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脂质(油脂的质量评价)509

合集下载

油脂类原料的品质鉴定

油脂类原料的品质鉴定

油脂类原料的品质鉴定饲用油为高能量饲料。

由于价格高,市场上的饲用油掺假现象严重。

被检出的掺假物主要有水,溶点较高的动物油中还检出面粉和食盐。

下面先就通用的感官简易判定油脂是否掺假的的方法进行简单介绍,再对饲料中常用的油脂进行逐一介绍。

(一) 油脂的检测项目1、总脂肪酸此系包括游离脂肪酸及与甘油结合之脂肪酸总量。

动物性或植物性油脂其量通常为92%—94%。

油脂能量大部分系由脂肪酸供应,因此总脂肪酸量为能量值之指标。

2、游离脂肪酸脂肪分解后会产生游离脂肪酸,故其量可做为鲜度判断之根据,完全饲料所用油脂一般约在15%—35%。

在营养上而言,游离脂肪酸对动物无害,但太高的游离脂肪酸(50%以上)表示油脂原料不好,对金属机械、器具有形蚀性,而且会降低嗜口性。

3、水分油脂中含有水分,不但引起加工设备的腐蚀,同时易使油脂起水解作用产生游离脂肪酸,加速脂肪之酸败,并降低脂肪之能量含量。

4、不溶物或杂质包括纤维质、毛、皮/骨、金属、砂土等细小颗粒无法溶解于石油醚之物质。

这些物质没有能量价值,而且会阻塞筛网和管口,或在贮存椅造成沉积。

其量应限制在0.5以下。

5、不可皂化物包括白酶类、碳氢化合物、色素、脂肪醇、维生素等不与碱发生皂化反应之物质,大部分成分仍有饲用价值,对动物无不良影响,但其中蜡、焦油等则无营养价值,甚至有些成分对动物有害,如水肿因子。

6、酸价酸价虽测定容易,但通常不能单纯以之评价油脂品质,须配合其他方法供签定。

油脂酸价之提高,部分由于油脂水解而生成游离脂肪酸,部分由于过氧化物的分解所产生羟基化合物再氧化而生游离脂肪酸,因此游离脂肪酸生成机构随条件而异,不易做为油脂氧化程度的判断指标。

7、过氧化价羰氧化物系在油脂氧化过程中生成,该过氧化价可做氧化程度判断。

但过氧化物在水中的存在或高湿下甚易分解,因此油脂氧化至某一程度后,过氧化价反而会降低。

因此我们应了解,过氧化价==所存在过氧化物量与分解量之差,故需配合其他氧化测定方法,以利品质之正确判断。

油脂质量检测

油脂质量检测

油脂的质量检测第五组★油脂的酸价本标准适用于商品植物油脂酸价的测定。

酸价指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一.仪器和用具1.1滴定管;1.2锥形瓶:250ml;1.3试剂瓶;1.4容量瓶、移液管、称量瓶等;1.5天平:感量0.001g。

2 试剂2.10.1N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标准溶液;2.2中性乙醚-乙醇(2:1)混合溶剂:临用前用0.1N碱液滴定至中性。

2.3指示剂:1%酚酞乙醇溶液。

二. 操作方法称取均匀试样3~5g (W)注入锥形瓶中,加入混合溶剂50ml,摇动使试样溶解,再加三滴酚酞指示剂,用0.1N碱液滴定至出现微红色在30s不消失,记下消耗的碱液毫升数(V)。

三. 结果计算油脂酸价按下列公式计算:V × N × 56.1酸价(mgKOH/g油) = ────────W式中:V——滴定消耗的氢氧化钾溶液体积,ml;N——氢氧化钾溶液当量浓度;56.1——氢氧化钾的毫克当量;W——试样重量,g。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2mg KOH/g油,求其平均数,即为测定结果,测定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一位。

注:①测定深色油的酸价,可减少试样用量,或适当增加混合溶剂的用量,以酚酞为指示剂,终点变色明显。

②测定蓖麻油的酸价时,只用中性乙醇不用混合溶剂。

动植物油脂皂化值的测定★碘价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1理解碘价的含义,测量的原理和意义。

1.2掌握用wijs(韦氏)试剂测定油脂碘价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碘价定义:100g油脂所能加成碘的克数(gI2/100g油)。

衡量油脂不饱和程度。

油脂中的脂肪酸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在适当条件下,不饱和脂肪酸中的双键可与卤素起加成反应。

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越多,不饱和度越高,则加成卤素的量越大。

油脂吸收卤素的程度以碘价(亦称碘值)来表示。

根据碘价可以判断油脂的组分是否正常,有无掺杂等,可以作为鉴别单一油脂种类的指标。

碘价愈高的话,表示含较多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安定性较差,不适合高温使用,因为容易产生过氧化脂质。

油脂质量评价【精选文档】

油脂质量评价【精选文档】

5。

4 油脂的质量评价与油脂加工化学5.4。

1 油脂的质量评价(Quality Evaluation of Fat and Oil)○油脂的质量评价指标,多数表示油脂的氧化程度。

实际的油脂品质分析中,常用某种“特征值”表示油脂的品质.这些值可以直接反映出油脂的组成、氧化程度等性质等.“特征值”主要有皂化值、碘值、酸价、过氧化值等。

根据油品贮放中“值”的变化与否,又有恒值和变值之分,恒值主要显示油脂的组成,如皂化值;变值则可显出油品性质的变化,如过氧化值、酸价。

5.4.1。

1 油脂氧化程度的评价*5。

4。

1.1.1 过氧化值(POV,peroxidation value)与Schaal实验○POV值指1kg油脂所含氢过氧化物ROOH的毫摩尔数(mmol O2/kg)。

