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合集下载

孟子七篇解读

孟子七篇解读

孟子七篇解读一、重民〔孟子〕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梁惠王上〕[译文] 〔孟子说:〕〔治理国家〕不要违背农时,则粮食就会吃不完的了;不用细密的鱼网到池塘里去捕鱼,那鱼类水产就会吃不完的了;到山上去砍伐木材注意季节,则木材也就用不完了。

如果粮食和鱼类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就会使人民供养家人安葬死者没有什么顾虑了。

做到了供养家人安葬死者没有顾虑,则这就是仁政的起点。

〔孟子〕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梁惠王上〕[译文] 〔孟子说:〕您的厨房里有肥美的猪肉,您的马栏里有强健的马匹,可是您的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到处有饿死的尸体,这等于是您领着野兽来吃您的人民呀。

野兽相互残杀,人们尚且憎恶这种行为,而作为执掌人民政务的父母官,却不能防止率领野兽来吃人,那您怎么能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梁惠王下〕[译文] 〔孟子说:〕以人民的快乐为快乐的人,人民也一定会以他的快乐为快乐;以人民的忧虑为忧虑的人,人民也一定会以他的忧虑为忧虑。

乐与天下人民同乐,忧与天下人民同忧,做到了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的人,是决不会有的。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梁惠王上〕[译文] 〔孟子说:〕尊敬自己的父母,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父母身上,保护自己的儿女,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儿女身上,则治理天下就可以向在手掌上转动东西一样容易了。

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

〞〔滕文公上〕[译文] 孟子说:关系人民的事情不能够拖延。

孟子全文及译文

孟子全文及译文

孟子全文及译文孟子全文及译文《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孟子全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梁惠王章句上【原文】孟子见梁惠王①。

王曰:“叟②!不员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③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土庶人④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⑤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⑥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⑦。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⑧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⑨。

未有仁而遗⑩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注释】①梁惠王:就是魏惠王(前400-前319),惠是他的谥号。

公元前370年继他父亲魏武侯即位,即位后九年由旧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所以又叫梁惠王。

②叟:老人。

③亦:这里是“只”的意思。

④土庶人:土和庶人。

庶人即老百姓。

⑤交征:互相争夺。

征,取。

⑥弑:下杀上,卑杀尊,臣杀君叫弑。

⑦万乘、千乘、百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

据刘向《战国策。

序》说,战国末期的万乘之国有韩、赵、魏(梁)、燕、齐、楚、秦七国,千乘之国有宋、卫、中山以及东周、西周。

至于千乘、百乘之家的“家”,则是指拥有封邑的公卿大夫,公卿封邑大,有兵车千乘;大夫封邑小,有兵车百乘。

⑧苟:如果。

⑨餍(yan):满足。

遗:遗弃,抛弃。

【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

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麽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

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

孟子全文注释译文

孟子全文注释译文

孟子全文注释译文孟子全文注释译文《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下面小编收集了有关孟子全文注释译文,供大家参考。

《孟子》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皱国(今山东皱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约百年左右。

关于他的身世,流传下来的已很少,《韩诗外传》载有他母亲“断织”等故事,《列女传》载有他母亲“三迁”和“去齐”等故事,可见他得力于母亲的教育不少。

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

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

无论是受业于子思也罢,孟子的学说都受到了子思的影响。

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

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

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今天我们所见的《孟子》七篇,每篇分为上下,约三万五千字,一共二百六十章。

但《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比现存的《孟子》多出四篇。

赵岐在为《孟子》作注时,对十一篇进行了鉴别,认为七篇为真,七篇以外的四篇为伪篇。

东汉以后,这几篇便相继亡佚了。

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

所以,尽管《汉书.文艺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把它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

汉文帝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

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

孟子【古籍精品原文】

孟子【古籍精品原文】
第十节
第十一节
第十二节
第十三节
第十四节
第十五节
第十六节
公孙丑章句上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公孙丑章句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第十一节
第十二节
第十三节
第十四节
滕文公章句上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滕文公章句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二十三节
第二十四节
第二十五节
第二十六节
第二十七节
第二十八节
第二十九节
第三十节
第三十一节
第三十二节
第三十三节
第三十四节
第三十五节
第三十六节
第三十七节
第三十八节
原文
梁惠王章句上
作者:佚名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注释
①梁惠王:就是魏惠王(前400-前319),惠是他的谥号。公元前370年继他父亲魏武侯即位,即位后九年由旧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所以又叫梁惠王。
②叟:老人。

