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旁区及颅底肿瘤的手术治疗解读
颈侧切治疗原发性咽旁间隙巨大良性肿瘤
【 bt c】 O jcv T vl t t e i l pr c , ed goiadt r et xe — A s at r bet e oea a ecr c po h t i ns n e pu cepr i ueh vaa a h a s ha i i
e c f r ayprp a n el pc ( P )m jr u o r ute g iac f l ia w r.Meh d neo i r aa hr ga sae P S ao tm r o r r udn eo i cl ok pm y f f h cn to s
Th l i a aa a u g c l a pra h o ain s wi S t e ci c ld t nd s r ia p o c f p te t t PP umo s we e r sr s e t ey a ay e n h r r e to p ci l n l z d. A— v
a d 3 we e p e mo p i d n ma 2 c s so c wa n ma we e i t n r c la i m nd o ti e. a s n r lo r h c a e o . a e fs h n o r n boh ita av ru a u sd Tr n — c r i a p r a h a d ta s a oi p r a h we e p le e vc la p o c n r n p r td a p o c r a p id. Ru ul s  ̄ I c s s 1 c s s u d r n n 21 a e , 9 a e n e we t
W i u , A Y npn ,A G J nzog eat etfOohnlrn o g , e it f l t o i l e h a B u -eg S N i — n .D p r n o t io y g l y t r fi e H s t — a h m r a o h F sAi a d p a f Z egh uU i r t, hn zo 5 0 2 C ia o hn zo nv sy Z egh u4 0 5 , hn ei
咽旁隙肿瘤的手术治疗
咽旁隙肿瘤的手术治疗亓卫东;孙广滨;陈仲春;曹轶倓;袁芳;高海河;张国梁;严文洪【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agnosis and the selection of surgical approaches for parapharyngeal space tunors.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52 patients with parapharyngeal space tumors surgically treated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The data included clinical symptoms,signs,surgical approaches and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results.Results The adopted surgical approaches were transcervical (23/52,44.2%),transcervical-parotid (14/52,27%),transmandibular (10/52,19.2%) and intraoral(5/52,9.6%).Postoperative pathology revealed that benign tumor held a majority (80.8%) and malignancy accounted for 19.2%.As for the primary lesions,slavery gland tumors and neurogenic tumors accounted for 46.2%and 28.8% of the total plete resection of the tumors was achieved in 48 cases with recurrence rate of 30% (3/10)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s and 7.1% (3/42) in benign ones.Conclusion It is important to prejudge the properties and anatomical relationships with vital structures of the parapharyngeal space tumors through CT,MRI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surgical approach can benefit full exposure of tumor,improvement of surgical safety,and decreas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目的探讨咽旁隙肿瘤的诊断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诊断及治疗的52例咽旁隙肿瘤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手术入路及术后病理结果.结果 52例患者中23例(44.2%)经颈侧入路,14例(27%)经腮腺颈侧(腮颈)入路,10例(19.2%)为颈侧下颌骨入路,5例(9.6%)经口内入路.术后病理良性占80.8%,恶性19.2%.唾液腺及神经源性肿瘤分别占总数的46.2%和28.8%.52例患者中48例行Ⅰ期手术切除,术后恶性肿瘤复发率30% (3/10),良性肿瘤复发率7.1% (3/42).结论术前运用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手段判断肿瘤性质及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对于制定和完善手术计划至关重要,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有助于术中充分暴露肿瘤,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期刊名称】《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年(卷),期】2017(023)005【总页数】5页(P444-448)【关键词】咽旁隙肿瘤;手术入路;治疗【作者】亓卫东;孙广滨;陈仲春;曹轶倓;袁芳;高海河;张国梁;严文洪【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上海20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63有关咽旁隙肿瘤(parapharyngeal space tumors, PPST)的报道始见于20世纪初[1],由于咽旁隙肿瘤发病率低,迄今为止相关文献多局限于小样本资料报道。
