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企业理论-incomplete contract

合集下载

契约与完全契约的企业理论

契约与完全契约的企业理论

二、信号显示模型 1、利兰和派尔(1977)的信号显示模型 :企业家通过保留持有的企 业股权比例向外界传递他们对企业前途的信息,因为企业家越是对自 己的项目有信心就越有动力去持有股份 2、罗斯(1977,1978)的激励-信号显示-融资均衡模型:关注普 通的经理如何一边选择融资结构一边传递信息 3、波特文(1989)把债的发行作为一种信号机制 :在均衡状态下,低 成本的进入者通常发行债券来显示信号以便获得较高的市场评价,虽 然这会增加其破产风险;在位者和高成本的进入者则仅仅发行股票 4、戴蒙德(1989)的声誉模型 :从重复博弈的角度来审视了融资安排
• 激励理论在科层制里的应用包括: ——企业内部监督,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要职责是监督下 级的工作并实施奖惩。 ——企业内部的竞赛,比如评选“最佳工作者”,评选 “一等奖”等。这种激励方式按照“序数”而不是“基数” 决定奖金的发放。
第三节 团队生产理论
中国美术片《三个和尚》诞生于1980年,凭借其生动活泼、 别具一格的画面和深刻的故事寓意荣获丹麦第四届欧登国际 童话影展银质奖、第三十二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葡萄 牙国际国片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最佳美术片奖及1980年文化部优秀美术片奖。
公司代理成本将决定公司价值(即代理成本越低,公司价值越高, 反之越低)。而代理成本的大小取决于对经理绩效的考核和评估成本、 经理对非货币收益的偏好、经理市场和产品市场的竞争,以及资本市 场的发育程度等。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内部股权(经理拥有的股份)越少,代 理成本越高,若股份全部由经理拥有,即所有者兼经营者,则代理成 本为零。因此,为了避免代理成本,尤其是在外部投资者不能完全欲 知企业家/经理事后行为的情况下,应给与他们较多的股权激励,弱 化代理问题。 在企业规模一定时,如果融入债权资本,虽然经理的激励会增加, 股权的代理成本会减少,但同时会带来债权的代理成本。最优的资本 结构是由股权的代理成本和债权的代理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决定的。

不完全契约的来龙去脉

不完全契约的来龙去脉

不完全契约的来龙去脉聂辉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20世纪70年代,伴随信息经济学的异军突起,经济学家开始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来研究微观经济主体的激励问题。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框架是,将博弈主体分为委托人和代理人两类,并将两者之间的交易看作一种契约(contract),研究委托人如何通过收入转移和风险分担来激励代理人。

因此,信息经济学又可称为代理理论、契约理论和激励理论。

早期的契约理论假定契约是完全的(complete),即缔约双方可以考虑到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并以可证实的条款写入合同之中,而且合同能够被第三方(如法院)无成本地强制实施,因此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在事前设计精细的激励机制。

然而,由于有限理性和交易费用的存在,现实中的契约通常是不完全的。

首先,缔约双方难以预料到未来的所有或然事件,因为世界存在不确定性;其次,即便缔约双方知道会有不确定性,也难以用某种共同语言来描述所有的不确定性;再次,即便缔约双方能够预料并且描述某种不确定性,也难以用可证实的方式写入合同之中并且被第三方实施(Hart,1995)。

如果契约是不完全的,那么事前精细设计的机制可能在事后失去了效果,当事人不如在事前签订一个简单的契约,然后在事后进行再谈判。

出于对完全契约假设的不满,以及从另一个角度设计最优契约的动力,催生了一个新的经济学分支——不完全契约理论(incomplete contract theory)。

不完全契约理论的早期思想可以追溯到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

他在1937年那篇经典论文中指出,“由于预测的困难,关于商品或劳务供给的契约期限越长,那么对买方来说,明确规定对方该干什么就越不可能,也越不合适”(Coase,1937,p391)。

