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进展_杨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进展

杨洁1,吴宏达2,范兆廷1*

(1.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2.黑龙江省科学院畜牧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摘要:鱼类的性别决定受多方面的调控,主要可分为基因型性别决定和环境型性别决定。文章阐述了鱼类性别决定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近期的研究热点是性别决定的分子机制。

关键词:鱼类;性别决定;分子机制

中图分类号:Q132.1;Q9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929(2007)03-0014-06

性别决定是确定性别分化的方向,指决定未分化性腺向精巢方向发育还是向卵巢方向发育的过程[1]。鱼类性别决定是发育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全面了解鱼类性别决定的机制和其发育生物学原理,对实现鱼类性别比例的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对鱼类的性别决定机制进行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不仅可以通过性别分化来研究动物的进化过程,而且可以通过性别调控实现单性化养殖,对水产养殖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鱼类的性别决定机制是多种多样的,总体来说,鱼类的性别决定有基因型性别决定(GeneticSexDetermination,GSD)和环境型性别决定(Environ-mentalSexDetermination,ESD)两种类型。GSD指子代的性别主要由遗传基因来决定,胚胎发育成雌性或雄性取决于其染色体上性别决定的基因或性染色体的组成;ESD指子代的性别主要由环境因子决定,受精卵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pH值及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均有可能影响到子代的性别。

1基因型性别决定

在基因型性别决定的类型中,较为进化的种类形成了性染色体,而相对低等的种类的性别决定基因则可能分散在常染色体上或者是常染色体上的性

别决定基因决定性腺的分化方向。

1.1染色体性别机制

几十年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在已发现有性染色体异型的鱼类中,几乎包括了动物世界所有性染色体类型。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大约有1600多种真骨鱼类进行过染色体组型的研究,其中大多数鱼类用常规核型分析方法都很难分辨出性染色体或者是没有性染色体异型。即便如此,人类还是发现了许多鱼类存在性染色体现象。1989年前,已被证明具有性染色体机制的种类只有72种,这其中大部分种类是通过雌核发育或其他遗传学方法证明的。也就是说,鱼类中多数具有性染色体的种类,其性染色体并不存在形态上的异型现象。近年来,国际上发现20多种有性染色体的鱼类[2-7]。又如花斑剑尾鱼(Xiphophorusmaculatus)经遗传学研究证明有性染色体存在,但在细胞学上却鉴定不出[8]。

综合各方面的观点,一般认为鱼类性别的染色体决定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雄性异配子型,即雄性减数分裂时可产生两种不同的配子。如在鱼类中最普遍的XX-XY类型,大多数鱼类属于这种类型,如莫桑比克罗非鱼(Orechromismossambicus)、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虹鳟(Oncorhynchusmykiss)、鲤(Cypri-nuscarpioLinnaeus)、胡子鲶(Clariasfuscus)、青(Oryziaslatipes)[9]等。又如XX-XO类型,其雄性有一条染色体缺失,即从雄性处获得X染色体的

收稿日期:2007-04-02

作者简介:杨洁(1982-),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水产

动物育种。

*通讯作者

鲴将

后代为雌性,未获得性染色体的为雄性,即雄性的性染色体对后代的性别有决定性作用[12]。褶胸鱼(Sternoptyxdiaphana)、宽鳍珍灯鱼(Lampanyctusrit-teri)等属于这种类型。

(2)雌性异配子型,即雌性的配子类型决定后代的性别。如ZW-ZZ类型,W和Z染色体是决定性别的染色体。日本鳗鲡(Anguillajaponica)、奥里亚罗非鱼(Orechromisaurea)、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dabryanus)[11]、Tripportheus[12]等属于这种类型。又如ZO-ZZ类型,与XX-XO类型不同的是,缺少一条染色体的是雌性,即能获得雌性Z染色体的后代为雄性,反之,为雌性。短颌鲚(Coiliabrachygnathus)等属于该种类型。

(3)复性染色体决定型,一种多个性染色体的性别决定的类型。如X1X1X2X2/X1X2Y型,包括鱼类锈色阿湖鱼(Awaousaeneofuscus)、一种墨西哥科鱼类(Megupsilonaporus)、Parablenniusten-tacularis[13]等。

(4)常染色体决定型,性别可能主要由常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来决定,如斑马鱼(Brachy-daniorerio)[14]。

(5)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共同决定型,在Cy-priniformes,Cyprinodontiformes,Perciformes,Sal-moniformes等目中,至少发现20多个鱼类物种具有XXAA♀/XAAY♂决定型和ZZAA♀/ZAAW♂决定型[15]。

可见,鱼类的染色体组型在不同种类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染色体性别决定机制也是多种多样的。虽然目前针对染色体的研究不能发现所有类群的性染色体,但这些基础工作为进一步开展性别决定基因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2分子性别决定机制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鱼类性别决定的研究也逐渐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如:Sakamoto等[16]绘制了虹鳟(O.mykiss)微卫星连锁图谱,得出雌、雄鱼染色体端区重组率有差异;Almeida-Tole等[17]分析了Gymnotiforms的一种雄鱼Y染色体中粒区和雌性相应端区,认为其上存在少量的G+C丰带可能是鱼类性别基因分化中比较普遍的现象。鱼类性染色体上有关性别决定的基因的研究已经取得

了一定的进展。

1.2.1重复序列

重复序列与基因进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已有一些研究证明在性染色体的分化进化中,重复序列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但其是否一定构成性别决定基因仍有待研究[18-22]。

Borkhsenius等[18]通过研究红大麻哈鱼(Onco-rhynchusnerka)中Sau3A重复序列,证明Sau3A影响O.nerka的性别决定。Nanada等[19-20]先后对网纹(Poecilareticulata)和标识斑剑尾鱼(Xiphophorusmaculatus)的性染色体上的重复序列进行了研究,认为重复序列是性染色体分化必需的组成部分。Stein等[21]通过对大鳞大麻哈鱼(Oncorhynchustsch-awytscha)中重复序列的研究发现,串联重复DNA是鉴定其是否具有Y染色体的可靠标志。1.2.2芳香化酶基因

芳香化酶是一种膜结合酶,能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同时芳香化酶是催化雌二醇合成的关键酶[33]。在虹鳟(Oncorhynchusmykiss)和尼罗罗非鱼(Orecohromisniloticus)的性分化期,芳香化酶在所有XX雌性性腺呈高水平表达,而在XY雄性性腺的表达却很低[22]。对日本比目鱼(Paralichthysoliva-ceus)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芳香化酶基因的表达及作用研究表明,温度升高时,两种鱼的性别偏向于雄性,同时,鱼体内芳香化酶的mRNA水平下降,雌二醇水平也降低[23,24]。Kwon等[25-26]用一种芳香化酶的化学抑制剂处理YY雄性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鱼苗,发现能抑制高温时的雌性化。

1.2.3Sox基因家族

SRY(SexDeterminingRegion,Y)作为Sox基因家族的代表,对于哺乳动物睾丸的发育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我国学者在对鱼类SRY基因同源性研究中发现,经性激素诱导发生性反转的鱼类(泥鳅、大鳞副泥鳅和黄鳝等)有与SRY结合的同源片断[27]。Sox基因在哺乳类性别决定中有重要作用,其功能已有非常系统的研究[28-30]。Sox9是另一个在早期生殖嵴中表达的Sox基因,它与Sox3基因一样也在其他组织中表达,尤其是在软骨组织中[31]。Sox9最初在雌雄生殖嵴中都表达,直到SRY基因

鲴将

鲴虎

假鱼

鲴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