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理论

合集下载

生产管理理论介绍

生产管理理论介绍

17) 参与协力厂商的评监工作。
18) 不良材料报告书的会签及决策。
19) 来料不良是影响生产线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并经常造成返工,造
成极大的成本和工时浪费。所以,IE人员要参与来料不良报告书的会签
与审批工作。
20) 对于向外承包的工程进行成本估算,并进行报价审核。
21) 参与建立BOM(料单)的架构并跟催其建立工作。(通过MRPII)
等级
总人数 (%) 平均奖金倍数
A
5%
1.8
B
15%
1.4
C
60%
1
D
15%
0.6
E
5%
0.2
(5) 绩效奖金计算方法 绩效奖金= 等级奖金*出勤率 * 秩序率 * 等级系数 +奖(元)-扣(元) 说明: a . 等级奖金分为: A、B、C、D、E 五等级奖金 ,具体如下 : b . 等级评定标准 : 按评分高低自动排等级,不足1人四舍五入,余数记入下 一等级 等级为A时,评分应大于等于95分 有A必有E,有B必有D,等级E的人數 >=等级A的人數 评分一样时,后进厂排在前 C .将扣点的换算 : 1—5点 每点1元 ; 5—10点 每点2元 10 点以上 每点3 元 D.出勤率 = Max[(当月应出勤天数—假别系数*请假天数),0]
IE定义和维护每个机型的标准PP值特别重要。(PP值,PAY POINT,即
支付点数。)
4) 规划生产线,制作生产线配置图
5) 教导班线长,作业人员以能确实按照作业标准进行作业,并纠正
错误的作业方式
6) 制作做业指导书(SOP).
7)
制作人力需求表,工具表,辅料表,用来控制生产线的生产状
况,并作为制造部,物料室,工具室的招聘和领用依据。其目的是控制

生产管理理论之生产者行为分析

生产管理理论之生产者行为分析

生产管理理论之生产者行为分析引言生产者行为分析是生产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旨在研究和理解生产者在市场经济中的行为模式、决策过程和影响因素。

通过深入研究生产者行为,可以帮助企业优化生产过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最终取得竞争优势。

本文将对生产者行为分析进行探讨,包括生产者行为的基本概念、生产者行为的决策过程,以及影响生产者行为的因素等。

生产者行为的基本概念生产者行为是指在市场经济中,供给者(生产者)通过决策和行动来实现其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生产者行为受到市场价格、成本、利润预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供给曲线的形成、产量决策和定价决策等方面。

供给曲线是描述生产者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的一条曲线。

根据供给曲线的形状和位置,可以判断生产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和供给弹性,从而对供需关系进行分析。

产量决策是生产者根据市场需求、成本和利润预期等因素决定生产的商品数量。

在考虑生产成本和效率的基础上,生产者通过对市场需求的分析和预测,确定最优产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定价决策是生产者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等因素来确定商品的价格。

生产者通过对市场需求的敏感度和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等因素的分析,决定最优的价格水平,以实现销售收益的最大化。

生产者行为的决策过程生产者行为的决策过程通常包括市场分析、供给决策、产量决策和定价决策等环节。

市场分析阶段是生产者进行决策的第一步。

生产者需要了解市场的供需状况、竞争对手的策略和消费者的需求等因素,以便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供给决策是指生产者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成本等因素来决定是否进入某个市场供给商品。

供给决策的核心是确定最佳供给数量和供应能力。

产量决策是生产者根据市场需求、生产成本和利润预期等因素来决定生产的商品数量。

通过分析市场需求和生产成本的变化情况,生产者可以调整产量,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定价决策是生产者根据市场需求、竞争状况和成本等因素来决定商品的价格。

定价策略的选择受到市场竞争程度和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等因素的影响,生产者需要合理确定价格水平,以实现最大的销售收益。

现代生产管理理论和方法

现代生产管理理论和方法

现代生产管理理论和方法一、现代生产管理理论1.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亨利·福特的大规模生产理论、埃尔顿·梅约的人际关系学说等。

这些理论强调将科学方法应用于生产管理,通过合理的劳动分工、优化的工作流程和高效的资源配置来提高生产效率。

2.系统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是由科学家林敬元提出的,强调将生产过程看作一个复杂的系统,通过对系统的整体优化和各个环节的协调来提高整体效益。

3.质量管理理论:包括统计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全面质量管理等理论。

这些理论强调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到生产过程控制和售后服务全过程,控制和提高产品质量。

4.系统动力学理论:系统动力学理论是由美国科学家杰伊·福斯特提出的,强调通过对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来分析和优化生产系统的运行。

二、现代生产管理方法1.精益生产:精益生产是一种以减少浪费为目标的生产管理方法。

它通过消除各种形式的浪费,如库存、等待、不必要的运输等,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2.六西格玛:六西格玛是一种强调通过减少过程变异来提高产品质量的方法。

它借助统计方法和质量工具,分析和改进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以减少产品的缺陷率。

3.TPM管理:TPM(全员生产维护)是一种将设备维护工作由专门的维修人员转嫁给生产人员的管理方法。

通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故障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4.JIT管理:JIT(精确按时制)管理是一种通过减少库存和缩短供应链的管理方法。

