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百家争鸣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1.2夏商周的交替1.夏朝的建立:时间,地点,建立人2.为什么说夏朝的建立使中国进入奴隶社会3.【河南】省二里头文化的地域和距今年代和史籍上记载的夏朝相符4.夏朝的灭亡:王国君,有关语言,时间,标志5.商朝的建立:时间,地点,人物6.商朝被称为殷朝的原因,作用7.了解商纣王暴政表现8.商灭亡标志:9.西周建立:标志,时间,都城,10.知道:商是夏的一个部落,周是商的一个部落11.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的性质:奴隶主贵族争权夺利的斗争也是反抗暴政的正义斗争12.国人暴动:时间,国君,原因,性质,作用13.西周灭亡:时间,标志,亡国君14.东周建立:时间地点15.夏朝商朝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暴政16.井田制:目的,性质,内容,作用17.分封制:目的,性质,内容,作用,分封对象,重要的诸侯国,18.井田制和分封制的关系19.“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分别是指哪个国君?1.3夏商周社会经济1农业发展:表现,原因,2.畜牧业的发展:表现,原因【肉食需要,交通工具改进,战争祭祀运输需要】3.为什么夏商周被称为青铜时代?其中【商周】是繁盛期4.商朝青铜铸造业特点:规模大,产品主要供王贵使用,技术精湛5.西周青铜铸造业的特点:产品生活化6.司母戊鼎说明规模大技术精湛7.商周手工业部门:青铜,玉器,纺织,陶瓷,漆工艺8.知道商周就有了原始瓷器,我国用漆最悠久商周漆器制造较高水平9.了解夏商周交通发展的表现:10.知道商人的含义‘商邑翼翼四方之极’反映商朝商业发达11.古书记载:‘夏人之王,民乃知城郭门闾室屋之筑。

