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冠状瓣双额颅底入路
神经外科常见手术入路
颅顶又分为额顶枕区和 颞区,并包括其深面的 颅顶诸骨。
(1)额顶枕区
层次:覆盖于此区的软组织,由浅 入深分为五层,依次为:
• 皮肤 • 浅筋膜 • 帽状腱膜及颅顶肌(枕额肌) •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将 其各自分开,因此,常将此三层合 称"头皮"。深部两层连接疏松,较 易分离。
颞部马蹄形皮瓣及骨窗
颞部入路切口
(六)额、颞、顶、枕切口
1、适应症: 1)额、颞、顶、枕部大脑凸面病变; 2)大脑镰旁、矢状窦旁、脑室内肿瘤。 2、切口类型: 1)马蹄形切口; 2)直切口; 3)S形切口。
顶部过路线马蹄形皮瓣示意图
顶部马蹄形切口
(七)经蝶窦入路
1、适应症: 1)鞍内及部分向鞍上发展的垂体瘤; 2)颅咽管瘤、Rethke囊肿; 3)其他鞍区肿瘤,如脑膜瘤等。 2、体位:仰卧位,上半身抬高,头稍后仰,偏向术侧。 3、术式:a、经唇下-鼻中隔-蝶窦入路; b、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入路; c、经筛窦、蝶窦入路; d、直接经鼻-蝶窦入路(内镜辅助下)。
翼点入路经典切口标记
翼点入路切口
改良翼点入路切口 (左侧)
改良翼点入路切口 (右侧)
(三)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1、适应症: 1)桥小脑角肿瘤; 2)三叉神经痛; 3)面肌抽搐; 4)前庭神经切断术; 5)舌咽神经和膝状神经节痛; 6)后循环血管性病变。 2、体位:可采用坐位、侧俯卧位、侧卧位。无论选 哪一种体位,都要用Mayfield头架固定头部。侧俯 卧位、侧卧位头顶部稍向下屈曲,同侧肩部下拉,使 肩与头距离加大。 3、切口:皮肤切口呈弧形、“C”形或“S”形。
额结节 眉弓
眉间
鼻额点
4、冠矢点 又称额顶点,为冠状 缝矢状缝相交点,位于鼻额点 与枕处粗隆连线的前、中1/3交 界处,距眉间约13cm,是新生 儿的前囱所在处。 5、顶枕点 为人字缝与矢状缝相 交点,位于枕外粗隆上方约 6cm,是新生儿的后囱所在处。
侧颅底手术入路简介
缺点:损失听力;由于与斜坡几乎成直 角,近中线较小病变暴露不好。
入路-经耳入路(Transotic A.)
Jenkins & Fisch 首创 范围相当于次全颞骨切除 适应症同经迷路手术 优点:暴露好,小脑牵拉小,CSF漏一期修补 缺点:牺牲面神经;(北美不普及)
优点:直接暴露颅底的上部和中线结构,有利 于保留Ⅶ和Ⅷ 颅神经功能;岩尖切除术还可以 避免过渡牵拉颞叶后保护岩骨周围重要血管。
缺点:不能充分暴露后颅窝
入路-经颞骨入路(Transtemporal or
Presigmoid A.)
是经乳突切除颞骨入路的统称 有利于暴露颞骨的前下和直视斜坡,更
与经耳蜗入路不同的是,外耳道在颞颌关节以 外切除,磨除中、后颅窝骨质充分暴露岩骨内 颈内动脉
适应症-侵犯岩骨、斜坡的脑膜瘤、脊索瘤 优点: 利于处理脑干前方和侧方肿瘤,控制
颈内动脉 缺点:磨骨质费时;易发生颈内动脉意外
入路-乙状窦后(枕下侧方)入路
Retrosigmoid(Lateral Suboccipital ) A
入路-额颞眶颧骨入路 (Frntotemporal
OrbitozygomaticA
弥补了额颞冠状入路对 Mechel 压迹平面和岩骨 内颈内动脉水平部的暴露
适用于侵犯蝶骨大翼、海 绵窦、Mechel压迹、和颈 内动脉的病变
优点:术野清洁;易于修 复
缺点:不利于清除侵入斜 坡区和后颅窝的病变
便于暴露内听道内容和判定乙状窦、颈 内动脉
入路-迷路后入路(Retrolabyrinthine A.)