咽旁间隙的解剖和肿瘤诊断
一、咽旁间隙正常解剖咽旁间隙(parapharyngeal space , PPS)是位于咽肌环与咀嚼肌群和腮腺之间由深筋膜围成的脂肪间隙,左右各一,上自颅底,下至舌骨水平,大致呈倒置的锥形。
严格而言,咽旁间隙并非由深筋膜围绕而成,而是位于这些结构之间的为脂肪充填的一个间隙,其构成和周围结构复杂,通过组织亦较繁杂,以往文献对此的表达很多,但常有所出入。
咽旁间隙的内侧壁为颊咽筋膜,此筋膜上自颅底,包绕咽颅底筋膜和咽缩肌外侧;外侧壁为翼内外肌、腮腺和二腹肌后腹的筋膜;前界自上而下依次为蝶骨翼突内侧板后缘及其颊咽筋膜、翼内肌、腭舌肌及腭咽肌筋膜;后壁为覆盖颈锥和锥前肌的锥前筋膜;顶部为岩锥和蝶骨大翼局部;底部为二腹肌后腹和舌骨大角连接处及颌下腺的包膜。
由此可见,咽旁间隙内邻鼻、口咽侧壁,其内侧的主要结构有咽肌环、腭帆张肌、腭帆提肌、咽鼓管、咽隐窝和扁桃体等;外邻翼内外肌、下颌骨、腮腺、二腹肌后腹等;后邻颈锥横突、头长肌和头前直肌〔头长肌位于头前直肌之内侧〕;前邻翼内肌和翼内板;上起自颅底;下止于颌下腺和舌骨。
由茎突及其附着肌肉〔茎突舌骨肌、茎突咽肌和茎突舌肌〕、韧带〔茎突舌骨和茎突下颌韧带〕和茎突咽筋膜组成的隔膜将咽旁间隙分为茎突前、后两个间隙〔或称茎突前、后区〕。
茎突前间隙内主要为脂肪组织,外侧有腮腺深叶伸入,内侧有腭帆张肌和腭帆提肌通过〔腭帆张肌位前部,呈扁三角形,腭帆提肌位腭帆张肌前方,呈椭圆形〕,间隙内有许多神经和血管结构通过,包含下颌神经〔第Ⅴ颅神经第三支--Ⅴ3神经〕及其分支舌神经、下牙槽神经、颞神经,上颌动脉及其分支、咽升动脉、咽静脉丛和淋巴组织等。
茎突后间隙主要通过颈动脉鞘〔CS〕,其中包含颈内动静脉、Ⅸ-Ⅻ颅神经、颈交感干、球体组织和淋巴结等。
有人认为颈动脉鞘并不属于咽旁间隙,它是由深筋膜包裹的一个独立的间隙,下达主动脉弓,分为舌骨上区和舌骨下区。
其内贯穿全长的成份有颈内静脉、迷走和交感神经及颈深淋巴链;舌骨上区还有第Ⅸ-Ⅻ对颅神经和颈内动脉,舌骨下区为颈总动脉。
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刘亭彦;吴正虎;彭华光
【期刊名称】《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年(卷),期】2006(13)10
【摘要】咽旁间隙是一上起颅底下至舌骨、位置深在、解剖关系复杂的潜在间隙。
原发性咽旁间隙的肿瘤少见,病理类型复杂,熟悉咽旁间隙解剖结构、正确进行术前评估、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是成功切除肿瘤并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我们对收治的16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727-728)
【关键词】咽肿瘤(Pharyngeal;Neoplasms);诊断(Diagnosis);治疗(Therapy)
【作者】刘亭彦;吴正虎;彭华光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学院临床医学院,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杭州师范学院临床医学院,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63
【相关文献】
1.侵及咽旁间隙的腮腺深叶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J], 郑磊;王涛
2.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J], 刘良发;黄德亮;王嘉陵;武文明;刘明波;赵建东;马玥莹
3.咽旁间隙恶性肿瘤10例诊断和治疗分析 [J], 徐明;邹金伟
4.颈侧切治疗原发性咽旁间隙巨大良性肿瘤 [J], 崔萌;娄卫华;巴云鹏;桑建中
5.影像学检查在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J], 马季青;马嵩;谢为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7例最大径大于5cm的咽旁间隙肿瘤临床分析
A e h l m e rc su y o h d l te s wih c p a o t i t d ft e a q tpa int t
c a o a i lm o p l g f c e tpa a a r ni f c a r ho o y o l f l t
W a g Mi W a g Yi l n n n, n n o g
( et fOa n xlf c l ug r, h f l t tm tl i l o i l n u Me i l nvrt , D p rl dMaio i re T e f i e So ao gc s t A h i dc i sy o a la a S y A ad i o aH p ao f a U ei K yS b c o rl l i l dc eo n u rv c , rv c l ee L bo rl i aeR sac e u etfO a i c in A h i oi e P oi i — vl a O a s s e r o j C n a Me i f P n n aL f D e e hf
・
60・ 1
安徽 医科大学学报
A t nvrtt dc aiA h i 0 2Ma ;7 5 c U i saiMein l n u 2 1 y4 ( ) a ei s i s
2 7例最大径大于 5c 的咽旁 问隙肿瘤临床分析 m
余 得 志 , 建新 邱
摘要 回顾性分析 2 7例最 大径 5 c 以上 的咽 旁间 隙肿瘤 m 的治疗 效果 。1 7例行 颈 侧径 路 , 颈侧腮 腺 径路 , 4例 3例颈
作者单位 : 徽 医科 大 学 第一 附属 医院 耳 鼻喉 头 颈 外科 , 肥 安 合
颞下窝咽旁区肿瘤的外科治疗
路 手术 以茎 突为 重 要标 志 ,手术 从 下外 侧 进入 此 区 不 易损 伤上 述血 管 和神经[ 3 1 。 选 择 颞 下 窝 咽旁 区合 适 的手 术 入 路 主要 因素 :
情 况 良好 ,无 复发 。 1 例 恶性 肿 瘤行 颌下 进路 有 3 1
1 一 般 资 料 收 集 南 通 大 学 附 属 医 院 口腔 科 . 1 19 9 7年 3月 ~ 0 5年 3月 收 治 的颞 下 窝 咽旁 区 肿 20 瘤 患者 2 2例 。男 1 4例 , 8例 , 龄 7 7 女 年 ~ 8岁 , 均 平 4 . 。首次 出现症 状 或体 征 至初 次入 院的 时间 为 53岁 4天 5年, 平均 98个 月 。 良性 、 . 恶性 肿瘤 各 1 例 。 1
维普资讯
交通 医学 2 0 0 7年第 2 卷第 3期 Me f o u i t n 2 0 , o.1 . 1 dJo mm nc i C a o 0 7V J 2.