’说明夏朝城市建筑有一定规模12.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原因:【规律性的】生产工具改进;改革;统一安定的局面;民族交流频繁;对外交流;劳动人民劳动1.5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的融合1.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即第一段2.春秋争霸:原因目的,性质,实质,评价【实质:分封制崩溃奴隶制开始瓦解】3.齐桓公称霸:条件【管仲改革,尊王攘夷口号】,称霸标志4.知道城濮之战双方,结果,所处时期是春秋5.知道楚王问鼎反映的本质:分封制的瓦解6.列举春秋主要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注意吴越处于钱塘江流域】7.战国七雄:形成背景,标志,七雄名称位置【背景:春秋后期战国前期,不少诸侯国内的卿大夫逐渐取代国君掌握了大权】8.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双方,地点,结果9.春秋战国民族融合:主要的少数民族,融合原因,作用10.第10页第11页两图比较:时期变化,国家变化,反映的问题【国家变化:11页上三家取代晋国,鲁宋吴越消失】【反映的问题:逐步走向统一】1.6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1.春秋战国时经济发展的表现:a生产工具的改进b水利工程的修建c手工业发展,d商业发展e私田出现2.铁器使用情况及意义3.牛耕的意义4.战国时中原普遍使用【桔槔】灌溉农田5.春秋时著名水利工程:【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时期,国家,修建者,地点,共同作用6.手工业发展的表现:熟读7.商业发展的表现:a各地产品交流b出现许多商业中心例如..c出现许多大商人例如…8.私田出现:原因,影响【影响:产品分配的变化,阶级关系的变化,所有制的变化】9.春秋时的改革:史实,目的,性质,影响,实质【目的:增加赋税巩固统治】【实质:承认土地私有】【性质:奴隶主富国强兵的改革】10.战国改革:背景,史实,目的,作用【史实:商鞅变法,李悝变法,吴起变法,】11.商鞅变法:时间,人物,措施,作用,成功原因,性质1.7春秋战国文化1.文化繁荣:原因,表现,2.春秋思想家—孔子,老子:主张,地位,贡献3.百家争鸣是指【战国】时各学派看法不同形成的局面4.墨,儒,道,法:代表人物,主张,应用状况5.《诗经》:地位,内容,影响【国风内容和地位】6.屈原:贡献,代表作,受人热爱的原因7.《离骚》:内容,风格【内容: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即忧国忧民】8.散文:老子,墨子,庄子,韩非子每人特色9.艺术成就:熟读10.科技成就:天文,物理,医学2.1秦朝的统治1.秦朝统一的条件:社会,人心,实力,根本,主观2.统一的过程:3.秦朝的疆域四至:4.统一的意义:5.秦朝的建立:时间,都城,政体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目的,含义,内容,评价【内容:即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7.秦朝的中央官制是【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名称及职责是什么?8.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其内容是:9.秦律集中体现【地主阶级】的意志10.陈胜吴广起义:根本原因,时间,地位,口号,建立的政权名称,起义作用11.秦朝灭亡: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灭亡标志2.3 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1.两汉制度的基本特点:汉承秦制2.刺史制:性质,内容,东汉时刺史制的演变及后果3.汉朝地方行政制度:西汉:郡国制并存东汉:州郡县三级制4.汉初实行封国制的原因:合力击败项羽;巩固统治5.汉武帝国问题或割据问题的办法:a b6.汉朝选官制包括【察举,皇帝征召】7.察举制:含义,地位,察举依据的变化及后果【后果: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举荐人和门生故吏结合形成官僚集团】31页壁画说明第二个后果8.编户齐民:性质,内容,目的,特点,作用2.5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1.两汉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有哪些?2.秦汉之际的匈奴冒顿单于统一北方草原形成了【奴隶制】国家3.秦朝与匈奴的关系: 蒙恬击退匈奴取得河套地区并且修筑长城巩固边防4.汉朝与匈奴的关系:1)西汉初与匈奴的关系及原因2)汉武帝时:关系,原因,战争英雄,战争作用3)汉元帝时:关系,作用4)东汉初:匈奴的状况及与东汉的关系5)东汉前期:关系,意义5.西汉与西域的关系:1)出使西域:目的,时间,结果,路线,意义2)西域归属中央-----西域都护的设置:时间,意义6.东汉汉明帝与西域:班超任西域都护经营西域7.汉朝与西南夷:汉武帝时管理方式及作用,举例8.汉朝与百越:百越东越南越含义,管理方式并举例2.6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1.与朝鲜的关系:交往方式:1)人员往来【秦汉时,西汉时】2) 贸易往来【输入输出的产品】2.为什么秦汉之际燕齐赵人去朝鲜的很多?【中国战争连绵不断】3.辰韩为什么叫秦韩?4.与日本的交往:1)人员往来:秦汉之际,汉武帝时,东汉光武帝时2)贸易往来:中国输出较多6.知道两汉时就与越南有密切交往,交流的产品和技术有【】7.丝绸之路:开通条件,时间,路线,意义8.海上丝绸之路:时间,含义,路线,意义9.与安息的交往【今伊朗伊拉克】:在大汉和大秦之间转手贸易10.与大秦交往:1)方式【间接】,2)甘英出使大秦未至3)大秦遣使至东汉的史实及意义11.秦汉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及影响【原因: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文化发展;道路畅通;对外政策开放影响: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进步;丰富各国经济文化生活;扩大了中国影响及中国国际地位】2.7秦汉文化1.秦汉时期文化的特点:要理解每一条的含义2.天文历法成就:1)太初历:时间地位2)太阳黑子:时间地位3)张衡两个成就:时间地位3.数学成就:九章:地位,时间4.医学成就《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华佗,《伤寒杂病论》:时间,地位5.造纸术:最早的纸,东汉的纸,技术外传的时间及意义6.哲学思想成就:1)西汉董仲舒的儒学2)东汉王充的唯物论7.董仲舒的儒学:特点:以儒学为基础,五行为框架,兼采百家具有神学倾向作用:为大一统奠基;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建立太学等学校推动教育发展;但是不利于科技发展也容易造成迷信泛滥8.王充唯物思想:背景:董仲舒儒学导致神学迷信思想泛滥著作:天人三策主张:元气论;反对有鬼论;提倡薄葬9.佛教:传入时间,东汉汉明帝贡献10.道教:产生时间,经典,主张,派别11.汉代史学成就:《史记》《汉书》西汉《史记》:作者,地位,内容,意义东汉时的《汉书》:作者,地位,内容12秦汉时文学成果:赋和乐府诗:特点,代表作品13秦汉时雕塑:最突出的精品是【秦朝兵马俑】其他主要作品有:东汉成都说唱俑,洛阳杂技俑,秦汉砖瓦瓦当14.绘画:马王推汉墓,画像石,画像砖15.秦汉乐舞:知道:楚歌楚舞在汉代风行一时;知道:汉武帝以后,西域的琵琶,笳jia,箜篌konghou等乐器传入中原,丰富了中原的音乐生活15.秦汉文化发展的原因:【规律性的】A社会环境安定b政治:国家统一统治者清明c经济:发展d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发展e文化交流:民族间各国间交流多3.2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均田制:原因:豪强地主与政府争夺农户造成政府财政困难目的:增加税收内容:51页最下面注释性质: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推行时间:孝文帝485年到唐朝中期唐玄宗天宝年间作用:a限制土地买卖一定程度上制止了土地兼并;b调动了积极性有利于农业恢复发展;c保证了税收徭役征发;d促进鲜卑族封建化;e保证了租庸调制府兵制推行3.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1.魏晋时代特征:大动荡大融合2.魏晋经济特点:3.江南农业开发:开发表现,开发特点,开发原因,开发后的影响4.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魏晋北方农业的特点:北方农业恢复原因:北方农业恢复的表现:农具,技术,水利,边疆,5.魏晋纺织业成就:专门机构,八辈之蚕,蜀锦6.魏晋冶炼成就:北魏军刀,百炼钢技术,灌钢法7.开采业成就:魏晋时已经能利用石油天然气,如酒泉,龟兹8.制瓷技术:南青北白9.造纸术进步:质量,产量,地位10.商业发展:【北魏】以后有恢复11.魏晋社会生活的变化;读一读3.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1.文化特点:2.数学成就:刘徽圆周率,南朝祖冲之圆周率及《缀术》3.农学著作《齐民要术》:朝代,作者,内容,地位4.地理学成就有《禹贡地域图》《水经注》:作者,内容,地位5.道教的发展变化:东汉时,东晋时,萧梁时6.佛教:1)发展历程:传入,传播,盛行,反佛灭佛2)佛教盛行的原因:3)正确评价佛教的作用:4)反佛:根本原因,思想家,作品5)灭佛:目的,涉及的皇帝,如何评价灭佛7.反佛思想家范缜zhen作品:《神灭论》:内容,意义8.魏晋时文学:特点9.东汉建安文学:人物,特色,作品10.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作品11.山水诗人谢灵运和鲍照:作品12.南北朝民歌:南北方特点及作品13.魏晋书法:蔡邕yong,钟繇you,王羲之,王献之,卫铄,魏碑的朝代,贡献14.魏晋绘画:特点,代表人物,作品15.魏晋石窟:开凿原因,山西云冈石窟与河南龙门石窟不同点,石窟的意义16.魏晋音乐特点:受外族外国因素影响并能举例说明17.魏晋舞蹈特点:民族融合色彩18. 59页问答题:魏晋时思想领域的哲学思想或宗教包括哪些内容?它们的关系是什么?【思想有:佛教,道教,反佛的无神论关系:a道教得以改造,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的教义b佛教理论发展,适合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得到迅速发展。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身材高大 有幽默感 威而
不猛 和蔼可亲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发展
1、孔子创立儒家思想
①哲学思想:“仁”,仁者爱人**核心**。
通过"礼"来实现,"克己复礼";
②政治主张:“为政以德”,包含了民本思想;
③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 。 评价:开创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后来成为我国 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 主流思想。
san、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韩非子
(1)以法治国:明法令,严法典;
(2)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3)法、术、势:君主利用权术驾御大臣,
以权威震慑臣民。
秦王借法家思想振 兴国家,实现统一 大业。统一后,秦 始皇继续厉行法治, 结果呢?
——天下大乱,15年便 灭亡。历史启示?
——法家理论可得 天下而不能治天下。
C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人而不仁,如礼何 C、为政以德 D、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中华文化史》把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总体特征各用一个词 来概括。下面四组词即是对当时四个学派的总体特征的概括, 其中属于儒家思想的总体特征的是 ( A.超逸 C.敦厚 )
B.冷峻 D.谨严
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 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 免予乱”。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 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四、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发展
①孔子——至圣 ②孟子——亚圣 ③荀子——后圣
万世师表
德 侔 天 地 道 贯 古 今
删 述 六 经 垂 宪 万 世
﹛﹜ ﹛﹜