适应症:有限地暴露桥小脑角和脑干侧 方。适用前庭神经切断,岩骨背面的小 肿瘤(脑膜瘤)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大脑-头(颅脑)冠状位解剖示意图 PPT课件
(1)视隐窝(2)视交叉(3) 垂体柄(4)垂体(5)鞍隔 (6)鞍底(7)颈内动脉(8) 动眼神经(9)滑车神经(10) 展神经(11)眼神经(12)鞍 上池(13)蝶窦(14)海绵窦 (15)大脑纵裂(16)大脑镰 (17)上矢状窦(18)胼胝体 干(19)透明隔(20)隔区 (21)侧脑室前角(22)尾状 核头(23)内囊前肢(24)豆 状核(25)外囊(26)屏状核 (27)最外囊(28)岛叶(29) 外侧沟(30)岛环状沟(31) 额叶(32)颞叶(33)额上回 (34)额中回(35)额下回 (36)扣带回(37)大脑中动 脉(38)颞上回(39)颞下回 (40)额顶叶岛盖(41)颞叶 岛盖(42)杏仁体(43)翼突 内侧板(44)软腭(45)翼内 肌(46)翼外肌(47)颞肌 (48)下颌支(49)咬肌(50) 下颌管(51)上颌动脉
(1)上矢状窦(2)大脑镰(3)胼胝体 干(4)透明隔(5)穹隆(6)第三脑 室(7)室间孔(8)结节区(9)穹窿 柱(10)视束(11)尾状核(12)丘纹 上静脉(13)丘脑前核群(14)丘脑 内侧核群(15)丘脑外侧核群(16) 乳头体(17)乳头丘脑束(18)红核 (19)内囊前肢(20)内囊膝(21) 内囊后肢(22)豆状核(23)壳(24) 苍白球(25)外囊(26)屏状核(27) 最外囊(28)岛叶(29)外侧沟(30) 前连合(31)前外侧中央动脉(32) 胼胝体沟(33)扣带沟(34)扣带回 (35)额内侧回(36)额上口(37) 额中回(38)额下回(39)颞上回 (40)颞中回(41)颞下回(42)枕颞 回(43)海马旁回(44)海马(45) 杏仁体(46)侧脑室下角(47)蝶窦 (48)海绵窦(49)颈内动脉(50) 三叉神经腔(51)下颌神经(52)环 池(53)基底动脉(54)动眼神经 (55)翼管(56)脑膜中动脉(57) 小脑幕(58)枕骨基底部(59)卵圆 孔(60)颞骨岩部(61)鼻咽(62) 咽鼓管软骨(63)腭帆提肌(64)腭 帆张肌(65)咽扁桃体(66)咽隐窝 (67)咽鼓管扁桃体(68)软腭(69) 腭垂(70)腭扁桃体(71)舌扁桃体 (72)口咽(73)舌(74)下颌支 (75)下颌头(76)关节盘(77)颞 下颌关节(78)翼内肌(79)翼外肌 (80)咬肌(81)上颌动脉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大脑-头(颅脑)冠状位解剖示意图 PPT课件
(1)大脑纵裂(2)大脑镰(3) 上矢状窦(4)胼胝体干(5) 透明隔(6)胼胝体嘴(7)胼 胝体下区(8)侧脑室前角(9) 大脑前动脉(10)大脑中动脉 (11)尾状核头(12)内囊前 肢(13)豆状核(14)外囊 (15)屏状核(16)最外囊 (17)岛叶(18)胼胝体沟 (19)扣带沟(20)扣带回 (21)外侧沟(22)岛环状沟 (23)额叶(24)额上回(25) 额中回(26)额下回(27)颞 叶(28)直回(29)嗅三角 (30)眶回(31)鞍结节(32) 前床突(33)蝶窦(34)视神 经(35)视交叉(36)颈内动 脉(37)海绵窦(38)鼻后孔 (39)蝶骨翼突(40)软腭 (41)翼外肌(42)颞肌 (43)冠突(44)上颌动脉 (45)下颌支(46)咬肌(47) 颧弓(48)颏舌肌(49)颏舌 骨肌(50)下颌舌骨肌(51) 舌动脉(52)舌神经(53)舌 下腺