它通过实施严格的生产计划和及时的物流配送,使产品在客户需求时准确地交付。

总之,现代生产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进步和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相信未来还会出现更多更先进的生产管理理论和方法,帮助企业实现更加高效和可持续的生产。

生产现场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生产现场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生产现场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生产现场管理是指对生产现场进行有效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它涉及到生产计划、人员配置、设备维护、物料配送等各个方面,以确保生产线能够有序运行和达到预期的目标。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生产现场管理。

1.五S管理法五S管理法是一种通过标准化和维护生产现场的方法,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五S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

整理是指对生产现场进行分类、标示和标准化,整顿是指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清扫是指每天对生产现场进行清扫和清理,清洁是指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的清洁和保养,素养是指员工对自身素质和行为进行管理和改进。

五S管理法可以提高生产现场的整洁度和有序度,从而减少浪费和提高效率。

2.生产布局优化生产布局优化是指通过调整生产线上设备和物料的布置位置,以减少运输距离和时间,提高生产线的流动性。

生产布局优化需要考虑到每个工序之间的关联性和依赖性,以及物料的流动路径和数量。

通过合理布局,可以提高生产线的运作效率和平衡度,减少等待时间和浪费。

3.班组生产管理班组生产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组织和配置班组,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班组生产管理需要根据生产计划和任务量来确定需要的人数和技术水平,同时要考虑人员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通过合理的班组生产管理,可以确保生产线上有足够的人力和技术支持,提高生产效益。

4.周期检修管理周期检修管理是指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以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周期检修管理需要制定详细的检修计划和流程,并安排专人负责执行。

通过周期检修管理,可以减少设备故障和损坏,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5.物料配送管理物料配送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的物料配送计划和方法,以保障生产线上物料的及时供应和适量供应。

物料配送管理需要考虑到生产计划和需求量,以及物料的存储和保管条件。

通过物料配送管理,可以减少生产线上的等待时间和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计划的准确性。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管理活动。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确定潜在的风险因素和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为后续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2. 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管理人员、生产人员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力,确保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3.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和完善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明确作业流程、操作规范、责任制范围等内容,从制度上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

4. 安全教育培训:通过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提高员工对危险源的识别和应对能力,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5. 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在生产过程中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如防爆设备、防护栏杆等,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

6. 事故应急管理:建立事故应急预案,通过对各类事故场景的模拟、演练和应急演习,提高员工在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能力,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7. 安全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安全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生产过程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事故应急管理和安全监督检查等方面,通过综合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生产运营管理理论与方法

生产运营管理理论与方法

生产运营管理理论与方法概述生产运营管理是一个与企业生产过程和产品运输、分销等相关的管理领域,它致力于实现高效生产和优质产品的目标。

本文将介绍生产运营管理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探讨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生产运营管理理论1. 资源约束理论资源约束理论是生产运营管理中的关键理论之一。

它指出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合理规划和调度,以确保资源的最优利用。

资源约束理论可以帮助企业确定生产线和工序的最佳安排,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2. 运作规模经济理论运作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当企业的产能利用率达到一定水平时,单位生产成本将逐渐降低。

因此,通过合理扩大生产规模,企业可以实现成本的降低和效益的提高。

运作规模经济理论为企业的产能规划和生产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3. JIT(Just in Time)理论JIT理论是一种以需求为导向的生产运营管理方法。

它通过减少库存和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实现生产和供应链的高效运作。

JIT理论要求企业在生产和供应过程中实现零库存,并将生产和供应与实际需求密切结合,以提高产品的响应速度和质量。

4. 全面质量管理(TQM)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强调以顾客需求为中心,通过全员参与和不断改进来提高产品质量。

TQM理论强调通过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实现全面质量管理,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生产运营管理方法1. 生产计划与控制生产计划与控制是生产运营管理的核心方法之一。

它包括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进度的控制、生产现场管理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生产计划和控制,企业可以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实现生产和交付周期的最优化。

2. 工序改进与优化工序改进与优化是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分析和评估生产工序,找出其中的瓶颈和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这可以包括流程再造、设备改进、员工培训等方面。

3. 线边库存与供应链管理线边库存是指在生产线附近设置的供应储备,以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生产现场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生产现场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生产现场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一、精益生产理论精益生产理论是在丰田生产方式(TP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生产管理理论。

其核心原则是通过消除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主要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价值流映射:通过绘制产品价值流图,从而识别和分析价值流中的浪费,为改进提供指导。

2.一件流:通过实施流程优化,降低零件库存,提高设备利用率,实现生产线上的流畅运作。

3.小批量生产: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库存,并增加生产灵活性。

4.人员参与:通过培训和激励员工参与生产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创造力。

二、6S管理法6S管理法是一套用于现场管理和整理的慢慢方法,包括以下六个步骤:1. 整理(Seiri):清除现场多余的物品,将每个物品摆放在合适的位置。

2. 整顿(Seiton):为物品分配固定的位置,并标明名称和数量,以便于管理和使用。

3. 清洁(Seiso):保持生产现场的整洁和清洁,提高生产环境的舒适性。

4. 清楚(Seiketsu):制定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方法,并确保所有员工遵守。

5. 安全(Seiri):为员工提供安全培训,并提供符合安全要求的工作环境和设备。

6. 纪律(Shitsuke):培养良好的习惯,保持良好的现场管理。

三、质量管理方法质量管理方法可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

1. PDCA循环:PDCA循环是一种系统的质量管理方法,包括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改进(Act)四个阶段。

通过循环反复执行,不断改进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

2.统计过程控制(SPC):SPC通过收集和分析生产过程中的数据,以确定生产过程是否稳定,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改进。

