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与平衡学案 2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代谢平衡教案

高中生物代谢平衡教案

高中生物代谢平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代谢平衡的概念以及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2.掌握生物体内代谢平衡的调节机制及相关概念。

3.能够应用代谢平衡的知识解释生物体内的反应过程。

二、教学重点:
1.代谢平衡的概念及其含义。

2.代谢平衡调节机制及相关概念。

三、教学难点:
1.生物体内代谢平衡的调节机制。

2.代谢平衡与生物体内功能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
1.代谢平衡的概念及含义。

2.生物体内代谢平衡的调节机制。

3.代谢平衡与生物体内功能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1.讲授结合示范和实验。

2.讨论与互动。

3.课堂练习及小组讨论。

六、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生物体内代谢平衡调节的现象引入课题。

2.讲授:介绍代谢平衡的概念及含义,生物体内代谢平衡的调节机制。

3.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生物实验,观察代谢平衡的调节过程。

4.讨论:带领学生分组讨论生物体内代谢平衡与功能的关系。

5.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七、教学评估:
1.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讨论与实验中的表现。

2.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对代谢平衡的理解及应用能力。

八、拓展延伸:
1.生物体内其他代谢平衡的探讨。

2.生物体内代谢平衡与环境适应的关系。

高中生物代谢平衡教案模板

高中生物代谢平衡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使学生理解代谢平衡的概念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糖类、蛋白质、脂类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途径及其相互关系。

3. 使学生了解代谢平衡对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二、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等科学思维品质。

2.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体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3. 使学生体会到生命科学在人们的生产实践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1. 代谢平衡的概念和意义。

2. 糖类、蛋白质、脂类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途径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1. 代谢平衡对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2. 代谢途径的复杂性和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代谢?为什么说代谢平衡对维持人体健康很重要?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代谢平衡。

二、新课讲授1. 代谢平衡的概念和意义(1)介绍代谢平衡的定义:人体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各种代谢途径使物质和能量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2)阐述代谢平衡的意义: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保证身体健康。

2. 糖类、蛋白质、脂类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途径及其相互关系(1)糖类代谢途径:讲解糖类在人体内的分解、合成、储存和利用过程。

(2)蛋白质代谢途径:介绍蛋白质在人体内的合成、分解、利用和排泄过程。

(3)脂类代谢途径:阐述脂类在人体内的合成、分解、储存和利用过程。

(4)三大营养物质代谢途径的相互关系:分析糖类、蛋白质、脂类在代谢过程中的相互转化和调节。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代谢平衡对维持人体健康有哪些作用?2.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验探究1. 实验目的:验证糖类、蛋白质、脂类代谢途径的相互关系。

2. 实验原理:通过实验观察不同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在人体内的变化。

3. 实验步骤: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九年级上册科学第4章代谢与平衡学案

九年级上册科学第4章代谢与平衡学案

第四章第6节代谢的多样性【课前三分钟知识回顾】1、葡萄糖食物的消化吸收氧化分解肝糖元的分解――→血糖――→合成贮存脂肪、蛋白质的转化转变为贮存☆代谢终产物:、2、脂肪一部分被组织细胞利用,另一部分由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贮存起来。

需要时可进行分解,释放出能量供细胞利用。

☆代谢终产物:、3、蛋白质消化为后被小肠所吸收进入系统。

一部分在各种组织细胞中又会重新合成人体所特有的,另一些氧化分解,也可以合成和。

☆代谢终产物:、、含氮废物(尿素、尿酸)4、读图: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它们有什么功能?☆:产生☆:运送尿液到的通道☆:暂时贮存☆:将排出体外5、新陈代谢包括和。

【学习目标】1、知道新陈代谢的多样性2、区分自养和异养、寄生和腐生【学习过程】一、营养方式自养:绿色植物通过,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储藏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作为自身的有机养分,这种营养方式叫做自养。

异养:从外界摄取现存的并转化为自身的有机物,获得有机营养,这种营养方式叫异养。

问:人和动物能进行自养吗?为什么?二、微生物的代谢1、微生物:、、通常称为微生物2、微生物的营养方式属于,具体又分为和寄生: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并且从这种生物的体内摄取营养来维持生命活动的营养方式。

腐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的遗体或其他有机物中吸收营养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的营养方式。