中文名:孔丘 外文名:Confucius 别名:孔子,仲尼 民族:汉族 出生地:今曲阜市南辛镇 职业:教师 信仰:儒学 主要成就:开创儒家学派 编纂《春秋》,修订“五经” 创办私学,打破贵族教育 代表作品:《春秋》

1810-全国-中国现代文学史

1810-全国-中国现代文学史
A.激流三部曲
B.抗战三部曲
C.农村三部曲
D.爱情三部曲
主知识点:2.2.1、一、概述
答案:C
解析:茅盾的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春蚕》是茅盾的一篇描写浓郁江南水乡风土人情味的风俗画作品,反映农村生活,是三部曲的第一篇。
14.下列作品中,由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剧是()
A.《棠棣之花》
C.具有含蓄凝练特色
D.具备诗的意境
E.采用白描手法
主知识点:1.2.3、三、《野草》、《朝花夕拾》
答案:ABCD
解析:《野草》是鲁迅在艺术探索上的新成果,也是中国现代散文诗走向成熟的第一个里程碑。《野草》是诗与散文的结合,采用以抒情为主的手法,往往篇幅较短,内容含蓄、凝练。《野草》具有哲理性、象征性和形象性相结合的艺术风格。最显著的特点,是在取象、造境、构思上的独特性:是现实景象和梦境的交错描写,把一些微妙难言的感觉、直觉、情绪、想象、意识与潜意识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有着丰富的心理内涵。《野草》在语言上表现为反义词语的相生相克,由此又派生出句式、节奏上的回环往复,把散文诗的抒情特点及诗的意韵发挥到了极致。《野草》大量运用了象征、隐喻手法。自然景物、人物或故事,往往既是写实的,而同时又具有象征和隐喻的意义。
A.《魔方》
B.《陈毅市长》
C.《于无声处》
D.《丹心谱》
主知识点:5.5.1、一、概述
答案:A
解析:1985年及其之后,探索戏剧继续发展。高行健的《野人》;王培公、王贵的《WM(我们)》;魏明伦的荒诞川剧《潘金莲》;《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多元组合剧《魔方》;孙惠柱、张马力“心理分析剧”《挂在墙上的老B》;写实与象征并存的“异面融合剧”《红房间白房间黑房间.《八骏图》

中国历史朝代年表

中国历史朝代年表

中国历史朝代年表中国历史朝代年表远古时期: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 1.1.传说中的三代之一,炎帝颛顼开创1.2.东夷与西戎的冲突,夏朝逐渐衰落2.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 2.1.玉石器的发展2.2.青铜时代的繁荣2.3.甲骨文的出现3.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3.1.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度3.2.孔子与孟子的思想影响3.3.百家争鸣,诸子百家的思潮4.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4.1.秦始皇统一六国4.2.高度集权的统治体制4.3.兵马俑的发现5.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 5.1.西汉与东汉两个时期5.2.文化繁荣,科技进步5.3.丝绸之路的开辟6.三国时期(公元184年-280年)6.1.魏、蜀、吴三国鼎立6.2.《三国演义》的故事传承7.晋朝(公元265年-420年)7.1.五胡乱华,南北朝分裂7.2.佛教在中国的传播8.隋朝(公元581年-618年)8.1.连年征战,统一南北8.2.大运河的兴建9.唐朝(公元618年-907年)9.1.民族融合,文化繁荣9.2.长安城的繁华与开放10.五代十国(公元907年-960年)10.1.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10.2.十国:南唐、吴、闽、楚、齐、荆南、南汉、北汉、后蜀、前蜀11.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11.1.科技发达,宋版印刷术的出现11.2.北方辽、西夏的威胁12.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12.1.南迁,与金朝的长期抗争12.2.文学艺术的繁荣13.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13.1.蒙古帝国统一中国13.2.忽必烈的改革措施14.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14.1.洪武、永乐、嘉靖等明朝时期14.2.经济繁荣,海外航行的开始15.清朝(公元1644年-1912年)15.1.满族入主中原15.2.少数民族的融合与治理16.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16.1.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6.2.内战与抗日战争的时期17.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至今)17.1.新中国的建立与改革开放17.2.当代中国的发展与挑战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中国历史朝代时间线附件2:中国历代皇帝名单附件3:中国历史人物简介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远古时期:指中国历史上距离现在较远的时期。