进一步,科斯暗示,如果契约越是不完全,那么一种称之为“企业”的关系就会出现。

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从类似的角度讨论了雇佣契约和销售契约,认为前者是一种权威关系,即雇员在一定范围内服从雇主的指挥(Simon,1951)。

不完全契约理论_一个综述

不完全契约理论_一个综述

不完全契约理论:一个综述*杨瑞龙聂辉华内容提要:标准的契约理论或委托-代理理论假定契约是完全的,然而现实中的契约是不完全的。

契约的不完全会导致事前的最优契约失效,当事人在面临被/敲竹杠0的风险时会做出无效率的专用性投资。

经济学家们在研究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由于契约不完全所导致的效率损失时,发展了一个新兴的不完全契约理论。

本文以一个基本模型为基点,围绕专用性投资效率问题,从司法干预、赔偿、治理结构、产权以及履约等多个视角,全面地介绍了不完全契约理论的产生、发展、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前景。

关键词:不完全契约敲竹杠产权履约一、导论经济学家很早就从契约或者合同(c ontract)的角度思考问题。

最初,埃奇沃斯方盒中的/契约曲线0实际上刻画了瓦尔拉斯一般均衡下的帕累托最优的短期契约集合。

引入了不确定性之后,/契约曲线0可以被重新解释为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下的帕累托最优的长期契约集合。

这种长期契约包含了当事人对未来商品的或然索取权(c ontingent claims),但是当事人之间的信息是对称的。

因此,一旦脱离新古典的完美市场假设,例如信息是不对称的,那么契约可能无法达成。

幸运的是,自1970年以来,以Alchian和De msetz(1972)、Jensen和Meckling(1976)、Ross(1973)、Mirrlees(1974)、Holmstrom(1979)和Grossman和Hart(1983)等人的经典工作为代表,经济学家们发展了一个专门的/契约理论0来分析完美市场之外的契约尤其是长期契约。

契约理论在早期也称代理理论,后来发展成为更加形式化的委托-代理理论或者激励理论。

契约理论考虑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不对称信息下的收入转移;二是不同风险态度的当事人之间的风险分担(Hart和Holmstrom,1987)。

但是,如果当事人是风险中性的,并且可以进入完美的资本市场,此时长期契约和契约理论价值何在呢?Cra wford(1988)证明了,除非引入/资产专用性0(asset specificity),否则难以解释长期契约对短期契约的替代。

现代企业理论

现代企业理论
• 实际上,上述定义都是围绕一个焦点展开的,即什么人应该进入董事会?因为董事会是公司治理机制的核 心。
第26页/共36页
分析框架
• 主要围绕上述问题展开,即回答哪种利益相关者应该进入董事会。 • 交易费用经济学的思路仍然是:把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者的付出(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看作是一种与公
司之间的一种交易或契约,根据资产专用性程度不同,而设计不同的保障措施和交易价格。
第7页/共36页
企业的本质:一种治理结构
• 契约与治理结构选择
• 威廉姆森(1985)将契约分为三类:古典契约、新古典契 约和关系契约。具体来说: ➢ 不存在专用性投资的标准契约,无论交易频繁与否,以 及不确定性程度如何,都属于古典契约。 ➢ 对于存在资产专用性的契约,特别是长期契约而言,它 们通常是不完全契约,不太可能依靠作为法庭的第三方 来实施,此时有两种选择:一是再建立一层治理结构, 依靠第三方来实施契约,这种契约称为新古典契约;二 是实行双方治理或者统一治理,这属于关系契约。
• 正式的综合新古典交易费用模型
• 赖尔丹和威廉姆森(Riordan and Williamson,1985)建立了一
个综合新古典交易费用模型,更严格地将上述观点进一步形式化了。
第14页/共36页
企业的边界:一个综合新古典交易费用模型
• 企业的边界:进一步的解释
• 威廉姆森认为如果允许企业最高层进行选择性干预(即委托 人让代理人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但是一旦委托人有特殊需 要,代理人必须无条件服从),那么控制性损失将不是问题。 但是,选择性干预不可能,从而企业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大, 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内部不能像市场那样引入高能激励(即 代理人以固定价格向委托人提供产品,代理人获得全部剩余 索取权)。