2、微生物也是通过呼吸作用来获取能量的,从是否需氧的角度分为:需氧微生物:有些微生物在呼吸作用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来氧化分解体内的有机物,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厌氧微生物:乳酸菌等微生物在无氧的条件下,仍能够将体内的有机物氧化,从中获得维持自身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作发酵蛔虫木耳酵母菌三、工农业生产中的发酵1、葡萄酒的酿制过程2、制作酸奶3、用糯米酿酒【自我检测】1、下列生物中属于自养生物的是()A、海带B、蘑菇C、猪肉绦虫D、水螅2、自养型生物与异养型生物的根本区别是()A、是否需要氧气B、是否有叶绿体C、是否进行光合作用D、是否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3、香菇上长有霉菌和栽培香菇的培养基上长有霉菌,这两种霉菌依次属于()A、异养和自养B、寄生和腐生C、化能自养和光能自养D、自养和需氧4、在原始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代谢类型最可能是()A、自养、需氧B、自养、厌氧C、异养、需氧D、异养、厌氧5、在营养丰富、水分充足、气温适宜、黑暗密闭的环境中,分别培养下列各种生物,经过一段时间后,它们仍然能生存的是()A、乳酸菌B、白菜C、蚯蚓D、蘑菇【课后归纳我能行】。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代谢与平衡教案(浙教版) 教案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代谢与平衡教案(浙教版) 教案

第四章代谢与平衡复习一、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所产生的热量。

(和热值的区别?)蛋白质——16.8千焦糖类——16.8千焦脂肪——二、七大营养物质及在人体中的作用:1.水——约占体重的60%~70%,不提供能量(1)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2)体内的养分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运输2.糖类——人体能量主要来源,约占人体所需能量的70%(联系:呼吸作用)主要包括:淀粉、葡萄糖、(血糖)蔗糖、麦芽糖(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产物)含量较多的食物:大米、小麦、马铃薯等3.蛋白质——占体细胞干重的50%以上(1)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2)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含量较多的食物:蛋、鱼、牛奶等4.脂肪——是主要的贮存能量的物质,可以分解供能含量较多的食物:肥肉、花生、奶酪等5.无机盐——有能提供能量,是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包括:钙、铁、碘、钠、磷等(元素)作用:保持体内水盐平衡(联系肾脏的作用)缺锌——导致儿童味蕾功能下降,食欲减弱。

缺碘——甲状腺肿缺钙——儿童易患佝偻病,老人易患骨质疏松症6.维生素——不参与细胞构成,不提供能量,但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

(只有维生素D可以由人体合成)维生素缺乏症含量较多的食物ADB1B12C7.食物纤维——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主要由纤维素组成,主要来自植物性食物,对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例如: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及时排便、减少大肠癌的发病,有助于减少肠道吸收脂肪、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

三、动物的摄食(动物的适应性)1.蛾蝶类:虹吸式蜂类:嚼吸式蚊类:刺吸式蝇类:舐吸式蝗虫:咀嚼式2.鱼用鳃呼吸;青蛙的舌根倒生;海葵用口周围的触手捕食。

四、牙齿——人体最坚硬的器官1.牙的三部分:牙冠、牙颈、牙根2.牙的构成:牙釉质、牙本质、牙髓3. 龋齿:俗称蛀牙,是微生物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酸性物质引起的。

五、消化系统:1.组成: 其中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

九年级上册科学第4章代谢与平衡学案

九年级上册科学第4章代谢与平衡学案

第四章 第5节 代谢与平衡 2课时【课前三分钟知识回顾】1、糖元是由多个___________结合在一起形成的___________化合物。

2、当尿中发现蛋白质和血细胞时,肾脏中发生病变最可能的部位是( )A 肾小囊B 肾小球C 肾小管D 肾小体3、_________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位于人腰后_________两侧,左右各一个。

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___________。

每个肾大约有___________以上个肾单位。

4、代谢终产物指:①水 ②蛋白质 ③无机盐 ④葡萄糖 ⑤尿酸 ⑥尿素 ⑦粪便A ②③④⑤B ①③⑤⑥C ①⑤⑥⑦D ③⑤⑥⑦5、分析下表,原尿是样本尿液是样本6.下表是某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样品中主(1)样品A 是___________,B 是___________,C 是____________;(2)样品A 和样品C 比较,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懂得维持人体水盐平衡的重要意义2、掌握新陈代谢的含义 【学习过程】三、水盐平衡思考:1、人体从哪些途径获得水分?2、人体内的水分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排出体外? 意义: 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方面,对于维持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讲解:体内水分过多,产生很多 ,将多余的 排出;体内水分不足,产生少量 。