孟子原文注释翻译资料

孟子原文注释翻译资料

取义宁舍生
• 鱼,我所欲①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可得兼②,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 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注释: ①欲:想要。 ②得兼:同时得到。
• 鱼是我想的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 (如果)这两者不能够同时得到,那么 (我)就舍弃鱼而选择熊掌。生命是我所 想保有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 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就 舍弃生命而选择道义。
③已:停止。 ④日:每天。⑤攘(rǎng)偷。
⑥或:有人。 ⑦是:这。 ⑧损:减少。
• 译文:戴盈之说:“恢复十分之一的税法,废除
关市的征税,今年还实行不了,请让我减轻一些, 等到明年的时候再废止(当前的征税方式),怎 么样啊?”孟子说:“如果有个人每天都偷邻居
家的鸡,有人对他说:‘这不是君子的行为。’ 他则说:‘请让我先减少偷的数量,每月 只偷一只,等到明年,再停止吧。’----假 如知道这种做法是不合乎道义的,就应该 赶快停止,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 注释: ①是故:因此。 ②岩墙:马上要倾毁的墙。 ③ 桎(zhì)梏(gù):拘禁犯人 的刑具。
• 译文:因此懂得命运的人不会站在马上就 要倾毁的墙下,尽力行道而死的,是正常 的命运;犯罪受刑而死的,不是正常而死 的。
自毁人毁之
夫人必自侮①,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 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②,而后人伐之。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 不可活。”此之谓也。 注释: ①自侮:自取侮辱。
仁者能正君
• 惟大人①为能格②君心之非③。君仁,莫不仁; 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④正君而国定 矣。
• 注释: ①大人:极有品德的人。

②格: 纠正。

《孟子》原文及翻译

《孟子》原文及翻译

《孟子》原文及翻译《孟子》原文及翻译《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着作。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孟子》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原文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

王无亲臣矣。

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

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

故曰国人杀之也。

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

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

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齐人将取燕,诸侯谋救之。

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

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

书曰:‘汤一征,自葛①始。

’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

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

书曰:‘后来其苏。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

孟子原文及注释译文

孟子原文及注释译文

古诗《孟子》原文及注释、译文原文:孟子宋代 王安石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

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注释:孟子:名轲 约公元前的年约公元前年),字子舆。

战国时期邹国 今山东邹城市)人。

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

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他四处游说诸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但孟轲所如不合,退与万章之徒序 诗》、 书》,述仲尼之意,作 孟子》七篇。

史记孟子传》)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沉魄浮魂:指逝去的魂魄。

魂魄:古时谓人的精神灵气。

人死后,魂升于天,魄》于地。

不可招:指人死不能复生。

招:招魂。

唐人李商隐 奠相国令狐公文》:圣前夫子,廉前伯夷。

浮魂沉魄,公其尚之。

遗编:指 孟子》一书。

风标:风度,品格。

举世:世上所前的人。

迂阔:迂腐而不切实际。

史记孟子传》:孟子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

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续资治通鉴长编》载,治平四年九月戊戌,招安石为翰林学士。

