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百家争鸣完美推荐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第1课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第2 课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 3、4 课
[ 总体认识] 儒家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和儒家思想形成。 汉代经董仲舒改造后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时期融合儒释道而形成理学(新儒学)。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地继承,儒学新发展。
问题探究 现实社会中,哪些观念能找到老子思想的影子?
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 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
知识梳理
领域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主要内容
思 哲学 想 思想 学 说 政治
主张
思想评价
1. "道"是万物的本源 2.朴素辨证法思想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文化贡献
创办私学、弟子三千; 整理文化典籍,儒家五经
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怠
孔子在汉城
孔子在柏林
2、孟子
仁政:提出“政在得民”,反对苛政 主要思想 民本: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伦理观:主张“性本善”
(2)强调在政治要“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主张“克己复礼”,即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3)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仁”,意为关爱 他人,进而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 力,推行“仁政”,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 感化来治理国家。孔子对现实不满,主张 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但也承认 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
老子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道”。
其思想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揭示出事物存 在着互相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 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刚。
老子在政治上也对现实不满,反对制度束缚, 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 寡民的时代。这些观点见于《老子》一书。
知识点拔
越坚强的东西越容易折断, 柔能胜刚。
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
孔子
孟子
荀子
时期
春秋
仁的

同 思想
民本 以德治民
思想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奠定
基础
战国中期 战国末期
仁政
仁义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性善论 性恶论
体系完整, 成为大宗。
第二框题
老庄之学 老子
司马迁的《史记》 一说他姓李名耳, 字伯阳,春秋时期 楚国苦县(今河南 鹿邑东)厉乡曲仁 里人,做过周朝 “守藏室之史” (管理藏书的史 官),就是孔子曾 向他问礼的老聃
哲学思想: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变;对中国文 化产生深远影响 政治主张:消极悲观的态度
庄子名周,字子休,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 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 漆园傲吏。
最早提出内圣外王的思想,对儒家思想影响深 远。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 游》、《齐物论》,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知识升华
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 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产 生了极大的影响。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 治的理论武器
思维拓展 :从这一原因的分析中你得到哪些认识?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 ——孔子和早期儒学
孔子生平简要介绍
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 ?
1.进步性: A、调和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B、提高人民地位,促进生产发展
2.保守性: 主张恢复周朝制度,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孔子进步的教育思想
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打破了教育由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孔子
的私学打破了受教育对象的地域、族类和家庭出 身的限制,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尤其是满足 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
小国寡民的社会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知识梳理
领域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主要内容
思 哲学 想 思想 学 说 政治
主张
思想评价
1. "道"是万物的本源 2.朴素辨证法思想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哲学思想: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变;对中国文 化产生深远影响 政治主张:消极悲观的态度
8.教材力求提供一些复杂的情境和贴 近现实 生活的 真问题 ,着眼 于深化 思考, 让他们 在思考 中呈现 真实的 想法, 在思考 中发现 问题的 答案, 在思考 中深化 和扩展 自己的 认识, 从而培 养学生 的以科 学精神 。
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为孟子和荀子。他们的学说从不 同角度发挥并补充了孔子的思想,为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 提供了理论基础。道家的代表是庄子,他的思想比老子更 加消极、保守。新出现的重要派别有墨家、法家。百家争 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各家针对当时社会 现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墨家代表下层平民利益;法家则适应专制集权的社会趋 势,主张以法治国,君主独裁,反映了中央集权君主专 制的政治思想。此外比较重要的,还有研究逻辑学的名 家和探讨军事理论的兵家,以及试图说明事物运动变化 规律的阴阳家等。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1、什么叫“百家争鸣”? 2、 “百家争鸣”中主要有哪些流派? 3、春秋战国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4、“百家争鸣”产生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概念解析: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
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 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 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法 家
观点 主张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1)主张以法治国,提出 系统的法治理论;
(2)法家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理论的集大成者。
作用
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 皇统一全国奠定理论基础。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 知识·梳理 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战争使)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

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 不可胜数。
家 核心思想

“兼相爱、交相利”