不完全契约理论

不完全契约理论

不完全契约理论以合约的不完全性为研究起点,以财产权或(剩余)控制权的最佳配臵为研究目的。

是分析企业理论和公司治理结构中控制权的配臵对激励和对信息获得的影响的最重要分析工具。

GHM模型直接承继科斯、威廉姆森等开创的交易费用理论,并对其进行了批判性发展。

其中,1986年的模型主要解决资产一体化问题,1990年的模型发展成为一个资产所有权一般模型。

GHM模型与供需曲线图像模型、萨缪尔逊(Paul Samuelson)的重叠代模型、拉丰(Jean-Jacques Laffont)和梯若(Jean Tirole)的非对称信息模型、)道格拉斯〃戴蒙德(Douglas Diamond)和迪布维格(Philip Dybvig)的银行挤兑模型一起,被称为现代经济学五大标准分析工具。

在企业理论、融资理论、资本结构理论和企业治理理论等方面得到广泛地运用。

不过,GHM模型本身也在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受到许多质疑、挑战和批判;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经济信息化和知识化地推广,所谓“知识经济”地来临,传统的企业性质和组织形式发生变化,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得到增强,以新制度经济学为基础、物质资本所有权至上的主流企业理论受到了新的考验。

GHM模型以合约的不完全性证明物质资本所有权的重要性,这一观点和逻辑自然也受到质疑和批判。

由于这一模型的这一特殊地位和影响,加之对其存在不同的理解,对它进行重新审视,并厘清其渊源和发展趋向,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不完全契约理论认为,由于人们的有限理性、信息的不完全性及交易事项的不确定性,使得明晰所有的特殊权力的成本过高,拟定完全契约是不可能的,不完全契约是必然和经常存在的。

由于不完全契约的存在,所有权就不能以传统产权理论那样以资产这一通常的术语来界定。

因为,在契约中,可预见、可实施的权利对资源配臵并不重要,关键的应是那些契约中未提及的资产用法的控制权力,即剩余控制权(residualrightsofcontrol)。

现代企业理论变迁解析——从交易费用理论到不完全契约理论

现代企业理论变迁解析——从交易费用理论到不完全契约理论
因 科 斯 理 论 有 其 局 限 性 , 我 们 不 可 否 认 他 的 贡 献 ,0年 可 能 难 以找 到 新 的 交 易 伙 伴 ( 为 寻 找 新 的 交 易 伙 伴 要 招 但 7 致 “ 没 成本 ” , 方 “ 牢 ” 已 做 出 的 专 用 性 投 资 上 , 沉 )双 套 在 产 代 以后 的 企 业 理 论 的 发 展 大 部 分 都 受 到 科 斯 的 交 易 费 用 理 论 的 影 响 。如 张 五 常 在 比 较 了 科 斯 、 尔 钦 和 德 姆 塞 茨 的 生 一 种 新 的成 本 。 这 种 成 本 可 能 比 前 面 提 到 的 两 种 成 本 更 阿 理性的 经济 个 体在 专 用资 产 的投 资上 缺 乏 积极 企 业 观 之 后 对 企 业 理 论 提 出 了 一 个 更 为 深 刻 的 理 解 , 企 大。因此 , 即 性, 即这 种 投 资 达 不 到 理 想 的 状 态 , 是 专 用 性 投 资 的 不 总 业 与 市 场 并 没 有 本 质 上 的 差 别 , 是 契 约 安 排 的 两 种 不 同 只
2 2 企 业 边 界 理 论 .
善 , 帕 特 里 克 ・博 尔 顿 就 对 产 权 理 论 关 于 所 有 权 价 值 和 如