神宗谓吴奎曰:安石真翰林学士也。

奎曰:安石文行,实高出于人。

神宗曰:当事如何?奎曰:恐迂阔。

神宗弗信,卒招用之。

安石 答孙少述书》云:某天禀疏介,与时不相值,生平所得,数人而已。

故:固,毕竟。

斯人:此人,指孟子。

寂寥:寂寞。

唐明皇之妃江采蘋 谢赐珍珠》: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收起(的的)。

译文:古代圣贤的孟子早已去世,他的魂魄也无法招回,只前他的遗作永世长存。

每次阅读其经典,就能想见他生前的风度与品格。

不怕被人视作迂腐,因为前孟子安慰自己,从而让寂寞的灵魂充满活力。

《孟子》原文注释翻译

《孟子》原文注释翻译

a
6
译文: 孟子说:“人不经学习就能做的, 那是良能;不经思考就能知道的,那是良 知。孩童没有不知道爱自己父母的;等到 长大了没有不知道要敬重自己兄长的。爱 父母就是仁,敬兄长就是义,这没有别的 原因,只因为(仁和义)是通行于天下 的。”
a
7
思则得之
• 公都子问曰:“钧①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 小人,何也?”孟子曰:“从②其大体,为大人。 从其小体,为小人。”曰:“钧是人也,或从其 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曰:“耳目之官, 不思而蔽③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 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④天之所 与⑤我者,先立乎其大者⑥ ,则其小者不能夺也。 此为大人而已矣。"
• 注释: ①钧:钧通均 同样。 ②从:随 ③蔽:蒙蔽。 ④此:这 ⑤与 :赋予 ⑥大者:主要
a
8
• 译文:公都子问道:“同样是人,有的成为君子, 有的成为小人,为什么?”
• 孟子说:“顺从大体的人成为君子,顺从小体的 人成为小人。”
• 公都子说: “同样是人,有的顺从大体,有的顺 从小体,为什么?”
• 孟子说: “耳朵、眼睛的官能是不会思考的,所 以容易被外物蒙蔽,它们与外在事物相接触时即 被诱惑。心的官能是思考,思考便有所得,不思 考便无所得。这是上天赋予我们的,先确立主要 的东西,次要的东西就无法与它争夺了。之所以 成为君子仅此而已。”
a
9
第三课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故︱天︱将降大任① ︱于②是③人也,必︱ 先苦④ ︱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⑤ ︱其身,行︱拂乱⑥其所为,所以︱ 动心忍性,曾⑦益︱其所不能。
注释: ①降大任:使其担任大事。 ②于:给 ③是:这 ④苦:使……受苦
⑤空乏:使……穷困缺乏 ⑥拂:拂逆不顺

《孟子》原文及翻译(通用5篇)

《孟子》原文及翻译(通用5篇)

《孟子》原文及翻译(通用5篇)《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孟子》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孟子》原文及翻译篇1原文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

王无亲臣矣。

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

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

故曰国人杀之也。

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

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

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齐人将取燕,诸侯谋救之。

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

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

书曰:‘汤一征,自葛①始。

’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

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

书曰:‘后来其苏。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孟子》原文注释翻译

《孟子》原文注释翻译
注释: ①降大任:使其担任大事。 ②于:给 ③是:这 ④苦:使……受苦
⑤空乏:使……穷困缺乏 ⑥拂:拂逆不顺 ⑦曾通增
• 译文:所以,上天要把重大的责任给这个人, 一定要先使他的心志困苦,使他的筋骨劳累, 使他的体肤饿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所行 不顺, 做事时拂逆扰乱他的所作所为. 以此 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 所缺少的才能.
四过不足为
• 从流下而忘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谓之流,从②流上而忘反谓 之连,从兽③无厌④谓之荒,乐酒⑤无厌谓 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
注释: ①反:通返 返回。②从:顺从。 ③从兽:沉迷打猎。 ④厌:满足。 ⑤酒:喝酒。
• 译文:顺流而下地玩乐而忘了返回叫做流; 逆流而上地玩乐忘了返回叫做连;沉迷于 打猎不知疲倦叫做荒;不知节制地喝酒叫 做亡。先王既无流连之乐,也无荒亡之行。
第四课
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①诐行②,放 淫辞③,以承三圣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 已也 。 译文: ①距:通拒 反对。
②诐行:bì 偏颇的行为。 ③放淫辞:驳斥荒诞的言论。 ④三圣:大禹 周公 孔子。
• 译文:我也要端正人心,消灭邪说,反对 偏颇的行为,驳斥荒诞的言论,以继承 (大禹、周公、孔子)三位圣人的事业, 这难道是喜好辩论的吗?我是不得已才这 么做的。
第二课:良知、良能
•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 而能者,其良能 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 童︱无不︱爱其亲①者,及②其长③也︱无 不知︱敬其兄也。亲④亲,仁也;敬长⑤, 义也;无他,达⑥之天下也。”
• 注释:①亲:父母。 ②及:等到。 ③长:长大。 ④亲:爱。 ⑤长:兄长。 ⑥达:通达。
译文: 孟子说:“人不经学习就能做的, 那是良能;不经思考就能知道的,那是良 知。孩童没有不知道爱自己父母的;等到 长大了没有不知道要敬重自己兄长的。爱 父母就是仁,敬兄长就是义,这没有别的 原因,只因为(仁和义)是通行于天下 的。”

孟子全文及译文

孟子全文及译文

孟子全文及译文孟子全文及译文《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孟子全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梁惠王章句上【原文】孟子见梁惠王①。

王曰:“叟②!不员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③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土庶人④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⑤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⑥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⑦。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⑧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⑨。

未有仁而遗⑩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注释】①梁惠王:就是魏惠王(前400-前319),惠是他的谥号。

公元前370年继他父亲魏武侯即位,即位后九年由旧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所以又叫梁惠王。

