋分割成小块的山地半岛,就不便于做到这一点。
这就是造成希腊城邦文明的地理根源。
【探究学习总结】(一) 本课测评1. 试简要分析早期城邦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答案提示:政治上,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架空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
经济上,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甚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
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
2.简述工商业奴隶主在早期雅典社会中的作用。
答案提示: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在地中海黑海沿岸经商,不仅出口雅典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还经营其他地区的产品,赚取丰厚利润,促进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工商业奴隶主对旧贵族专权越来越不满,他们一方面要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分享权力,另一方面也不赞成山地派的激进要求,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
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1.1含解析
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如图是顾銮斋教授所著《如歌岁月》书影,该书对古希腊文明的勃兴进行了系统释读和探秘。
影响古希腊文明勃兴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A.大河流域B.延绵大陆C.重叠的山峦与海洋D.亚非文明影响【解析】古希腊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是孕育古希腊文明,尤其是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因素。
【答案】 C2.黑格尔《历史哲学》中说:“……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
”从古希腊看,下列不能反映“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的成果的是()A.不断发展的民主制度B.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C.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D.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解析】抓住材料的有效信息“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D项显然和该信息相违背,故选D项。
【答案】 D3.梭伦的诗歌中写道:“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这主要是针对哪些人而言()A.雅典的自由民B.雅典贵族C.雅典的执政官D.雅典的平民【解析】结合梭伦改革的背景,利用材料有效信息可知梭伦针对的是改革以前的雅典贵族。
【答案】 B4.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提出了强烈的改革要求。
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山地派”的政治权利B.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实行激进的社会变革C.工商业奴隶主要求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D.工商业奴隶主要求维护贵族寡头政治【解析】“山地派”是指平民,他们本身享有的政治权利十分有限,所以A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为了更进一步促进工商业的发展,他们一方面要求打破“平原派”的贵族寡头政治,分享他们的政治权利,另一方面又要防止激进的社会变革,以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
因此B、D两项叙述是错误的。
【答案】 C5.对雅典贵族政治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为国家权力的进一步下移提供了可能性B.废除了个人独裁、世袭制和终身任职制C.是少数贵族集体的统治,缺少民众监督和有效制约D.缓和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解析】贵族的专制独裁统治激化了与平民的矛盾,而不是缓和,故选D。
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9.3含解析
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1898年,某国殖民者为庆祝本国强租威海卫成功,绘制了如右面的漫画,这位殖民者应属于()A.英国B.法国C.德国D.俄国【解析】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和“新界”。
【答案】 A2.19世纪末,某组织的《章程》开宗明义地提出:“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
”该组织最有可能是()A.兴中会B.保国会C.强学会D.同盟会【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故开斯会以冀保全”。
1898年,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了救亡团体保国会,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
;【答案】 B3.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上清帝第六书》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解析】解答本题要理解“施政纲领”的含义,《应诏统筹全局折》中,康有为向光绪帝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变法主张,具备了“纲领”条件。
【答案】 A4.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政治改革C.发展社会经济D.促进思想启蒙【解析】由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戊戌变法运动的最终失败,可排除A、B两项。
改良运动虽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但因未改变社会制度,其作用是有限的,而资产阶级在社会上广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思想文化,在社会上起到启蒙作用,影响深远。
【答案】 D5.维新变法运动时的“新政”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
山西省商务局成立后,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
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
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
山西的近代工业开始起步。
以上材料反映的正确信息是();A.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B.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C.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D.维新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
高中历史选修一配套练习2.1Word版含解析