人教历史与社会八上《1.2百家争鸣》PPT课件 (2)

人教历史与社会八上《1.2百家争鸣》PPT课件 (2)
【道家主张“无为”,顺其自然】
☻墨家:认为我们应该把小孩当作自己,像爱自己一样爱这个小孩,并按对自己 处罚的标准,来处罚这个小孩。并帮助小孩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墨家主张
“兼爱”,视人如己,互助友爱】
☻法家:认为小孩的偷盗行为已是罪大恶极,应该对这个小孩作出严厉的处罚, 以匡正社会风气,维护国家统治秩序。
• 外儒内法
知识点拔
守株 待兔
“守株待免”的故事违背了哪一学派的政 治观点?这对于我们现在有什么启示?
法家 ①应树立科学发展观; ②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不应墨守成规。
治大国,若烹小鲜
这反映了什么样的观点?
无为而治 顺应自然、可持续发展;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治国思想
【法家主张“法治”,用严酷的刑罚镇压人们的反抗】
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 无为而治
• 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 有教无类
连 • 因材施教
• 以法治国

• 民贵、君轻
看 • 兼爱 、非攻
• 教育平等、均衡发展 • 保护生态环境、人地和谐 • 以人为本 • 以德治国 • 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和谐世界 • 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 • 依法治国方略
• 小明的儒家思想,主张德治、礼治,汉武 帝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的正 统思想。
三、法家思想
变法:管仲、李悝、吴起、商鞅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治国思想:
“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 “万乘之 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 也”
将“法”、“术”、“势”糅合为一
“明其法禁,必其赏罚,尽其地力以多 其积,致其民死以坚其城守,……此必 不亡之术也。”

初中历史百家争鸣知识内容总结(2篇)

初中历史百家争鸣知识内容总结(2篇)

初中历史百家争鸣知识内容总结一.基本内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

至战国时期,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但至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统治阶级思想正统,统治中国思想、文化到汉朝末年。

二.历史环境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

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在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

在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

这是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

诸子百家的学说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这个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针对社会的急剧变化,各学派热烈争辩,著书立说,阐述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

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

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诘难,于是出现了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

由于居于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本身政权还不巩固,他们的思想也还没有形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这就为诸子百家的争鸣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春秋中后期至战国时期社会的各阶级、阶层的思想家,都能够自由地著书立说和四处奔走宣传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并不受到地主阶级统治思想的排挤和束缚。

而一旦地主阶级统治思想确立,封建大一统的国家形成,就很难再出现春秋战国时期那样的“百家争鸣”的盛况了。

三.文化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辉煌,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即诸子学说和老百姓家训)进行“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同时,它也有赖于多种因素的契合。

1、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

Removed_《先秦历史散文研究》作业

Removed_《先秦历史散文研究》作业

13. 法家的集大成者是 韩非 。
14. 荀子 提出性恶论。
15. 《尚书》在内容上侧重于记 言 。
16. “引人入彀 ”是 孟子 常用的论辩手法。
17.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出自于《 尚书 ·盘庚上 》。
18. “庄周梦蝶”出自于《 庄子 ·养生主 》。
:50 45. 44. 43. by 42.41.— 4—0.— 3—9.—3—8.by37@.—— 36.35. —34—. ——33.312. 1.2.3.34.0.5.6—.—29.by28.by@27.26.—— 25. 24. 23. 22. by 21.20. — 1—9.by:18.by:17.— 1—6.— 1—5.—1—4.—— 13. 12. 111.0“. ”by: 9M.“OOOKN”b8y.:——7.——6.——5.——4.——3.——2.——1.——
《先秦历史散文研究》作业 6. 《逍遥游》: 《逍遥游》是最能体现《庄子》散文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名篇之一。文章汪洋恣肆,构思奇 特,想象丰富,大量运用寓言、比喻进行说理。文章主旨是宣扬“至人无己,圣人无动,神人无名”的一种 “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 7. 《春秋》笔法:孔子在周游列国、游说天下失败之后,一方面开办“私学”,一方面从事著述,其目的 就是寄希望于将来。他修订原本记事极为简略的《春秋》时,就通过苦心孤诣的遣词用字来表现出对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的褒贬爱憎的感情。比如同是杀人,杀无罪者称“杀”,杀有罪者称“诛”,下杀上则称为“弑”等等。 这种“寓褒贬于一字”的做法,也叫“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后世的封建学者、封建史学家对此给予了 极高的评价。 8. 《庄子》三言:《庄子》三言是指庄子创作方法而言。庄子自称其创作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 以寓言为广”。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他人他物的言语。重言即借肋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 人接受,托已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语言层出无穷,散漫流衍 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庄子》散文主要用“三言”形式说理。 9. 诸子百家:诸子指孔子、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人物;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 术流派。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时期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 三.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参与。 2. 师退,次於召陵。 次:临时驻扎。 3.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悖:怨恨。 4.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弭:消除。 5.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爱。 6. 孟尝君客我。 客:以……为客,名词的意动用法。 7. 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轻狂放肆。 8.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 息:繁殖,养育。 9. 胡为至今不朝也? 朝:使……朝见,使动用法。 10. 太后盛气而胥之。 胥:等待。 11. 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织席以为食。 衣:穿(衣服),名词动用。 12. 依乎无理,批大谷阝,道大窦,因其固然。 道:同“导”,循着。 13.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洒。