(1)上矢状窦(2)大脑镰(3)胼胝体 干(4)穹窿体(5)大脑内静脉(6)内 髓板(7)丘脑带(8)第三脑室(9) 侧脑室体(10)尾状核体(11)丘纹上 静脉(12)丘脑前核群(13)丘脑内侧 核群(14)丘脑外侧核群(15)内囊 (16)苍白球(17)壳(18)外囊(19) 屏状核(20)最外囊(21)岛叶(22) 胼胝体沟(23)扣带回(24)扣带沟 (25)额上回(26)中央前回(27)中 央沟(28)中央后回(29)顶下小叶 (30)外侧沟(31)颞横回(32)颞上 回(33)颞下回(34)枕颞内侧回(35) 海马旁回(36)海马(37)海马伞(38) 侧脑室下角(39)尾状核尾(40)内、 外侧膝状体(41)红核(42)黑质(43) 大脑脚底(44)脚间窝(45)丘脑间粘 合(46)小脑上脚交叉(47)脑桥基底 部(48)三叉神经(49)前庭蜗神经 (50)内耳道(51)基底动脉(52)桥 池(53)岩下窦(54)小脑脑桥角池 (55)小脑绒球(56)颈内动脉(57) 颈内静脉(58)颞骨鼓部(59)茎突 (60)茎突咽肌(61)鼓室(62)内耳 (63)咽(64)咽外侧间隙(65)翼内 肌(66)上颌动脉(67)下颌支(68) 咬肌(69)腮腺(70)颞浅动脉(71) 下颌后静脉(72)面神经分支(73)外 耳道(74)小脑幕(75)乳突窦(76) 颞肌(77)头前直肌(78)头外侧直肌 (79)枕骨基底部(80)视束(81)大 脑后动脉
侧脑室入路15(降龙十八掌系列)
第四步:颞角的解剖以及经颞经脉络丛分 离: 有用的解剖标志是侧副隆起,海马, 穹窿伞部,脉络丛,以及尾状核尾。
脉络膜前动脉从下脉络点进入颞角,沿着脉络丛 向后以及背侧走,有时可以到达室间孔。
定位“下脉络点”,是脉络丛的起始,是海马头的 内侧,以及沟回的后方。(约颞极后方4.0cm)
续上图: 分开依附于穹窿伞部的脉络丛,可以 暴露大脑脚池中的脉络膜前动脉以及 大脑后动脉。
第二步:开颅术以及硬膜切口:
用金刚钻把翼点三角磨开,如右图; 暴露前方的眶顶,上方的额叶脑膜,以及内侧的颞 叶脑膜。沿开始处的颞上线磨开一直磨开到颧弓的 根部。尽量靠近颞底。
硬膜曲线切开,暴露整个颞叶。
第三步:皮层切开术:
皮层切开应该限制于中央前沟延续下来的 沟(大概3.0~3.5cm于颞极)
临床上一般的皮质切口位于颞极的后方 2.5cm切开长度约1.5cm。造瘘的深度是 2.0~2.5cm。
下脉络点是标志着海马切除术的海马 切除的后界。
通常通过手术通道,术者可以观察到 海马头/海马旁回/下脉络点等结构。
分割线
变式四:两种经胼胝体切开的入路,一前一后:
A,额叶中线旁胼胝体旁入路:
第一步:头位和皮肤切口:
病人采取仰卧位,对于高位经额胼胝体旁入路的病人,轻度 屈曲。(肿瘤位于室间孔附近),对于肿瘤在侧脑室体部前 到后生长的情况下,头部轻度伸展。
第三步:皮层切开。
皮层的切口沿着顶上小叶的长轴,大约在中央后回的后方2cm。 角回的上方。(区别于顶内沟与中央后沟的交点的开颅方式,即 前囟点后6~7cm,旁开4cm)
从这个方向进入的是侧脑 室的体部以及三角区的连 接处。
第四步:三角区的解剖以及经脉络裂切开:
右图为脑室三角区的相关解剖。
颅脑手术入路选择的相关原则
颅脑手术入路选择的相关原则大脑是人体最重要也最复杂的器官之一,若大脑受损,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无论是脑卒中、颅脑外伤还是脑肿瘤、功能性疾病等,都需要通过颅脑手术进行治疗。
而保证手术能够顺利进行的要素众多,其中手术入路是保证体位正确安置的必要前提,手术入路的选择可以决定手术损伤、手术路径以及手术质量。
那么颅脑手术入路该如何选择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常见手术入路1.1额部入路若颅脑手术部位主要在于额叶底部、额叶前部、鞍区、颅前窝底等部位,通常情况需协助患者保持平卧位,使用头架固定头颅后,选择双额发际内冠状切口,仅须切开病变侧单侧骨瓣。
在眼眶上中线附近钻孔时,应当避免在上矢状窦及额窦。
1.2翼点入路若颅脑手术部位主要在于鞍上、鞍旁、蝶骨嵴、海绵窦等处,患者需要保持仰卧位,将其头部进行对侧旋转、后伸,同时使用头架固定,选择翼点入路,采用额项部弧形切口,常适用于前循环动脉瘤、基底动脉尖动脉瘤手术。
1.3颞部入路若患者手术部位在额叶、海马、颅中窝底等处,可选择颞部入路,采取“马蹄形”切口,患者需取侧卧位,保证病侧向上。