3. 六西格玛(Six Sigma):六西格玛是一种以减少变异和缺陷为目标的质量管理方法。

通过使用六西格玛方法,企业可以降低缺陷率、提高生产效率,并改进质量管理。

四、生产排程方法生产排程方法是为了最大化资源利用率,合理安排生产任务和时间。

安全生产管理八大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八大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八大理论--无理论不成系统1895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歇斯底里研究》,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论”也就传布安全工作可以借鉴的八个理论于世。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有意识的层面只是这个冰山的尖角,其实人的心理行为当中的绝大部分是冰山下面那个巨大的三角形底部,那是看不见的,但正是这看不见的部分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包括战争、法西斯,人跟人之间的恶劣的争斗,等等。

1、事故冰山理论:事件:伤害:死亡=300:29:1启示:安全管理必须突破水面上的八分之一,不能流于形式、浮在表面,不能只看到水面上的事故,还要看到水面一下的事件、隐患,真正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深度入心。

2.木桶理论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桶的长度,而不是最长的那块,公司就象一只木桶。

安全工作可以借鉴的八个理论这个理论还可以延伸一下,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木板间的结合是否紧密。

如果木板间存在缝隙,或者缝隙很大,同样无法装满水,甚至一滴水都没有。

新木桶理论认为传统的木桶理论存在一定的缺陷。

一个木桶能不能容水,容多少水,除了看最短木板之外,还要看这个木桶是否有坚实的底板、木板之间是否有缝隙。

木桶底板是木桶能否容水的基础。

木桶是否有缝隙是能否容水的关键。

木桶的底板是基础,桶箍是关键,而最短木板决定了能容水的最大容量。

成君忆先生在其管理学新著《水煮三国》中将木桶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引申: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木块与木块之间是否紧密。

一个团队的战斗力,不仅取决于每一名成员的战斗力,也取决于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这样才能均衡紧密地结合成一个强大的整体,企业才不会变成一个漏水桶。

团队成员之间对不安全行为相互提醒、监督。

启示:短板:法律保障、安全信息、应急救援、风险识别、安全教育……底板: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如果规程、制度存在缺陷,那么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生产管理理论简介

生产管理理论简介

生产管理理论简介概述生产管理是一个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组织的管理领域,旨在确保生产过程的高效和顺利进行。

它涵盖了各个方面,包括生产计划、原材料采购、库存管理、生产计划执行、质量控制和成本管理等。

生产管理的目标生产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最佳利用资源实现高效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它的关键任务是管理物料和资源,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协调、流畅和高效。

生产管理的原则生产管理依赖于一系列原则和方法来确保工作的完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产管理原则:1.规划: 生产管理开始于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

这包括确定生产目标、资源需求和时间表。

规划为生产过程提供了指导和框架,确保生产能够按计划进行。

2.组织: 生产管理涉及组织资源,包括人员、设备和原材料。

组织过程包括分配任务、指定职责和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组织良好可以提高生产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3.执行: 生产管理需要监督和执行生产计划。

这涉及与供应商合作以采购原材料,监控生产进度并及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执行阶段需要保持高效、灵活和适应变化。

4.控制: 生产管理需要定期检查生产过程和结果,以确保符合预期。

质量控制是一个重要方面,它包括对产品质量的监控和检测。

控制能够帮助识别潜在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改进。

5.改进: 生产管理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当前的生产任务,还应通过不断改进来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效率和效益。

改进可以通过使用新技术、优化流程和培训工作人员来实现。

生产管理的工具和技术为了实现高效的生产管理,组织可以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产管理工具:•生产计划工具: 这些工具帮助组织制定和管理生产计划。

它们可以提供实时数据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管理资源和时间表。

•物料需求计划(MRP)系统: MRP系统帮助组织跟踪和管理物料的需求和库存。

它可以根据生产计划自动计算所需的物料数量,并生成相应的采购和生产订单。

•生产调度软件: 这些软件帮助组织优化生产计划和资源调度。

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是指通过制定、执行和监督一系列安全规章制度和措施,以保障生产过程中人员、设备和环境的安全,预防事故和灾害发生的管理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防为主:预防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原则,旨在通过防范措施降低事故和灾害的发生概率。

预防措施包括风险评估、安全设施设备、培训教育等。

预防为主理论要求企业从源头上降低风险,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

2. 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对安全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强调企业要倡导积极的安全文化,通过培训、宣传、奖惩等方式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安全理念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

3.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指对事故和灾害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预测和控制。

安全生产管理理论要求企业要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法,识别和评估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风险,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

4. 事故管理:事故管理是指在事故发生后及时进行应急处理和事故调查,分析其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安全生产管理理论要求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事故管理机制,及时处置事故,并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以减少事故对企业的影响。

5. 法律法规遵守:安全生产管理理论要求企业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制定并执行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安全规章制度。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对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行为的合法合规。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是一套科学、系统和连续的管理方法,旨在通过预防措施、安全文化建设、风险管理和事故管理等手段,有效提高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保障人员、设备和环境的安全。

这些理论的实施和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最大程度地保护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生产管理的理论基础