——POV测定原理(碘量法)在酸性条件下ROOH与KI作用析出I2,再用Na2S2O3滴定,计算出的毫摩尔数,即为ROOH的毫摩尔数。

CH3COOH(冰醋酸)+KI → CH3COOK+HIROOH+2HI → ROH+H2O+I2I2+2Na2S2O3 → 2 NaI+2Na2S4O6相当于:ROOH+2KI -→ ROH+K2O+I2其大小反映了油脂的酸败程度(变值),即新鲜度。

碘量法是国标中规定的POV测定方法.——由于ROOH为油脂自动氧化的主要初始产物.油脂氧化初期,POV值随氧化程度加深而增高,而当油脂深度氧化时,ROOH的分解速度超过其生成速度,导致POV值下降.所以,POV值仅适合氧化初期的测定.○ Schaal耐热实验(史卡尔烘箱实验法):测定某油脂在60~65℃下(烘箱中)贮存达到一定POV值或出现酸败气味所需时间与油品抗氧化稳定性的实验。

5.4。

1.1。

2 硫代巴比妥酸值(TBA,thiobarbituric acid)○ TBA值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的后期产物(小分子的丙二醛、烯醛、酮等),与硫代巴比妥酸试剂TBA反应,生成黄红色物质,在λ450或λ530处有最大吸收,以此鉴定评价油脂的氧化程度。

食品化学第五章脂质

食品化学第五章脂质
通常将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称为高度 不饱和或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具有特殊的生理作用,但人体 不能合成,必须由食品供给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 酸(EFA)。
必需脂肪酸包括两种:一种是亚油酸,另一种是亚 麻酸,两者是缺一不可的。
2、命名
①系统命名 选择含羧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主链包含不饱
未熔化
亚稳态 自发地 稳定态
稳定态 取决于温度 稳定态
脂肪酸烃链中的最小重复单位是-CH2CH2-
2、脂肪的亚晶胞最常见的堆积方式:
(1)三斜 β (2)正交 β’ (3)六方 α
三斜(T):烃链平面 正交(O):烃链平
是平行的
面相互垂直
六方形(H)
Stability: > ´>
→链越短,风味越强。
脂肪酸摄入的健康比例
(1)WHO,FAO,中国营养协会推荐
1: 1: 1 单多
饱不不 和饱饱 脂和和 肪脂脂 酸肪肪
酸酸
5~10 : 1
n-6 n-3 脂脂 肪肪 酸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第三节 脂肪的物理性质
一、气味和色泽 1、纯脂肪无味、无色
为什么无味?味是哪里来的?
三、烟点、闪点和着火点
烟点:指在不通风的情况下观察到试样发烟时的 温度。
闪点:指试样挥发的物质能被点燃但不能维持燃 烧的温度。
着火点:指试样挥发的物质能被点燃并能维持燃 烧不少于5秒的温度。
四、结晶特性
脂肪固化时,分子高度有序排列,形成三维晶体结构 晶体是由晶胞在空间重复排列而成的 晶胞一般是由两个短间隔(a,b)和一个长间隔(c)组成
三酰基甘油的3种晶型
最稳定

尼罗红和 BODIPY 荧光染料在微藻油脂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尼罗红和 BODIPY 荧光染料在微藻油脂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尼罗红和 BODIPY 荧光染料在微藻油脂含量测定中的应用郝翠翠;梁成伟;石蕾【摘要】In the face of energy crisis , using microalgae to produce biofuel and high value-added products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 Microalgae constitute a diverse group of microorganisms with advantages like fast and efficient growth .In addition, they do not compete for arable land and offer very high lipid yield potential .Microalgae are currently considered as the most promising alternative source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food , feed, cosmetics and renewable energy in the form of biofuel .Major challeng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resource are to select lipid-rich strains using high-throughput staining for neutral lipid content in microalgaespecie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quality method, the fluorescent staining method is simpler , cheaper and easier to operate .In this article, the properties of fluorescent Nile red and BODIPY and the use of fluorescentfor lipid measurement in microalgae were summarized .%面对能源危机,利用微藻生产生物燃料及其相关高附加值产品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食用油脂常用的卫生学评价指标

食用油脂常用的卫生学评价指标

食用油脂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健康饮食的关键组成部分。

对于食用油脂的卫生学评价指标,是保障食用油脂的品质和安全性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从食用油脂的常用卫生学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酸价酸价是食用油脂常用的卫生学评价指标之一,通常指的是油脂中含有的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是衡量油脂品质和保存期限的一个重要参数。

酸价高低直接影响着食用油脂的口感和储存稳定性,一般情况下,酸价越低,表示食用油脂的质量越好。

二、过氧化值过氧化值是食用油脂中脂质氧化程度的指标,是判断油脂氧化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

食用油脂中的脂质氧化不仅影响油脂的风味和色泽,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对人体造成危害。

过氧化值的合格标准对于保证食用油脂的质量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三、水质指数食用油脂中的水质指数是指食用油脂中水分的含量,水分的含量过高不仅会影响油脂的口感和质量,还会导致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影响食用油脂的品质和安全性。

水质指数也是食用油脂卫生学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四、气味食用油脂的气味是评价其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优质的食用油脂应该具有清香怡人的气味,而过氧化或者受到其他污染的油脂则会产生异味,影响其食用价值和安全性。