肾脏对于体内的 的调节有重要作用。

但它又有一定限度,超过该限度,人体会因为积累过多盐分则导致死亡。

思考:为什么当人患严重腹泻、剧烈呕吐,需要输液补充?四、新陈代谢含义:人体与外界环境的 和 的交换,以及自身的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叫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包括 和。

同化作用――生物体不断地从外界 营养物质, 身体新的组成成分, 能量。

异化作用――不断地氧化身体内原有的部分物质,能量,废物。

意义:是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的基本特征。

一旦停止,也将终结。

思考:从组成身体物质的角度看,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一样吗?在人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幼年、成年和老年),新陈代谢有什么不同?【自我检测】1、活的生物体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________和_______的交换,同时生物体内又不断进行_______和_______的转变过程叫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__________的特征。

代谢与平衡修改后教案

代谢与平衡修改后教案

第四章代谢与平衡(修改后教案)
§4—2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1课时)
[教学重.难点]
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人体三大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消化
[教学准备]
实验:烧杯、方糖、水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实验分析和总结,以及学生贴图落实教学目标。

[教学思路]
1、从一个苹果的人体之旅开始讲起,在拟人化的故事描述过程中,学生开始逐步回忆起初一学过的消化系统的一些知识,以此为起点并结合课本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该部分知识的学习和认识,完成对整个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

2、通过实验来过渡引出食物的消化速度和哪些因素有关,在实验中要注意变量的控制,让学生分析总结,并进行相应的说明,自然过渡到三大营养物质在人体中是如何被消化的过程,在这里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最后让学生将相应的文字说明贴到相应的位置上,形成知识的巩固和落实。

§4—2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1课时)
一、人体的消化系统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二、三大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消化
淀粉:葡萄糖
蛋白质:氨基酸
脂肪:甘油和脂肪酸。

代谢与平衡(二)

代谢与平衡(二)

科学个性化辅导授课教案教师:谈辉荣学生:时间:2013年月日内容(课题):代谢与平衡(二)教学目的1、了解血液的组成成分;2、熟悉心脏的结构;3、掌握血管的种类和特点;4、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血液循环的路线。

重难点:1、血液的组成成分;2、心脏的结构和血管的种类和特点;3、体循环和肺循环。

教学过程一、主要知识点:血浆成分:主要成分是水,还有其它养料和废物1、血液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三种血细胞的比较名称形态结构数量主要功能红细胞(含血红蛋白)无细胞核,两面凹的圆饼状,较大。

(血红蛋白—红色含铁)最多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氧含量高时,血红蛋白易与氧结合;反之,易与氧分离)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最少吞噬病菌,防御保护血小板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很小较多促进止血、加速凝血类型血流方向结构特点管壁弹性管腔血流速度动脉从心脏送往全身厚大小快静脉从全身送回心脏较薄小大(四肢静脉内常有静脉瓣)慢毛细血管从最小的动脉到最小的静脉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极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极慢2、血管3、心脏:由心肌构成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夹在肺之间,形状象桃子,大小与本人拳头差不多。

图1写出图1中编号的结构名称: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

A ,B ,C ,D 。

4、血液循环: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内不停地循环流动。

一次完整的血液循环流经心脏两次,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血液流向:只能从心房→心室→动脉→静脉,而不会倒流(瓣膜起作用)。

右心室:连肺动脉(静脉血) 下面心室 (连动脉) 左心房:连肺静脉(动脉血)左心室:连主动脉(动脉血) 相通瓣膜 房室瓣:心房与心室之间瓣膜,只能向心室开,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 动脉瓣:心室与动脉之间瓣膜,只能向动脉开,防止血液倒流回心室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静脉血) 四个腔 上面心房 (连静脉) 心脏结构5、动脉血与静脉血:动脉血静脉血组成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血红蛋白与氧分离特点含氧丰富,颜色鲜红,含二氧化碳较少含氧较少,颜色暗红,含二氧化碳较多分布肺循环中的肺静脉体循环中的动脉肺循环中的肺动脉体循环中的静脉“动脉里流的是动脉血,静脉里流的是静脉血”这句话是错误的。

高中生物代谢平衡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代谢平衡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代谢平衡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代谢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代谢平衡的调节机制;
3. 能够分析代谢紊乱对生物体的影响;
4. 提高学生对生物代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
1. 代谢平衡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代谢调节的机制: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
3. 代谢紊乱的原因和影响;
4. 代谢平衡的重要性和保持方法。