[ 章 编 号 ]0 6 2 4 (0 7 0 — 3 7 0 文 10 — 4 0 2 0 )3 0 1— 2
界: 咽旁 间 隙系 颞 下窝 后 方 与之 相 通 , 于翼 内肌 、 位
腮 腺深 叶 与咽侧 壁之 间 ,上 达颅 底下 至舌 骨平 面【 2 J 。 颞 下 窝咽 侧 区 内有翼 丛 , 颌 动脉 、 脉 , 内动 脉 、 上 静 颈
静脉 , 1 ~ l 脑神 经和 颈交感 神 经干 等, 第 X XI 这些神 经 与血管 出颅时 皆位 于茎 突深 面 ,茎 突 为颞下 窝 咽旁
颞下 窝 咽旁 区域 隐蔽 、 深在 , 部位 肿 瘤早 期诊 该
断 困难 , 就诊 时肿瘤 往往 已较 大 。 尤其 是原 发 于 中颅 底 或 由他 处侵 犯到 该 区 , 至侵 入 颅 内的 肿瘤 , 疗 甚 治
咽旁间隙肿物的诊断与治疗
表1 4 例咽 旁 间隙肿 瘤 临床 资料
病例
病例 1
女 型 堡坚! 3 8 2 一般 资料 影像学 资料 手术人路 术后病理报告 咽部 不适 半年 ,查 体右 侧 t : 1 咽 明显膨 右 侧 咽 旁 间隙 示 卵 圆 形 等T. 信 号 颈侧人路 右侧 咽旁副神经节瘤 隆 ,右下 颌 角处稍 饱满 ,未 及 明显肿 影 , 内示 流空信号 ,增强扫 描呈 明 物。 显较均匀强化 发现左耳 下无痛肿 物5 年 ,渐 大 ,近半 左侧 腮腺示 哑铃 型短T 信号 影 ,增 颈腮腺人路 左腮腺 多形性腺瘤 年局 部胀 痛 ,查 体 :左 耳下 方肿 物 , 强扫 描明显 不均匀 强化 ,边 缘可见
病例2
女
2 2
质 硬 ,无压 痛 ,边界 清 ,活动 差 。左 包膜影 ,与周围结 构分界 尚清。
病例3 女 2 8
咽侧壁 向内移位 。 发现右面颊肿 物2 年余 ,曾于外 院 口内 C T 示 右侧咽旁 间隙、颞 下窝示分 叶 颈腮腺入路 右侧 咽旁纤维脂肪瘤
人路 颊 部肿 物切 除术 。近 一年 感右 面 状脂肪 密度 影 ,核 磁平扫 呈短T 信 颊 部膨 隆 ,伴 夜 间打 鼾 。查体 :右 面 号 ,信号较均匀,边 界清楚 。 颊稍 膨 隆 ,质软 ,边 界不 清 。右 咽侧 壁向 内膨隆 。 无 明 显诱 因左 耳及 耳 下 疼 痛4 年 ,查 C T 示左侧颌 下腺肿大 ,明显较均匀 颈腮腺入路 左咽旁 基底 细胞腺 瘤 , 体 :左 咽 弓软腭 区较对 侧 稍突 ,左 咽 强化 , 边界 清楚 。 旁可触及4 c m× 3 c m质硬肿 物 ,表面 光
1 临床 资料 4 例 咽旁 间隙肿瘤病 例均 为女性 ,年龄2 2 ~ 4 5 岁 ,2 例患 者左耳 下 肿 物伴 疼 痛就 诊 ,1 例 因咽 部异 物感 就诊 ,1 例 发 现右 面颊 肿 物2 年
侧颅底肿瘤手术入路(附44例报告)解读
侧颅底肿瘤手术入路(附44例报告)摘要:目的:探讨切除侧颅底肿瘤的最佳入路。
方法:44例患者中,采用下颌外旋入路17例,耳后C形切口入路16例,上颌外旋入路7例,颞额入路4例。
结果:25例良性肿瘤术后无复发;19例恶性肿瘤中,术后生存不足1年2例,1年以上4例,2年以上7例,3年以上6例。
结论:下颌外旋入路适用于切除咽旁间隙、颞下窝、鼻咽部、口咽部、蝶骨、斜坡及上颈椎肿瘤;耳后C形切口入路适用于切除颞骨肿瘤。
关键词:侧颅底;颅底肿瘤;外科手术,耳鼻喉;下颌外旋中分类号:R 739.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202(2000)04-0213-02Operation approa ches in lateral skull base neoplasms:With areport of 44 casesXia Yin Wang Tianduo Chen Ying(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Medical University,250012)Abstract:Objective:To seek for better approaches in the resection of lateral skull base tumors. Method: 44 patients with lateral sku ll base tumors were treated by surgery,the surgical procedures were maxillary swing app roach in 7 cases,mandibular swing approach in 17 cases,postauric ular “C” incis ion approach in 16cases,temporofrontal approach in 4 cases.Results: 25 cases with benign tumors