1.4项枕部入路若患者手术部项叶、枕叶、大脑镰中后部等,可选择项枕部入路,多采用侧卧位,“马蹄形”或直线切口。
1.5经枕小脑入路经枕小脑入路适用于中脑及松果体区手术,患者需取侧卧位或俯卧位,在头皮做“马蹄形”切口。
1.6枕下后正中及旁正中入路枕下后正中入路多用于小脑蚓部、第四脑室、脑干背侧及枕下减压手术,患者需呈侧卧、俯卧位,并使用头架对头部进行固定,拔针颈部能够伸展,做直切口。
而枕下旁正中入路适用于脑桥小脑三角、脑干外侧及小脑外侧等部位的手术,患者可保持侧卧或仰卧位,头部需转向病变对侧,做与中线平行的直切口。
2手术入路选择原则首先,颅脑手术入路与普通外科手术入路具有相同的选择原则,即需要保证距离最近且手术视野暴露充分,需要特殊注意的一点为颅脑手术需避开患者脑功能区。
理想的手术入路,是能够在严格保护患者正常脑血管结构的同时,保证没有手术盲点,使病变能够经手术得到彻底的处理。
颅底常见手术入路详解
后外侧入路
暴露解剖结构: 侧中脑、脑桥、脊髓、
单侧3-12颅神经、
椎基底动脉、
乙状窦、横窦、
大脑半球、海绵窦后部。
后外侧入路
优点: 广泛显露岩斜坡区; 减少脑牵拉; 可扩展暴露程度。
缺点: 有损伤静脉窦的危险。
2 经迷路入路
经迷路入路
到达区域: 桥小脑角
到达区域: 斜坡 颞下窝
经上颌入路
优点:
同时暴露斜坡、 翼腭窝和颞下窝;
缺点:
有菌手术通道; 术后面部瘢痕和畸形;
硬膜外入路无需开颅。 牙齿脱落。
4 经颅入路(经基底及扩大的经基底进路)
经颅入路
到达区域: 前颅窝 额窦 斜坡
经颅入路
暴露解剖结构: 前颅窝、筛窦、 蝶窦、上鼻咽、 视神经管、视交叉、 终板、硬膜内颈动脉、 嗅神经、垂体和斜坡。
经颈入路
到达区域: 颈动脉三角 下颌后区 岩骨底 斜坡下1/2
经颈入路
暴露解剖结构: 颈动脉、颈內静脉、 面神经、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副神经、 舌下神经、 交感干、颈上神经节、 椎动脉、上颈椎、岩 骨底。
经颈入路
优点: 硬膜外入路;
缺点: 手术野深;
到达区域: 蝶鞍 鞍旁
第三脑室
眶颧弓和经基底入路
暴露解剖结构: 视神经、视交叉、 垂体柄及垂体、 颈内动脉、终板、 丘脑下部、单侧海绵 窦、脑脚间窝、 基底动脉、双侧动眼 神经、蝶窦。
眶颧弓和经基底入路
手术记录脑膜瘤 (前颅底)
手术记录单
手术时间:
术前诊断:
手术名称:
术后诊断:
手术人员:
麻醉方式:
麻醉人员:
手术经过:(包括病人体位、切口处理、病灶所见及手术步骤等)
记录要点:
1.手术入路:
体位(包括体位和头位,一般取仰卧头高后仰体位),手术入路、手术切口(双额或单额进入、切口类型大小);皮瓣分离范围及翻开方向;骨瓣的形成(大小、范围,是否过中线等),和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如额窦的处理),骨瓣是否有增生或破坏;硬膜是否完好,硬膜的张力,悬吊固定,硬膜的切开和翻开方向,以及矢状窦的处理;
3.关颅过程:
术野止血情况,止血材料的使用;关颅时病灶周围脑组织张力情况;脑膜缝合情况(有无缺损、有无人工脑膜修补及修补大小);骨瓣还纳(有无缺损、固定或修补方法);肌瓣,皮瓣缝合及引流管放置情况;
4.其他:
手术过程中出血量的估计、输血情况(有无自体血液回输);术中快速病理结果及手术标本的处置;术后麻醉恢复情况。
2.肿瘤显露和切除:
抬起额叶显露肿瘤,描述肿瘤的大小、色泽、质地、血供、基底,肿瘤与脑组织、嗅沟、嗅神经、视神经、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的解剖关系,前颅底骨质是否破坏及破坏的范围,蛛网膜间隙是否存在;肿瘤的切除方式(顺序、整个切除或瘤内减压后分块切除);肿瘤的切除程度(活检、部分切除、大部切除、次全切除、全切);肿瘤周围重要解剖结构的保留、保护、处理;肿瘤切除后前颅底骨质是否缺损,缺损的范围(包括筛板、眶壁、蝶窦顶),颅底重建的情况;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大脑)