生产管理的理论基础

生产管理的理论基础生产管理是企业运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交付的整个过程,旨在实现高效、优质、低成本的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并提升企业竞争力。

要深入理解生产管理,就需要掌握其背后的一系列理论基础。

首先,科学管理理论为生产管理奠定了重要基石。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强调通过对工作流程的细致分析和标准化,来提高生产效率。

他主张将工作分解为简单的、可重复的任务,并为每个任务确定最佳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时间。

例如,在工厂生产线上,对每个操作步骤进行精确的规范,包括工人的动作、工具的使用以及工作环境的布置等。

这种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方法有助于减少浪费、提高生产速度和产品质量。

其次,亨利·福特的流水线生产理念也是生产管理中的关键理论。

福特将汽车生产过程分解为一系列的工序,并通过传送带将零部件依次传递给工人,使得每个工人只需专注于一项特定的任务。

这种流水线生产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汽车能够大规模生产并普及到大众市场。

它不仅改变了汽车行业,也对其他制造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现代大规模生产的典范。

另外,运筹学在生产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运筹学通过运用数学模型和优化算法,对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分配、生产计划、库存管理等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和决策。

例如,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可以利用线性规划模型来确定最优的产品组合和生产数量,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并满足市场需求。

在库存管理方面,运用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可以确定最佳的订货时机和订货量,以最小化库存成本。

质量管理理论同样是生产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爱德华兹·戴明和约瑟夫·朱兰等质量管理专家提出的理念强调持续改进和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方法。

戴明的 PDCA 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框架。

朱兰则强调质量的“三部曲”——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帮助企业系统地管理质量,确保产品符合或超越客户的期望。

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安全生产管理是指为确保生产过程中的人员和财产安全,以及预防和控制事故和灾难发生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方法。

其目的是最大程度地降低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管理:安全生产管理通过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这包括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评估和预测,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和安全标准,推行操作规程和使用防护设备等。

2.教育和培训:安全生产管理理论认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是保证生产安全的重要保障。

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3.监督和检查: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强调对生产过程的全程监督和检查。

通过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建立健全的安全责任体系和监督机制,确保安全措施的有效实施,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隐患。

4.技术支持: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注重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比如,使用自动化设备和报警装置,增加监测和控制的精确度;通过电子信息系统建立及时沟通和报警机制,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等。

5.协作与沟通:安全生产管理理论认为,安全是一项群体工程,需要各个环节和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

企业应建立安全管理团队,明确各部门的安全职责和权责,加强内外部合作,形成共同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

总之,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是以科学管理,风险评估,教育培训,监督检查,技术支持和协作沟通为基础,旨在保障生产过程中人员和财产的安全的管理方法和措施。

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应用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生产安全和员工的身体健康。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1、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2、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客观存在无法被消除;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能量越多,发生事故的后果越严重)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如炸药、旋转的飞轮等;3、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因素。

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出现得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如冒险进入危险场所等。

4、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把工业事故的责任都归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工作重心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5、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设备或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故障下也不会造成事故,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在其规划设计阶段就有,而不是事后补偿的。

失误—安全功能:及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

强调人的不安全行为。

故障—安全功能:设备设施或生产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

强调物的不安全状态6、烟民建危矿生产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7、事故频发倾理论;事故频发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企业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事故。

因此,人员选择就成了预防事故的重要措施,通过严格的生理、心理检验,从众多的求职人员中选择身体、智力、性格特征及动作特征等方面优秀的人才就业,而把企业中的所谓事故频发倾向者解雇。

不符合现代事故致因理论的理念。

8、现代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博德):控制不足—管理(人和物的不安全因素);基本原因—起源论(个人原因、工作原因);直接原因—征兆(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事故—接触;受伤—损坏—损失(人员伤害及财物损失);9、北川彻三认为事故的基本原因有:管理原因(领导不重视、作业标准不明确、制度有缺陷、人员安排不当、职工积极性不高);学校教育原因(大中小学安全教育不充分);社会或历史原因(安全观念落后、法律监管不完善)直接原因是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是指在生产活动中,以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为目标,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对生产活动进行规范、监督和控制的理论体系。

其基本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包括《安全生产法》、《劳动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规定了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和标准,保障了生产活动的安全进行。

第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指导生产活动的规章制度,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文件、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责任分工制度等。

通过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明确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分工,规范生产活动的操作流程,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第三,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体系。

安全生产管理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组织体系来保障,包括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督查机构等。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体系,可以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层级化、专业化和规范化进行,提高管理效能。

第四,风险评估和控制。

安全生产管理需要通过风险评估来确定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风险,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和控制风险,保障生产活动的安全进行。

风险评估和控制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可以提前识别风险,预防事故发生。

第五,安全培训和教育。

安全生产管理需要对生产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增强其安全管理能力。

通过安全培训和教育,可以提高生产人员的安全素养,减少人为失误和操作错误,降低事故风险。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涵盖了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体系、风险评估和控制、安全培训和教育等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进行。

这些理论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指导和支持,对于提高生产活动的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讲 生产管理的基本理论