had no recurrence.In 19 cases of malignant tumors,2 died in one year postoperatively ,4 survived for one year,7 for two years,6 for three years.Conclusion:The mandibular swing approach fits the dissec tion of parapharyngeal space, infratemporalfossa,pharynx,sphenoid,sphenoik bone ,clivus and upper cervical vertebrat tumors.The postauricular “C” inci sion approach applies to resection of temporal tumors.Key words:Skull base,lateral;Skull baseneoplasms;Surgery,otorhinolaryngologic;Mandibul arswing发生于颞下窝、咽旁间隙、鼻咽部、颞骨等处的肿瘤均可向上侵及侧颅底,甚至累及颅内。
浅谈咽旁间隙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浅谈咽旁间隙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发表时间:2016-11-28T16:32:42.583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9月第17期作者:邵明明马文强王正华[导读] 在头颈肿瘤中,咽旁间隙肿瘤并不是一种常见的肿瘤类型,如果发现通常也都是良性的,但是这并不能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五官医院CT室黑龙江省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目的:对患有咽旁间隙恶性肿瘤的患者进行诊断以及治疗,观察他们在临床上的主要特征。
方法:按照回顾性的分析方法选取5例患有这一病例的患者,针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取颈部B超诊断以及CT扫描的方式,有3例患者增加了MRI检查,从颈侧入手对肿瘤进行切除。
其中有2例患者采取了淋巴结清扫术,有3例患者在手术以后进行了放射性治疗。
手术完成后对其进行常规病理分析,确定出最终的诊断结果。
结果:在上述的5例病患中,有1例患者患有恶性神经鞘膜瘤,有1例患者患有恶性神经纤维瘤,有1例患者患有腮裂癌,有1例患者患有未分化癌,剩下的1例患有滑膜肉瘤。
在手术前采用B超、CT以及MRI的方式可以对肿瘤的具体位置以及大小等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
结论:在今后的治疗过程中,应该采用合适的入路肿瘤切除术,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患者恢复。
【关键词】咽旁间隙肿瘤;恶性;诊断;手术在头颈肿瘤中,咽旁间隙肿瘤并不是一种常见的肿瘤类型,如果发现通常也都是良性的,但是这并不能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恶性肿瘤在临床组织学的类型上相当复杂,在手术过程中也经常会涉及到很多的学科,因此只有在手术之前做到精准的评估,才能获得更加理想的手术效果。
本文主要选取5例患有这一恶性肿瘤的患者,对其临床诊断以及治疗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希望能够促进患者的尽快康复。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在5例患者中,有3例男性患者,有2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小的为25岁,年龄最大的为58岁,平均年龄为40.75岁。
在临床上的表现形式为难以进行吞咽,在咽喉处有异物感,3例患者分别经过B超、CT以及MRI检查发现在上颈部的位置上存在一个肿块,还有1例患者在颈部肿胀的位置上进行了穿刺检查,剩下的1例患者采用DSA进行检查。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侧颅底肿瘤(耳部肿瘤)
典型病例的症状、体征出现顺序:耳蜗 与前庭功能异常、小脑源性运动失调、 邻近脑神经受累、颅内压增高、脑干受 压、小脑危象。 非典型:可为Bell面瘫、耳痛、半面痉挛、 视觉障碍.