五、石鲜试验食用油脂中石鲜试验的结果可以反映出食用油脂中是否存在杂质和过氧化物,从而间接反映了其质量和安全性。

石鲜试验是食用油脂卫生学评价中常用的测试方法之一。

六、澄清度澄清度是评价食用油脂清澈程度的指标,一般情况下,好的食用油脂应该呈现出清澈透明的状态,不应该有混浊或者悬浮物。

澄清度是反映食用油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七、自由脂肪酸自由脂肪酸是食用油脂中的一种重要成分,过高的自由脂肪酸含量会影响食用油脂的质量和口感,甚至产生不利后果。

自由脂肪酸是食用油脂常用的卫生学评价指标之一。

食用油脂的卫生学评价指标涉及了多个方面,包括酸价、过氧化值、水质指数、气味、石鲜试验、澄清度和自由脂肪酸等。

这些指标的合格与否直接关系到食用油脂的品质和安全性,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饮食至关重要。

食品化学第5章脂质

食品化学第5章脂质

R1
R1 R2
R2
顺式 反式
3 数字命名
1) ω (或n)编号系统: • 在碳原子数后加“:”,双键数目写在其后,双 键位置以与甲基末端相距的碳原子数( “” 也有用“n”)来表示
– CH3-(CH2)9-CH2-COOH 写法为 12:0 – CH3-(CH2)5-CH=CH-(CH2)7-COOH( 俗 名 为 “棕榈油酸”),记为16:1 -7 (或16:1 7) – 亚油酸为 18: 2 -6
• 根据脂肪酸的结构与特性之间的关系,判断下列 动植物体内脂肪酸的组成差别。 – 哺乳动物和鱼类 – 热带鱼类和寒带鱼类 – 动物和植物 – 棕榈和大豆
5.3.3 烟点、闪点和着火点
• 烟点,闪点,着火点是油脂在空气中加热时的 稳定性指标。 • 烟点:在不通风的情况下加热油脂观察到油脂 发烟时的温度,精练油脂一般为240℃。 • 闪点:油脂在加热时油脂的挥发物能被点燃但 不能维持燃烧的温度,精练油脂一般为340℃。 • 着火点:油脂在加热时油脂的挥发物能被点燃 且能持续燃烧的时间不少于5 秒的温度,精练 油脂一般为370℃。
衍生 脂质
符合脂质定义的,但 如:类胡萝卜素、类固醇、脂溶 不是简单或复合脂类 性维生素
5.2 油脂的结构和组成
5.2.1 脂肪酸的结构和命名 脂肪酸的结构 脂肪酸的命名
5.2.1.1 5.2.1.2 5.2.2 5.2.2.1
油脂的结构和命名 油脂的结构
5.2.2.2
酰基甘油的命名
(二)分类和命名
海外动态
明白消费丹麦先行
•丹麦最早重视反式脂肪酸的危害 •2003年6月,第一个限制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 量,任何反式脂肪酸超过2%的国FDA要求在食品中标注反式脂肪酸(TFAS)

食用油质量等级标准

食用油质量等级标准

食用油质量等级标准
中国食用油质量等级标准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确定:
1. 酸价和过氧化值:食用油中酸价和过氧化值是衡量油脂品质
的重要指标。

根据国家标准,酸价≤0.6g/100g,过氧化值≤20meq/kg,可以达到一级食用油的要求。

2. 游离脂肪酸含量:游离脂肪酸含量是指食用油中未与甘油结
合的自由脂肪酸含量。

国家标准规定一级食用油游离脂肪酸含量
≤0.05g/100g。

3. 感官指标:食用油的颜色、气味和口感等感官指标也是评价
油脂品质的重要因素。

4. 石蜡含量:石蜡是指固态脂肪酸酯。

国家标准规定一级食用
油石蜡含量≤0.05%。

5. 色泽指标:食用油的色泽应该清亮、透明,没有混浊或沉淀物。

6. 重金属含量:国家标准规定一级食用油重金属含量应符合食
品安全标准。

以上是常见的食用油质量等级标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可能
会有所差异。

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方法

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方法

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方法引言:在食品工业中,油脂是一个重要的食品成分和食品添加剂,如植物油、动物油、脂肪等,其品质和营养价值对食品的质量和口感有着重要影响。

而油脂的过氧化值是评估油脂质量和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过高的过氧化值会引起油脂的腐败和氧化变质,从而降低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因此,准确快速地测定油脂的过氧化值对于控制食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油脂过氧化值测定方法有以下几种:1. Iodine-Value法:Iodine-Value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油脂过氧化值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待测样品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与含碘量知的溴水反应生成溴化油脂,然后用亚硫酸钠溶液将余余溴化量滴定,通过滴定量计算出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进而得到油脂过氧化值。

Iodine-Value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结果准确,但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完成实验。

2.铁离子催化法:铁离子催化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油脂过氧化值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待测样品中的脂质与铁离子反应生成高氧化态的铁离子复合物,通过比色法或荧光法测定复合物的含量,从而得到油脂的过氧化值。

铁离子催化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结果准确。

缺点是需要使用一些有毒的试剂和仪器。

3.茚三酮法:茚三酮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油脂过氧化值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待测样品中的脂质与茚三酮(TPTZ)反应生成紫色的络合物,通过比色法测定络合物的吸光度,从而得到油脂的过氧化值。

茚三酮法的优点是方法简便,结果准确。

缺点是需要使用一些有毒的试剂。

4.高温压缩法:高温压缩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油脂过氧化值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待测样品在高温下与石墨粉压缩在一起,然后通过测量高温下油脂生成的氧化物的体积变化或颜色变化来测定油脂的过氧化值。