体化成本 和收益等 问题 进行 了更加 正式 的说 明 并 采用 了 GHM 模型对不 完全合 同理论 的事前效 率 和事后 效 率 问 对 于 “ 业 组 织 的边 界 ” 题 , 斯 认 为 , 业 扩 张 会 带 企 问 科 企 来 自身的组织成 本 , 主要 是 因为 对企 业 家 的管 理 才能 来 题 进 行 了 实证 性 的验 证 。 这 任何理 论都有 其 相通 的地 方 , 不完 全 合 同理 论 的 基 如 说 , 益 可 能 是 递 减 的 , 此 , 于 市 场 交 易 成 本 和 企 业信息经济学 、 激励理 论、 同理 论和委托代理 理论 。 合

企业契约理论

企业契约理论

2018/8/7 2018年8月7日星期二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14
3.企业契约与市场契约的共性
• 无论是企业契约还是市场契约,都是两个 以上的主体(签约人)在地位平等、意志 自由的前提下,各方同时为改进自己的经 济状况(至少理性预期)而在交易过程中 确立的一种权利流转关系
• 认为企业中的每个雇员与雇主之间只是一 种简单的报酬合约关系。 • 企业契约与市场契约的差别在于一个队对 投入的使用,以及在所有其他投入的契约 安排中有些团体处于一个集权的位置,他 是一个队生产进程中的集权的契约代理人 ——但它并不具有更为优越的强制性指令 或惩戒权力。
2018年8月7日星期二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6
9
三、对科斯等的企业契约性质理论 的评价
2018年8月7日星期二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10
1.企业既是生产组织,也是交易组织
•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强调了企业的 生产性,而忽视了其交易性。 • 新制度经济学企业性质理论在批评新古典 经济学企业理论为“黑箱”的同时,却忽 视了企业的生产性。 • 企业是生产性与交易性的统一。
第六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企业理论
企业的契约性质 契约的不完全性与契约实施机制 企业代理问题与激励契约设计 不完全契约与企业最优所有权结构
2018年8月7日星期二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1
第一节 企业的契约性质
一、新古典经济学中的企业 二、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中的企业 三、对科斯等的企业契约性质理论的评价
2018/8/7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29

不完全契约理论在企业组织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不完全契约理论在企业组织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不完全契约理论在企业组织结构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复杂化,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越来越成为一个复杂的问题。

如何合理地安排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员工的职责、权利以及利益关系,是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核心问题。

而不完全契约理论理论的应用,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路。

1. 不完全契约理论简介不完全契约理论(Incomplete Contract Theory),是一种现代经济学理论,它认为市场结构下,合同总是存在不完全性,即当事人无法预先计划到合同中的一切情况,同时会受到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完备的影响。

因此,完全的契约无法解决契约关系的所有问题,需要进一步考虑契约关系不完全的情况。

2.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困境企业组织结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不但需要考虑业务的复杂性和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更需要考虑内部员工、部门利益以及资源配置等问题。

一旦企业内部的各个方面出现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和利益冲突,甚至可能产生官僚主义等不良行为,限制企业的生产力和创新力。

3. 不完全契约理论在企业组织结构中的应用不完全契约理论可以为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首先,不完全契约理论强调当事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就是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解释和执行会因为各自的利益所驱动。

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员工的利益博弈也存在这种问题。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3.1 强化约束措施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强化员工和部门之间的约束。

例如实行股权激励制度,通过股权分配和限制性股票等方式来激励员工利益与公司贡献相一致,从而可以避免员工的不良行为。

此外,企业也可以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强化对部门的监督和约束,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

3.2 提高组织协调效率另外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就是,提高内部各部门和员工间的有效沟通和协调,以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和产出。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明确定义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和功能,同时强化内部协调机制。

跨国公司经营的基本理论

跨国公司经营的基本理论

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邓宁在1977年撰写的《经济活动的贸易区位与多国企业:一种折衷理论的探索》(Trade Location ofEconomic Activities and the MNE:A Search for an Eclectic Approach)中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The 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邓宁认为,过去的各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都只是从某个角度进行片面的解释,未能综合、全面地分析,因此需要用一种折衷理论将有关理论综合起来解释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