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实例分析: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代谢平衡的概念和调节机制;
2. 实验演示:进行代谢紊乱实验,让学生亲身体会代谢平衡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总结代谢平衡的保持方法。

教学步骤:
1. 导入:介绍代谢平衡的概念和意义;
2. 讲授:介绍代谢平衡的调节机制和代谢紊乱的影响;
3. 实验演示:进行代谢紊乱实验,观察实验结果;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代谢平衡的保持方法;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代谢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
1. 口头答辩:让学生口头介绍代谢平衡的概念和调节机制;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代谢紊乱实验的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
3. 问答练习:进行代谢平衡的相关知识问答练习,检验学生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生物体内代谢平衡的重要性和调节机制,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代谢平衡的机制和应用。

高中生物代谢平衡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代谢平衡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代谢平衡实验教案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测量呼吸和光合过程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消耗和释放,探究植物和动物之间的代谢平衡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实验材料:1. 植物叶片(如水稻或豌豆)2. 动物(如蠕虫或鱼类)3. 氧气、二氧化碳检测仪4. 光源5. 太阳能灯或日光灯实验步骤:1. 准备植物叶片,并将其置于氧气和二氧化碳检测仪中。

2. 记录开始时植物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

3. 根据实验设计,将植物暴露在光源下或暗处,观察并记录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变化。

4. 将动物放入氧气和二氧化碳检测仪中,并记录开始时动物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

5. 观察并记录动物在不同条件下(如静息、运动、饥饿等)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变化。

6.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植物和动物在代谢过程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关系。

实验结果:1. 植物在光照下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在暗处则相反。

2. 动物在静息状态下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在运动或饥饿状态下消耗更多氧气和释放更多二氧化碳。

3. 植物和动物在代谢过程中维持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保持了环境的稳定。

实验讨论:1. 植物和动物之间通过呼吸和光合作用维持了环境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2. 研究代谢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 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深入探讨植物和动物之间的代谢关系,以及它们对我们生活和环境的重要性。

拓展实验:1. 使用其他植物或动物种类进行类似的代谢平衡实验,比较它们在不同条件下的代谢特征。

2. 探究其他因素对植物和动物代谢平衡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

3. 结合实验结果,讨论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需注意动物和植物的生命安全,避免过度暴露和伤害。

2. 操作氧气和二氧化碳检测仪时需小心谨慎,避免损坏实验设备。

3. 在实验过程中需严格遵守实验安全规范,确保实验室安全。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植物和动物之间的代谢平衡及其对环境的重要性,为我们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新的启示。

高中生物代谢平衡教案全套

高中生物代谢平衡教案全套

高中生物代谢平衡教案全套第一节:导入1.1 自我介绍: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为代谢平衡,并简单介绍代谢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

1.2 激发兴趣:通过观看视频、展示图片或提出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代谢平衡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代谢平衡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1.3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代谢平衡的概念,掌握代谢平衡的调节机制,理解代谢平衡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知识讲解2.1 代谢平衡的概念:通过讲解代谢平衡的定义、种类和作用等内容,让学生对代谢平衡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2 代谢平衡的调节机制:介绍代谢平衡的调节机制,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体液调节等,让学生了解生物体是如何维持代谢平衡的。

2.3 代谢平衡在生物体内的作用:讲解代谢平衡对生物体内能量转化、物质合成和分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代谢平衡在维持生物体稳态中的重要性。

第三节:实践操作3.1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让学生通过调节外界环境条件或给予不同物质刺激等方式,观察代谢平衡的变化过程。

3.2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收集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从中总结代谢平衡的调节规律。

3.3 结果讨论:通过实验结果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代谢平衡的调节机制和生物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第四节:课堂练习4.1 小组讨论: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讨论代谢平衡对生物体的重要性和调节机制,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分析。

4.2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代谢平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完成,并进行讲解和讨论,以加深对代谢平衡的理解。

第五节:作业布置5.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或思考题,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5.2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拓展代谢平衡相关的知识,或进行相关实践操作,并在下节课分享。

5.3 课后反馈: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进行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用于今后的教学改进。

以上是一份高中生物代谢平衡教案全套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代谢与平衡教案

初中物理代谢与平衡教案

初中物理代谢与平衡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代谢的概念,理解代谢与能量平衡的关系。

2. 掌握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知道它们的作用。

3. 了解人体能量的需要量,学会计算日常生活中的能量消耗。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人体代谢的概念及其与能量平衡的关系。