高温压缩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缺点是需要一些专用设备和较长的测定时间。

综上所述,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油脂营养价值评价的方法

油脂营养价值评价的方法

油脂营养价值评价的方法一、引言油脂是人类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为人体提供能量,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如何评价油脂的营养价值,对于我们选择健康的饮食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评价油脂营养价值的方法。

二、脂肪酸组成分析法脂肪酸是油脂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同类型的油脂含有不同种类和比例的脂肪酸。

通过分析油脂中脂肪酸的组成,可以评价其营养价值。

例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对心血管健康有益,可降低胆固醇水平;而富含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则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三、维生素含量分析法油脂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

这些维生素对于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通过分析油脂中维生素的含量,可以评价其对人体的营养贡献。

例如,富含维生素E的油脂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预防慢性疾病;而富含维生素A 的油脂则有助于维护视力和免疫系统健康。

四、抗氧化能力评价法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容易受到氧化反应的影响,导致油脂质量下降。

评价油脂的抗氧化能力可以反映其质量和保鲜能力。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过氧化值、抗氧化指数等。

抗氧化能力较强的油脂能够延长其保质期,并且对人体健康更有益。

五、挥发性物质分析法油脂中的挥发性物质是其风味和香气的来源,也是评价油脂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分析油脂中的挥发性物质,可以评价其风味特点和品质优劣。

例如,优质的橄榄油具有独特的果香味和较低的挥发性物质含量,而劣质的油脂则可能含有不良气味和较高的挥发性物质。

六、其他评价方法除了以上几种方法,还有许多其他评价油脂营养价值的方法。

例如,通过测定油脂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可以评价其对人体健康的贡献;通过测定油脂的酸价、过氧化值等指标,可以评价其品质和稳定性。

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更全面地评价油脂的营养价值。

七、结论评价油脂的营养价值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通过脂肪酸组成分析、维生素含量分析、抗氧化能力评价、挥发性物质分析等方法,我们可以对油脂的营养价值进行客观评价。

油脂质量表征指标

油脂质量表征指标

油脂质量表征指标(1)酸价(acid value)AV1.定义:中和1克油脂中所含游离脂肪酸所需氢化钾的毫克数。

2.测定原理:油脂经加热后,游离脂肪酸增多,酸价也愈高,故可以酸价来作为劣变油脂之指标。

酸价会随加热时间增加。

3.酸价愈高,油脂的发烟点会降低,油炸时容易冒烟,且会有刺鼻味。

(2)过氧化价(peroxide value)POV1.定义:油脂1000克中所含过氧化物的毫克当量数。

2.测定原理:油脂氧化后会产生过氧化物,过氧化价是测定油脂中的过氧化物含量。

过氧化物含量增加至某一程度后,会自行分解,过氧化价又会降低,因此过氧化价仅可作为油脂酸败初期的酸败度指标。

3.过氧化价愈高,油脂酸败油耗味会愈明显。

(3)色泽(color)1.方法:油脂厂大都依照诺威朋比色计(Lovibond Tintometer)之方法,将试样装于长度5又1/4"液槽中,以诺威朋比色计测定其颜色。

通常检测红色R值及黄色Y值,数值愈高,颜色即愈深。

2.油脂在加热后,会引起许多化学反应,导致油脂颜色加深。

此外也可由油炸食品的颜色来判定油质量的好坏,通常新鲜的油,所炸出来的食品,颜色是漂亮的金黄色。

(4)油脂稳定性试验(活性氧法)AOM1.定义:将空气以每秒2.33ml的速度流经97.8℃,20克油脂使过氧化价POV 值到达100所需的时间。

此法是用来测定油脂的安定性。

AOM值愈高,油脂安定性愈佳。

2.通常精制黄豆油AOM值约10小时;精制棕梠油约50~60小时;氢化植物油之AOM值可达100小时以上。

添加抗氧化剂(BHA、BHT、TBHQ)亦可提升AOM值。

(5)油脂安定性指标OSI1.定义:将空气以 5.5psi 的压力通入5克、 120℃的油脂中,使油脂氧化产生可溶性挥发性物质,再利用电极测定水中导电度大小,由此可计算油脂氧化诱导期的时间。

2.油脂安定性愈高,OSI值亦愈大。

OSI值可由公式换算成AOM值。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油脂评价的指标名词解释

油脂评价的指标名词解释

油脂评价的指标名词解释油脂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食品,在烹饪、食用以及工业生产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油脂质量的评价对于确保食品安全和提高工业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而油脂评价的指标则是用来衡量油脂质量的重要参考。

下面,我将对一些常见的油脂评价指标进行解释。

一、酸价酸价是指1克油脂中所含游离脂肪酸所需的毫克氢氧化钾溶液的体积。

它是衡量油脂中脂肪酸含量的一种指标。

酸价越高,说明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越多,可能是由于油脂品质变坏或存储时间过长引起的。

二、过氧化值过氧化值是用来检测油脂氧化程度的指标。

它反映了油脂在存储、加热或其他处理过程中是否发生氧化反应。

过氧化值越高,表示油脂氧化得越厉害,品质也越差。

三、抗氧化性抗氧化性是评价油脂抵抗氧化反应的能力的一个指标。

油脂中的脂肪酸容易受到氧气的氧化,而氧化反应会导致油脂品质下降。

因此,抗氧化性高的油脂在加热或存储过程中更加稳定,品质更好。

四、含水量含水量是指油脂中所含水分的百分比。

水分对油脂品质有很大的影响,过高的水分容易导致油脂酸败、氧化等问题,因此合适的含水量是评价油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五、脱色度脱色度是用来评估油脂中杂质和色胆的含量的指标。