1.2.3 孔子、老子和百家争鸣

1.2.3 孔子、老子和百家争鸣

儒家:认为
道家:认为角小 色扮墨 攻演家 ,: 兼爱主,张非视
法家:主张 制定严酷的
小 认 高孩识,水 要的的平 对道钱不 小德剧财情,:被有官孩懂事一府事子物个抓太都,少获小有随年。,对他因去不立赋。税过重人 我 孩,如 当们生己 作应活自。 该困己认 把难,小为,偷了人刑 小 极家法孩,罪。应大该认恶对为
生产力水平提高 社会结构变化
分封制开始瓦解、周天子势力衰微
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百家”指流派众多,主要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兵家等等;
“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 自己的见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术流派之间形成
的相互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的现象。
家的统治。
诸子百家思想中有哪些思想对现代中国的发展 仍具有借鉴意义?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一)百家争鸣的内容: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孔子 孟子 老子 庄子 韩非子 墨子 孙武 孙膑
学派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代表 时代
主要主张或著作
孔子 春秋晚期
A、政治思想:“仁”的思想 ; 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B、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孟子 战国时期
秦王借法家思想振兴国家,实现统一大业。 统一后,秦始皇继续厉行法治,结果呢?

1.2.3 百家争鸣 导学案

1.2.3  百家争鸣 导学案

万市中学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导学案编号:006 主备人:裘玲菲20140916 新课1.2.3百家争鸣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学习目标】1、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代表思想有一个初步认识;(重点)2、理解产生百家争鸣的原因及其对后世和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点)【学习过程】一、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动荡,一些贵族降为平民,文化教育也随之传播到民间,并逐步形成了一个。

2、在这个社会的动荡和变革的时代,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四处游说、讲学,并针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见解,从而带来了。

二、诸子百家学派代表人物生活时代主张或观点经典格言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三、百家争鸣的意义在百家争鸣中,各派不仅阐述自己的主张,还相互论争和批判,,有力地。

它们在众多领域提出的各种思想理论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

四、拓展提升1.下列反映春秋时期人们思想解放的史实是()A.百家争鸣B.文字狱C.焚书坑儒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实行“仁政”的是()A.老子B.孔子C.庄子D.孟子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提出者是()A.孔子B.孟子C.墨子D.老子4.主张“无为”,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墨子D.孙子5.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其主张对当时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老子6.“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军事名言出自_____写的《孙子兵法》。

()A.孙武B.孟子C.孙膑D.老子7.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是______学说。

()A.儒家B.道家C.法家D.兵家8.认为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大都源于人性的扭曲的思想家是()A.庄子B.老子C.墨子D.孙子【课外延伸】联系实际,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在当今社会是否有用?。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1.2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预习1、2课,完成资料 P99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含义(P99) 2.主要代表及主张 儒家: 孔子:(春秋)仁、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孟子:性善论,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性恶论,礼法并施,君舟民水, 天行有常的唯物观 道家: 老子:道是万物的本原,辩证法,无为而治 庄子:齐物、逍遥 墨家(墨子):兼爱、非攻、节用、节葬 法家(韩非子):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中国古代三种主要治国思想
儒家——“仁政” 。 推崇“人治”, “德治”。 道家——“无为而治” 。不要把自己意志强加给社会,
顺应时势和民心
法家——“法治” 。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儒家:重视等级名分、和谐、重义轻利、 民本主张积 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感,强调道德感化) 道家(无为、无欲、无求、顺其自然、崇尚自由、主 张避世,强调超脱) 法家(法治、严刑峻法、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墨家【勤俭、刻苦简朴、吃苦耐劳、苦干、 博爱、追 10)
1、是中国历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后世文化学术 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⑴儒家思想——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⑵道家学说——哲学基础。 ⑶法家思想——变革精神, 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2.这些思想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1.课堂巩固练习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 ① “仁” ② “礼” ③ “为政以德” ④“有教无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6.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 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7.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 人之身若视其身”,这段言论反映的是 A.道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墨家思想

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1.2.3.4课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1.2.3.4课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1.(2011年浙江文综,13)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③④【考点】中西方的古代文明(百家争鸣;雅典民主政治)【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

①老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有消极态度,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

②屈原的“美政”理想是要修明法度,变法图强。

③罗马崛起于亚平宁半岛的台伯河畔,最后建立了雄霸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④古希腊以小国寡民为基本特征的城邦体制为雅典直接民主提供了前提。

故选择C项。

【答案】C1.(2011年北京卷,14)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考点】儒家思想的发展(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与理解分析能力。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的主要思想支柱。

通过官方建立文庙强化孔子在封建专制统治中的地位,以此强化对人民的统治。

因此选A项。

【答案】A2.(2011年安徽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考点】儒家思想的演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和图片信息获取能力。

①属于佛教思想,不符合题意;②体现了儒家思想三纲五常的内容,符合题意;③老子属于道家的思想;④体现三纲五常(“孝肃”)的内容。

故选B项。

【答案】B3.(2011年上海历史,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考点】诸子百家【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记忆与迁移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1.2.1《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1.2.1《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1. 强化课堂管理:我将采取更加积极的课堂管理策略,例如提前明确讨论规则,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意见,以及适时给予反馈,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将尝试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例如为理解有困难的学生提供额外的辅导资源,为学习有热情的学生提供更深入的研究材料,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教学管理:在课堂讨论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管理方面有待加强。未来我需要更加有效地引导课堂讨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2. 教学方法:尽管我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但部分学生对各家思想的理解仍然不够深入。我需要反思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改进措施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诸子百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诸子百家的基本概念。诸子百家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众多学派的总称。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哲学思想、政治主张和道德观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儒家学派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儒家和道家这两个重点学派。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实验:开展一场“百家争鸣”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分组探讨各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国语言学史重点(濮之珍版)