第一讲 生产管理的基本理论
生产管理培训
2005.12.16
第一讲
生产管理的基本理论
供需协调论 劳动分工论 资源整合论 天人和谐论
一、供需协调论
供需协调是组织生产活动应该遵循的原则 所谓供需协调论,就是供方应该按照需方的要求, 合理配置内部和外部资源,形成与需求匹配的生 产能力,准时提供需方所需的产品和服务 按照供需协调论,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方面的一切 变革,还需要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支持 要做到供需协调,供方首先要了解需方,了解顾 客的需求及其变化的规律性;然后,合理地配置 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并充分利用外部资源,设 计、运行和改善生产系统,使之适应外界的变化 而不断地完善。
劳动分工论奠定了工业时代组织生产活动的基础。 亨利.福特将劳动分工论运用到极端,他通过细划 工序,使每个工人从事极其简单的操作,从而能 够以极快的节奏出产“T”型车,极大地提高了劳 动生产率,创造了大量生产的奇迹。分工的目的 是提高效率,而效率是短缺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竞 争力。 劳动分工论在科学研究中也得到广泛应用,使各 门学科独立发展,研究工作大大深入,以前所未 有的速度创造科研成果,使各种不同的学科得到 长足的发展,,形成不同专业并造就了一大批从 事各种不同专业的专家
整合的作用
整合的作用有三:一是提高应变能力;二 是提高对顾客的服务效率和质量,同时也 能提高本单位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三是提 高群体知识创造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提高 组织的竞争力。整合是在买方市场的条件 下提高组织竞争力的途径。如果说福特的 大量生产流水线是劳动分工论的杰作,那 么,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就是资 源整合论的产物。
• 产品中包含双重信息即基准功能信息(满足一般要 求)与增强功能信息(实现竞争战略要求) • 前述生产系统的功能目标可划分为两类: 1.适应环境的功能目标1.适应环境的功能目标-创新、柔性、刚性 2.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功能目标2.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功能目标-质量、成本、按期 交货

生产管理理论与方法

生产管理理论与方法

生产管理理论与方法1. 引言生产管理是指在组织内部对生产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的过程。

它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交付的全过程,并且对资源的优化利用以及达到预定生产目标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生产管理理论与方法,帮助组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JIT(Just-in-Time)生产管理方法JIT(只是适时)生产管理方法是一种以减少库存和避免浪费为核心的生产管理方法。

其目的是通过精确的生产计划和及时的物料供应,使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并减少库存成本。

JIT方法的核心原则包括:•实施精确的生产计划,减少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停滞和等待时间。

•定期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获取所需的物料,并避免库存积压和过多的物料处理。

•建立质量控制机制,保证所需物料的质量符合标准,减少次品率和重工率。

JIT方法能够有效地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库存成本和浪费。

3. 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质量管理理论TQM(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理论是一种强调组织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方法。

TQM方法的核心原则包括:•建立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使每个员工都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并将质量作为工作的首要目标。

•进行全面的质量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使其能够有效地参与质量改进活动。

•建立和维护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检测、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等环节。

•进行持续改进活动,通过追踪和分析质量数据,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

TQM方法可以帮助组织提高产品质量和顾客满意度,增强竞争力。

4.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ERP(企业资源计划)是一种集成管理信息系统,用于集成和管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各种资源。

通过ERP系统,组织可以实现以下目标:•统一的数据管理和信息共享,消除信息孤岛,提高信息流通的效率。

•精确的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预测,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延误和浪费。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管理方法,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无事故性。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基本理论:
1. 预防为主: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理论之一是预防为主。

这意味着在生产过程中要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预判潜在的风险和危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和防止事故的发生。

预防为主的思想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中,包括从设计、采购、运输、储存、生产、使用到报废等各个环节。

2. 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的另一个基本理论是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这意味着每个在生产过程中的参与者都有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包括企业领导、管理人员、生产人员和员工等。

通过建立责任制,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实现各方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

3. 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的第三个基本理论是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是指在事故或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应急管理包括事故预案的编制、应急设施和装备的准备、应急演练和培训等,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4. 持续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最后一个基本理论是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意味着在安全生产管理中不断完善和改进措施和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生产环境和要求。

通过持续改进,可以不断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效率,减少事故的发生。

总之,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包括预防为主、安全生产责任制、应急管理和持续改进等。

这些理论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无事故性,并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生产管理理论

生产管理理论

⽣产管理理论⼀:什么叫⽣产⽣产就是制造产品(有形产品),提供服务(⽆形产品)的过程性活动。

经济学上,⽤⽣产率(Productivity)来衡量⽣产系统的转换功能,表⽰⽣产要素的使⽤效率(⽣产率=产出/投⼊)。

⽣产率的提⾼主要取决于⽣产过程中如何充分有效地发挥⽣产要素的作⽤提⾼效率,⼀般通过两种⽅式来达到这种⽬的:改进⽣产技术和改善管理。

⼆:⼯业⼯程的发展历程IE的萌芽时期(20世纪初——30年代中期)泰勒(⼯业⼯程之⽗),提出了科学管理原理,创⽴了时间研究。

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记件⼯资》、《⼯⼚管理》吉尔布雷斯夫妇,创⽴了动作研究。

提出了影⽚分析法,还创造了⼯序图⽢特,发明了⽢特图,将⼯程进度计划和时间结合起来,⽤来跟进项⽬进度IE时代(20世纪20年代后期——现在)IE吸收了数学和统计学知识,创⽴了⼀系列的IE原理和⽅法。