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
……已破陈,即县之。
”“(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B.楚庄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D.出现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局面【解析】材料中楚国的楚庄王、韩国的韩桓惠王,表明分封制存在;而从材料“已破陈,即县之”“上党郡”可以判断郡县制存在。
故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 D2.明代冯梦龙有诗感叹说:“春秋篡弑叹纷然,宋鲁杀君只隔年。
列国若能辞贿赂,乱臣贼子岂安眠!”材料反映的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赫赫宗周,褒姒灭之”B.“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C.“王室衰微,群雄逐鹿”D.“公田不治”,“私田”发展【解析】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随着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井田制遭到破坏,私田出现并得到发展,分封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被动摇。
【答案】 D3.漫画“围剿公田”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土地制度的瓦解,《吕氏春秋》曾记载:“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据此判断“围剿公田”的根本原因是()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D.贵族争夺土地的斗争【解析】解读图片信息,“围剿公田”反映的是井田制的瓦解。
春秋时期,由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公田之外开垦大量荒地,逐步导致“公田不治”,井田制逐步瓦解。
【答案】 B4.“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的直接作用是()A.促进了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B.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变化C.加快了新兴封建制度的确立过程D.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解析】“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实质上都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所以直接导致了土地私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答案】 B5.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2.3 Word版含解析
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商鞅列传》中记载: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
”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最后无处可去的商鞅被逮捕处死。
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当时的秦国( )A.变法深入贯彻 B.变法违背民意C.变法阻力重重 D.变法最终失败【解析】根据所学,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习俗等领域推行全面改革,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分析材料,商鞅出逃后,受困于自己制定的制度,后被逮捕处死。
本题选A项。
【答案】 A2.下图是1975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市郊的秦杜虎符,上有铭文为“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
凡兴兵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
燔之事,虽毋会符,行殴”。
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秦国商鞅变法( )A.促进商品经济发展B.加强中央集权C.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D.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图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秦国军队调动凭借的虎符由国君控制、发给。
【答案】 B3.变法中有人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
其中主要的体现是( )①“为田开阡陌封疆”②重农抑商③法律严酷④一定程度上剥削加重A.①②③ B.②④C.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
商鞅变法中“不以百姓为事”的措施主要体现在③④中,③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④加重了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
【答案】 C4.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因素是( )A.秦孝公的支持B.人民大力拥护C.符合新兴地主阶级愿望D.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5.战国时,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到: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
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5.2含解析
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1517年,为反对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发表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如图).它的发表()A、揭开了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序幕B、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进入了高潮C、引发了德国大规模的农民战争D、迫使教皇承认了路德派的合法地位【答案】 A2、在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思想,其中“义”的含义是()A、上帝面前灵魂得到拯救的人B、被教皇免罪C、简化宗教仪式信仰上帝D、通过赎罪券信仰教皇【解析】该题意在考查学生的区分辨析能力.关键理解“因信称义”的概念.【答案】 A3、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A、倡导人的解放B、否定基督教C、宣扬《圣经》精神D、否定教皇地位【解析】结合材料中“无论什么人……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进行分析,可见路德是在否定教皇的地位,主张世俗的权力应当高于皇权.【答案】 D4、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个人是()A、马丁·路德B、克伦威尔C、亨利八世D、加尔文【解析】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材料所述体现了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的原则,这是马丁·路德的主张.