23
检 查(耳神经学)
听力学
纯音测听--高频陡降的感音神经聋,听疲劳 声阻抗---镫骨肌反射消失或阈值升,鼓室功能曲线好
耳鼻咽喉科学 Otorhinolaryngology
侧颅底肿瘤(耳部肿瘤)
1
概念
中心-----鼻咽顶壁, 前外-------翼腭窝-----眶下裂前端 后外-----颈静脉窝-----乳突后缘 三点假想连线的三角区 包括六个小区:咽区、咽鼓管区、神经血 管区、听区、关节区、颞下区
2
颅底下面沿眶 下裂和岩枕裂 各作一延长线 ,向内交角于 鼻咽部,向外 分别指向颧骨 和乳突后缘பைடு நூலகம் 两线之间的三 角形区域称为 侧颅底。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面神经应用解剖 ➢周围性面瘫
37
周围性面瘫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面神经应用解剖特点
人体穿过骨管最长的颅神经 以运动纤维为主,亦有感觉纤维(中间N) 面N运动核与V、II及蜗核有联系。 中间N含感觉纤维及副交感纤维,分布于鼻、 泪腺、颌下腺、与舌下腺,少数入迷走耳支 面神经分为:八段
聋哑或聋人deaf:
听力障碍不能以言语进行正常社交者
55
耳聋分类
器质性聋
功能性聋
传
感音神经性 混
导
合
性 感音性/ 神经性/ 性
耳蜗性 蜗后性
非器质性 精神性 癔病性
56
传导性与感音神经性耳聋概念
咽旁间隙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与手术路径的选择
~
延 向外 下 . 于咽 腔 外 侧 . 位 咀嚼 肌 间 隙 的深 方 。 I 查 可 MR 检
性 肿 瘤 中涎 腺 来 源 占 比例 最 高 (4 . 他 偶 发 有 恶 性 神 3 %) 其
经 鞘瘤 , 神 经 细胞 瘤 、 索 瘤 、 性 纤 维 组 织 细 胞 瘤 、 成 脊 恶 恶 性 黑 色 素 瘤 、 性 血 管 内皮 细 胞 瘤 、 性 单 纤 维 瘤 、 纹 肌 恶 恶 横 肉 瘤 等[ 咽旁 间 隙 肿 瘤 常 常 隐 匿 性 生 长 . 明 显 l 症 3 1 。 无 临床 状 许 多患 者 肿 瘤 生 长很 多年 , 到 出现 咽部 异 物 感 、 鼓 直 咽 管 堵 塞 、 音 嘶 哑 或 颈 部 肿块 才被 发 现 。 痛 、 声 疼 肿瘤 侵 犯 翼 内肌 造 成 的 张 口受 限 以及 神经 麻 痹 症 状 提示 恶性 肿 瘤 、 神 经 鞘 瘤 或 副 神 经 节瘤 嘲 症 状 及 体 格 检 查 对 于 咽 旁 间 隙 肿 瘤 的鉴 别 诊 断 没 有 明 显 帮 助 . 因此 影 像 学 检 查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腮 腺 深 叶 来 源 的 多形 性 腺 瘤 、 经鞘 瘤 、 动脉 体 瘤 等 神 颈 常 见 肿 瘤 在 影像 检 查 上都 有各 自鲜 明 的 特 点 . 于 术 前 初 对
大 。 上 部有 舌 咽 神 经 、 下 神 经 、 神 经 斜 行 越 过 , 颈 其 舌 副 而
组 织 集 中 区域 的疾 病 诊 断 中具 有 较 大 优 势 。C T扫 描 范 围 的上 界 应 包 括 海 绵 窦 . 下达 舌 骨 水 平 轴 位 上 咽 旁 间 隙 表 现 为 前 窄 后 宽 的三 角形 . 突 前 间 隙 呈 低 密 度 影 . 抵 翼 茎 前 内板 , 至茎 突 , 后 外 斜 向 前 内 : 突后 间隙 呈 软 组 织 密 后 由 茎 度 冠 状 面 咽 旁 间 隙 表 现 为 一 个 低 密 度 的倒 锥 形 , 内 上 从
咽喉肿瘤的治疗方法
咽喉肿瘤的治疗方法
咽喉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放疗、手术和化疗。
具体的治疗方案将根据患者的病情、肿瘤的类型和分期等因素进行选择。
1. 放疗:放射治疗是咽喉肿瘤治疗的常用方法。
通过使用高能射线照射肿瘤,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达到治疗的目的。
放疗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手术或化疗联合进行。
2. 手术:手术是咽喉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
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大小,可以选择切除部分咽喉组织或者全喉切除,以去除肿瘤。
手术可能会对患者的语音和吞咽功能产生影响,因此术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
3. 化疗:化疗是使用药物来杀死或抑制癌细胞的治疗方法。
对于晚期咽喉肿瘤、有转移的患者或者无法进行手术的患者,化疗通常用于控制肿瘤的进展或减轻症状。
除了上述主要的治疗方法,还可以采取其他辅助治疗措施,如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根据具体病情来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咽喉肿瘤的预后影响很大,因此定期体检和及早就医十分重要。
咽旁间隙肿瘤手术入路的研究进展
咽旁间隙肿瘤手术入路的研究进展石小玲;陶磊【摘要】近几年随着内镜、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的发展,头颈部肿瘤的微创手术逐渐增多.目前关于咽旁间隙肿瘤的手术人路也逐渐有了变化,内镜辅助、机器人辅助经口人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的术式引起了耳鼻喉科医师的关注.国内外关于在内镜辅助下经口入路、机器人辅助经口入路的临床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就咽旁间隙肿瘤最近几年的手术人路进展展开综述.【期刊名称】《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年(卷),期】2016(016)002【总页数】4页(P135-137,140)【关键词】咽旁间隙肿瘤;内镜;手术径路【作者】石小玲;陶磊【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上海20003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上海200031【正文语种】中文咽旁间隙肿瘤占全身肿瘤的0.5%~1.5%[1- 2]。
国、内外最多的临床病例报道鲜有超过百例,其中良性肿瘤70%~85%,恶性肿瘤15%~30%[2-4]。