油脂中的杂质和色胆会对食品的颜色、气味和口感产生影响,因此脱色度越高,表示油脂的纯度越高,质量也越好。

六、重金属含量重金属含量是指油脂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有潜在风险,因此油脂中重金属含量的评估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一环。

七、饱和度饱和度是指油脂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百分比。

饱和脂肪酸是一种不健康的脂肪,摄入过多会增加患心脏病等疾病的风险。

因此,评估油脂的饱和度可以帮助人们选择更健康的油脂。

八、不饱和度不饱和度是指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百分比。

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有益,可以帮助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脏病等。

因此,评估油脂的不饱和度可以帮助人们选择更健康的油脂。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油脂评价的指标名词解释,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评估油脂的质量和适用性。

油脂管理制度(经典版)

油脂管理制度(经典版)

油脂管理制度1.引言1.1制度背景油脂在食品生产、工业加工和许多其他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之一,还对产品的质量、成本和环境影响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公司制定了本油脂管理制度,以确保油脂的采购、储存、使用、维护和废弃等环节能够合规、高效进行,以达到质量、安全和环保的要求。

1.2制度目的本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规范公司的油脂管理活动,确保油脂的质量、安全性和可追溯性,最大程度地降低产品风险,合规处理废弃油脂,保护环境,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建立清晰的流程、标准和指南,本制度旨在为员工提供操作指南,确保油脂管理达到最高水平。

2.适用范围2.1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与油脂相关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采购、接收、储存、使用、维护、检测、废弃和记录等。

2.2所有与油脂管理相关的员工,包括采购、生产、仓储、质量控制和环境管理等各部门的员工,都应遵守本制度。

3.术语和定义3.1油脂:指液体或半固态的脂肪、油、润滑剂和脂质,包括但不限于植物油、动物油、工业油、合成油等。

3.2油脂管理:指涉及油脂的采购、储存、使用、维护、检测、废弃和记录等一系列管理活动。

4.油脂采购4.1供应商选择与评估4.1.1公司必须选择合法合规的供应商,并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估,包括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环保政策、交货性能等。

4.1.2采购人员必须确保供应商提供的油脂符合国家或地区的法规和标准。

4.2油脂质量要求4.2.1油脂必须符合公司的质量标准和产品要求。

4.2.2采购人员必须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油脂质量合格。

4.3采购合同4.3.1每笔油脂采购必须建立采购合同,明确价格、数量、交货日期、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验收标准等细节。

4.3.2采购合同必须由供应商和采购方双方签署并归档,确保合同的履行。

5.油脂接收与储存5.1油脂接收5.1.1所有接收到的油脂必须进行入库检验,包括外观、包装完好性、标签准确性、气味和温度等。

5.1.2如发现油脂不符合质量要求,必须立即通知供应商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拒收或要求替换。

油脂国家标准

油脂国家标准

GB1534—20031 特征指标折光指数(n40):1.460~1.465相对密度(d2020):0.914~0.917碘值(I ) (g/100g):86~107皂化值(KOH)/(mg/g):187~196不皂化值/(g/kg):≤10脂肪酸组成(%):十四碳以下脂肪酸ND~0.1豆蔻酸C14:0ND~0.1棕榈酸C16:08.0~14.0棕榈一煅酸C16:1 ND~0.2十七烷酸C17:0ND~0.1硬脂酸C18:0 1.0~4.5油酸C18:1 35.0~67.0亚油酸C18:2 13.0~43.0亚麻酸C18:3 ND~0.3花生酸C20:0 1.0~2.0花生一烯酸C20:1 0.7~1.7山嵛酸C22:0 1.5~4.5芥酸C22:1 ND~0.3木焦油酸C24:0 0.5~2.5二十四碳一烯酸C24:1ND~0.3注1:上列指标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CODEX STAN 210-1999《指定的植物油法典标准》的指标一致。

注2:ND表示末检出,定义为0.05%》。

2 质量等级指标2.1花生原油质量指标见表1。

表1 花生原油质量指标注:黑体部分指标强制。

2.2压榨成品花生油质量指标分别见表2和表3。

表2压榨成品花生油质量指标表3 浸出成品花生油质量指标3卫生指标:按GB2716、GB2760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GB1537—20031 特征指标折光指数(n40):1.458~1.466相对密度(d2020):0.918~0.926碘值(I ) (g/100g):100~125皂化值(KOH)/(mg/g):189~198不皂化值/(g/kg):≤15脂肪酸组成/(%):(ND表示未检出,定义为0.05%)十四碳以下脂肪酸ND~0.2豆蔻酸C14:00.6~1.0棕榈酸C16:021.4~26.4 棕榈一煅酸C16:1ND~1.2 十七烷酸C17:0 ND~0.1 十七烷一烯酸C17:1ND~0.1 硬脂酸C18:0 2.1~3.3油酸C18:114.7~21.7 亚油酸C18:246.7~58.2 亚麻酸C18:3 ND~0.4 花生酸C20:0 0.2~0.5花生一烯酸C20:1ND~0.1 花生二烯酸C20:2 ND~0.1 山嵛酸C22:0 ND~0.6 芥酸C22:1ND~0.3 二十二碳二烯酸C22:2 ND~0.1木焦油酸C24:0 ND~0.1 2 质量等级指标2.1棉籽原油质量指标见表1。

第五章脂质

第五章脂质

第五章脂质教案第5 章脂质[学时分配]5.1 概述0.5 学时5.2 脂肪的结构和组成2 学时5.3 油脂的物理性质3 学时5.4 油脂的化学性质4.5 学时5.5 油脂的质量评价1 学时5.6 油脂加工化学2 学时5.7 复合脂质和衍生脂质1 学时5.8 食品中脂肪含量的测定2 学时[目的与要求]①了解天然脂肪酸的组成、特性和命名。