2. 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1. 人体代谢过程中能量的转换和利用。

2. 食物中营养物质的作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食物样本、天平、砝码、量筒、温度计等。

2. 教学课件: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人体代谢过程、能量平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体代谢?代谢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何关系?二、探究人体代谢(15分钟)1.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食物样本,了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

2. 教师讲解食物中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代谢与能量平衡的关系。

3. 学生通过实验,测量食物样本中的能量含量,了解人体能量的需要量。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代谢与能量平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能量消耗的途径,如运动、学习等。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明确代谢与能量平衡的重要性。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持代谢与能量平衡,提高生活质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讲解、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人体代谢的概念、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知道了代谢与能量平衡的关系。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代谢与平衡复习教学设计

代谢与平衡复习教学设计
A、蛋白质B、葡萄糖
C、无机盐和维生素D、氨基酸
5.下列哪项不是小肠结构与消化机能相适应的特点()
A、小肠长约5—6米
B、粘膜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
C、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小肠壁内有肠腺
【反思促学】:
【课后作业】:
B、血液→肾小管→肾小囊→肾小球→尿液
C、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D、血液→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尿液
4.小K是一位小肠严重吸收不良的病人,私人诊所医生采取静脉输入全营养液的方法为他提供营养,但是小K还是死了,专家们鉴定认为是全营养液出了问题,你认为是因为含有了下列哪种成分而导致小K死亡的()
3.联系实际拓展延伸,发展能力
【课堂导学】:
一、知识建构:展示学生课前建构成果,加以点评。
二、学以致用:体验一次营养师的工作
任务一:根据体检报告,分析老师的身体存在哪些问题?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
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任务二:帮忙设计一份适合老师的健康食谱,并根据所学知识说出这样设计的依据。(一天)
食谱:
依据:
【达成检测】:
1.不能不承认方便面的出现,为我们的生活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方便面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所附带的汤料也只是含有少量味精盐,这远远不够人们每日需要的营养素种类、成分和数量,特别是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如果长期作为主食很容易导致营养缺乏症,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以100克方便面为例,它的蛋白质含量仅9.5克,如果每餐食用100克,总蛋白质不足30克,而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100克蛋白质。如果蛋白质供不应求,每天摄入不足50克会使人疲倦无力,体重下降,肌肉萎缩、贫血。长期下去,还会造成营养不良性浮肿,使身体的抵抗力明显下降。科研部门的调查分析表明,长期一日三餐吃方便面者有60%的人营养不良,54%的人患缺铁性贫血,20%的人缺乏维生素B2,23%的人缺乏维生素A,有20%的人缺锌。

高中生物教案人体的代谢与能量平衡

高中生物教案人体的代谢与能量平衡

高中生物教案人体的代谢与能量平衡高中生物教案——人体的代谢与能量平衡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的代谢过程及其与能量平衡的关系;2. 掌握人体产热、能量消耗和能量储存的机制;3. 了解代谢相关的疾病,并探讨预防和治疗的方法。

教学重点:1. 人体的代谢过程及其调节机制;2. 能量平衡的意义和调节;3. 代谢相关的疾病及预防措施。

教学准备:1. PPT演示;2. 模型或图片资料;3. 相关实验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入问题)教师可通过展示一张能量饮料广告的图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能量是如何产生的吗?人体又是如何维持能量平衡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1. 人体的代谢过程在展示PPT的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人体的代谢过程,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及其在细胞内的进行过程。

通过对呼吸链和三大能量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细胞内能量的生成过程。

2. 能量平衡的意义和调节在确定学生对代谢过程有一定理解基础后,教师向学生介绍能量平衡的概念。

通过对代谢率、热量产生、能量消耗和能量储存等要素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人体维持能量平衡的重要性,并讨论食物摄入、运动和基础代谢等对能量平衡的影响。

3. 代谢相关的疾病及预防措施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代谢相关的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等,并讨论其危害和影响因素。

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包括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和药物治疗等。

三、实验演示教师可以选择适合的实验演示来加深学生对代谢和能量平衡的理解,如测量呼吸频率和心率的变化,或测量定量摄入的食物对能量消耗的影响等。

四、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代谢和能量平衡的相关问题展开思考和交流。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互动讨论,以促进深入学习和思考。

五、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如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更多代谢相关的疾病和现代生活方式对能量平衡的影响。