【答案】 A5、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为了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宗教改革家主张()A、对上帝的信仰才能使人得救B、在教会的指导下阅读《圣经》C、依靠个人的善行来赎罪D、世俗政权服从天主教会【解析】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A是宗教改革家的主张,B、C、D均属于天主教的主张.【答案】 A6、下列有关“因信称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核心内容是“信仰耶稣即可得救”B、主张通过阅读《圣经》,虔诚地信仰,直接与上帝沟通,获得拯救C、《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D、主张通过教堂、宗教仪式由教士引导信仰上帝,从而获救【解析】“因信称义”认为任何人都可以直接阅读《圣经》,直接与上帝沟通,不需要借助教士,只要信仰虔诚,就可以获救.【答案】 D7、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写道:“路德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只是因为他用信仰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信仰的奴役制”是指()A、人皆僧侣B、因行称义C、人皆上帝D、理性至上【解析】“因行称义”是罗马教会的主张,排除B项.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C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信息不能体现“理性至上”,排除D项.【答案】 A8、教皇代理人在致教皇信中写道:“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都喊出‘路德’的名字.”这句话表明宗教改革()A、彻底动摇了基督教的神学统治B、宗教信仰在欧洲出现了全面危机C、在社会层面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D、为启蒙运动做了思想上的准备【解析】提炼材料关键信息,“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都喊出‘路德’的名字”,充分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影响广泛,选择C项.【答案】 C二、非选择题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之间有何内在联系?(2)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图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有何影响?(3)你如何看待图三的措施?【答案】(1)图一反映的是天主教的特殊地位和腐化,这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了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天主教会采取应对措施,如烧死“异端”.(2)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使人们认识到信仰问题不能靠武力解决.(3)迫害“异端”的行为恢复了天主教会的部分势力;但信仰问题是不能靠武力解决的.只有实行宗教宽容,才是解决宗教纷争的有效途径.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主张基督教贵族“应该发号施令,从此不准任何俸禄再落入罗马手中,并且以后一切委任都不得从罗马领受,所有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材料二宗教改革的起因当中一个原因,即圣经只能由圣职人员阅读.一般信徒无法阅读到圣经……在宗教改革的运动中,一项中国的科技发明,为这一运动的推动带来了重大的影响.——维基百科《宗教改革》(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主张,说明提出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这项科技发明是什么,为什么它会推动宗教改革运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理解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考查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和影响,考查中国科技发明对宗教改革的影响.解答第(1)问时,注意准确提取材料信息.从材料中“基督教贵族‘应该发号施令,从此不准……再落入罗马手中,并且以后一切委任都不得从罗马领受’”,可知马丁·路德为了削弱天主教教会对德意志民族的影响,主张“教权服务于王权”;从材料中“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可知,马丁·路德的主张是“因信称义”.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主张否定了天主教神学的权威,把人从天主教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把德意志民族从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解答第(2)问时,第一步是解读材料,第二步是联系教材.中国的四大发明对西欧有重大影响,其中,活字印刷术传到西欧后,西欧改进制出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加快了书籍的印刷,促进了文学艺术和《圣经》的传播,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答案】(1)因信称义.使德意志民族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彻底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控制.(2)印刷术.文艺复兴运动中的许多文艺作品被更广泛传播,推动了思想解放;《圣经》的大量印刷,信徒皆可自主阅读和独立理解,有助于否定教皇和教会的特权地位.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因此,一个传教士在基督教世界中只是一个职位的充任者而已.当他担任某种职位时,他享有较高的地位;当他被免职之后,他仍是一个农民或一个市民,和其余的人并无分别.……所谓教士们,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教徒并无不同之处,并非自成团体,或是高于其他教徒之上的.只有在关于《圣经》或礼拜的工作上,他们是高出于众人的,因为这是他们的职务.至于用来保护弱者,惩治坏人的宝剑和鞭子,那是掌握在世俗权力的手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职务,或是缝鞋,或是打铁,或是耕田.一个献身于宗教事业的人也是如此.——《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材料二上面所说的,虽然只就新兴的中等阶级必然要同现存的教会发生冲突这方面提到了两点,但已经足以证明:第一,在反对罗马教会权利的斗争中,最有直接利害关系的阶级是资产阶级;第二,当时反对封建制度的每一种斗争,都必然要披上宗教的外衣,必然首先把矛头指向教会.——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1)依据材料一回答,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是什么,有何意义?(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恩格斯的观点.【答案】(1)主张:在上帝和《圣经》面前人人平等;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意义: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宗教改革的进行.(2)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严重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这必然会引起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对;由于资本主义尚处于手工工场阶段,资产阶级力量还很弱小,这种斗争必然要披上宗教的外衣.。