②叟:老人。

③亦:这里是“只”的意思。

④土庶人:土和庶人。

庶人即老百姓。

⑤交征:互相争夺。

征,取。

⑥弑:下杀上,卑杀尊,臣杀君叫弑。

⑦万乘、千乘、百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

据刘向《战国策。

序》说,战国末期的万乘之国有韩、赵、魏(梁)、燕、齐、楚、秦七国,千乘之国有宋、卫、中山以及东周、西周。

至于千乘、百乘之家的“家”,则是指拥有封邑的公卿大夫,公卿封邑大,有兵车千乘;大夫封邑小,有兵车百乘。

⑧苟:如果。

⑨餍(yan):满足。

遗:遗弃,抛弃。

【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

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麽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

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

《孟子》五则含译文

《孟子》五则含译文

《孟子》五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guō],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fú]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yù]民不以封疆[jiāng]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guǎ]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pàn]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气时令的有利条件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将降[ jiàn g]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ēng ]益其所不能。

【译文】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孟子》摘抄

《孟子》摘抄

《孟子》摘抄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虽千万人,虽往矣。

《孟子·公孙丑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梁惠王上》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孟子》原文注释翻译

《孟子》原文注释翻译

精选完整ppt课件
19
仁者能正君
• 惟大人①为能格②君心之非③。君仁,莫不仁; 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④正君而国定 矣。
• 注释: ①大人:极有品德的人。

②格: 纠正。

③非:错误。

④一:一旦。

精选完整ppt课件
20
• 译文:只有极有德行的人才能纠正君主思 想上的错误,君主仁德,没有人不仁德; 君主行义,没有人不义;君主端正,没有 人不端正。一旦君主自身端正了,国家也 就安定了。
• 链接: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精选完整ppt课件
2
•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yú) 。战国 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 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 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 ,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③已:停止。 ④日:每天。⑤攘(rǎng)偷。
⑥或:有人。 ⑦是:这。 ⑧损:减少。
精选完整ppt课件
12
• 译文:崇尚德,爱好义,就能悠然自得无 所求。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掉义,得志时 不背离道。穷困时不失掉义,所以士人能 保持自己的操守;得志时不背离道,所以 不会使百姓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施 给人民恩泽;不得志时,修养品德立身在 世。穷困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 时还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
精选完整ppt课件
33
第九课 君子能改过
且古之君子①,过②则改之;今之君子, 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 如日月之 食,民皆见之;及其更③也,民皆仰之。今 之君子,岂徒顺之, 又从为之辞。 注释: ①君子:指在高位者。
②过:错误。 ③更:改正。

《孟子》全文

《孟子》全文

《孟子》全文《孟子》全文《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多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麋鹿攸伏,麋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轫鱼跃。

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

乐其有麋鹿鱼鳖。

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汝偕亡。

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兵曳甲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如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孟子》全文

《孟子》全文

《孟子》全文《孟子》全文《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多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麋鹿攸伏,麋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轫鱼跃。

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

乐其有麋鹿鱼鳖。

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汝偕亡。

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兵曳甲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如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孟子全文及译文

孟子全文及译文

【原文】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平?
孟子对曰:"干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干日"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一人日'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干乘之家;干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

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麽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

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封地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
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