②掌握脂肪的物理性质(结晶特性、熔融特性、油脂的乳化等)③掌握脂肪的氧化机理及影响因素,以及油脂在加工储藏中的化学变化④油脂的加工化学[重点]油脂的同质多晶现象,固体脂肪指数,油脂中常见乳化剂的乳化原理;油脂自动氧化的自由基反应历程,酚类及类胡萝卜素的抗氧化机理;油脂加工的化学原理和方法;食品中脂肪含量的测定,脂肪过氧化值及酸价的测定。

[难点]油脂自动氧化的自由基反应历程5.1 概述[目的与要求]①掌握脂质的概念及分类②了解脂质的功能[重点] 脂质的概念及分类[难点]复合脂质和衍生脂质的分类[课堂组织]讲述、实例与多媒体教具结合。

[教学内容]5.1概述5.1.1 脂质5.1.1.1 定义脂质是生物体内一大类不溶于水,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的疏水性物质。

其中99%左右的脂肪酸甘油酯(即酰基甘油)是我们常称的脂肪。

习惯上将在室温下呈固体的甘油酯称为脂(Fat),呈液体的称为油(Oil)。

脂肪是食品中重要的营养成分;脂质中还包括少量的非酰基甘油化合物,如:磷脂,类固醇,糖脂,类胡萝卜素等。

由于脂质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各异,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其定义。

5.1.1.2 脂质化合物通常具有下列共同特征①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醚,石油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

②大多具有酯的结构,并以脂肪酸形成的酯最多。

③都是由生物体产生,并能被生物体利用(与矿物油不同)。

但在被称为脂质的物质中,也有不完全符合上述说法的物质,如:卵磷脂微溶于水而不溶于丙酮;又如:鞘磷脂和脑苷脂类的复合脂质不溶于乙醚。

5.1.2 分类质脂按其结构和组成可分为简单脂质,复合脂质和衍生脂质。

第5章_脂质

第5章_脂质

第5章脂质第一节 Introduction一、定义:生物体内溶于有机溶剂(氯仿、乙醚、四氯化碳、丙酮、苯等),不溶于或微溶于水而的疏水性化合物。

95%的植物和动物脂类是脂肪酸甘油酯,目前大量油脂除了消费在肥皂,油漆和其他非食用的工业产品外,世界上生产的大部分油脂仍继续作为我们人类的食物而被消费。

脂质通常具有下列共同特征:①不溶于水,溶于乙醚,石油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

②大多数具有酯的结构,并以脂肪酸形成的酯最多。

③都由生物体产生,并能由生物体所利用(不同于矿物油)。

例外:卵磷脂、鞘磷脂和脑苷脂类。

卵磷脂微溶于水而不溶于丙酮,鞘磷脂和脑苷脂类的复合物不溶于乙醚。

食用脂的两种形式:⑴游离脂,或可见脂肪:是指从植物或动物中分离出来的脂,如奶油、猪油或色拉油。

⑵食品组分:是指存在于食品中,作为食品的一部分,不是以游离态存在,例如肉、乳、大豆中的脂。

二、分类:①按物理状态:脂肪(常温下为固态)和油(常温下为液态)。

②按来源:乳脂类、植物脂、动物脂、海产品动物油、微生物油脂。

③按不饱和程度:干性油(碘值大于130,如桐油、亚麻籽油、红花油等);半干性油(碘值介于100-130,如棉籽油、大豆油等);不干性油(碘值小于100,如花生油、菜子油、蓖麻油等)。

④按构成的脂肪酸分:单纯酰基油,混合酰基油。

按化学结构分:⑴简单脂质:①酰基甘油:甘油+脂肪酸(占天然脂质的95%);②蜡:长链脂肪醇+ 长链脂肪酸。

⑵复合脂质:①磷酸酰基甘油:甘油+脂肪酸+磷酸盐+含氮基团;②鞘磷脂类:鞘氨醇+脂肪酸+磷酸盐+胆碱;③脑苷脂类:鞘氨醇+脂肪酸+糖;④神经节苷脂类:鞘氨醇+脂肪酸+碳水化合物。

⑶衍生脂质:类胡萝卜素,类固醇,脂溶性维生素等。

三、脂肪的功能:热量最高的营养素(39.58kJ/g)。

①提供必需脂肪酸;②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③提供滑润的口感,光润的外观,塑性脂肪的造型功能;④赋予油炸食品香酥的风味,是传热介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炸时间对煎炸油品质的影响08食安5班梁媛萍 200830610515摘要:在食物油炸过程中,用于油炸食品的食用油由于长时间被高温加热,油脂发生了许多化学反应。

本文就油炸时间对煎炸油的感官变化和理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油炸时间的延长,油脂的酸价、碘值和羰基值均随之上升,油脂品质下降。

为煎炸食品制造业和煎炸餐饮业安全合理地使用煎炸油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煎炸油品质感官变化酸价碘值羰基值1.前言油炸食品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在现代的生活生产中,油炸食品因其酥脆可口、香气扑鼻,能增进食欲,所以深受许多成人和儿童的喜爱。

煎炸油是用棉籽油、菜籽油、大豆油和棕榈油按一定比例调配,制成含芥酸低、脂肪酸组成平衡、起酥性能好,烟点高的煎炸调和油。

它是根据生产使用需要,将两种以上经精炼的油脂按比例调配制成的食用油。

在食物油炸过程中,煎炸油在水分、空气和食品残渣存在的情况下,连续许多小时被高温加热,油脂容易发生许多化学反应,包括氧化、水解、热分解及聚合作用产生的有机色素等,使得其品质下降。