(一)基本观点该理论的核心是,企业跨国经营是该企业具有的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这三优势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一,所有权特定优势(Ownership Specific Advantage),又称垄断优势(Monopolistic Advantage),是指企业所独有的优势。

所有权特定优势具体包括:①资产性所有权优势,指在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上的优势,前者指对生产设备、厂房、资金、能源及原材料等的垄断优势,后者指在专利、专有技术、商标与商誉、技术开发创新能力、管理以及营销技术等方面的优势;②交易性所有权优势,指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跨国经营、合理调配各种资源、规避各种风险,从而全面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所获得的优势。

邓宁认为,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必然具备上述所有权特定优势,但具有这些优势并不一定会导致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也就是说,所有权特定优势只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企业仅仅具有所有权特定优势,而不具备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时,国内生产出口销售或许可也是企业实现其优势的可行途径。

第二,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 Advantage),是指拥有所有权特定优势的企业,为了避免外部市场不完全对企业利益的影响而将企业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的能力。

论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论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论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从契约理论出发,明确关于所以权的基本概念的定义,在此基础上主要研究的了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并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这些代理关系进行分类,主要支持从公司的所有权的分散程度上对公司现存的双重代理关系的分类。

最后,借助托普软件的案例,指出在股权集中的所有制下,如何防止处于优势地位的控股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的代理问题仍然是公司治理中的一个难题。

标签:企业所有权;财产所有权;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控制权共享收益;控制权私有收益1契约理论由科斯开创的企业理论被称为“企业的契约理论”(the contractual theory of the firm)(Coase,1937),这个理论的要义可以用以下三句话来概括:(1)企业的契约性(the con- tractual nature of the firm);(2)契约的不完备性(the incom- pleteness of the contracts);(3)以及由此所导致的所有权的重要性(relevance of ownership)。

(1)对契约理论的扩展研究。

契约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种若干契约的结合”。

虽然学者们对企业的性质是一系列契约的结合这一观点看法一致。

但是,对契约理论研究的重点又有所不同,其中影响最大的、被普遍接受的是交易费用理论和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在企业的契约关系中对他方的行为承担一定的风险而获得监督他方的权利的一方,被定义为委托人;而由委托方授权的另一方,被定义为代理人。

通常情况下委托人一般是资产的所有者,代理人是资产的使用者和管理者。

委托人将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权以契约的形式转让给代理人,代理人负责保管和经营资产,以使其增值。

委托人在考虑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契约安排使得代理成本最小,代理效益最大;通过一定的激励制度使得代理人的目标与自己的目标相一致。

但是,代理人受一定利益的驱动在完成代理责任的同时也同样的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使得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并不能完全一致,代理人不能完全的忠实于委托人。

解读科斯企业性质理论

解读科斯企业性质理论

解读科斯企业性质理论一、科斯企业性质理论简述罗纳德?科斯的两篇著名文章《企业的性质》及《社会成本问题》体现了科斯对于企业性质的超凡理解,综合来看,科斯的企业性质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解释组织存在的原因。

科斯认为企业的显著特征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而价格机制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企业配置资源的方式则是依赖企业家的协调。

因此,组织的出现,是人们在两种资源配置方式中进行理性选择的结果。

第二,解释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

科斯认为人们在两种配置资源的方式中进行选择的基础是交易费用问题,从而第一次将交易费用引入企业性质分析范畴。

因为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例如“发现相关价格的成本”,“市场上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企业家)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的成本,从而有利可图。

交易费用包括搜索价格信息的成本、讨价还价的成本、签订契约的成本以及监督检查和执行契约的成本等。

第三,解释市场与企业并存的原因。

既然企业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为什么市场交易仍然存在呢?这是因为:一是企业规模的扩张存在极限,即当“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在公开市场上完成这笔交易所需的成本,或者等于顶一个企业家来组织这笔交易的成本”时,企业就没有扩大的必要了。