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多。

可是,如果把义放在
后而把利摆在前,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

反过来说,从来没有讲“代”的人却抛弃父母
的,从来也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

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利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词多义归纳
木受绳则直 与“弯”相对 是非曲直 正确的、正直的 系向牛头充炭直 价值,后写作“值” 直不百步耳 副词,仅,只是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种植 树帜曰“谢庄团练冯” 树立、建立 终生之计,莫如树人 培养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树木
一词多义归纳
沛公不胜桮杓 能承担,能承受 谷不可胜食也 尽 二败而三胜 胜利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战胜、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 优美的
(13)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 后人毁之;国必自伐,• 后人伐之。 而
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 必 家 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 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14)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 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 武不能屈我的节,• 样才叫做大丈夫。 这
(1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 为也。 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 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 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17)养心莫善于寡欲。 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1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 会受到别人尊敬。 (1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1)请以战喻 战争 活着的人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死去的人
3、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 4、使动用法 认真从事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使….迁移
5、意动用法
王无罪岁 以…为罪
三、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是亦走也 (2)非我也,兵也 (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标志: …也。
2、介词结构后置
读准下列字音 移其粟( sù )于河内 王好( hào)战
弃甲曳( 数(
yâ )兵 衣( yì )帛( bï )
cù )罟( ɡǔ )不入洿( wū )池
申之以孝悌(
鸡豚(tún )狗彘( zhì)之畜(chù )
庠(xiánɡ)序
然而不王(wànɡ)者
tì )
饿莩(piǎo)
4、找出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的句子。
(1)申之以孝悌之义
(2)树之以桑
(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宾语前置
未之有也 4、固定句式
(1)或……或…… 有的……有的……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2)直……耳 只……罢了 直不百步耳。 (3)是……也 这是……呀 是亦走也。 (4)是何异于…… 这同……有什么区别?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5)其进锐者,其退速。 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7)仁者无敌。 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8)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 忧其忧。 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 姓也会以国君的 百 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 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样子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而、但是 太后曰:“然。” 对,是这样的
一词多义归纳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shù 数目、数量 又数刀毙之 shù 几,几个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shù 命运 数罟不入洿池 cù 密,与“疏”相对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shǔ 计算 扶苏以数谏故 shuî 屡次
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②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③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⑥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⑦谨库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 于道路矣。
5、孟子否定了魏国及邻国之政,那么他的理 想政治—“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0)尽信《书》,不如无《书》。 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
(2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天将要把重要的任务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 苦恼他的心意,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 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如意,这样 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 能力。
课堂练习
1、下面画线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
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春心莫共花争发 B.弃甲曳兵而走 斩木为兵 C.或五十步而后止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是亦走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下列有关“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 三 项的是: A.树之以桑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请以战喻 D.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3、下列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 (拖着)兵而走
A
C
孟子名言选译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课外积累
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未有能生者也。 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 十天,• 有能够再生长的。 没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 自己的晚辈,• 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从 (1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
(1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 轻。 (12)民事不可缓也。 关心人民是最紧迫的任务。
四、古今异义
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常指人或运动 暴躁,心肠狠) 2、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再,副词/常指增加) 3、或百步而后止(有人,有时/选择连词) 4、兵刃既接(兵器/战士,士兵) 5、弃甲曳兵而走(逃跑/行走) 6、谷不可胜食也(尽/胜利) 7、数罟不入洿池(细、密/数字或者数数) 8、树之以桑(种植,动词/常指较高大的林木) 9、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凭借/表同意认可)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孔子 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 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 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时诸侯混 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 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 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 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 “仁”“义”为
王 道 之 始 不违农时(农) 保护鱼类(渔)
不可胜食
保 民
仁 政
按时砍伐(林) 不可胜用
初 步 措 施
鼓励养蚕(纺) 王 道 之 成
繁兴六畜(牧) 生产粮食(农)
兴办教育
教民
根 本 措 施
一词多义归纳
应之以乱则凶 不吉祥,不幸 河东凶亦然 庄稼收成不好 攘除奸凶 凶残、残暴 敌入而凶 恐惧而喧嚷骚动
D
D
4、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斯天下之民至焉 ②鸡豚狗彘之畜 ③树之以桑 ④未之有也 ⑤邻国之民不加少 A.① ⑤ /②/ ③/ ④ B.①③⑤/ ②/ ④ C.① ④/ ②/ ③⑤ D. ①②⑤/ ③④
5、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 A.请以战喻 B.寡人之于国也 C.王无罪岁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徐而察之 观察、仔细看 察邻国之政 考察 察臣孝廉 考察后推荐 人至察则无徒 明智、精明
一词多义归纳
今将喻子五篇之诗 告诉,使人知道 家喻户晓 明白、知道 王好战,请以战喻 比喻 自喻适志与 通“愉”,愉快 兵刃既接 兵器、武器 兵者,国之大事 军事、战争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军队 可汗大点兵 士兵
中心的“仁政”、“王道”。他 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 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 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 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 会状 况不符,所以均未被 统治者所采纳。孟子 退而与弟子著书,遂 成《孟子》。
←孟子故里 山东邹城
孟庙亚圣殿→
←亚圣府 孟子后裔居住的地方
孟府仪门→
孟庙康熙碑亭→


谷不可胜食也 shí 吃 狗彘食人食 shí 食物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sì 喂养
一词多义归纳
请以战喻 用 可以无饥矣 凭借 以时入山林 按照 申之以孝悌之义 把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认为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比 寡人之于国也 对 颁白者不复戴于道路矣 在
一词多义归纳

填然鼓之 音节助词 无义 王道之始也 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五亩之宅 结构助词 的 申之以孝悌之义 代词 代百姓 无义
←孟母林神道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 语录体著作,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 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与 《论语》相比,它篇幅较 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 也更细致。《孟子》比喻 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 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 透彻。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之一。
时代背景
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应邀来到魏国的。 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 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31年(前339)将首 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 盂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 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 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 吾国?”(引自《史记· 魏世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 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 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了,魏襄 王继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