如休哈特建⽴了“统计质量控制”。

另外,进度图、库存模型、⼈的激励、组织理论、⼯程经济、⼯⼚布置、物料搬运等。

运筹学发⽣影响的时期(40年代中期——70年代)数学规划、优化理论、博奕论、排队论、存贮论⼯业与系统⼯程时期(70年代——未来)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决策理论、控制理论三:IE的⽬标、功能、特点、意识和常⽤技术等⽬标:就是使⽣产系统投⼊的要素得到有效利⽤,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和安全,提⾼⽣产率,获得最佳效益。

功能:就是通过研究⼈、机、料、法、环之间的关系,来对整个⽣产系统进⾏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活动。

特点:u IE的核⼼是降低成本、提⾼质量和⽣产率u IE是综合性的应⽤知识体系(80/20原则)u 注重⼈的因素是IE区别于其他⼯程学科的特点u IE的重点是⾯向微观管理u IE是系统优化技术意识:u 成本和效率意识u 问题和改⾰意识(“5W1H”提问技巧和鱼⾻要因图分析技术)u ⼯作简化和标准化意识(Simplification)、专门化(Specialization)和标准化(Standardization),即所谓的“3S”u 全局和整体意识u 以⼈为中⼼的意识常⽤技术:u (1)⽅法研究u (2)作业测定u (3)⼯作激励u (4)⼯⼚布置u (5)物料搬运u (6)表格设计u (7)信息系统开发u (8)成本与利润分析u (9)物料搬运设备选⽤u (10)组织研究u (11)职务评估u (12)办公设备选⽤u (13)管理创新u (14)系统分析u (15)库存管理u (16)质量控制u (17)计算机编程u (18)项⽬⽹络技术u (19)计划⽹络技术u (20)办公室⼯作测定u (21)动作研究的经济效果u (22)⽬标管理u (23)价值分析u (24)资源分配⽹络技术u (25)⼯效学u (26)成组技术(GT)u (27)事故与可操作性分析u (28)模拟技术u (29)影⽚摄制u (30)线性规划u (31)排队论u (32)投资风险分析四:制造业中⼯业⼯程活动1) ⼯作研究⼯作研究是⼯业⼯程体系中最重要的基础技术,以提⾼⽣产率和整体效益为⽬的。

生产管理理论

生产管理理论

企业管理之生产管理(现场管理)理论培训:一:什么是管理:A,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其本质就是实践B,管理包含三方面内容:1经营之道2为人之道3用人之道;C,管理也包含:对人的管理、对事的管理、对物的管理;D,管理是灵活运用,不是一成不变;管理是特别讲究方式方法;E,管理是讲究一定程序、条理、计划、实施和结果的;F,管理分为形式化管理、目视化管理、行为化管理、思想化管理、封闭化管理、人性化管理、理性化管理、目标化管理;G,管理是依靠一个组织、一种制度、一种形成;它体现的不仅是上层建筑的理念,也体现一个团队的合作,还体现执行的力度,更体现完美的方法;H,管理是一个团队常期沉甸下来形成的一种态势,一种气侯,一种习惯,它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条件。

二,管理的四个循环:执行-----监督-----反馈-----改正三,生产管理的六大环节(QCDPSM):品质。

成本。

交货期。

效率。

安全。

士气四,管理的六因素(即6M):人。

物料。

机器。

方法。

安全。

环境(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五,管理之中所解决问题的八大步骤(称之为8D Process即COMPAQ):D1-第一步骤: 建立解决问题小组D2-第二步骤: 描述问题D3-第三步骤: 执行暂时对策D4-第四步骤: 找出问题真正原因D5-第五步骤: 选择永久对策D6-第六步骤: 执行及验证永久对策D7-第七步骤: 防止再发D8-第八步骤: 团队激励六,现场管理所运行的活动:1,QCC活动;2,7S活动:整理、整顿、清理、清扫、素养、安全、环境;3,自纠自查活动;4,激励活动;七,学会(6安管理):1会安排2会安序3会安法4会安置5会安心6会安全八,QC七大手法:1、层别法1)、何谓层别法2)、为何要用层别法3)、层别角度和注意事项查检表1)何谓查检表 2)为何要用查检表3)查检表分类4)如何设计查检表6)练习2、柏拉图1)、何谓柏拉图2)、为何要用柏拉图3)、柏拉图之作法及应用3、直方图1)、何谓直方图 2)、直方图的作法及应用 3)、练习4、特性要因图1)、何谓特性要因图2)、为何要用特性要因图3)、如何作特性要因图 4)、练习5、推移图1)、何谓推移图 2)、为何要用推移图3)、推移图的作法6、散布图1)、何谓散布图 2)、为何要用散布图3)、散布图的作法7、管制图1)、何谓管制图 2)、制程变动的原因3)、管制图的种类4)、x一P管制图的作法 5)、练习QC七大手法的应用改善案例结果解析(现状掌握)因果分析(因果关系掌握)要因解析(重要要素明确及再深入)改善对策的提出与评价效果维持(标准化)成果检讨九,生产计划务实:A、生产计划体系1、生产计划分类2、生产计划指标体系B、生产计划的编制1、生产计划的编制原则2、生产计划的编制流程3、调查研究收集资料4、统筹安排初定指标5、综合平衡确定指标C、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1、生产作业计划的特点2、成批生产的期量标准3、经济生产批量4、生产周期提前期关系图5、在制品定额法6、生产周期法D、生产排程计划1、生产载荷运用技巧2、生产排序三大规则3、生产排序练习4、产能影响因素5、生产能力计算6、产能负荷分析与管理方式7、紧急订单的类别8、紧急订单的7种处理方法9、产品外包的四大原则10、应避免外包的6大规则11、不应采取外包的五种情形E、生产管制1、进度分析坐标图2、进度分析条形图3、日程分析(生产周期分析)4、在制品占用量分析示意图5、半成品流转和占有量控制方法6、成本控制的三大方法F、物料需求计划MRP和JIT1、MRP系统信息来源2、物料清单BOM3、产品结构树4、精益生产管理系统体系图十:现场管理者的责任:对生产现场的状态和作业的结果,负有全部的责任1 达成所在部门的指标:效率、品质、报废、人员管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管理之生产管理(现场管理)理论培训:一:什么是管理:A,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其本质就是实践B,管理包含三方面内容:1经营之道2为人之道3用人之道;C,管理也包含:对人的管理、对事的管理、对物的管理;D,管理是灵活运用,不是一成不变;管理是特别讲究方式方法;E,管理是讲究一定程序、条理、计划、实施和结果的;F,管理分为形式化管理、目视化管理、行为化管理、思想化管理、封闭化管理、人性化管理、理性化管理、目标化管理;G,管理是依靠一个组织、一种制度、一种形成;它体现的不仅是上层建筑的理念,也体现一个团队的合作,还体现执行的力度,更体现完美的方法;H,管理是一个团队常期沉甸下来形成的一种态势,一种气侯,一种习惯,它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条件。