第四章代谢与平衡复习课ppt文档

第四章代谢与平衡复习课ppt文档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
来源
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功能
本质
2.酶的催化作用特点:
多样性、高效性、专一性,此外还受外界条 件(温度、PH)的影响。
3、实验: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加入唾液和1 清水进行2对照
放入37ºC恒温水浴加热3
加入碘液观察颜色
变化并4记录
结论:
唾液淀粉 酶对淀粉 有消化作 用。
(4)实验结论:唾液中含有_淀__粉__酶__,可以消化 淀粉 ,唾液中 淀粉酶 发 挥作用所需要的条件是 温度 和 PH 。
1、加酶洗衣粉中一般含有蛋白酶,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种洗衣粉为什么能够很好地除去衣物上的
奶渍和血渍? (2)使用这种洗衣粉为什么要用温水? (3)含有蛋白酶的洗衣粉不宜用来洗涤下列哪类
实验: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和PH的 影响。
试管
1
试2管
3
淀粉溶液 2mL 1 2mL2 23mL 淀P粉H溶液 2mL清2水mL2mL稀2盐m酸L 22mmLL氢
稀稀释结温温释唾度论度唾液偏:液高在或最1偏适m37低宜L1℃酶温m温的度L 水活下性酶1m都的1沸Lm会活水L明性显最氧1冰降高1m化m块,低LL钠。 碘在碘液最液适宜p1H下滴1,滴酶的活1性滴1最滴高, 1P1H滴滴
学知识,找出错误的选项 ( D )
A.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B.人体的生长发育离不开蛋白质
C.组织细胞的更新离不开蛋白质
D.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 量,是最重要供能物质
1.人体内的主要贮能物质是 ( B )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维生素
2.在人体的所有细胞中占到干重的50%以上, 并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的是 ( C )

《代谢与平衡》备课材料(省课程培训文字材料)

《代谢与平衡》备课材料(省课程培训文字材料)

第五册第四章《代谢与平衡》备课材料一、本章概述:本章以人体的新陈代谢为线索,通过对人体及其他生物新陈代谢内容的学习,了解生命活动的新陈代谢过程,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认识不同进化水平及生活方式的生物具有不同的新陈代谢方式,但其本质是一致的。

让学生初步建立起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部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开放的动态平衡系统。

本章主要内容:动物的食物及食物的摄取,食物的消化吸收,体内物质的运输,能量的获得,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代谢的多样性。

本章教学重点:体内物质的运输、能量获得、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本章教学难点: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本章编写的课程基本理念:1、强调自主学习,从教科书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学生经验与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

通过观察、思考、实验、讨论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强调学习内容要联系生产和社会,贴近学生生活。

从周围的生物,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入,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重视学习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注重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使学生了解观察工具和观察能力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对自然界的认识能力,并从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和探索的精神。

4、突出探究性学习。

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形成个性化的多渠道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章既有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课内探究,又有符合学生认知层次的课操作的课后探究活动。

5、重视对学生进行观察、比较等科学方法的训练。

6、培养学生对课本以外的图文资料和信息资源处理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本章科学探究、科学方法、能力和情感:1、注重探究和体验。

本章内容(如动物如何摄取食物、动植物营养方式比较等)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力图以探究的思想呈现知识,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

本章科学探究主要体现在假设的提出和修订、变量控制、实验设计和预测等方面。

2、重视合作与交流。

通过辩论会等活动及测试食物能量大小、推测食物消化速度、观察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等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代谢与平衡一、动物的食物与摄食呼吸和食品燃烧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不同点:呼吸作用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食物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能。

呼吸作用的意义:a.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为生物体合成其他物质,提供能量实验:测试食物能量的实验结论:花生仁(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产生的能量。

三大营养物质的热量价蛋白质:16.8千焦/克糖类:16.8千焦/克脂肪:37.7千焦/克二、食物中的营养及其作用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2.各类营养素的作用。

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③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均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食物纤维:,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

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更要注意营养的搭配。

基础过关1、在人类所食用的食物中,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七种人体所必须的营养物质。

2、小刚的爷爷一到晚上,眼睛就看不清东西,这是因为体内缺少了()A 维生素AB 维生素BC 维生素CD 维生素D3、某同学近来发现自己的牙齿经常出血,这可能是体内缺少了()A 维生素DB 维生素C C 维生素BD 维生素A中考在线(09浙金15).下列物质在口腔内就能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的是( ) A.蛋白质B.淀粉C.脂肪D.纤维素三、动物的摄食由于各种动物捕捉食物的手段各不相同,他们的食性也多种多样。