(1)角膜(2)巩膜 (3)晶状体(4)外 毗(5)眶脂体(6) 翼腭窝(7)上颌神经 (8)鼻骨(9)鼻中 隔(10)筛窦(11) 鼻泪管(12)蝶窦 (13)翼突(14)蝶 骨大翼(15)翼管 (16)卵圆孔(17) 棘孔(18)颞肌(19) 枕骨基底部(20)颈 静脉窝(21)颈动脉 管(22)外耳道(23) 颞下颌关节(24)下 颌头(25)延髓(26) 小脑扁桃体(27)二 腹小叶(28)乙状窦 (29)颈静脉结节 (30)外耳廓(31) 头后大直肌(32)头 后小直肌(33)头半 棘肌
1)前连合(2)穹窿柱 (3)第三脑室、下丘脑 (4)乳头丘脑束(5)视 束(6)尾状核头(7)内 囊前肢(8)豆状核(壳) (9)外囊 (10)屏状核 (11)前穿质(12)最外 囊 (13)岛叶皮质(14) 大脑纵裂(15)额叶(16) 外侧沟和蝶嵴 (17)终 板旁回(18)胼胝体下区 (19)扣带回(20)额上 回 (21)额中回(22) 额下回 (23)海马旁回 (24)海马(25)海马伞 (26)尾状核尾 (27) 侧副隆起 (28)皮质脊 髓束(29)黑质 (30) 红核(31)内侧丘系(32) 中脑水管(33)管周灰质 (34)颞叶 (35)枕极 (36)小脑蚓 (37)小 脑半球 (38)四叠体池 (39)环池 (40)窦汇 (41)枕内隆突 (42) 小脑幕
(1)中央沟(2)中 央前沟 (3)中央 后沟 (4)额上沟 (5)额上回(6) 额中回(7)顶内沟 (8)顶上小叶 影 像园 (9)顶下小叶(10) 大脑纵裂(11)大 脑镰(12)上矢状 窦(13)额鳞(14) 顶骨(15)冠状缝
(1)头皮 (2)颞 肌 (3)额鳞 (4) 顶骨 (5)枕鳞 (6)大脑纵裂(7) 大脑镰 (8)上矢 状窦(9)半球髓 质(10)中央沟 (11)额叶(12) 顶叶(13)中央后 回(14)缘上回 (15)枕叶(16) 楔前叶(17)中央 前回(18)扣带回 (19)顶枕沟(20) 中央前沟(21)中 央后沟
颅底肿瘤手术入路的选择
广东医学 2008年 1月 第 29卷第 1期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Jan。2008,Vol。29,No。1
· 3 ·
争 歹晕 乏亩
颅 底 肿 瘤 手 术 入 路 的选 择
董家军 伍益 陈忠平
中山大学附属江门 医院神经外科(广 东江 门 529030);2中山大学肿瘤 防治中心 神经 外科 (广州 510060)
颅底肿瘤 包括前 、中、后 和侧 颅底 的肿 瘤 。颅底 的鼻腔 、 鼻 窦、鼻咽部 、咽旁 间隙 、翼腭 窝、颞下 窝、颞骨等 部位 的肿 瘤 均 可 向上 侵 及 前 、中、后 和 侧 颅 底 ,甚 至 累及 颅 内形 成 跨 颅 底 的肿 瘤 。 由 于颅 底 区域 的 解 剖 结 构 复 杂 、神 经 血 管 密 集 、功 能复杂重要 、术野深在狭 小,颅底肿 瘤 的手术 治疗 一 直是 神 经外科界 的 巨大挑 战” J。选择合理 的手术入路 ,以最大 限 度地切 除肿 瘤、有效防止颅 内与颅底 重要 结构 的损 伤 ,对 于 减少术后 并发 症 、提 高患者 的 生存质 量 有着 十 分重要 的意 义。为此,本文对颅底肿 瘤手术入路 的选择 予 以归纳 。 1 前颅 窝底肿瘤的手术入路 “
1.1 额部入路及扩展的额部 入路 通常采 用双侧发 际后冠 状切 口 ,将 额 部 头皮 自帽 状腱 膜 下 层 向前 下 方 翻 转 ,保 留 眶 上孔 内的神经血 管,带 蒂的颅 骨膜 可 以用 来修补 前 颅 底缺 损 。为减少对额叶的牵拉 ,必要 时可行 扩展 的额部 入路 ,将 眶上缘 、鼻骨和 双额 整块颅骨一并切下 。该入路 适用 于单 纯 的前颅 窝底肿瘤 。 1.2 额颞及额颞 眶颧入路 该入路 主要 适合位 于单侧前 颅 窝底并侵犯 同侧眶部和海绵窦的肿 瘤。 1.3 颅面联合入路 颅 用:① 鼻侧切 开 ;② 鼻锥 转位 合 并上 颌骨 内侧部分切除或暂 时移 出;③ 颌 面全切 除或 和眶 、颌 面 皮 肤 全 切 除 。