二是一种或者多种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上升,导致企业交易成本上升。

三是“在企业内部组织某些交易的成本似乎也有可能大于公开市场上完成交易的成本。

”因此,市场交易有存在的必要性。

由此可见,科斯对企业与市场关系只做了粗略的划分,他所谓的企业,并不就所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具体细节作详细的规定,只是给出一个大致的范围,而市场合约则对主要事项进行较为精确的规定,没有精确规定的事项则往往不很重要。

显然科斯对企业与市场的规定只是描述性的。

二、评析科斯企业性质理论科斯企业性质理论的重要贡献。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打破了新古典主义的神话,揭示了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使人们认识到配置资源的手段不只有市场这一种方式,还有企业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这两种配置资源的方式是可以互替的,有效率的经济活动应该是市场与企业的互补。

企业文化的两种表现形式_或是资产、或负债

企业文化的两种表现形式_或是资产、或负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企业文化的两种表现形式:或是资产、或负债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工商管理指导教师:***2001.4.1日U舌: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同时也是一种管理手段。

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思想理论渊源和社会根源。

二战后至60年代末,美国一直是世界首屈一指的经济强国。

可是随着日本和西欧的崛起,世界力量对比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的经济优势逐渐丧失。

70年代,日本夺走了一大部分美国芯片市场及电子自动化产业市场。

80年代初,日本的汽车产量超过美国,日本汽车大量涌进美国市场。

1979—1982年,美国钢铁产量从I.36亿吨锐减至7,460万吨。

美国总统尼克松感叹:“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想不到的那种挑战”。

许多沉醉于“美国第一”、“世界第一”的美国人不得不冷静下来思考:为什么二战以后经济濒临崩溃,技术上比较落后的日本,在短短的20年内实现了经济的迅速腾飞?美国人在研究日本企业过程中得出:企业文化一一这种非技术、非经济的因素,导致了日本企业的成功。

所以说:企业文化源于美国,根在日本。

1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企业管理的新理论,是对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批判继承的产物,是企业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

在企业文化产生以前,企业管理理论经历了泰勒的“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管理”和“管理丛林”三个阶段。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理论的第四个阶段,是管理科学的大综合。

企业管理理论第四阶段使企业管理从技术、经济上升到文化层次,是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f这场革命的代表人物有威廉·大内、泰伦斯·迪尔、爱伦·肯尼迪和查理德·帕斯卡尔。

大内在《z理论一一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中指出:“一个经济组织不只是一种经济的产物,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化的产物,反过来,它又对文化产生巨大影响,因此企业的经济文化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迪尔和肯尼迪把企业文化整个理论系统概述为5个要素,即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仪式和文化网络;帕斯尤尔认为:企业的共有价值观、企业基本信念是公司最为保密的“秘密武器”。

第四讲 不完备合同理论(高级公司金融-中国人民大学 周业安)

第四讲  不完备合同理论(高级公司金融-中国人民大学 周业安)

注:关于这方面的详细综述参见杨瑞龙和聂辉华(2006),“不完全契约理论:一个综述”,《经济研 究》,第2期。Grossman, Sanford, and Oliver Hart, 1986,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Owners Theory of Vertical and Lateral Integration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4:691-719. Hart, Oliver and John Moore, 1990, “Property Rights and Nature of the Firm”, Journal of Economy, 98(6): 1119-1158. Aghion, P. and P. Bolton, 1992, “An incomplete contracts appr Financial contracting”,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59:473-94.Williamson, O.E., 1988, “Cor Finance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Journal of Finance43:567-91.
另一个思路是关于资本结构的。由阿洪和博尔顿(1992)最先提出,哈特 等人后续发展。其思路是,在忽略专用性的情况下,假定企业家(受财富 约束)和资本家进行项目投资磋商。企业家在未来有某些行动会产生额外 的利益,这个利益及其行动可观察而不可证实。导致合同不完全。事后的 再谈判发生在这些利益争夺上。从而降低事前的效率。此时,事前剩余权 利归谁所有(即是企业家控制还是资本家控制还是分担责任)就非常重要 。一般认为,债权具有控制权的相机转让功能,所以具有某些优势。