中国语言学史重点(濮之珍版)

中国语言学史笔记1.绪论1.1中国语言学史研究对象和任务对象: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即研究各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和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

小学:文字训诂音韵19世纪以前语文学:文字或书面语言的研究,着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故训的寻求,零碎且缺乏系统性19世纪以后语言学研究对象是语言本身,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系统细致全面的语言理论1.2正确对待语言学史中的继承问题继承和发展并存,不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勇于创新,并积极接受新的观点。

1.3研究中国语言学史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一)了解中国语言学历史发展概况(二)认识我国语言学各时期的成就和局限(三)正确对待语言学史中的继承和批判2先秦时期的语言研究2.1概述2.1.1汉语的起源和发展北京猿人已具有语言传说中国远古居民东夷西戎北狄南蛮炎帝黄帝东夷八卦记事黄帝象形文字仓颉造字28个字为:"戊已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乂家,受赤水尊,戈矛釜(斧)芾"。

对此,有人推测说这28个字其实讲了一件事,大意是说:“黄帝与炎帝召集部落首领会盟,首领们聚在一起商讨攻打蚩尤,各部落成员在外列队等候命令,之后进行占卜,占卜的图案表明前景光明,接着他们互相配合一举打败了蚩尤,随后他们伴随着篝火,设下祭器,手持兵器,腰围兽皮,狂欢起舞。

”华夏族文化“汉语不是一种纯质语言,形成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三次部落战争:炎帝蚩尤黄帝蚩尤黄帝炎帝之后黄帝后裔南迁形成华夏民族(炎黄子孙)尧:陶唐氏舜:有虞氏禹:夏后氏仰韶文化远古时代的语言,到了氏族社会,随着氏族社会的分化而分化,也随着氏族的兼并而融合。

不过,总的说来,在氏族社会中,氏族以分化独立为主,因此表现在语言上,也是分化占优势。

黄帝入主中原以后,先后兼并了许多其他氏族,因此黄帝族的语言也先后融合了许多其他氏族的语言,从而成为当时部落联盟的共同语。

《墨子·兼爱篇》:“济济有众,咸听朕言!非惟小子,敢行称乱。

【教学方案】百家争鸣教案

【教学方案】百家争鸣教案

【教学方案】百家争鸣精品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和意义掌握各家思想的基本概念和代表人物1.2 教学内容介绍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分析百家争鸣对中国哲学和文化的影响1.3 教学方法采用讲座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献,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第二章:儒家思想2.1 课程目标了解儒家的基本思想和核心价值掌握儒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和贡献2.2 教学内容介绍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及其思想分析儒家的重要经典《论语》和《孟子》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第三章:道家思想3.1 课程目标了解道家的基本思想和核心价值掌握道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和贡献3.2 教学内容介绍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和其思想分析道家的经典《道德经》和《庄子》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思考道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第四章:墨家思想4.1 课程目标了解墨家的基本思想和核心价值掌握墨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和贡献4.2 教学内容介绍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及其思想分析墨家的经典《墨子》和《墨经》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墨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第五章:法家思想5.1 课程目标了解法家的基本思想和核心价值掌握法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和贡献5.2 教学内容介绍法家的创始人韩非子及其思想分析法家的经典《韩非子》和《法经》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法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第六章:名家思想6.1 课程目标了解名家的基本思想和核心价值掌握名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和贡献6.2 教学内容介绍名家的创始人惠施及其思想分析名家的经典《名捕》和《名理》6.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名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第七章:阴阳家思想7.1 课程目标了解阴阳家的基本思想和核心价值掌握阴阳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和贡献7.2 教学内容介绍阴阳家的创始人阴阳先生及其思想分析阴阳家的经典《阴阳》和《五行》7.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思考阴阳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第八章:杂家思想8.1 课程目标了解杂家的基本思想和核心价值掌握杂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和贡献8.2 教学内容介绍杂家的创始人吕不韦及其思想分析杂家的经典《吕氏春秋》和《杂家》8.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杂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第九章:农家思想9.1 课程目标了解农家的基本思想和核心价值掌握农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和贡献9.2 教学内容介绍农家的创始人许行及其思想分析农家的经典《农政全书》和《农家》9.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农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10.1 课程目标展望百家争鸣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10.2 教学内容回顾百家争鸣的主要思想和代表人物分析百家争鸣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10.3 教学方法采用讲座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反思和评价百家争鸣思想的现实意义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第二章儒家思想的教学内容补充和说明: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倡导君子人格和礼治社会。

爱国主义的历史渊源教案

爱国主义的历史渊源教案

爱国主义的历史渊源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通过讲解爱国主义的历史渊源,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国家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爱国主义的概念和内涵;2. 认识爱国主义的历史起源及渊源;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国家意识;4. 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爱国主义的概念和内涵1.1 爱国主义的定义1.2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忠诚、热爱、奉献2. 爱国主义的历史渊源2.1 古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思想2.1.1 百家争鸣中的爱国思想2.1.2 儒家思想中的爱国观念2.2 近代西方的爱国主义思潮对中国的影响2.2.1 西方启蒙思想对中国的影响2.2.2 西方爱国主义思潮对中国的借鉴3. 爱国主义的现实意义3.1 爱国主义与个人价值的关系3.2 爱国主义与国家繁荣的关系3.3 爱国主义与民族团结的关系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爱国主义的概念、内涵及历史渊源;2. 图片展示:展示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3. 分组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些历史事件进行讨论,理解爱国主义的具体实践;4.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享彼此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国旗和国徽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爱国主义的兴趣;2. 介绍爱国主义的概念和内涵,培养学生对爱国主义的初步了解;3. 分组探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探究其中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4.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让全班学生了解不同历史事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5. 教师讲解古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思想,并引导学生对儒家思想中的爱国观念进行思考;6. 教师讲解近代西方的爱国主义思潮对中国的影响,并与中国的现实情况进行对比;7. 引导学生思考爱国主义与个人、国家繁荣、民族团结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讨论;8. 总结回顾:对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和思考指导,强化学习成果。