该 入 路 主要 适合 颅 面部 沟 通 的 肿 瘤 。见 图 1。 1.4 上颌 骨外旋 一鼻锥 转位 根 据肿瘤发 生部位及 侵犯 范 围分 ,-50采 用上 颌 骨 上 部 切 开 、下 部 切 开 、外 侧 部 切 开 或 全 切 开外旋合并鼻锥转位 。优 点是根据 前颅底 不 同部位 及 范围 的肿 瘤 ,灵活地采用相应 术式 ,显露肿瘤 良好 ,利 于安全彻 底 整块切 除肿 瘤。上颌骨切开后 ,由于咬肌及颊组 织瓣供血 丰 富 ,易于愈合 ,一般不会后遗面部畸形。 1.5 鼻 额 翻瓣 改 良 Weber Furguson切 口合 并 眉 间及 双 侧 眉 下 内 1/3切 开 ,向上 翻 起 额 皮 瓣 ,显 露额 窦 前 壁 ,锯 开 额 窦 前 骨壁及鼻 双侧 骨壁 ,将 二者共同翻开。适用于额 窦发育 良 好早期 鼻颅 沟通 瘤。其优点是低位入颅 ,避 免过 于牵拉 损伤 脑 组 织 ,额 窦后 壁 可 用于 整 复 颅底 骨 缺损 。
冠状瓣额底入路解剖与应用
游离骨瓣
微信公众号hebnxgbyy
微信号hebsjjr
硬膜切开
• 一般先周边悬吊硬膜后再切开,降低硬膜外血肿发 生率; • 前颅底、骨窗外侧缘和后方硬膜需常规悬吊,中线 骨缘一般不需悬吊; • 悬吊针尖自硬膜两层之间穿过 • 额底入路的硬膜一般沿前颅底弧形切开,内侧端达 眉心上钻孔下缘,外侧端达额颧突钻孔下缘; • 需距大脑镰至少5mm,以便术毕缝合;
微信公众号hebnxgbyy
微信号hebsjjr
侧裂池放液,脑组织减压
微信公众号hebnxgbyy
微信号hebsjjr
颅底解剖
微信公众号hebnxgbyy
微信号hebsjjr
颅底解剖
微信公众号hebnxgbyy
微信号hebsjjr
微信公众号hebnxgbyy
微信号hebsjjr
硬膜切开
微信公众号hebnxgbyy
微信号hebsjjr
硬膜切开
• 脑组织压力过高时,可将骨窗中心硬膜切开一小口; • 行直接“十”字切开硬膜; • 或用窄脑压板探入硬脑膜与皮层间隙,轻轻下压脑 组织表面并切开硬脑膜; • 在硬脑膜在弧形切开的基础上,向后方两个骨孔方 向放射状剪开; • 根据脑组织张力大小,剪硬膜时注意保护脑组织; • 占位效应强者,切皮前可静点甘露醇降颅压; • 术中脑组织张务升高者,警惕脑内血肿和挫伤发生 的可能性; • 术毕脑组织张力仍高者,减张缝合硬膜。
微信公众号hebnxgbyy 微信号hebsjjr
带蒂骨瓣
微信公众号hebnxgbyy
微信号hebsjjr
游离骨瓣
• 骨膜呈马蹄形切开,分别是正中矢状线、颞上线外侧缘和后方 皮缘前方; • 骨膜切开后完全与颅骨剥离,牵拉向前; • 便于观察颅骨表面解剖标志:眉弓上缘和颞上线; • 颅骨钻孔方便; • 颅底和硬膜修补方便; • 需要切开部分颞肌; • 颅骨表面出血骨蜡封闭; • 游离骨瓣交刷手护士保存; • 前颅底暴露不留骨檐; • 术野不受骨瓣干扰,利于手术暴露和操作; • 方便铣刀开颅; • 术毕固打孔固定或用连接板固定 • 术后硬膜外血肿发生率低
颞下颞下窝额下颅底入路的显微解剖学对策
■材料与方法一、实验材料:随机选择的成年国人尸头15例(男11例,女4例)。
二、器械:解剖用头架,照明灯,高速磨钻,常规神经外科手术器械,德国产OPTON手术显微镜,显微外科手术器械,照相及测量器材(图l,2)㈨【手术矬微镜、’头架、、7灯及磨钻三、实验步骤:1、头位:面朝上.略后仰,头架固定。
6图2手术器械及游标卡尺2、皮肤切口:额部冠状头皮切口。
测量鼻根到外耳道的距离,并以此距离作为切口线中点到鼻根的距离,此距离成人…般不小1:15cm。
同侧切口下端经耳前下延,跨过颧弓,绕过耳垂向后,达乳突前缘,图3皮肤切口(右侧,如未注明图片均为手术位)7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向下达颈部。
(图3)3、头皮及软组织的解剖分离沿切口线切开头皮,于浅筋膜层锐性分离皮瓣至眶卜.缘前3cmII,J停止.并翻向前下。
于腮腺上缘和前缘仔细解剖分离耐神经各分支,观察并测量面神经各分支的走行情况。