评价煎炸油的质量优劣,在感官鉴别上也可大致归纳为色泽、气味、滋味等几项,再结合透明度、水含量、杂质沉淀物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其中眼观油脂色泽是否正常、有无杂技或沉淀物,鼻嗅是否有霉、焦、哈喇味,口尝是否有苦、辣、酸及其他异味,是鉴别植物油脂好坏的主要指标。

植物油脂还可以进行加热试验,当有油脂酸败时油烟浓重而呛人。

除了表面上的感官评定,还可以根据测定其化学组分的含量来判定煎炸油品质的优劣。

一般较具代表性的卫生学的评价指标有酸价、碘值和羰基值等。

这些指标的配合使用可以很好地表征油脂的新鲜程度。

酸价是脂肪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标志,是指中和1克脂肪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脂肪的质量与其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有关。

一般常用酸价作为衡量标准之一。

在脂肪生产的条件下,酸价可作为水解程度的指标,在其保藏的条件下,则可作为酸败的指标。

酸价越小,说明油脂质量越好,新鲜度和精炼程度越好。

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一级油酸价不得超过1.0mgKOH/g,二级油酸价不得超过4.0 mgKOH/g,色拉油酸价不得超过0.3mgKOH/g。

碘价是评价油脂不饱和度的指标。

碘价越高表明油脂中不饱和双键越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反之,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不饱和双键在化学上很不稳定,容易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和加成反应,加热使这些反应易于进行。

油脂长时间高温加热易发生热聚合和热氧化合反应,生成环状聚合物和甘油酯二聚物等成分,使油脂的不饱和双键减少,加热时间越长,热聚合和热氧化聚合进行得越完全。

这些反应发生后碘价降低[7]。

羰基值泛指油脂氧化酸败分解的最终产物—醛、酮类化合物。

油脂在反复煎炸的过程中由于与空气接触,并且在高温下会发生热氧化变质,氧化产物拨基化合物形成了多种形式的有毒的聚合物。

当人体内进人过量的这些聚合物及其焦化物,就会出现生长缓慢,发育障碍,肝肿大,并且易产生致癌因子。

该项指标是一项重要的卫生指标,用来评价油脂的品质。

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羰基价不得超过20 meq/kg,色拉油不得超过10 meq/kg。

通过观察煎炸油使用一定时长后的酸价、碘值和羰基值,可以判定煎炸油的氧化程度,找出了不同次煎炸中煎炸油的卫生指标的变化趋势,提供一系列有价值的参考数据,使人们对油反复煎炸造成油脂及其食品劣变有所重视。

2.油炸时间对煎炸油品质的影响2.1油炸时间对煎炸油感官变化的影响油脂的感官评价大致归纳为色泽、气味、发烟情况等几项,再结合透明度、水含量、杂质沉淀物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2.1.1油炸时间食用油色泽、透明度、发烟情况的影响研究了大豆油煎炸的24小时之内其色泽、透明度、发烟的变化情况,数据记录如表1。

表1 大豆油煎炸过程的感官分析[1]由表1可知,大豆油在煎炸过程中,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其色泽由橙黄色逐渐变深,20小时后呈棕红色;透明度由透明逐渐变浑浊,基本上煎炸12小时候变得不再透明;0~4小时内发烟点变化不明显,4小时以后发烟点明显随着煎炸时间增多而降低,导致发烟增多。

出现上述的原因是油脂中混入了食物残渣和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多造成的[1]。

游离脂肪酸增多会使得其烟点大大降低。

也有可能是植物油脂中含有磷脂,磷脂通过加热,容易变黑,加上长期加热油炸,除了油自身的反应、与被炸物的反应,还有油脂在高温下的氧化、聚合、焦化反应有关,被炸的物质也会脱水焦化,最终是油的颜色会因这些物质的存在颜色变深,变得浑浊不透明。

2.1.2油炸时间对油脂色泽、气味、发烟情况和炸制品的影响表2 油炸用油脂感官鉴定结果[2]时间色泽气味泡沫发烟情况炸制品0h 橙黄色,透明有特殊油脂香味————色泽鲜亮2h 色加深,浑浊有油焦味较多烟点明显降低,杂质增色泽新鲜,香酥可口4h 色加深,浑浊有油焦味油沫多油烟大,刺激眼睛暗淡,口味略有改变6h 开始变黑焦味重特别多且较小大量油烟,刺激眼睛色泽发暗,口感微苦由表2中油脂的物理指标变化可看出:随着油炸时间的延长,不但油脂色泽会增加,其气味也会发生变化,油焦味越来越浓;泡沫产生较多且逐渐细化;烟点也随之大大降低;使用该有油煎炸出来的炸制品的风味色泽也会受到影响。

油脂煎炸食品的过程中,油脂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并反复使用,煎炸过程中油脂会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发生水解、氧化、缩合等一系列复杂化学反应,部分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甘油在高温下推动水分生成丙烯醛,丙烯醛具有强烈的辛辣气味,对鼻、眼粘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同时粘度增加、折光率改变、颜色加深,并产生一些挥发性物质、饱和与不饱和的醛、酮、内酯等,发生一系列物理变化产生刺激性气味。

2.2 油炸时间对煎炸油酸价的影响酸价(AV)是指中和1克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2.2.1油炸时间对菜籽油和菜籽色拉油酸值的影响分析比较高温处理时间(即煎炸时间)对菜籽油和菜籽色拉油酸值的影响,实验数据如图1。