二,管理的四个循环:执行-----监督-----反馈-----改正三,生产管理的六大环节(QCDPSM):品质。

成本。

交货期。

效率。

安全。

士气四,管理的六因素(即6M):人。

物料。

机器。

方法。

安全。

环境(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五,管理之中所解决问题的八大步骤(称之为8D Process即COMPAQ):D1-第一步骤: 建立解决问题小组D2-第二步骤: 描述问题D3-第三步骤: 执行暂时对策D4-第四步骤: 找出问题真正原因D5-第五步骤: 选择永久对策D6-第六步骤: 执行及验证永久对策D7-第七步骤: 防止再发D8-第八步骤: 团队激励六,现场管理所运行的活动:1,QCC活动;2,7S活动:整理、整顿、清理、清扫、素养、安全、环境;3,自纠自查活动;4,激励活动;七,学会(6安管理):1会安排2会安序3会安法4会安置5会安心6会安全八,QC七大手法:1、层别法1)、何谓层别法2)、为何要用层别法3)、层别角度和注意事项查检表1)何谓查检表 2)为何要用查检表3)查检表分类4)如何设计查检表6)练习2、柏拉图1)、何谓柏拉图2)、为何要用柏拉图3)、柏拉图之作法及应用3、直方图1)、何谓直方图 2)、直方图的作法及应用 3)、练习4、特性要因图1)、何谓特性要因图2)、为何要用特性要因图3)、如何作特性要因图 4)、练习5、推移图1)、何谓推移图 2)、为何要用推移图3)、推移图的作法6、散布图1)、何谓散布图 2)、为何要用散布图3)、散布图的作法7、管制图1)、何谓管制图 2)、制程变动的原因3)、管制图的种类4)、x一P管制图的作法 5)、练习QC七大手法的应用改善案例结果解析(现状掌握)因果分析(因果关系掌握)要因解析(重要要素明确及再深入)改善对策的提出与评价效果维持(标准化)成果检讨九,生产计划务实:A、生产计划体系1、生产计划分类2、生产计划指标体系B、生产计划的编制1、生产计划的编制原则2、生产计划的编制流程3、调查研究收集资料4、统筹安排初定指标5、综合平衡确定指标C、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1、生产作业计划的特点2、成批生产的期量标准3、经济生产批量4、生产周期提前期关系图5、在制品定额法6、生产周期法D、生产排程计划1、生产载荷运用技巧2、生产排序三大规则3、生产排序练习4、产能影响因素5、生产能力计算6、产能负荷分析与管理方式7、紧急订单的类别8、紧急订单的7种处理方法9、产品外包的四大原则10、应避免外包的6大规则11、不应采取外包的五种情形E、生产管制1、进度分析坐标图2、进度分析条形图3、日程分析(生产周期分析)4、在制品占用量分析示意图5、半成品流转和占有量控制方法6、成本控制的三大方法F、物料需求计划MRP和JIT1、MRP系统信息来源2、物料清单BOM3、产品结构树4、精益生产管理系统体系图十:现场管理者的责任:对生产现场的状态和作业的结果,负有全部的责任1 达成所在部门的指标:效率、品质、报废、人员管理等。