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
识力量的小岛,就像是一桶奶油中凝结着的一块 块黄油一样。”
一、企业本质与边界
❖ “在企业外部,价格变化指导生产,这是通过市 场上的一系列交易协调的。在企业内部,这些市 场交易被取消,进行这些交易的复杂的市场结构 被企业主-协调者取代,后者指导生产。但是, 如果生产是由价格变化指导的,没有组织,生产 仍可以进行,我们就不禁要问,组织为什么存在 呢?”
一、企业本质与边界
❖ (2)生产成本与治理成本的比较
△G+△C
H0
△C=C(k)-B(k)
K1
K2
K
△G=H(k)-M(k)
一、企业本质与边界
❖ (3)企业边界 ❖ A、曾经的思路(控制损失):“由于理性的有
限,控制的跨度也就有限。……随着企业规模的 扩大和内部管理层次的增多,最终就会使控制中 发生的损失超过其收益。这样,企业的迅速扩张 也就达到了其边界。”
一、企业本质与边界
❖ (c)“如果合同是不完全的,那么就不可能规 定在所有可能的情况下该机器的所有用法。因此 ,就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由谁来选择未作规定 的用法?一种合理的观点是,机器的所有者拥有 这项权力;也就是说,所有者拥有机器的剩余控 制权,或者说,剩余权力。”
一、企业本质与边界
❖ “既然合同不可能对每一种可能情况下资产使用 的所有方面都作出规定,那么谁有权利来决定合 同未提及的用法呢?按照产权观点,有关资产的 所有者拥有这种权利。也就是说,一项资产的所 有者拥有对于该资产的剩余控制权:可以按任何 不与先前的合同、惯例或法律相违背的方式决定 资产所有用法的权力。”
一、企业本质与边界
❖ (2)企业本质 ❖ “企业的本质特征是对价格机制的取代。” ❖ “经济学家们把价格机制看作是一种协调工具,

科斯的企业理论消灭了市场

科斯的企业理论消灭了市场

科斯的企业理论消灭了市场在《科斯理论能不能说明企业的存在和发展?》一文中,我们运用科斯提出的费用概念来进一步解释企业的存在和发展问题,得到的结果与实践发展过程恰恰相反:“企业形式越是简单,从而组织成本越小,就越能发展;相反,企业形式越是复杂,从而组织成本越大,就越容易被淘汰。

因此,企业发展的历程应该是从较复杂的形式向简单的形式发展――即应该由股份制向合伙制,再由合伙制向业主制,直到个体经营发展,而不是从简单的业主制向合伙制,再由合伙制向股份制发展。

这显然是与历史实践相违背的。

”由此可见,科斯的所谓现代企业理论,并不能解释和说明企业的存在和发展。

也就是说,按照费用理论,企业的发展是趋向灭亡的,因为越是简单的企业形式,组织成本就越小。

在西方经济理论中,科斯理论的确对企业问题进行了研究,而且突破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厂商理论的局限。

但是,科斯理论在性质上依然是属于市场经济理论范围。

因此,在探讨价格机制的范围内,在说明市场问题的范围内,运用科斯理论是恰当的,但若把科斯理论作为企业理论来运用,那就必须进入另一个误区。

我们不妨来做一个具体分析:科斯所以被尊为现代企业理论的肇始者,就因为他提出了交易费用的范畴。

而我们的学者便把这一范畴当作“现代企业理论最重要、最核心的范畴”(《企业理论新论――兼论国有企业改革》第83页,程承坪著,人民出版社2004年11月)。

交易是和合约密不可分的,交易是合约的内容,合约是交易的形式。

因此,把科斯理论当作企业理论,就必然会把企业和市场统一于合约和交易。

既然企业和市场都是一种交易,都是一种合约,那么,两者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合同所规定的只是商品或服务的供应商应该采取的行动的范围,而其行为的细节,合同中没有规定,由买方在以后决定。