Riffat等[5]将近20年的临床分析做了系统回顾,总结出咽旁间隙的肿瘤病理类型将近70种。
良性肿瘤以唾液腺来源和神经源性最高,分别占30%~45%和30%~35%[2-4]。
咽旁间隙解剖位置复杂,大致呈底朝上的倒锥体形。
底向颅底并紧靠颈静脉孔,尖朝向舌骨大角,内侧壁为咽侧壁,外侧壁为翼内肌及腮腺深叶,后壁为椎前筋膜。
以茎突及其附着诸肌分为茎突前间隙和茎突后间隙。
茎突前间隙主要是脂肪组织,有时会有异位的小唾液腺组织,以及位于此间隙后内侧下颌骨升支内面的腮腺深叶,腮腺源性肿瘤常发生于此。
茎突后间隙被肌肉及其附着筋膜围成,结构紧密,包括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后组脑神经、颈交感干、脂肪组织和淋巴组织,此间隙以神经源性肿瘤最常见。
咽旁间隙肿瘤的最佳手术原则应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可能的术后瘢痕[6]。
由于咽旁间隙肿瘤的病理特点,决定了术中应尽量减少肿瘤包膜破裂,从而预防肿瘤复发。
手术讲解模板:咽旁病损切除术
手术资料:咽旁病损切除术
注意事项: 1.气管切开术,必须用横切口,不然会损 坏皮瓣血液供应,使手术难以完成。
手术资料:咽旁病损切除术
注意事项: 2.术前对癌肿部位的高低,必须作出正确 的估计,如皮瓣取得过高或过低,会影响 喉咽修补。
手术资料:咽旁病损切除术
注意事项: 3.喉及喉咽切除后,止血应该彻底,以免 影响皮瓣生长。
手术资料:咽旁病损切除术
手术禁忌: 1、伴有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手术资料:咽旁病损切除术
手术禁忌: 2、局部有感染灶、不适宜手术者。
手术资料:咽旁病损切除术
术前准备: 1.一般准备同喉切除术。
手术资料:咽旁病损切除术
术前准备: 2.颈部及胸部备皮。
手术资料:咽旁病损切除术
术前准备: 3.吞钡X线透视或照相检查喉咽及食管, 判定肿瘤范围。
手术资料:咽旁病损切除术
术前准备: 4.颈部触诊检查颈淋巴结。
手术资料:咽旁病损切除术
术前准备: 5.纤维喉镜检查喉、喉咽及食管。
手术资料:咽旁病损切除术
术前准备: 6.行喉、喉咽颈段食管CT扫描。
手术资料:咽旁病损切除术
手术步骤: 1.先行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
手术资料:咽旁病损切除术
手术步骤: 2.行喉裂开术探查肿瘤范围。
手术资料:咽旁病损切除术
适应证: 3.喉癌(声门或超声门)发生在半侧喉, 向喉外扩展达梨状窝侧壁,行半喉半咽切 除术。
手术资料:咽旁病损切除术
适应证:
4.喉癌累及梨状窝、杓状会厌襞、部分会 厌、喉咽,行部分喉、喉咽切除术。部分 喉、喉咽切除术的适应证应从严掌握。术 前明确全切除与部分切除的界限,以免术 中残留或术后复发。
经口腔内窥镜在三维可视化及实时导航技术下切除咽旁及侧颅底良性肿瘤初探
经口腔内窥镜在三维可视化及实时导航技术下切除咽旁及侧颅底良性肿瘤初探闫冰;骆献阳;胡妮婷;洪志聪;关丽梅;薛丽丽【期刊名称】《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年(卷),期】2024(42)1【摘要】目的开展在三维可视化技术及术中实时导航辅助下,采取经口腔入路内窥镜下切除咽旁及侧颅底肿瘤的初步研究。
方法对8例咽旁或侧颅底区域的软组织肿瘤患者术前CT数据建模,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重建肿瘤与周围血管及其他重要结构的解剖位置关系,进行术前设计。
术中采取经口腔入路,术中实时导航引导,内窥镜下切除咽旁及侧颅底软组织肿瘤,并评估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 8名患者采用该技术进行手术,术中失血量均控制在150 mL以内,平均失血量约125 mL。
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通过术后功能训练,患者均能够获得良好恢复。
因采用经口入路,患者术后面部皮肤无伤口无瘢痕,对患者容貌无影响。
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术中实时导航及内窥镜三者联合为咽旁肿瘤或侧颅底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美观、安全、微创的手术方式。
【总页数】7页(P104-110)【作者】闫冰;骆献阳;胡妮婷;洪志聪;关丽梅;薛丽丽【作者单位】口腔疾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头颈肿瘤外科;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厦门大学医学院;厦门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2.05【相关文献】1.内窥镜下经口咽入路手术治疗先天性颅底凹陷症2.对咽旁颞下区及侧颅底肿瘤切除的手术入路探讨3.神经导航和神经电生理监护技术辅助下远外侧入路切除复杂颅底肿瘤1例4.内镜辅助下颈侧径路毗邻颈动脉鞘的颅底-咽旁间隙良性肿瘤切除术的疗效分析5.3D打印联合影像导航技术辅助内镜下鼻颅底肿瘤切除病例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侧颅底咽旁隙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侧颅底咽旁隙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袁旭平;黄振先;张建国;陈观贵
【期刊名称】《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年(卷),期】2003(009)003
【摘要】目的探讨侧颅底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9例侧颅底咽旁间隙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采用耳后颌颈联合侧进路,全切肿瘤.本组有1例术中剥断颈内动脉,出现短期对侧肢体偏瘫,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1~4年无复发.结论侧颅底肿瘤以原发良性肿瘤多见,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但病史也不可忽视.由于位置深在,解剖结构重要、复杂,此部位肿瘤的手术切除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术前和术中应认真考虑如何保证大脑供血,术中视野要大,采用显微手术有利于保护血管和神经.