所以各种动物具有自己特有的捕食方式捕食器官:1、海葵:触手2、昆虫:口器昆虫取食的器官叫口器,位于头部的下方和前端,口气的形态结构也变化多端。

昆虫的各种口器蛾蝶类;蝇类;蚊类;蜂类;蝗虫。

3、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用滤过方式获得食物。

练习:1、鱼有哪些结构特点与它在水中捕食相适应?2、你还能举出更多具有特有捕食器官、捕食方式的动物吗?四、人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牙牙的结构及龋齿的形成 牙的作用: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

人的牙的总数28~32颗。

(乳牙为20颗) (1)结构示意图:①写出图中一、二、 三所指的名称:一:;二:; 三:。

②构成牙齿的主要物质是[] ;③人得了龋齿发生疼痛,是由于 已侵入[ ] 而引起 所致; ④保护牙齿要做到。

⑤人体结构中最坚硬的部分是[ ] ___(2)龋齿的形成:牙齿上粘有的糖类食物 → 微生物发酵 →产生酸性物质 → 腐蚀牙釉质(出现黑斑)→ 破坏牙骨质 →牙髓腔受到破坏 → 牙髓受病菌感染发炎、疼痛。

5.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1.消化系统的组成:和。

食物在由消化腺分泌的 消化液 作用下消化。

①消化道依次包括:、、、、、、 。

②消化腺包括:、、(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③:分泌,流入; ④:分泌,进入; ⑤:分泌 胆汁,暂存 胆囊 ,流入小肠中促进 脂肪 的消化, 胆汁不含消化酶; ⑥:分泌 肠液 ,进入小肠; ⑦:分泌 胰液 ,进入小肠。

2.三类大分子物质最终消化产物①淀粉 —→ 葡萄糖 ;②蛋白质 —→ 氨基酸;③脂肪 —→ 甘油 + 脂肪酸 。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①小肠很 长 ,②内壁有许多 皱襞 , ③小肠内壁有 绒毛 ,④小肠内有多种 消化液 ,⑤小肠有丰富的 毛细血管 。

4.七大营养素在消化道被吸收的情况:胃:酒精和少量的水小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维生素、无机盐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5.消化分为两类:物理性消化:牙齿――切、撕、磨(咀嚼)胃――搅拌 小肠――蠕动化学性消化:各种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作用酶:生物体所产生的,具有 的 。

例:人发烧的时候没有食欲,就是人高烧时体温偏高,体内酶的的活性较低,身体内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都受影响。

实验:唾液淀粉酶的作用实验方法:对照实验。

酶的特点:多样性、高效性、专一性 酶的催化条件:温度、PH 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基础过关1、蛀牙后,遇到冷热刺激会很痛,这是因为牙髓腔中有( )A 牙髓B 血管C 神经D 牙本质2、下列口器中,是蚊子具有的口器的是( )一二三A 虹吸式B 咀嚼式C 刺吸式D 舐吸式能力提高1、牙齿结构中,损坏后不能再生的部分是( )A 牙本质 B 牙骨质 C 牙釉质 D 牙髓2、下列哪个不是牙齿的直接功能( )A 切断食物B 吞咽食物C 磨碎食物D 消化食物3、造成龋齿的原因是什么?4、下列各图中,横轴表示酶的反应条件,纵轴表示酶的催化效率,能正确反映温度或pH 与绝大多数酶的催化效率的关系是( )A.甲和乙B.丙和丁C.都是丁D.都是甲5.3、体内物质的运输一、血液1、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

一个体重50千克的人,他体内的血量约为3.5~4.0升。

构成血液的成分有液态的血浆,以及各种血细胞。

这些血液一刻不停地循环,为人体细胞输送各种营养物质。

血液的功能――血液具有输送氧、二氧化碳、各种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的功能,还能起预防保护作用,血液对调节体温也有重要作用。

血浆――55%血液 白细胞血小板血细胞 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盘形 。

血浆:作用 。

血细胞:①(有细胞核) 作用 吞噬、抗传染。

单个细胞体积最大,但数量最少②(无细胞核) 作用 运输 。

③(无细胞核) 作用。

单个细胞体积最小血红蛋白的动能:帮助红细胞运输氧,也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担负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了解:(会读血样分析报告)如果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称为贫血;白细胞高于正常值说明有炎症。