当资源配置(在合同范围以内)以这种方式决定于买方时,我称之为'企业’的这种关系可能就会出现”(科斯《企业的性质》)。

原来,虽然企业与市场都是一种合约,但是,企业合约是开放式的,而这种开放性正是企业合约区别于市场合约的特点所在,也是企业合约优于市场合约的关键所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emporal Specificity And Holdup
• Temporal specificity means that delay or threats of delay by input suppliers or buyers can be very effective holdup strategies because of the difficulty in finding acceptable substitutes (input suppliers or buyers) on short notice.
yuech zhang 2010-08-29
“Old” View Of Contracts
• In traditional principal-agent theory, the principal proposes a contract to the agent,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behavior of the agent. • There is no reason for vertical integration, which gives more contractual instruments, not to improve things.
Complete Contracts
• A complete contract is one that will never need to be revised or changed and is enforceable. • It specifies precisely what each party is to do in every possible circumstance and for every circumstance the corresponding distribution of the gains from trade. • Regardless of the circumstances, a court will be able to enforce the contract.
yuech zhang 2010-08-29
Specific Investment
• Specificity of the investment to the trading relationship arises if the asset has limited value or use if the parties to the transaction change. • The existence of relationship-specific investments means that an input supplier and a buyer will have an incentive to enter a long-term relationship.
yuech zhang 2010-08-29
The Holdup Problem
• The risk of opportunism—having your quasi-rents expropriated by an opportunistic trading partner is called the holdup problem. • Parties that have relatively attractive alternatives—and thus whose loss from switching trading partners is less—will have stronger bargaining position.
yuech zhang 2010-08-29
Contracts
• A contract is simply an agreement that defines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exchange. • Contracts align incentives by providing a mechanism for parties to a transaction to commit to their future behavior. • By incorporating contingencies, contracts allow for efficient adaptation.
yuech zhang 2010-08-29
Contractual Governance And The Holdup Problem
• Changes in costs or demand change the potential total gains from trade, and efficient adaptation requires changing the terms of exchange to maximize the gains from trade given the new circumstances. • This incentive to renegotiate could be tempered if the two parties agreed to a slightly more sophisticated contract. For example: cost-plus contract.
yuech zhang 2010-08-29
Modern View Of Contracts
Because of 1. Incomplete contracts, 2. Non-observability of some actions by principal, 3. Renegotiation, one must think of contracts as affecting the behavior of both principal and agent. If first period is signature of contract, there are really two agents in second period: the agent and the principal. yuech zhang 2010-08-29
Seminar in Auditing Theory
审计理论专题
yuech zhang 2010-08-29
Seminar in Auditing Theory 第四 讲
企业理论:
yuech zhang 2010-08-29
Case Study: GM And Fisher Body
Classical case study from a paper by Klein, Crawford and Alchian. • Around end WWI, new technology to create car bodies in metal. • In 1919 GM signs contract with Fisher Body; ten years, exclusivity. • To protect parties contract very precise: price = variable cost 17.6%. FB could not charge more to GM than to any other Manufacturer Price had to be smaller than price charged by other companies. Arbitration clauses. yuech zhang 2010-08-29
yuech zhang 2010-08-29
Asset Specificity
• There are 4 common forms of asset specificity. Physical-asset specificity Site specificity Human-asset specificity Dedicated assets
End Of Story
Contract did not last 10 years. • Demand for cars increases →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kicks in → cost & as capital cost decreases, but capital cost not included in contract costs. • Also, FB refused to move its factories close to GM's. → GM buys FB in 1926.
yuech zhang 2010-08-29
Ex Ante Ex Post
• Relationship-specific investments implies that Ex ante: There are many possible trading partners and competitive bidding is possible. Ex post: Alternative trading partners for both input suppliers and firms will be reduced. Quasi-rents can be split by bargaining.
yuech zhang 2010-08-29
Temporal Specificity
•Temporal specificity arises when the timing of performance is critical. Masten (1996) identifies 4 situations where temporal specificity is likely to be important: the value of a product depends on it being delivered in a timely manner (newspapers); production occurs serially (construction); the product is perishable (vegetables); or the product cannot be stored or storage is yuech zhang 2010-08-29 expensive (electricity,8-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