【总页数】3页(P149-151)
【作者】袁旭平;黄振先;张建国;陈观贵
【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广州,510260;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广州,510260;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广州,510260;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广州,5102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4
【相关文献】
1.咽旁隙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J], 范静平;孙爱华;林顺涨;廖建春;彭玉成;王海青
2.颅底咽侧肿瘤16例治疗回顾分析 [J], 王瑞松;冉文涛
3.咽旁颅底区肿瘤的手术治疗及并发症防治 [J], 陈广盛;杨志强
4.咽旁隙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J], 崔颖;谷京城;王雪峰;曲歌;刘之欣;徐立国
5.侧颅底受侵或侧颅底相关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J], 葛明华;谭卓;何剑锋;刘爱华;王可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咽旁间隙肿瘤手术进路探讨
咽旁间隙肿瘤手术进路探讨
乔明哲;乔宗海;卜行宽
【期刊名称】《现代肿瘤医学》
【年(卷),期】2001(009)003
【摘要】目的颈外进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创伤大,并发症多,面部或颈部留有疤痕.为了克服上述缺点,采用软腭进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方法患者仰卧,头向后伸,肩下垫小枕,戴维氏开口器撑开口腔.斜行切开软腭粘膜及粘膜下层,用血管钳钝性分离肌层达肿瘤包膜,沿包膜外用手指分离,待瘤体游离后完整摘除.结果经软腭进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3例,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随访6个月~5年无肿瘤复发.结论经软腭进路切除位置较高达颅底、向鼻咽、口咽腔内隆起的咽旁前间隙良性肿瘤,手术经路短,最接近肿瘤,创伤小,损伤血管和神经机会小,手术时间短,可避免面部或颈部手术疤痕,操作简便,安全可行.
【总页数】2页(P165-166)
【作者】乔明哲;乔宗海;卜行宽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63
【相关文献】
1.颌面部骨折手术进路的美学探讨 [J], 张景波;郭群;王继华;朱礼昆;杨云
2.咽旁间隙肿瘤的CT诊断与手术进路 [J], 杨佑成
3.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与手术进路 [J], 刘雄光;黄顺宽
4.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进路的选择及其与疗效的关系 [J], 张胜
5.咽旁间隙肿瘤的CT诊断及手术进路选择 [J], 陈纪伟;林国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咽旁区及颅底肿瘤的手术治疗贾立辉华泽权 2005-12-13 13:02:39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2004年8月第1卷第1期
【摘要】目的探讨咽旁区及颅底肿瘤的手术治疗。
方法报告42例咽旁区及颅底肿瘤切除的手术径路及其优缺点、适用范围。
结果此区肿瘤主要来源于腮腺深叶,神经肌肉组织及颌骨等组织。
结论应根据肿瘤的原发部位、体积、侵犯范围、有无颈淋巴结转移等情况而确定手术入路。
关键词咽旁区颅底肿瘤手术入路
The operative approaches for removel of tumors
in parapharyngeal area and skull-base Jia Lihui,Hua Zequan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military general Hospital,Shenyang110016.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 effective way to treat parapharyngeal space tumor.Methods 42cases with tumors of lateral skull bases and parapharyngeal area and undergoing surgical removal were reported.The operative apˉproaches include lateral and anterior approaches.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both approaches were discussed.Reˉsults Th e tumors in this stie stremed from deep
lope parotid gland,nerve tissues and bone tissues.Conclusion The seˉlection of single or tow combied approaches should depend on the primary place,size,invading range and with or without lymghnode metastasis.