(图4)图4面神经颅外段分支的观察(右侧)1.腮腺3颢浅静脉4.颞浅动脉5面神经额颞支中支6面神经额颞支前支7面神经颧支8面神经颊支9面神经下颌缘支13颧弓14耳颗神经16面神经额颢支后支在额部沿帽状腱膜下做钝性加锐性分离肌瓣,至眦卜缘l前2cm处停止,注意保护骨膜内的眶上jIIL管及神经。
沿切VI线切开骨膜,向前分离骨膜瓣,观察眶上切迹(孔),测量切迹(孔)间距离。
若为眶J二-/'L,N用磨钻磨开其下缘,将神经、血管自孔或裂口游离出来。
向下挂露双侧眶上缘及额鼻缝后,继续分离骨膜,将眶顶骨膜向后分离约25cm。
(图5)测量额骨膜瓣的长度。
R图5显露双侧眶上缘及额鼻缝(左侧,前面观)A额鼻缝B骨膜C眉尖D眶上血管、神经E.滑车上血管、神经F孵上孔G眼球在颞部逐层分离并观察该区各层软组织。
在耳前沿耳屏软骨向深部做锐性分离,分到耳屏软骨尖端,滑J:F屏软骨尖端继续向深层分离,找到面神经主干,测量耳屏软骨尖端剑面神经主干的距离。
沿面神经主干继续向腮腺分离,由r标本已固定,腮腺牵拉困难,故去除部分腮腺暴露面神经,观察面神经在腮腺中的分支情况。
26例采用冠状瓣双额开颅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
26例采用冠状瓣双额开颅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目的探讨冠状皮瓣双额骨瓣开颅治疗重症双额叶脑挫裂伤的效果。
方法对符合入选条件的26例重症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行冠状皮瓣双额骨瓣开颅手术治疗。
结果出院后随访6月—2年,按GOS评分评定预后,恢复良好19例,中残2例,重残3例,死亡2例。
结论对于双额叶均有严重脑挫裂伤、血肿形成的重症患者尽早采用冠状皮瓣双额骨瓣开颅,能有效防止中央型脑疝形成,提高治疗效果。
标签:脑挫裂伤;额叶;冠状皮瓣;双额骨瓣对冲性额叶脑挫裂伤是后枕部受力导致的一侧或双侧额叶挫裂伤,而且多伴有颞叶挫裂伤,是闭合性颅脑损伤中一种常见类型。
尤其是双额叶均有严重的脑挫裂伤、血肿形成或合并其他脑叶损伤的重症患者,常因病情突然恶化而失去抢救时机。
我科自2006年3月至2012年8月采用冠状皮瓣双额骨瓣开颅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病人,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1例,女5例;年龄18-51岁,平均年龄36.2岁;车祸17例,高处坠落6例,跌倒伤3例。
均为后枕部受力致减速性损伤,其中23例在后枕部可见明显皮下血肿或皮肤裂伤。
1.2临床表现病人入院时GCS评分9-12分4例,6-8分16例,3-5分6例。
22例伤后立即昏迷;4例昏睡状态,数小时后出现昏迷;17例烦躁不安;5例伤后有肢体抽搐。
伴硬膜外血肿6例、硬膜下血肿8例,额颞骨骨折3例、复合伤4例。
1.3影像学检查颅脑CT提示双侧额叶点片状高密度影或片状不规则低密度影内混有点片状高密度影;中线结构有明显移位的14例,轻度移位的9例,极轻度移位的3例;26例患者均出现脑室额角受压;19例基底池受压或闭塞;双额叶挫裂伤伴部分血肿形成23例;伴一侧颞叶脑挫裂伤8例;伴硬膜下血肿6例。
1.4手术方式所有病例均于伤后3-8小时进行手术,手术采用冠状皮瓣,病人平卧位,头下垫高15-30°,沿冠状缝画头皮切口线,两侧经翼点至颧弓根、耳屏前1cm,额骨钻孔形成双额骨瓣(如果合并一侧颞叶脑挫裂伤或者颅内血肿,伤侧采用额颞瓣)。
冠切单额开颅额底入路
2.开关按键和塑胶按键设计间隙建议 留0.05~0.1mm,以防按键死键。 3.要考虑成型工艺,合理计算累积公 差,以防按键手感不良。
14
15
16
17
18
病例:冠切右额开颅底入鞍结节脑膜瘤切除 术
19
20
21
22
23
3
• 手术体位: 平仰卧位
• 切口要点: 发际内,切口两端点连线满足眉弓上缘的
暴露。
4
5
6
7
8
9
10
11
12
1.什么是传统机械按键设计?