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测试卷含解析
第二单元测试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5·北京模拟)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这些影响包括()①促进井田制瓦解②导致地主阶级兴起③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④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历史问题分析能力。
春秋时期,周王室统治衰微,分封制走向崩溃,故③明显不正确。
【答案】 B2.(2015·台州高二检测)电视剧《商鞅传奇》反映了商鞅传奇的一生,他的一生与秦国密切相连,其中与他的一生关系较大的秦国统治者是()A.秦穆公与秦始皇B.秦穆公与秦惠文王C.秦孝公与秦始皇D.秦孝公与秦惠文王【解析】秦孝公重用商鞅,使其实现了远大的政治抱负。
惠文王下令发兵捕拿商鞅,使其走投无路,兵败被杀。
【答案】 D3.(2015·青岛高二检测)下列四位同学关于下图的看法错误的是()A.中国已经进入“铁器时代”B.扩大了农业垦荒的规模C.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D.直接确立了土地私有制【解析】A、B、C符合战国时期铁农具广泛使用的作用和影响,D错在“直接确立”,直接确立土地私有制的是商鞅变法的“废井田,开阡陌”,铁农具的广泛使用起到的是间接推动作用。
【答案】 D4.(2015·汕头模拟)下列关于下边漫画中政策的表述有误的是()A.是商鞅变法时首倡的B.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C.是历代封建王朝所奉行的基本国策D.保护了小农的利益,有利于整个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解析】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到了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这样就失去了其产生之初的进步性。
【答案】 D5.“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B.歌颂商鞅变法的成效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D.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解析】材料中的内容实质上是主张效法古制,依照旧礼,反对变法革新。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质量检测:(二)含答案解析
(二)(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根据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状况的了解,□处应填()A.铁犁牛耕的使用及推广B.“相地而衰征”的实行C.各诸侯国的变法D.宗法分封制解体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图表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为开垦荒地,扩大种植面积和兴修水利提供了便利条件,出现了大量私田,与之相适应,出现了封建的生产关系和剥削方式,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走向瓦解,故选A。
2.公元前594年,鲁国推行“初税亩”,同一年梭伦当选为雅典执政官,也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对这两次改革认识正确的是()A.都推动了两国社会形态的更替B.都打破了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C.都有利于新的社会阶层力量的发展D.都促进了中西文明的交流融合解析:选C“初税亩”客观上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成长,梭伦改革倾向于发展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力量,故C正确。
3.商鞅变法中堪称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官僚制度开端的是()A.废除井田制B.建立户籍制C.推行县制D.统一度量衡解析:选C封建官僚制度主要是指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对地方官吏垂直管理的制度,始于商鞅变法中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的规定,故选C。
4.战国时期被“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冲击的制度是()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井田制D.世卿世禄制解析:选D世卿世禄制属于贵族世代享受特权制度,军功授爵冲击了他们的特权,故D正确。
5.公元前343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反而购买了大量土地经营农业。
他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秦国()A.度量衡不统一,市场经营混乱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禁止从事商业,商人阶层消失D.社会动荡,无法经商解析:选B 公元前343年,正值商鞅变法,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该政策限制工商业,许多工商业者即使经商致富,也转向农业的经营。
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8.3含解析
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明治维新政治改革的出发点在于()A.建立天皇的专制统治B.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C.废除旧的封建体制D.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旧文化【解析】明治维新对封建国家进行改造,废除旧体制,确立新体制,出发点在于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答案】 B2.为倡导“文明开化”,日本政府派出了大型使节团出访欧美,其成员不包括()A.大久保利通B.高杉晋作C.伊藤博文D.岩仓具视【解析】高杉晋作于1867年病逝,使节团出访欧美是在1871年。
【答案】 B3.明治政府进行军事改革的措施包括()①实行义务兵役制②取消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③改进军事装备④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指挥人才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考查明治维新军事改革的内容。
根据教材叙述可得出答案。
【答案】 D4.19世纪末日本成为亚洲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表现在()①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②以钢铁和机器制造业为代表的重工业迅速发展③完全废除了不平等条约A.①②B.②③C.②D.①③【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末日本崛起的表现。
注意时间限制“19世纪末”,③是20世纪初的事,排除③。
【答案】 A5.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做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
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解析】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服饰,茶室是日本传统的休闲场所,能剧和狂言属于日本四种古典戏剧形式之列。