Key words parapharygeal anatomy skull bases neoplasms operative approach
咽旁区解剖区域隐蔽深在,解剖结构复杂,发生在该区的肿瘤早期不易被发现,诊断困难[1]。
手术难度和危险性大。
本文就我们近年来收治的42例咽旁区及颅底肿瘤患者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42例咽旁区及颅底肿瘤患者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14~67岁,平均36岁;病程最长19年,最短6个月。
首发症状以偶然发现肿块,咽部异物感,咽喉疼痛,打鼾,或无症状。
肿瘤原发于咽旁区及侧颅底9例,继发8例,其中良性13例,恶性4例。
肿瘤侵犯范围:侵入颅内2
例,肿瘤最大径大于12cm。
详细情况见表1~2。
表1 咽旁区良性肿瘤分
类表2 咽旁区恶性肿瘤分类类别鳞癌腺样
1.2 治疗方法全部4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手术分侧入路与前入路两大类,侧入路指经颅、颌、面、颈的侧面进入咽旁颞下区及侧颅底的各种入路,前入路指经颌面前面的鼻腔、鼻窦及口腔、口咽、鼻咽部进入咽旁颞下区。
恶性肿瘤术后给予放疗和化疗。
2 结果
39例患者行肿瘤全切除,2例行次全切除,1例仅做活检。
术后观察最短1年,最长15年,其中27例全切除者无原位复发,2例有残留病变组织患者残留部分复发;1例纤维肉瘤患者于术后6个月死亡,恶性混合瘤患者于术后4个月死于肺转移。
3 讨论
咽旁、颅底区域解剖结构复杂,位置较深,不仅有重要的颅神经和颈动脉、颈静脉通过,而且邻近脑组织,给原发于和侵入该部位的颌面部肿瘤的治疗造成很大困难,手术难度大,危险性大。
以往手术治疗中采用紧贴颅底切下肿瘤的保守方法预后很差。
颅面外科的发展给这类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肯定了颅面联合根治方法的治疗意义。
目前认为,晚期恶性肿瘤侵犯到咽旁颞下凹或原发于咽旁颞下凹及其邻近组织的恶性肿瘤,无其它治愈希望时,均适合颅面外科切除[2]。
但术前应仔细检查(CT、MRI检查具有重要价值),明确肿瘤侵犯部位和范围非常重要[3]。
我们认为,即使肿瘤穿通中颅底,甚至累及硬脑膜仍可手术切除,肿瘤切除后硬脑膜的缺损可用颞筋膜等材料修补。
至于脑组织、椎体和颈动脉受侵则应视为手术禁忌证。
咽旁区上界为侧颅底骨,内界为咽上缩肌及咽中缩肌,下界为二腹肌后腹平面,外界为下颌骨升支及腮腺被膜,其前、内侧与上颌骨后外壁及翼腭窝相毗邻。
这一区域的肿瘤可原发[4],也可由外侧侵入(如腮腺肿瘤)[5]或内侧扩展而来(如鼻腔、鼻窦或鼻咽、口咽部肿瘤)[6]。
由于该部位周围多为骨质包绕、深在、隐蔽,早期病变表现不明显,至就诊时病变常已很广泛,加之这里有许多重要器官结构,因素临床治疗困难很多[7]。
我们根据不同的原发部位及侵犯范围,采用不同的入路进行手术切除。
原发于咽旁区及侧颅底的肿瘤,病变未侵犯咽侧壁及上颌窦后外壁,应选侧入路,这类入路术野开阔,显露充分,层次清楚,容易止血,术野不易污染,根据需暴露的部位、范围不同,分别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颅、颌、颈侧入路,适于侵入颅内的巨大肿瘤,在切除腮腺、处理面神经后,进一步切断颧弓及下颌升支,咬除颞骨鳞部,术野即得开阔;(2)颞、耳后、
颈侧入路,对肿瘤向后扩展进入乳突、鼓窦甚至波及后颅凹者较适合;(3)颌颈联合侧入路,对局限于咽旁区、未侵犯颅底或轻度侵犯但未贯通者适用此入路;(4)经颧骨入路,对仅局限有于颞下窝内的较小良性肿瘤,无它处侵犯破坏者适用,此入路损伤较轻,平行下颧弓做切口,切断颧弓,必要时切
除冠突,牵开或切断咬肌,肿瘤即可显露;(5)经口腔、口咽的前进路,咽突型的腮腺混合瘤,咽旁区的神经鞘瘤通过软腭侧方,翼下颌韧带内侧切口进入。
参考文献
1 Tan LH.Meningioma presenting as a parapharneal
tumor:report of case with 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Acta-Cytol,2001,45(6):1053-1059.
2 谭颖徽,李忠禹.颅面联合切除侵及颞下凹和中颅底的颌面部肿瘤.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9,15(3):186-188.
3 林忻,陈恩河.超声和CT连用对咽旁肿瘤的诊断意义.临床耳鼻喉科杂志,1999,13(8):350-351.
4 Baumann I,Bammann F,Horny HP,et al.Spindle cell lipoma of the paraˉpharyngeal space:first report of a case.Ear-Nose-Throat-J,2001,80(4):244.
5 张宝栋,韩泽民.咽旁颅底区巨大腮腺深叶肿瘤手术治疗.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9,15(2):124.
6 符伟柱,欧新荣,粟红兵,等.咽侧径路切除舌根及咽旁肿块.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
7 薛宏宇,王心宇,李超,等.颅底咽旁区肿瘤的外科治疗.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7,12(3):164-165.
(收稿日期:2004-07-19)
作者单位:110016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