正常时 红细胞 3.5-5*1012/L 血红蛋白110-150g/L 白细胞数 3.5-10*109/L血小板计数 100~300×109/L一、心脏心脏能,是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动力来源。

瓣膜(房室瓣,静脉瓣)的作用:。

心脏连着上、下腔静脉(2)、肺动脉(1)、肺静脉(4)、主动脉(1)共8根血管。

左心房、左心室流动脉血,右心房、右心室流静脉血。

为血液循环。

血液在一次完整的循环过程中要流经心脏两次,血液循环可分为(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养料,把废物排出)和(进行气体交换)。

体循环过程:①体循环:左心室−→−→−→−→−→−→。

组织、细胞内的物质交换:血液组织细胞动脉血→静脉血②肺循环:右心室−→−→−→−→。

肺内的物质交换:肺泡血液静脉血→动脉血重要提示:肺循环中动脉流静脉血,静脉流动脉血;体循环中动脉流动脉血,静脉流静脉血。

由于心室需用更大的力将血液输送出去,所以心室壁较心房壁厚,同时由于体循环路线较肺循环长得多,因此左心室的壁较右心室的壁厚。

动脉血:;静脉血:。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不断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并将器官组织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带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以保证生理活动正常进行。

例:1.写出图中编号的结构名称:①,②,③,④,⑤,⑥,⑦。

A ,B,C,D,2.血液中没有()A.氨基酸B.脂肪酸C.麦芽糖D.维生素基础过关1、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A 蛋白质B 无机盐C 葡萄糖D 水2、在下列细胞中,具有细胞核的是()A 红细胞和白细胞B 血小板C 白细胞和血小板D 白细胞3、血细胞有一定的寿命,原有的血细胞不断地衰老死亡,又有新的血细胞产生。

新的血细胞是由()A 已有的血细胞分裂产生B 红骨髓产生C 血管内壁上皮细胞的分化产生D 心脏产生二、脉搏与血压1、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称为心率。

健康的成人安静时心率约为每分钟75次。

2、脉搏:心脏每次收缩都会产生很大的压力,此压力沿着动脉向前推动血液,使所有动脉都受到压力,形成脉搏。

脉搏和心率是相同。

中医在诊断疾病时常把手指放在腕部的桡动脉处来诊断疾病。

3、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推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强叫血压(一般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可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定,单位用千帕或毫米汞柱表示。

收缩压:当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

健康人在12~18.7千帕舒张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降到最低的值称为舒张压。

健康人在8~12千帕高血压:如果一个人的舒张压...经常超过12千帕低血压:如果一个人的收缩压...经常低于12千帕,高血压和低血压对人那体都是有害的。

①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成年人安静时心率为次/分.正常范围次/分。

②脉搏:心脏每次收缩都会产生很大的压力,这个压力会沿动脉向前推动血液,使所有的动脉受到压力,形成脉搏.脉搏与是相同的.测脉搏方法:把手指按放在腕部的处触摸.③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强。

当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达到最高值叫;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最低的值叫。

一般用分式表示人体血压.如16/10.7干帕,表示收缩压16千帕,舒张压10.7千帕。

血压正常范围:收缩压12~18.7千帕;舒张压8~12 千帕.高血压;舒张压经常超过千帕;低血压:收缩压经常低于千帕。

基础过关1、桡动脉的脉搏是由于()A 心脏振动直接引起的B 心脏射出的血液冲到这里引起的C 主动脉的搏动沿着动脉壁传来的D 桡动脉的血压造成的2、如果某人测出他收缩压是14千帕,这说明他的收缩压()A 高于大气压14千帕B 低于大气压14千帕C 绝对值为14千帕D 与舒张压之差是14千帕3、下列血管中血压最高的是()A 肺动脉B 肺静脉C 主动脉D 下腔静脉4、血液在由______和全部_______组成的封闭管道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叫做________。

可分_______和______两部分。

其中流经路线最长的循环,开始于心脏的____,结束于心脏的____。

能力提高1、下列关于组织内气体交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①组织内O2的分压高于动脉血内O2的分压②组织内O2的分压低于动脉血内O2的分压③组织内CO2的分压高于动脉血内CO2的分压④组织内CO2的分压低于动脉血内CO2的分压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2、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鱼尾鳍内两种血管的血液流动情况。

据图分析这两种血管各是什么血管?(1)左图是血管,理由是(2)右图这种血管的特点是3、右图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

根据图中编号或字母回答:(1)F为___脉,E管内流动着___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