传统的机械按键设计是需要手动按压按键触动PCBA上的开关按键来实现功 能的一种设计方式。
传统机械按键结构层图:
按键
PCBA
开关键
传统机械按键设计要点:
冠切单额开颅额底入路
1
冠切单额开颅额底入路是通过双额发际内冠 状切口,行右或左额的骨瓣成形,抬起额 叶底面,暴露前颅窝底、鞍区及额叶病变 的开颅方式。
2
暴露范围: 外侧到侧裂,内侧到对侧的视神经和颈内 动脉。并可从侧方 达蝶骨平台、鞍结节 、视交叉池和终板池,同侧的眶顶、嗅沟 、双侧视神经和颈内动脉及视交叉均可暴 露。
本次课程结束,谢谢欣赏
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信号hebsjjr
额窦水密修补
微信公众号hebnxgbyy
微信号hebsjjr
双额硬脑膜分别弧形切开
微信公众号hebnxgbyy
微信号hebsjjr
上矢状窦处理示意图
微信公众号hebnxgbyy
微信号hebsjjr
结扎矢状窦和切开大脑镰
微信公众号hebnxgbyy
微信号hebsjjr
双额底暴露范围及解剖关系
微信公众号hebnxgbyy
微信号hebsjjr
入路特点
• 严格中线位平仰卧,一般不需要头架。特殊头位时 用头架固定。 • 发际内冠状切口 • 行双额跨中线骨瓣,但两侧骨瓣不一定对称 • 术中可分别切开两侧额部硬膜膜,于大脑镰两侧分 别暴露,也可切开大脑镰,同时暴露两侧前颅窝底。 • 可行硬膜外或内暴露。
– 两侧额叶、双侧眶顶、双侧前颅底 – 对鸡冠、嗅沟、蝶骨平台和鞍结节、视交叉池和终池的中 线暴露尤为良好 – 显露两侧的视神经、颈内动脉以及视交叉和前交通动脉 – 两侧胼周围动脉和胼胝体膝部、嘴部。
微信公众号hebnxgbyy
微信号hebsjjr
手术适应证
• 主要应用于中线部位向两侧前颅底和双侧额叶发展 的鞍区病变或前颅窝底肿瘤 • 1、前颅窝底和嗅沟脑膜瘤 • 2、大的鞍结节脑膜瘤和颅咽管瘤 • 3、多发Willi’s环前部动脉瘤和胼周动脉瘤 • 4、双侧前颅底骨折脑脊液漏的修补 • 5、向前颅底发展的斜坡及副鼻窦肿瘤
– 硬脑膜外暴露即在开颅完成后将大脑镰自鸡冠上剥离,将 前颅底硬膜和额叶一同牵拉向后,可用于向前颅窝底发展 的副鼻窦及斜坡肿肿瘤,必要时需要行颅底重建。 – 硬膜下暴露是分别切于两侧额叶硬脑膜,然后依据需要决 定是否切断大脑镰,向后牵拉额叶底面,暴露并切除肿瘤。
微信公众号hebnxgbyy
微信号hebsjjr
冠状瓣双额颅底入路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石家庄市脑血管病医院 石家庄市脑血管病救治中心
微信公众号hebnxgbyy 微信号hebsjjr
纵裂入路
• 冠状切口双额开颅是通过双额 发际内的冠状切口, 行双额的骨瓣成形,结扎上矢状窦根部,切开大脑 镰,通过双侧额 底和分开的额部纵裂,暴露和切除 前颅窝底、鞍区或累及双额的病变。 • 单额底入路的暴露范围
微信公众号hebnxgbyy
微信号hebsjjr
沿帽状腱膜下层游离皮瓣近眉弓
微信公众号hebnBiblioteka gbyy微信号hebsjjr
双额骨膜切开
微信公众号hebnxgbyy
微信号hebsjjr
颅骨钻孔(必要时中线两侧钻孔)
微信公众号hebnxgbyy
微信号hebsjjr
注意开放额窦修补
微信公众号hebnxgbyy
微信公众号hebnxgbyy
微信号hebsjjr
双额底联合纵裂入路相关解剖
微信公众号hebnxgbyy
微信号hebsjj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