它们与西服、酒吧和西洋歌剧并存,体现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文化的多元化。
【答案】 C6.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②使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③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④为日本对外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⑤是日本近代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点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解析】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由封建落后的历史过渡到资本主义阶段,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唯一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是日本历史上的转折点,为其侵略扩张提供了条件。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1:2.2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学案2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基础达标』1.商鞅变法中,对建立封建经济基础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重农抑商D.建立县制『答案』 A『解析』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的形式废除奴隶制的经济基础,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这对于封建经济基础的建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公元前343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反而购买了大量土地经营农业。
他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秦国()A.度量衡不统一,市场经营混乱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禁止从事商业,商人阶层消失D.社会动荡,无法经商『答案』 B『解析』公元前343年,正处在商鞅变法之中,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该政策限制工商业发展,许多工商业者即使经商致富,也转向农业的经营。
3.商鞅变法中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①奖励军功②重农抑商③“为田开阡陌封疆”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法A.①③④B.①②⑤C.②③⑤D.②③④⑤『答案』 A『解析』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重点是对变法内容的掌握。
变法内容中直接涉及奴隶主贵族特权的主要有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废分封行县制,而实行连坐法和重农抑商不是直接涉及其特权的。
4.商鞅变法的法令公布后,生活在咸阳附近的某农民感到既兴奋,又恐惧。
令他恐惧的法令条文最有可能是()A.废井田,开阡陌B.重农抑商C.统一度量衡D.实行连坐法『答案』 D『解析』材料中“令农民恐惧的法令”是关键信息,对比选项可知连坐法应是正确选项,故选D。
5.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其目的除了改革旧的社会习俗,还有() A.增加赋税收入B.提高军队战斗力C.严格控制人民D.打击贵族势力『答案』 A『解析』“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意在刺激小农户数的增加及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
B、D两项与题干没有联系;C项“严格控制人民”的措施是户籍制度和连坐法。
2018秋新版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2.3 富国强兵的秦国
2018秋新版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2.3 富国强兵的秦国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1.商鞅变法引起了秦国各阶层的强烈反响,对其变法措施恨之入骨,坚决抵制其变法措施的应是()A.自耕农B.工商业者C.国君D.贵族解析:商鞅变法侵犯了秦国贵族的利益,他们对商鞅变法进行各种形式的抵制,商鞅之死就是他们反对变法造成的结果。
答案:D2.有个叫赵良的人对商鞅说:“您一出行,后面随从的车乘几十辆,车上载满全副武装的卫士,身强力壮的人作陪乘,手持矛戟的武士紧紧护卫着您的车乘而疾走。
”这反映的实质是()A.商鞅出行戒备森严B.商鞅变法使秦国富裕C.商鞅变法的阻力和艰难D.商鞅奢侈浪费A.改革者最终的命运是悲惨的B.为统治阶级服务是改革的出发点C.历史发展潮流是不可阻挡的D.策略是决定改革成败的根本因素解析:商鞅被处死后,秦国仍然实行商鞅的变法措施。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顺应了封建制确立这一历史潮流。
答案:C5.关于商鞅变法,历史上争议颇多。
朱熹从儒家传统出发,评价商鞅的改革说:“欲致富强而已,无教化仁爱之本,所以为可罪也。
”以下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为儒家传统所能接受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奖励军功D.“燔诗书而明法令”答案:B6.“夫秦卒与山东之卒,犹孟贲之与怯夫;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异垂千钧之重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
”(注:孟贲、乌获均为勇猛的力士)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秦人素来剽悍B.秦地与山东自然条件不同C.秦国士兵过于霸道D.变法使秦国军事强大解析:秦国本是弱国,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答案:D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公元前383年,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提升·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其主张得到秦孝公的支持.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的主要出发点是()
A、增强秦国国力
B、商鞅的主张符合法家思想
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势所迫
D、借变法打击贵族势力,巩固统治
【解析】主要出发点即主要目的.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
【答案】 A
2、正因有了秦孝公的广纳贤才,才有了商鞅的入主秦国;也正因有了商鞅的入主秦国,才有了后来整个中国的大一统.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实行县制
C、奖励耕织,废除贵族特权
D、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
【解析】解题关键词是“影响最深远”.据所学知识,A项废除了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确立了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实现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
【答案】 A
3.