2制定生产计划,合理有效的分配到个人,使生产发挥其最大的效用3查核确认相关物料及机器设备,治具工具是否满足生产线要求4恰当的配置作业者,熟悉每一个作业员的作业状况,以可达最高效率来配置5作业标准化,各工位所需求的作业指导书,各机器设备点检表6投入生产后,及时把握生产进度和达成生产计划管理7作业环境的维持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作业过程中的异常处理8维持好现场的纪律,提高工作现场成员的干劲9作业状况记录日报表,根据生产实际作出检讨,设定现场作业改善课题,并按期完成十一:现场管理者必备条件及素养和能力接到工作目标命令能及时有效的安排,要对自己所负担的工作怀有满腔热忱1.生产产品的知识了解 5.说明力2.有关生产的知识 6.行动力3.指导力7.有能力教育人员4.判断能力和解决能力8.作业改善方法9.要有品质意识、成本意识品质:管理者及现场每一个作业人员均需要有品质意识,一次就做好,不良品不后流的观念,真正掌握其作业产品规格的判定产品不良按客户给予规格书判定品质问题的负面影响A影响产线作业效率B公司的口碑,客户的抱怨C材料的报废,作业成本的增加最终的结果是影响公司效益、利润等10.应必备的基本精神三心:对公司要有忠诚心对部属要有爱心对本职工作要用心二意:注意工作细节在注意作业成本十二.现场管理其现场管理者是更应该亲临现场,把事情重点教育给下属,主动与他人协调,协助部属排出困难,时刻追踪实际达成状况达成生产目标基本是以“人”为首来操作,管理者+作业者=一个团队,管理者就要有责任教育及管理其团队向目标前进1.人员教育现场作业的相关规章制度,生产产品相关性能,构造,规格等教育作业人员,教育后对其进行跟踪,考核验证作业成果2.培养作业人员多功能工作在因出现缺勤或因故请假,品种多,数量少或接单来安排生产的情况下,要频繁的编到流水线的编成,这要求作业员具备多功能化的技能以适应变换机种的需要,适应生产计划的变更3.人员管理:A.带人要带心: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心才是主宰,会时刻影响情绪,人情绪不稳者定会影响效率,品质报废。

产线管理人员,绝不能高高在上,而是要让员工感受到你是和他们同一阵线上,当你珍惜他们,他们也会反过来回报你,与他们同进退。

B.认知判断犯错人员类别先知后觉:使用方式处理一点就通后知后觉:使用方式私下责骂(只能原规教育后知后觉人)不知不觉:使用方式公开鞭策麻木不仁:使用方式请他走人信服能转化长期的支持:征服带来的则是暂时顺从4.现场作业日管理工作:在产线作业前开立会议(简单明了传达会议精神)A.人员出勤状况查核,如有缺勤人员及时调度及合理安排作业人员B.结合生产计划及生产指标,制定安排产线作业人员当日各项目标,把日目标以合理的时间划分制定C.当日所生产产品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宣达,昨日发生之问题重点对人员教育,告知如何避免不再发生,及其它注意事项。

D.赞扬作业优秀员工,提高作业人员士气,现场负责人有直接的责任,作为其上司的管理者负有管理责任。

现场无生气的比较:造成现场无生气原因:A员工不了解现场规则,相反者是习惯于现作业环境B组干部把责任推只到下属头上C管理人员对作业员的失误不认真对待,视而不见D作业者对提高自己的工作任务缺乏自主性等E一定要确认会议精神是否传达到每位工作人员,要求作业过程出现问题要立即回报投入生产后:a检查各作业站点指导书与实际作业产品是否相符,及确认作业人员手法是否标准b检查作业站点人员对机器的清洁及维护状况,并点检确认,未执行到位者要及时教育c确认制造出之产品是否符合规格要求(制作首件后检查确认)d每小时或不定期检查作业完成效率及品质,有异常出现时立即采取对策,谋求解决e要使生产线各作业站点平衡,及时客服各相关站点瓶颈,保持生产进度,及生产线畅通f适时的查看并向上级报告各项状况,并做适时预防,以杜绝生产停顿:人事、生产、品质、物料、机器设备。

g训练并要求维持工作现场所之整洁,并保持个人工作范围附近的清洁。

h训练员工,合理安排工作岗位,保持生产线进度及产线畅通i针对日作业状况统计,总结及检讨日作业成绩,制定次日作业计划j作业现场整理、整顿,相关物料盘点及机器设备维护十三.管理中的八大浪费1管理工作等待2人员闲置3管理错误的安排4管理者的低素质5目标、指标不合格6计划执行不严格7计划考核不到位8运疏和运行及距离所产生的浪费十四。

2H5W对现场工作的启发;HOW MUCH(多少) HOW MENY(多久)WHEN(什么时侯做) WHAT(做什么)WHERE(在哪里做)WHO(谁做)WHY(为什么怎么做)十五.总结:三分计划七分执行管理抓的就是基本功,而一个好的战略的实施需要耐心与纪律管理其实很简单,管理的关键就是把一些基本的东西做到位,扎扎实实地坚持把一些最基本的管理做到位,从而彻底改变企业的面貌杜绝做事不认真,做事不到位,每天工作欠缺一点。

*什么是落实落实就是把口头上讲的,纸上写的东西,如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计划、规划、方案、意见等,付诸实施,并达到目标,这就是落实把简单的事情千百遍的做对,就是不简单;把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认真的做好,就是不容易做一个落实的员工,组织的任务就是员工的工作,组织的困难就是员工责任,组织的要求就是员工的义务,用100%的热忱去做1%的事情做一个落实型的员工,首要的准则就是要对自己所负担的工作怀有满腔的热忱开会+不落实=0布置工作+不落实=0彭斌编写2011.06.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