主张
“兼爱”“非攻” 节俭 尚贤”
特点
①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 ②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③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 字仲尼,出身于春秋后期鲁国破落 贵族家庭。孔子针对礼崩乐坏、社 会动荡的形势,就伦理和政治重建 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论
知识点拔
材料1
子曰:“仁者爱人。” 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均田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 拥有少 量土地 ,调动 了农民 生产积 极性使 荒地得 到开垦 ,促进 了经济 的恢复 和发展 。
4.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和土地买 卖的频 繁,加 之安史 之乱, 均田制 逐渐瓦 解。
5.通过对 东汉道 教兴起 与佛教 传播社 会背景 的了解 ,使学 生认识 到,一 切宗教 都不过 是支配 着人们 日常生 活的外 部力量 在人们 头脑中 的幻想 的反映 ,在这 种反映 中,人 间的力 量采取 了超人 间的力 量的形 式,从 而形成 马克思 主义宗 教观。
师生互动
如何理解荀子所提出的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和“制天命 而用之”等观点?
——《荀子·天论》
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有其规律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但人在自然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 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
这是唯物主义的思想倾向。
反映了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人 类对自然认识、利用和改造能力的增强。
知识点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
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
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
株 待
民,皆守株之类也。”

请思考:韩非子《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了法家 什么样的政治观点?
①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②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三)法家
韩 非 子
6.浪漫主义对未来的设想和憧憬不再 适应当 时的社 会现实 ,出现 敢于直 面现实 ,揭露 社会黑 暗和丑 恶现象 的文学 家。资 本主义 社会中 的道德 观念和 文化价 值观念 发生了 深刻的 变化。
7.公共参与是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 公共事 务和国 家治理 ,承担 公共责 任,维 护公共 利益, 践行公 共精神 的意愿 与能力 。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孔子
春秋
提倡“仁”和“礼” 思结合
;“因材施教”
,学
儒家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说
战国
荀子
“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老子 春秋 事物包含对立的两方面;“无为而治” 道家
庄子 战国 乐天安命;顺从自然
法家 韩非 战国 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变法革新
——《论语·颜渊》
材料2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论语·颜渊》
材料3
1.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主张和贡献 政治思想
(1)仁爱思想,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是解决人 际关系的学说,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而如 何实行“仁”,孔子主张克制自己,恢复“礼治”, 即“克己复礼为仁”;
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1.均田制始于北魏时期,隋唐时期进 一步发 展。
2.政府除了将百姓原有的田地算作政 府的“ 授田” 外,还 将荒地 和部分 官田授 给无地 或少地 的农民 。百姓 每年向 国家缴 纳一定 数量的 租税, 还要服 徭役和 兵役, 隋唐时 ,规定 可以纳 绢代役 。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 评价: 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
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
3、荀子
主 ★政治:主张“仁义”和“王道”, “君舟民水”
要 思
★伦理观:主张“性本恶”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ຫໍສະໝຸດ Baidu
想 ★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唯物思想
孟子 荀子对儒学加以改造,使之更加 发展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 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 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 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形成原因
社 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物质基础
政治:诸侯崛起,分封制瓦解,社会大变革

变 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革 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求)
整理文化典籍,儒家“六经”
晚年对《诗》《礼》《书》《易》《乐》《春秋》 进行了整理,是为“六经”,即儒家的经典,对发 展儒家文化、繁荣学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知识梳理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领域
主要内容
思 想
政治 思想
“礼 ” 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仁” (核心),“为政以德”
学 说
教育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思想 学在民间
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 权的需要
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 争的需要
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
最有用
秦王借法家思想振 兴国家,实现统一 大业。统一后,秦 始皇继续厉行法治 ,结果呢?
——天下大乱,15年便 灭亡。历史启示?
——法家理论可得天下 而不能治天下。
第四框题 墨家的主张
墨子(约前468—前376), 名翟。出身于“贱人”。春秋战 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 的创始人。墨子精于工技,曾 经“学儒者之业”。他一生的活 动主要是“上说下教”,儒、墨 两家并称为“显学”。墨子门下 弟子众多,他们都绝对服从,并为之赴汤墨蹈子火, 在所不辞。相传墨子曾止楚攻宋,主张兼爱、非攻 墨子为实现他的政治抱负曾长期奔走于各诸侯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