《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
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解析】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题干中材料的意思是,商鞅变法引起了旧贵族的怨恨,A项与变法内容不符,可排除.B、C、D三项均为变法的内容,注意选出与旧贵族利害关系最密切的一项.
【答案】 D
4、商鞅变法最根本的前提条件是()
A、奴隶主土地所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所有制取代
B、新兴地主阶级已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C、秦孝公审时度势走变法强国之路
D、争霸战争的形势迫使秦国改革内政
【解析】商鞅变法实行的最根本的条件是经济基础的变化,即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答案】 A
5、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是,“商鞅虽死,秦法不败”.上述现象说明()
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②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③变法者多数没有好结果
④商鞅实行严苛的法律自食其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深层次的理解和辨析能力.题干的前半部分说明商鞅变法损害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而“秦法不败”说明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同时也说明变法者往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好结果及自食其果.
【答案】 C
6、商鞅变法的措施中触动当时社会最深刻的措施是()
A、军功爵制
B、什伍组织
C、废除井田
D、建立县制
【解析】因为废井田,直接废除了奴隶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
【答案】 C
7、有关商鞅变法在秦国建立县制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以县制取代了封国制度②地方官员直接由国君任免③全国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
④强化了中央集权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商鞅变法普遍推行县制,废除分封制,国君直接任免地方官,这样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 B
8、“(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以上表述,主要肯定了商鞅变法的()
①“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③奖励军功,按功授爵④燔诗书而明法令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史实和阅读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实行连坐法指“道不拾遗,山无盗贼”;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指“家给人足”;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指“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
——司马迁《史记·秦本纪》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检索传世文献,对秦国最恰如其分的评价是“虎狼之国”……秦朝速亡,则又与其“虎狼之国”的特性有关.秦是从兼并统一战争中发展起来的.但是,“虎狼之国”的传统并没有因秦的统一而有所改变.
——刘德增《虎狼之国——秦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秦国在西部崛起时面临怎样的形势?当时秦国的政治处境如何?
(2)材料二所指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这一措施对秦国旧制度的冲击突出表现在哪一方面?
(3)据材料三,秦形成“虎狼之国”的特性与材料二的改革措施有何关系?秦统一后继续保持“虎狼之国”的传统,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解析】第(1)问材料一的古文比较浅显,较易归纳出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背景.当时秦国的政治处境比较安全,暂时没有大国将它列为敌手.第(2)问难度不大,理解奖励军功.这一措施对秦国旧制度的冲击表现在,旧的世卿世禄制度被废除,新兴军功地主崛起.第(3)问材料二奖励军功的措施起到“强兵”的效果,养成了秦军好战斗勇的性格.秦统一后依然大动干戈,实行暴政,导致秦王朝的速亡.
【答案】
(1)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偏远落后,不被中原各国看重(政治、外交地位卑微).
(2)军功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军功地主势力上升.
(3)奖励军功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养成了秦军好战斗勇的特性.实行暴政,二世而亡.(答具体内容也可)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
材料二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逐灭……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项措施?有何意义?
(2)秦国为此建立了以军功奖赏为中心的什么制度流传后世?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的“务本”是什么意思?“王制”指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商君所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动?
【答案】
(1)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为秦国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二十等爵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3)“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王制”指以井田制、分封制为基础的奴隶制度.
(4)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
(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答案】
(1)商鞅;重农抑商;梭伦:农商并重.
(2)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逐步消除贵族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