图1 菜籽油和色拉油酸值与高温时间的关系[3]由图1可知,精炼菜籽油和菜籽色拉油酸值随高温处理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

与未加热油比较,在加热5、10、15、20、25(h)精炼菜籽油酸值增加率分别为19%、57%、120%、183%、252%,菜籽色拉油酸值增加率分别为40%、160%、640%、1 320%、2 080% [3]。

色拉油在高温20小时以后酸值以超出了国家规定的0.3 mgKOH/g,而菜籽油的酸值也超出了国家规定一级油的酸价范围,表明其品质明显下降。

酸值越高,表示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越高,所以该结果说明油脂在高温条件下,随着高温处理时间的增加,其稳定性降低,脂肪热降解氧化速度加快,脂肪酸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分解断裂产生的小分子烃类化合物进一步氧化,产生有机酸,酸值显著升高。

2.2.2方便面的煎炸油周转时间与酸价上升的关系在方便面制作过程中,随着产品的产出,会带走一部分油脂,因此要向油炸锅中不断补充新油。

补充新油的数量完全更新油炸锅中的油脂所需的时间(小时)称为煎炸油周转时间(或称周转率)[4]。

方便面的煎炸油周转时间与酸价上升的关系记录如表3。

表3 方便面的煎炸油周转时间与酸价上升的关系[4]由表3可以看出:煎炸油的周转时间越短,油脂的酸价相对较低,酸价上升的幅度也越小。

反过来,周转时间越长,油脂的酸价相对较高,酸价上升的幅度就越大。

3天周转一次的煎炸油酸价已超出国家规定一级油酸价范围,表明其品质有了明显的下降。

煎炸油的周转时间越短,表明油炸锅中的新鲜油占总油的比例越高,油脂的劣变程度越低,稳定性自然会更高,减少了不饱和脂肪酸分解的速度,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减少,酸价相对较低且油炸时间增加其上升幅度较小。

2.2.3煎炸时间对大豆油的酸值变化的影响研究了煎炸时间长短对大豆油酸值的影响,实验数据如下:图2 酸值随煎炸时间的变化曲线[1]图2的数据表明,随着煎炸时间的增多,大豆油的酸值起伏波动,但大体上称上升趋势,尽管油炸24小时后,大豆油的酸价没有超出卫生许可范围,但也有了明显的升高。

食用植物油在煎炸过程中发生氧化反应,反应的最终产物是有机酸,由于接触食品中的水分发生水解反应,其产物之一是脂肪酸。

酸价知与煎炸时间正相关,但这一变化甚为迟缓,不能及时反映出煎炸油的变质过程,但它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煎炸油质量的变化[5]。

2.3油炸时间对煎炸油的碘值的影响碘值是指100g油脂吸收碘的克数,单位为g/100g。

2.3.1油炸时间对食用油碘值的影响分析研究了食用油的碘值随油炸时间的延长的变化,实验数据如表4。

从表4可以知道,随着油炸时间的延长,食用油的碘值会逐步下降。

表明样品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随着煎炸时间的增加而减少。

这是因为因为在高温煎炸过程中,油脂中的不饱和双键必然会发生氧化聚合、氧化分解等化学反应,使油脂中双键数目不断下降,这就会使油脂的不饱和度相对于原油有所降低,导致碘值降低[9]。

2.3.2高温烹炸对煎炸油碘值的影响分析研究了油炸时间对煎炸油的脂肪酸组成影响,来反映碘值的变化,实验数据表5。

从表5可以看出,随着油炸时间的增加,煎炸油中的十六碳酸和十八碳酸,即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明显增加,而样品中的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则相对明显降低,即碘价已经明显降低。

油炸时间越长,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越低,且与烹炸时间呈显著的负相关。

这也是因为高温油炸越久,油脂中的不饱和双键发生氧化聚合、氧化分解等化学反应,使油脂中双键数目不断下降。

由此看出,烹炸时间越长,食油质量越差。

2.4油炸时间对食用油羰基值的影响羰基值泛指油脂氧化酸败分解的最终产物—醛、酮类化合物。

羰基值是油热裂变的灵敏指标,它反映了油脂中氧化产物含量和油脂酸败裂变的程度。

2.4.1煎炸时间对大豆油和棕榈油羰基值的影响分析大豆油和棕榈油的羰基值随煎炸时间变化而产生的变化,实验数据如图6所示。

分析图6可得大豆油和棕榈的羰基值均随着煎炸时间的增加而上升,大豆油在煎炸3天半后羰基价达到50meq/kg(上限值);而14℃棕榈液油在煎炸 6天后过氧化值接近极限值(10meq/kg),但仍低于限定值。

说明油炸时间越长,油脂氧化酸败产生的醛、酮类化合物量增加,酸败程度越大,品质下降。

同时可以说明棕榈液油具有比大豆油更好氧化稳定性,适于用作煎炸油。

2.4.2煎炸时间(次数)对大豆油羰基值的影响分析研究了不同煎炸次数大豆油的羰基值的变化,实验数据如表6、图7。

注:模拟煎炸方法A:取2kg大豆油,倒入锅中,用电炉加热,煎炸事先用酵母发酵好制做成油条形的面食0.5吨,然后将油在常温下放置,第二天重复使用,以此类推,同时测定当次食品和油的碳基值[8]。

由表6、图7中可得出大豆油中的羰基值随着煎炸次数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油炸食品在煎炸第四次之后,其上升速度更加快,劣变速度非常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