7 8 9 课历史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7 8 9 课历史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历史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概述1. 本文将对历史九年级上册的知识点进行详细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巩固知识点。

2. 为了更好地组织知识点,我们将按照教材内容的顺序逐个进行介绍,并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解释和举例。

3. 历史九年级上册主要包括了我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以及现代史的内容,涵盖了从远古时期到20世纪初的广泛历史知识。

4.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轨迹,领悟历史的规律和教训,培养历史思维和历史文化素养,提高综合素质。

5. 掌握历史知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一、我国古代史1.1 夏、商、西周时期:黄河流域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在我国古代史上,夏、商、西周时期是黄河流域最早的三个朝代,代表了我国古代社会的最早形态。

1.1.1 夏朝:夏朝是我国史书上记载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建立者为“大禹”,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有文字记载的朝代,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开端。

1.1.2 商朝:商朝是我国史书中的第一个世袭制国家,商代的主要特点是实行世袭制,商王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也是我国最早应用青铜冶炼技术的时期。

1.1.3 西周:周朝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一个朝代,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周朝的建立者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实行世袭制,周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宏伟的封建王朝之一,开创了封建社会的先河。

1.2 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与百家争鸣1.2.1 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标志着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出现,此时期内诞生了华夏文化的华丽历史。

1.2.2 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混乱时期,这个时期内战乱不断,但也正是在这个时期,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各家学派大放异彩。

1.3 秦朝与西汉时期:统一与繁华1.3.1 秦朝:秦始皇统一了六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国家,实行郡县制和郡县制,统一的文字是小篆,统一的货币是钱币。

百家争鸣(1.2第五课时)

百家争鸣(1.2第五课时)

课题: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五课时百家争鸣姓名:班级:时间:月日等级:一、学习目标:1.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形势,理解老子和孔子的主要思想。

2. 认识“百家争鸣”对中华文明发展的作用。

3. 联系当时的社会形势,分析为什么法家在秦国会受到重视。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形势,理解老子和孔子的主要思想。

难点:联系当时的社会形势,分析为什么法家在秦国会受到重视。

三、自主学习:1.什么是“百家争鸣”?2.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3.当时有哪些学术流派?代表人物分别是谁?其主要思想分别是什么?4.“百家争鸣”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影响?四、课堂学习:(一)“百家争鸣”与“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有何联系?(二)“百家争鸣”:1.什么是“百家争鸣”?2.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3.当时有哪些学术流派?他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三)孔子的主要思想或作出的主要成就:1.阅读以下材料,说说分别体现了孔子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哪一思想或成就。

材料一:一次,孔子从外面回来,正逢家里的马棚失火,他没有问马的情况,而赶忙问道:“烧伤人了没有?”材料二:《论语》中有这样的记载:孔子谓季氏:“八佾(yi)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佾是行列的意思。

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

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

对此,孔老夫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这才说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气话来。

材料三:书本P16阅读卡“苛政猛于虎”。

材料四:在孔子之前,学校只招收贵族子弟,孔子广开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论贫富,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

他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他还着手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材料五:书本P16第一段。

2.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3.现代社会在许多方面仍然有孔子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上册 1.2.3《孔子、老子和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上册  1.2.3《孔子、老子和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1.2.3《孔子、老子和百家争鸣》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在孔子的思想中,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体现人文关怀的是()A.“兼爱、非攻”B.因材施教C.“仁”者爱人D.有教无类2.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说的是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提出该观点的思想学派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兵家3.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派别中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是()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4.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这一观点出自()A.《论语》B.《道德经》C.《孙子兵法》D.《金刚经》5. 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6.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如示意图)”,指的是()A.一百名学者在争鸣B.一百家派别在争鸣C.一场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运动D.一场影响深远的民主政治运动7.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下列选项,体现了孟子思想的是()A.“兼爱”“非攻”B.要求统治者用“仁政”,轻徭薄赋C.“无为而治”D.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主义,提倡法治8. 有学者认为:“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外国朋友要了解“孔子之道”可以参阅()A.《韩非子》B.《道德经》C.《论语》D.《墨子》9. 中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请问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老子D.墨子10. 战国末期,有位思想家提倡法治,主张改革。

秦王嬴政读了他的著作后,赞叹不已,说:“我得见此人,死也甘心了。

”被嬴政仰慕的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11. 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人教历史与社会八上《1.2百家争鸣》PPT课件 (8)

人教历史与社会八上《1.2百家争鸣》PPT课件 (8)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
百家争鸣 (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
文士阶层的出现
社会动荡和变革 (根本原因)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1、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原来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 化教育逐步扩展,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文士阶 层,为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
(2)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管仲帮助齐桓公改革军制和内政,发展经济; 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组织联军,阻挡楚国, 树立威信。 (3)“管仲相桓公”对齐国产生了什么结果?
齐桓公首先称霸 (公元前7世纪中期)
根据下图及课本第14页两则资料,从齐国 所处的地理位置、齐桓公的个人因素等方面, 简要分析齐桓公为什么能够称霸。

• (2)我国现在的哪些国策、方略分别体现了这些主要政 治主张与观点?(8分)
• 答案:“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儒家的“仁政”;“ 以法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科学发展观,保护环 境的国策——道家的“无为”;和平崛起,平等博爱、 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墨家的“兼爱”“非攻”。


平民
阶 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奴隶
西周等级示意图
1.分封制
目的
受封 受封者 受封者 对象 权利 义务
作用
为了有效
服从国王 确立了
分 封 制
地管理广 周王 大被征服 的亲 的地区, 属、 镇抚各地 功臣 原有的邦 等
从手得人周中土口王获地等、命纳守管事卫令贡理务疆, 品 地 ,土交 , 方 保,
周王的 权威, 扩大了 周朝控 制的区
奠 定

3.建立县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连线题:
诸子 墨子 孔子 孟子 庄子 老子 孙武 韩非子 百家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思想或主张
主张“无为”,要求人们 顺应自然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仁政”、“民贵”“君轻” “仁” “兼爱”、“非攻”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主张“法治”
秦王借法家思想 振兴国家,实现 统一大业。
A孔子
a主张“无为” b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1、以德治国 c”仁政”、“民贵”、 2、人与自然 “君轻” 和谐相处 d“兼爱”、“非攻” 3、平等博爱、 热爱和平 e“法治”、中央集权 f事备而后动 g以德教化人民 h有教无类 4、依法治国 5、教育公平 6、以人为本
B孟子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①墨家
C老子 D墨子 E韩非子 F孙子 ②法家
③道家
④儒家 ⑤兵家
G孙膑
古为今用
当今的思想观点
孔子 孟子
思想渊源
以德治国 尊敬师长, 礼治文明、有教 全民教育 素质教育 无类 平等博爱 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非攻”
廉正、廉洁、自律 依法治国 以不变应万变 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 法治
• • • • • •
孔子说:我仁; 孟子说:我义; 老子说: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 孙子说:战场上见高低!
第3课时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
(春秋战国时期)
儒家
孔子
兵家
孙膑
孟子
法家
墨家
墨子 老子
孙武
道家
庄子
韩非子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
表现: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墨子
韩非子
老子
孙子
无为而治 知己知彼,百战 不殆
了解市场行情,
以下当今的思想观点与古代百家争鸣哪一家学说相同?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团结友善 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儒家,礼)
(墨家,兼爱) (墨家,非攻) (儒家,有教无类)
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廉政、廉洁、自律 依法治国 以不变应万变
(儒家孟子,富贵不淫,贫贱不移) (法家韩非子,法治) (道家老子,无为而治)
了解市场行情,确定投资方向
(兵家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百家争鸣 (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
社会动荡和变革 (根本原因)
文士阶层的出现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1、下列哪一古代思想家的思想最能体现朴素辩证法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孟子 2.孔子的活动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D A.创办私学 B.提出“仁”学 C.因材施教 D.认为“民贵君轻”
3、百家争鸣的影响
(1)在百家争鸣中,各派不仅阐述自己的主张, 还相互论争和批判,彼此吸收合理的成分, 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2)它们在众多领域提出的各种思想理论成为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
问题探究
问题:当时的诸侯国会选择哪个学派?为什么? 战国时代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打击旧贵族,强 化国君专制权力;同时,为了应付战争,统治者向 百姓征收沉重的赋税、兵役徭役,阶级矛盾激 化。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 当时社会形势需要,自然受到青睐,而老子、 孟子思想遭到冷落。
儒家
孟子 战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家 墨子 老子 道家 庄子 法家 韩非 孙武 兵家 孙膑 战国 春秋 战国 战国 春秋
“兼爱”、“非攻”; 对立统一 ;“无为而治” (继承和发扬老子的学说) “法治”、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
《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战国 《孙膑兵法》围魏救赵、“事备而后动”
角色扮演 儒家:认为 道家:认为小 墨家:主张非 法家:主张 小孩的道德 孩子太小,不 攻,兼爱,视 制定严酷的 角色扮演:主要角色: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 认识水平不 懂事,随他去。 人如己。认为 刑法。认为 各一人,国君。 高,要对小 事物都有对立 我们应该把小 小孩罪大恶 剧情:有一个少年因赋税过重,生活困难,偷了人家的 孩进行道德 面,等到小孩 孩当作自己, 极,应该对 钱财,被官府抓获。 教育,提高 长大了,自然 以对自己做处 其作出严厉 如果你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你对这个孩子 小孩的道德 能认识到自己 罚的标准来处 的处罚,以 的行为作出怎样的评价? 修养。 的错误。 罚这个小孩。 树立社会风 不能宽以律己,气,维护国 家的统治。 严以待人。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 处于大变革时期 经济上:生产力大发展,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
2、主要代表学派
学派 代表人 物 时代 主要主张或著作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学派 人物 时代
孔子 春秋
主要思想
政治:仁的学说;以德教化,以礼治国,克己复礼。 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学思结合、温故知新) 政治:“仁政”;“民贵君轻”思想。 道德: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B
3、孔子曾经感慨说“苛政猛于虎也!”这说明孔子主 张 C A、维护君主的统治地位 B、要让人民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C、君主要体察民情,爱护百姓,实行仁政 D、说话要谨慎
4、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是 C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韩非子 5、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 是 B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百家争鸣的影响
1、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原来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 化教育逐步扩展,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文士阶 层,为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 (2)社会的动荡和变革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3)春秋战国时期,世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治 国理想,四处游说、讲学。他们针对社会问题提 出不同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